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马克思主义
-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1-10卷)
一、《马克思恩格斯文集》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的重点项目,旨在为深入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提供译文更准确、资料更翔实的基础文本。为了编辑这部文集,经中共中央批准,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成立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重点著作译文审核和修订课题组,由中央编译局组织实施。 二、《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编为十卷,精选了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各个时期写的有代表性的重要著作。文集的内容涵盖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以及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政治、法学、史学、教育、科学技术、文学艺术、军事、民族、宗教等方面的重要论述,并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进程。 三、《马克思恩格斯文集》所收的著作按编年和重要专著单独设卷相结合的方式编排:第一卷收入马克思和恩格斯在1843年至1848年期间的著作;第二卷收入马克思和恩格斯在1848年至1859年期间的著作;第三卷收入马克思和恩格斯在1864年至1883年期间的著作;第四卷收入恩格斯在1884年至1895年期间的著作;第五、六、七卷为马克思的《资本论》第一、二、三卷;第八卷为《资本论》手稿选编;第九卷收入恩格斯的两部专著《反杜林论》和《自然辩证法》;第十卷为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书信选编。 四、《马克思恩格斯文集》所收著作的译文选自《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第一版和第二版以及《马克思恩格斯选集》中文第二版。为了保证译文的准确性,课题组根据最权威、最可靠的外文版本对全部译文重新作了审核和修订。校订所依据的外文版本主要有:《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历史考证版(MEGA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德文版(柏林)和《马克思恩格斯全集》英文版(莫斯科、伦敦、纽约)。部分文献还参照了国外有关机构按照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手稿编辑出版的专题文集和单行本。 五、《马克思恩格斯文集》各卷均附有注释、文献索引、人名索引、和名目索引,第十卷还附有《马克思恩格斯生平大事年表》。课题组对原有的各类资料作了审核和修订,力求资料更翔实、考证更严谨。在注释部分,重新编写了全部著作的题注,增加了对各篇著作主要理论观点的介绍,以便读者把握这些著作的要义。在对各篇著作的写作和出版流传情况的介绍中,增加了对重要著作中译本出版情况的介绍,以便读者了解和研究这些著作在中国的传播情况。 六、《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的技术规格沿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第二版的相关规定:在目录和正文中,凡标有星花*的标题都是编者加的;引文中尖括号〈〉内的文字和标点符号是马克思、恩格斯加的,引文中加圈点处是马克思、恩格斯加着重号的地方;目录和正文中方括号[ ]内的文字是编者加的;未注明“编者注”的脚注是马克思、恩格斯的原注。 七、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咨询委员会对文集的整体方案、各卷文献篇目、译文修订标准以及各篇著作的题注进行了认真审议并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这对提高文集编译工作的质量起了重要作用。 -
跟大卫·哈维读《资本论》
我的目的和《跟大卫•哈维读<资本论>》(第一卷)时一样,是促使你们去读马克思的《资本论》。 首先,我想提醒你们仔细研读《资本论》第二卷的重要性,并且要和第一卷联系起来。《资本论》第一卷主要关注剩余价值生产的过程和动力,而把实现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放在一边。第二卷则从相反的方向说明:假设剩余价值生产领域没有任何困难,而把其实现过程放到显微镜下进行分析。事实上,不重视《资本论》第二卷的后果更为糟糕,我们甚至连第一卷的内容都无法充分理解。 生产和实现的统一,就像商品一样,是一个矛盾的统一体。生产和实现之间的矛盾,导致了危机频繁爆发。马克思说,李嘉图及其整个学派“始终不了解实际的现代危机,在这种危机中,资本的这种矛盾暴风雨般地突然爆发出来,日益严重地威胁到作为社会基础和生产基础的资本本质”。 剩余价值的生产和实现存在深刻的矛盾。在资本主义这一社会形态中,这种矛盾是永远存在的。要么最大化剩余价值生产的条件,结果是威胁到市场上剩余价值实现的条件;要么改善工人的待遇,保持充足的有效需求,结果是影响生产中创造剩余价值的能力。 当然,有一种办法能够缓解甚至有效地管理生产和实现之间的矛盾,那就是乞求于信用的帮助。出于这个原因,我决定把《资本论》第三卷中说明商业和金融资本的部分连同对信用制度的说明,一起加入对第二卷的解读。这有助于我们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总体性。也是在第三卷中,马克思对实际危机——1848年和1857年危机做了最贴近的分析。看看马克思的分析,对我们应对2007年后资本主义的全球危机很有帮助。 我个人在很多方面都非常感激《资本论》第二卷,因为第二卷是关于资本循环如何塑造自己的空间和时间的,这有助于解释为什么资本主义历史以加快生产和削减空间移动成本与障碍为特征。第二卷把这一趋势置于永不停歇的再生产和阶级关系扩张的背景下,而这恰恰是资本是什么的核心问题。第二卷还提供了更严谨的理论基础,使我得以理解城市化的政治经济学和区域间不均衡发展的动力学,我自己的著作从中获得了很多灵感。 -
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潮(上中下)
《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潮(套装共3册)》以人物及其学派为线索,以翔实的文献分析、独立的研究方法和富有创见的立论等为基础,历史地分析和批判了以利奥塔、鲍德里亚为代表的后马克思思潮,以詹姆逊、哈维、德里克为代表的晚期马克思主义,以德里达、拉克劳、德鲁兹为代表的后现代的马克思主义。 -
辩证法的舞蹈
《辩证法的舞蹈:马克思方法的步骤》内容简介: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马克思主义研究出现了一个明显的变化,这就是其研究的主要地域开始由西欧大陆向英美转移。这表现在,出现于20一30年代、兴盛于50-60年代的根植于西欧大陆的“西方马克思主义”开始走向衰落,而在英美这两个马克思主义研究多年受压制从而少有作为的国家,却开始不断涌现新的颇具影响的马克思主义流派或理论,并逐渐取代西欧大陆而成为当今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马克思主义研究的中心地域。 -
实践诠释学
本书是《哲学理论创新丛书》之实践诠释学分册。主要研究重新解读马克思哲学与一般哲学理论。本书以“学术积累与阐释原创性的代表性观点及其意义”为内容,来布局各书的逻辑框架,力求完备而客观地反映了作者在本领领域研究的创新性成果;本书以科学、严谨、朴实、规范为创作学风,来展开全书内容的语言表述,既有学理的严肃、又有现实感,也有贴近广大读者的活泼的文风,使读者爱读。 -
马克思主义之后的马克思
《马克思主义以后的马克思:卡尔•马克思的哲学》是“马克思与当代世界”之一,全书共分6个章节,对黑格尔、马克思和马克思主义的概述;马克思的早期著作;马克思的转折期著作;马克思的成熟经济学著作;马克思和黑格尔的重访等内容作了介绍。该书可供各大专院校作为教材使用,也可供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作为参考用书使用。 在由官方马克思主义的急剧衰落所打开的机会之窗上,我注意到还原马克思的哲学思想所必须满足的五个条件。这些条件涉及:(1)马克思主义,(2)黑格尔,(3)政治经济学,(4)马克思的现代工业社会模式,以及(5)他本人的富有个性的哲学贡献。让我把我的卡片放置到哲学之桌上吧,也可以说这就是本研究的开始。由于种种偶然的原因,马克思的思想跟马克思主义紧密联系在一起,在他的影响之下展开的一场政治运动过去一直宣称现在仍然宣称跟他的学说有着特殊的关系。以为马克思主义典型地体现了马克思的观点,马克思主义者、非马克思主义者乃至反马克思主义者一样,都未经仔细审视就广泛接受了这一点,但是我认为,马克思主义遮蔽、转换、扭曲了他的基本哲学洞见,使之变得难以接受。 -
当代学者视野中的马克思主义哲学
《西方学者卷(套装共2册)》力求根据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当代性、广泛性和学术性,按照当代西方、当代东欧和苏联、当代俄罗斯和当代中国四个角度,汇集了当代学者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种种解说和阐释,使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当代境遇凸显出来,使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时代课题的联系多方面地显示出来。这套丛书所选材料中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并不一致,它们之间的差别有时非常大甚至可能是对立的,但也正因为如此,这些研究材料的作用和意义就会是多重的,其中所包含的一致、差别和对立能够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提供不同的参考维度,提供较大的思考空间。我们并非完全同意这套丛书所选材料的观点或结论,但我们不能不敬佩这些思想家在如此广泛的领域里所进行的认真探索;我们未必非常欣赏由这些材料所构成的画面,但它的斑斓五彩不能不在这一方面或那一点上燃起我们探索的激情。同时,透过这些观点、学说和学派,我们会体验到,在当代,没有任何一种哲学思潮或哲学流派能够取代马克思主义哲学,这些思潮、学派走马灯似的生命周期本身就是最好的证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确是“我们时代唯一不可超越的哲学”。当然,随着自然科学的重大发现和社会生活的重大变化,马克思主义哲学应当也必须研究新的课题,应当也必须改变自己的理论形式,应当也必须调整、充实和丰富自己的理论内容。 -
自我所有、自由和平等
本书共分11章,内容包括:诺齐克和张伯伦:模式如何维护自由;正义;自由和市场交易、自我所有、世界所有与平等、自由和平等是相容的吗?;自我所有、共产主义和平等:反对马克思主义的技术麻醉剂;马克思主义和当代政治哲学:为什么诺齐克对有些马克思主义者的打击要大于他对任何平等派自由主义者的打击;马克思和洛克论土地和劳动;马克思论剥削:剥削为什么是不公正的?;自我所有概念;自我所有论;一种破灭的理想的未来。 本书前言 导言 历史,伦理学和马克思主义 第1章 诺齐克和张伯伦:模式如何维护自由 第2章 正义、自由和市场交易 第3章 自我所有、世界所有与平等 第4章 自由和平等是相容的吗? 第5章 自我所有、共产主义和平等:反对马克思主义的技术麻醉剂 第6章 马克思主义和当代政治哲学:为什么诺齐克对有些马克思主义者的打击要大于他对任何平等派自由主义者的打击 第7章 马克思和洛克论土地和劳动 第8章 马克思论剥削:剥削为什么是不公正的? 第9章 自我所有概念 第10章 自我所有论 第11章 一种破灭的理想的未来 注释 文献索引及人名中外文对照表 -
反资本主义宣言
《反资本主义宣言》是一本讨论反对资本主义全球化,以及在具体运动中如何制定战略与策略的书。《反资本主义宣言》内容详尽,案例典型,分析透彻有理,反映了现代西方思潮中的重要一块。世人原本对日益庞大的全球化浪潮抱有造福全人类的梦想,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全球化致使举世资源掌握在富人强国手中,另一方面却对穷人弱国设下重重藩篱,使之难以获得更佳的教育、医疗等资源。这些都足以造成跨国性的私有化。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也在一片斥责声中迟步缓行。于是有人提出了响亮的“反资本主义宣言”。 -
马克思的六个经典问题
前言 问题一 作为马克思思想渊源的康德与黑格尔关系问题 第一章 从马克思视角看黑格尔对康德哲学的超越 一 现代性自我确证之两种路径 二 黑格尔对康德的“颠倒” 三 黑格尔的目标:让理性与现实和解 四 从黑格尔到马克思 第二章 在什么意义上黑格尔是马克思哲学变革的思想源头 一 重温“卢卡奇一科耶夫解读” 二 “从主体性哲学内部击破主体性哲学” 三 作为存在论的黑格尔辩证法 四 马克思批判黑格尔的焦点所在 第三章 黑格尔的历史感及其对马克思的影响 一 黑格尔历史原理的“隐微教诲” 二 黑格尔历史原理的“显白教诲” 三 黑格尔历史原理的案例研究 问题二 马克思创立历史唯物主义的本意 第四章 历史唯物主义与“生产”概念 一 后现代对马克思“生产”概念的批判 二 马克思与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断裂 三 重释马克思“生产”概念 四 两种不同宗旨的理论生产 第五章 历史唯物主义与“使用价值”和“需要”概念 一 后现代对“使用价值”和“需要”概念的批判 二 马克思的“使用价值”概念 三 马克思的“需要”概念 四 结语 第六章 历史唯物主义的双重特质:“历史科学”与目的论 一 历史与历史的终结 二 黑格尔与西方自由民主制度 三 “历史的终结”:一个纯粹哲学问题 四 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学说的双重特质 问题三 马克思对现代社会理论的奠基 第七章 从西美尔货币哲学看马克思对现代社会理论的奠基 一 西美尔与马克思之学术传承 二 西美尔的历史感 三 西美尔的批判立场 四 马克思的现代性批判:“一项未完成的规划” 五 “货币作为货币”与“货币作为资本” 第八章 从马克思的立场看韦伯 一 品味韦伯对历史唯物主义的批评 二 韦伯与马克思的深层契合 三 韦伯对马克思现代性批判的扩展 四 从马克思立场看韦伯理论的缺陷 第九章 从马克思到舍勒:社会理论的转型 一 文化保守主义的反现代性立场 二 怨恨与资本主义之起源 三 马克思与舍勒的简单对比 问题四 马克思政治哲学的关键词 第十章 重估马克思的阶级理论 一 阶级政治在当代遇到的挑战 二 经济的政治性 三 “无产阶级”:一个建构性的中介范畴 四 简短的结论 第十一章 马克思的民主概念 一 民主的历史命运 二 对民主的两种新理解 三 “激进民主”与马克思的民主问题 第十二章 马克思视野中的“承认”问题 一 黑格尔的承认论题 二 重释黑格尔“主人/奴隶辩证法” 三 马克思论承认的异化与回归 四 “承认的政治”:20世纪晚期以来的承认问题 问题五 马克思哲学变革中的伦理学问题 第十三章 西方伦理学的“形式化”困境 一 康德的先验构造 二 对康德先验伦理学的反叛 三 伦理学的出路:回归马克思 第十四章 马克思的伦理学问题 一 从“形式伦理学”到“实质伦理学” 二 马克思的第一个伦理学问题:真正人的生存方式 三 马克思的第二个伦理学问题:新社会制度构想 第十五章 马克思的反现代性立场 一 马克思的反现代性立场 二 从反现代性角度重释马克思异化理论 问题六 马克思的新哲学观 第十六章 怎样理解马克思哲学变革规划的总问题 一 马克思原典中的“哲学” 二 马克思原典中的“科学” 第十七章 阿尔都塞论马克思的哲学观 一 一个“近乎不可能的”哲学立场 二 马克思实践观点之本意 三 马克思创立的“新科学” 四 重估列宁的哲学贡献 五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未来形态 第十八章 现代性作为马克思哲学研究的问题背景 一 “马哲”研究的问题背景 二 “马哲”研究的问题意识 …… -
领导权与社会主义的策略
当代社会与政治思想译丛。 我们应该怎样认识当前左翼思想的危机?在何种程度上它导致了对支撑马克思主义和许多其它社会主义潮流的那个“社会整体”观念的怀疑?“领导权”这个概念意味着超越“正统”马克思主义中本质主义思想的新逻辑吗?新社会运动的增殖已经怎样改变了传统政治空间概念?它允许我们以激进和多元民主绘制新左派的前景吗?本书对这些问题作了回答。沿着19世纪后期关于工人阶级统一的讨论到出现新的对抗和斗争形式这一发展过程,本书追溯了当前危机的系谱。 -
清理与超越
本书是在当代新的境遇下对马克思文本研究的学术基础清理和方法论省思。作者利用极为丰富的文献资料对马克思手稿、笔记、藏书的保存、流传情况进行了梳理,从“书志学”方面对马克思一生撰写的著述和书信进行了统计,然后,从中选取了53封最能表征马克思思想特质、内涵以及发展历程的重要著述,对其写作与出版情况进行了考证。此外,还对“通行本”研究中的遗漏、经典研究中的空白、马克思文本研究中的几种类型,以及近年西方马克思研究界有关“马克思主义之后的马克思”的提法所表征的新的研究动向和目前中国马克思文本研究的现状和趋势做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围绕“马克思研究到度是一种什么性质的研究”这一焦点问题,对文本研究所关涉到的历史性与现实性、学术性与思想性、本真性与主体性、公度性与个性化以及“文本研究”与“比较研究”、“现实研究”的关系,比较的前提,比较的态度与比较的逻辑等进行反省、思考和分析,进而形成了作者所理解的马克思文本研究的“当代方式”。 -
回到列宁
本书是作者《回到马克思》之后另一部重要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经典文本研究专著,也是国内第二版中文《列宁全集》问世后,第一部专题性研究列宁哲学思想的论著。在本书中,作者提出了一种关于阅读批注、笔记性亚(似)文本研究的新的解读方式,即思想构境的理论。面对核心解读文本——列宁“哲学笔记”中最重要的“伯尔尼笔记”,作者彻底摆脱了传统原著研究中那种用教科书体系肢解式地反注经典文献的方式,力求从列宁学习和研究黑格尔哲学的真实思路入手,依据文本重新建构列宁在自己的“思想实验室”中不断变动的逻辑情境进程,特别是列宁在研究黑格尔哲学的读书过程中发生的多次重大思想转变。 该书资料翔实,语言生动,方法独特,立意深刻,堪称国内马克思主义经典文本研究中的一个新的原创性探索之作。 -
马克思与古人
《马克思与古人:古典伦理学、社会主义和19世纪政治经济学》认为,对马克思的正确理解,最终都离不开他基于希腊城邦典范的关于社会公正的设想。马克思与古人有什么关系?这个问题至今晦暗不明。我们总是乐于把古人和古希腊的思想当成马克思思想发展的史前史。《马克思与古人:古典伦理学、社会主义和19世纪政治经济学》因此而作。它展示了希腊人的价值和典范如何影响了马克思关于社会正义、共享民主的理念,以及他的经济学理论。我们将会看到,在马克思那里,现代与古代如此背道而驰,因为与古人同在,他得以在对资本主义社会严厉辛辣的批判中,成为现代性最强有力的对抗者,成为最早的后现代批判家,而这一切的源头,都来自于古老的希腊城邦,正是这个友爱的公民共同体预设了“人的兄弟关系和高贵”的存在,预设了人类自由全面的发展。 -
真思想
本书结合西方哲学,以更为“接地气”的马克思哲学解读现代社会的各种文化困境,回答青年人在日常生活的心灵困惑,对现代西方自由主义等意识形态进行客观解读。让大家理解:马克思是我们的同时代人,马克思哲学所思考的问题正是生活在北京、东京、纽约、巴黎、伦敦等每一个国际化大都市青年人的心灵困惑。 -
马克思主义:支持与反对
明晰易懂、打动人心已成了罗伯特•L. 海尔布隆纳教授的写作风格。在本书中,他以同样的风格解释和探讨了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核心要素:“辩证”哲学的含义、“唯物”主义历史解释的意义和问题、马克思对资本主义深入的“社会分析”产生的影响,以及社会主义信念带来的希望和产生的令人困惑的问题。本书具有学术价值却又不是枯燥的理论堆砌,思想锐利却又不是对先验知识的臆断;海尔布隆纳让我们不禁赞叹马克思的伟大,同时又不会陷入对马克思作品的盲目崇拜状态。 -
物象化论的构图
《物象化论的构图》是日本已故著名哲学家、日本新左翼运动旗手广松涉的代表著作之一,也是在我国翻译出版的第一部广松的著作。广松以恢复马克思主义的本来面目为已任,并试图在继承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基础上建构起自己独自的哲学体系,而“物象化论的构图”对于他来说,“既是理解马克思后期思想的重要钥匙,同时也是著者本身所构想的社会哲学、文化哲学方法论的基础”。可以说,对“物象化论的构图”进行专题论述的《物象化论的构图》在广松众多的著作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日本的马克思主义研究有着深厚的积累。在20世纪初,李大钊等老一辈无产阶级家曾将他们在日本所接触到的马克思主义介绍到国内,对马克思主义在我国的传播做出了巨大贡献,在大约一个世纪后的今天,我们通过广松的这部著作不仅能了解当代日本马克思主义研究的新动向,而且还能在新的历史上加深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和认识。 -
新马克思主义
本卷集中于詹姆逊对马克思主义的重新阐释。卷中各篇文章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坚持辩证法和历史性。文章通过对文学和文化的分析,体现了他对马克思主义美学和文化观念的创见,以及以此为基础而形成的他自己的理论。附录一是对詹姆逊的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最新概括;附录二为詹姆逊学术生涯概况。 -
《巴黎手稿》研究
本书立足于《巴黎手稿》展开研究,提出了一个关于早期马克思的新解释,即马克思是在《巴黎手稿》中完成了从早期马克思向成熟时期马克思的转变。这一新解释在国内尚属首次提出,极具创新性,对于马克思早期思想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另外,本书研究过程中吸收了目前国际上最新的文献学和手稿研究成果,对于国内的手稿研究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也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热门标签
下载排行榜
- 1 梦的解析:最佳译本
- 2 李鸿章全传
- 3 淡定的智慧
- 4 心理操控术
- 5 哈佛口才课
- 6 俗世奇人
- 7 日瓦戈医生
- 8 笑死你的逻辑学
- 9 历史老师没教过的历史
- 10 1分钟和陌生人成为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