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明史

  • 明末江南的出版文化

    作者:(日)大木康

    本书乃根据早在作者1991年发表于《广岛大学文学部纪要》的特刊,书名为《明末江南出版文化的研究》之基础上重新加以补充和修改而成。由于大木康教授多年研究冯梦龙,由此关注到晚明文学的最大特点,即俗文学的隆盛。这背后既有精神背景又有物质背景,而后者与晚明出版业的发达有着直接关联。从宋元以来留存的古籍数量来看,晚明出版的图书并非循序渐进地增长,而是呈现为井喷式的激增,主要有别集•总集、丛书、八股选本、戏曲•小说等。其刻书性质可分为官刻、家刻、坊刻三种。雕版方面,刻书字体改为以直线条为主(日本称之为“明朝体”);装订方面,蝴蝶装几乎被线装全面替代,出版效率因此大为提高。出版业的发达对晚明的社会文化产生了深刻影响。东林和复社等文人团体的活动结束后立即通过刻书传布扩大其思想,从而形成舆论。李贽等“异端”思想也通过刻本的大量印刷得以迅速传播,即使官方出面禁毁也无法真正杜绝。同时出现了陈继儒这样的“出版文化人”,他通过大量编书刻书,涉及琴棋书画诗酒花茶等文人生活的方方面面,使得士人雅趣得以大众化。正是晚明出版业的勃兴成为了其时文化繁荣的契机。 早期有关中国印刷出版史的研究,焦点多着重在印刷技术史与版本目录的方面。至于印刷出版品涉及到与社会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方面,如书籍价格、阅读群体、社会效应与识字率等课题问题,较少有研究者关注,研究成果也较少。现在,明清的印刷出版文化史似乎已成为明清文化史研究的热点。大木康的著作研究着力于当时书籍的产生、流通过程本身诸问题,并运用了社会史的研究方法。整部著作体系完整,征引文献丰富。尤其是添加的附录文章,话题有趣,颇具可读性。可以说,大木康的《明末江南的出版文化》是了解明代出版文化史的不可不读的一本好书。
  • 张居正奏疏集(全二册)

    作者:[明]张居正 撰,潘林 编注

    張居正學問淵洽,著述宏富。《張居正奏疏集》彙編各主要版本《張居正集》中的奏疏,並從散見於明代以來的諸多文獻中輯佚,特別是輯自《萬曆起居注》的一〇七篇奏疏。該書通過核實《萬曆起居注》、《明實錄》等文獻,確定張居正各奏疏時間,於難解字詞、人名地名、典章制度等,作簡明注釋。 《張居正奏疏集》可謂張居正三十多年從政最重要的實錄,既有深邃的政治見識,也體現了其尊崇實學、以變法救時治國的政治抱負,更彰顯了大明第一首輔“紀綱修明,功在社稷”的巨大政治功業。
  • 奏折上的晚明

    作者:覃仕勇

    晚明年间的历史一直是读者关注热点,本书另辟蹊径,从奏折、上谕、皇帝遗诏、臣子间往来信件等原始文本入手,从细节处还原一个真实的晚明,还读者一段真实的历史。 本书以战争为主线,明将从万历任命李成梁戍边防鞑靼开始,到崇祯下令吴三桂入关护京;清军以努尔哈赤初次带兵开始,到皇太极挥军灭明,双线并进,以明清各个战役的布局、战况、人事任免,展现双方势力博弈,全面解读晚明倾覆过程。 读这本书,你也许会觉得,万历帝并不昏愦、天启帝并不白痴、崇祯帝并不刻薄寡恩、魏忠贤并不奸狡、袁崇焕并不是御边的能臣,毛文龙并不是拥兵自重的军阀、孙承宗也并不是什么伟大的战略家……
  • 明通鉴

    作者:[清]夏燮 撰,沈仲九 标点

    《明通鉴》是夏燮一生精力的结晶。他不满记载颇失其真的官修《明史》,决意从事明史的研究。经过二十多年的努力,“参证群书,考其异同”,乃写成此书。全书共一百卷,二百万字,记载明朝一代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外交等方面的历史。在《明通鉴》中,夏燮把明代历史分为三个部分来撰写:《明前纪》,起于元顺帝至正十二年(公元1352年),迄于至正二十八年(公元1368年),用元朝的年号,记叙朱元璋投奔郭子兴参加农民起义军到建立明朝的历史。《明纪》,起自洪武元年,迄于崇祯十七年,记叙朱元璋称帝后到崇祯缢死煤山、清兵入关的历史。《附编》,起子清顺治元年,迄于康熙三年,用清朝的年号,记叙南明政权的历史,特别是抗清斗争的历史。《附编》这种形式,是夏燮在编撰《明通鉴》中的一个独创,是与清政府作合法斗争的产物。因为清统治者害怕激起汉族人民的反抗情绪,对南明的历史讳莫如深,不使编入官修的《明史》,因而这段历史缺乏记载。夏燮找出乾隆《附唐桂两王本末》于《通鉴辑览》后的诏令作护身符,巧妙地将南明历史收入作为《附编》,纳入明史体系,这不仅保存大量南明史料,而且使明史首尾相连,成为一部完整的历史著作。 《明通鉴》一书,还有它自己的一些特点, 材料丰富,考订详实。夏燮仿照司马光《通鉴考异》的办法,另撰“考异”,并按照胡三省注《通鉴》的办法,收“考异”分注于正文之下。他在《明通鉴》和“考异”中所引用的资料,有的已经散佚了,但在此书中却保存着,为我们研究明史提供了较多的资料。
  • 行观中国

    作者:朱莉丽

    朱莉丽助理研究员的新著《行观中国——日本使节眼中的明代社会》,是文史研究院“亚洲艺术、宗教与历史研究丛书”的第一种。该丛书收录有关亚洲艺术、宗教与历史研究各个领域的学术著作,尤其鼓励跨越艺术、宗教与历史多个领域进行综合研究的年轻学者的学术著作。 明代来华的日本使节形形色色的出使记录,凭借其深入的观察、独特的视角和翔实的记述,为我们呈现出一幅明代中国政治、文化、宗教、社会生活的生动景象。本书以策彦周良(1501-1579)的《初渡集》为中心,一并结合其他遣明使的记录,透过他们的视角,对明朝的政治和文化现象进行反观。同时也分析了这些观察和记录背后反映出的15、16世纪的日本人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和批判。全书共分五章:第一章为《初渡集》的产生背景——16世纪中叶的日明通交概况;第二章为《初渡集》中所见之遣明史朝贡路线;第三章为由《初渡集》所见明代朝贡制度之一侧面——以嘉靖年间对日本贡使的接待为例;第四章为策彦笔下的宁波城市和城市生活;第五章为《初渡集》中的明代宗教与民间信仰;并附余论《域外看中国——再论<初渡集>的史料价值》。
  • 明代宦官

    作者:蔡石山

    本書是研究明朝宦官的力作,內容翔實,思慮縝密,從中闡明了整部明朝史。作者深知出自文官筆下的史料,帶有反宦官的偏見,因而全書採取了批判的立場。這使他得以客觀評價宦官的成就,讓他們在有史料為憑下「為自己說話」。 ——邁阿密大學戴德(Edward L Dreyer) 《明代宦官》全面而詳盡介紹了宦官在明朝期間(1368-1644)扮演的角色。作者從一手、二手資料取材,說明明朝的宮廷政治、特務活動與內部安全、軍事與外交事務、徵稅與上貢、皇家專賣事業、司法審查、紫禁城布局、大運河等多個方面,內容饒富趣味。 書中告訴我們,宦官不只是文武官政府的次要附屬品,還是明朝行政體系裡建制完備的第三個行政分支,參與明朝治理上所有最根本的事務。本書揭掉官史編修者加諸宦官的譴責、嫉妒面紗,露出質地豐富如織錦的宦官樣貌。作者以持平的立場描寫宦官,對他們的能幹、忠誠和無能、駭人、邪惡,給予同樣程度的關照。
  • 明季党社考

    作者:[日]小野和子

    《海外汉学丛书:明季党社考》是当代日本著名中国学学者小野和子的代表作。它以明代万历年间到清初晚明政权覆灭的政治史为背景,围绕这期间的一系列重大政治事件,比较具体地考察了被称为东林派或东林党以及其后继者复社的形成过程,主要成员、主要见解,组织和人际关系。虽说题名为“党社考”,但《海外汉学丛书:明季党社考》并非中国传统意义上的“考证”之作,而是夹叙夹议,可谓一部从党争角度描述的晚明史。
  • 明前期军事制度研究

    作者:李新峰

    本书研究明代前期(1351年元末战争爆发至1449年土木之变)军事制度诞生、演变的历史。分草创、演变、稳定三个阶段观察军事机构体系,由此探讨兵权分配、行伍组织、身份管理,即各类人员在体系中行使权力、利用关系、维护权利的历史。本书结论是,在明前期这个特殊历史单元中,军事制度的四个层面源于不同时代的传统,其基本特征与历史走向,受制于貌似不合历史潮流与时代需求的、生发于明代建国历程中的“近现代”传统。
  • 朝贡与入附

    作者:张文德

    自汉武帝时期张骞出使西域后,西域便与历代中原王朝建立了联系,既有官方的,也有民间的;既有积极主动,也有近不得已。由张文德著作的《朝贡与入附--明代西域人来华研究/欧亚历史文化文库》研究的西域范围主要是嘉峪关以西至地中海地区,侧重于哈密以西直至中亚帖木儿朝领地。
  • The East Asian War, 1592-1598

    作者:James B. Lewis

    As East Asia regains its historical position as a world centre, information on the history of regional relations becomes ever more critical. Astonishingly, Northeast Asia enjoyed five centuries of international peace from 1400 to 1894, broken only by one major international war – the invasion of Korea in the 1590s by Japan’s ruler Hideyoshi. This war involved Koreans, Japanese, Chinese, Southeast Asians, and Europeans; it saw the largest overseas landing in world history up to that time and devastated Korea. It also highlighted the nature of the strategic balance in the region, presenting China’s Ming dynasty with a serious threat that perhaps foreshadowed the dynasty’s subsequent overthrow by the Manchus, played a major part in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Tokugawa regime with its policy of peace and controlled access to seventeenth- and eighteenth-century Japan, and demonstrated the importance for regional stability of the subtle relationship of Korea to both China and Japan. This book presents a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the war and its aftermath in all its aspects – military, political, social, economic, and cultural. As such it deepens understanding of East Asian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and provides important insights into the strategic concerns that continue to operate in the region at present.
  • 明史讲义

    作者:孟森

    《孟森:明史讲义》为孟森先生20世纪30年代在北京大学授课时的讲义。孟森先生是近代中国明清史研究的开创者,成就卓著。《孟森:明史讲义》虽为讲义,但却是第一次用新体裁系统地讲述明代历史,作者以《明史》考证明朝史事,并引证明人文集、私修史及野史笔记等,内容充实,并具有极明显的学术深度,对后辈学者影响极大。
  • 明史新编

    作者:傅衣凌主编,杨国桢著,陈支平著

    简介:本书是明代历史专著,论述了明代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民族关系、中外关系的基本状况和变化。
  • 鈔本明實錄

    作者:

    明代历朝官修编年体史藉,自明太祖朱元璋至明思宗朱由检历代史事。
  • 李定国纪年

    作者:郭影秋

    本书为“国家清史纂委员会研究丛刊”之一种,是中国人民大学已故前任校长、著名明清史专家郭影秋的代表作,本书凡二十余万言,以丰富翔实的史实,记述了明末农民起义军领袖李定国一生的光辉业绩。本书虽名《李定国纪年》,其内容实际上是大西军的编年体战史,是国内外第一部全面、系统的关于大西军及其领导人物的史料性专著,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 明代的強盜案件

    作者:戴顺居

  • 明人的舟遊生活:南方文人水上生活文化的開展

    作者:林利隆

    明人的旅遊,「遊」字佔有相當的比例,是與愉適的追求發生關係,並且以擁有自由時間作為條件。當中包含精神啟蒙作用的積極意義,也包含恢復、復元以及再造的意涵。而明人的舟遊,不僅以「舟」作為載體,行旅往來的工具,更發展成為一種人文的空間,一種具有雅致氛圍的場域,許多文人化優質的活動都在其中展開。此外,一種文化的典型以及生活方式也正在凝聚成形。 本書爬梳明代史、子、集部中的史料,並且以人、事、時、地、物的方式,分別探討明人的舟遊生活的面貌,企圖呈現其生活圖像、活動內容、活動分類以及活動的精神意涵。
  • 明朝十六帝

    作者:王天有 主编

    明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族建立的、统一的封建王朝,从明太祖朱元璋于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在应天(今南京)称帝建国开始,到明思宗朱由检于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自缢煤山结束,共延续了276年,经历了十六位皇帝。 本书以明朝十六位皇帝各自不同的人生经历为主线,每位皇帝各一章,分十六章撰写。十六位皇帝通过各自曲折的人生经历,演绎了明王朝波澜壮阔的历史。 明朝的皇帝虽然都有自己的奇特个性。但他们都没有忘了自己是皇帝,要守住祖宗传下的基业,因此皇权都没有旁落,即便是太监专权猖狂的武宗、熹宗朝。他们也绝不允许有凌驾于皇权之上的特权存在,因此刘瑾、魏忠贤都没有逃脱必死的下场,这也算是明朝历史的一个怪现象。 本书由明史专家王天有主编,各分章作者几乎囊括了国内明史专家,达到一定的学术高度。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末曾印刷两版,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此次再版,在原版的基础上进行了适当修订,当更适应当前研究形势和读者阅读。 本书力求用通畅的语言,阐述明朝近300年波澜壮阔历史的来龙去脉,让十六位皇帝丰满生动,让历史事件形象鲜活,使读者阅后有愉悦的享受,收获的快慰,在洞悉明朝风云变幻历史进程的同时,掩卷沉思那尘封岁月带给我们的启迪。
  • 明代江南土地制度研究

    作者:[日]森正夫

    《凤凰文库·海外中国研究系列:明代江南土地制度研究》是作者森正夫论述明清江南土地制度的专著,分析细致,探讨深入,是日本学界明清史研究领域的代表性著作。作者征引丰富的史料,论述了14—18世纪江南官田的形成、变化、消亡的过程,考察了江南官田的由来、数量、耕作状况以及相应的赋税制度,分析了各地围绕官田而展开的赋役制度改革。赋税制度上就是官田走向消亡。十五世纪前半期的改革是在中央政府的一贯方针指导下实施的,而十六世纪的改革是各府依据实际情形作出判断而后实施的,改革的结果不但使官官田走向消亡,还使以县为单位的每亩税粮额基本上实现了均一化。
  • 嘉定县事

    作者:吴滔,佐藤仁史

    本书由中山大学历史系教授吴滔和日本一桥大学准教授佐藤仁史合著,是两位作者基于共同研究旨趣的十几年合作研究的阶段成果。全书以雍正之前的嘉定县境作为研究地域,研究时段则主要涵盖明清到民国初,前后约500余年时间。
  • 大明王朝家里事儿

    作者:胡丹

    皇帝不称朕,你知道吗? 明宫里闹鬼,你知道吗? 皇帝爱服毒,你知道吗? 凶宅紫禁城,你知道吗? 《万历十五年》 《明朝那些事儿》 它们可都没告诉告诉你! 天涯网络票选年度十佳作品 学术界与网络历史爱好者齐声喝彩 苛刻的“煮酒论史”版块极力推荐之名帖《明宫闹鬼》实体化 嬉笑怒骂的北大历史学博士带你穿越鬼气森森的朱家禁苑 -------------------------------------------------------------------------------------------------- 名家推荐 这本《大明王朝家里事儿》对历史材料的驾驭得心应手、运用自如,文字洗练不失深刻,可读性非常强,不仅对一般读者,即便是对历史专业的学生,也有阅读参考的价值。现在的书满坑满谷,“选择”成为阅读的最大障碍,我愿我的推荐能够帮助对明史感兴趣的读者朋友选到一部好书。 中国社会科学院明史研究室主任、研究员 博士生导师 万明 作者通过对大量历史材料的综合、分析与精心布置,使得这部“揭秘”的历史读物像极了一部“历史侦探小说”,一个个历史谜案在这位大手笔侦探手中得到破解,写得精彩,引人入胜。 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 博士生导师 张帆 不作不死,死了还要作,那便要闹鬼。从这部书里,我看到了古代帝王和他们的妃子们是怎样作死的。 著名网络作家 《密道追踪》《异事录》作者 蛇从革 内容简介 本书通过大量的史料的挖掘与分析,带领读者深入明朝宫廷,层层揭开明代帝室复杂的人际纠葛,演绎明代后宫激烈的争斗与冲突,书写重重宫闱之后的宫廷秘史与真相。本书披露了大量新材料,新观点层出不穷,语言生动幽默,行文夹叙夹议,拈古指今,议论生发,令人读之击节提神,韵味久响不绝。 该书在《天涯社区·煮酒论史》连载以来,获得如潮好评,有媒体称此书为“明代甄嬛传”,读者将其誉为“天涯煮酒第一神贴”,认为“历史学教授”出身的作者,凭借其老辣锐健的笔法,发抒厚积薄发的姿态,将史实的澄清辨伪与生动的故事叙述、引古证今的现实主义历史观紧密结合起来,开创了历史写作“述评体”的新风范,它比现在流行的“评书体”、“散文体”历史都更深刻,更具历史的厚重感,树立了新时期白话历史书写的新标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