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国学

  • 闲坐说诗经

    作者:金性尧著

  • 四库全书总目 全两册

    作者:永瑢

    《四库全书总目(上下)(精)》介绍了:清朝政府从乾隆三十七年(一七七二)开始,用了十年左右的时间,集中了大批人力物力,纂修成一部规模庞大的业书,名叫《四库全书》。在纂修期间,对採入《四库全书》的书籍和一些没有采入的书籍,都会分别编写内容提要,后来把这些提要分类编排,彙成一书,就是这部《四库全书总目》(又称《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为了纂修《四库全书》,当时在北京设立了一个尃门机构,称为“四库全书馆”。每当一部书籍校订完成,就由馆臣拟写一篇提要,放在书的前面。提要的内容,除了论述“各书大旨及著作源会问,篇夫分合,流一外,还要“列作者之爵里”,“考本书之得失”,以及辨言一交字增册篇帉分合”等等各书前面的提要在编入《总目》时,又经过较大的修改補充,最后由总纂官纪昀和陸锡熊综合、平衡,並在文字上加以润饰。纪昀在四库全书馆内最久,提要的整理加工,也以他的力量为多,因此,这部《总目》虽然以乾隆第六子永瑢领衔编撰,实际上却是纪昀总其成的。 《总目》全书共二百卷,按中国古代传统的分类法,分经史子集四大类,每一大类又分若干小类,其中一些比较複杂的小类再细分子目。每一大类、小类的前面有小序,子目的后面有案语,扼要地说明这一类著作的源流以及所以分这一类目的理由。每一类的后面,还附有“存目”,“存目”中的书籍,是经纂修官们校阅,认为价值不高,或它们的思想内容有对于封建统治不利,因而不会收入《四库全书》中的。《总目》卷首还分列乾隆的所谓“圣谕”,四库馆臣所上的“表文”,以及“职名”、“凡例”等,大致记载了《四库全书》和《总目》的纂修经过和编写体列。乾隆四十七年(一七八二)七月,《总目》初稿完成。在以后大约七八年的时间内,《总目》的内容,随着《四库全书》的不断补充和抽换,也有过几次增改。据现在所知,《总目》乾隆五十四年(一七八九)已经写定,并在这年由武英殿刻版(见一九三三年出版的《故宫所藏殿版书目》)。乾隆六十年(一七九五),浙江的地方官府又根据杭州文澜阁所藏武英殿刻本翻刻。从此以后,这部《总目》就得到广泛的流传。 《总目》对书籍的评价,是从封建主义的观点出发的。它一方面标榜当时盛极一世的“汉学”,其中有些提要偏于琐屑字句的考证;一方面又宣扬作为封建社会上层建筑的理论基楚的孔孟之道,提要虽然在一些具体问题上不尽同意程颐、朱熹的意见,但实质上还是恪守程、朱里学,而对某些不合封建正统思想的著作竭力攻击。另外,一部分提要在涉及国内少数民族的地方,对他们表示了蔑视的态度,涉及对我国一些友邻国家的记载,又流露出封建大国沙文主义的思想。这些都是书中的糟粕,應该加以批判。 但同时我们还应该看到《总目》的另一面。《总目》著录的书,据我们这次整理时的仔细统计,收入《四库全书》中的有三千四百六十一种,七万九千三百零九卷,存目中的有六千七百九十三种,九万三千五百五十一卷。这些书籍,基本上包舌了乾隆以前中国古代的重要著作(尤以元代以前的书籍收辑更为完砽)。这一万余种的书籍,每一种有介绍其大致内容的提要,而且又有系统的分类编排,这就对于我们了解古代的各类著作提供了不少方便。另外,当时参加纂修《四库全书》和编写提要的人,像戴震、邵晋涵、周永年、姚鼎等,都在某一方面有所专长,《总目》中对于一些古籍的考订,也在一定程度上吸收了当时的研究成果,订正了前人的某些缺失(《总目》的考證也仍有不少粃谬疏漏,可参考近人余嘉锡《四库提要辩證》等书)。因此,《总目》作为一部较有系统的、内容比较充实的书目工具书,它对我们今天还有查阅参考之用。我们现在把它影印出版,目的也就在此。
  • 云笈七签

    作者:(宋)张君房辑

    近年来,随着文化事业的复兴,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的人也愈发其众了。道教文献以其五彩缤纷的奇姿,赢得了中外人士的瞩目,确为有待于深掘的宝藏。  这部素享“小道藏”、“道教小百科”美誉的名著编于北宋。张君房在辑成了宋藏《大宋天宫宝藏》之后,为方便省览,撷取其中精华,后成此举。在宋藏久佚的今天,这部书愈为珍贵,一部分险些失传的古代文献,据此得以硕果仅存。此书不仅仅是一部道书,由于其内容相当丰富,对研究中国传统文化诸方面,如哲学、医药、化学、天文、地理、民俗、气功、以及人体科学的人来说,都会是一本部有用的书。  本书原拟编写的各种索引,如书名、人名、神名、地名、药名、功法名等。
  • 荀子校释(上下)

    作者:荀況

    本校释一反近代来用王先谦集解本为底本的常例,而选用古逸丛书影刻宋台本为底本。同时还先用了南宋巾箱本、题注本、元刻明修本、明世德堂本、四库本、谢刻本、增注本、集解本、吴汝纶点校本、村岗良弼评点本相参校。   本校释博彩杨倞以下至当今学人校释之文上百家。   本书附录辑有荀子佚文十三条。其中四条为笔者所钩辑,亦于荀子辑佚有所帮助。   本书附录广集历代有关荀子研究资料,并列出引用参考书目文献二百余种,欲为研究荀子学者提供方便。   笔者虽俗搜集更为完备资料,竭其心力使拙著能成为荀子集解之后又传世力作,终因条件所限,一些重要旧刻本及近当代优秀校注本之作尚未寓目;加之笔者学识浅陋,才力微薄,故有力不从心之叹。
  • 读经示要

    作者:熊十力

    《读经示要》是熊十力的最富盛名的代表作之一。本书为熊氏在重庆北碚勉仁书院任教时为学生讲解六经而作,也是熊氏写作的第一部系统地研究论述儒家哲学思想的著作,正如他在“自序”中所说:“今当融贯中西,平章汉宋,上下数千年学术源流得失,略加论定。由是寻晚周之遗轨,辟当代之弘基,定将来之趋向。”书中极力推崇六经中之《易》与《春秋》,并以“六经注我”的精神,用大量篇幅论述了读经的意义与方法,是熊十力对国学的打通与梳理,究天人之际,成大家之气象。
  • 十三经译注

    作者:黄寿祺

    《十三经译注》:中国传统文化中,“十三经”地位之尊崇,影响之深广,是其他任何典籍所无法比拟的。但“十三经”大多文辞深奥,为帮助读者读通和理解原著,上海古籍出版社邀请程俊英、黄寿祺等名家分别对各经进行注释、讲解和今译,历经十数年精心打造,汇为这套《十三经译注》,自上市以来,屡获嘉评。现推出最新版《十三经译注》优惠套装,回馈广大读者的厚爱。 十三经的历史:十三经是由汉朝的五经逐渐发展而来的,最终形成于南宋。 汉朝:五经。汉朝时,以《易》、《诗》、《书》、《礼》、《春秋》为“五经”,立于学官。唐朝:九经。唐朝时,《春秋》分为“三传”,即《左传》、《公羊传》、《谷梁传》;《礼经》分为“三礼”,即《周礼》、《仪礼》、《礼记》。这六部书再加上《易》、《书》、《诗》,并称为“九经”,也立于学官,用于开科取士。 晚唐:十二经。唐文宗开成年间,在国子学刻石,内容除了“九经”之外,还加上了《论语》、《尔雅》、《孝经》。 五代:十一经(收入《孟子》)五代十国时后蜀国主孟昶刻“十一经”,收入《孟子》,而排除《孝经》、《尔雅》。 南宋:十三经正式形成。南宋时《孟子》正式成为“经”,和《论语》、《尔雅》、《孝经》一起,加上原来的“九经”,构成“十三经”。 《十三经》是儒家文化的基本著作,就传统观念而言,《易》、《诗》、《书》、《礼》、《春秋》谓之“经”,《左传》、《公羊传》、《谷梁传》属于《春秋经》之“传”,《礼记》、《孝经》、《论语》、《孟子》均为“记”,《尔雅》则是汉代经师的训诂之作。这十三种文献,当以“经”的地位最高,“传”、“记”次之,《尔雅》又次之。十三种儒家文献取得“经”的地位,经过了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在汉代,以《易》、《诗》、《书》、《礼》、《春秋》为“五经”,官方颇为重视,立于学官。唐代有“九经”,也立于学官,并用以取士。所谓“九经”包括《易》、《诗》、《书》、《周礼》、《仪礼》、《礼记》和《春秋》三传。唐文宗开成年间于国子学刻石,所镌内容除“九经”外,又益以《论语》、《尔雅》、《孝经》。五代时蜀主孟昶刻“十一经”,排除《孝经》、《尔雅》,收入《孟子》,《孟子》首次跻入诸经之列。南宋硕儒朱熹以《礼记》中的《大学》、《中庸》与《论语》、《孟子》并列,形成了今天人们所熟知的《四书》,并为官方所认可,《孟子》正式成为“经”。至此,儒家的十三部文献确立了它的经典地位。清乾隆时期,镌刻《十三经》经文于石,阮元又合刻《十三经注疏》,从此,“十三经”之称及其在儒学典籍中的尊崇地位更加深入人心。《十三经》的内容极为宽博,《周易》是占卜之书,其外层神秘,而内蕴的哲理至深至弘。《尚书》是上古历史文件汇编,主要内容为君王的文告和君臣谈话记录。《诗经》是西周初至春秋中期的诗歌集,内分“风”、“雅”、“颂”三部分,“风”为土风歌谣,“雅”为西周王畿的正声雅乐。“颂”为上层社会宗庙祭祀的舞曲歌辞。《周礼》主要汇集周王室官制和战国时期各国制度。《仪礼》主要记载春秋战国时代的礼制。《礼记》是秦汉以前有关各种礼仪的论著汇编。《春秋》三传是围绕《春秋》经形成的著作,《左传》重在史事的陈述,《公羊传》、《谷梁传》重在论议。论语》是孔子及其门徒的言行录。《孝经》为论述封建孝道的专著。《孟子》专载孟子的言论、思想和行迹。《尔雅》训解词义,诠释名物,经学家多据以解经。儒家文化在封建时代居于主导地位,《十三经》作为儒家文化的经典,其地位之尊崇,影响之深广,是其他任何典籍所无法比拟的。最高统治者不但从中寻找治国平天下的方针大计,而且对臣民思想的规范、伦理道德的确立、民风民俗的导向,无一不依从儒家经典。儒家经典施于社会的影响无时不在,无处不在。了解和研究中国封建社会的方方面面,不能不阅读《十三经》。
  • 天演论

    作者:严复

    本书是清末著名启蒙主义思想家、“清季输入欧化之第一人”严复,根据英国哲学家赫胥黎的《进化论与伦理学》一书翻译而成。毛泽东、鲁迅都曾熟读《天演论》,他们都是从进化论者逐步转变为共产主义者的。因而毛泽东称严复是“中国共产党诞生前向西方寻求真理的先进中国人”。由于严复采用清代盛行的桐城派古文笔调而译。冯君豪先生以其深厚的文学功底,在严译《天演论》的基础上,逐篇进行评析、注释和白话翻译。
  • 人物志

    作者:[魏] 刘劭 著,[西凉] 刘昞 注,杨

    古人云:人才兴邦,得人才者得天下。具有人文主义倾向的中国传统艾化,特别重视对人的评价和研究,并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人才发现和使用的知识系统。《人物志》就是三国曹魏政权后期人物刘劭撰写的一部专门研究人才问题的著作。书中提出了德和才、兼才干和偏才、英和雄等概念,探讨人的内在修养、性情与外显能力及行事风格的关系,提供了一个识别人才、使用人才的独特视角。该书被明代人推崇为夏商周三代以来第一流的人才学著作,20世纪初叶被详为《人类能力之研究》在荚国出版。 古人云:人才兴邦,得人才者得天下。具有人文主义倾向的中国传统艾化,特别重视对人的评价和研究,并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人才发现和使用的知识系统。《人物志》就是三国曹魏政权后期人物刘劭撰写的一部专门研究人才问题的著作。书中提出了德和才、兼才干和偏才、英和雄等概念,探讨人的内在修养、性情与外显能力及行事风格的关系,提供了一个识别人才、使用人才的独特视角。该书被明代人推崇为夏商周三代以来第一流的人才学著作,20世纪初叶被详为《人类能力之研究》在荚国出版。
  • 周易

    作者:崔波

    《周易》是中国最早最重要的典籍之一,在中华文化史上占有极重要的地位,儒家尊之为“群经之首”,道家崇之为“三玄之一”。此书产生的历史,充满美妙的神话传说,向来令人神往。其探赜索隐、玄思宇宙的深奥哲学和象数图式,在世界文化史上也是独树一帜的,令古今中外不少思想家、政治家、科学家、术数家为之倾倒。
  • 老子 庄子

    作者:王弼注,郭象注

  • 老子绎读

    作者:任继愈

    《老子绎读》译本不是根据古本、善本,而是以社会流行广、影响大的王弼本为底本。作者认为,战国时期的《老子》、汉初的《老子》的基本思想已定型、成熟。因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著作,并不是那些善本、古本等稀见的版本,而是通行本。参照马王堆帛书《老子》甲、乙本,郭店楚墓竹简《老子》甲、乙、丙本原文进行注释、翻译。每个章节以作者对本章提纲挈领性的导读为开始;原文与脚注采用原书的繁体样式,脚注对原文中的重点和难懂词句,逐一校注,并附有历代名家的校勘成果,充分体现其学术性的一面;在原文的右边附有简体的翻译文字,译文精确、流畅、规范、易懂,显示其普及性、大众化的一面;书后附重要名词索引与内容分类索引,便于读者更易领略老子的博大精深;图书最后附有马王堆帛书《老子》甲、乙本,郭店楚墓竹简《老子》甲、乙、丙本释文,以及作者多年来对于《老子》的研究成果与心得。全书内文疏朗,易于展阅,文约而义丰,相信能为浮躁的当今社会注入一缕清泉。
  • 营造法式

    作者:[宋]李诫撰

    《营造法式》是北宋时期将作监李诫组织编撰的由官方颁行的一部建筑设计学著作,完成于北宋元符三年(1100年),首次刊行于北宋崇宁二年(1103年)。全书有“总释”二卷、“制度”十三卷、“功限”十卷、“料例”三卷、“图样”六卷、“目录”和“看详”(补遗卷)各一卷,共计三十六卷,此外前有“劄子”和“序”。这部中国古籍中最完整、最具有理论体系的建筑设计学经典,融人文与技术为一体,不仅标志着我国古代建筑技术已经发展到了一个新的水平,同时也是中国古代设计思想理论发展的重要界碑。而且,还形成了现代中国的“营造之学”,魅力无比。
  • 四书集注

    作者:朱熹集注

    《四书集注》又称《四书章向集注》是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吸取借鉴并利用前贤的研究成果,在辑录前贤注解之同时,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以此来抒发理学的精义集结而成。《四书》即《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的合称,是儒家最著名的经典,是中国古代文人必修之书,影响非常之大。为了方便现代读者阅读参考,除采用横排简体字而外,特意半原文中的字句夹注移在段后集中注释,标出注号与原文相照应。
  • 世界伟人成功秘诀之分析

    作者:萧天石

    人生必读之修养名著,一代中国人的成功学名著终于回来了! 经典名著《世界伟人成功秘诀之分析》在阔别大陆六十余年后,就在萧天石先生仙逝后的第二十个年头,再次来到大陆,授权古吴轩出版社隆重出版,作其生命力之延续。 此书乃身为著名道学家,一代宗师萧天石先生的早年成名之作,为必读之人生修养名著,也是中国人的成功学名著,包括修养学、领袖学、御人学、谋略学、处世学。其主旨是在使人能籍此而其发展潜能,开拓其伟大的事业,培养其崇高的品德,创造其无比的前途。 萧天石先生生于一九零九年,于一九三六年、二十八岁时出版该书,并由其友,一度名列"台湾十大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大师级传奇人物南怀瑾先生作序,此书一经出版 ,在全国上下引起轰动,人们争相购买阅读,直至今天,已经出版至二十八版,达到了空前的影响力。 本书以揭示中国文化人生修养的原理原则为经,以具有历史性世界伟人成功的史实为纬;而予以综合贯通之,系统修理之;依此原则,则是对人对事与安身立命的修养典范,而且父可以之教子,兄可以之教弟,上级可以之教下级,朋友可以之互相砥砺。也是一部霖须随时参究揣摩,身体力行的书,是一部由青年到老年,皆可一生受用无穷的书。全书广征博引,取材丰富,并有不少罕见的珍贵资料。在传统文化宏扬呈缺失状态的今天,显然是一部读古鉴今、学习为人处事、青年励志、大众创业的经典教材,是一本值得阅读和收藏、让人终身受益的好书。
  • 冰鉴

    作者:曾国藩

    《冰鉴》是曾国藩对自己相人识人的总结,是曾氏一生的智慧结晶,共分七篇,即神骨、刚柔、容貌、情态、须眉、声音、气色等。 《冰鉴》原文仅2269字,本书对每篇加以详细的注释、翻译,并对其中的精华部分给以详尽的解析,以便读者更好地理解这部经典奇书。 如何在纷繁复杂的人际交往中甄别人的优劣,是现代人生活中的一大难题。《冰鉴》对于现代人而言,是一本不可多得的智慧的经典,具有十分重要的实用性和启迪性。
  • 列子

    作者:列御寇

    《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丛书-列子》,本书包括:天瑞、黄帝、周穆王等内容。
  • 阳明学述要

    作者:錢穆

    《钱穆先生全集:阳明学述要(繁体竖排版)(新校本)》内容简介:钱穆先生全集,在台湾经由钱宾四先生全集编辑委员会整理编辑而成,台湾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98年以《钱宾四先生全集》为题出版。作为海峡两岸出版交流中心筹划引进的重要项目,这次出版,对原版本进行了重排新校,审慎订正文中体例、格式、标号、文字等方面存在的疏误。至于钱穆先生全集的内容以及钱宾四先生全集编辑委员会的注解说明等,新校本保留原貌。
  • 庄子注疏

    作者:(唐)成玄英,曹础基,黄兰发 校 (晋)

    《庄子注疏》一书,晋时极受重视,注家众多,其中以郭象注最受欢迎。郭注重义理,对庄子思想颇有发挥。唐人成玄英在郭注基础上,对书中的史实典故、人物地名、字词音义等重加考释,内容翔实,亦有章句串讲,是研读《庄子》之必读书。《庄子注疏》为简体横排本,收入“中华国学文库”丛书。
  • 周易古经今注

    作者:高亨

    今本《周易古经今注》实为《周易古经通说》与《周易古经今注》两书的合编。《周易古经通说》是高亨先生对于《易经》若干问题的说明与专论;《周易古经今注》则是专以《周易》经文为对象的注解。本书是高亨先生易学方面主要的代表性作品之一,有其独到的特点,已跻身二十世纪的易学经典之列。
  • 道德真经註

    作者:苏辙

    《道德真经注(繁体竖排版)》内容简介:二苏并称,大苏高明亢爽,小苏沉静简洁。宋史,本专语,故辙于老子之学,本为性分所近,其《老子解》主旨,晚年所撰自传《颖滨遣老传》《巢城后集》卷七一。曾言之:二老子》书与佛法大类,而世不知,亦欲为之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