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丁玲

  • 莎菲女士的日记

    作者:丁玲 编

    《莎菲女士的日记》是一篇日记体裁的小说。它描写了“五四”运动后几年北京城里的几个青年的生活。作者用大胆的毫不遮掩的笔触,细腻真实地刻划出女主角莎菲倔强的个性和反叛精神,同时明确地表露出脱离社会的个人主义者的反抗带来的悲剧结果。莎菲这种女性是具有代表意义的,她追求真正的爱情,追求自己,希望人们真正地了解她,她要同旧势力决裂,但新东西又找不到。她的不满是对着当时的社会的。
  • 莎菲女士的日记 韦护

    作者:丁玲

    本书收录了丁玲的中篇小说《莎菲女士的日记》和《韦护》。 《莎菲女士的日记》是作者丁玲女士于1927年写的。它是一篇日记体裁的小说,小说描写了“五四”运动后几年北京城里的几个青年的生活。作者用大胆的毫不遮掩的笔触,细腻真实地刻划出女方角莎菲倔强的个性和反叛精神,同时明确地表露出脱离社会的个人主义者的反抗带来的悲剧结果。莎菲这种女性是具有代表意义的,她追求真正的爱情,追求自己,希望人们真正地了解她,她要同旧势力决裂,但新东西又找不到。她的不满是对着当时的社会的。
  • 丁玲传

    作者:周良沛

    内容说明 丁玲是我国现当代著名的女作家,也是受“左”的错 误迫害最深、受害时间最长的人。她的经历坎坷,她的 形象长期被人们弄得模糊不清。 丁玲是莎菲?丁玲是叛徒?丁玲是《三八节有感》的 罪魁?丁玲是“一本书主义”的祸首?……这些问题, 《丁玲传》里都作了真实具体地描述。作者用鲜为人知的 材料和富于思辩色彩的文笔,塑造了一个完整的真实的 丁玲形象。 瞿秋白曾说:“冰之是飞蛾扑火,非死不止。”丁 玲的一生证实了这个辉煌惨烈的人生预言!
  • 我与丁玲五十年

    作者:陈明 口述,査振科,李向东 整理

    我与丁玲五十年:陈明回忆录,ISBN:9787500082569,作者:陈明 口述,查振科,李向东 整理
  • 记丁玲

    作者:沈从文

    她其实仍然是一个多情善怀的女子,而且也不把这样一个女子在这份不幸生活中应有的哀恸抹去。但她却要强,且能自持,把自己改造一个结实硬朗的女子。 作者以诚挚的情感、素朴的语言记叙了胡也频和丁玲的故事和丁玲早期步入文坛的契机。现时也记下了在风雨如磐的年代中,三个朋友相濡以沫的不凡友谊。关于三人的友谊,《记胡也频》及沈从文致王际直信亦多涉及,可参看《友情集》。感谢巴金先生在1992年6月29日来信,同意将他写的《怀念从文》刊于本集之中。
  • 丁玲传

    作者:丁言昭

    《丁玲传》内容简介:丁玲是二十世纪中国杰出的无产阶级文艺战士,国内外享有盛誉的著名作家。1904年10月12日,丁玲出生在湖南临澧县一个封建世家,原名蒋伟,字冰之,四岁丧父,家道中落,随母寄居常德舅父家中,自幼饱尝世态炎凉。在颇具民主思想的母亲和五四运动影响下,早年便萌生了强烈的反封建意识。1922年春,她毅然离开家乡,闯上海、走北京,上下求索,寻找革命道路,寻找人生真谛。1927年步入文坛后,将毕生的精力献给了中国文学事业和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无论是在群魔乱舞的魍魉世界,还是在沉冤莫白的风雪人间,她始终像一只扑火的飞蛾,向着光明振翅翱翔,虽九死其犹未悔,对党和人民的信仰至死不渝。 《丁玲传》以纪事的笔触,生动记述了丁玲历尽坎坷、大起大落、大喜大悲的传奇人生。
  • 丁玲自述

    作者:丁玲

  • 记丁玲

    作者:沈从文

    《记丁玲》一书绝版近六十年,现重校,增补被删文字,重印面世。 作者以诚挚的情感、素朴的语言记叙了胡也频和丁玲的故事和丁玲早期步入文坛的契机。同时也记下了在风雨如磐的年代中,三个朋友相濡以沫的不凡友谊。 关于三人的友谊,《记胡也频》及沈从文致王际真信亦多涉及,可参看《友情集》。 感谢巴金先生于1992年6月29日来信,同意将他今年写的《怀念从文》刊于本集之中。
  • 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作者:丁玲

    《太阳照在桑乾河上》是丁玲深入农村斗争生活后写的反映土改运动的优秀长篇小说。由于思想上和艺术上的成就,曾荣获1951年度斯大林文学奖金二等奖。小说艺术地再现了农村反封建土地制度的伟大斗争,围绕着工作组领导群众揭露和斗争恶霸地主钱文贵的过程,突出了土改中一个关键性的问题:只有把最隐蔽的,也是最狡猾、凶狠的恶霸地主斗倒,土改才可能取得真正的胜利。
  • 莎菲女士的日记

    作者:丁玲

    丁玲很长时期遭到不公正的待遇,但她从不动摇自己的信仰,不稍减对人民的热情,总是保持着一种豪放、乐观的心绪。她也伤感过,却能自拔。我们长期在困境中,经常互相勉励。我看也不断地锤炼自己,自我斗争,默默地向更加完美的方向努力。 丁玲的创作源于生活。她作品中的人和事,大多是她经历芝或看见过的。她的小说,没有生编硬造的情节,没有悬空虚构的人物。她从生活中撷取人物和事件,用自己的理想、信念和感情去刻画、去塑造。我读她的作品。往往能找到生活中的原型,但又与生活中的人物、事件不完全一样,线条更清晰,色彩更明亮,高的更高,低的更低,用文学术语来说,大概就是更加典型化了。因此,她的作品容易使读者相信确有其事,确有其人。有的读者甚至“对号入座”说这个人就是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