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国学

  • 风与草

    作者:喻中

    《风与草:喻中读 》是以《尚书》为主题的思想文化评论。与《论语》等儒家经典不同,《尚书》因其晦涩难懂,是一本大家都知道但很多人并不了解的著作。目前市面上关于《尚书》的图书全部是很学术的专业图书,令普通读者望而生畏,《风与草:喻中读 》则是面向大众的通俗读本。同时,《风与草:喻中读 》配有几十幅精美的历史图片,帮助读者理解,以期对《尚书》这部经典著作的普及作出努力。 《尚书》,中国现存最古老的历史文献,经典中的经典。自孔子编出“第一版”之后,就一直流淌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孔子以《尚书》为教材培养了三干弟子。从汉代开始,它就作为居于权威地位的教科书备受推崇,数千年间,一直充当着塑造中国心灵、中国固有文化的核心经典。 《尚书》上起传说中的尧帝,下至春秋时期的秦穆公,反映了这个时期若干代表性君臣的代表性言论,偶尔也记录了他们的一些行迹。君臣们的言行虽然指涉甚广,内容宏富,但几乎都聚焦于一个共同的主题,那就是政治——政之道与治之术。 《尚书》各篇反复论述的政治关系,其实就是风与草的关系:君主为政之德若风,小民从化之德如草,加草以风,无不倒伏;仿佛化民以德,无不追随。因此,“风与草”,实为“君与民”的隐喻。 走进《尚书》所描绘的苍茫世界,在那里,回望华夏文明的童年与故园,想象一种文明秩序在初生时期的黑白身影。
  • 国学概述

    作者:章炳麟

    《国学概述》是系统精炼、深入浅出地讲述国学基础知识的经典之作。它以典丽古雅的语言对经、史、子、集等内容进行了详细介绍,涉及中国传统文化的诸多门类。它对中国古籍有深刻的理解和精辟的见解,也可以说它是经、史、子、集的一部简史。它流传多年,影响甚广,受到大众读者的喜爱,是国学入门的最佳读物。
  • 十三经注疏(清嘉庆刊本)

    作者:[清]阮元校刻

    本书为影印清嘉庆二十年至二十一年阮元主持校刻的“重刊宋本十三经注疏”,精装5册,包括周易、尚书、诗经、周礼、仪礼、礼记、左传、公羊传、谷梁传、论语、孝经、尔雅、孟子十三部书的汉魏古注与唐宋人疏解。此本字大可读,为文史研究者所必备。
  • 老子衍 庄子通 庄子解

    作者:王夫之

    本书收入了王夫之的三部著作。他解说《庄子》,注意的是《庄子》的思想内容和思想方法,每篇之首有题解,每段之后有解说,并指出内外杂各篇中哪些是庄子的亲笔,各篇孰优孰劣,各篇相互的关系等,既对后人读庄有指导意义,从中又可窥见王夫之的思想精髓。
  • 弟子规

    作者:【清】李毓秀 编,张志萍 注评

    《弟子规》是我国著名的传统蒙学教材中的一种,相对于更为著名的“三百干”(《三字经》、《百家姓》、《干字文》),它的生成年代晚了很多。《弟子规》的作者一般认为是清朝的李毓秀,这是一个生活在康熙到乾隆年间的山西秀才,没有功名,在学术上也没有特别的著述成就,所以关于他并没有很丰富的资料以资考证,根据臆测,大约可以估计他的工作之一就是教书,为此自编了这样一种教材。 在当时,蒙学是民间自发的活动,来自官方的约束很少,学校、师资、教材都没有统一的标准。这种情形至少导致了关于蒙学教育的两个结果:一是民间的蒙学各行其是,二是能够流行不衰的教材教法可以说是真正地经受了历史的考验。第一个结果使得我们今天看到的诸如《弟子规》这样的书一方面因为辗转抄录而大体相同,另一方面因为没有统一的修订而漫无标准;一方面在浩渺的古籍中被视为村俗鄙俚、无关紧要的杂书,同时又不断有好事的塾师在实践中根据己意加以修订补充。而这一切嬗变的过程又都因为所发生的时空分散和参与者地位的卑微而变得无从考究。现存的《弟子规》一般题名李毓秀著,贾存仁修订,这个贾存仁何许人也就更不得而知,甚至其名字也有写作“贾有仁”的。还有的版本后面附有“命自我作,福自我求”的十六句五言韵语,内容和形式都很像佛家的偈子,与正文极不般配。这样的书如果依照正规目录学的要求去考证其作者和版本流传,不是完全不能做到,而是没有很大的意义,故而学者也少有介入其事的。
  • 诗经译注

    作者:向熹

    本书整体上可以分作四部分:题解、今译、注释、韵读,每篇作品均按这样的顺序进行分析解读。全书处处显示出一种严谨务实、一丝不苟的治学态度:原诗自是采各版本之长精核精校而成,连标点符号都费了一番斟酌,力求与诗的原意扣合无间。每篇诗前的题解简洁清晰,寥寥数语点出诗的主题,让读者对这首诗内容有一个大致的了解。每首诗下面的译文,是这本著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以直译为主,句句与原文紧密对应;译文用白话,为的是通俗易懂。注释部分,最见作者功力,用《毛传》、《郑笺》、《正义》、《集传》等古注,阐发己见。每首诗后的韵读,按照《诗经》时代的韵部标示该诗的韵脚和韵部。
  • 诗词格律

    作者:王力

    《诗词中国普及读物:诗词格律》是王力先生的名著,全面介绍了近体诗格律的基本知识,兼及词的格律,是诗词创作的入门必读书。此次改版重排,校正了个别排版中出现的讹误。且这个版本非常便于携带,在候车时、飞机上都能很方便地随时翻阅研习。
  • 文学与神明

    作者:施议对 编纂

    本书以访谈形式,深入浅出,全面、系统地对饶宗颐学艺大世界作一概括描述。从横的角度看,既展示饶公在史学、文学、经学乃至甲骨学、秦简学、敦煌学诸多领域的独特见解及建树,又呈现饶公于诗、词、文、赋及书法、绘画、琴艺诸多方面的风貌及成就;从纵的角度看,则于宇宙观、神学观、艺术观以及对世界万物的认识论,作深入的探索及讨论,颇多新创之见。
  • 人间词话讲评

    作者:苏缨

    《人间词话讲评》被列为中学语文课外读物了。是呀,全国有那么多学生、那么多家长,难怪《人间词话》的各种讲评本、导读本层出不穷。但是,这个答案又带出了一个新问题:《人间词话》不是小说,不是诗词,不是散文,而是一本文艺理论书,比较抽象,比较枯燥。更要紧的是,它是新旧时代之交、中西学术之交的一部特殊的理论著作,别说书里的细枝末节,单是最基本的那些概念就很难搞清楚是什么意思。专家们争论了快一百年。现在也远还没到胜负已分的时刻,不知道中小学生们该怎么去理解呢?
  • 四书章句集注

    作者:朱熹

    《四部要籍选刊:四书章句集注(套装共3册)》是宋代著名学者朱熹的代表作,也是南宋以来学术价值最高,影响最为深远的经典著作之一,主要内容为朱熹对《论语》、《孟子》、《大学》、《中庸》这四部古书所作的集注阐释。《四部要籍选刊:四书章句集注(套装共3册)》存世版本甚多,清嘉庆吴志忠刻本是其中较好的一种。学界通用的中华书局版《新编诸子集成•四书章句集注》点校所用的底本就是清嘉庆吴志忠刊本,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朱子全书•四书章句集注》也将《四部要籍选刊:四书章句集注(套装共3册)》作为重要的参校本。已通过正式途径向浙江图书馆购买了其馆藏清嘉庆吴志忠刻本的全书书影,并获得了相关的使用权。
  • 目录学发微 古书通例

    作者:余嘉锡

    《目录学发微》是著一九三二至一九四八年间在北京各大学主讲目录学课程时的讲义,本书以“辨章学术”为核心,建立了自己的目录学体系。对目录书的体制、目录学的源流、历代目录书的类例沿革阐述甚详,举出目录学的体制有四种类型:一为篇目,考一书之源流;二为叙录,考一人之源流;三为小序,考一家之源流;四为版本序跋,考一书之源流。此次出版,重排根据的版本是中华书局1963年本。《古书通例》(是一部从宏观角度研究古籍的专著,对于汉魏以前的古书,经过探微索隐,详加考证,分析归纳以阐明古书的通例。全书分四卷:一为案著录,二为明体例,三为论编次,四为辨附益,由此指出了研究阅读古籍的门径。本次出版,重排依据的版本是上海古籍出版社一九八五年《古书通例》。
  • 论语今读

    作者:李泽厚

    李泽厚认为,《论语》这本书所宣讲、所传布、所论证的那些“道理”、“规则”、主张、思想,已代代相传,长久地渗透在中国两千年来的政教体制、社会习俗、心理习惯和人们的行为、思想、言语、活动中了。它已成为规范整个社会活动和人们行为的准则和指南,并且“百姓日用而不知”,由文化而心理,不仅极大地支配和影响了人们的思想、理解和认识,而且他作用于人们的感情、想象和信仰,是有关中国文化的某种“心魂”所在。孔子和《论语》所代表的儒学,在塑建,构造汉民族之化心理结构的历史过程中起到了无可替代、首屈一指的严重作用。 李泽厚重新译注了《论语》,并围绕今日如何读《论语》这个中心,写下了自己的评论、札记和解说。作为对于儒家原典思想的现代阐释,《论语今读》表达了李泽厚和孔子的对话。一方面,李泽厚让孔子复活,仍然以其生命力向人们言说;另一方面,他又凭其独特的方式针对孔子的问题给予回答。对于本书的读者来说,值得思考的不仅是孔子自身的思想,而且是李泽厚所阐释的孔子的思想。
  • 古文观止(上下)

    作者:(清)吴楚材//吴调侯

    古文观止(上下),ISBN:9787534825347,作者:(清)吴楚材、等
  • 大学中庸

    作者:曾参

    《大学》、《中庸》本是《礼记》中的两篇,《大学》以修身为核心,提出:“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格物、致和、诚意、正心为修身的方法;强调人的修身养性不只是内省的过程,更是同外物相接触、穷究物理而获得知识、培养道德品性和完善人格修养的过程;修身的目的在于齐家、治国、平天下;《大学》认为,治国、平天下应以德为本。《中庸》强调“诚”,认为“诚”是实现“中庸之道”的关键。二书珠联璧合,相得益彰。
  • 后汉书

    作者:范晔

    《后汉书》是由南朝宋范晔所撰的一部纪传体断代史。其所记史事,起于刘秀起兵,终于汉献帝禅位,囊括了东汉一朝195年的历史。《后汉书》撷取众家之长,有条不紊地叙述了东汉一朝的兴亡大势,作为“正史”,与《史记》、《汉书》、《三国志》合称“四史”。
  • 经学以自治

    作者:刘少虎

    作为晚清享有盛名的湘籍学人王闿运,其经学,尤其是春秋学思想是晚清学术思想变迁过程中不可忽视的一个环节。王氏遍注群经,成经书十九部(至今所发现的)。他治经主《春秋》而宗《公羊》,主张“通经致用”,一生致力于经书笺释和经学教学,经学和政治是他的生命关怀。 本书重点探讨王闿运春秋学思想。作者在对王氏经学著述稍作考释的前提下,以晚清学术流变和王氏生平为切入点,首先探讨了他对《春秋》及其“三传”的基本态度。然后,全书以王氏三部春秋学著作(《谷梁申义》、《春秋公羊传笺》、《春秋例表》)为中心,从文本解读的角度,较为全面而深入地分析了其解经特色和思想倾向。最后,作者对王氏疏释《春秋》经、传的义理重心和主要春秋学思想进行了归纳、探讨及反思。
  • 南怀瑾选集-(全10册)

    作者:南怀瑾

    《南怀瑾选集》的作者南怀瑾先生是一位在海内外享有盛誉的著名学者。1918年生于浙江温州乐清县的一户书香门第之家,现年85岁。他幼蒙庭训,少习诸子百家之学。抗日战争爆发以后,时值青年的南怀瑾投笔从戎,跃马于西南边陲。尔后返蜀,执教于当时的中央军校、金陵大学。他资禀超脱,不为物羁,每逢假日闲暇,辄以芒鞋竹杖,遍历名山大川,访求高僧奇士。曾隐遁于峨眉山大坪寺,闭关三年,通读卷帙浩瀚的《大藏经》。旋走康藏,参访密宗大德,对藏传佛教的各派学说均有精深的研究。离藏以后,转赴昆明,初讲学于云南大学,后任教于四川大学。抗战胜利后,回到家乡。不久归隐于杭州天竺山、江西庐山,潜心治学。去台湾以后,先后受聘于文化大学、辅仁大学,以及其他大学、研究所,传学于日本、美国和中美洲诸国。近年迁居香港,为海峡两岸的文化交流做了大量的工作。南怀瑾先生熟习经史子集,贯通东西文化,学识渊博,著作等身。特别是他用“经史合参”的方法,讲解儒释道三教名典,旁征博引,拈提古今,蕴意深邃,生动幽默,在普及中国传统文化方面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就,深受海峡两岸各层次读者的喜爱。 复旦大学出版社为国内最早出版南怀瑾著述的出版社,也是出版南怀瑾著述数量最多、品种最为齐全的一家出版单位。所出的南怀瑾著述总计有二十四种,基本上都是他的代表作。兹经作者和原出版单位授权,将南怀瑾先生的这些著述汇编成十卷,精装印行,以满足广大读者阅读和收藏的需要。
  • 老子·庄子

    作者:李耳,庄周

    《老子》又名《道德经》,是道家的主要经典著作之一,被梁启超誉为 “道家最精要之书”。作者老聃,姓李名耳,字伯阳,春秋末期楚国苦县( 今鹿邑县)人,被后世称为老子,曾做过周朝管理图书的史官,后因不满于当时动荡变革的社会现实而悄然隐退,不知所终。 关于《老子》的成书年代,一直存在着争议,比较流行的观点是奠基于春秋末年,定型于战国初年。成书后共分上篇《道经》和下篇《德经》两个部分,八十一章,约五千字,集中体现了老子的哲学系统,即由论宇宙而论人生,再由沦人生而论政治。老子日:“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此语如长河瀑布,催人警醌。他的整个思想中,“道”是最高范畴,也是宇宙万物的本体,含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其社会政治观则集中体现为 “无为而治”,后世帝王采取“休养生息”的政策,多多少少地体现了老子的政治思想。 通观《老子》全篇,洋洋五千言全用韵文写成,多有对偶,以古音读之,大致合韵,今音读来亦有诗歌之节奏韵味。细细品读,却又不得不感叹其文字简约而意境深远。 《庄子》又称《南华经》,被誉为先秦最有文采的哲学著作。作者庄子,名周,战国时期睢阳蒙县人,曾做过漆园吏,后厌恶仕途,隐居著述。书成后,共五十二篇,后散逸,只剩得三十三篇,其中内篇七,外篇十五,杂篇十一。全书以内篇为核心,其中的《齐物论》、《逍遥游》和《大宗师》等集中反映了庄子的哲学思想。 庄子继承和发展老子“道法自然”的观点,认为“道”是无限的,强调事物的自生自化,否认有神的主宰。他的思想包含着朴素的辩证法因素,看到一切事物都处在“无动而不变,无时而不移”中。他主张齐物我、齐是非、齐生死、齐贵贱,幻想一种“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精神境界,安时处顺,逍遥自得。 在写作上,庄子以“寓言”、“重言”和“卮言”为主要表现形式,文风恣肆汪洋、意出尘外,论说诡谲神秘、奇妙瑰丽,篇篇都成为先秦散文的典范,被鲁迅先生叹为“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 因庄子的思想和老子的学说有一脉相承性,故二人被后世并称为“老庄 ”。本书将《老子》和《庄子》辑录在一起,让读者在阅读的同时,感受到先秦道家思想的传承和沿袭。
  • 资治通鉴

    作者:司马光

    《资治通鉴》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成就最高的编年体通史。全书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下至五代后周显德六年(959),共跨越1362年的历史。内容以政治、军事和民族关系为主,兼及经济、文化、学术思想和对历史人物的评价。编者运用敏锐深刻的观察力和匠心独具的艺术手法,不仅形象生动地展现了波澜壮阔的社会生活画面,还成功地塑造了大量栩栩如生的历史人物。
  • 庄子

    作者:[清]王先谦 集解

    《庄子》一书内容博大精深,涵盖世间、出世间的重要观念法则和人生修身养心之道,是中华文化最伟大不朽的经典之一。《庄子》文章汪洋恣肆,仪态万方,但于现代人来说,却不免有其论莫测高深,其文艰深难明之感。《庄子》是关于解读《庄子》一书的专著,适合从事相关研究工作的人员参考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