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文艺评论

  • 悲剧的诞生

    作者:[德] 尼采(Nietzsche,F.)

    《悲剧的诞生》的主旨,尼采后来一再点明,是在于为人生创造一种纯粹审美的评价,审美价值是该书承认的唯一价值,“全然非思辩、非道德的艺术家之神”是该书承认的唯一的“神”,他还明确指出,人生的审美评价是与人生的宗教、道德评价以及科学评价根本对立的。《悲剧的诞生》尼采后来提出的“重估一切价值”,其实,“重估”的思想早已蕴含在他早期的美学理论中了。当时他就宣告:“我们今日称作文化、教育、文明的一切,终有一天要带到公正的法官酒神面前。”后来又指出:“我们的宗教、道德和哲学是人的颓废形式。相反的运动:艺术。”可见,“重估”的标准是广义艺术,其实质是以审美的人生态度反对伦理的人生态度和功利的人生态度。
  • 暧昧的品位-王家卫的电影世界

    作者:鼐康

    《暖昧的品位:王家卫的电影世界》是关于解读“王家卫的电影世界”的专著,书中具体包括了:“方法论”——不是装大尾巴狼、“闭门羹”与“酸葡萄”、“老三样”失灵了——换一种方式看电影、暖昧也需要品位——当代小资的“死穴”、对生命的“终极追问”——《阿飞正传》的社会文化意义等内容。
  • 走自己的路

    作者:巫鸿

    《走自己的路:巫鸿论中国当代艺术家》是历史学家、美国芝加哥大学讲座教授巫鸿先生第二部以中文出版的当代艺术论文集,这部以艺术家为主体的批评著作,展现了他观察中国当代艺术的特殊角度和全景视野。 《走自己的路》是艺术史家巫鸿先生第二部以中文出版的当代艺术论文集,它与《作品与展场》一起构成了他观察中国当代艺术的特殊角度和全景视野,与后者比较,这部以艺术家为主体的批评著作,由于他的史学眼光、态度和方法,似乎具备了更多的“史传”色彩,譬如,在“展望的艺术实验”中他有趣地提出了他的研究和研究对象应该共同遵守的“原则”。
  • 西方摄影文论选

    作者:顾铮

    本套书具有前沿意识和高科技含量的摄影专业系列教材融知识性、科学性、时代性、资料性和实用性于一体,内容涵盖了摄影专业知识的方方面面。本书包括:1859年的沙龙:现代公众与摄影术、摄影小史、摄影百年祭、照片:没有围墙的妓院、论摄影的性质等。
  • 纪德的态度

    作者:张若名

    《纪德的态度》中所收入的五篇文章,都是张若名在她四十六岁以前公开发表过,《纪德的态度》加强了法文化交流,为喜欢法国文化的朋友们和对文艺心理学、文艺理论有兴趣的学者们,提供了一个好的读本,为中国妇女在文学领域争得了一个较高的座席。
  • 迦陵论诗丛稿

    作者:叶嘉莹

    叶君生长燕都,少承家学,卒业名痒,其后在国内外各大学讲授中国古典诗词者垂三十年,所著书已刊行者五种。博览今古,融贯中西,含英咀华,冥心孤往,以深沉之思,发新创之见,评论诗歌,独造精微,自成体系。
  • 重读大师:一种谎言的真诚说法

    作者:祝勇

    大师的存在,遮蔽着他人与群体,同时也遮蔽着历史。他们是以人类代言人的身份存在的。芸芸众生死去,只有他们永生。思想的不朽与伟大愈发令人深刻地感受到个体生命的短暂与渺小。人们确立了大师的话语权的同时,也丧失了自我的话语权。当人们试图透过对大师的解读逼近原始的历史,更发现历史已经被他们垄断。大师是山峰也是鸿沟。
  • 独自叩门

    作者:尹吉男

    中国当代前卫艺术近十余年来百象纷呈,蔚为大观,已成为国际艺术界的一股引人注目的现象。著名美术史家、艺术评论家尹吉男以敏锐的洞察力及时察觉中国艺术的这一新动向,并以独特的犀利笔法、潇洒文风,对于这一新潮流中涌现的重要艺术家、作品及流派予以深刻批评,不仅富于洞见,而且语言精彩,引人入胜。 作者自述: 不少朋友劝我写一部《中国当代艺术史》之类的书,那本该是当代史学者必须干的事。我的兴趣眼下还不在于此。对于艺术我或许是个很主观的人,一个艺术品和艺术现象触碰了我的视线并不一定都会产生结果,只有触碰到了我的心灵才会写点什么。这本书中的文字差不多是我“写点什么”的一个结果。因此,最恰当的书名莫过于“独自叩门”了。并不是所有的艺术之门我都能叩开,机会虽然很多,但契机却很少。有的时候也难免为徘徊的过程“写点什么”。我的文字无疑义成了每个读者平心来面对的门,不管叩开与否,一切都要随缘。开门所及,或许是有心人的迷惑,或许是无心人的风景。 谈艺术的文字不是鸟类学。本来很平易近人的东西已经让理论家说得过于玄秘啦,逼得大众对之特别看待。如果衣冠不整,心存他念,真是不敢踏入艺术殿堂的大门,一见艺术家使张皇失措。我总觉得,艺术只有在一个人平视的时候才能看得见,因为它是与人的心灵直接相关的东西。仰视只会看到苍茫的云雾以及缭乱的星空,而且对人格化的脖子也不公平。我逐渐体会到,艺术其实是每个人的生活因素;对于自己,我常常把它当作一种生活方式。我既不仰视,也不俯视,更不希望与我振动数相近的朋友们产生仰视的疲惫,包括对我的文字。其实,读者的有艺术感受的生活方式同样重要。两个人平视的时候才更易于沟通、理解,以至于产生灵魂间的友情。 并非所有主流艺术当中的人或作品都能造成我“写点什么”的契机,只不过是很有限的一部分。这原因很多,比如说,有些与我隔得太远;有些没能勾出我个人的内心问题;有时自己对“写点什么”发生了厌倦;还有的时候无暇动手,神游到别处去了。总之,这一切最终取决于个人的生活本身是否需要。我本心是不想把对艺术的说三道四当成与个人生活太远的职业,生怕自己的勉强扰乱了别人平素的节奏,谁都不轻松。 说起副题“近观中国当代主流艺术”中的“近”字的含义,大致有两层:一是在时间上离现在很近,二是在空间上离我很近。说到底我是想不自觉地达到在近处能使心灵看个明白的亲切状态,并与自己的生活相契合。客观地说,书中所涉及到的人和作品也有不属于主流的,但对我生活过的那些“时刻”却很特别,他(它)们导致了我“写点什么”的契机,使我的个人生活多了一些内容。近观的视线容易清楚,而且可以平视。一旦自己回顾这些近观所得,就觉出很多文字的背后都有故事或情结,的确与生活史有缘。 把门叩开时希望平视到一张朴素的脸,我想读者也希望生活充实,这才是艺术的真谛!用个人阴谋使大家失常,那是帝国主义。好在这一点我已及时警觉。 尹吉男记于北京
  • 译边草

    作者:周克希

    本书不到一百六十页,狭长的小三十二开本,装帧淡雅,编排精心,很有学问。上篇录一百二十二则译事漫笔,下篇记十个译书故事。 作者系数学家改业文学翻译,半路出家,肯虚心求教,于译事能心悟神解,是为难得。翻译上的理论主张,有土有洋,政出多门,到动手翻译时,无非是推敲字句,掂量轻重。作者以钻研数学的求索精神,从大量译作中,披沙拣金,挑出佳译或误句,加以赏鉴或评骘,仿诗话写法,片言立要,文繁理富。说字字珠玑,篇篇精彩,或许有溢美之嫌,但确实没一句废话,无一个废字。看得出作者对翻译抱有浓厚的兴趣,所以笔下把译事写得颇为诱人,一字一句,深挖细抠,其乐无穷,“惹得读者向往”,倒要羡慕起翻译工作来。其实,每种工作都有其甘苦,译者的苦恼,恰恰就在翻译的过程中,往往意有所会而言传不出;周君出于对翻译的热诚,这一方面略而不说或少说,此乃行文狡猾处。
  • 死于圣殿,生于酒馆

    作者:贾晓伟

    音乐给予我们的深度和谐,与我们走在车水马龙大街上的都市场景有着惊人的反差。古典音乐作为逝去时光里的小马德兰点心,在感官错乱的现代人口中是什么滋味呢?野蛮的神追逐着我们,一旦我们心中没有一个安详,雅致的神,就不能从古典音乐这面镜子里看见自己。现代式生存导致了人的破碎,那些穿休闲装上教堂的人,参加音乐弥撒是为了一场婚礼还是一场葬礼呢?
  • 世界美术名作二十讲

    作者:傅雷

    《世界美术名作二十讲》,薄薄的一册,却影响深远。傅先生在书中没有大量列举各派与作品,而仅仅是选择有代表性的加以评述;除了评介作品的特色与美术家的身世片段外,也提到一些由艺术实践引起的美学方面的疑难问题,并提出他自己的看法。全书评述委曲精微、娓娓动听,实为艺术史著作中一部难得的佳作。 傅雷先生年轻时受聘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担任美术史课教席。这是他在讲稿的基础上修、 补充,于一九三四年完成的一部著作。作者时年二十六岁,对西方美术史已有很深的造诣。书中着重介绍文艺复兴以来近二十位大及其名作,生动洗练讲解艺术风格和人品操守,并融文学、音乐、哲学、社会、时代于一体,深入浅出,引人入胜。 本版重配大师画作三百余幅,紧扣没讲内容,或全貌、或局部、或对比,形象解读,感性表达,易于领悟。 《世界美术名作二十讲》从西方文艺复兴初期的乔托,历全盛期的三杰(达·芬奇、米开朗琪罗、拉斐尔)至十七世纪的大师伦勃朗、鲁本斯,更包括十八、十九世纪的几位名家近二十人,傅雷之评述均深入浅出、简明扼要,且在宏观与微观之间得其平衡。书中围绕文艺复兴以来西方近二十位大师及其名作,讨论从艺术风格延至人格操守,生动洗练,深入浅出。重配大师画作三百余幅,紧扣每讲内容,或全貌,或局部,或对比,形象解读,感情表达,易于领悟。
  • 红楼梦的真故事

    作者:周汝昌

  • 灰飞烟灭

    作者:颜峻

    本书以文化研究和现场记录互补而成,既有research(研究),又有reach(深入接触)。 本书在结构上涵盖了2000年来中国新音乐的小历史、现场佐证和亚文化研究等方面,不为两全其美,而是追求立体、打破学术与现场的界限。在新音乐及其文化日益成为青年和文艺爱好者关注目标的今天,这大约是这个领域惟一的、也是以强烈风格为特点的成果。在中国摇滚乐,尤其是地下摇滚逐渐获得合法性的今天,它的呈现仍然有赖于亲历的、田野的,甚至是口述的风格;伴随着从“摇滚”到“新音乐”再到“独立音乐”的名词演变过程,这些文字的存在,和这个正在发生的历史一样激动人心。 第一辑 让我烂掉吧 第二辑 废话的语法 第三辑 虚空的回忆 第四辑 出汗
  • 诗言志辨

    作者:朱自清

    《诗言志辨》贯穿“语言志”、“比兴”、“诗教”、“正变”四条诗论发展的历史,着重从理据角度阐明了“诗言志”的中国诗学传统。
  • 劳伦斯读书随笔

    作者:劳伦斯

    本书介绍了劳伦斯生平的事。包括了劳伦斯的作品集,其中《托马斯.哈代研究》是劳伦斯最重要、最严肃的一部评论作品,书中还有介绍了小说,内容生动,栩栩如生,愿读者能够喜欢。
  • 古典诗词讲演集

    作者:叶嘉莹

    本书成书于1997年7月,于1998年6月第二次印刷,面世后引起了很大的社会反响,深受读者的欢迎和好评,是此领域的重要书籍。本书前八篇是对于个别词人及词作的批评和欣赏,后两篇则是对批评理论的探讨。论点深刻和精确,视了解我国诗词的重要参考书目。
  • 与魔鬼下棋

    作者:苍狼,李建军,朱大可

    本书透视了中国当代文坛五位名作家:迟莉、王安忆、莫言、贾平凹、二月河的作品……中国所谓的批评家向来是赞扬家,他们既是看客,也是过客,有的忙于编写文学赞扬史,有的忙于给喜好风花雪月的女博士讲课,有的则像妓女接客一般,红包一来,两三天就造出一位大作家。中国文坛如此腐败,完全是他们与作家共同犯罪的结果!
  • 陀思妥耶夫斯基论作为文化机制的俄国自杀问题

    作者:伊琳娜·帕佩尔诺

    在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文学视野中,自杀往往用来对生命价值作黑色注解的。本书想把这一表述置于俄国同时代的语境下考量。藉以剥离出陀思胺耶夫斯基对人类存在之本真形态的思考,以及在现代条件下,人类对生命意义肯定与否定方式。显然,本书并不是希望作出某种判断,但它却开了内省之门,并努力把人们引进一种深度的自我状态。
  • 金圣叹评唐诗全编

    作者:吴鸿

    《金圣叹评唐诗全编》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金圣叹继承了文学评点派的优长,其评点的《水浒》和《西厢记》以文笔诙诡流畅,见解别致尖刻,艺术剖析细密深入,而且融入个人思想情感,因此在社会上广为流传,甚受广大读者的欢迎。
  • 俄国形式主义文论选

    作者:[俄] 维克托·什克洛夫斯基 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