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教育学

  • 大学的兴起

    作者:(美)哈斯金斯

    “上海三联人文经典书库”将从译介西学成果、推出原创精品、整理已有典籍三方面展开。译介西学成果拟从西方近现代经典(自文艺复兴以来,但以二战前后的西学著作为主)、西方古代经典(文艺复兴前的西方原典)两方面着手;原创精品取“汉语思想系列”为范畴,不断向学术界推出汉语世界精品力作;整理已有典籍则以民国时期的翻译著作为主。从历史、考古、宗教、哲学、艺术等领域着手,在上述三个方面对学术宝库进行挖掘,从而为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作出一些贡献,以求为21世纪中国的学术大厦添一砖一瓦。 本书为其中一册,论述了高等教育的有关知识。
  • 无声的革命

    作者:梁晨,张浩,李中清 等

    1949年以来,中国高等教育领域出现了一场革命。 新中国高等教育生源开始多样化,以往为社会上层子女所垄断的状况被打破,工农等阶层的子女逐渐占据相当大的比重。基础教育的推广、统一高考招生制度的建立以及重点中学等制度安排共同推动了这一变革的出现。这场革命虽然不及社会政治革命那样引人瞩目,却同样意义深远。受教育者本人在实现命运转变的同时,也改变了国家和地方精英的身份构成,传统社会中封闭的阶层关系和结构被彻底改变了。 本书利用1949—2002年间北京大学和苏州大学学生学籍卡片的翔实材料,力图将这一革命及其成就呈现出来,为中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提供借鉴。
  • 哈佛家训大全集

    作者:博文 编

    《哈佛家训大全集(超值白金版)》内容简介:哈佛大学被誉为高等学府王冠上的宝石,300多年间,先后培养出8位美国总统、40位诺贝尔奖获得者、32位普利策奖获得者,以及数以百计的世界级财富精英,为商界、政界、学术界及科学界贡献了无数成功人士和时代巨子。哈佛靠什么打造了这些巨人?他们的教育中有什么深藏未露的秘密?《哈佛家训大全集(超值白金版)》汇集了哈佛大学300年最顶级的教育理念和哈佛家训精华,从人生哲理、优秀品质、杰出本领、人性弱点,以及哈佛家训等多个角度,充分诠释了哈佛大学教育理念中的精髓和哈佛家训的要旨,触及了人生中最朴素的感情和人性中最本质的东西,并挖掘出成长路上最丰富的成功内涵,为成长中的孩子提供适合其心理需求的精神养分,铸就一个哈佛学子应有的优秀品质,并树立起明确的精英意识,学会在学习和生活中自我选择,自我塑造,为成长为社会精英打下坚实的基础。
  • 给即将上大学的孩子们的信

    作者:C.F.施文

    《给即将上大学的孩子们的信》堪称美国版傅雷家书。 这些文字,是长期担任大学校长的施文的人生经验总结,涉及大学生活的方方面面,告诉青年学生们在进入大学之际,最应该注意些什么。 即将进入大学的学生们,需要了解教育的真义,需要这样一部既脚踏实地又仰望星空的大学圣经,看到一些更切实可行的建议和更高远终极的理想。 这些年来,我们一直在寻觅这样一部作品。对施文的发现,也许是因为我们一直在寻找他。 C. F. 施文的文字,在令人拍案叫绝的同时,却也生出了“如果在十年前就有这样一本《大学圣经》造福大家那该多好”之叹。
  • 教育是没有用的

    作者:林格

    本书是是作者若干年对中国教育考察、实践、研究的心得。指出了中国教育,包括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环境的最大问题,我们过于迷信教育技术,迷信教育的目标是通过一系列的手段可以实现的,绝大多数家长和老师都在孩子面前赤裸裸地实施教育行为,他们并不能意识到,当孩子意识到自己受教育的时?,教育已经失效了。本书通过大量的实例说明,让孩子成为教育的主体,把家长和教师都解放出来,是教育的本质,也是在应试教育之下能让教育提升的根本方法。本书立意深远,说理清透,是一本可能会对中国教育观产生重大影响的教育理念性作品。
  • 班主任工作漫谈

    作者:魏书生

    魏书生是中国教育界的一个奇迹。他的教改严整而科学。他的教育理念极具前瞻性,十几年前他的互动教学、以学生为学习主体的教育方式,民主、科学的管理指导思想,已成为新一轮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 本书涵盖了以班主任为主题的全方位教育、教学、管理的策略和实施方法。从班主任自身定位、以学生为主体到发展综合素质、科学民主的管理措施,从指导思想到工作细节,全面、科学、实在又实用,是广大班主任、教师的必读教科书。 本书风格平实,没有华丽的词藻,没有冗长的理论说教,以大量生动感人的实例,全面叙说了自己独具一格的班主任工作经验和搞好班级管理的具体措施,娓娓道来,如数家珍。言词恳切,入情入理,读起来琅琅上口,令人心悦诚服。它内容丰富、具体,富于故事性、趣味性和可操作性,蕴含深刻的哲理,闪耀智慧的光芒,具有吸引人一口气读完的魅力和震撼人心的力量!
  • 王晓春给青年教师的100条建议

    作者:王晓春

    《王晓春给青年教师的100条建议》,本书是国内一线教师喜爱的名师王晓春的最新力作。作者从青年教师的自我认识和自我超越、思维方式、教育、教学四个方面共讨论了100个话题,为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了很有现实针对性的建议。书中的大多数话题都源于教师网友向作者请教的问题,或源于作者多年的观察和研究心得。全书论述精辟,方法独到,可读性强。
  • 乖孩子的伤,最重

    作者:李雅卿

    《乖孩子的伤,最重》作者传达了一种“将意志还给孩子,让孩子清楚思考,自主选择”的教育理念,告诉成人要相信孩子,做好成人分内的事,同时让孩子做孩子的事,使孩子从小到大都能保有自信和勇气,不断地去选择、尝试、应对和改变,并且因此发展出属于他自己的应世智慧,最终做自己命运的主人。 点击链接进入尊师园书坊:希望教室系列: 希望教室:教孩子一生最受用的36种能力 好老师在这里 好老师在这里2 种籽学苑教育手记 跟蔡元培学当校长 移动的学校:体制外的学习天空 没有围墙的学校:体制外的学习天空 乖孩子的伤,最重 下一秒,遇见Super老师
  • 陶行知教育名篇

    作者:方明编

    《陶行知教育名篇》汇集了陶行知先生平生教育教学研究与实践的精髓,行文深入浅出、通俗易懂,从“教学合一”、“学生自治”、“平民教育”、“学校观”、“创造的儿童教育”、“民主教育”等各个方面集中体现了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及“知行合一”的独特教育思想,经过八十多年的考验,不仅仍有很高的学术价值,而且对今天的中国教育改革具有很强的借鉴价值和指导意义。陶行知是“五四”前后中国教育改造的旗手,他坚持从中国国情出发,办中国人民所需要的教育。
  • 成功无捷径

    作者:艾思奎斯

    《成功无捷径》这本教育畅销书,分享了雷夫老师多年的教学经验与蜕变历程,不管你是教师、家长,还是一般大众,都能从他在本书中坦率和刚正的叙述中获益良多:“成功无捷径”,只有坚持并不断付出,才能淬炼出卓越的成果!本书至少能够给我们以下几点启示:   ·以超然的角度和孩子站在同一阵线,用心体会他们的问题。   ·任何教学的决策都必须谨慎小心,务必以学生的最大利益为考虑。   ·教书是件苦差事,但成果却是甜美的,因为你丰富了孩子的一生。   ·教师的任务为何?学生踏进你的教室,可以学到什么?可以带走什么?   ·你自己要坚强,才有资格期待学生不被挫折或失败击倒!只有你自己勤奋不懈,才能要求学生努力用功! 点击链接进入英文版: Teach Like Your Hair's on Fire: The Methods and Madness Inside Room 56
  • 林间最后的小孩

    作者:(美)理查德·洛夫|译者:自然之友

    《林间最后的小孩:拯救自然缺失症儿童》主要内容简介:记者兼儿童权益倡导者理查德·洛夫,在他这部具有开创性意义的作品中,揭示了儿童与自然之间关系的令人惊异的断裂,今天,电子产品环境下成长的一代人在生活中缺少与自然的接触,洛夫把这一现象和一些最令人担忧的儿童发展趋势联系在一起,其中包括:肥胖率增加、注意力紊乱和抑郁现象。这是第一本总结了系统研究成果的书籍,指出与自然的直接接触对于儿童的健康成长、儿童与成年人身心健康都至关重要。洛夫不仅仅敲响了警钟,也为恢复这一至关重要的联系提供了实际的方法。
  • 大夏书系·让教育多一点理想:陈心想教育随笔精选

    作者:陈心想

    《让教育多一点理想(陈心想教育随笔精选)(精)/大夏书系》精选作者陈心想在《书屋》《南方都市报》《中国教师报》等国内各大报刊开设的专栏文章51余篇,有冷峻、理性的批判,也有体察入微的温情叙写。作者既有社会学、教育学、心理学以及生物学的深厚功底,又有中美教育比较的视野,其文字耐人寻味,富有哲理。 编辑推荐 教育,是中国社会的一大痛点,我们正在通过满是问题的中国教育塑造下一代,这是一件很糟糕的事情。陈心想博士亲自体验过东西方的教育,他出身中国的师范,现在在美国做研究,还是一名小学生的爸爸,这《让教育多一点理想(陈心想教育随笔精选)(精)/大夏书系》记录了他十多年间跨越中西、从受教到育人的心得体会,其中很多真知灼见,可以启发、巩固我们对于教育的设想和理想,值得阅读。 郑也夫(北大教授):在旅美留学、治学的十四年中,作者时时关注美国教育,亦念念不忘中国教育。二者强烈的对照,构成了他内心的冲动和笔下的文章,更是反省中国教育的重要视角,棒喝见怪不怪之惰性的不二法门。 薛涌(美国萨福克大学副教授):陈心想小时候连饭都吃不饱,上了中学还没见过公共汽车,从乡村中学考进中师,保送大学,留美拿到博士、现供职于美国高校智库国家战略规划与分析研究中心…… 这是一条充满了挑战的漫长成长之路。当他说“成长不能抄近道”时,不仅是学生和家长,所有人(也包括那些校长、教授、教育专家)都必须洗耳恭听。能以“我过的桥比你走的路还多”的经验来给我们展现人生课堂的,除了陈心想博士,还真找不出几个人来。 南桥(美国高校教育设计专家,教育专栏作家):陈心想博士的这本书,说到了当今教育的诸多痛点,比如家长给孩子的成长代劳,只偏重智力培养,只知做圈养放养的选择而不知培养等。这本书旁征博引却又很接地气,见解独到,屡屡打破流传广泛的成见,会给家长和教育界人士深刻启发,却又没有居高临下,雄辩而亲切,非常值得一读。 涂子沛(《大数据》作者,阿里巴巴副总裁):教育,是中国社会的一大痛点,我们正在通过满是问题的中国教育塑造下一代,这是一件很糟糕的事情。陈心想博士亲自体验过东西方两国的教育,他出身中国的师范,现在在美国做研究,还是一名小学生的爸爸,这本随笔集记录了他十多年间跨越中西、从受教到育人的心得体会,其中很多真知灼见,可以启发、巩固我们对于教育的设想和理想,值得阅读。 熊丙奇(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中国教育的改革与进步,需要自上而下的顶层设计,更需要自下而上的、所有与教育相关者的积极参与;需要埋头苦干的精神,更需要对教育理想的坚守。这本《让教育多一点理想》,展现的就是作者对教育理想的坚守,对中国教育改革的参与,以及对中国好教育的期盼。期待她能点燃更多人心中的教育梦想,汇聚起推动中国教育的力量。
  • 静悄悄的革命

    作者:[日] 佐藤学

    实践新课程教学参考。本书是通过和事物对话、和他人对话、和自身对话的活动过程,创造一种活动性的、合作性的、反思性的学习。
  • 教育是怎样变得危险起来的

    作者:汪丁丁

    《教育是怎样变得危险起来的》内容介绍:汪丁丁从教育是最最难的一件事讲起,指出转型期中国教育诸多严重危险的弊端及其成因。作者进而阐明了教育的三重目的、早期教育的脑科学和心理学依据、跨学科教育的主旨,以及知识与灵魂、知识与人生的关系问题。无论是教育者还是被教育塑造成了半成品的年轻人,都能从本书中得到思考和行动的力量以及方法。让我们重复鲁迅那句话“救救孩子”,也救救我们自己。 《教育是怎样变得危险起来的》是“青年对话录”系列之一。
  • 教育学

    作者:王道俊,王汉澜

    《教育学》(新编本)原是根据教育部1978年文科教材编选计划编写的,即华中师大等五院校合编的教育学。自1980年出版以来,经多次印刷并修订再版,累计发行二百余万册,起过一定的积极作用。但随着形势的发展,内容已显得陈旧。国家教委文科教材办责成我们重新修改,并纳入1985-1990年新的编选计划。
  • 教育学的文化性格

    作者:石中英

    本书是一部学术性和思想性较强的教育哲学著作。作者主要研究了几百年来一直困扰教育学界的“教育学是什么”的问题。系统批判了历史几种主要的研究框架及其教育学观。从文化学角度深入分析了教育学活动诸要素与定文化形式之间的内在关联,比较了德国、美国和中国的文化传统与教育学传统提出了“教育学的文化性格”、“教育学的民族性格”、“教育学的理论品格”等重要概念和命题整个研究视野广阔、材料丰富、结构严谨、富于创见、对于确立中国教育学的学术自主及各教育学科的研究与发展具有较大的方法论意义。
  • 再生产

    作者:(法)布尔迪约等

    《再生产》的内容由两部分组成,讲述了关于教育行动的双重专断性、关于教育权威、关于教育工作和系统,文化资本与教育交流等方面内容。
  • 教育的目的

    作者:(英)怀特海

    怀特海,英国数学家、哲学家、教育家。他与罗素合著的《数学原理》标志着人类逻辑思维的空前进步,被称为永久的伟大学术著作之一;创立了庞大的形面上学体系,《过程与实在》、《观念的历险》等是其哲学代表作;他深刻的教育思想也得到了广泛承认。 本书是他有关教育的演讲论文集,比较全面地反映了他的教育观念。他主张教育应该充满生活与活力,反对学生灌输知识,面应引导他们自我发展;他强调古典文学艺术在学生智力发展和人格培养中的重要性,倡导使受教育者在科学和人文方面全面发展;他还重视审美在道德教育中的意义,认为受教育者“如果不能经常目睹伟大崇高,道路教育便无从谈起。”怀特海的教育思想对今天提倡的“素质教育”有很大的参考与指导价值。
  • 教学勇气

    作者:帕克·帕尔默

    本书是一本具有开创性的对教师生涯进行探索的书。作者以轻松的文笔,探讨教师的内心世界。观念发人深省,对我国教师专业发展有很大的启发。本书英文版是亚马逊网站五星级畅销书之一
  • 教育片论

    作者:(英)约翰・洛克

    本书主要是一部论述道德教育的著作,引导儿童获得德行的著作,作者认为德行教育最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