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心理咨询

  • 万千心理:心理治疗实战录

    作者:巴史克(Michael Franz Ba

    作者巴史克本身拥有二十多年心理动力学及精神分析取向的教学与实务经验,他以自己曾经接触、督导的个案为例,一方面呈现治疗师和个案之间的对话,一方面完整记录在真实的治疗情境里,治疗师会面临到的各种情况、难以避免的错误、如何采取应对措施,以及在何时做适当的介入。 本书的作者巴史克受过严谨的医学训练,古典精神分析的熏陶,自体心理学的沉浸以及对现代认知神经科学的理解,令他足以拨开理论的迷雾,专注于实务,用美式思维特有的简洁、具体和浅白,对心理治疗过程进行解剖,让读者明明白白地了解,治疗师的每一句话背后蕴藏着什么,目的为何,也让读者清清楚楚地看到,个案是如何在治疗师的关注、理解和有目的地推动下获得改变的。
  • 精神分析导论

    作者:Jane Milton,Caroline

        这是一本高度浓缩后的关于精神分析的介绍,由英国伦敦精神分析协会的三位女性精神分析师撰写,它对精神分析的历史及璀发展做了精辟而简要的阐棕。读者可以通过书中通俗简洁的文字,清晰地了解复杂深奥的精神分析方法。   本书对精神分析历史及现今发展作了精辟简要的阐述,其内容涉及了精神分析理论的基础、精神分析简史、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精神分析、对精神分析的批评、精神分析与研究、咨询室外的精神分析、精神分析和心理治疗和职业化八个方面关于精神分析的重要问题。
  • 精神分析艺术

    作者:托马斯·奥格登

    为什么梦是心智最重要的精神分析活动?那些未作出的梦与被打断的呐喊又意味着什么呢? 《精神分析艺术》提供了一个独特的精神分析视角,通过解读弗洛伊德、克莱恩、温尼科特、拜昂等人与梦有关的作品,以及博尔赫斯的小说及弗罗斯特的诗歌,探索了精神病理学是个体梦到自己体验能力崩溃的体现这一观念;重新解读了客体关系理论的起源,并讲述了自己的精神分析写作体验。在作者看来,精神分析并非仅仅是一种技术,而更多的是一门艺术,是以一种充满人性和同情的态度对待病人,通过理解自身的相应情况来设身处地地理解病人,因为在某种程度上我们每个人都是病人。 前 言 第一章精神分析这门艺术:导出未做之梦、延续被打断的呐喊 第二章我不会丢弃的东西 第三章客体关系论起源的新解读 第四章谈无法做梦 第五章什么是真实的以及是谁的想法? 第六章解读拜昂 第七章谈抱持与容纳、存在与做梦 第八章谈精神分析写作 序言 从一开始,写这本书对我来说就有一种很亲切、很个人的感觉。写书的经历,感觉就像是在几年的时间跨度里,以我自己在当前人生阶段对精神分析的构想为题,给一位同事写了一系列的信件。精神分析的理论和实践,甚至在我写作的过程中(或者说得更确切点,尤其是在我写作的过程中),都一直处在一个不断变化的进程里;这一点,我认为是理所当然的。博尔赫斯(1970)说,他花了毕生的时间来重写他发表的第一本诗集。在此我与他深有同感:对那些我认为是精神分析最重要方面的部分,我不断试图将我的理解付诸语言;我试图说出它们是如何成为我本人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并且也说出它们又是怎样成为我作为一名不断成长着的精神分析师的一部分的。这本书代表了我这种终身长期努力的最新近的部分。 -------------------------------------------------------------------------------- 文摘 这一章的主题是,精神分析作为一门艺术,其进程是一个不断自我创造的过程。精神分析是一种亲历的情感体验(1ivedemotionalexperience)。这种体验无法翻译,无法抄录,无法录制,无法理解,也无法付诸语言。体验就是体验。但我相信,关于这种亲历的体验,我们还是能够讲出很多有价值的东西的--我们仍然能够去思考分析师和病人之间在参与精神分析时所发生的一切。 我发现在自己思考的时候--我的很多想法都诞生在写作的过程中--一个很有用的方法就是,限定自己使用尽量少的文字去捕捉文义的精华。我的经验是,精神分析的作品就像诗歌一样,精辟的文字和意义集中在一起就能大展语言的力量,表述难达之意。在这一章里,我以一句高度浓缩的开场白来说明我所设想的精神分析的过程,然后再进一步更加充分地阐述那一整套高密度的理念。由于我所构想的精神分析法中的各个元素都紧密相连不可分割,在这一章中的很多地方我都会回过头去反复阐述,或是暂时不按顺序跳跃性地解说(也许这正映射出精神分析体验本身的运行方式)。在本章结尾处,我将详尽地介绍自己的一次分析经历,其中我和我的病人能够一起思考、探讨,并且延续(过去)未能作出以及被打断的梦。 一个人到一位精神分析师那里去咨询,因为他的情感正经历着痛苦,而他自己并不知道,他之所以痛苦就是因为他无法做梦即他不能做无意识的。
  • 心理咨询与治疗的理论及实践 第七版

    作者:(美)科瑞,Gerald Corey

        《心理咨询与治疗理论及实践》作者Gerald Corey为加利福尼亚大学著名教授,美国心理咨询和治疗专家。本书已被译为阿拉伯文、印度尼西亚文、葡萄牙文等多种语言。书中介绍了咨询实践中的基本问题、咨询理论和技术,以及各种咨询理论和方法的整合与应用。 这本书的对象是学习心理学咨询课程、咨询师培训课程、人类服务和心理健康课程的本科生、研究生。
  • 认知治疗技术

    作者:莱希

    本书提供了大量具体的治疗技术,既包括认知治疗的传统技术,又包括这一领域涌现的最新治疗技术。针对每项技术,作者都提供了清晰生动的案例对话、来访者使用的自助表格以及对家庭作业的具体建议。认知治疗技术的创始人贝克在本书英文原著出版后写道:“这是一本认知治疗策略和技术的宝典,它提供了治疗师进行有效认知治疗的所有工具。
  • 爱的功课

    作者:[美] 苏珊·麦克丹尼尔,[美] 洁芮·

    这是一本生命故事集而不是个案集。他们不是病案上的症状和诊断、病床上的号码、被治疗仪器控制的躯体,而是情感丰富的鲜活的生命。 陪伴他们的家庭治疗师,也不是被学位、专业职称遮掩的看不清面目的“专家”,他们自己的生命故事,和病人及其家庭的故事编织在一起。 病人和他们的家庭需要 的,绝不仅仅是药片、针剂、导尿管、氧气袋、监护仪、护理方法,他们也同时需要情感上的支持,需要健康的、可以信赖的关系。
  • 投射性认同与内摄性认同

    作者:David E. Scharff

    “投射性认同”和“内摄性认同”,听起来很专业,其实就是说明人类的心态相互“感染”的机制。 来访者的情绪、感受、欲望会感染到治疗师,治疗师的情绪、感受、欲望也会感染回去给来访者。 作为治疗师,就是要积极主动地愿意接受来访者心态的感染,愿意感染对方传递过来的抑郁、焦虑、愤怒、仇恨、绝望、痛苦、悲哀等等,然后在内心通过对这些情绪的投射认同与内摄认同进行正念观察,产生理解接纳,带着悲悯慈爱。 如果是一个完美的精神分析过程,治疗师再把正念观察,理解接纳,悲悯慈爱这三种心态“传染”回去给来访者。 这样就完成了一个精神分析性心理治疗的过程。 ——李孟潮
  • 家庭治疗概论

    作者:[美] 戈登堡

    家庭治疗走过了哪些历程?家庭与个体分别作为治疗对象,在家庭治疗师和个别治疗师眼里到底有怎样的不同?家庭治疗师和个别治疗师在处理心理问题时有着怎样不同的视角和思路?二者是然不同、相互对立的还是相互借鉴和影响的?家庭治疗领域是与个别治疗领域一样流派纷呈吗?家庭治疗的各种模式在理论基础、问题假设、治疗过程、干预目标和技术等方面有何异同?家庭治疗的效果如何?家庭治疗师的培训及专业成长有何路径?家庭治疗师的专业守则有无特别之处?家庭治疗在世纪之交有没有新的发展和变化?历史上的家庭治疗大师有着怎样的个人特点、魅力及轶事可以供后来者津津乐道呢?这一系列问题可能是每一个家庭治疗理论的学习者和家庭治疗的实践者渴望了解的。I·哥登伯格和H·哥登伯格的这本《家庭治疗概论》为我们解答这些问题,提供了丰富而生动的理论和知识。
  • 郁闷

    作者:雷明

    《郁闷:晨晖心理咨询档案》所有内容均取材于雷明心理咨询中的真实案例,几乎涵盖了每一个现代人都能碰触到的郁闷心结,看心理专家和当事人如何共同探索,重获心灵平衡。张越:“在这些郁闷的主人公身上,我却看到了身边很多熟悉的人,我在一个永远抱怨工作全靠自己一个担当而下属完全不出力的人物身上看到了我的一位同行,又在另一个永远焦虑担心自己被别人抛弃的人物上看到我的另一个同行,在一个既无热衷于操控又与真实生活隔绝的人物身上看到我的某位领导,又在一个永远力图反抗自己的父亲却一直被父亲的阴影笼罩的人物身上看到我的一个朋友……他写的人就是我们自己!”
  • 少有人走的路2

    作者:[美]M·斯科特·派克(M.Scott

    每个人的心中都住着两只狼,一只善,一只恶。 如果说《少有人走的路:心智成熟的旅程》是在告诉我们如何培养心中那只善良的狼,那么,这本书则是在分析我们心中那只恶狼。 培养善良的狼需要诚实,而恶狼最害怕的则是诚实,最喜欢的则是谎言。 为什么恶狼喜欢谎言呢?因为谎言的本质是掩盖真相。 从本质上来看,人之所以掩盖真相,是不愿意承受面对问题和解决问题所带来的痛苦。在逃避问题和痛苦的过程中,人会颠倒是非,混淆黑白,变得疯狂和邪恶。所以,邪恶是由颠倒是非的谎言产生的。这就像单词“生命”——live,如果颠倒过来,就变成了“邪恶”——evil 。 勇敢地面对谎言,就是要让我们勇敢地面对真相,不逃避自己的问题,承受应该承受的痛苦,承担应该承担的责任。唯有如此,我们的心灵才会成长,心智才能成熟。
  • 心理咨询与治疗经典案例

    作者:Gerald Corey

    《心理咨询与治疗经典案例(第7版)》为《心理咨询与治疗的理论及实践》一书的配套读物。全书包含11种咨询理论,针对露丝的案例,层层分析各种治疗方法的理论和应用。书中具体描述了各种理论的应用,每个章节涵盖了对每种理论基本假设的讨论,实践案例的评价,治疗目标和治疗过程的深入解析,并通过治疗师和来访者的对话清晰地再现了每种治疗方法的细节。新版中增加的反思部分能更好地帮助读者理解心理咨询和治疗理论及实践应用。
  • 给年轻心理师的27封信

    作者:玛丽·皮弗

    《给年轻心理师的27封信》是皮弗写给一位心理学研究生的27封信。她以舒缓流畅如散文诗般的文字,分享了个人经历和治疗案例,表达了她从业多年来对心理治疗的理解和感悟,更以朋友的身份畅谈成败得失、工作压力、人际关系、家庭婚姻以及幸福等等。充满了智慧、关爱和洞见。
  • 格式塔咨询与治疗技术

    作者:[英]乔伊斯 (Phil Joyce)

    格式塔治疗是一种以现象学为指导的存在主义疗法,是主要的心理治疗流派之一。本书最大的特点是汇集了众多著名的格式塔心理治疗师和咨询师多年深厚、丰富的实践经验,全面系统地介绍了格式塔疗法的实用技术。此外,为了帮助读者更好的领会和掌握这些技术,书中还不时穿插了一些启示性建议以及案例片段解析。 相信阅读完本书所描述的整个治疗历程,必将对读者的治疗师或咨询师旅程有所启发和帮助。
  • 心理治疗师之路

    作者:科特勒

    他在《心理治疗师之路》(第3版)中淋漓尽致地勾画了治疗师的精神境界,让人们看到心理治疗师的工作处境和心灵历程,灵魂撞击时的波澜壮阔的场面:在沉默中等待,在谩骂中镇定,在困难中坚挺,承受限制和压抑的痛苦,职业的倦怠,不眠的煎熬。在心灵的治疗旅程中,犹如海洋容纳百川一样,心理治疗师包容心灵受伤者的怨恨、忧伤、愤努甚至绝望的情绪。他们用倾听、宽容、理解和共情的能力,奉献自己的诚挚、善良的心灵,诱导受伤者走出歧途,走出低谷。 点击链接进入英文版: On Being a Therapist (4th Edition)
  • 家庭与家庭治疗

    作者:【美】萨尔瓦多·米纽庆

    本书是家庭治疗领域迄今最为重要的专著。作者在书中选录和分桥了大量临床案例,深入浅出地阐释了结构家庭治疗的有关理论和概念,展示了实施结构家庭治疗的具体步骤和实用技术,对结构家庭治疗方法作了清晰和全面的介绍。本书语言浅显生动,行文通俗易懂,不但可以让初学者大获裨益,也能给资深治疗师以相当大的启迪。
  • 精神分析治疗指南

    作者:Robert J.Ursano.M.D等

  • 心理治疗入门

    作者:巴史克

    巴史克是美国芝加哥心理分析中心著名的训练与督导分析师,其学派背景是精神分析和自体心理学。在本书中他以16个精彩的案例诠释了什么是“心理治疗”,怎样从事“心理治疗”和为什么“心理治疗”有效。本书作者记叙了在面谈的小小空间里,一个个个案真实的生命处境,通过话语、眼神、身体语言和意义丰硕的沉默,非常有技巧地引导读者进入心理治疗的殿堂,使读者明白原来心理治疗可以是这么鲜活、容易了解。通过此书你可以了解童年与性格塑造的关系,适应能力与胜任感和自我价值感的关系,情感与行动的关系,自我系统与焦虑和忧郁的关系,治疗师如何处理移情,情感连接与退缩的表现,自恋型与边缘型人格、精神官能症的特点。
  • 心理咨询师(三级)

    作者:郭念锋

    2001年,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颁布了《国家职业标准。心理咨询师(试行)》。这一标准的颁布,对于推动心理咨询师职业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的开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为进一步完善心理咨询师职业资格证书制度,2005年。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与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组织专家对试行的《标准》进行了修订,并在此基础上,修订完成了《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以下简称《教程》)系列教材。 《教程》紧贴《标准》,内容上,力求体现“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指导思想,突出职业培训特色;结构上,针对心理咨询职业的活动领域,按照模块化的方式,分为三级心理咨询师、二级心理咨询师、一级心理咨询师3个级别进行编写。《教程》的基础知识部分的内容涵盖《标准》的“基本要求”;技能部分的章对应于《标准》的“职业功能”,节对应于《标准》的“工作内容”,节中阐述的内容对应于《标准》的“技能要求”和“相关知识”内容。 《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3级)2011》适用于三级心理咨询师的培训,是职业技能鉴定的推荐辅导用书。
  • 聚焦心理

    作者:简德林

    《聚焦心理》是简德林博士的经典之作。在这本高度实用性的指导书中,尤金·简德林博士解释了聚焦的基本原则并给大家提供了逐步的指导,告诉你如何应用这个技术来接触伟大的内在的智慧。当你学会如何去提升“聚焦”的自然能力的时候,你会发现自己的身心更为同步和一致,充满更多的自信。25年前,人本心理治疗大师卡尔·罗杰斯的同事,美国著名的哲学家、心理学家尤金·简德林博士提出“身体是潜意识”的惊人言论。25年后,心理学界早已接受身体是信息和创新的来源。在这25年里,简德林博士基于芝加哥大学的开创性研究,创设了一个能够达到个人升华的强有力的心理技术——聚焦(FOcuslNG又可理解为“生命觉知”)——由此获得广泛流行并赢得学者们的一致喝彩乃至嘉奖。它由六个简单并且容易掌握的步骤组成,区分并改变由身体主导的这种思维和情感模式。我们可以在任何地方、任何时间来完成聚焦,而且聚焦的每一个阶段都不会超过十分钟,但是你可以立即感受到它的效果——身体紧张感的释放,心理压力的减轻,同时在自我理解和自我审视方面也会有一个戏剧性的转变。现在,聚焦是一项全球性的国际交流。一系列的录音资料和测试的长期研究,则揭示了来访者进行聚焦时将会取得更为理想的疗效。聚焦同样具有其他的多种功效,例如:更佳的免疫系统机能;可被应用于许多的领域,包括学校教育,商业.精神心灵团体和创造性的写作。全球有超过600多位经过认证的聚焦培训师。在欧美国家,许多人把这《聚焦心理:生命自觉之道(25周年版)》作为礼物送给亲友,心理治疗师则经常把这《聚焦心理:生命自觉之道(25周年版)》放在来访者的等待室里。用来作为治疗过程的良好开端。这是一本经典自助全球畅销书,也是一本在哲学和心理学领域里程碑式的必读经典。
  • 脑锁

    作者:Jeffrey M.Schwartz

    《脑锁:如何摆脱强迫症》,将教会你如何与强迫症抗争并最终战胜它。如果你也是一位强迫症患者,无论病情较轻还是严重到了如休斯般的程度,你也将了解到许多关于大脑的知识和怎样更好地去掌控大脑。另有一些激励人心的故事在等待着你,它们讲述的是一些勇士如何通过实施四步骤自我治疗法,为自己打开了被强迫症锁住的大脑。对于这种已被科学证实、可帮助人们成功改变自我大脑运作的方法,在此书中有深入浅出的讲解,方便你领会和自我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