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国学

  • 经学通论

    作者:马宗霍,马巨

    《经学通论》为马宗霍之子马巨据其父未成遗稿及旧著《中国经学史》等增订而成。全书分“经学导论”、“经学起源”、“群经略说”、“经学简史”四部,其大指详于各经流传原委,辨其真妄是非;刺取各史《艺文志》、《儒林传》、《选举志》等,以述官学私学始而综论一朝经学大貌,条析诸经传授源流,略举一时名儒及其著述以见流派,多从思想、政治观察经学史变迁,要言不烦,条理可寻。是作于前史记述多有考辨,皆见精当;或又发疑正读,多得其实。其所论述亦多卓识,如论晏子非儒学,经学之兴于秦一统而以为官方经学之始,辨汉学不分齐鲁,解汉世《公》《穀》立学政治因缘,楬橥新莽一朝之学;分期也多有斟酌,如分两汉为二而合曹魏于后汉,如是不一而足。偶有辩驳过当,读者自可会心,要皆好学深思,非剿袭世俗之论可比,可供学者参考。
  • 穀梁古义疏

    作者:廖平 著,郜积意 整理

    《穀梁》于汉代宣元时期曾置博士立于学官,其学大行。至于清代乾嘉汉学大盛,学者勾稽各经古义以阐明古学,唯独《穀梁》则或阙如,大概《穀梁》师说湮灭已久,其事尤难。廖平秉承清代汉学治学轨范,于《穀梁》用力尤深,所撰成《穀梁古义疏》屡经修订,体大思精,缀集汉人旧说,排比传例以发明汉学,以《王制》释《穀梁》礼制,论《春秋》封建、地里、官制、礼乐等悉本诸《王制》。其所发明,荦荦大者如《春秋》素王改制、托齐晋为二伯、八州方伯、伯子非爵称、十九国礼仪尊卑异同、九州分中外诸大义,以《王制》穿穴《穀梁》,诚所谓密合无间。虽会通三传而不逾家法,博通而精审,堪称晚清经学中突出的精深之作。
  • 四书释义

    作者:钱穆

    《钱穆先生全集:四书释义(繁体竖排版)(新校本)》内容简介:钱穆先生全集,在台湾经由钱宾四先生全集编辑委员会整理编辑而成,台湾联经出版事业公司2009年以《钱宾四先生全集》为题出版。作为海峡两岸出版交流中心筹划引进的重要项目,这次出版,对原版本进行了重排新校,审慎订正文中体例、格式、标号、文字等方面存在的疏误。至于钱穆先生全集的内容以及钱宾四先生全集编辑委员会的注解说明等,新校本保留原貌。
  • 周易大传今注

    作者:高亨

    《周易大传今注》从客观上反映了上古社会的多种情况,抒写出作者片段的思想认识,含有极简单的哲学因素;且常用形象化的语句,带有朴素的文学色彩。因而这部书是有一定价值的上古史料。
  • 训诂学概论

    作者:齐佩瑢

    古代的典籍文献蕴含着深刻而厚重的哲理,然而,面对经历史长河磨砺而不断演化的文字语义,试图解读它们的现代人难免望而生畏。“训诂”知识,为我们敲开古代文化的大门,娓娓道来语言文字意义的源流演变,揭示语义与语音间的种种联系,达到训释考证古书语词含义的实用效能。这本《训诂学概论》既展示了训诂学史的基本轮廓,又在众多细小而具体的案例支撑之下,以清晰的笔触、形象的描述,比较全面地讨论训诂学研究中的基本问题,且提出了不少独到的见解。
  • 黄老与老庄

    作者:王葆玹

    本书是关于唐以前的道家的研究专著。全书的主旨,是将早期道家分为“黄老”与“老庄”两系,以为两系都是包容某种政治学、宗教学与哲学的思想体系。书中运用考辨与思想分析的方法,对这两系的学派、人物、事件、著作及学说分别作了深入细致的研究,提出了大量的创见。例如,作者从“儒道同源”的见解出发,将马王堆帛书《黄帝书》所属的文化地域考证为战国田齐,将《老》、《庄》两书的文化地域分别考证为春秋陈国与战国宋地。书中着重探讨了黄老学派关于“太恒”、“道法”、“无”、“刑名”等等的学说,研究了《老》、《庄》思想中“道德仁义”、“清浊”、“生死”、“至大”、“至小”等概念与命题。书中关于竹林七贤的论述尤有新义,如论证竹林名士寓居山阳乃是依托于汉献帝禅位之后的山阳公国,说明东晋曾有“火不热”的说法流行,这一说法与竹林玄学关系密切,乃是玄学本体论的重要形态。这些意见均为前人所未发。
  • 梁漱溟先生讲孔孟

    作者:梁漱溟

    本书即是梁先生早年讲学记录,由学生李渊庭、阎秉华整理出来的。梁先生讲儒家思想归纳了14种态度,并非就《论语》字面上推衍出来的,而是从孔子的生活实践中归纳出来的。这是梁先生与一般研究孔子学者所不同的地方。
  • 南怀瑾讲述领导的艺术

    作者:南怀瑾

    《南怀瑾讲述领导的艺术》主要内容:21世纪是个科技化的时代,人与人之间、人与组织(公司)之间产生了很大的变化,因此现在的领导者或管理者都在努力思索找寻最新的方法去应对不断变化着的人、事、物。坊间,也出现许多中外管理大师谈领导论管理的书籍,而南怀瑾先生的领导学当独树一帜。 值得一提的是,无论世代如何变化,人性最基本的本质仍然不变。南怀瑾先生的讲述,让我们发现在古籍记录的历史事件里,典藏着许多成功领导者的特质和例子,如:领导者应有何种智慧、气度和勇气?又应如何识人、用人?相信能给你太深的启示,并为自己所属的家庭、人际、团体、公司,带来新的契机与成长环境。
  • 孙子二十讲

    作者:冯友兰/李零等/严晓星 选编

    《孙子兵法》不仅是一部总结战争规律的军事学杰作,而且是一部包含政治、外交、经济、文学、历史、地理、管理等内容的综合性著作。近年来,对《孙子兵法》进行多学科、多领域的研究,诸如《孙子兵法》与哲学,与文学、语言的研究,进展很快,已有许多成果。 《孙子二十讲》汇集军事学家蒋百里、李浴日、杨杰、郭化若、钮先钟……学者钱基博、齐思和、冯友兰、何炳棣、李泽厚、李零……为您概述以《孙子》为核心的传统军事思想,解读《孙子》所蕴涵的神秘智慧。 一 孙武的家世与生平 二 《孙子兵法》著作时代考 三 中国现存最古的私家著述《孙子兵法》 四 孙武的朴素唯物主义与辩证法思想 五 孙老韩合说 六 《孙子兵法》与先秦兵学 七 孙子兵学源流述略 八 简本与传本《孙子兵法》比较研究 九 《孙子章句训义》卷头语 十 《孙子译注》前言 十一 孙子新释 十二 战略理论的奠基作——《孙子兵法》 十三 对“不战而屈人之兵”评价要实事求是 十四 孙子的战术思想 十五 孙子兵法六论 十六 孙子兵学随笔 十七 纸上谈兵——装孙子 十八 孙子与未来战争 十九 孙子的缺失 二十 世界兵学双璧的比较研究
  • 徐文兵、梁冬对话:《黄帝内经·天年》

    作者:徐文兵 梁冬

    《徐文兵、梁冬对话:黄帝内经•天年》是迄今讲得最好的《黄帝内经》著作,不断章取义,不东拉西扯,不装逼,只说人话、家常话,是人就能读得懂。 生老病死、人生无常,我们每个人都会有那一天的到来,如何尽早保养巩固自己的身体,活得长久且健康,读过《徐文兵、梁冬对话:黄帝内经•天年》,你或许会得到答案。 不论是老人、中年人、年轻人,还是父母、朋友、同事、自己……人人都能从《徐文兵、梁冬对话:黄帝内经•天年》找到适合自己的养生方法,简单易学,谁都能看懂。 活得长且活得好,不是说有多少钱、吃得有多好……读过《徐文兵、梁冬对话:黄帝内经•天年》,也把她送给更多的人,高质量地活到天年并不是一种奢侈。 《徐文兵、梁冬对话:黄帝内经•天年》是一本告诉我们如何活得好,又活得长的智慧之书;《徐文兵、梁冬对话:黄帝内经•天年》是一本教我们人生每十年活法的实用之书,《徐文兵、梁冬对话:黄帝内经•天年》是带领我们走向生命最高境界“天年”之旅的幸福之书。读之,方明白60岁才是人生的开始。读了她,或许你就能平安喜乐到天年。 《黄帝内经》说的就是一个中国人,你起码应该保持一个人的活法,起码要保持一种动物的活法,你连动物都没活成,你活什么人?你连人都活不好,你活什么中国人?这是有次第的。 ——梁冬 有读者问我:你觉得你和徐老师两个人讲的这个《黄帝内经》对话版跟《黄帝内经》别的版本区别在哪里? 我说:为什么《黄帝内经》本身要有黄帝和岐伯对话?因为两个人在对话的时候,他所产生出来的思想不是某一个人的,他是和合而成的,这就是做爱和打飞机的区别。 ——梁冬 在你的人生遭遇困境的时候,读黄帝内经,你会有流泪的冲动,因为里面早就告诉了你人的正确活法…… ——徐文兵 对于生活在都市,追求上进的青年来说,我每次收听徐梁二位讲《黄帝内经》都像是在尽情吸氧,那种淋漓畅快的感觉萦绕在五脏六腑中,我非常愿意把这个节目推荐给追求上进的朋友。 ——网友边走边唱 《黄帝内经》是一部集医、史、哲为一体的千秋圣典,其中蕴含的心理学见解丝毫不逊于西方理论,秉承了先古的智慧,亦不乏幽默,在轻松谈笑中诠释着渊源的养生文化与处世之道。 ——网友佩戴左右 最开始关注徐文兵是因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国学堂,听两个男人在那里侃中医,讲得头头是道,其中还穿插着人生道理,觉得挺新鲜,于是听下去了,徐大夫儒雅大方,梁才子博学幽默,二人相得益彰。 ——网友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 大戴礼记补注

    作者:孔广森补注 王树枏校正 王丰先点校

    《大戴礼记》,西汉礼学名家、有“大戴”之称的戴德所编,原85篇,现存39篇。北周卢辩最早为之作注,今存39篇中有24篇保存了卢辩旧注。卢注存在词旨简略、大义虽举而微言仍隐的不足,故清代朴学大师孔广森以补卢注未备为职志,撰成《大戴礼记补注》一书。《补注》博稽群书,参会众说,校补经文、注文,疏通文义,极大推进了对《大戴礼记》的研究,是研究《大戴礼记》的权威读本。《校正孔氏大戴礼记补注》的作者是清代学者王树枏。王氏广泛吸收张尔岐、顾炎武、戴震、钱大昕、王念孙、王引之、阮元等四十余位学术大师的校勘成果,对孔氏《大戴礼记补注》详加勘定,查漏补缺,订正讹误,个别地方附带疏解经义。此次整理,《大戴礼记补注》以《续修四库全书》影印嘉庆二十二年《顨轩孔氏所著书》所收本为底本,以咸丰十年《学海堂经解》本及《畿辅丛书》本为校本;《校正孔氏大戴礼记补注》以光绪九年《陶庐丛刻》本为底本,以《丛书集成初编》本为校本。
  • 中庸

    作者:金容沃

    《中庸(人类最高的智慧)》是韩国国师金容沃解读中国儒家经典《中庸》的思索感想。《中庸(人类最高的智慧)》中金容沃认为,《中庸》是先秦思想之集大成者,是理解东方文明的钥匙。作为现代人,尤其是现代中国人,不能不读《中庸》。金容沃不仅逐字逐句解读了《中庸》,并且相应比较了西方及现代的各种哲学思潮与中庸思想的优劣,如亚里士多德的中庸与儒家的中庸的本质区别,孔子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与耶稣的“无论什么,你们希望人怎样待你们,你们也要怎样待人”(己所欲,施于人)的根本差异等。
  • 申鉴注校补

    作者:[汉]荀悦撰,[明]黄省曾注,孙启治校补

    《申鉴注校补》,东汉荀悦撰,明代黄省曾注,今人孙启治校补。《申鉴》凡五篇,曰《政体》《时事》《俗嫌》《杂言上》《杂言下》。《政体》《时事》论制治大要及时所当行之务,《俗嫌》评禨祥谶纬之说,《杂言》上下皆泛论义理,颇似扬雄《法言》。此次整理,是在明人黄省曾注释的基础上,对《申鉴》进一步注解,以《四部丛刊》影印文始堂本为底本,以《四库全书》本、《汉魏丛书》本、《增订汉魏丛书》本、《龙谿精舍丛书》本为校本。校注简约精当,足资研读之用。
  • 孔子的乐论

    作者:江文也

    本书根据孔子思想中对音乐的研究、发展及批评,强调孔子“仁”与“乐”的接触点。本书作者江文也是近代台湾及日本最重要的音乐家之一,其音乐理念自现代游走至古典,孔子的乐论是其一生最深层的向往。
  • 大学衍义

    作者:真德秀

    《大學衍義》是真德秀的代表作。此書紹承程朱,標舉帝王之學,其對理學的最大貢獻就在於積極宣傳理學,發展理學,確立了程朱理學的正宗地位,以致影響爾後學術思想的發展達五、六百年之久。《大學衍義》所闡發的《大學》精神,實質上就是古聖先賢一脈相承的六經的精神。真德秀《大學衍義》一書的編撰,其直接目的就是進獻給君主,讓君主領會堯舜禹湯文武周公孔子一脈相承的聖王之道,以實現自己的經世理想。
  • 论衡校读笺识

    作者:马宗霍

    本书是继黄晖《论衡校释》、刘盼遂《论衡集解》之后,又一部研究王充《论衡》的力作,对前述两部书多有补充和纠正,尤其在文字诂训、疏通词理方面贡献尤大,凡1180多条。全书语言精炼,引据浩博,识断甚高,反映了老一辈学者深厚的国学素养。本书写成于1959年,一直未得刊行,此为该书首次出版面世。
  • 魏承思国学讲演录

    作者:魏承思

    作者应恩师南怀瑾先生之命在太湖之畔开设国学经典导读班,并在沪上讲学。从国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到国学历史脉络的梳理和典籍导读……经史子集,娓娓道来。现将讲稿的导论部分辑录成书,以飨国学爱好者。
  • 诸子概论

    作者:李源澄

    《诸子概论》内容简介:孔子德配天地,故不可得而名。孔子当邪说横行之时,故直指本心,以救其失,于是伦理道德,终古不灭。孔子修撰六艺,私人授徒,于是齐民可得而学。孔子虽述而不作,中国文化则实自孔子开之。 战国之世,孟、荀为儒家钜子,服膺孔子,以重其言,校以孔氏之学,虽不离宗,要因时为制,各有所偏胜,可谓善学已矣。 道家立言,以遮为显,老子尚有所立,庄子几于无所立矣。孔老孟庄,时则相接,以孔观老,以孟观庄,一遮一表,相反相成,得此而几也。 庄子之书,一言以蔽之,日复其性命之情而已。其所非刺者,则逆于性命之情者也。孟庄同时,其所感受,无不相同,其所以对治之方则异。 吾之所以最钦乎墨子者,在其能损己利人,足以药今损人利己之病。《大取篇》曰:“杀一人以存天下,非杀人以利天下也;杀己以存天下,是杀己以利天下也。”此心此志,吾尝以此自勉,亦愿世人三复斯言。 观商君治秦,其内外之政策,与今帝国相似,虽非长久之计,其致富强之速,则不可诬矣。 韩非法治思想,大体承继商君而修正之,然发明法意,大畅厥辞,商君之法得之而益显。
  • 历史无往不复

    作者:李悦

    《历史无往不复: ·大义微言》别开生面,引用中国古代的权威典籍,对《周易》的文字进行了逐字逐句的考证和解释;并精选古今数千年间的典型史例,来佐证《周易》哲学论述之正确性;同时,更进一步,用通俗易懂的警言诫语提示《周易》各辞句的现实意义,展示了《周。易》万古长青的蓬勃生命力。《历史无往不复: ·大义微言》一扫历代各种无知妄说和神秘主义的影响,使得广大读者都能通篇读懂《周易》,透过其简练古朴的文辞,学习其博大精深却又生动现实的天地哲学、人生哲学,为如何利用规律、济世善身获取智慧。 《周易》是中国头等重要的一部经典,也是全世界最古老的经典之一,被誉为中华文化之源头。孔子对其推崇备至,并为它的阐释和传播作出了巨大贡献。 但是,从汉代以降,《周易》(经和传)被涂上一层又一层神秘的色彩,让许多人觉得深奥难懂。现代学人,不善于将其他中国古代典籍和历史文献与《周易》一起融会贯通,往往流于断章取义,截取《周易》的一鳞半爪而随意感悟之,故他们关于《周易》的著述,往往既抓不住它的总体,也抓不住它里面的关键问题。
  • 章太炎演讲集

    作者:章太炎,章念驰

    本书收录章太炎演讲140篇,其中六成为第一次发表,内中政治性演讲约三成,余为学术演讲,集章太炎政治思想、学术思想之精华,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