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国学
-
人间词话:汇编、汇评、汇校本
《人间词话:汇编汇校汇评》是由北岳文艺出版社出版的。 -
汉语音韵
《汉语音韵》一书沟通古今,深入浅出,从介绍现代汉语的语音学常识,语音系统入手,膛步把反切韵书、字母、等韵、古音等古代音韵学知识、用声母、韵母、声调等现代语言学的理论和术语进行比照、解读,并列举了大量字音实例予以说明。在先生的笔下,一向被视为艰深难懂,号称“绝学”的汉语音韵学变得浅显明了,亲切易懂。 -
观堂集林(附别集)(全二卷)
《观堂集林(附别集)(套装共2册)(繁体竖排版)》内容简介:王国维字静安,又字伯隅,号观堂,一八七七年(光绪三年)生于浙江海宁。清未曾留学日本,归国后做过南通、苏州师范学堂的教习,并任职学部。辛亥革命以后,主要是在大学裹教书,晚年担任清华大学研究院教授。一九二七年在北京颐和园昆明湖投水自尽,年五十岁。 -
今文尚书考证
尚书传自伏生,其徒歐阳、夏侯,西京立学宗,习徧天下。溯龙门著记,虎观讲经,迄於熹平所刊,一以今文为主。雖其间有史公杂采之说,有三家歧出之说,要皆截然不紊,考迹可知。古文肇出鲁壁,不列学官,盛於新莽,微於中兴。厥后杜、卫、贾、马赓续倡和,若故为今文树之敌者,而其从来亦远矣。夫经义不窮,引而日新,学涂众趋,则材高者激而返古,理势固然,无足怪者。汉书稱今文徒众,或善修章句,或增多师法,未嘗不各自为说。 若古文当日之不泯,亦非獨文字古也。史迁从孔安国问故,明孔氏嘗为故矣。迁书载尧典诸篇,多古文说,是古文有说矣。桑君长名传古文,其言散见地志、水经,与今文不同者,皆可决其为古文说。刘歆又从而推演之。如莽立六宗、建三公,及三统曆言文王受命、武王克殷之年,显背今文,由歆创说,此可以意定者。而必谓古文义说尽出於歆,或不其然。自郑君以汉末儒宗,杂糅今古,为书学一大变。东晋伪经传出,茫昧千年。本朝硕学朋兴,今古文界域始明,而亦因之。曲阿高密,强仞今文,蔽一。尊尚古文,故抑伏传,蔽二。不信史记,摈斥旧闻,蔽三。皮君鹿门治尚书最精,嘗为大传疏证、古文冤词平议二书行世矣。近复以今文尚书考证视余,其条理今文,详密精審,兼诸大儒之长,而去其蔽。后之治今文者,得是编为前导,可不迷於所往。余读君撰箸,每有鍼芥之合。惟於論古文义说,反求於心而未能释然,序君书,因併出所见相质,窃附於诤友之义云。光绪二十三年岁次丁酉月正元日长沙愚弟王先谦谨撰。 -
讲义及杂稿
收录《唐诗校释备课笔记》《晋南北朝史备课笔记》《唐史讲义》《韩愈与唐代小说》《雨生落花诗评》等22篇文章。 -
泰和宜山会语
《泰和宜山会语》是《泰和会语》和《宜山会语》的合集。“会语”的意思是讲学聚会中说的话。时值日寇侵华,浙大辗转南迁,经过浙江泰和以及广西宜山,马先生在两地为浙大师生各做了一次演讲,《泰和宜山会语》就是这两次演讲的讲稿。两次演讲的内容,主要是有关宋明理学家所探讨的心性义理之学。 -
怎样学历史
这是一本谈怎样学习和研究历史的恳切之作。作者严耕望系钱穆弟子,为中国史学界的朴实楷模。不骛声华,埋头治学,功夫扎实,成就卓著,乃真学者;质朴真切,细致周到,阅历深厚,识见通达,为非常作。不装腔作势,不故弄玄虚实,为和者四十年来潜心治学经验之现身说法,所谈的在在都是切身的甘苦,实在而具体,诚所谓金针度人也。 -
文津阁四库全书(影印本)
文津阁四库全书,ISBN:9787100043892,作者:商务印书馆四库全书出版工作委员会编 -
中国哲学史大纲
二十世纪即将过去,中国历史学经历了一个变革创新的世纪,兴旺丰收的世纪成绩显著,名家辈出,值得大家去研究和总结,本书旨在系统地展示二十世纪的史学成果,把最具代表性的历史学家的著作奉献给读者。本书包括:中国哲学发生的时代;老子;孔子;孔门弟子等内(容。) -
本草纲目
《本草纲目》(校点本上下)(精)是第一部《本草纲目》校点本,自一九七七年问世以来,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和好评,成为当代《本草纲目》影响最大的版本,为学术界广泛采用,在国内外享有良好的声誉。一九九二年荣获全国首届古籍整理图书一等奖,一九九四年获第一届国家图书奖提名奖。本次再版除改正了上版个别错误之外,物增加了“正文标题笔画索引”和“正文标题拼音索引”,附于书末,供读者检索使用。 -
心体与性体
宋明儒学作为中国儒学发展的第二个重要时期,后又被称为“新儒学”。相对于先秦开创期的儒学,宋明儒学的基本性格是什么,又何以谓之“新”,它对儒学的发展理路与贡献主要表现在哪里,而此600年中诸家诸派的学术个性及其与第一期儒学的承续关系又是怎样?如此等等,都是学术思想史研 究的大问题,也是研究宋明儒学的一些最基本问题。当代新儒家大师牟宗三先生在代表作《心体与性体》中,以其深厚的学养和睿见卓识,在以上诸方面都有精当的判释与论述,并在研究形态与研究方法上树立了中国哲学研究的一个新典范,而这本煌煌一百多万字的巨著,亦被视为研究中国哲学、宋明儒学的经典之作。 -
方言校笺
方言校笺,ISBN:9787101010091,作者:周祖谟校笺 -
孝弟三百千
绍南文化秉承南师怀瑾先生的文化教化精神,以王财贵教授「儿童读经」之教育理念,传播中国优良文化,吸收西方文化精华,以改善社会风气为宗旨。 “经典”是民族智慧的结晶,所载为常理常道,其价值历久而弥新,任何一个文化系统皆有其永恒不朽之经典作为源头活水。“经典”不仅构成民族之传统,而且提供给全人类以无限之启发。十三岁以前是儿童记忆学习的黄金时期,也是儿童语言文字学习的最佳时期,更是儿童文化素养、高尚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从小教导儿童读诵经典,不仅符合儿童学习的天性,而且自幼就开始接受五千年文化的熏陶,奠定一生优雅人格的基础。读诵经典同时可以提高孩子们的古文和白话文水平,有助于对其它知识领域的领悟和旁通,促进各科学业的进步。每天二三十分钟,学习真的很轻松。记忆是一切学习的基层,关键是给儿童背什么?应该背一生可以受益的东西。现在“死背”多了,将来才能“活用”。 该记忆的时候给他记忆,不该理解的时候不要强求理解,这才是合乎人性的教育法则。不要错用教育原理而扭曲了人性,浪费儿童的好时光。 “经典”深奥难懂,那只是大人的理解,对儿童来说,背“经典”与背“广告词”一样简单,他没有难易之分。“经典”,只要从头按照章节,一字一句读下去背起来便是。“不求理解,只求熟读”,读多了,他就会背;会背了,便成为一生的智慧财富。只要懂拼音,有热诚,就可以当老师。“小朋友,跟我念”是教导孩子读诵经典的六字真言。家长、老师的信心和督导是成败的关键。教孩子读诵经典不止是孩子进步,老师和家长也跟着一起进步。我们和小孩一起读,一样的方法,读多了自然会懂。 -
中国文字学
本书从语言学以及世界各区域文字的宏观视野,阐述中国文字学的范围及新领域,评述了中国文字学的发展过程。重点论述了汉字演化的原因与过程,对文字的变革,新文字的产生等也作了系统的阐释。 -
老子指归译注
《老子指归》是汉代学者对道家经典《老子》的诠释,旨在阐发《老子》的宗旨,并创立了自己由无生有的宇宙演化论、以无为本的本体论和万物自生化的思想体系,《译注》作者广泛吸收《指归》问世以来的各种不同版本及后人对《指归》及道家思想的研究成果,对《指归》译加注释,并译成白话文。 《汉书·王贡两龚鲍传》记载:“蜀有严君平……卜筮于成都市……才日阅数人,得百钱足自养,则闭肆下帘而授《老子》,博览无不通,依老子、庄周之旨,著书十余万言。”严君平著作,《汉书·艺文志》未著录,但从《王贡两龚鲍传》所记看来,班固是肯定严君平有著作的。《隋书·经籍志》著录《老子指归》十一卷,严遵注。新旧《唐书》皆有著录。今存《道藏》本残缺不全,而唐代《老子》注解中引《指归》之句,颇有在《道藏》本以外的,足证唐代和宋初之时,犹有完本。 《四库全书总目》怀疑此书是伪作,然就书中内容来看,指斥秦楚,颂扬神汉,表现了一定的时代特点;书中解说《老子》又多引《周易》语句,与严君平“以卜筮为业”的情况亦相符合。从这些内证看,肯定此书是严君平著作,确是有比较充分的理由的。 此书思想的特点是提出一独具特色的天地起源论,宣称:“天地所由,物类所以,道为之元,德为之始,神明为宗,太和为祖。道有深微,德有厚薄,神有清浊,和有高下。清者为天,浊者为地。”道是最根本的,由道而有德,由德而有神明,由神明而有太和,然后分为天地。而道、德、神明、太和又是从无到有的四个阶段。 这种学说在中国古代哲学著作中还是比较独特的,其基本观点是《老子》“有生于无”的发挥,是《淮南子》天地起源论的改造,可以说属于客观唯心主义,对于魏晋玄学可能有一定的影响。 无论如何,《老子指归》是中国道家的一部重要著作,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 清初以来,许多学者以此书为伪书,所以不予重视。近年出版的中国哲学史著作中,亦没有论及此书的。实则此书思想确有特点,是值得研究的。王德有同志对于此书进行了整理,据《道藏》本、《津逮秘书》本、《怡兰堂丛书》本,作了细致的校勘,并从唐宋若干《老子》注解中辑录了此书的佚文。这是一项有重要意义的工作,是近年整理古籍的一个新成果。王德有同志以此书稿征求我的意见,我看了很高兴,略赘数语,藉以说明《老子指归》的学术价值。 -
澄衷蒙学堂字课图说
《澄衷蒙学堂字课图说》(普及本)同本社已出版的《澄》书“线装收藏本”,采用同一母版——此版取自私人珍藏原典,八册集全、品相颇佳。扉页书“光绪岁次辛丑孟冬月,澄衷蒙学堂四次石印”,可知是初版石印,相较于其后出现的扩印、盗印、杂版更显难得。 “普及本”仅在装帧形式上去繁就简,将八册按卷次合为五册(总目、卷一、卷二、卷三、卷四),内容、版式与线装本、母版高度一致;而其选纸轻盈,平装胶订,更适合携带,更方便阅读。 -
“上帝在中国”源流考
(王石 王若雄作序并推荐 ) (中国历史的第一次以上帝视角审视中国政治—宗教思想史) 古往今来,中国君王大多举行昊天上帝的崇拜仪式。上帝崇拜自古延绵不绝,但从周朝以来,上帝崇拜就逐步被君王垄断了。中国历史上的上帝信仰不是全民宗教,而是皇家宗教。 “上帝”崇拜(天崇拜),是有文字记载以来的中国君王朝廷的宗教传统,在政治上属于中国最高的宗教,是中国宗教传统中最具政治性的宗教。君王垄断了“上帝”崇拜(天崇拜),其他宗教皆没有取得与上帝崇拜同等重要的政治地位。 本书对中国典籍中的“上帝”进行整理,并以此视角对中国思想史进行一次特别角度的分析,这在中国思想史分析中可能还是第一次。
热门标签
下载排行榜
- 1 梦的解析:最佳译本
- 2 李鸿章全传
- 3 淡定的智慧
- 4 心理操控术
- 5 哈佛口才课
- 6 俗世奇人
- 7 日瓦戈医生
- 8 笑死你的逻辑学
- 9 历史老师没教过的历史
- 10 1分钟和陌生人成为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