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周汝昌

  • 红楼梦与中华文化

    作者:周汝昌著 周伦玲编

    本书的主体部分是周汝昌先生1986年9月至1987年8月在美国康斯威辛大学做鲁斯学者期间的研究成果。全书分为上中下三编。本书首次出版后,在海内外引起热烈反响。此次重新出版,新增了几篇讲红小文,都十分富有启发性,其中如《试从周易看红楼》一篇,就给我们提供了一个看《红楼梦》的新视角,读来既有趣味,又能令读者垂目深思。
  • 解味红楼周汝昌

    作者:周汝昌

    其实,所谓的“红学”,没有别的,是解决“既荒唐又辛酸”的奇特内涵。——或者可以换个方式说:《红楼梦》无非是部小说,你可以打开书随意就其所感所受而鉴赏,而评议。当初曹雪芹留下此书,也给世人留下了一个史无前例的矛盾——一面是“荒唐言”,一面是“辛酸泪”,两者同生共命,是怎么一回事?又如何去解开这个“矛盾”的“奥秘”?而作者,就是尝试着来把这个奇特不可思议之“谜”来“解”上一解,不过如此而已……
  • 红楼小讲

    作者:周汝昌

    《红楼小讲》是周汝昌先生为广大普通读者讲解《红楼梦》的二部名作。主体部分曾连载于报纸副刊,结集成书后,颇为各界读者喜爱。蒙作者慨允,本次得由中华书局再版,作者特为新版撰作小序,增写数篇讲《红》小文,并补入二○○○年在北京大学的演讲整理稿《(红楼梦)与中华文化》一文。全书深入浅出,不枝不蔓,辞采焕然,娓娓有致,对《红楼梦》的人物、故事及前呼后应、手挥目送的笔法等多方面内容进行了精当的解说点评,尤其是对《红楼梦》的主旨、精神,再三致意,堪称引领普通读者了解、体悟《红楼梦》真谛的绝佳入门读物。 我们特为《红楼小讲》选配经典红楼插图四十馀幅,其中二十幅彩绘插图,更令全书图文并茂,赏心悦目。
  • 红楼小讲

    作者:周汝昌

    本书是周汝昌先生为广大普通读者讲解《红楼梦》的一部名作。主体部分曾连载于报纸副刊,结集成书后,颇为各界读者喜爱。蒙作者慨允,本次得由中华书局再版,作者特为新版撰作小序,增写数篇讲《红》小文,并补入二○○○年在北京大学的演讲整理稿《〈红楼梦〉与中华文化》一文。 全书深入浅出,不枝不蔓,辞采焕然,娓娓有致,对《红楼梦》的人物、故事及前呼后应、手挥目送的笔法等多方面内容进行了精当的解说点评,尤其是对《红楼梦》的主旨、精神,再三致意,堪称引领普通读者了解、体悟《红楼梦》真谛的绝佳入门读物。 我们特为本书选配经典红楼插图四十馀幅,其中二十幅彩绘插图,更令全书图文并茂,赏心悦目。
  • 千秋一寸心

    作者:周汝昌 解说,周丽苓 整编

    本书编选唐宋诗词欣赏讲解文章六十篇。书中所选诗词包括秦观、陆游、岳飞、柳永、李清照、贾岛、杜牧、李商隐、杜甫、王安石、苏轼等人的名篇。
  • 神州自有连城壁

    作者:周汝昌

    中华文化中处处讲审美,事事有美学,但本无“美学”其名,也未为之立一专学特科。“西学”东渐之后,始有“美学”之概念与名目,因此,讲论美学的人士,往往以欧美的美学理论为师,从启蒙到归属,总不离西方色彩。这也是历史的形成,自然的理数。 但是,以西方理论为本的“美学”搬来硬“套”中华的文化精神活动,从内容质素到形态表现,都会发生多层次的问题和误解。中华美学应是民族的,不能“向西方看齐”,拉向人家的特点而强求附会。所以,我们应当特别重视中华民族文化的特点特色,注意寻求我们传统上的无其名而有其实的“美学”遗产、异样的珍宝财富。 笔者以为,讲中华的美学,应从自己的汉字语文的理解认识开始,汉字语文中所包涵达到的种种美学理念与形态,丰富之至,重要无比。为此,我主张学术教育文化各界,必须“补课”——补古来十分重视的“小学”课,即文字学、训诂学。多年来这桩大事被忽视甚至废掉了,“读书”与“识字”断了血脉联系,这本身是个“笑话”,可惜历久而习以为“常”了,久忘“读书必先识字”的真理要义。
  • 兰亭秋夜录

    作者:周汝昌

    本书是周汝昌先生尘封四十余年的关于《兰亭序》帖本研究文章的集结,其中《兰亭秋夜录》一篇,并手迹首次问世。文中主要质疑了“定武本”的价值和地位。由笑贾、罪黄、质姜、洗薛以及疑欧五部分组成。论证严密,史料翔实,作为一篇书法艺术类论文,掷地有声。写于同时期的9篇研究和赏析《兰亭序》的论文,从《兰亭》真伪问题的讨论领起,通过举例子、讲故事的方式,填补了《兰亭序》研究历史上的一些空白。 本书收录了周汝昌先生对于私人珍藏的16件《兰亭序》帖本的题跋,手迹精准而又充满了感情,弥足珍贵。不仅为《兰亭序》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原始资料,更是为广大读者提供了广阔的思考空间和角度。另外,本书还收录了周先生于文革期间前后三次背临《兰亭》的手迹,也非常值得周先生作品的忠实读者和广大书法爱好者收藏。
  • 红楼夺目红

    作者:周汝昌

    《红楼梦夺目红》是一本“随笔红学”,收入了作者的一百三十余篇短文,每一篇都是从一个新的角度、亮点来为读者讲解《红楼梦》所不同于其他小说文学的道理和笔意所在,摆脱了常见的一般眼光和议论,因而生发出令人处处感到意外又新奇的红楼境界。 《红楼梦》为何如此纷呈异彩、气象万千、其红夺目?真要读懂读通读出滋味,尚须理解它的艺术个性。 正文头一句:“列位看宫:你道此书从何而来?、,人人能答是从女娲炼石补天说起。但女娲何人?炼石何义?这在全书中有何意义作用?大约就只认为是“荒唐言”了,不过引绪,有甚太多的可说?看了《红楼梦夺目红》,方知只这一题,便有诸多层次,偌大涵容。 “太虚幻境”虛在哪儿?幻在何地?“大观园”真有其境?是否“理想世界”?刘姥姥的家离北京城多远?在哪个方向?这些,也许你不想“认真”,但鸳鸯的“三宣牙牌令”,都看得明白是怎么回事吗?它关系重大事故,你曾想过吗?林黛玉受了曹雪芹的“批评”,你了解是因为什么吗?…… 《红楼梦夺目红》解答了许多这类细琐的话题,读来引人人胜。
  • 周汝昌梦解红楼

    作者:周汝昌|主编:周伦苓

    《周汝昌梦解红楼》是《红楼夺目红》的姊妹书,系周汝昌先生一系列梦解红楼随笔的汇编,由周先生的小女兼工作助手周伦苓女士分类编辑而成。全书近八十篇研红随笔.大致归类为经历、赏析、版本、考证、人物及传记等。还配有名家“红楼”画作错落点缀,使全书图文并茂增添无限雅趣。 宝玉家世是否影射雪芹?依“伏笔诗”各钗应何等命运,贾府应结局如何?红楼主角是黛是钗?红楼背景是南还是北?周汝昌先生用精确的考证层层揭去“红楼”的面纱,你不仅会心悦诚服,还会惊叹于他的生花妙笔,让“红楼”趣味横生。
  • 唐宋词鉴赏辞典

    作者:周汝昌

    《唐宋词鉴赏辞典(第2版)(套装共2册)》分《唐•五代•北宋》和《南宋•辽•金》两册,。《唐宋词鉴赏辞典》是上海辞书出版社中国文学鉴赏辞典系列中重要品种。该书初版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编者精心选目,并延请国内外专家撰写赏文,打造出继《唐诗鉴赏辞典》之后的又一文学鉴赏精品,面世二十余年来在广大读者中久负盛誉,至今长销不衰。但因编撰历时已久,原书不少信息已显陈旧,不及反映词学界二十多年来研究成果,故出版社延请词学研究名家钟振振、王兆鹏、刘尊明等诸位先生,对原书赏析文、词学书目及诗人小传等内容进行深入修订,推出《唐宋词鉴赏辞典》第二版。此版改正原书舛讹,增补新材料,酌删少量篇目,充分吸收近年来词学研究成果,使全书质量更上层楼,更能满足读者需求。正是“精益求精谱新篇,畅销廿年续华章”。
  • 红楼小讲

    作者:周汝昌,周伦玲

    《大家小书:红楼小讲》主体部分曾连载于报纸副刊,结集成书后,颇为各界读者喜爱。《红楼小讲》全书深入浅出,不枝不蔓,辞采焕然,娓娓有致,对《红楼梦》的人物、故事及前呼后应、手挥目送的笔法等多方面内容进行了精当的解说点评,尤其是对《红楼梦》的主旨、精神,再三致意,堪称引领普通读者了解、体悟《红楼梦》真谛的绝佳入门读物。
  • 红楼别样红

    作者:周汝昌

    《红楼别样红》内容简介:《红楼梦》之红,即她的真美,就正是“别样”的红,简单无法形容,没有一个切当的字眼可以用得上。那么,我们自然就会不断地追寻这个“别样红”的各种缘由、因素,究竟是什么神奇的奥妙,竟使得这部“小说”(其“说”不“小”呀!)如此地夺人眼目,更令人叹为一万部书也比不上她这个“别样”?荷花的红,本来已与桃花、杏花、牡丹红、石榴红……“万紫千红”不同了,偏偏又加上那清波丽日的上下照应,这个“红”可就太“别样”了!杨万里是个大诗人,连他也没“办法”——大约是“想了半日”,也没个道理可言,就只好拿了一个“别样”来“缴卷”。诗人毕竟是智慧之士,他不去“参死句”,也更不替人立什么条条框框——让各人去体会那个“别样”吧,谁若能为荷花的红做出一个科学分析和定义,自然他比诗人就更有学识和才干了。我们期待众多专家学者来“解读”的是荷花的红,当然更是《红楼梦》的红。 或许会有人解说:文学艺术,不是已由大家认同要有“个性”吗?如今这个“别样”岂不正是“个性”之义?若问及此,却又不可能为一谈,因为“个性”只是个生理、心理科学性的名词,而“别样红”却不能等于“个性红”。“别样红”是说《红楼梦》这部著作的内容、意义和艺术成就是异乎寻常的。她的文采之美,她的超凡迈俗的鲜活之气,那一种人间的情缘和诗词境界——远远望上去,就全与众不同。这也许可以叫做“个性”,但绝不是“个性”所能表达的风光景象。
  • 红楼艺术的魅力

    作者:周汝昌

    《红楼艺术的魅力》的写法迥异录常。作者不凭籍任何舶来品的文艺理论而全用我国传统文学艺术的各色理论为武器,来分析阐释《红楼梦》的艺术特点,从微观(生活细节)到宏观(全书结构),从事件的脉络到人物的特征,无不探微抉秘,发前人之所未发。
  • 献芹集

    作者:周汝昌

    本书是资深红学家、古典诗词研究家周汝昌先生论红赏红的重要著作之一,收录《曹雪芹生卒年之新推定——〈懋斋诗钞〉中之曹雪芹》《曹雪芹家世生平丛话》《〈红楼梦〉的情节和结构》《红学的几个侧面观》《〈红楼梦〉欣赏一隅》《〈红楼梦〉“全璧”的背后》等重要文字五十馀篇,涵盖红楼家世、红楼版本、红楼艺术、红楼风物、曹雪芹小像、红学状况等方方面面。读者可于此中,尽情感受周先生别具只眼的解说与考评,体会周先生将《红楼梦》放至整个中华文化当中去悟证的苦心孤诣,而半个世纪红学的风风雨雨亦可约略得见。   此外,本书补入作者上世纪四十年代末致胡适信八封。这些珍贵的文字,记录了半世纪前风云即将变色之际红学史上的一段佳话。这次收入本书,均据影印件进行了核校,以方便读者与研究者参考。
  • 红楼梦新证(增订本)

    作者:周汝昌

    这是一本关于《红楼梦》及其作者曹雪芹的材料考证书,涵盖三方面内容:一、考证了曹雪芹的籍贯、出身、家世、生平等问题,开创了红学研究中的“曹学”;本书征引详博,举凡通史、政书、档案、地方史志、文集、谱牒、传记、笔记等史料无不包涵,以此使读者明了《红楼梦》成书之背景。二、结合“曹学”对《红楼梦》进行考释。三、对脂砚斋批、《红楼梦》各版本进行考证,对《红楼梦》流传过程中的读者接受给予评价。本书初版于1953年(棠棣出版社),一纸风行,为海内外所瞩目。之后于1976、1998年分别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华艺出版社增订再版。本次再版以1998年版为基础,收入初版第七章“新索隐”内容(2004年修订),仍称“增订本”。
  • 红楼梦新证

    作者:周汝昌

    《红楼梦新证》是一部关于小说《红楼梦》和她的作者曹雪芹的材料考证书,是中华文化艺术史上的一部名著,也是作者的经典作及成名作。胡适对红学开端之后,《红楼梦新证》方是红学的真正“实体”,后来的曹学、脂学、版本学、探佚学等诸多分科,乃至影印的有关资料亦由她而引发。海外著名学者评之为“无可否认的红学方面一部划时代的最重要的著作”、“考证《红楼梦》的基本材料大部分是他一手挖掘出来的”,国内学者则称之为“是任何有志于红学研究的人都无法绕行”的巨著。
  • 谁知脂砚是湘云

    作者:周汝昌

    红学泰斗周汝昌最新力作 为红学再注活力 为你讲述《红楼梦》内外的真故事 揭秘古本《红楼梦》真正主角史湘云的身份之谜 谱写曹雪芹与脂砚斋之间一段感人的爱情传奇 -------------------------------------------------------------------------------- 畸笏叟是脂砚斋的又一别名 脂砚斋是曹雪芹的红粉知己 清世宗雍正夺位、翦灭对手之谜 《红楼梦》讲的就是曹(雪芹)、李(煦)两家遭受雍正迫害的故事 史湘云原型就是脂砚斋 宝(玉)湘(云)恋影射芹脂情 宝玉、湘云有情人终成眷属 -------------------------------------------------------------------------------- 古本《红楼梦》里,做了大量精辟点评的神秘人物脂砚斋是谁?他与曹雪芹及《红楼梦》有着怎样的关系?…… 这已成为百年红学的最大疑问。“叔舅父伯丛纷纭”,众多猜想之中,周汝昌1949年提出的“脂砚即湘云”说影响最大、支持者最多。 可谓红学百年最精彩,也是最有趣的一次考证。 现在,九旬周汝昌重新执笔,以通俗而又不失典雅的语言,为大家揭开脂砚的神秘身份,玩味湘云的形象之美,揭示书里书外的诸般隐秘联系,品鉴红楼艺术妙趣,谱就脂砚这一经典传奇,实为大家提供了一把解读古本《红楼梦》的钥匙。
  • 定是红楼梦里人

    作者:周汝昌

    “我是才华智慧崇拜者,尤其是倾倒于曹雪芹所说的“正邪两赋而来”之人,“其聪明灵秀之气,在万万人之上”的才男才女。……若论真才女,张爱玲其庶几乎?未见第二琪与比肩者也――这就是我想写写她的夙因。 她给自著小说所绘人物像,充分流露出一种英俊之气,是我所仅见的画像高手,令我折服。可见她绝非一个作家之名义所能“框”住的,她若从事任何一门艺术创作,都会是第一流的大家,对此我是深信而赞口不已的。”――周汝昌
  • 周汝昌点评红楼梦

    作者:周汝昌

    《红楼梦》之伟大,在于她以一部小说而得以成就一门学说,即“红学”。“红学”本是清代文人学士的戏谑之称,其学术地位的确立,当归功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新红学的创建,有人甚至说“这一件大功,值得凌烟阁上标名”,足见新红学的成就及影响。  更有王国维、蔡元培、胡适等博学硕儒以大宗师身份对《红楼梦》予以点评,进而以专著行世,对当时以及后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中的观点以今日来看,未必句句信而有征,然其不囿成见、独辟蹊径的治学精神仍然值得借鉴、发扬。  本丛书所选作者皆是“红学”名家或在其他领域卓然成家者,以期读者能站在更高的角度认识《红楼梦》。所选文章不以学术观点、文化背景、政治倾向为取舍;在形式上也是长篇宏论与短篇杂感兼收;就时间来说,跨度较大,在做技术加工时,亦尽量保持其原貌;为兼顾学术性与趣味性,不以发表时间先后为序编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