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精神分析

  • 梦的解析

    作者:[奥]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

    精神分析是一种治疗神经病的方法,也是一种研究心理功能的技术,以后形成一种心理学的理论,成为现代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学派,对心理学、医学、人类学乃至史学、文学艺术和哲学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梦的解析》是精神分析学派的最重要的经典。精神分析理论的基本概念的方法都在这部著作当中得到精深的表述。 《梦的解析》也是弗洛伊德的成名代表作,被认为是20世纪最富创见最伟大的著作之一。弗洛伊德认为,梦并不是毫无意义的心理活动,而是愿望的满足,是潜意识中性欲在作祟,它不仅是解答正常人潜意识活动之谜的关键,还是通达病态人格的捷径。书中用一种心理学技术使梦获得解析,让每个梦都可表现出一种富有意义的精神结构,且在清醒状态的精神活动中占有一个特殊的地位。读者可以从中发现很多令人兴奋的观察和大量与我们主题有关的饶有兴趣的材料。梦具有在清醒状态下所不具备的更多的记忆力,这具有重要的理论性。有关梦的刺激因素的讨论在本主题的文献中占据了很大一部分。 在书中,弗洛伊德一方面强调了梦是无意识欲望的表达,但另一方面又指出了这种表达并不是肆无忌惮、直截了当的,而是经过修饰改装过后的表达。进而,弗洛伊德对梦作出立体的理解,并通过大量梦例的分析,探讨了梦如何对愿望进行改装的方法,即所谓梦的工作。
  • 我们时代的神经症人格

    作者:卡伦·霍妮

    卡伦・霍妮是与阿德勒、荣格、兰克、弗洛姆等齐名的西方当代新精神分析学派的主要代表。 霍妮对正统精神分析学的修正,主要表现在她以文化决定论取代了弗洛伊德的生物决定论。她认为产生神经症的个人内心冲突,虽然不排斥性压抑、遗传禀赋、童年经历等个人特征,但本质上却来源于一定社会的文化环境对个人施加的影响。人性、人的各种倾向和追求、人所受到的压抑和挫折、人的内心冲突和焦虑,乃至什么是正常人格、什么是病态人格的标准,所有这一切都因文化的不同、时代的不同而不同。这一思想在《我们时代的神经症人格》一书中已形成。 本书对神经症人格种种的精彩而透辟的分析,对一般读者说来更是十分有趣和引人入胜。
  • 在电影院遇见弗洛伊德

    作者:李孟潮

    《在电影院遇见弗洛伊德:在电影里找回最真实的自己》由国内资深心理医生李孟潮对经典电影的评析汇集而成。语言诙谐幽默、辛辣尖锐、思想深刻,直击人心。 作者从精神分析入手,评析近年来50多部热门的经典电影。通过层层剖析电影中人物心理,带读者看懂电影所表达的深意时,深入反思我们每个人的内心世界,让人更好地认识自己、思考人性及生命价值。 《在电影院遇见弗洛伊德:在电影里找回最真实的自己》所涉及的电影主要有:《大话西游》《盗梦空间》《黑客帝国》《疯狂的石头》《霸王别姬》《泰坦尼克号》《阿凡达》《立春》《集结号》《东方不败》《孔子》《美国丽人》《色•戒》《肖申克的救赎》《风月俏佳人》《公民凯恩》等。
  • 精神分析

    作者:马元龙

    精神分析从其诞生之日起,就注定绝不可能仅限于作为一种特殊的医学。弗洛伊德的后期著作尤其明显地表明了这门学科向哲学、宗教、伦理学和社会学等诸多领域势不可挡的渗透力。在经过拉康的创造性解释之后,精神分析学再次获得了向其他领域渗透的强劲动力,虽然拉康本人似乎无暇在这一方向上展示其理论的生命力。拉康式的精神分析为分析文学、政治、大众文化和女性主义等问题所提供的潜能,在齐泽克笔下得到了十分精彩的展示。 《精神分析:从文学到政治》主要由两部分构成。前一部分集中讨论拉康本人亲自操刀的文学批评——尽管其目的在于以此解释自己的精神分析学思想,以及笔者运用拉康的精神分析学进行文学批评所做的粗疏尝试;后一部分着重探讨齐泽克运用拉康的精神分析所做的政治批评,他以其独特的方式向我们展示了精神分析的政治批判潜能,并由此形成了他独特的思想。因此,我们不能仅仅把齐泽克当作拉康理论的实践者,在当今人才辈出的思想家谱系中,齐泽克已卓然自成一家。
  • 自我与本我

    作者:[奥]西格蒙德·弗洛伊德

    自我与本我》收录了弗洛伊德后期的三篇成熟作品:《超越唯乐原则》、《集体心理学和自我的分析》及《自我与本我》,简练地表达了精神分析学的理论要点和学说精髓。 其中的《自我与本我》发表于1923年,是弗洛伊德最后一篇重要著作,被公认对人的心理及其活动做出了新颖的、革命性的描述。
  • 精神分析和阅读的风景

    作者:(英) 雅各布斯

    本书是一个治学严谨的剑桥大学教授以普通读者都能领会的方式探讨文学阅读的体验,是一个文学批评家从精神分析的角度对阅读的风景所作的观察。本书讨论了书籍与内心、记忆与景观、创伤与传递等理论问题,也非常巧妙、精细地分析了伍尔夫、奥斯汀、卢梭、浪漫派女性、奴隶制和殖民主义叙事以及大屠杀回忆录等文学现象。
  • 少女杜拉的故事

    作者:(奥地利)弗洛伊德

    本书是弗洛伊德继成名作《梦的解析》(1900年)之后,为了进一步论证其释梦理论而撰写的一本病例分析的小册子,也是佛洛伊德一生所系统分析过的少数重要病例之一。这本书的内容虽然是对一个癔症病例的片断分析,但书中的情节描述真实感人,分析详尽透彻。不仅专业人士会从中获得积极的学术启迪,而且普通读者也能从本书的字里行间体味到精神分析的无穷魅力。
  • 弗洛伊德主义与文学思想

    作者:弗雷德里克·J·霍夫曼

  • 必要的丧失

    作者:(美)朱迪思.维奥斯特

    在人生的漫漫长路上,我们离开别人,别人也离开我们,我们放弃了许多我们所爱的人、事、物。失去是我们为生活所付出的代价,它也是我们成长与收获的主要源泉。在我们由出生到死亡的人生过程中,我们同时在放弃的痛苦中前行。 我们必须应付必要的丧失。 我们应了解这些丧失是如何联系到我们的收获。
  • 鼠人

    作者:Sigmund Freud,佛洛伊德

    1907年十月一日,一位二十九歲、精明敏銳的男性律師走入佛洛伊德的診療室,他的名字是恩斯特.藍澤。他自童年起即受到嚴重程度不一的強迫症狀困擾,包括幻想他的父親及所愛的女人將被老鼠從肛門鑽入,以及懷著殺死別人或想用剃刀割喉自殺的衝動。長大後,他依然深受強迫性的執念所困擾,而這些執念卻往往指向最微不足道的小事,每當類似的思想侵襲他,他便會求助於強迫性的行為作為紓解。 . 譬如,當他坐馬車經過一條路時,發現路上有顆石頭,就開始擔心自己所愛戀的女士若路過此地,這顆石頭可能會害她的馬車翻覆,害她受傷,於是他下車將石頭搬到路邊,但不久後他又會折返,將石頭又搬回路中間。佛洛伊德分析這些矛盾又反覆的行為症狀,解讀出他內心充滿愛恨交織的衝動,讓人不得不讚嘆佛洛伊德的觀察與說故事的功力。 . 恩斯特同意佛洛伊德出版他的案例,但他的真實身分一直被保密,而以「鼠人」這個代稱聞名於精神分析界,直到法國學者派屈克.馬洪尼在探討此案例時才將他的姓名揭露。藉著發表鼠人的案例,佛洛伊德想要闡明強迫症的精神動力學,他將強迫症解釋為一種對抗性與攻擊兩種驅力的反向作用,亦即驅力與防衛之間持續爭戰的結果。以此案例,佛洛伊德意圖展現早期本能生活在決定成人病理學內容上所扮演的關鍵角色,以及澄清強迫官能症的潛意識流程。他的焦點並非放在藍澤的夢境,而是放在病人的強迫行動、思考及語言,並說明語言和防衛機轉如何表達出潛意識衝突。最值得一提的是,本書收錄了佛洛伊德對此案例的珍貴原始記錄,提供我們獨一無二的機會來研究他和病人的互動,以及此互動如何被提煉到出版個案史當中。 . 佛洛伊德是心理分析學派的開山祖師,他對於潛意識、夢境、原欲及心理防衛機制的研究,開啟了現代文明對深層心靈探索的大門,他的影響力及歷史地位,跟達爾文、愛因斯坦齊名。2006年5月是佛洛伊德150歲冥誕紀念,為了完整呈現一代大師的治療手法,心靈工坊將陸續推出《佛洛伊德經典個案系列》共六本,除了《鼠人》、《朵拉》、《論女性》、《史瑞伯》,隨後《小漢斯》、《狼人》也即將出版,對於心儀佛洛伊德魅力的讀者們,這絕對是值得收藏的珍貴典籍。
  • 自由的深渊

    作者:[斯洛文尼亚]斯拉沃热·齐泽克

    《自由的深渊》是齐泽克在拉康心理分析理论指导下对谢林第二手稿《世界时代》的亲自解读,其核心观点认为,拉康的这一理论主张象征性的宇宙源自非象征性的驱动力,即谢林认为逻各斯产生于原初力量的漩涡运动,或者说源自下面的主张,在上帝之中的事务尚且不是上帝。作者在书中认为,这样一种关联具有里程碑的意义,表明谢林的思想十分有力地预示着后现代"对逻各斯中心主义的解构"。谢林是德国哲学观念论的最主要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开创了一条对黑格尔哲学进行切实可行的批判道路。本书的中心内容是阐述绝对精神(上帝)自身,为了成为现实的,即卓有成效地存在着,不得不实现一种绝对偶然地获得物质的、肉体存在的运动。
  • 心灵侦探

    作者:王溢嘉

    以弗氏最具代表性的三十个病例为素材,将他们改写成类似"短篇爱欲推理小说"的形式,在"推理"方面,尽量保持推理小说的乐趣.这种乐趣既能粗略地认识精神分析的某些观念,同时又有阅读推理小说的乐趣.
  • 面对面的杀戮

    作者:(英)乔安娜・伯克

    在这本非凡的著作中,乔安娜・伯克女士要我们重新审视在战争中的每个人。 几乎所有研究战争的作者都认为打仗是一件可怕的事,战士上阵冲锋实在是迫不得已。在经历战争的恐怖后,他们会变得更清醒、持重一点,然而更多的却是身心疲惫。伯克女士通过两次世界大战以及越南战争期间大量的战士书信、日记、回忆录、新闻报道等,为我们描绘了一幅与以往截然不同的画面。 她认为日常生活中温和善良的人之所以成为激越的杀手,乃是战争的结构使然。人们从战争的混乱中寻找构建意义的方式,其中一种就是以之为乐��尤其是通过杀死一个有血有肉的人这种“原始”的方式。 伯克女士要我们直面这个动辄发动战争的社会的一些令人不安的现实。她告诉我们,许多士兵认为他们从事的是合法的杀戮,并大量材料向我们证明,战争在二十世纪可以轻松转变为暴力游戏。
  • 论文学与艺术

    作者:[奥]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und

    本书第二版《论艺术与文学》( Writings on art and literature)也使用了同一ISBN。
  • 黑色哈姆雷特

    作者:[南非] 沃夫·萨克斯,Wulf Sac

    一位猶太精神科醫師,在南非約翰尼斯堡的貧民窟遇見巫醫。白人醫師想要知道精神分析是否能夠跨越文化與膚色;黑人巫醫則想學習歐洲醫學、精進醫術以維持家族名聲。不同需求、不同文化背景的兩個人,彼此合作,在南非大地上展開一場分析之旅。 時值一九三○年代,南非種族隔離政策正蓄勢待發。南羅得西亞的巫醫約翰‧查法范畢若離開家鄉,遠離弒其父、娶其母的繼父叔叔,隻身到約翰尼斯堡附近的P鎮,尋求新的人生。已故父親的告誡:「年紀太輕,切莫行醫!」從未離開約翰的耳邊,他也從未放棄替父親復仇的念頭,即使來自現實生活的經濟和婚姻壓力,以及南非社會裡愈形嚴重的種族歧視和隔離政策,在在將他逼向絕望的邊界…… 背負名醫家族聲望的黑色王子約翰,該如何回到故鄉,從叔父手上奪回他本應繼承的巫醫手杖? 本書作者沃夫‧薩克斯醫師在一偶然的機會下遇見巫醫約翰,並且說服他坐上佛洛伊德的躺椅,成為精神分析的對象。約翰在躺椅上訴說回憶、夢境與幻想,白人醫師則在躺椅後面記錄一切。一九三七年,薩克斯將他對約翰的觀察和記錄集結成《黑色哈姆雷特》,此書一出版即引起廣大注意。薩克斯筆下的約翰生命自述,證明了精神分析的普遍性,與種族無涉,大大地搖撼了為當時一般的偏見:白人與黑人在心理運作機制上有著本質差異。 薩克斯不但詳實記錄他和約翰之間的交流互動,本人也頻頻踏入南非黑人的真實生活,使得《黑色哈姆雷特》中記載的種種第一手資料,也為殖民科學提供了珍貴的文獻,貼近土地及生命的觀察更為殖民歷史研究開闢了另一種閱讀方向,誠如耕莘醫院精神科主治醫師巫毓荃在本書導讀中所言:「我們不妨把《黑色哈姆雷特》視為一份獨特的歷史文本,記錄了兩個異種族個人在殖民脈絡中相遇的歷程。」 六十年後,英文版《黑色哈姆雷特》再度問世,這部帶有「希臘悲劇般的力量」的真實故事,不止再一次證明哈姆雷特悲劇的普世性,故事背後懸宕了一甲子仍未解決的中心問題:「什麼樣的對話能夠跨越種族、國家、和文化的界線?」也再一次向我們懇求答案。
  • 梦的解析

    作者:弗洛伊德

    精神分析是一种治疗神经病的方法,也是一种研究心理功能的技术,以后形成一种心理学的理论,成为现代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学派,对心理学、医学、人类学乃至史学、文学艺术和哲学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本书是精神分析学派的最重要的经典。精神分析理论的基本概念的方法都在这部著作当中得到精深的表述。 本书是弗洛伊德的成名代表作,被认为是本世纪最富创见最伟大的著作之一。弗洛伊德认为,梦并不是毫无意义的心理活动,而是愿望的满足,是潜意识中性欲在作祟,它不仅是解答正常人潜意识活动之谜的关键,还是通达病态人格的捷径。本书用一种心理学技术使梦获得解析,让每个梦都可表现出一种富有意义的精神结构,且在清醒状态的精神活动中占有一个特殊的地位。读者可以从中发现很多令人兴奋的观察和大量与我们主题有关的饶有兴趣的材料。梦具有在清醒状态下所不具备的更多的记忆力,这具有重要的理论性。有关梦的刺激因素的讨论在本主题的文献中占据了很大一部分。本书适合于深入学习心理学的专业人员。
  • 作者:(法)彭塔力斯

    作为萨特的学生和哲学教授,《窗》的作者,精神分析学者彭塔利斯与同仁拉布朗什合著的《精神分析学词汇表》在法国当代精神分析学发展中有不可替代的影响。 但是作者在这里远离了学术。《窗》对梦给予了独特的信任。从窗的歌颂开始,在林间空地的缤纷色彩中收笔。间刻的思想,此时彼时的相逢,种种都在梦的画面中显现,从接受精神分析的病人嘴中流出。每个简短的故事其实都可以是一篇篇小说:失去了记忆的老太太,跟自己的身体器官发火的男人,一朵花的名字,睡美人,书里的能够把你抓住的一句话。童年味道,回忆与忘却,生活的情趣和悲伤,泪水和呜咽。 每一页每一行,我们都会惊讶其中的细致和准确,使我们尽可能地接近真实,同时并不无视其中的感动、细腻,还有对永远不再的“故土”的绵绵乡愁。
  • 文学文本的精神分析

    作者:J贝尔曼-诺埃尔 著,李书红 译

    作为面向大学新生的系列丛书的一部分,文学文本的精神分析学并非孤立无援。为了方便阅读和理解,我们首先要对书中有关词汇进行解释,以说明该词汇在相关领域中的含义,并阐明它对学习文学的学生们有何意义。或许,人们会难以理解文学作品的评论为何要采纳心理学的理论。其实,心理学理论的目的就是通过了解人的精神机制来帮助由于隐秘的情感问题而无法正常生存的人们。 鉴于即使是业内人士也对精神疗法持有一些不够确切的看法,因此,我们首先应当明确“精神分析”一词最精确的含义.就此达成一致意见,并努力用最简短的篇幅尽可能清晰地阐明“精神分析”理论及相关的精神疗法。这将是本书第一章的主要内容。考虑到人类灵魂的复杂性,以及了解它的困难程度和寻找一种比较可靠的调查手段的必要性,相信读者不会真正惊异于第一章的篇幅。 此外,人们或许还要问:一般意义上的“文本”往往指的是文学作品,那么,此处的“文本”又有什么含义呢?答案很简单:文本,就是指运用精神分析理论进行的评论不再以作者作为主要的考量对象,一个文本,即便是《红与黑》,一部作品,也应视为是司汤达及其一系列的创作。那么,评论又是什么样的评论呢?将“对一个文本进行精神分析”当做给病人看病确有不妥之处,实际上,“对一个文本进行精神分析”是指根据弗洛伊德理论,在了解无意识所产生的作用的情况下,更好地阅读、领会文章。 这是我们要及时说明的一点,因为(读者在第二章会看到)自弗洛伊德开始的第一批精神分析家很自然地都将着眼点放到了作者的无意识上。这种做法引起了一些误解,令人感到迷惘,并产生一些不正常的态度,我们将对此加以分析。 随着时间的推移,近三四十年来,这种观点发生了变化。在第三章中,我们将阐述作品的精神分析法是在何种条件下进行调整的。实际上,作品之所以丧失了其珍贵的文学性,正是由于之前,人们从近乎医学的传统角度来看待作品才导致了这样的结果。从此,发言权不再掌握在精神分析学者或文学史学者的手中,而是掌握在热爱作品本身的评论家的手中,他们将根据自己对作品本身的不同理解做出评论。 在本书的最后,我们将以波德莱尔(Baudelaire)的作品为例,探讨如何在实际当中通过对无意识的考量进一步对作品的文本本身进行解读,了解这种方法是如何赋予作品文本一个往往没有被我们抓住的含义,而不是作品“自己”的含义。因为原则上讲,一部作品的含义是无穷无尽的。在抓住这个往往同我们擦肩而过的含义之后,我们便可以隐约地了解到为什么文学及艺术的代表作品会令人感到美和愉悅,了解它们是如何触及到我们的灵魂深处。
  • 古典今看

    作者:王溢嘉

    中国古典文学作品是祖先留下来的一份丰富精神遗产,要使现代国民再度亲近它们,应该以更宽广的视野、更多样的角度来赋予它们以新意,为它们争取更多的读者,并赋予这些文学作品以新义。本书作者用了大量的社会生物学、意识进化论、性医学、超心理学、人类学甚至脑神经生理学来解这些文学,事实上,作者以比较熟悉的“知识体系”来解读红楼梦、三国演义、金瓶梅、笑林广记、包公案、白蛇传、七世夫妻、今古奇观等古典文学作品,篇篇精彩独到,师大国文系教授郑明娳说本书:“创见迭现,确实为古典小说找到一个新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