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经典

  • 这是我最好的爱

    作者:[英]王尔德

    《这是我最好的爱:王尔德经典童话选》内容简介:王尔德的童话被誉为“世界上最美的童话”。在他的每部作品中,都有一个因为“至爱”而变得“至美”的形象:乐善好施的快乐王子、用鲜血培育红玫瑰的夜莺、把花园分享给孩子们的巨人……故事“有一种稀有的、丰富的想象,中间贯穿着微妙的哲学”,散发浓厚的理想主义色彩。孩子从中可以读出天真、淳朴和美好,成人可以感受真善美,体会美丽童话背后凄婉唯美的实质。 《这是我最好的爱:王尔德经典童话选》收录了天才作家王尔德最著名的两部童话《快乐王子集》和《石榴之家》,其一生创作的9篇童话如《快乐王子》、《夜莺与玫瑰》、《自私的巨人》等,均按照英文原版完整收录。著名文学家巴金典雅、丰丽的译文,让王尔德的童话焕发别样光彩。 “真正美的东西都是让人忧伤的”,王尔德的童话中有对底层民众怜悯、贪婪人性的批判、无暇童心的颂扬、人间真善美的描摹,走进他的世界有欢愉、伤感和难以言状的怦然心动,如同和灵魂深处的我们自己狭路相逢。他笔下爱的九种姿态,甜蜜又苦涩,坚硬而透明,温柔且执著,带领我们穿越暗夜的星光,让纤细柔软的灵魂在高处飞扬。 《这是我最好的爱:王尔德经典童话选》适合以下读者: 1.对美敏锐,喜欢浪漫,向往纯真世界、怀揣赤子之心的你。 2.生活忙碌、精神疲惫,想要在工作闲暇之余寻找一片心灵悦活森林的你。 3.热爱孩子的父亲或母亲,睡前读上一篇,为孩子送去最美的星空和最纯净的花园; 4.羞于表达情感,想要给恋人、朋友、同学分享内心感动的你,用这本精美的小书当成礼物赠送,会让心目中的王子∕公主看到你那真诚善良的心。 5.纯正英式英语的爱好、学习者,翻开本书将看到“世界上最美丽的英文童话集”。
  • 全彩图解源氏物语

    作者:[日]紫式部,译者:康景成

    《全彩图解源氏物语》插图全面收录已有800多年历史的日本国宝——《源氏物语绘卷》。同时完全收录该绘卷的绝美复原图,该复原图的绘制是日本近年来最重要的文化复原工程。插图中另有大量日本历史上的珍品级花卉、人物、风景图。现代图解手法全面展现小说中看不到的方方面面,带给你无限惊喜! 世界上最早的长篇小说——300年后方有《神曲》、600年后有《哈姆雷特》700年后有《红楼梦》。亚洲文学十大理想藏书——与中国的《红楼梦》、《唐诗选》、《阿Q正传》等并列为世界公认的亚洲文学十大理想藏书。日本古典文学之泰斗——日本人尊之为古典文学之泰斗。辞典举例,大都首先引用此书中语。 《源氏物语绘卷》复原图 《源氏物语》中的出场人物关系全景画卷 编者序流传千年的爱之物语 导读 上卷 第一回:桐壶 第二回:帚木 第三回:空蝉 第四回:夕颜 第五回:紫儿 第六回:末摘花 第七回:红叶贺 第八回:花宴 第九回:葵姬 第十回:杨桐 第十一回:花散里 第十二回:须磨 第十三回:明石 第十四回:航标 第十五回:蓬生 第十六回:关屋 第十七回:赛画 第十八回:松风 第十九回:薄云 第二十回:槿姬 第二十一回:少女 第二十二回:玉■ 第二十三回:早莺 第二十四回:蝴蝶 第二十五回:萤 第二十六回:常夏 第二十七回:篝火 第二十八回:朔风 第二十九回:行幸 第三十回:兰草 第三十一回:真木柱 第三十二回:梅枝 第三十三回:藤花末叶 下卷 第三十四回:新菜 第三十四回:新菜续 第三十五回:柏木 第三十六回:横笛 第三十七回:铃虫 第三十八回:夕雾 第三十九回:法事 第四十回:魔法使 第四十一回:云隐 第四十二回:■皇子 第四十三回:红梅 第四十四回:竹河 第四十五回:桥姬 第四十六回:柯根 第四十七回:总角 第四十八回:早蕨 第四十九回:寄生 第五十回:东亭 第五十一回:浮舟 第五十二回:蜉蝣 第五十三回:习字 第五十四回:梦浮桥 流传千年的爱之物语 世界上最早的小说,当数1000年前的《源氏物语》。 日本历史上最有影响力的小说,当数历经千年而不衰的《源氏物语》。 “物语”一词源自日本平安时代,意为故事。《源氏物语》这部诞生于1000年前平安时代的故事小说,以一种贵族化的华丽、唯美的“物哀”,以及史学家般的恢弘,向我们讲述千年前的日本风情和流传千年的爱恋故事。1010年《源氏物语》成书,此后300年方有《神曲》,600年有《哈姆雷特》,700年有《红楼梦》。它的超前和宏大,让日本民族整整骄傲了十个世纪。同时,在日本史上,也没有哪一部作品像《源氏物语》这样,历经千年而仍家喻户晓,甚至影响到整个日本民族的文化根源,称之为“文化之母”、“民族之魂”也不为过。 《源氏物语》诞生的平安时代是贵族的时代,也是女性文学——物语的时代,这就使它既有贵族的优雅华贵,又有女性的细腻婉约。同时,作者紫式部对日本史的熟稔,也使得作品带有史诗般的宏大和纪实般的深刻。《源氏物语》向我们讲述了平安时代背景下,以源氏为主的上下四代人的爱情悲剧:源氏一生追求完美的女性,先后与后母藤壶、六条妃子、葵姬、夕颜、紫姬、明石姬、三公主等不同身份、地位的女子结合或者交往,最终在他最钟情的紫姬去世后,感悟到人生的无常、幻灭,从而出家隐遁。围绕在源氏等男子身边的众多女子,她们的嫉妒与怨恨、生死悲欢,也令人潸然泪下。 爱情故事发展的同时,也展开了一副平安时代的社会风貌和贵族们华丽而奢靡的生活画卷:恢弘如天皇行幸的仪仗、源氏出行的排场,优雅如贵族娱乐中的音乐、书法、绘画、下棋、和歌等;风俗如蹴鞠、竟射、踏歌、祓禊、偷窥式的恋爱、走婚式的婚姻,以及男女的成人礼“冠礼”、“着裳”仪式等;时政上展现了以左大臣和源氏为首的一派,和以右大臣和弘徽殿女御为首的一派的政治争斗,宫闱政治、政治联姻层出不穷;同时,对京都、须磨、明石、宇治等地的四季景观描写,也在诗文和故事情节的交相辉映下令人陶醉,感叹日本民族的“物哀”之美—触景生情、情景交融,伤感樱花之早凋、秋色之渐浓如人生之幻灭。 这种包含了“同情、感伤、悲叹、爱怜”等情绪在内的“物哀”,在《源氏物语》中表现得淋漓尽致。“物哀”不仅浸透了随后的众多文学作品,而且支配了日本人精神生活的诸多层面,可以说,《源氏物语》奠定了日本民族千年来的“物哀”审美观。 2008年是《源氏物语》诞生一千年周年,日本举行了隆重的“《源氏物语》千年纪”活动,同时,日本天皇宣布11月1日成为日本的“古典日”。值此纪念,我们也隆重推出了这本《全彩图解源氏物语》,以飨读者。 作为首次以图文书的形式展现《源氏物语》之美,本书除了保留其古朴典雅的文字风格同时,无论是在插图、版式上,还是在图解手法的运用上,都力求能够完美展现日本民族的“物哀”之美。可以说,只有图文并茂才能展示《源氏物语》那如画卷般的唯美。 首先,本书使用了各种日本国宝级绘画作品,从图片到版式,设计唯美。国宝级阵容的插图包括:平安时代“绘卷双壁”的《源氏物语绘卷》《信贵山缘起绘卷》、安土桃山时代的巅峰之作《洛中洛外图》和《洛外名所游乐图》、江户时代的植物画至宝《花木真写》、《源氏香之图》和众多歌川派浮世绘风景,以及1999年轰动日本的文化修复工程“《源氏物语绘卷》复原图”。这些绘画时间跨越800多年,风格包括了大和绘、屏风画、花鸟绘、浮世绘,直至现代日本的绘卷复原手法。通过版式上对这些唯美的图画巧妙搭配,向读者系统地展现出日本千年来的“物哀”审美历史。 其次,运用现代图解手法,生动展现了千年前平安时代的生活风貌和不为人知的细节。对于遥远千年前的平安日本政治、文化、婚姻、风俗,以及平安时代美女的标准、“偷窥”式的恋爱方式,我们使用浅显易懂的文字和图表,结合丰富精彩的国宝级绘画,给读者以简明扼要的解析。同时,很多隐藏的、游离的细节,我们也挖掘出来,如日本假名文字的由来、唐朝文化对日本的多方面影响,以及对人物和情节发展的深层次解析,使读者能够从细微处着眼,更深入地了解一个与现在不同的日本。 现在,就让我们翻开《源氏物语》,去品味平安时代的日本那华丽、唯美而感伤的“物哀”画卷吧!
  •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普希金卷)

    作者:普希金

    读懂了普希金,你才能体会什么是“诗人气质”,在这位仅仅活了37岁的诗人的诗集中,你会深深感悟到纯洁、净美的诗歌艺术魅力。本书收录了普希金188首诗歌,聚集了他毕生的精华诗篇,以飨读者。
  • 男孩与鹰

    作者:[英] 巴里· 海因斯 Barry Hi

    畅销四十年的英国国民读物,二十世纪最佳英国电影第七名《Kes》原著小说 《卫报》票选「全球最佳五十部小说改编电影」第六名 如果你以为这会是一个煽情的、温馨的男孩与宠物的故事,那你要失望了! 比利是个没什么光明未来在等待他的男孩。同学欺负他、捉弄他、嘲笑他,认为他无药可救,因为比利跟他们一样,没什么不同,永远会被困在这个煤矿小镇里。家人不关心他,单亲妈妈每天打扮花枝招展,只为寻找自己的第二春而忙碌;身为矿工的哥哥,则把他下人般使唤、打骂。比利知道自己并不讨喜,但他也不是太在乎,日子一天一天过,随便这世界要怎么对待他,他都接受。 无奈,但无法改变。 直到凯斯的出现,比利从凯斯雏鸟时开始训练牠,在这段过程中,他第一次体会到什么是爱与信任,也知道,就像他自己一样,它或许可以接受训练,但永远不会驯服…… 「这不过是一本薄薄的书,写一个毫无希望的人和一只鹰,但它就这么奇妙地引起了共鸣。几十年过去了,有些读者其至告诉我,这本小说改变了他们的生命。」──巴里•海因斯
  • 悲剧的诞生

    作者:尼采

    周国平,1945年生于上海,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主要著作有:学术专著《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尼采与形而上学》,随感集《人与永恒》,诗集《忧伤的情欲》,散文集《守望的距离》、《安静》,纪实作品《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南极无新闻——乔治王岛手记》等,主要译著有《尼采美学文选》、《偶像的黄昏》、《善恶之彼岸》、《反基督》《希腊悲剧时代的哲学》等。
  • 黛西·米勒

    作者:[美]亨利·詹姆斯

    《黛西·米勒》是“经典印象小说名作坊”系列之一。 你也许读过爱尔兰著名作家科尔姆·托宾的小说《大师》(这部小说为他赢得了2006年的都柏林国际文学奖),你或许也看过有英国钱锺书之称的戴维·洛奇的《作者,作者》,但你很可能却没真正领略过这两部小说描写的对象——一位小说大师——亨利·詹姆斯作品的真正风采。你可以从这本《黛西·米勒》开始——一段完美旅程的开始。
  • 我们(精装插图典藏版)

    作者:扎米亚金

    焚书年代的文学珍品!观照现实、启迪思想,值得反复品读,时隔半个多世纪依然具有强大的现实影射力! 1. 反乌托邦三部曲的源头之作,反极权政治的经典之作,曾被作者的祖国——前苏联封禁达六十多年。 2. 1994年获旨在表彰具有自由主义精神的幻想小说大奖——普罗米修斯奖的“名人堂”奖。 3. 作者与高尔基同为20世纪20年代前苏联的文学导师,高超的文学表现手法对后世的影响很大。希区柯克的悬疑故事《谋杀1990》处处闪现《我们》的影子。 4. 国内绝无仅有的精装插图收藏版。 译本佳,出自台湾最勤奋、最畅销书译者赵丕慧之手。30多幅新鲜珍贵图片,一次关于作者和作品的图片盛宴。15幅出自俄罗斯知名设计师之手的精美插图。 《我们》描写了一个发生在未来的幻想故事:在一体国,公民没有姓名,只有号码。这里的人被包围在“绿墙”中,墙内的建筑包括寓所都是由玻璃或是其他透明材料制作或建造的,每个人都被暴露在“光天化日”下毫无保留。公民的生活遵循着统一的作息时刻,所有人在同样的时间从事同样的事情。任何敢于反对这种“幸福”的人都将会受到惩处。在这个透明的世界里,男性公民——机械工程师D-503,爱上了美丽、具有反叛精神的女性公民i-330。一体国的好公民与一体国的反抗者的爱情在真与假的恍惚、对与错的犹疑中展开。故事的结尾:男主人公做了想象力切除手术,看着曾经为之神魂颠倒的爱人被送上死刑台而无动于衷……
  • 艺术的故事

    作者:[英] 贡布里希 (Sir E.H.Go

    《艺术的故事》概括地叙述了从最早的洞窟绘画到当今的实验艺术的发展历程,以阐明艺术史是“各种传统不断迂回、不断改变的历史,每一件作品在这历史中都既回顾过去又导向未来。 继1997年三联版《艺术的故事》后,英国费顿出版社授权广西美术出版社独家出版,也是国内唯一合法授权的版本。
  • 苔丝

    作者:哈代

    《苔丝(插图本)》主要内容简介:在英国文学史上,托马斯•哈代(1840-1928)是一位跨世纪的文学巨匠。从一八六七年至一八九六年,他专门从事小说创作,先后发表了十四部长篇小说、四部短篇小说集,为十九世纪后期英国小说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从一八九七年至一九二八年,他又转而致力于诗歌创作,先后发表了八部诗集、一部史诗剧,对二十世纪英国诗歌的发展起到了开拓性的作用。
  • The Little Prince

    作者:Antoine De Saint-Exu

    This parable tells the story of an air pilot who meets a Little Prince when he has to make a forced landing in the Sahara Desert. The Little Prince tells him wise and enchanted stories.
  • 爱的教育

    作者:[意大利]亚米契斯

    本书通过一个小学生记日记的形式,记述了一个小学生的所见所闻,反映了社会各个阶层的状况,以高尚的爱心情感联系在一起,组成了一幅幅生动的人生画卷,带给我们爱与美的享受。本书没有任何虚伪的说教,没有骗人的宗教式宣传,也没有任何豪言壮语或标语口号。它是通过对生活的朴素的描写,使人感受到人类多么需要相互关心、相互理解、相互帮助。
  • 百年孤独

    作者:马尔克斯

  • 尤利西斯(上下)

    作者:[爱尔兰] 乔伊斯

    世界著名的出版社“蓝登书屋”在1990年代曾经作过一次评选活动,即选出本世纪100 部最佳英语文学作品,结果爱尔兰小说家詹姆斯·乔伊斯的《尤利西斯》荣登榜首。大家都知道,《尤利西斯》这部巨著向来以晦涩难懂著称于世,以至于中国著名的作家和翻译家萧乾先生在1940年代就将其称为“天书”。 青年诗人斯蒂芬因母亲病危,从巴黎返回都柏林。母亲弥留之际用白瓷钵盛着绿色的胆汁,眼睛紧盯着他,迫使他下跪皈依宗教,他大声嚷道:“妈妈,就让我照这样活下去吧!”。斯蒂芬因此一直沉浸在悲哀与懊恼之中。丧母后,又因父亲成天酗酒从家中跑了出来,租了一座圆形炮塔,靠教书谋生。医科学生勃克·穆利根与英国人海恩斯也搬来同住。 海恩斯和斯芬一起去海边游泳,谈起信仰问题,斯蒂芬说:“你会在我身上看到一个可怕的自由思想的典型。但我又是两个主人的奴仆:一个英国人(维多利亚女王),一个意大利人(罗马教皇)。” 斯蒂芬来到位于都柏林海滨的学校去上历史课,他被校长叫到办公室领薪水,校长开导他要注意攒钱,要懂得金钱的重要,并给他一篇文章,让他找个报社发表。斯蒂芬离开始学校后,来到海滩,望着汹涌的大海他浮想联篇,他把校长那篇原稿的空白处撕下来,将自己的问题胡乱地记在上面。 布卢姆是匈牙利裔犹太人,正为报纸承揽广告,他出去买了一副腰子。回家后,给还未起床的妻子莫莉端去早餐。莫莉是个小有名气的歌手,但生活不检点,好招蜂引蝶,她正准备下午与情人博依兰约会。布卢姆整天为此事烦恼,但在挣钱比自己多的老婆面前又抬不起头来。 上午10点,布卢姆化名弗洛尔,与一名叫玛落的女打字员交换情书。他是通过在报纸广告招聘女助手而跟玛落通起信来的。他到邮局取了玛落的回信,拐进无人的墙边看信,看完信不禁飘飘然起来。走到大桥底下,他把信撕成碎片丢了,然后到教堂去做弥撒。 11点,布卢姆乘马车去墓地参加迪格纳穆的葬礼。布卢姆突然看见博伊兰潇洒的身影,他想除了魅力之外,他妻子还能从他身上看到什么呢?“魅力”是都柏林最坏的家伙,博伊兰却凭它活得很快乐。灵柩下葬后,他仍在坟丛中徜徉,“两侧是悲痛的天使,十字架、断裂的圆柱、坟茔、仰望天空做祷告的石像。”他回想起夭折的儿子和自杀的父亲,他对死亡进行反思,他认为人死后埋在地下行不通,最好火葬或海葬。他又想到自己不过是一个广告经纪人,一个漂泊流浪的犹太人。布卢姆心中无限凄凉,甚至想到死亡,但马上又自我解嘲,回到现实中来。 中午,布卢姆到《自由报》去向主编说明自己揽来的广告图案,随后又赶到《电讯晚报》报馆,碰巧斯蒂芬也在这儿,他想向该报推荐校长的文章。主编却对文稿嗤之以鼻,斯蒂芬悻悻而出。想到刚领了薪水,就请大家去喝酒。半路上布卢姆在一座纪念碑旁看见西蒙的女儿(斯蒂芬的妹妹)在拍卖行外准备卖旧家具,顿生感慨:西蒙共有15个孩子,按照教义禁止节制生育,现在这些孩子连家带产都吃个精光。 下午1 点,布卢姆走进一家廉价的小饭馆,这里既脏且乱,人们在狼吞虎咽,丑态百出,吃相十分难看。于是他换了家高级一点的饭馆,在那遇到熟人弗林,弗林问他妻子巡回演出的经纪人是谁,这使他想起下午4 点妻子要与博依兰约会,心里顿感烦燥不安,一口气喝下一杯酒。从饭店出来走到图书馆前面时,看到情敌博依兰迎面走来,便赶紧躲进图书馆里。 下午2 点,斯蒂芬在图书馆里对评论家和学者发表关于莎士比亚的议论。布卢姆为躲避博依兰来到这,但他并没有卷进这场讨论,巧妙地躲过去了。他穿行在大街小巷,看见形形色色的人们正在忙碌着,教会会长康米神父正在接受人们的致敬,一位独腿的水兵求他施舍,他只给他一个祝福就走了,而他却非常高兴地与议员的妻子告别,并恳请她代向议员致意。一群老人正在为刚去世的迪格纳穆的孩子们募捐,布卢姆马上捐了5 先令,而总督副秘书长和副行政长官却一毛不拔。爱尔兰总督正携夫人及随从浩浩荡荡而来,洛夫神父想从总督手里弄到肥缺向他恭恭敬敬地鞠了一躬,西蒙为了掩盖没有扣好裤子而将帽子放在胸前,总督以为他是敬礼。斯蒂芬碰到衣衫褴褛的妹妹,想如何帮她,可自己还命运难卜;穷困的考利神父欠了高利贷,正四处托人求债主再宽限两天;发了财的洛夫神父已扣压了他的财产逼他交房租。 下午5 点,布卢姆约一个朋友在酒吧见面。一个无赖大肆攻击犹太人,身为犹太人的布卢姆实在忍无可忍,他反驳道:“门德尔松是犹太人,还有卡尔·马克思、斯宾诺莎。救世主耶稣也是个犹太人……你的天主也跟我的一样,也是个犹太人。”无赖气得抓起一只饼干罐就往布卢姆身上扔,但未能击中。布卢姆和朋友赶忙逃之夭夭。 晚上8 点,夏日的黄昏笼罩着世界,在遥远的西边,太阳沉落了。少女格蒂到圆形炮塔附近的海滩乘凉,她凝视远方,沉湎在冥想之中。布卢姆坐在不远的地方,深深地为格蒂的美貌所吸引。格蒂意识到布卢姆在注视着她,她想:也许嫁给这么一个中年绅士倒也挺好。二人的目光不期而遇,她觉得他的眼神犹如烈火,将自己从头烧到脚,她恨不得朝他伸出双臂让他过来,并将他的嘴唇触到自己白皙的前额,面对这双年轻天真的眼睛,布卢姆早已神不守舍了。格蒂离开海滩时,布卢姆才发现她原来是个瘸子,不禁失声叹道:“可怜的姑娘”。 晚上10点,布卢姆到妇产医院去探望难产的麦娜夫人。斯蒂芬和一群医学院的学生在那里高谈阔论,个个喝得酩酊大醉,布卢姆开始为斯蒂芬担心。斯蒂芬说还要请大家到酒店喝酒,就离开了医院。布卢姆也赶了去,一路上他的眼前出现了许多幻象。 他幻想着在一家妓院里达到高潮,后来他又荣升为市长,还当了爱尔兰国王,随后遭到群众的攻击被驱逐出境。布卢姆摆脱幻想后,到妓院去找斯蒂芬,斯蒂芬醉酒抡起手杖击碎了妓院的灯,来到街上胡说一通,两个英国兵认为他对国王不敬,将他打得昏死过去。布卢姆产生错觉把斯蒂芬当成自己那夭折的儿子,就将斯蒂芬搀扶起来带回家。在道德衰微、家庭分裂、传统观念沦丧的大千世界里,布卢姆和斯蒂芬精神上遭受挫折、内心充满动荡,他们终于在彼此身上找到了各自精神上所缺乏的东西。斯蒂芬找到了父亲,布卢姆找到了儿子。 天蒙蒙亮时,斯蒂芬告辞而去。布卢姆走进卧室后,发现室内的摆设略有变动,幻想着莫莉与博依兰幽会的情景,他推测与妻子发生关系的决不止博依兰一个人,还有原市长等熟人,他琢磨了半响妻子与这些情人究竟干了些什么,转念一想,他觉得这件事也不能全怪莫莉,自己没有满足她对夫妻生活的要求,他愿意再做一次努力。 莫莉处于半睡半醒之中,在莫莉的梦中出现有丈夫布卢姆、博依兰、初恋情人和丈夫刚刚说过的斯蒂芬,她又开始幻想和这位年轻人谈情说爱了。她朦胧地感到一种母性的满足和对一个青年男子的冲动。不过,她想得最多的还是丈夫,想到10年来夫妻生活的冷漠,想到他的许多可笑的事情,她觉得他还是个有教养,有礼貌,有丰富知识,有艺术修养的人,实在是个难得的好丈夫,她决心再给他一次机会。
  • 快乐王子集

    作者:王尔德(爱尔兰)

    一百多年来,世界各国一代 又一代的孩子聆听了关于快乐王 子的美丽动人的故事。“对贫苦 人的同情和作品中表现出来的崇 高灵魂”,“那富于音乐性的调 子”,“十分丰富华丽的词藻” (皆巴金语),不知感动了多少 读者,使他们受到真正的艺术熏 陶。倡导“为艺术而艺术”的唯 美主义者王尔德的这部传世童话 集字字珠玑,精妙绝伦。而巴金 先生的译文亦绘影绘声,一字千 金。它把人带入一个奇妙的世界, 教人以真善美。
  • 无事生非

    作者:(英)莎士比亚

    《无事生非(中英文对照全译本)》内容简介:于世界文学史中,足以笼罩一世,凌越千古,卓然为词坛之宗匠,诗人之冠冕者,其唯希腊之荷马,意大利之但丁,英之莎士比亚,德之歌德乎,此四子者,各于其不同之时代及环境中,发为不朽之歌声。然荷马史诗中之英雄,既与吾人之现实生活相去太远;但丁之天堂地狱,又与近代思想诸多低语;歌德距吾人较近,实为近代精神之卓越的代表。但以超脱对空限制一点而论,则莎士比亚之成就,实远在三子之上。盖莎翁笔下之人物,虽多为古代之贵族阶级,然其所发掘者,实为古今中外贵贱贫富人人所同具之人性。故虽经三百余年以后,不仅其书为全世界文学之士所耽读,其剧本且在各国舞台与银幕上历久搬演而不衰,盖由其作品中具有永久性与普遍性,故能深入人心如此耳。中国读者耳闻莎翁大名已久,文坛知名之士,亦曾将其作品,译出多种,然历观坊间各译本,失之于粗疏草率者尚少,失之于拘泥生硬者实繁有徒。拘泥字句之结果,不仅原作神味,荡然无存,甚至艰深晦涩,有若天书,令人不能阅读,此则译者之过,莎翁不能任其咎者也。余笃嗜莎剧,曾首尾研涌全集至少十余遍,于原作精神,自觉颇有会心。开四年春,得前辈同事詹先生之鼓励,始着手为翻译全集之尝试。越年战事发生,历年来辛苦搜集之各种莎集版本,及诸家注译考证批评之书,不下一二百册,全数毁于炮火,仓卒中只携出牛津版全集一册,及译稿数本而已,而后辗转流徙,为生活而奔波,更无暇晷,以续未竟之志。及卅一年春,目观世变日亟,闭户家居,摈绝外务,始得惠心一志,致力译事。虽贫穷疾病,交相煎迫,而埋头伏案,握管不辍。前后历十年而全稿完成,夫以译莎工作之艰巨,十年之功,不可云久,然毕生精力,殆已尽注于兹矣。 余译此书之宗旨,第一在求于最大可能之范围内,保持原作之神韵;必不得已而求其次,亦必以明白晓畅之字句,忠实传达原文之意趣;而于逐字逐句对照式之硬译,则未敢赞同。凡遇原文中与中国语法不合之处,往往再三咀嚼,不惜全部更易原文之结构,务使作者之命意豁然呈露,不为晦涩之字句所掩蔽。每译一段,必先自拟为读者,查阅译文中有无暧昧不明之处。又必自拟为舞台上之演员,审辨语调是否顺口,音节是否调和。一字一字之未惬,往往苦思累日。然才力所限,未能尽符理想;乡居僻陋,既无参考之书籍,又鲜质疑之师友。谬误之处,自知不免。所望海内学人,惠予纠正,幸甚幸甚! 原文全集在编次方面,不甚惬当,兹特依据各剧性质,分为“喜剧”、“悲剧”、“传奇剧”、“史剧”四辑,每辑各自成一系统。读者循是以求,不难获见莎翁作品之全貌。昔卡莱尔尝云:“吾人宁失百印度,不愿失一莎士比亚”。夫莎士比亚为世界的诗人,固非一国所可独占;倘若此集之出版,使此大诗人之作品,得以普及中国读者之间,则译者之劳力,庶几不为虚掷矣。知我罪我,惟在读者。
  • 白夜

    作者:陀思妥耶夫斯基

    《白夜》系19世纪俄国大文豪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中长篇小说集,选收名篇《穷人》、《白夜》、《赌徒》。《穷人》讲述穷困的主人公杰武什金像慈父一般热情而无私地关心,帮助孤女瓦尔瓦拉,后在社会环境的重压下,瓦尔瓦拉被阴险奸诈的商人夺走,令杰武什金悲痛不已。《白夜》描写天真无邪的姑娘娜斯简卡爱上房客,两人约定一年以后在一座桥上相会,但届时房客没露面。故事叙述者便安慰女主人公并陪她等候了四个晚上,最后房客终于出现,带走了姑娘。《赌徒》以一群赌徒参加轮盘赌为故事核心,刻画了19世纪俄国地主贵族两代人的人生旅程和精神状态。
  • 汤姆·索亚历险记 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

    作者:[美] 马克·吐温

    《汤姆·索亚历险记》是马克·吐温第一部独立完成的长篇小说,其中不少事情都是作者的亲身经历,蕴含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深刻怀念。故事发生在南北战争前美国南方一个叫圣彼得堡的小镇上,小主人公汤姆·索亚生性顽皮,但心地善良,乐天助人,他厌恶教会学校里枯燥无味的生活,对教堂里牧师干巴巴的说教更为反感,幻想着能过上像传说中的海盗和绿林好汉一样的新奇冒险的生活。终于有一天汤姆和小伙伴哈克贝利偷偷离家出走,来到密西西比河一个荒岛上,过了几天逍遥自在的生活。不久,小镇上举行了一场轰动四周的审判,要对杀害医生的嫌疑犯波特作出判决。关键时刻,汤姆挺身而出,证明杀害医生的真凶不是波特而是乔埃。波特得救了,乔埃却逃走了,汤姆害怕遭到他的报复,心里总是提心吊胆的。接下来小说讲到汤姆和哈克到一家荒芜的长年闹鬼的房子里去寻找假想的财宝时,发现了乔埃的足迹,后来他们又在一次去山洞的探险中几经周折,终于把这个杀人犯困死在山洞里,而且他们还得到了一大堆千年以前海盗埋藏的金币。 这部小说乍看起来是纯粹的儿童冒险故事,然而放下书本细细品味,却可以发现马克·吐温在机智的微笑中,对当时的学校教育和宗教的虚伪作了极为酣畅痛快的嘲讽。小说展示了作者对儿童心理的透彻了解及优秀的讽刺幽默才华。马克·吐温曾说:“只有建立在真实生活基础上的幽默才会不朽。”他的作品也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讲述的是哈克贝利是一个聪明、善良、勇敢的白人少年。他为了追求自由的生活,逃亡到密西西比河上。在逃亡途中,他遇到了黑奴吉姆。吉姆是一个勤劳朴实、热情诚实、忠心耿耿的黑奴,他为了逃脱被主人再次卖掉的命运,从主人家中出逃。他们一起漂流在密西西比河上,过着自由自在的生活,两人成了好朋友。哈克贝利为了吉姆的自由,历尽千辛万苦,最后得知,吉姆的主人已在遗嘱里解放了他。小说中,哈克贝利和吉姆姆的性格鲜明突出,形象栩栩如生。全篇的现实主义描绘和浪漫主义抒情交相辉映,尖锐深刻的揭露、幽默辛辣的讽刺以及浪漫传奇的描写浑然一体,形成了马克·吐温独特的艺术风格。
  • 老人与海

    作者:海明威

    1952年,小说《老人与海》的发表震惊文坛,并且它为作者海明威赢得了1952年普利策文学奖和1954年诺贝尔文学奖。这是一部描写人和大自然搏斗的小说。主人公古巴老渔夫圣地亚哥已有好久没打到鱼了,但他仍然每天驾着渔船出海去。有一天,他历尽艰难,钓到了一条足有十八英尺长的大鱼,可是,鲨鱼们涌来了……小说坚持了海明威的一贯主题:人在同外界势力搏斗中终归失败。但老渔夫在同象征着厄运的鲨鱼的斗争中,虽然失败
  • 红字

    作者:(美)霍桑

    赫丝特因犯通奸罪而受到教会的惩罚,却坚决不肯说出孩子的父亲是谁。7年过去了,她用善行赢得了人们的尊敬,使胸前那本来代表耻辱的红字变成了美好德行的象征。而经过多年的窥探,赫丝特的丈夫齐林沃斯发现与妻子通奸的原来是“品德高尚”的牧师。对齐林沃斯的恐惧和隐瞒罪责的煎熬使牧师的健康每况愈下。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他终于在全体信徒的面前,用以生命为代价的忏悔换取了道德上的新生。 《红字》被1954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美国作家海明威列入“提高艺术水平的文学书目”。该书为霍桑的代表作,取材于1642年至1649年在波士顿发生的一个恋爱悲剧:一个年轻美丽的女子,赫丝特,她怀里抱着一个三个月大的女婴——珠儿,站在刑台上,等待政教合一的加尔文教(即清教)政权在大庭广众面前宣布对她的判决。那么,受审的女罪犯是什么人?她又犯了什么罪?…… 本书“外国文学经典”系列中的一本,保持了英文版的原汁原味,值得一读。
  • 美国/卡夫卡长篇小说全集

    作者:F.卡夫卡

    16岁少年被女仆引诱后,使女仆怀了孕,于是父母将他送到美国。他迷失在美国拥挤的人群中,几乎看不见也听不见任何东西,只听到上千只脚走路的声音。和《城堡》、《审判》相似,本书主人公永远达不到心中的目的地,完全是孤独的。 就作家与其所处时代的关系而论,当代能与但丁、莎士比亚和歌德相提并论的第一人是卡夫卡……卡夫卡对我们至关重要,因为他的困境就是现代人的困境。               ——W.H.奥登   如果我说出卡夫卡这个名字,人家会问我你说的是谁,如果我说他是奥地利人,犹太裔,现在是捷克人,大家会对这个外乡人表示鄙夷。但如果我又说,他可能是这个世界最伟大的作家,人家会把我当成一个无害的神经病人。               ——博尔赫斯   19世纪沉睡的幻想被F.卡夫卡突然唤醒了。卡夫卡实现了梦幻和真实的融合——这一点是后来的超现实主义者极力提倡却从未真正做到的。……它的实现却需要一种特殊的……只被卡夫卡发现的炼金术。卡夫卡的巨大贡献并不全在于他跨出了历史发展中决定性的一步,更为重要的是,他出人意料地打开了一扇门,让人们看到:在小说这个领域,幻想能够如同在梦中一样爆炸,小说能从看似难以摆脱的逼真性要求中解放出来。                ——米兰·昆德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