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中华书局

  • 明史讲义

    作者:孟森

    《孟森著作集:明史讲义》内容简介:1979年4月3日,当时已经87岁高龄的我国著名历史学家顾颉刚先生在自己的日记中写道“予之心事有三部书当表彰一、吴燕绍《清代蒙藏回部典汇》;二、孟森《明元清系通纪》;三、钱海岳《南明史稿》。”1980年底,顾老辞世,而他一直惦记着的这三部书,不但未能“表彰”,甚至根本就没能正式出版。老人的心思变成了遗愿。20多年过去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3部书稿早已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之外,绝少有人提起。
  • 秦汉魏晋史探微

    作者:田余庆

    本书探讨了秦汉魏晋南北朝人身依附关系的发展历程,关于曹操的几个问题,东三郡与蜀魏的历史,孙吴建国的道路,北府兵始末等。
  • 明史(全二十八册)

    作者:张廷玉,等

    《明史1-28(繁体竖排版)(套装共28册)》内容简介:明史三百三十二卷,清张廷玉等撰。明朝是在元末农民大起义以后,一三六八年(洪武元年)建立的封建政权。一六四四年(明崇祯十七年,清顺治元年),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军攻占北京,推翻了明朝的中央政权。同年,清军入关,分兵向农民起义军和明朝南方势力进攻。一六六一年(顺治十八年),明朝南方势力被消灭。明史记载了明朝自建立到灭亡将近三百年的历史。清朝在一六四五年(顺治二年)设立明史馆,一六七九年(康熙十八年)开始修史。一七三五年(雍正十三年)明史定稿,一七三九年(乾隆四年)刊行。 明史先后由张玉书、王鸿绪、张廷玉等任总裁,最后由张廷玉等定稿。先后参加具体编撰工作的人数不少,其中以万斯同用力最多,但是他没有担任明史馆的职名。王鸿绪就万斯同已成的明史稿加以修订,张廷玉等又在王鸿绪稿本的基础上改编成为明史。有关明代的各种史料的编排处理,明史用大量篇幅记载了封建国家的各项制度,但很少涉及地主的庄田、佃户、田租、雇工,以及地主对雇工、庄仆、佃户的奴役。卷一六五丁瑄传所载福建佃户送租上门及额外馈送,卷二九○姬文胤传所载江西新城地主用大斛征租,这类材料为全书所仅见。食货志田制下附有“庄田”一节,所记限于皇庄及诸王、勋戚、中官庄田,不只是内容简略,而且所记皇庄偏于京畿一带,所记勋戚又偏于戚臣。诸王传中有一两个传里提到庄田、庄租及管庄旗校,也零碎而不具体。《明史1-28(繁体竖排版)(套装共28册)》有关经济方面的记载,总的说来和前代史书一样,根本不曾触及阶级剥削的本质。明史为了颂扬统治阶级的“武功”,就不能不记述农民起义和各地人民的反抗斗争。如卷三○九及卷二五二、卷二六○关于明末农民大起义的记载,卷一六五、卷一七二和卷一七八关于叶宗留、邓茂七起义的记载,卷一九五关于江西及其附近地区反抗斗争的记载,卷二五七和卷二九○关于山东白莲教起义的记载,以至土司传各卷中所提到的少数民族的反抗斗争,虽然编者作了这样那样的歪曲,还是保留了一些可供我们分析参考的资料。地理志比较系统地记载了当时的行政区划。天文志、历志和河渠志包含了不少科学技术方面的资料,并反映了一些明代新的成就。但天文志和历志,仍不能完全摆脱封建史书中传统的神秘色彩。明史新创了阉党传和土司传。土司传、外国传、西域传,有些地方混淆了国内国外的区别,这是很错误的。但也保存了一部份有用的资料。 《明史1-28(繁体竖排版)(套装共28册)》的点校,由郑天挺同志及南开大学明清史研究室完成点校初稿,白寿彝、王毓铨、周振甫同志复阅定稿,魏连科同志担任编辑整理工作。点校中的错误和缺点,希望读者指正。
  • 史记(全四册)

    作者:[汉] 司马迁 撰

    《史记》是我国著名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史学名著,列“二十四史”之首,记载从传说中的黄帝开始一直到汉武帝的三千年左右的历史,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为了使更广大的读者读好、读懂《史记》,中华书局特约请当代“《史记》大家”韩兆琦先生等做了《史记》全书的原文校证和白话翻译工作。本书的翻译水准堪称国内一流,充分体现了当代翻译《史记》的最高水准。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史记》历时久远,原文中有一些错误,很多《史记》点校本也未解决,韩兆琦先生多年研究《史记》,纠正、校勘出相当数量的原文错误。 本书采用文白对照的形式,以对开的方式排版,为读者提供了最为方便的读本,相信广大读者在阅读《史记》原典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中华历史的源远流长。
  • 读史阅世六十年

    作者:何炳棣

    《读史阅世六十年》是何炳棣先生的回忆录,其中附有私人信札和学术评估密件,详述过去六十多年“读史阅世”的心得体会,反映出早期前辈留学海外的青年知识分子探求学问、开拓思想、融合中西文化的学思历程,也是近现代教育史、学术史辉煌的一页,实有传世意义。本书简体字版原由广西师大出版社出版,现因何炳棣先生全部著作即将由中华书局出版,此书亦由中华书局出版。推出精装纪念版。
  • 中国史纲

    作者:张荫麟

    本书是张荫麟先生短暂一生留下的唯一专著,原为作者所写的高中历史教材,不仅被誉为“历史教科书中最好的一本‘创作’”,更是一种别具一格的通史读物。作者依据自己的历史观对东汉前的中国史实作了较为严格的选择和取舍,用讲故事的方式写出中国社会的变迁、思想的贡献及若干重大人物的性格和活动。章节安排简要得当,文字技巧活泼动人,思想智慧透彻通达,随处流露出作者的才情与用心。 此次出版,另将作者未完成的第十二章和他为该书宋史部分撰写的三篇文字一并列为附录,供读者参考。
  • 魏晋南北朝史札记

    作者:周一良

    本书是作者对《三国志》、《晋书》、《宋书》、《南齐书》、《梁书》、《陈书》、《魏书》、《北齐书》、《周书》、《隋书》、《南史》、《北史》共十二部史书的读书笔记。
  • 二十四史

    作者:中华书局编辑部编著

    “二十四史”用统一的纪传体裁,系统、完整地记录清以前各个朝代的历史,共计3249卷,约4200万字。清代钦定为“正史”,堪称为清代以前中华文明史的全记录。为方便广大读者阅读及充分利用“二十四史”中蕴含的丰富资料,中华书局在繁体竖排本的基础上,约请国内专家学者,按照国务院公布的《汉字简化方案》和国家语委公布的《简化字总表》的有关规定,结合古籍整理的具体要求,对“二十四史”繁体本进行修订,推出简体横排本“二十四史”。
  • 读通鉴论(上中下册)

    作者:王夫之

    《读通鉴论》是明末清初卓越思想家王夫之有关古史评论的代表作之一。 王夫之,字而农,号薑斋,湖南衡阳人,晚年隐居衡阳石船山,学者尊称为船山先 生。生于明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崇祯十五年(1642年)壬午科举人。明亡后参加 南明抗清斗争,后来放弃政治活动,退隐乡闾间,在极艰苦的条件下,以著述终其身, 共计成书数十种,达300余卷。 《读通鉴论》是王夫之阅读司马光的历史巨著《资治通鉴》的笔记,全书30卷,其 中秦1卷,西汉4卷,东汉4卷,三国1卷,晋4卷,宋、齐、梁、陈、隋各1卷,唐8卷, 五代3卷,另附《叙论》4篇为卷末。 这不是一部单纯的历史著作。首先,它是阅读另一部历史巨著的笔记,其中每一节 都是针对《通鉴》所记的某一段史实而发的议论,如果不参照《资治通鉴》而单读《读 通鉴论》,就会弄得“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其次,这部书是一个思想家的历史沉思 录。它既折射了明清之际那段血与火的历史之光,又积淀了一个当时心境极为痛苦与矛 盾的思想家的深邃反思。所以,总体水平远超出一般史书。
  • 三国史话

    作者:吕思勉

    本书是历史学家吕思勉先生生前所写的惟一一部通俗性的史学作品。作者以丰富的历史知识为基础,从文学和史学的角度,对三国史上存在过的与三国文学中塑造的人物、事件、战争及地理环境作了细致的区分,对许多重大的历史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辨析,提出了不少有价值的见解。吕先生治史,注重对社会的综合研究,最能融会贯通,评论历史往往独具只眼,是故本书成为易中天先生品三国的重要参考资料。 附录中还收入吕思勉先生有关三国历史的20篇札记,供读者参考。
  • 汉书(全十二册)

    作者:班固

    《汉书》一百二十卷,是由十二本纪、八表、十志和七十列传组成的。所记启于汉高祖,止於王莽,都是西汉一代的史实,所以叫断代史(表、志也有不限於西汉的,如古今人表就包括很多汉以前的人物,但这是个别的)。断代为史始于班固,以后列朝的所谓“正史”都沿袭汉书的体裁。上至帝王将相,下至名士隐者,天文食货,百官群县,无所不有。
  • 宅兹中国

    作者:葛兆光

    这本书讨论“世界”“东亚”与“中国”、“学术”与“政治”、“认同”与“拒斥”、“国别史”与“区域史”这样一些大问题。
  • 论语译注

    作者:杨伯峻 译注

    本书系名家力作,杨伯峻先生在精研《论语》的基础上,对《论语》二十篇进行了精确细致的注释和翻译。每章分为原文、注释、译文三部分,注释精准,译文流畅明白,是当代最好的《论语》读本之一,在学术界和读者中享有盛誉。
  • 欧阳修全集(全6册)

    作者:欧阳修

    《歐陽脩全集(全6册)》内容简介:欧阳修(2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吉州永丰人。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和杰出的文学家。他一生经历了真宗、仁宗、英宗、神宗四朝。不仅亲身参与了许多重大政治活动,而且广泛涉足于史学、经学、文学理论批评、金石学、目录学等领域,在诸门学科中都颇有建树,表现出了多方面的学识和才华。尤其是他对宋代诗文革新运动的卓越贡献,更奠定了他划时代、开风气、雄踞一代文坛的领袖地位。 本集选用了清嘉庆二十四年欧阳修衡编校本作为底,不仅仅是考虑到个本子收文多、流传广、影响大,更重要的是因为它校刻精审,改正了别本的许多错误。
  • 山海经

    作者:方韬

    《山海经》的版本以清代刻本最多,明刻本次之,宋元刻本甚为稀少。今天所能见到最早的版本是北宋淳熙七年池阳郡斋刻本,现藏于国家图书馆。比较重要的刻本还有:明代成化四年北京国子监刻本,由于是国家刻书,此版刻工颇为精良,为诸家大图书馆所收藏;明代嘉靖十五年潘侃前山书屋刻本,为上海图书馆和浙江省图书馆收藏。此外,明代成化年间吴宽抄本《山海经》是迄今发现最早的明抄本,书后有吴氏所作跋,今藏于国家图书馆。由于吴氏书法精美,使该书的价值陡增。而现今流传较广的《山海经》版本有《四部丛刊》本和《二十二子》本等。
  • 唐才子传校笺

    作者:傅璇琮 编

    《唐才子傅校箋》以日茂元刊十卷本为底本,校以日藏五山本、正保本、《佚存叢书》本以及《四库全书》本、三间草堂本、《指海》本等海内外世傅版本、校订精審,堪稱定本。箋證的重点在探索史料来源、纠正史實错误、補考原书未伯重要+事迹,以全书所收近四百位唐代備的重要事迹,以全书所收近四百位唐代重要诗人的生平和创作为基本架构,通过对他们生平事迹、诗文创作、作品流会心等基本史料来龙去脉、是非真假的逐條考證,起到了有唐一代诗人事迹资料库的作用。 本书是中国二十多位唐代文史学者多年協作研究的结晶,集中代表了世纪唐代诗人群體研究的最高成就。
  • 唐诗杂论

    作者:闻一多

    本书是现代著名学者闻一多先生唐诗研究的经典之作,内容涉及唐代诗歌的多个方面,对唐代著名诗人,如“初唐四杰”、孟浩然、贾岛、岑参、杜甫、李白等人的诗歌成就有独到而深刻的评论与分析。全书论述精辟,行文优美流畅,兼具知识性与趣味性,引人入胜。 为了让读者更好地了解、欣赏闻先生在唐诗领域的精彩创见,本次出版,增补了《陈子昂》、《唐诗要略》、《诗的唐朝》、《唐诗校读法举例》等数篇文字作为附录。其中,《闻一多先生说唐诗》是郑临川先生根据当年在西南联大的课堂笔记整理而成,内容丰富,精义迭出。
  • 夷堅志(全四冊)

    作者:洪迈

    《夷坚志(套装全4册)(繁体竖排版)》主要包括:《夷坚志(1册)(繁体竖排版)》、《夷坚志(2册)(繁体竖排版)》、《夷坚志(3册)(繁体竖排版)》和《夷坚志(4册)(繁体竖排版)》。中国古代小说的概念非常宽泛,内涵很广,类别很多,又是随着历史的发展而不断演化的。古代小说的界限和分类,在目录学上是一个有待研究讨论的问题。古人所谓的小说家言,如《四库全书》所列小说家杂事之属的作品,今人多视为偏重史料性的笔记,我局已择要编入《历代史料笔记丛刊》,陆续出版。现将偏重文学性的作品,另编为《古体小说丛刊》,分批付印,以供文史研究者参考。所谓古体小说,相当于古代的文言小说。为了便于对举,参照古代诗体的发展,把文言小说称为古体,把五四一之前的白话小说称为近体,这是一种粗略概括的分法。本丛刊选收历代比较重要或比较罕见的作品,采用所能得到的善本,加以标点校勘,如有新校新注的版本则优先录用。个别已经散佚的书,也择要作新的辑本。古体小说的情况各不相同,整理的方法也因书而异,不求一律,详见各书的前言。编辑出版工作中不够完善之处,诚希读者批评指正。
  • 宋词纪事

    作者:唐圭璋

    《宋词纪事》内容简介:唐君圭璋辑《宋词纪事》既成,谒余昭潭寓庐,属;口弁首。余读而善之。征引诸籍,多宋贤撰着,明、清纪录殊鲜,一也。营集原文,不加增损,;二字,可以复核,二也。补苴遗逸,多前人未及,张皇幽渺,殚见洽闻士一也。因作而叹日:寻绎此书,可悟作述之体矣。记云「作者之谓圣,述者之谓明」,孔子亦云述而不作气其郑重有如是者。今世才彦,事不师古,喜自成一家言,流传诸作,如向壁面墙。若夫辑录一书,又臆断节取,或展转裨贩,不足征信。抑知述者之难,较作者为尤甚,引证图籍,当从旧刊者,所以祛俗学也;采择诸说,当取创论者,所以尊昔贤也。
  • 老子道德经注校释

    作者:[魏]王弼注,楼宇烈校释

    王弼《老子道德经注》是以比较古老的《老子》文本为底本,注文同時保存了某些老子古意,并代表三国魏晋玄学思想,因此是《老子》一书最重要的注释之一,也是研究王弼思想的重要著作。楼宇烈先生以浙江书局刻明华亭张之象本为底本,参校数十种重要版本及相关徵引著述,是目前唯一,也是最精审的有关王弼《老子道德经注》校勘注释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