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中华书局

  • 苏轼诗词选

    作者:孔凡礼

    苏轼为北宋文学大家,在诗词文等多领域都取得了非凡的成就。其诗与黄庭坚一起,被目为“宋诗”的代表;词则另辟蹊径,于剪红刻翠外别立一宗,成为词界革新的领袖。本书从苏轼2700多首诗、330多篇词中精心选取了诗135首、词27篇,依创作时间先后编排、并详加注解。读毕斯编,于苏轼诗词,可称观止。 本套古“典诗词名家”系列丛书是中华书局精选历代诗词名家的名作,汇聚最新研究成果,为社会提供一套兼具学术品位和可读性,雅俗共赏的系统诗词选本。此次出版特意邀约了全国二十多家单位的三十多名专家学者共同编撰。 一、以传诵程度作为作品入选的首要标准,同时兼顾思想性和艺术性。 二、选文尽量使用权威版本,特别是权威的整理本,不出校勘记,一般异文不作说明,重要异文在注释中加以说明。 三、每种书正文前设“前言”,对入选的作者、作品及其他相关内容作较全面、精到的评介。 四、作品及其注释按编年为序,不能编年的作品集中放在编年作品之后。 五、每篇诗词正文下设“题解”和“注释”,题解根据具体情况对诗的写作背景、主旨、作法、艺术特色及涉及到的人名、地名、年号等方面做出介绍;注释则针对一般读者的切实需要,特别注意对典故、名物、典制等专有词和难懂语词的解释,生僻字加注汉语拼音,难懂的句子有串讲。 读者朋友通过阅读这套书,对中国文学史上优秀的诗词作家、作品能够有比较充分、系统的了解,在精神上产生共鸣,增加人生的兴味和体验;或者得到学习、仿效的榜样,有益于诗词的创作。
  • 陶渊明集笺注

    作者:袁行霈

    《陶渊明集笺注》内容简介:《中华国学文库》的出版缘起,要从九十年前说起。1920年,中华书局在创办人陆费伯鸿先生的主持下,开始编纂《四部备要》。这套汇集三百三十六种典籍的大型丛书,精选经史子集的“最要之书”,校订成“通行善本”,以精雅的仿宋体铅字排印。一经推出,即以其选目实用、文字准确、品相精美、价格低廉的鲜明特点,最大限度地满足了国人研治学问、阅读典籍的需要,广受欢迎。丛书中的许多品种,至今仍为常用之书。 新中国成立之后,党和国家倡导系统整理中国传统文献典籍。六十年来,在新的学术理念和新的整理方法的指导下,数千种古籍得到了系统整理,并涌现出许多精校精注整理本,已成为超越前代的新善本,为学界所必备。 同时,随着中华民族以前所未有的自信快速发展,全社会对中国固有的学术文化——国学,也表现出前所未有的关注和重视。让中华文化的优秀成果得到继承和创新,并在世界范围内进行传播和弘扬,普惠全人类,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历史使命。当此之时,符合当代国民阅读需要的权威的国学经典读本的出现,实为当务之急。于是,《中华国学文库》应运而生。
  • 西游记

    作者:[明]吴承恩 著

    作为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自成书以来,对其研究、整理代不乏人。本次校注《西游记》,以世德堂本为底本,参校本为杨闽斋本、朱鼎臣本、李卓吾评本、唐僧西游记、唐三藏出身全传、西游证道书和新说西游记等。就其中的思想、名物、典制、文化现象等加以详细注释:订正了工具书、旧注中的错误;采用各种途径,利用不同学科知识对小说中的疑难之处加以释读;充分利用历代研究成果,尽量搜集整理,并择善而从;对其中的宗教内容进行了尽可能详尽的探究。这个最新的注释本可以帮助现代读者深入了解和理解《西游记》这部生动的神魔小说。
  • 容斋随笔

    作者:洪迈

    《容斋随笔》一书,分《随笔》、《续笔》、《三笔》、《四笔》、《五笔》,共五集七十四卷,一千二百二十篇。有关全书的写作情况,洪迈于庆元三年(1197),在《容斋四笔序》中写道:“始予作《容斋随笔》,首尾十八年,《二笔》十三年,《三笔》五年,而《四笔》之成,不费一岁。身益老而著书益速,盖有其说。”可见洪迈勤于治学、孜孜不倦、持之以恒的精神。 洪迈(1123—1202),字景卢,号容斋,又号野处,鄱阳(今江西波阳)人。他出身于一个颇具文化氛围的仕宦之家。父亲名皓,建炎中,曾奉命以徽猷阁待制,假礼部尚书出使金国议和,被金人扣留十五年而不屈服,有汉朝苏武之美称,著有《鄱阳集》、《松漠纪闻》等。长兄名适,官至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枢密使,著有《盘洲集》、《隶释》、《隶续》等。仲兄名遵,仕途亨通,历官翰林学士兼吏部尚书等高位,著有《迩英记注》、《翰苑遗事》、《泉志》等。洪迈生活在这样一个家庭,耳濡目染,自会受到父兄的熏陶。绍兴末年,他也奉命以起居舍人,假翰林学士出使金国议和,因不肯受屈辱,也被拘留过,后放还。一生仕履多是文职,曾监修国史,官至端明殿学士,著作除《容斋随笔》外,还有《夷坚志》、《野处类稿》,另编有《万首唐人绝句》等。洪氏三兄弟先后皆中进士,时有“三洪”之称,一门在《宋史》有传。
  • 鬼谷子

    作者:许富宏 译注

    《鬼谷子》是人类文明 “轴心时代”产生的一部奇书,其思想内容十分丰富,涵盖了哲学、政治学、军事学、心理学、社会学、文学、情报学等多种学科,是一部可以被广泛解读的著作。《鬼谷子》提出了“捭阖”、“反应”、“内揵”、“飞箝”、“忤合”、“揣摩”等游说和谋略的原则和技巧,对纵横家学说的理论构建做出了重要贡献。它提供的智慧与谋略至今仍对现实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有着指导意义。
  • 曹操集

    作者:[三国] 曹操

    本书以丁福保的《汉魏六朝名家集》本《魏武帝集》为底本,稍加整理、补充而成。书末附录:《三国志魏武帝纪》、《曹操年表》、《曹操著作考》。
  • 中国小说史略

    作者:鲁迅

    本书为鲁迅先生编撰的中国第一部小说史专著。全书共有二十八篇,叙述中国古代小说发生、发展、演变过程,始于神话与传说,迄于清末谴责小说。本书在资料上搜罗宏富,采辑审慎;分析历代小说的思想、艺术,言简意赅,评断允当,是二十世纪一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经典著作。 《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一篇,是鲁迅先生1924年7月在西安讲学时的讲稿,可以看作《中国小说史略》的提要。本版全面辑录了鲁迅先生关于古代小说研究的文字,按写作年代先后排列,包括序言、通信等,从中可以了解他对古代小说之研究的演变过程,这些丰富的资料为其他各版所无。 【跟大师学国学】 这是一套写给年轻人的国学读本。晚清民国时期,东西方文化会通碰撞,人文学术勃兴,名家辈出,产生了一大批大师级的学者,留下了丰厚的文化遗产。他们的著述,历经岁月洗磨,至今仍熠熠生辉。由于诸种原因,这些著作,有的久不再版,一书难觅,有的版本繁杂,错漏时见。有鉴于此,我们特组织出版“跟大师学国学”书系,从这些学者名家、国学大师的著作中,遴选出一些好读易懂、简明扼要的作品,仔细编校,统一装帧,分批推出,以飨读者。 我们所选书目,大多数是一版再版的经典著作,不仅在文化学术界历来享有盛誉,也在广大读者中间有着较高的知名度;另有一部分,出自当日名家,影响很大,有的多次重印,但1949年以后未再重印,借此次整理出版的机会,我们将之重新推荐给读者朋友。这些书,都是大家名家面向年轻读者讲述,不作高头讲章,也不掺杂教条习气。我们希望,本书系在新的时代,能够帮助今天的年轻人熟悉自己的经典,认识自己的历史与文化。 “跟大师学国学”第一辑作品:王国维《人间词话》、章太炎《国学概论》、朱自清《经典常谈》、闻一多《唐诗杂论》、张荫麟《中国史纲》、吕思勉《三国史话》、孟森《明史讲义》、梁启超《中国历史研究法》。 “跟大师学国学”第二辑于2010年1月推出,包括:鲁迅《中国小说史略》、孟森《清史讲义》、梁启超《中国历史研究法补编》和《清代学术概论》、曹伯韩《国学常识》、胡朴安《文字学常识》、诸宗元《中国书画浅说》、俞陛云《诗境浅说》等八种。
  • 《读书》十年(二)

    作者:扬之水

    作者曾于1986年12月15日至1996年4月15日任《读书》编辑部编辑,当时的《读书》杂志正处于黄金时期,堪称中国思想学术界动态的晴雨表,一度为国内读书界瞩目的中心。书稿以《读书》编辑部的日常事务、编著往来为中心,从作者个人的角度,记录了当时与《读书》发生往来的知识界 的种种情况。书稿以编辑部日常活动、编著往来等为主要内容,但并非简单的工作日志,而是保存了非常丰富的内容,既有叙事,亦有议论和感想。对于一些过世的老学者,本书的一些相关内容,在一定程度上,则具有言行录的性质,吉光片羽,弥足珍贵。书中另收入人物照片、往来书札等插图近五十幅。已出版《〈读书〉十年》的第一本,本书1991年—1993年是第二本,第三本(1994年—1996年)将陆续出版。
  • 古文观止(套装上下册)

    作者:钟基,李先银,王身钢 译注

    钟基译注的《古文观止(套装上下册)》是自清代以来最为流行的古代散文选本,由清人吴楚材、吴调侯于康熙年间编选。《古文观止(套装上下册)》选取了从先秦到明代共222篇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比较高的文章,既有儒家经典、历史散文,也有传记、书信、论辩,乃至游记、寓言小说。入选之文多短小精彩,均是便于记诵的传世佳作。而译注者的论述分析精辟中肯,注解简明,译文通俗流畅,是《古文观止(套装上下册)》的上佳读本。
  • 庾子山集注(全三冊)

    作者:庾信

    庾信(513-581)字子山,南阳新野(今属河南)人。南北朝著名的文人。《庾子山集注》是以倪注本为底本,进行了校点,并且改正了其中一些错误,而且还作了校勘记,补辑了未收的诗和残剩文句。分为上、中、下三册。
  • 柳宗元集(全四冊)

    作者:柳宗元

    《柳宗元集(繁体竖排版)(套装全4册)》内容简介:柳宗元,字子厚,是我国唐代杰出的文学家和著名的思想家。他祖籍河东,人称柳河东,曾贬官柳州,因又称柳柳州。他出身于官僚地主家庭,二十一岁中进士,二十六岁第博学宏词科,授集贤殿书院正字,后又任蓝田尉,监察御史裹行。贞元二十一年,与刘禹锡等一起参加主张政治革新的王叔文集团,升任礼部员外郎。不久,革新失败,被贬为永州司马。十年后,改内贬为柳州刺史。又四年,病逝于柳州,年四十七岁。 柳宗元一生,经历了代宗、德宗、顺宗、宪宗四朝,但他的主要活动是在贞元、元和时期。这时经过历时八年的安史之乱,唐王朝已开始走下坡路,为旧时史家称道的所谓盛唐时代已经一去不返。这场大乱以后,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地主阶级内部各个阶层和各个集团之间的矛盾,不仅没有缓和,而且都造一步激化了。藩镇军阀依然拥兵割据,并且从河北四镇扩展到内地。
  • 云仙散录

    作者:冯贽 编

    又名《云仙杂记》,旧署后唐冯贽编,是五代时一部记录异闻的古小说集。 这部书的内容比较驳杂,主要是有关唐五代时一些名士、隐者和乡绅、显贵之流的逸闻轶事。 前一类大多是文学史上的人物,本书描述了他们的雅趣和癖好。其中有记杜甫在蜀贫寒生活的 窘迫(《黄儿米》、《一丝二丝》),有记王维居辋川地不容尘、日十数扫的洁癖(《两童缚帚》),有记孟 浩然写作上的求实严谨(《鱼有几鳞》),有记苦吟派诗人反复推敲中的甘苦(《苦吟穿袖》、《写窗投 溷》),更有记张籍将杜诗烧灰而食,以求“改易肝肠”一类的怪举(《杜诗烧灰》)等等。对后一类 人,《云仙散录》则主要记述他们的奢靡生活,如“安史之乱”时曾做过唐军监军的大宦官鱼朝恩用琉璃板 做“鱼藻洞”,宁水养虾(《鱼藻洞》);显赫于天宝年间的虢国夫人悬鹿肠于屋梁上,注酒宴客,号之 为“洞天瓶”(《洞天瓶》);玄宗时的名臣韦陟家宴时,使众婢持烛作围(《烛围》)等等。这与史书所载唐代“自天宝以后,风俗侈靡”,“公私相致,渐以成俗”(《资治通鉴·唐穆宗长庆二年》)的情况是相合的。不过,除了这种种别出心裁的夸豪斗富之外,书中也还有另一类生活的记载:洛阳振德坊贫民以糠为食(《糠市》),豪门中的家奴偶有失误、则被主人投入火中(《投奴火中》),这些多少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社会面貌的另一方面。本书间或也提及了当时的民间生活,如洛阳上元节 的点灯送礼(《芋郎君》)、桂人好食虾蟆(《虾蟆糁菌》)之类的习俗时尚,还有节令食品和一些药物 的特异效果等等。《印普贤》一条所记的玄奘印造佛像一事,或被认为是刻板印刷史上最早的明确记载(也有人认为并不可靠)。此外,《云仙散录》也有不少荒诞不经的东西,如有人夜睡,闻虱念《阿房宫赋》(《虱念阿房赋》);杜甫为文星典吏下凡,因佩刻有天诰之石入葱市,故文而不贵(《陈芳国》)等等。总其内容而言,《云仙散录》当然不可以作为信史,但所记往往不见于他书,故而还是具有一 定的参考价值。
  • 唐五代传奇集

    作者:李剑国 辑校

    本书是唐五代传奇作品之总集。所收作品上限为唐初,下限为五代十国。得传奇作品六百九十一篇,编为五编,分一百卷,其中作者可考者九十八人,另有阙名作者近三十人。编次以作者或作品时代为序,同一作者作品排列一起而次其先后。时代不可确考者大致确定其上下限,编在相应位置。每篇作品,以作者介绍、正文、校勘记、按语排列。正文之末注明所据版本或出处,其余重要版本或出处,亦酌情注明。校勘用详校之法,各种校勘资料力求齐备。异文较重要者皆出校,诗歌异文则全部出校。校记于歧异文字多有辨证。按语考证说明该篇或原集之著录、版本、题署、篇目等及其他相关问题。
  • 好逑传

    作者:(清)名教中人,宋凤娣 点校

    在十八世经、十九世纪的欧洲,如果你问一位学者或作家,他所了解的中国最优秀的小说是哪一部,那么,他一定会告诉你,是《好逑传》。 《好逑传》的书名取自《诗经》第一篇《国风·关雎》中“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之意。全书十八回讲述的是铁中玉和水冰心的爱情故事。二个在患难相助之中,互通情愫,却又谨守礼义大防,最终御赐婚姻,终成“好逑”。 吴航野客在《驻春园小史》中评论道:《好逑传》别具机杼,摆脱俗韵,如秦系编师,亦能自树赤帜。” 一向对才子佳人说颇多微辞的鱼讯先生在谈到《好逑传》时,说它“文辞较佳,人物之性格亦稍异”。
  • 搜神记

    作者:马银琴、周广荣译注

    内容简介: 我国最早的志怪小说集 《搜神记》是东晋初年著名史学家干宝所撰,现存20卷,共有大小故事454个。以辑录鬼怪神仙故事为主,也包括一些琐闻杂记和不少民间传说,大多篇幅短小,情节简单,设想奇幻,极富浪漫主义色彩,是直承《穆天子传》及《山海经》影响而出现的。代表了中国志怪小说的最高成就。
  • 正说汉朝二十四帝

    作者:杜尚侠、张庆利

    近似无赖的平民刘邦,却能登上皇位;建立雄伟功业的汉武帝,晚年却要“轮台悔过”;聪慧的明帝却严苛得不近人情;汉室将亡,汉灵帝却大建裸游馆、宫中市和卖官店……两汉时期,雄才大略的皇帝迭出,然而也陷入后继无人或正统绝嗣的困境,只好幼儿继位,寡母执政,这一孤儿寡母的时代特征胜过任何一朝,其结果就是宦官与外戚交替控制皇权。两汉四百多年,是中华民族历史上最激动人心、最令人迷惑和惋惜的时期之一,通过对两汉二十四位皇帝的近距离的正面的客观叙述,我们可以共同解读大汉帝国的兴衰演变。
  • 尼采

    作者:埃里克.斯坦哈特

    本书首先对尼采的思想进行了导读性的概括,然后再选择性地着重从“宗教”、“知识”、“权利意识”以及“群体和个体”等方面详细论述了尼采的相关思想,帮助读者既能全面、深刻地认识这位伟大哲学家的思想世界,又能准确把握其富有启发性和包蕴性的思想。
  • 大雅宝旧事

    作者:张郎郎

    本书作者张郎郎,他根据自己的“文革”经历写成的《宁静的地平线》一文曾收入《七十年代》(香港牛津、北京三联版)一书中,反响极大。本书叙述的则是发生在《宁静的地平线》之前的故事——记叙了上世纪五十年代,作者随父母居住于东城区大雅宝胡同甲二号中央美院宿舍时期的生活片段和见闻,文字鲜活生动,洋溢着温暖的人情味,也感染着特定年代的气氛。
  • 法显传校注

    作者:东晋沙门释法显 撰,章巽 校注

    《法显传》又称《佛国记》《佛游天竺记》《历游天竺记传》等,是法显参访印度之旅行纪实。法显于公元399年出发,前往印度求法旅行,经西域之南道,进入印度西北面;一方面历访中印度各地之塔寺,一方面巡拜佛迹、学习、抄写经、律、论诸圣典;最后经由海路先到锡兰岛,于公元412年返回中国,他将在印度所闻记述下成为本书。本书对地理、交通、宗教、文化、物产、风俗,乃至社会发展、经济制度等等都有所述及,是五世纪初叶以来印度和西域之佛教文化宝贵资料,是佛教僧侣往印度现存旅行记中最古老之旅行纪实,对研究五世纪初的亚洲历史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 宋高僧传(上下)

    作者:[宋]赞宁 撰

    《中国佛教典籍选刊:宋高僧传(套装上下册)》主要是写了大宋的高僧的一些传记,《中国佛教典籍选刊:宋高僧传(套装上下册)》介绍了各个大宋高僧的高僧表,还有他们的智慧学说,详细介绍了他们详细信息以及绚丽多彩的人生,年青时侯的经历,自身的学识为保留文化所做的贡献,并创作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