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国学

  • 鲁迅辑录古籍丛编(1-4卷)

    作者:鲁迅 辑录

    鲁迅先生对我国古典文学和历史著作做过很多整理研究工作。他所校勘、辑录、编選的古籍,在他生前刊行过会稽郡故书杂集、小说旧聞钞、唐宋传奇集三种;在一九三八年编印鲁迅全集时,增补嵇康集、古小说鉤沈二种;以后一九五二年出版的鲁迅全集补遗续编中又收入小说备校一种。此外还有一些则从来没有出版,如三閒集中鲁迅译著书目曾经著录的谢承后汉书和岭表录异,以及我们近年新从鲁迅遗稿中发现的谢沈后汉书、虞预晋书、范子计然、魏子、任子、虞喜志林、张隐文士传、众家文章记录、沈下贤文集、云谷杂记和百喻经校本等。 鲁迅是伟大的作家、卓越的学者,他一生为我国新文学的建设和传统文化的整理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对古典文史著作的搜集和整理,大抵是在辛亥革命前后数年之间,是他早期学术活动的一个重要方面。从这些著作中,可以看出鲁迅对整理我国古代文化遗产的重视和所取得的成续;它们本身,也是有关中国文学和历史的重要典籍。现在,我们特将曾经出版和从未印行的这二十种著作合在一起,编为这部鲁迅辑录古籍丛编,以供读者選閲、参考。 本编分为四卷,各书凡三八全集曾经收入的,即以全集排印本为掠,从未印行的谢承后汉书等,则根据手稿录出,加以断句、标点。各书都按手稿及原引据书进行了初步的校勘。
  • 南怀瑾选集(第一卷)

    作者:南怀瑾述

    在《南怀瑾选集》(第1卷)中,南怀瑾用"经史合参"的方法,讲解儒释道三教名典,旁征博引,拈提古今,蕴意深邃,生动幽默,在普及中国传统文化方面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就,深受海峡两岸各层次读者的喜爱。
  • 诗经名物新证

    作者:扬之水

    《诗经名物新证》一书,试图在习惯性的分歧与茫昧之间,利用考古学田野发现的新成就,撩开蒙在《诗经》名物上的帏幔。《豳风·七月》论农事与庆典、《大雅·绵》论宫室与建筑、《小雅·鼓钟》论音乐、《秦风·终南》论服饰……言必有征,妙语纷繁,展卷批阅,令人如行山阴道上,目不暇接。从地下掘出的一支锈迹斑斑的长矛,几枚裂痕遍布的龟甲,若干色泽褪尽的瓷片,在作者的笔下,都能还原远古时代的社会组织及生活风貌,一次次刷
  • 老子他说

    作者:南怀瑾

    《老子》又称“道德经”,是道家学派和道教最著名的一部经典。它综罗百代,广博精微,短短的五千文,以“道”为核心,建构了上至帝王御世,下至隐士修身,蕴涵无比丰富的哲理体系。 《老子他说》是南怀瑾为《老子》作的讲记。作者以深厚的文史功底,敏锐的社会洞察力,对《老子》的内涵作了充分的阐解、辨正和引述。具有深入浅出,明白通畅的特点。书末附有历代《老子》研究书目。
  • 文心雕龙

    作者:刘勰

    《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丛书:文心雕龙》共五十篇,三万七千余言,用精美的骈文写成。每篇标题下,均有序号排列;每篇篇末则有“赞日”作结。其《序志》篇作为全书的总序,接“古人之序皆在后”之例,被置诸书末,起着“以驭群篇”的统领作用,乃是解读全书基本内容和理论体系的重要资料和依据。
  • 古文观止译注

    作者:阴法鲁 主编

    《古文观止译注(修订本)》吸收了宋代以来各种古文选本的一些优点,选用了大量堪称“观止”的古文。这些文章大部分思想性、艺术性都比较高,千百年来一直脍炙人口,经受了时代的考验,成为我们今天所要批判继承的优秀文化遗产的一部分。例如大家所熟知的《左传》中的《曹刿论战》、《宫之奇谏假道》,《国语》中的《召公谏厉王止谤》,《国策》中的《邹忌讽齐王纳谏》、《鲁仲连义不帝秦》,李斯的《谏逐客书》,司马迁的《报任安书》,贾谊的《过秦论》,诸葛亮的《出师表》,陶渊明的《归去来辞》、《桃花源记》以及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轼等人的许多文章,都是历来公认的佳作,今天看来也是古文中的精华。
  • 国学拾遗

    作者:林语堂

    古人,想要使得美德显明天下,首先要治理好他的国家;想要治理好自己国家的人,首先要整治好自己的家庭;想要整治好自己家庭的人,首先要努力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想要提高自己道德修养的人,首先要使自己的心正;想使自己的心正,首先自己要诚实;要想做个诚实的人,首先要获得真正的知识;而获得知识的方法就是穷究事物的原理。 本书以通俗、生动的语言,以小品文的形式,为你讲述包括儒家、道家和佛家这三方面的国学知识。
  • 经典常谈

    作者:朱自清

    朱自清先生在这本小书里不仅讲了传统意义上的经典——五经四书,而且讲了历史的经典《春秋左传》、《战国策》、《史记》,以及诸子的经典,辞赋的经典,诗的经典,文的经典,简直是一部小而精的经典学史。他的目的在于使年轻一代了解整个传统文化,造就通才。书中的语言极其地通俗,而条理又是那样的分明,留心的读者不仅会感到经典流变的基本脉络,更会学到做学问的一般方法。
  • 谈国学

    作者:季羡林

    国学决不是“发思古之幽情”。表面上它是研究过去的文化的,因此过去有一些学者使用“国故”这样一个词儿。但是,实际上,它既与过去有密切联系,又与现在甚至将来有密切联系。 把中国文化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认识、理解、欣赏等等,这属于知的范畴;一部分是纳纪伦常、社会道德等等,这属于行的范畴。这两部分合起来,形成了中国文化。 为什么西方某一些人士也瞧不起我们呢?我觉得,在这里,我们自己和西方一些人士,都缺少历史的眼光。我们自己应该避免两个极端:一不能躺在光荣的历史上,成为今天的阿Q;二不能只看目前的情况,成为今天的贾桂。 传统文化代表文化的民族性,现代化代表文化的时代性。二者都是客观存在,是否定不掉的。二者之间的关系是矛盾统一,既相反,又相承。历史上所谓现代化,是指当时的“现代”也可以叫作时代化。
  • 小窗幽记

    作者:陈眉公

    《小窗幽记》被誉为处世格言书,历来为有识之士所青睐。书中几乎 每一句话均可视为警世、醒世之名言,蕴含着博大深遂的人生哲理,极富 人生真昧;于微言中总结了坎坷人生的诸般经验.如何免遭灾祸,如何规 范行止;生活的方法,处世的良策,均有详尽论述。
  • 经史百家杂钞(上下)

    作者:曾国藩

    《经史百家杂钞(上下)》是曾国藩编纂的一部古文精华集。共二十六卷。《经史百家杂钞(上下)》一书,是从清末到民国,在社会上流传很广、影响较大、继姚鼐《古文辞类纂》之后的又一部有名的古文选读本。全书共分论着、词赋、序跋、诏令、奏议、书牍、哀祭、传志、叙记、典志、杂记十一类。
  • 全唐文

    作者:(清)董诰等编

    清代官修的唐五代的文章总集。一千卷。嘉庆十三至十九年(1808~1814)由董诰领衔,阮元、徐松等百余人参加编纂。共收文章一万八千四百八十八篇,作者三千零四十二人,每一位作者都附有小传。编次以唐及五代诸帝居首,其次是后妃、诸王、公主,再次为各朝作者、释道、闺秀,宦官、四裔附编书末。清宫原藏有《唐文》稿本一百六十册(据陈其元《庸闲斋笔记》卷一,其编者为陈邦彦),清仁宗认为它“体例未协,选择不精”,于是下令重编。该书即在这一稿本基础上,用《文苑英华》、《唐文粹》等总集补其缺略,又从《永乐大典》辑录了唐文的单篇残段,并旁采他书和金石资料编校而成。它汇集了唐朝及五代的文章,为学者查阅使用这些资料提供了方便。但该书在编纂、考订上还有不少缺点,包括文章漏收、误收、重出,作者弄错,题目和正文的讹脱,小传记事不确,采用的书不注出处等等。清劳格和现代学者岑仲勉在读本书的《札记》中(见劳著《读书杂识》、岑著《唐人行第录》)曾举出上述问题约四五百条。
  • 鬼谷子

    作者:许富宏 译注

    《鬼谷子》是人类文明 “轴心时代”产生的一部奇书,其思想内容十分丰富,涵盖了哲学、政治学、军事学、心理学、社会学、文学、情报学等多种学科,是一部可以被广泛解读的著作。《鬼谷子》提出了“捭阖”、“反应”、“内揵”、“飞箝”、“忤合”、“揣摩”等游说和谋略的原则和技巧,对纵横家学说的理论构建做出了重要贡献。它提供的智慧与谋略至今仍对现实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有着指导意义。
  • 中国小说史略

    作者:鲁迅

    本书为鲁迅先生编撰的中国第一部小说史专著。全书共有二十八篇,叙述中国古代小说发生、发展、演变过程,始于神话与传说,迄于清末谴责小说。本书在资料上搜罗宏富,采辑审慎;分析历代小说的思想、艺术,言简意赅,评断允当,是二十世纪一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经典著作。 《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一篇,是鲁迅先生1924年7月在西安讲学时的讲稿,可以看作《中国小说史略》的提要。本版全面辑录了鲁迅先生关于古代小说研究的文字,按写作年代先后排列,包括序言、通信等,从中可以了解他对古代小说之研究的演变过程,这些丰富的资料为其他各版所无。 【跟大师学国学】 这是一套写给年轻人的国学读本。晚清民国时期,东西方文化会通碰撞,人文学术勃兴,名家辈出,产生了一大批大师级的学者,留下了丰厚的文化遗产。他们的著述,历经岁月洗磨,至今仍熠熠生辉。由于诸种原因,这些著作,有的久不再版,一书难觅,有的版本繁杂,错漏时见。有鉴于此,我们特组织出版“跟大师学国学”书系,从这些学者名家、国学大师的著作中,遴选出一些好读易懂、简明扼要的作品,仔细编校,统一装帧,分批推出,以飨读者。 我们所选书目,大多数是一版再版的经典著作,不仅在文化学术界历来享有盛誉,也在广大读者中间有着较高的知名度;另有一部分,出自当日名家,影响很大,有的多次重印,但1949年以后未再重印,借此次整理出版的机会,我们将之重新推荐给读者朋友。这些书,都是大家名家面向年轻读者讲述,不作高头讲章,也不掺杂教条习气。我们希望,本书系在新的时代,能够帮助今天的年轻人熟悉自己的经典,认识自己的历史与文化。 “跟大师学国学”第一辑作品:王国维《人间词话》、章太炎《国学概论》、朱自清《经典常谈》、闻一多《唐诗杂论》、张荫麟《中国史纲》、吕思勉《三国史话》、孟森《明史讲义》、梁启超《中国历史研究法》。 “跟大师学国学”第二辑于2010年1月推出,包括:鲁迅《中国小说史略》、孟森《清史讲义》、梁启超《中国历史研究法补编》和《清代学术概论》、曹伯韩《国学常识》、胡朴安《文字学常识》、诸宗元《中国书画浅说》、俞陛云《诗境浅说》等八种。
  • 金克木集(全八卷)

    作者:金克木

    金克木(1912-2000),字止默,笔名辛竹,举世罕见的奇才。先生中学一年级就失学,但靠自学精通梵语、巴利语、印地语、乌尔都语、世界语、英语、法语、德语等多种语言文字。曾仅靠一部词典,一本凯撒的《高卢战纪》,就学会了非常复杂的拉丁文。先生的日语也很不错。先生学贯东西,知兼古今,学术研究涉及诸多领域,生前也自称是"杂家"。除了在梵语文学和印度文化研究上取得了卓越成就外,在中外文化交流史、佛学、美学、比较文学、翻译等方面也颇有建树,为中国学术事业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先生同时还具有很高的自然科学素养。他对天文学有特别的兴趣,不仅翻译过天文学的著作,还发表过天文学的专业文章。数学也一直为他所好,他曾很有兴趣地钻研过费尔马大定理,临终前写的一篇文章中还涉及高等数学的问题。 金克木先生一生笔耕不辍,30年代就开始发表作品,留下学术专著三十余种,主要有:《梵语文学史》、《印度文化论集》、《比较文化论集》等等。他的诗、文,文笔清秀,寓意深刻,有诗集《蝙蝠集》、《雨雪集》,小说《旧巢痕》、《难忘的影子》,散文随笔集《天竺旧事》、《燕口拾泥》、《燕啄春泥》、《文化猎疑》、《书城独白》、《无文探隐》、《文化的解说》、《艺术科学旧谈》、《旧学新知集》、《圭笔辑》、《长短集》等。翻译作品《伐致呵利三百咏》、《云使》、《通俗天文学》、《甘地论》、《我的童年》、《印度古诗选》、《莎维德丽》、《梵语文学史》等。 本次出版《金克木集》,凡八卷,四百余万字,收录了先生迄今所能搜集到的诗文、学术专著、随笔杂感、译文等作品。
  • 古文观止(套装上下册)

    作者:钟基,李先银,王身钢 译注

    钟基译注的《古文观止(套装上下册)》是自清代以来最为流行的古代散文选本,由清人吴楚材、吴调侯于康熙年间编选。《古文观止(套装上下册)》选取了从先秦到明代共222篇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比较高的文章,既有儒家经典、历史散文,也有传记、书信、论辩,乃至游记、寓言小说。入选之文多短小精彩,均是便于记诵的传世佳作。而译注者的论述分析精辟中肯,注解简明,译文通俗流畅,是《古文观止(套装上下册)》的上佳读本。
  • 马一浮全集

    作者:馬一浮 著,吴光 主編

    此次整理點校《馬一浮全集》,在浙江古籍出版社與浙江教育出版社聯合出版的虞萬里、丁敬涵、馬鏡泉、樓達人等校點的《馬一浮集》一九九六年十二月版基礎上重新編輯校點,在遺著分類、分卷方面作了較大的改進,收集的馬氏遺著較前集增加了約三十萬字,並增補了五十餘萬字的附録。參校有台灣廣文書局一九九二年十二月版《馬一浮先生遺稿初編》、同社一九九八年二月版《馬一浮先生遺稿續編》、二〇〇二年二月版《馬一浮先生遺稿三編》、河北教育出版社一九九六年八月版劉夢溪主編、馬鏡泉編校的《中國現代學術經典·馬一浮卷》。 本書按馬一浮著作性質分為語録、文集、詩集、雜著、輯佚五大類,編為五册,並搜輯評論馬一浮生平、著述與思想成就的論著編為“附録”一册,合爲六册。其中第五册《輯佚》,收録有以往從未刊行的馬一浮手抄彙輯《越緯》《馬紀》《馬氏藝略》《馬氏遺文》《馬家詩傳》《馬藏》《馬氏稽靈淵》等遺文佚作十一卷以及佚文補遺一卷。
  • 周易

    作者:郭彧 译注

    《周易》是群经之首,是经典中之经典,哲学中之哲学,谋略中之谋略。从《周易》中,哲学家看到辩证思维,史学家看到历史兴衰,政治家看到治世方略,军事家可参悟兵法,企业家亦可从中找到经营的方法,同样,芸芸众生也可将其视为为人处世、提高修养的不二法宝。 本书将《周易》的六十四卦分别予以详细解读,每卦独立自成一体,各节皆有原文、译文、启示,每卦之后附有中外著名事例,以期抛砖引玉之效。
  • 人生的艺术

    作者:梁漱溟

    《人生的艺术》:梁漱溟先生一生著述极丰,主要著作有:《印度哲学概论》、《究元决疑论》、炼西文化及其哲学》、《乡村建设论文集》、《中国民族自救运动之最后觉悟》、《乡村建设大意》、《乡村建设理论》、《朝话》、《中国文化要义》、《人心与人生》、《我的努力与反省》、炼方学术概观》、《梁漱溟教育论文集》等数十种。梁先生生前著有大量探讨人生、治学等方面的文章,此次我们从梁先生众多关于人生和治学的著述中精选出数十篇,按照其所论述的主题将其分为上下两编。由梁先生的长子梁培宽先生亲自审定篇目,并将本书命名为《人生的艺术》。 梁漱溟先生自谓问题中人,并且将毕生的精力都投入到探求人生、社会和学术的问题之中,在本书中,先生细腻坦诚的笔触之下,其艰难跋涉探求人生、治学、社会等问题之解决途径的躅躅身影清晰可见;而先生九十多年的人生轨迹中学习之历程、思想之嬗变以及以天下兴亡为己任的精神也纤毫毕现地展现在我们面前,从而为了解和研究中国最后的大儒——梁漱溟先生的人生经历、学术思想以及生活情操提供了丰富而翔实的资料。
  • 金刚经说什么

    作者:南怀瑾

    作者依据梁代昭明太子的分法,将《金刚经》分为32品(相当于章),然后逐品作了讲解,每一品均以一首偈颂作总结,以阐发他的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