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社会心理学

  • The Crowd

    作者:Gustave le Bon

    A brilliantly instructive treatise on the general characteristics and mental unity of a crowd, its sentiments and morality, ideas, reasoning power, imagination, opinions, and much more. A must-read volume not only for students of history, sociology, law and psychology, but for every politician, statesman, investor, and marketing manager. Newly designed and typeset for easy reading by Boomer Books.
  • 学科制度和社会认同

    作者:方文

    前言 学科制度和社会认同 上编 历史演化:学科制度视角 第一章 社会心理学的演化:一种学科制度视角 一、学科制度:制度精神和制度结构 二、学科制度视角:主流社会心理学的难题分析 三、欧洲社会心理学的学科制度建构 四、学科演化:理智视角和学科制度视角 第二章 学科制度:以知识行动者为中心 一、知识行动者 二、以知识行动者为中心的学科制度 三、学科制度:理论潜力和现实意义 第三章 社会心理学的主流历史话语:建构和再生产 第四章 作为“他者”的欧洲社会心理学:理智复兴及其启迪 下编 群体过程:社会认同视角 第五章 社会认同论的基本逻辑 一、社会认同认的逻辑基础 二、社会认同论的核心构念 三、群际和谐:相关策略 第六章 群际符号边界的型塑机制 第七章 宗教认同:一种宗教群体资格论 第八章 群体资格:社会认同事件的新路径 参考文献 后记 ……
  • 中国社会各阶层心理分析

    作者:石勇

    我们的未来会如何?中国社会将怎样?不确定的风险与机遇时刻影响着我们,而未来密码,就隐藏在当今社会各阶层的性格与心态中。本书通过社会各阶层划分与心理分析,揭示了富人、名流与官民间的隐秘真相,在澄清各种社会错觉后,大胆对未来中国布局做出预测,给读者指出正确的上升通道,以求在新一轮的资本洗牌中提前获得有利的位置!
  • 奉承史

    作者:(美)斯坦格尔

    有些场合奉承是使文明得以延续的润滑剂,本书对奉承这一现实生活中无处不在的社会现象进行了全面深入的剖析。全书视野开阔、生动有趣,读罢将使你对奉承、吹捧、恭维等言行有全新的理解和认识。
  • 影响力(珍藏版)

    作者:[美] 罗伯特·西奥迪尼(Robert

    [内容简介] 本书是西奥迪尼的社会心理学经典作品,在书中,作者从专业角度为读者阐释了顺从他人行为背后的六大基本原则:互惠、承诺和一致、社会认同、喜好、权威和稀缺,为我们解释了为什么有些人极具说服力,而我们总是容易上当受骗。本书对于商业人士以及广大普通读者有深远的意义,教你学会对顺从业人士说“不”,帮助你成为一个真正对他人有影响力的人。 [编辑推荐] 西奥迪尼经典作品 风靡全球30载 被引述率高居当今社会心理学之冠 《财富》杂志鼎力推荐的“75本商业必读书”之一 亚马逊推荐的“人生必读100本书”之一 湛庐文化出品
  • 社会心理学经典导读

    作者:俞国良

    《新世纪高等学校教材•社会心理学系列教材•社会心理学经典导读》由我确定编写原则、结构、内容、体例和样章,以及最后的修改和定稿,其中我的博士后郝芳博士协助我做了许多具体的协调工作,责任编辑周雪梅女士也是鼎力相助。同时,《新世纪高等学校教材•社会心理学系列教材·社会心理学经典导读》更要集体智慧的结晶,这里既凝聚了我国老一辈心理学家的研究的指导,也包含了年青一代心理学工作者的努力劳动和辛勤工作。书中的大部分译著和全部评价文章均是原创性成果,且在课题组成的每周读书报告例会上进行了报告和讨论。各部分译、译作者按序为张宝山、俞国良、姜兆萍、戴斌荣、赵军燕、郝芳、曾盼盼、邢淑芬、金东贤、池丽萍、刘聪慧、文书锋、王拥军、董妍、侯瑞鹤、樊召锋、王永丽、张雅明、闫嵘和黄峥。他们既是我已毕业或在读的博士、博士后,也是我的良师益友。从他们身上,我不仅学到了很多东西,也真正体会到了一生可畏。因书,书中任何有创意的观点、有新意的成果,应归功于他们的殚精竭虑、严谨治学的学术精神。
  • 中国人行动的逻辑

    作者:翟学伟

    本书成书于2001年3月,2001年10月第二次印刷,深受读者的喜爱,是此领域的重要书籍。本书主要是以社会学、社会心理学和文化人类学等学科为基础,从本土化的视角,对中国人心理以及所处的中国社会与文化脉络,进行了方法论的、概念的以及经验和理论的探讨。
  • Intimate Relationships

    作者:Rowland Miller

    The sixth edition of Intimate Relationships is the most accessible, comprehensive, and current work available. This text has a broad reach, drawing from all the relationship sciences including material from social psychology, communication studies, family studies, sociology, clinical psychology, and neuroscience. Clearly on the cutting edge, it presents all of the new developments in the field and exudes vigorous standards of scholarship while maintaining a highly acclaimed reader-friendly style that sets the text apart.
  • Influence

    作者:Robert B. Cialdini

    Influence: Science and Practiceis an examination of the psychology of compliance (i.e. uncovering which factors cause a person to say "yes" to another's request). Written in a narrative style combined with scholarly research, Cialdini combines evidence from experimental work with the techniques and strategies he gathered while working as a salesperson, fundraiser, advertiser, and in other positions inside organizations that commonly use compliance tactics to get us to say "yes." Widely used in classes, as well as sold to people operating successfully in the business world, the eagerly awaited revision of Influence reminds the reader of the power of persuasion. Cialdini organizes compliance techniques into six categories based on psychological principles that direct human behavior: reciprocation, consistency, social proof, liking, authority, and scarcity.
  • 日常接触

    作者:欧文·戈夫曼

    符号互动学派是社会学从欧洲移植到美国后,在美国土壤上产生的一个学派,它起源于意识流创始人詹姆士把自我分成主我与客我,而后在芝加哥大学经库利发展成“镜中我”与托马斯的“情景定义”,后经米德与布鲁默进一步系统化,戈夫曼正是在这个基础上,对先前的那些大师们的理论作了进一步的检验、补充并加以精细化,提出了自己在社会学方面的戏剧表演理论,用戏剧学的理论和概念解释日常生活,把符号互动论往前推进了一大步,并对社会学的各个领域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影响。 正如美国一些评论家所说的,戈夫曼的著作对于人类的自身理解有显著的贡献,它精细地论述了社会情境中的人类行为以及我们在他人面前如何表现自己这一主题,《日常接触》一书也不例外。戈夫曼的人类行为者模式假设说,问一个男人或一个女人“真正”是什么这是毫无意义的,因为我们经常在表演。我们永远在舞台上,即使我们相信自己是最本能和最真诚地对他人进行反应时也是如此。这种假设是戈夫曼理论的出发点。
  • 性格与社会心理测量总览

    作者:Robinson等主編

    本書述評了現今西方社會心理態度的十一大研究領域中一百五十四個有關於成人及兒童的主要量表。這些量表均由在各研究領域中具有豐富經驗的研究者選出並加以介紹及評定,可供社會心理、臨床心理、教育心理、管理心理、心理諮詢及輔導等領域的研究者使用。 編著者首先對量表所涵蓋之領域的研究重心、發展方向及所出現的問題,做一個整體性介紹,並說明選擇量表的標準,再逐量表詳述其心理計量統計資料(包括信度、效度及基本常模資料)。除基礎資料的提供,編著者還評述了各量表的優缺點,建議選擇量表的注意事項,提供評量者專業的指導。 作為參考及使用手冊,本書另有兩大特點:(1)在第一章即闡述了評定量表所應使用之標準,也可以用來評述其他未包括在本書中的量表;(2)在第二章則討論了使用量表者最大的顧慮--受試者作答偏差的問題,提供解決各種偏差的方法及輔助量表,而且在隨後的其他各章中,也對此問題之處理做了例行報告。 全書上冊共有七章,主要用於測量人的情感,包括幸福感、自尊、社交焦慮感及疏離感等;下冊共五章,主要測量人的信念、態度及特質,包括人際信任、控制源、權威主義、性別角色及價值觀。 本書最為可貴之處是,大部份全文盡譯的量表都可以直接使用,無須再向原編製者索取版權或購買量表;凡不能直接使用者,也都有注明索購使用權、量表或指導手冊的通訊地址,方便評量者取得授權。
  • 现代社会心理学名著菁华

    作者:周晓虹 编

    从纵向的历时态角度说,有关社会心理学的研究经历了社会哲学、社会经验论和社会分析学等不同阶段;而从横向的共时态角度说,社会学、心理学和人类学的路径则为们了解人性和社会行为提供了不同的研究视角。这部菁华或者说读本,从现代社会心理学的100年历史中选择出40余名篇巨制.与其说是一杯叙述人类行为的五色斑斓的鸡尾酒,不如说更像是一道剖析人类本性的精美大餐。我们承认.现代社会心理学家殚精竭虑的结果,尚没有超出孔老夫子”性相近.习相远”的睿智断言;但我们也看到他们的研究为我们提供了远为丰富的有关人性和社会行为的生动细节。
  • 社会心理学

    作者:俞国良

    《社会心理学(第2版)》从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出发,以人际交往过程中的个体心理与行为为明线,以人际交往过程中存在的文化与社会环境为暗线,按照个体过程、人际过程、群体过程逐步展开的逻辑思路,来建构社会心理学的教材体系。《社会心理学》是教育部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和新世纪高等学校心理学基础课教材,主要供全日制高等院校心理学专业和哲学、法学、社会学、教育学、经济管理、新闻传播和社会工作等相关专业、自学高考心理学专业的读者使用,也可作为爱好社会心理学的大学生、研究生及党政工作者、科研工作者和教育工作者的学习参考用书。
  • 美国学生社会技能训练手册

    作者:达林·曼尼克斯

    《美国学生社会技能训练手册》的作者达林·曼尼克斯结合19年的从教经验,详细阐述了社会技能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并提供了180多种现成的社交技能训练方案,让父母和家长即时使用,帮助学生学会如何与他人进行有效沟通,并运用这些技能解决社会生活中的各种不同问题。《美国学生社会技能训练手册》内容包括两部分: 第一部分:现代中学生必备基本社交技能。本部分详细介绍了20种基本社交技能,每一单元都包括对一种社交技能的详细阐述、学生练习、教师参考、家长参考以及相应的实践活动等五部分。 第二部分:实用社交技能训练。本部分假设了五种不同的环境:家庭、学校、工作、同伴相处,以及社区。让学生在各种不同情形下得到更好的训练。 《美国学生社会技能训练手册》将为你提供一个灵活即用的社交技能方案,帮助孩子学会与人相处,并转化为适合自身的方法。
  • Contagious

    作者:Jonah Berger

  • 群体绩效

    作者:伯纳德·尼斯塔特

    《群体绩效:有效管理的基石》内容简介:组织的成功由管理决定,当代组织中的工作和管理越来越强调团队。团队和群体的绩效更成为决定每个组织能否成功的关键。《群体绩效:有效管理的基石》以社会心理学理论和研究为基础,用一种整合的观点全面呈现出社会心理学对群体互动这一问题的理论和见解。《群体绩效:有效管理的基石》强调群体成员之间的互动,以及每个人在处于团队中时、面对不同情境和不同任务时的表现及绩效。书中着重介绍了群体在各种不同任务和背景下的表现,包括体育运动、头脑风暴、判断决策、问题解决等。 《群体绩效:有效管理的基石》对社会心理学专业的学生和研究人员,研究组织绩效和群体动力学的学者和专家,以及各类组织中的管理者及培训人员来说,均有很大的启发。
  • 中国社会心理学评论(第1辑)

    作者:杨宜音

    研究和认识生活在中国文化下的人们的社会心理,发现和揭示中华文化与社会心理的相互建构过程及特性,最终服务于社会,贡献于人类——百年以来,华人社会心理学者孜孜以求的正是这一目的。《中国社会心理学评论》将系统地选刊这些学者的论文,借以展示华人社会心理学这一研究领域所具有的多重视角以及学术积累。
  • 语境中的社会建构

    作者:【美】肯尼斯·J·格根

    《语境中的社会建构》主要基于以下的假设进行理论推演:任何关于世界的描述或解释都无法准确映射、描绘或反映所存事物;我们描述和解释世界的方式是关系的结果;世界建构的重要性在于其社会效用;我们在描述和解释的同时,也塑造了我们的未来;而要造福于我们的未来,关键在于反思我们视之为理所当然的世界。 社会建构论是当代人文和社会科学的普遍思潮。格根堪称当代社会建构论之领军人物,此作亦属社会建构论在社会心理学领域中的典范之作。
  • 社会心理学

    作者:罗伯特 A.巴隆(Robert A.Ba

    《社会心理学(原书第12版)》内容简介:社会心理学已经从曾经的边缘地位进入现代心理学的核心,因为它揭示个体的心理机能,丰富我们社会的灵魂。通过严密的实验和实地研究,社会心理学家证明,要全面了解行为就必须认识环境、内容和文化的重要性。社会心理学不像心理学其他领域那样只强调个体作为分析单位,而是在社会背景中去探索行为。社会心理学家实际上是在经营心理学的“百货商店”,把心理学免费送给大家,使普通大众能够终生享用。 《社会心理学(原书第12版)》适合于心理学专业本科学生及考研生。
  • 電醒世界的人

    作者:Thomas Blass Ph.D.

    《電醒世界的人》專文推薦 〈審訂者序〉 洞悉人性才能不再重蹈覆轍/洪蘭 史坦利˙米爾格蘭是我最欽佩的心理學家,他的服從權威實驗是我放棄法律轉入心理學最主要的原因。我第一次讀到他的實驗是在法學院念大三的時候,我震驚他的實驗直搗黃龍,問了一個心理學最基本的問題:人性究竟是本善還是本惡?一個正常的人為什麼會做出匪夷所思的惡行?他的實驗說明了「邪惡的平凡性」:罪大惡極的納粹頭子艾克曼竟然是一個彬彬有禮、說話溫和的人;區區一個納粹黨竟可以讓六百萬猶太人死於煤氣室。我出生於二次大戰之後,一直對小小一個日本可以席捲比它大幾十倍的中國,中國人甘願做日本走狗、屠殺自己同胞不能了解;曾經有三十個日本兵在山西命令三百個中國人挖好自己的墳墓,然後用刺刀將他們一個個殺掉並推入坑中,中國人為什麼不反抗?三百對三十,勝算機率應該很大,他們為什麼不反抗?這些問題在看到米爾格蘭的研究後終於了解。 在一個充滿威脅的競爭社會中生存,如果加入一個權威主導的社會團體,成為它的一份子對個人是有利的。當納粹黨形成氣候後,臂上綁著黑色納粹臂章會使這個人為所欲為、做出他本來不敢做的事,老百姓只能噤若寒蟬,退避三舍,這會助長納粹黨的氣焰,而使一般人更希望加入這個團體。服從的傾向就是這種社會組織的產物,我們在黑道和幫派中也可以看到,只是我們從來沒有想過演化中的求生存本能,已將這種服從權威傾向內化成人類本性的一部分。米爾格蘭認為人進入一個團體組織時,他必須把自己內在的控制權交給團體的領導人,不然這個組織不能良好運作,一旦這個人接受了這個權威的合法性,他就會接受這個權威對情境的解釋。一個權威的人說某人必須接受懲罰,只要自己是這個權威的代理人,他就會去執行這個權威給他的指令,他不再關心這個行為是否可以接受,他已將判斷和責任都交給了權威者,這是為什麼米爾格蘭的實驗中有百分之六十五的人能將電擊開關一路按到四五○伏特而不手軟。在實驗之前,所有人都以為只有百分之一或百分之二的人會這麼殘忍,完全沒有想到「沉默的共犯」的毀滅性。 米爾格蘭的實驗讓我這個讀法律的人大開眼界,我驚訝一個模糊不可測量的人性,可以用實驗這麼漂亮的顯示出來,也驚訝科學的文章可以寫得這麼行雲流水,完全不生硬艱澀;更重要的是我看到了實驗心理學家存在的價值,一個實驗可以設計得這麼美妙,在這方面米爾格蘭真是大天才!他深刻了解人性,懂得讓人們自己得出結論是最有力的說服方式,例如他告訴受試者這個實驗一次需要七個人,所以務必準時,不要讓別人等,當受試者到達實驗室時,實驗者請他把外套脫掉,放在那邊的長板凳上,受試者看到長板凳上已有六件外套堆著,心中就知道自己是最後到達的人,他的罪惡感會使他立即進入實驗室的小隔間去做實驗,不會去看其他六個人到底是誰。這個實驗的重點是根本就沒有其他人,那個受試者是唯一真正的受試者,但是他會受到自己眼睛看見六件外套的推論的影響,以為真的有六個同學在其他的小隔間中做跟他一模一樣的實驗。這個實驗的成敗在受試者對別人反應的判斷,米爾格蘭成功的操弄這一點,得到漂亮的結果。 事實上他的實驗都做得乾淨俐落,令人讚嘆。像這種例子不勝枚舉,教人感嘆的是這麼好的一位科學家因為「權威的服從」這個實驗的爭議性,使他一輩子沒有得到他應有的榮耀:因為這個實驗,哈佛大學沒有通過他的升等要求,雖然他當時已是最有名的社會心理學家,還是未能留在哈佛教書,這是他一生最大的遺憾。美國心理學會也從來沒有給過他任何獎,他申請研究經費一再被拒絕,然而,他卻是二十世紀最卓越的心理學家之一,他的研究過了五十年,仍然在所有心理學的教科書中出現,到今天還沒有任何一個實驗可以取代它。米爾格蘭的鬱鬱不得志可能是他英年早逝的原因之ㄧ,他才五十一歲就因心臟病過世;但是他短短的五十年生命卻是異常的精采,他的影響力我們到現在還不停的在生活中看到,例如他說別人的咖啡打翻是笨手笨腳,自己的咖啡打翻是咖啡太燙,這種嚴以責人、寬以待己的現象,我們不是每天在政壇上看到嗎? 他的服從實驗中有一個情境是真正的受試者只負責唸配對字的單子,按電擊開關(懲罰答錯的學習者)的責任是由另一個受試者來執行(其實這是由研究生假扮的假受試者),結果四十位受試者中就有三十七個人(百分之九十三)一路做到最後的四五○伏特。米爾格蘭說,任何一個毀滅性行動都可以透過人事安排去執行,只要決策者與實際殘酷行為保持距離,他們便不覺自己對此殘酷行為有任何責任,因為動手者不是他們。這不就是天災過後政府高官坐在冷氣房中下令封山的版本嗎?他們完全不考慮到山上還有學生需要下山唸書,人民有「行」的權利,山上還有生長了一半的高麗菜尚未採收,封了山菜只好爛在田裡。那ㄧ年許多學生交不出學費,許多家庭被債逼的自殺,冷氣房中一個決策,枉死城中許多燒炭、跳樓的人。 米爾格蘭的研究是每一個念心理學、社會學、政治學的人都該讀的書,法律系的人更該讀,因為法官筆下判生死的正是「人」,當然不可不知人性的本質。米爾格蘭透過實驗的方式,將不可言喻的社會運作規範的因果關係清楚呈現出來,一個從事社會科學研究的人,怎麼可能不讀這本書!我花了很大力氣審訂這本書,修改裡面的文詞,增加它的可讀性,最主要是這本書在現在這個亂世,有暮鼓晨鐘的作用。只有了解人性,二次世界大戰納粹的滅種屠殺才不會再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