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教育学
-
天真的艺术 第五届“爱在蓝天下”绘画作品展
孤独症儿童患者是一个数目在不断增加,却没有引起社会普遍关注、接纳的群体。在过去的五年中,中间美术馆主办了三届孤独症儿童画展,特别是2012年《天真者的艺术—第五届“爱在蓝天下”绘画作品展》被评为北京市文化局“走进美术馆 体验美术馆”十大推荐展览。 在第六个世界自闭症日到来之际,中间美术馆将《第五届“爱在蓝天下”绘画作品展》的内容集结成册,画册涵盖了27位自闭症小画家的参展作品和教师与家长研讨会的相关内容。在这些作品中,我们看不到“自闭”、“孤独”,与之相反,一个个生机勃勃的生命坦诚地展现在我们眼前,不需要专业知识和静心体味,你也能感觉到强烈的情感扑面冲来。 -
光有爱还不够
《光有爱还不够:帮助孩子构建自我》内容简介:儿童并非“天生”就拥有与其他人共同生活的能力,无法独自发现人类生活的法则。他正在构建自我,为此需要成人的帮助;教育就是其构建自我的主要支柱。因此,与今天人们通常的观念相反,爱孩子并不能只限于舔犊情深。 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精神分析学家,克洛德·阿尔莫在《光有爱还不够:帮助孩子构建自我》中揭示:用感情来涵盖父母之爱的观念对孩子、家长和整个社会都产生了严重后果。对于父母之爱这个问题,她用自己一贯擅长的清晰语言奠定了一种真正思考的基础,并由此帮助所有的父母明白爱孩子究竟意味着什么。 -
教学机智
马克斯·范梅南教授是北美“现象学教育学”的领袖人物之一。《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一书是当代西方现象学教育学的经典之作。该书在北美和欧洲拥有广泛的读者,在教育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该书于1991年在加拿大和美国同时出版,随后不久,便被译成了西班牙、挪威、朝鲜等不同语言的译本。范梅南教授以他独到的现象学研究方法和敏锐的教育经验,从“现象学教育学”的角度,以教师、父母和学生的生活经历为原材料,对教育学的诸多方面进行了十分深刻的和有益的思考。他在本书中提出的新型教育学思想和概念,如“教育机智”、“教师替代父母的关系”、“教育的情绪”、“教育生活的体验”、“对学生的主体性的体验”,等等,引起了教育界、学书界的广泛关注和兴趣并在功利主义和实用主义盛行,对以责任和使命为基础的pedagogy一词还很陌生的北美掀起了一股“教育学热”。 本书既能作为教育学的经典,又能避免被各种各样的传统和现代教育学理论术语所困扰,是教育专家和学者、普通教师、儿童心理工作者、家长以及那些与年轻一代成长息息相关的成年人都感兴趣的好书。 -
技术时代重新思考教育
目前技术依然被置于学校的边缘,大部分只是用于专门课程中,技术和学校之间存在着很大的不协调。但是,技术正主导着第二次教育革命,对传统学校教育构成了挑战。全世界的人们正将教育从学校带入家庭、图书馆、网吧和工作场所,他们能决定自己想学什么、何时学习以及如何学习。 这些发展正在全世界范围内改变人们对于教育的看法。这种重新思考要过很多年才能充分渗入我们对周围的世界和社会的理解。为了成功,领导者必须以深刻的方式抓住这些变化,调动政府资源,对发生的变化所带来的问题施加影响。他们必须围绕这些新的理解建立他们对新教育体系的愿景。这种重新思考是必要的,它适应于教育和社会的许多方面,包括重新思考学习的本质,以及什么是重要的学习内容。更进一步说,职业的本质也在变化,以及人们在学习与工作之间的转换也在变化。这些变化要求新的教育领导和政府角色的变化。新的领导者必须理解新的技术所带来的好处,能够构划新的教育,这种教育能使每一个人享受新的资源。 全书并不像很多读者看到书名后所想的是对如何在技术时代利用技术去改革学校教育的具体策略和措施的介绍和呈现。相反,全书是从教育发展历史的视角,对传统学校教育体制弊端以及技术带来的超越传统学校教育的可能性的宏观解读和指引,以及对未来几十年的教育的构划和展望。 -
布鲁纳教育文化观
《布鲁纳教育文化观》是布鲁纳对教育提出了艰巨的任务:除了原有的知识教育,还应关心意义的教育。毫无疑问,这是极其艰难的任务。布鲁纳认为,要解决意义教育的问题,教育界必须认识到,“学校就是文化本身,而不仅仅是文化的准备或热身阶段”。因此,深入思考学校文化,将学校建设成为互助型的学习共同体,不仅是一种教育的乌托邦理想,也是人们和谐相处的文化之道。 -
教学的勇气
許多教師都是因為深深熱愛學生和學術,他們回應內心的召喚,所以選擇教職作為終身志業。然而,教職的工作負荷卻也讓許多教育者逐漸喪失內心的熱情。我們是否有可能重拾初衷,乃至於可以持續做一個好教師所該做的——對學生用心? 在《教學的勇氣》一書中,Parker Palmer帶領教師走入內心旅程,重新將教職工作與學生連結起來,再次發現自己對教學的熱情。本書乃建基於一個基本的信念:優秀的教學不僅止於技術;優秀的教學來自於教師的自我認同與人格統整。 優秀的教學雖有許多不同的形式,但這些教師卻有一個共同點:「他們是真實地投入在課堂中,並深入參與在學生和學科領域之中;他們能夠編織一個複雜的網絡,將他們自己、學生並所研讀的學科緊密連結在一起,使學生們也學會如何去編織屬於他們自己的世界。」這樣的連結並不是靠教師所採用的教學方法來建立,而是靠教師的「心」——人類自我的智力、情感、靈性與意志融會之處。 這本令人期待的書深入探索教學的生命,對於所有教師、教育工作相關人士,以及所有關心教育者,此書更是值得一讀。 -
我们怎样思维·经验与教育
《我们怎样思维•经验与教育》作者杜威为美国著名的教育家,实用主义教育的创始人。《我们怎样思维》和《经验与教育》是杜威的两部代表作。它们围绕学校与社会、教育与生活、教育与经验的关系问题展开论述,深刻反映了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对于了解和研究杜威的教育思想具有重要意义。 -
The Nurture Assumption
This groundbreaking book, a Pulitzer Prize finalist and New York Times notable pick, rattled the psychological establishment when it was first published in 1998 by claiming that parents have little impact on their children's development. In this tenth anniversary edition of The Nurture Assumption , Judith Harris has updated material throughout and provided a fresh introduction. Combining insights from psychology, sociology, anthropology, primatology, and evolutionary biology, she explains how and why the tendency of children to take cues from their peers works to their evolutionary advantage. This electrifying book explodes many of our unquestioned beliefs about children and parents and gives us a radically new view of childhood. -
为未知而教,为未来而学
传统教育体系中,有很多知识在学习者日后的生活中并没有什么用,即无法发挥生活价值。例如,二次方程式这类数学知识在未来生活中几乎没有用到的机会,那么,这样的知识有没有学习的必要呢?如何辨别具有生活价值的学习和知识?传统教育如何才能突破种种障碍,不断创新教育方法,为学习者提供更实用、更有生活价值的学习? 也许,我们需要以一种新的视角来看待教育,在教育中既关注已知,也关注未知。也许,我们需要一种更具有“未来智慧”的教育视角,在复杂而多变的世界努力培养人的好奇心、启发人的智慧、增进人的自主性和责任感,引导学生积极地、广泛地、有远见地追寻有意义的学习。 想象一种教育,其中的大部分课程都能带来全局性理解;想象一种学习,它能够给这样的理解带来生命力,使其长存,并且支持终生学习;想象一个世界,大部分人在接受基础教育之后,对基本的政治活动、个人健康护理、经济行为、生态责任、人际社会交往,以及其他许多概念充满了浓厚的兴趣并以此为发展方向。如果走在大街上的芸芸众生都能够灵活而敏捷地处理问题,那么,我们的社会该多么不一样! 本书作者戴维•珀金斯将告诉学习者,如何辨别传统知识体系的实用性,如何学会通过提出开放性问题形成全局性理解,真正做到通过辨证地学习培养学习者的综合素质。 -
自由学习
总序 前言 序言 致谢 引言 第一部分 困难与机遇 第1章 为什么孩子热爱学校 一 学生访谈 二 公民课堂与观光课堂 三 爱孩子的学校 四 结论 第2章 当今教育面临的挑战 一 改革的成效如何? 二 学习氛围 三 迷失的一代 四 变革中的学校 五 教学意味着什么? 六 什么是学习? 第3章 身为教师,如何成为我自己? 一 我们能以真实,完整的人的身份出现在课堂上吗? 二 我如何能做到真实? 三 最快乐的学习时刻――向他人学习 四 你可以成为你自己 五 挑战 第二部分 课堂上的自由与责任 第4章 一位六年级教师的经验 一 一位教师的日记:实验的过程 二 对实验的评论 三 总结 四 后记 第5章 与学生一起成长的法语教师 一 起步和进展 二 评论 第6章 管理者如何成为促进者 一 管理者与促进者――矛盾还是一致 二 请教我Bob 三 采访Bob 四 校长教师 五 促生伟大的想法 六 美景――短暂还是长远 七 开放的学校/健康的学校 八 自我评价:让老师的职能发挥得更充分 第7章 促成自由学习的其他因素 一 勇气,诚实和一个失误 二 地质学课上的极端民主 三 创造性的知识来自爱和信任 四 运用想象法进行教师培训 五 自由的课外时间及其结果 六 结论 第8章 促进学习的人际关系 一 对学习有促进作用的品质 二 最基本的促进性态度是什么? 三 过于理想化? 四 总结 第9章 成为一个促进者 一 一根魔杖 二 路在何方? 三 一个案例 第10章 构架自由学习的途径 一 从真实的问题开始 二 提供学习资源 三 明确学习目标 四 教学连续体 五 契约的使用 六 利用社区资源 七 项目式学习 八 同伴教学 九 分组学习 十 探究训练 十一 自我评估 十二 其它资源 十三 总结 第11章 教育政策 一 传统的教育模式 二 传统教育的政策 三 “以人为中心”的教育模式 四 “以人为中心”的教育政策 五 “以人为中心”的教育所面临的挑战 六 研究结果对教育政策的启示 七 我们能影响整个教育行业吗? 八 结论 第12章 “以人为中心”问题的研究 一 课堂实例 二 公众的纪律观 三 关于纪律,我们知道哪些? 四 “以人为中心”的课堂有哪些秩序可言吗? 五 有关纪律的神话 六 纪律与学习的三维模式 七 其它资源 八 总结 第13章 对教育中“以人为中心”问题的研究 一 事实如此! 二 直接教学和间接教学,哪个更有效? 三 大脑的发展与丰富的环境 四 促进者的重要作用 五 支持“以人为中心”学习的其他研究 六 关怀:一个避风港 七 总结 第14章 现代的价值与价值判断取向 一 价值的定义 二 婴儿的价值判断方式 三 价值判断过程的改变 四 根本的矛盾 五 成熟的人的价值判断 六 关于价值判断过程的一些命题 七 关于价值判断的结果的命题 八 价值观和学习伙伴 九 总结 第15章 自由与承诺 一 个体是不自由的 二 个体是自由的 三 自由的含义 四 承诺的出现 五 不可调和的矛盾 第16章 目标――既能充分发挥作用的人 一 问题产生的背景 二 经过治疗的来访者的特点 三 经过充分发挥总用的人 四 结论 第17章 改造学校――一种以人为中心的观点 一 改造学校――一种以人为中心的观点 二 “大批量生产”般的学习 三 听课证顿 四 给学校管理松绑 五 由内而外的改革 六 真正的改变 七 我们的发现 八 没有反馈 九 最紧迫的问题――我们是维持现状还是改变现状 十 蜕变 十一 学习社区 十二 挑战――一次全国性对话 十三 结论 第六部分 已经开始的征程 第18章 反思 一 挑战无处不在 二 给教育工作的出版物 三 和平与全球化教育 四 全人教育理论 五 其它阅读材料 尾注 作者简介 -
智能的结构
《智能的结构》一书于1983年出版后,多元智能理论风靡全球,成为21世纪全球主流教育思想之一,在全世界掀起了教育改革的浪潮,也促进了中国素质教育改革的深入开展。它标志着多元智能理论的诞生,被心理学界誉为“哥白尼式的革命”。 加德纳首次在《智能的结构》中提出人类具有的七种智能,对多元智能理论进行全面而系统的介绍,向传统的心理学观点和流行的智商测试发起了有力的挑战。 这是一本心理学、教育学从业者不可不读的经典,也是用心的父母应当了解的基本教育心理理论。 在这本《智能的结构》(经典版)的20周年导言里,作者回顾了这一理论的形成过程,介绍了这一理论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并展望了这一理论未来的发展思路。 多元智能理论的中国区推广人沈致隆先生积累多年经验,再次审校《智能的结构》(经典版)译文,使之更加准确清晰;“经典版”还隆重呈现了大师小传,带领读者走近加德纳。 -
最伟大的教育家
《最伟大的教育家(从苏格拉底到杜威)》介绍了18位最伟大的教育家,从苏格拉底到柏拉图,从福禄贝尔到杜威,生动地展示了从古至今教育思想的发展与演变,并以历史的、理性的视角关注每位教育家独特的贡献,同时也很好地关注了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平衡。 -
外国教育史教程
《普通高等教育九五国家级重点教材•外国教育史教程》分为古代教育史、近代教育史和现代教育史三编,共25章。其中古代六章,分别论述东方文明古国的教育(含教育的起源)、古希腊的教育、古希腊三哲的教育思想、古罗马的教育、西欧中世纪的教育、拜占廷与阿拉伯的教育,客观地展示外国古代教育实践与教育思想发展的轨迹和古代世界教育的多元化;近代九章和现代十章,论述外国近、现代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的发展与演变。 -
被选中的:哈佛、耶鲁和普林斯顿的入学标准秘史
《被选中的》是迄今为止最具经典性的社会与文化史扛鼎之作,它清晰地阐述了美国顶尖大学三巨头——哈佛、耶鲁和普林斯顿——的入学标准,生动地揭示了过去一个世纪美国权力与精英特权的变迁。书中描绘了各色人物(包括伍德罗•威尔逊、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詹姆斯•布莱恩特•科南特和金曼•布鲁斯特等),解释了围绕哈佛、耶鲁和普林斯顿的招生竞争如何塑造了美国精英,并且形成了今日美国所拥有的奇特的大学入学制度。 学校是社会的一个缩影,精英的价值取向决定了哈佛、耶鲁和普林斯顿这些顶尖大学的取舍标准。本书详细讲述了三大名校不为人知的历史,呈现的不仅仅是它们的入学标准的变迁史,更主要的是反映出美国精英观念一百多年来的演化,是美国社会文化史上一个里程碑式的作品。 -
一门捉摸不定的科学
本书为近年来在美国引起巨大影响的不可多得的教育研究名著。书中论述了一百多年来美国教育研究的历史,从美国历史的角度来阐述与美国教育研究相联系的美国现实问题,把教育研究的历史既看成是一门科学的历史,又看成是正在进行着的美国当代社会文化的一部分,从而揭示了令人困惑的美国当代教育研究的历史背后的复杂多变的社会发展过程。本书可以成为研究中国教育历史、改进中国教育现实的一面镜子。 译者前言1 中文版序3 英文版序5 导言缓慢的演变:教育成为大学研究的课题1 第一部分 科学的探索:早期的教育研究 第1章 勉强的伙伴:心理学家转向教育23 第2章 专业化与孤立化:教育研究成为一种职业41 第3章 技术带来的影响:测验与学校调查69 第二部分 不和谐的音调: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课程研究 第4章 政治、赞助和创业:课程改革的动态过程103 第5章 发展的观点:批评家挑战教育决定论128 第三部分 优秀与平等:长期存在的问题与教育研究的潜能 第6章 对抗的领域:学科与教育163 第7章 提供基础与放弃支持:联邦政府对教育研究的作用184 第8章 促进学习与改革:教育研究的新方向212 结论教育研究的重构231 注 释246 索 引305 译者简介359 -
中世教育史
本书可以让你知道西方文明进化的线索,在中世纪并不会完全消灭,其中尽在许多文明史上不朽的成绩存在;因之“黑暗时代”之称号,实为不公。以后四个反动革新的世纪当中之各种觉悟运动,实导源于中世纪。各种教育而由各种觉悟运动,又产出其特殊教育制度之精神;以是蝉联入于近代。则知教育进化的程叙,始终未曾断绝,即其对于文明史上的贡献,未尝一日懈怠。第一个时期的教育制度,既是它的环境产物,所以其制度的组织,务求适于环境的需要,无时无处不依时代的要求而修正或改造其制度。 就中尤以末一条为最重要。因为时代环境的变迁无尽,一种制度,适于旧日的,末必宜于今日,宜于今日的,末必合于来日;于此欲使其常能适应时代的潮流,必有赖于“不绝改造”的功效。担任教育改造事业的人,亦须审其所处时代环境的情形,而为相当的改革:应目前环境的需要,导未来进化的先河,不作无谓的牺牲,才有贡献的实际。那么这本书对于今日谈“教育改造”的我们,很可以作一部“聚古今之精英,实治乱之龟鉴”的重要参考书。 -
中国教育史
本书坚持以历史唯物主义作为编写教材的指导思想,按各个社会形态的发展阶段分章,把各时代各阶级的教育制度、教育思想都放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历史条件下进行考察,揭示其内在联系。对教育制度的研究,主要以人才的培养为中心,论述其方针政策、管理措施、教育内容和方法,以及经验与教训;对教育思想的研究予以重视,通过对主要代表人物的分析介绍,来反映各历史时期教育思想的发展,以总结教育理论思维的经验。运用辩证方法对教育历史作实事求是的评价,区分精华与糟粕,以便古为今用,提供历史借鉴。 -
大学的兴起
本书共分三章。第一章是“最早的大学”主要介绍以博洛尼亚大学为代表的欧洲南方大学和以巴黎大学为代表的北方大学的情况,另外还谈及中世纪大学对后世的影响,即“中世纪的遗产”。第二、三章分别为“中世纪的教授”、“中世纪的学生”,主要介绍中世纪大学的教学活动、学术的地位和学术自由、学生的日常生活等。 -
欧洲大学史(第一卷)
《欧洲大学史(第1卷):中世纪大学》由欧洲大学校长常设会议(CRE)领导的编委会组织编写。CRE是一个非政府组织,总部设在瑞士日内瓦,会员包括东欧和西欧的许多大学,总数超过500个。CRE作为本套丛书的协调者,委托其副秘书长管理全部工作,并任编委会秘书。 在过去的一千年中,大学是欧洲唯一一种基本形式、基本社会作用和功能都保持不变的机构。本套丛书将阐明大学如何且为什么能逐渐包括所有的知识,并遍布于世界绝大部分地区,大学是如何形成欧洲共同智力传统的,以及大学是如何培养学术和职业精英的,这些精英的精神气质具有超越国界的特征。
热门标签
下载排行榜
- 1 梦的解析:最佳译本
- 2 李鸿章全传
- 3 淡定的智慧
- 4 心理操控术
- 5 哈佛口才课
- 6 俗世奇人
- 7 日瓦戈医生
- 8 笑死你的逻辑学
- 9 历史老师没教过的历史
- 10 1分钟和陌生人成为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