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国学
-
华阳国志校补图注
《华阳国志校补图注》的校勘记,以单行小字夹于正文中间,辑补文字于字下加▲符号,删去之文字排小一号字,并加圆括弧以表明之,注释置于整理者所分各章之后。《华阳国志》是一部有影响的历史、地理着作,《四库全书》入史部载记类,近人则往往将其划入地方志中,并被誉为我国现存最早的方志之一。 作者常璩(约公元二九一-三六一),东晋蜀郡江原(今四川崇庆)人。自后汉迄晋世,常氏世代为官,为江原巨族。常璩少年时,得遍读先世遗书,颇负才名。氐人李氏在四川建立成汉政权以后,注意网罗旧家大族。李期、李寿之世,常璩任成汉史官,获读宫中图籍版档,曾撰《梁益二州地志》、《巴汉志》、《蜀志》、《南中志》等书多种。东晋永和三年(三四七),桓温伐蜀,璩与中书监王嘏等劝李势降晋。入晋后,因受歧视,不复汲汲仕进,乃怀愤裒削旧作,为《华阳国志》。 《华阳国志》十二卷,分为两大部分,前四卷《巴志》、《汉中志》、《蜀志》、《南中志》为地理之部,所涉及的疆域,北起今陕甘南部,南到今滇南和滇西南边境,西起今川西地区,东至长江三峡地区。后九卷是对我国西南地区重大历史事件和人物的记载,从远古蚕丛、鱼凫的传说时期起,至东晋咸康五年(三三九)止,其叙述的侧重点,则在公孙述、刘焉据蜀时期,三国蜀汉时期和氐李成汉统治时期。 此书体制完备,资料丰富,考证翔实,文笔富赡。草创始就,即倍受重视。范晔着《后汉书》,裴松之注《三国志》,曾大量采取其文,后来崔鸿着《十六国春秋》、郦道元注《水经》、刘昭注《后汉志》,凡涉及西南史地者,亦无不尽量吸收《华阳国志》的成果。从《隋书.经籍志》开始,历代书志均加着录。任乃强先生认为“其开我国地方史志创造之局,有如《史记》之于我国史籍”,是有道理的。 《华阳国志》版本很多,北宋有元丰吕大防成都刻本,南宋有嘉泰李□邛州刻本,原本均已佚。明清而下,翻刻传抄者更多,今存之各种本子,有三十种。任乃强先生整理此书,以清廖寅题襟馆本为底本,校以现存所有版本(其中包括被任先生本人认为反映了元丰本面貌的何焯校本),参考大量有关典籍,进行校勘、标点、辑补、注释、附加论述及绘图。其校、点和补均反覆斟酌,极见功力。其注释、附论和插图,对书中所涉及的我国西南地区的地理沿革、历史事件、人物事迹、民族形成、经济发展、土风民俗、物产资源、着作学术等方面及古西南地区同内地的关系、古西南地区同印度的文化交流等等,作了详细的阐述,有不少独到的见解。由于任先生对西南地区的地理、历史十分谙熟,而又能运用文字、音韵、训诂的传统方法,其所考订,每能贯通历史文献、出土材料和实地情形,娓娓而谈,令人信服。在整理《华阳国志》的同时,任先生又综合各方面的材料,纠正了《汉书》及其颜注、《后汉书》及其李注、刘昭注、《三国志》及其裴注、《水经注》、《晋书》、《资治通鉴》及其胡注的若干谬误。这些工作,对于研究西南史地,探讨西南地区民族发展史和地区经济发展史等等,均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应当说明的是,作先生之校勘,偶有未说明所据版本而仅依文理改动者,又其所辑补的文字,除诸书明引为《华阳国志》之原文以外,亦有以他书之有关段落词句以意补之者。这种做法,同一般遵循的辑校原则有不尽合处。好在校勘记中对校改、增补文字的来历及其校补理由均有说明,并有统一的标记与原文区别,读者仍可清楚地看到底本的面目。在注释中,亦有一些未提供足够证据而又具有一定的合理性的推断成份,我们仍依原稿排印,读者可以从中得到启发和作出判断。在出土文物不断增多,资料范围不断扩大的情况下,对这些问题,将会进一步得出更具说服力的结论。 -
国家与学术
本书论述了从清季保存国粹的朝野努力及由此而起的争论开始,到新文化运动时的整理国故、再到北伐前后两次关于国故和国学的大讨论,大体经历了从保存国粹到整理国故再到不承认国学是“学”的发展演化进程,其最显著的主线是(广义的)学术与国家的关系。 -
文史传统与文化重建
中国历史和文化是一片广大而肥沃的园地。作者主要以19、20世纪的文化与思想为主要研究对象,把它们当作是中国传统研究的一种延伸。此书主要收录作者自1956年到2003年的代表性论文18篇。最后一篇《试论中国人文研究的再出发》为2003年新作,对当下及今后的中国文化传统研究提出了重要看法。 -
中国上古史研究讲义
本书是顾颉刚先生三十年代在燕京大学开设“中国上古史”一课时的讲稿。作者旁征博引,对先秦、两汉典籍中的三皇五帝等古史传说作了详细的考辨,把它们分为七个大类。他严密地考证了古史传说的演变过程、发生背景,推翻了它们的史实地位而恢复其传说地位,澄清古史系统中的非历史成分,并在此基础上创立了自己独到的“层累地造成的中国古史”观,创建了一个比较完整的堪为信史的古史系统。本书深入浅出,文字生动活泼,趣味隽永,引人入胜。无论是对上古史研究,还是古文学研究,本书都具有很高的学术参考价值。 -
廿二史考异(上下)
《廿二史考异》100卷,附《三史拾遗》5卷、《诸史拾遗》5卷,是清代著名学者钱大昕的原著。钱大昕18岁有志读史,从《史记》到《元史》22部正史,他都反复精读,详加比勘,读书所得,随时用别纸写出。40岁开始撰写《考异》,历15年而草成初稿,复陆续修改并刊刻,至70岁而全书刻毕。从积累资料到全书刊成,历时52载。钱氏考史,主张实事求是,强调史家记人、记时、记地的真实性可靠性。《考异》的成就,梁启超比之于王念孙、引之父子在群经考订方面的名著《经义述闻》。本书的校点认真严谨,值得向史学界郑重推荐。 -
唐代政治史述论稿
《唐代政治史述论稿》是先生研究中国中古史的杰作,对有唐一代政治史作了最精辟的论述,博大处浩浩乎无涯际,综观全史,上溯西晋、南北朝与隋世,下讫唐以后之变化。而此浩无涯际的宏观之学,全从先生精深独到的细微处见精神,以小而见大也。 -
清史讲义
《清史讲义》是孟森先生早年在北京大学授课时的讲稿,是有关清史问题研究的代表性作品。孟森先生利用《清实录》和《清史稿》,又兼采清廷档册及《朝鲜李朝实录》等鲜为人用的史料,以乾嘉学派扎实细密的功夫考订清之先世源流,揭示八旗制度原貌,剖析了清代历史的诸多核心问题。 本书主要分为《开国》、《巩固国基》、《全盛》、《嘉道守文》、《咸同之转危为安》五章,对清朝前期二百年之政治、经济、文化进行了全面的简要叙述,为研习清史者之入门必读书。 市面上有些通行本是从1981年中华书局《明清史讲义》中拆分出来的,因此不是足本。本次出版,根据商鸿逵先生的整理本校订,并补足了原先删去的部分(如《八旗制度考实》全篇以及第二章“取台湾”全节)。 【跟大师学国学】 这是一套写给年轻人的国学读本。晚清民国时期,东西方文化会通碰撞,人文学术勃兴,名家辈出,产生了一大批大师级的学者,留下了丰厚的文化遗产。他们的著述,历经岁月洗磨,至今仍熠熠生辉。由于诸种原因,这些著作,有的久不再版,一书难觅,有的版本繁杂,错漏时见。有鉴于此,我们特组织出版“跟大师学国学”书系,从这些学者名家、国学大师的著作中,遴选出一些好读易懂、简明扼要的作品,仔细编校,统一装帧,分批推出,以飨读者。 我们所选书目,大多数是一版再版的经典著作,不仅在文化学术界历来享有盛誉,也在广大读者中间有着较高的知名度;另有一部分,出自当日名家,影响很大,有的多次重印,但1949年以后未再重印,借此次整理出版的机会,我们将之重新推荐给读者朋友。这些书,都是大家名家面向年轻读者讲述,不作高头讲章,也不掺杂教条习气。我们希望,本书系在新的时代,能够帮助今天的年轻人熟悉自己的经典,认识自己的历史与文化。 “跟大师学国学”第一辑作品:王国维《人间词话》、章太炎《国学概论》、朱自清《经典常谈》、闻一多《唐诗杂论》、张荫麟《中国史纲》、吕思勉《三国史话》、孟森《明史讲义》、梁启超《中国历史研究法》。 “跟大师学国学”第二辑于2010年1月推出,包括:鲁迅《中国小说史略》、孟森《清史讲义》、梁启超《中国历史研究法补编》和《清代学术概论》、曹伯韩《国学常识》、胡朴安《文字学常识》、诸宗元《中国书画浅说》、俞陛云《诗境浅说》等八种。 -
春秋大义
历史上的“国家”是一个充满歧义的概念。在某种程度上,国家具有和所谓天神相同的属性:被人类自己所创造,又被人类自己所服从,并且,正如祭司们自称在人间代行天神的旨意,统治者们也会自称代表国家的利益,而真正的获益者却往往只是这些“代理人”自己。 人们忘记了国家本该只是一件工具,却满怀激情地把它当作目的本身。 ——作者题记 -
中国历史十五讲
《中国历史十五讲》15个专题也许地可以概括中国历史最主要的内容。由于中国古代历史悠久,资料丰富,大学生和读者们对古代史接触较少,因此在专题中古代的内容占的比例大些。至于中国近现代史由于中学讲得较多,在大学其他课程如政冶理论课中也含有中国近现代史的若干内容,可以适当精简一些。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特别是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课题需要比较充分地加以阐述。 -
道教史
本书是一部道教通史,以时间为经,以教派分化为纬,全面系统地介绍了道教产生、发展和流传的历史。全书所记时限始于道教产生前的秦汉社会状况和思想渊源,止于当代道教在世界各地的传播。所记内容涉及道教及各支派的经籍、教义、人物、教制、教职等等,同时兼及道教的节日、礼俗、圣地、遗迹、建筑、文学、艺术等等。在对道教作全面考察的同时,书中还对道教与中国古代政治、社会、经济、文化、思想的关系,作了深刻的分析,对一些重要史事和学术问题也提出了不少新的见解。 -
漫畫易經
易經暗藏玄秘天機與奧妙法則,幾千年來中國各朝各代君主無不奉為圭臬,當前海峽兩岸政治領導階層更紛紛拜師研讀易經。有人說它可以趨吉避凶,有人說它可以預卜未來,這部上古就出現的聖書究竟有何魔力? -
易学基础教程
《易学基础教程》是易学入门书中影响最大、最权威的著作,全面反映了易学的基础知识和最新、公认的研究成果,多次修订和重印。 本书以通俗易懂的语言,深入浅出,全方位地介绍了《易经》、《易传》、易学、易图学、易学中的思维方式、易学与传统文化等各方面的易学概况,是一本易学爱好者必备的入门之书。 -
中国古典武学秘籍录-(上卷)
中国古典武学秘籍录(上卷),ISBN:9787500928652,作者:马力 -
武艺丛谈
武术是我少年时最喜欢的活动,我之习武,主要是技击实战,每天邀人手搏,打得个不亦乐乎。虽然荒唐浪荡,泛滥无归,却大体摸熟了中国武术之来龙去脉及各门各派的功法特点。我后来的许多作为,事实上都可说是练武生涯的延伸。如今年岁老大、江湖梦远,徒能于纸上谈侠说剑,不无感-慨。而频年混迹上庠,讲论诗书,好像也不适合再去聒絮好勇斗狠的武林旧事了。在学术界文化界,武术乃是支流甚或末流,文人学者,袖手雅谈而已,对于武术竟能关联于中国文学、医学、药学、儒道佛学、帮会史、社会史等,大抵并无概念,不如此乃欲了解中国社会与文化之秘钥。武术界的朋友,演武论技,固擅胜场,但文史非其所长,更常因门派、见闻所囿,其讲古论艺,时不免河汉其谈。因此我之稽古考文、说拳论剑,常也不知可持与谁看。可是少日一段情缘,竟尔割舍不禁,仍要耗费我许多笔墨。以此偶恣胸臆于谈锋,稍示武学之广涂,提要钩玄,愧乎未能,徒存少日之意气,志一时之芳菲而已。 -
侠的精神文化史论
《游的精神文化史论》一书的姊妹篇,着重将“侠”作为中华文化另一种特殊形态,从秦汉直到今天的青少年犯罪问题都涉猎在内,这是该书最具现实意义的一面。虽然是学术路数,行文依然非常注意可读性,对侠文化史的建构也超出寻常视野 -
大同书
《大同书》汲取了孔子的大同说和耶教、佛教“平等”等教义,也接受达尔文进化论、柏拉图乌托邦以至傅立叶、欧文等空想社会主久的影响。康有为游历各国,博览群籍,写成此书,立意高远,文辞丰赡,不愧为中国哲学史、中国思想史的名著。 -
《易经》释梦
自由、自觉的学术气候在人文领域催化出许多新颖的成果,所谓国学也吸引了更强的研究兴趣,传统文化似乎显露出复兴的兆头,尽管如此,睛空的边缘依然飘荡着两朵乌云,分别笼罩着古史学和易学。 本书各标题之下的内容在结构上可以分解为引文、注释和正文三部分。除去《诗经》之外,被本书列为解读对象的引文都用仿宋标出,其中出于《易经》的封爻辞我们不再特别指明它们所在的封名和爻题,为方便读者查找,本书在附录中列出《易经》封名和爻题的次序以及封爻辞的全部内容。 -
窈窕淑女的标准
《窈窕淑女的标准: 研习报告》是《诗经》中最脍炙人口的名句之一,然而,到底什么样的女人才算是淑女呢?学习了钟博士的这一部《宋尚宫·女论语》研习报告,才真正明白,何谓窈窕顺女的真正标准。 -
清代学术概论
《清代学术概论》,是我国第一部系统总结清代学术思想史的著作。全书涉及哲学、经学、史学、考古学、地理学、金石学、文献学、佛学、美术、诗歌、历法、数学、水利等学术领域,而贯之以时代思潮兴盛转承的主线,可谓气势磅礴,思路明晰,有如一气呵成,被后世研究者称为“近代学术史上的一件珍品”。本次出版,选用的是朱维铮校订本,并改正了一些错误。 丛书介绍: 这是一套写给年轻人的国学读本。晚清民国时期,东西方文化会通碰撞,人文学术勃兴,名家辈出,产生了一大批大师级的学者,留下了丰厚的文化遗产。他们的著述,历经岁月洗磨,至今仍熠熠生辉。由于诸种原因,这些著作,有的久不再版,一书难觅,有的版本繁杂,错漏时见。有鉴于此,我们特组织出版“跟大师学国学”书系,从这些学者名家、国学大师的著作中,遴选出一些好读易懂、简明扼要的作品,仔细编校,统一装帧,分批推出,以飨读者。 我们所选书目,大多数是一版再版的经典著作,不仅在文化学术界历来享有盛誉,也在广大读者中间有着较高的知名度;另有一部分,出自当日名家,影响很大,有的多次重印,但1949年以后未再重印,借此次整理出版的机会,我们将之重新推荐给读者朋友。这些书,都是大家名家面向年轻读者讲述,不作高头讲章,也不掺杂教条习气。我们希望,本书系在新的时代,能够帮助今天的年轻人熟悉自己的经典,认识自己的历史与文化。 “跟大师学国学”第二辑于2010年1月推出,包括:鲁迅《中国小说史略》、孟森《清史讲义》、梁启超《中国历史研究法补编》和《清代学术概论》、曹伯韩《国学常识》、胡朴安《文字学常识》、诸宗元《中国书画浅说》、俞陛云《诗境浅说》等八种。 上架建议: 普及读物,国学,传统文化 本书系卖点: 1,大师精品: 文化名家历经半个世纪而熠熠生辉的好书,是年轻人了解中国历史文化的首选读物。 2,增补内容: 增补作者相关文章或名家评论文章,比其他社版本大大增值。 3,定价低廉: 回馈年轻读者朋友,单本定价最低至10元。 4,编校可靠: 中华书局资深编辑、编审把关,文字准确。 -
老不死的传统
《老不死的传统:中国文化在世界中的真实位置》作者黎鸣秉承一贯的学术风格,以其犀利的语言,对中国传统文化中阻碍现代化发展的种种方面进行了剖析。作者并不是要全面否定中国的传统文化,而是试图在中西方近现代化发展比较研究的基础上,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扬弃,从而找出一条适合未来发展的道路。
热门标签
下载排行榜
- 1 梦的解析:最佳译本
- 2 李鸿章全传
- 3 淡定的智慧
- 4 心理操控术
- 5 哈佛口才课
- 6 俗世奇人
- 7 日瓦戈医生
- 8 笑死你的逻辑学
- 9 历史老师没教过的历史
- 10 1分钟和陌生人成为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