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国学

  • 四书·五经-珍藏本

    作者:孔子

    《四书·五经(大全集)(珍藏本)(超值白金版)》内容简介:“四书”、“五经”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儒家思想的经典著作,也是中国历史文化古籍中的传世宝典。“四书”之名,始于南宋大儒朱熹把《论语》、《孟子》和《大学》、《中庸》汇集刊刻,问行于世,并称“四书”。 其中,《论语》是我国最早的语录体散文,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文字简约含蓄,语言精练生动,内容涉及文史哲、社会理想、文化教育和为人处世等诸多方面,是圣哲孔子精神和风采的集中体现;《孟子》是孟子的讲学语录,着力阐述仁政理论,强调民心在政治、军事中的决定作用,其思想深邃,辞锋犀利,譬喻精辟,气势如虹;《大学》和《中庸》都是《礼记》中的篇章,作者分别为曾参和子思,讲的都是思考宇宙哲理、认识生活现象、培育人格修养的探索社会规律的道理。
  • 群经通论

    作者:周予同 原著,朱维铮 编校

    周予同原著、朱维铮编校的《群经通论》收录周先生两部专著,七篇论文,专著之一《群经概论》,由“导论”、“本论”两大部分组合而成。本册选录的《经今古文学》,实为周予同先生关于中国经学的首出专著。收入本册的经书专论七篇,例如题目标出纬书、《春秋》、《孝经》,以及《大学》、《礼运》的各篇,也并非所谓专经研究,而是剖析典型意义的通论性作品。
  • 儿童中国文化导读

    作者:南怀瑾编

    主要教材为10部经典,另选读一部分辅助教材。分三个阶段,约3~4年完成(以单行本每月1册计,每天一页半之进度) 第一阶段:《大学》、《中庸》、《论语》、《老子》、《庄子》选、唐诗选读。 我们的心愿是:由中国人的地方就有人颂读中国文化经典。 特别注意:不要以成年人对经典难易的看法来衡量课程的深浅,儿童的学习潜能和吸收力,是成人无法想象的,例如背诵《三字经》与背诵《大学》、《中庸》对孩子来说,没有难易之分,故不赞成让儿童由《三字经》、唐诗等辅助教材开始背诵,而建议从《大学》、《中庸》、《论语》等开始。
  • 庄子集释(上中下)

    作者:郭庆藩

    庄子集释新编诸子集成(上中下),ISBN:9787101084511,作者:(清)郭庆藩 撰,王孝鱼 点校
  • 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新校本)

    作者:梁启超

    本书原为1923年秋至1924年春夏间,梁启超在清华等校讲授“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课程的讲义,成书后共分十六讲。中国国家图书馆普通古籍阅览室藏有题为《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的“清华学校讲义”一册,现存第一至十二讲(第十二讲未完)内容,经过与当时听讲者回忆的对照,应即为梁启超在清华学校的讲义原本。(以下简称“讲义本”) 该书部分章节,在出版单行本前,曾在报刊上发表,计有: (一)《清代政治之影响于学术者》,即第二、三、四讲“清代学术变迁与政治的影响”(上)、(中)、(下),原载1923年12月1日出版的《晨报五周年纪念增刊》。 (二)《清学开山祖师之顾亭林》,即第六讲“清代经学之建设”中有关顾炎武之部分,原载1924年3月2日至6日《晨报副镌》。 (三)《清代学者整理旧学之总成绩》,相当于单行本第十三至十五讲,原载1924年6月至9月商务印书馆出版的《东方杂志》第21卷第12、13、15-18号。 (四)《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包含第一至十二讲全部内容,自1924年4月(实则7月以后)至1925年10月(实则11月以后),连载于东南大学史地研究会编、商务印书馆发行的《史地学报》第3卷第1、2合期、第3-8期;经比对,该种即为转载前述“清华学校讲义”本。(上述四种,以下简称“报刊本”) 1926年7月,上海民志书店刊行了《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的首个单行本,至1929年10月已发行至第四版(以下简称“民志本”)。1936年,林志钧主编的《饮冰室合集》由上海中华书局出版,在“专集”部分收入该书,并将报刊本及民志本所用新式标点改为旧式断句,成为此后该书较为通行的版本(以下简称“《合集》本”)。可能由于成书仓促,这两种单行本均有较多印刷错误。 “清华学校讲义”为本书最初版本,亦可视为民志、《合集》两种单行本的母本。早先发表于《东方杂志》等报刊的部分,在收入民志、《合集》二本时稍有增删,但整体内容变化不大。讲义本、报刊本虽为梁氏未定稿,较之后出单行本,错误反而较少。故本次校订,遵循早出讲义本、报刊本为先的原则: (一)第一讲至第十二讲,见于“清华学校讲义”的部分,以讲义本为底本,参校报刊本及民志、《合集》二本;国图藏讲义本有缺页,补以《史地学报》转载本。 (二)第十三讲至十五讲,见于《东方杂志》的部分,以报刊本为底本,参校民志、《合集》二本。 (三)其余部分,则以较为完整的《合集》本为底本,参校民志本。 具体凡例如下: 1、底本无误者,参校本有异同一般亦不出校记。 2、底本及参校本皆误者,直接在文中修正:拟改之字以[ ]表示,拟增之字以【 】表示,衍字以{ }表示。明显错字、借字,如“已”、“己”、“巳”混用,“很”作“狠”,“著”作“箸”之类,径行在文中改正。 3、参考底本所用标点,转换为现行标点符号;繁体字、异体字改为简化字。底本以“□”表示待补字,“(?)”表示存疑,连续星号(*)表示段落区隔,均予保留。 4、为存梁氏定本面貌,凡后出单行本对讲义本、报刊本有大段增删处,以及章节划分、章节名有更改处,仍依《合集》本为底本,参校民志本,并在校记中说明。但该部分个别字句的增删,则以讲义本、报刊本为主。 5、该书征引前人著作,或转引他书,或仅凭记忆,或隐括大意,与原书字句往往相异。为存梁氏著作风格,除非影响文义或出现知识性错误之处,其他引文与原书字句有出入者,一般不加校改。
  • 兵以诈立

    作者:李零

    本书是北京大学教授李零先生讲授《孙子兵法》课程的讲义。作者在书中以生动活泼的语言、丰富具体的资料,向读者展现这部中国古代最伟大兵法著作的内涵,介绍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国兵学知识,并对军事学、思想史、古代哲学等相关内容进行比较研究,使读者在轻松的阅读中重新全面深入地了解《孙子兵法》,获得更真切的兵学知识。全书分十五讲,约27万字,配图近百幅。本书为该书之精装本。
  • 国学常识

    作者:曹伯韩

    《国学常识(精装典藏新善本)》是向国学入门者提供的最佳读本。全书内容全面,要点完备,涵盖了国学概况、考证学、考古学、经学、史学、哲学、文学、科学以及艺术等各个方面,并包含其学术源流的变化发展,及其学术派别和代表人物的介绍。 《国学常识(精装典藏新善本)》条理清晰,体例严谨,首先叙述国学轮廓,使读者对国学有大概了解;其次介绍考证学与考古学的成果,使读者略知治学的工具和方法;再次以在国学中的地位,分述经学、史学、哲学、文学,并按时代次序排列,使读者知其演变迹象;最后略述科学与艺术,以示其在国学中的重要地位。概言之,《国学常识(精装典藏新善本)》实为向国学殿堂迈进的曲径通幽之径,登堂入室之阶。
  • 道德经的奥秘

    作者:曾仕强

    《道德经的奥秘》中曾仕强教授指出《道德经》主要讲述道与德。道法自然,道就是自然,德是道在人身上的表现,道是本体,德是用体。同时,曾教授对无为、知道、无中生有、无知无欲、智慧与阴谋、柔弱与刚强也做了独到而深刻的解读。
  • 国学要籍解题及其读法

    作者:钱基博

    《国学要籍解题及其读法》是五种书的合编,收录了钱基博关于《周易》、《四书》、《老子道德经》、《古文辞类篹》、《文史通义》解题及其读法,集中了钱氏最主要的解题著作,其中详细地介绍了每一本书的作者、版本情况以及读法,是了解经典的入门之阶。
  • 国学概论

    作者:钱穆

    《钱穆先生全集:国学概论(繁体竖排版)(新校本)》内容简介:钱穆先生全集,在台湾经由钱宾四先生全集编辑委员会整理编辑而成,台湾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99年以《钱宾四先生全集》为题出版。作为海峡两岸出版交流中心筹划引进的重要项目,这次出版,对原版本进行了重排新校,审慎订正文中体例、格式、标号、文字等方面存在的疏误。至于钱穆先生全集的内容以及钱宾四先生全集编辑委员会的注解说明等,新校本保留原貌。
  • 吕思勉文史四讲

    作者:吕思勉 述,黄永年记

    本书是1942年至1943年,吕思勉先生为青云中学高中二年级学生讲授的“国文”、“本国史”、“中国文化史”、“国学概论”四门讲课笔记。(外附吕思勉先生《自述》、《自述学习历史之经过》) “国文”课吕先生用《古文观止》作教本,之所以用这部书,是因为它选得坏。吕先生以为:“《古文观止》这部书是为科举时代学做八股文的人诵读的,做八股文要从没有话可说处硬找话说,因此《古文观止》所选的有相当一部分是说空话发空论的文章。” “本国史”从元代讲起,一直到近代。文字不多,要言不烦,举凡政治、经济、文化以及典章制度各个方面无不顾及,在取舍详略之中,体现出吕先生的史学史识。 “中国文化史”则包括社会等级、经济情况、生活习惯、政治制度,以至学术宗教等各个方面,而作综合的历史的讲述。 “国学概论”者,即“中国学术思想史”之谓,这比现时的“中国哲学史”的范围似乎还要宽广一些。其中佛学部分,是最不好懂的,而吕先生这篇讲义中,用不多的篇幅就把佛教大小乘的基本教义、中国佛教主要派别法相宗、天台宗、华严宗、净土宗、禅宗等在理论上的异同得失,讲得非常清楚。 这些笔记由当时的学生黄永年先生记录。黄先生回忆说:“他当时已是五十八岁的老先生,但课堂里从不设坐椅,老是站着先在黑板上写一段,然后从容不迫地边踱方步边讲说。他没有叫我们买教科书,也没有专门印发讲义,但把吕先生每次写在黑板上的抄下来就是一部好讲义。……吕先生在黑板上写的是文言文,这种文言文既不象章太炎那么古奥艰深,又不象梁任公那么多水分,而是简雅洁净,这对有志文史之学的青年人学习文言文也是一个很好的典范。” 黄永年先生说“现在人们大多承认我是个不太坏的史学工作者,只因我在中国古代史尤其北朝后期以至隋唐做出了点贡献,但是这和我受业的复旦大学历史系并无太大关系。我之所以能步入史学之门,最初全凭我的老师吕诚之(思勉)先生的诱导,在十三岁时偶然在地摊上买到诚之师的《经子解题》成为我的启蒙读本,尤其是抗战后期我上高中二年级时听了讲授的国文、本国史、中国文化史、国学概论四门课,已等于上了个有水平的高等学校。”
  • 逸周书汇校集注(修订本)

    作者:黄怀信 张懋鎔 田旭东,编译者:黄怀信

    《逸周书彙校集注》(上下)(修订本)内容简介:《逸周書》之名,最早見於許慎《說文解宇》《漢書·藝文志》則稱做《周書》。如謝墉為抱經堂本作序所說,『周書』本以總名一代之書,猶之『商書』、『夏書』也气由於《尚書》中已有《周書》,把《漢志》著錄的《周書》七十一篇改稱《逸周書》,是比較方便的。今傳本《逸周書》未有序,列舉七十篇標題,加上序本身,恰合七十一篇之數。
  • 中国方术续考

    作者:李零

    本书是李零教授的代表作之一,第一次结合考古材料,系统总结了中国早期的方术知识,对中国科技史、中国思想史乃至中国文化的研究都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此次新版,李零教授作了全面修订,并撰写了[新版前言],说明他研究方术的初衷,讲述对中国早期宗教传统的独特认识,新版还特地收入他在写完二考之后的感想,即演讲稿《绝地天通》。从李零教授的文字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一种打通古今中外的学术情怀。
  • 孟子译注

    作者:金良年

    《十三经译注:孟子译注》正文按章节分原文、注释、译文、段意四个部分 进行综合阐述,帮助读者最大程度地读懂并理解原著。撰者把握《孟子》成书的历史脉络与前人注疏的演变,并注重吸取现代学者的研究成果,使注释更为翔实,译文更有可据性。
  • 古文观止今译

    作者:徐北文

    本书为《中国古典名著普及丛书》之一,收录了上起周代下迄明末,共二二二篇,分为十二卷。所选文章能注意题材和文体风格的多样性,不仅是史传、论说文,还有见闻札记、山水游记、杂文小品和其他应用文,大体上反映出我国古代文章绚丽多姿的面貌。除此而外,还编选了少量历代传诵的著名的骈文和韵文。文章在编排上,以时代为序,眉目清楚。选文长短相间,对一般读者来说比较适当。在编译过程中,对文章的作者生平、文章的主题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并对字、词、句进行了详细的注释和翻译。
  • 观堂集林

    作者:王国维

    全书二十四卷。艺林八卷,为古史、古文字、古音韵、经字等方面的研究。史林十四卷,为殷周史事、秦汉地理、西北史地、汉魏碑刻、两汉简牍、敦煌文书等方面的研究。别集二卷,亦是有关古代史地器物的论文。全书内容精深,是王国维学术精华所在。
  • 先秦诸子系年

    作者:钱穆

    《先秦诸子系年》是钱穆对孔子、墨子、李斯、韩非等先秦各家的生平事迹、学术渊源、思想流变的考订著述。
  • 新亚遗铎

    作者:钱穆

    1949年钱穆先生南来香港,在困顿流离中创立新亚书院。在当时,钱先生为书院取名“新亚”的原因是希望英国人对亚洲殖民地采取较开放的新姿态,使来香港的中国人能获较多自由。本书汇集了钱穆主政新亚书院之十五年中对学生之讲演及文稿,鼓励青年立志,提倡为学、做人并重,讲述传统文化之精要,阐述大学教育之宗旨,体现其失志不逾且终身实践的教育思想。
  • 辞源

    作者:商务印书馆编辑部等

    《辞源(重修排订册版本)(套装全2册)》内容简介:辞源的编纂开始于1908年(清光绪三十四年)。1915年以甲乙丙丁戊五种版式出版。1931年出版辞源续编,1939年出版辞源合订本。1949年出版辞源简编。辞源以旧有的字书、韵书、类书为基础,吸收了现代词书的特点;以语词为主,兼收百科;以常见为主,强调实用;结合书证,重在溯源。这是我国现代第一部较大规模的语文词书。 全国解放后,读者迫切需要一部思想性、科学性统一的,内容充实的古汉语词典,用来解决阅读古籍时关于语词典故和有关古代文物典章制度等知识性疑难问题。为此,1958年开始修订工作,根据舆辞海、现代汉语词典分工的原则,将辞源修订为阅读古籍用的工具书和古典文史研究工作者的参考书。修订稿第一册于1964年出版。
  • 庄子集释

    作者:郭庆藩

    清末郭庆藩的《庄子集释》是替《庄子》注解作总结之作。《集释》收录了郭象《注》、成玄英《疏》和陆德明《音义》三书的全文,摘引了清代汉学家如王念孙、俞樾等人的训诂考证,卢文弨的校勘,并有郭嵩焘和郭庆藩自己的意见,是目前研究《庄子》的重要资料。该书经古籍整理专家王孝鱼先生点校,收入“新编诸子集成”,今据此横排改简化字印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