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伊朗
-
寂寞,在生命最後八天
歐美文壇最耀眼的圖文才女 繼《慾望德黑蘭》,瑪嘉.莎塔碧(Marjane Satrapi)最新得獎力作 當一切遺憾無可挽回,他,選擇結束生命! 男主角:來吧,趕快動手吧!我已經等得不耐煩了。 死神:你嘛幫幫忙!還沒輪到你呢。 瑪嘉.莎塔碧是當今歐美文壇眾所矚目的才女,她以過人的才華,獲得全球媒體的一致讚譽與推薦。在這本最新出版的新書中,莎塔碧一如過去,把周遭親人的故事畫入書中。內容敘述一位寂寞中年男子,決心尋死的最後八天。書中將這八天分為八章,回顧男子的一生。 主角納瑟阿里是莎塔碧的家族長輩,他嗜琴如命,是伊朗德黑蘭一位小有名氣的演奏家。一天,太太在氣憤之下,把他珍愛的名琴摔壞,從那一刻起,納瑟阿里就對人生感到絕望。起初,他也試圖給自己一線希望,然而當遺憾無法挽回,他不吃不喝,躺在床上等死。漫漫長夜,他憶起自己人生的種種,有快樂、有哀傷、也有遺憾。 莎塔碧透過電影蒙太奇的手法,穿插他與周遭親人的過往,以及大家日後的際遇。故事看似憂傷,卻又像一齣悲喜劇,讓人在哭笑之間,看見人生的真相。 莎塔碧維持一貫幽默的敘述手法,配合黑白版畫式的圖畫風格,展現他無以倫比的創作魅力。無怪乎歐美文壇一致高度讚譽,本書更榮獲安古蘭漫畫首獎的殊榮,是一本不容錯過的當代圖文佳作。 -
我在伊朗長大2:安息日
(來自商務印書局網站) 大家對伊朗的印象是否只有戰爭、石油和宗教狂熱?有沒有想過是什麼導致伊朗等中東國家戰爭連連?你又想不想了解伊朗的歷史?伊朗人民在政治動盪下是怎樣生活的? 「Persepolis: 我在伊朗長大」這套連環圖述說了一個伊朗小女孩在伊斯蘭革命時期的成長故事。這個小女孩經歷了國王被推翻、伊斯蘭革命、與伊拉克戰爭等國家大事。伊朗作者Marjane Satrapi述說的正是她本人的成長經驗。 作者Marjane Satrapi 運用簡單的線條和黑白對比帶出這個震撼人心的故事。大量黑色的運用令畫面充滿力量。隨著主角Marji的成長,大家可以深入地了解伊朗的歷史、政治和文化。 「Persepolis我在伊朗長大」全系列共四冊書,在法國推出時大獲好評,被譯成十多種文字,並獲得了包括2004年德國法蘭克福書展「最佳漫畫獎」等多個漫畫書大獎。 -
我在伊朗長大1:面紗
(來自商務印書局網站) 大家對伊朗的印象是否只有戰爭、石油和宗教狂熱?有沒有想過是什麼導致伊朗等中東國家戰爭連連?你又想不想了解伊朗的歷史?伊朗人民在政治動盪下是怎樣生活的? 「Persepolis: 我在伊朗長大」這套連環圖述說了一個伊朗小女孩在伊斯蘭革命時期的成長故事。這個小女孩經歷了國王被推翻、伊斯蘭革命、與伊拉克戰爭等國家大事。伊朗作者Marjane Satrapi述說的正是她本人的成長經驗。 作者Marjane Satrapi 運用簡單的線條和黑白對比帶出這個震撼人心的故事。大量黑色的運用令畫面充滿力量。隨著主角Marji的成長,大家可以深入地了解伊朗的歷史、政治和文化。 「Persepolis我在伊朗長大」全系列共四冊書,在法國推出時大獲好評,被譯成十多種文字,並獲得了包括2004年德國法蘭克福書展「最佳漫畫獎」等多個漫畫書大獎。 -
慾望德克蘭
http://www.netandbooks.com/taipei/books/data.asp?pageto=1&id=2372 繆沛倫 黑面紗底下的飲食男女 飲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性事永遠是人難以啟齒卻又最感興趣的話題,不管在多麼保守封閉的社會都一樣。別以為只有在紐約的時尚咖啡廳的四個女人才有辦法口無遮攔的討論今日性事,即使在最保守的回教國家,脫下黑面紗之後,幾個女人在一起討論的性事絕對不比任何其他地方遜色。 《慾望德黑蘭》的作者瑪嘉.莎塔碧是一個十分特立獨行的伊朗女生,1969年出生的她在伊朗長大,歷經了國王被推翻、伊斯蘭革命、與伊拉克戰爭等等事件之後於2004年正式移居法國。儘管莎塔碧是個道地的伊朗人,不過人卻十分西化。由於她在自由派家庭長大,在家中她不但從來不披掛頭紗,甚至父母很早就教育子女不要相信政教合一的情勢,不要追隨宗教狂熱份子的腳步,要有獨立思考的能力,2002年她在法國出了《我在伊朗長大》一套四本繪本漫畫,這套自傳形式的漫畫中描述一個伊朗小女孩由對革命抱持熱情,但在戰爭中經歷了親人與朋友的死亡,因而對於政治情勢有了深刻的認識,為了自身安全,父母將她送到維也納求學。幾年之後小女孩學成回到伊朗,但是革命之後的伊朗人事全非,對於女性的壓迫比革命之前更烈,整個社會氣氛更趨保守,小女孩受到西方教育的洗禮,對於這種性別泛道德化的壓迫格外不能接受,這條返鄉之路讓她走得格外艱辛。《我在伊朗長大》大膽直言批判的圖文一出書就廣受矚目,榮獲法國安古蘭國際漫畫節最佳首版漫畫,接下來得獎不斷,並於2004年德國法蘭克福書展獲得最佳漫畫獎。 莎塔碧曾表示她是個「繪本小說家」,她的圖文風格遊走於漫畫、繪本與小說之間。《慾望德黑蘭》序幕畫得含蓄迂迴,但反諷意味十足——一個傳統的伊朗家庭午宴,男人高高在上,女人謙卑守禮,但是吃過飯之後男人去睡覺之後,做完家事的女人們開始進行男人止步的消遣,喝下午茶,說說女人私房話,「在別人背後說長道短,是最佳的心靈Spa」。至於女人私房話說些什麼呢?舉凡男人尺寸的長短、為了結婚乞靈巫術的女人、樂在當二奶的女人,一直到依舊盛行於伊朗的處女膜手術……辛辣的話題,恐怕那些睡午覺的男人們想到都會惡夢連連。 《在德黑蘭讀羅莉塔》中描述了伊朗女性在伊斯蘭統治之下種種不平等的遭遇,讀來令人熱血沸騰又感無奈,而在《慾望德黑蘭》中,這些女性受到的性別歧視依舊,但是她們用另外一種的方式反叛,這種反叛的精神,絕對是女性書寫顛覆力量的呈現。 -
阿维斯塔
《阿维斯塔》是伊朗最古老的文献。这部传世之作的成书年代虽难以断定,但起码可以上溯到公元前10世纪以前。 全面地探讨《阿维斯塔》,深入地剖析《阿维斯塔》各卷的具体内容及其相互联系,进而从历史、文学和语言学的角度揭示它的本质特征,不是本书的旨趣,也没有这种可能。我们的目的在于,以通俗浏的语言,选编《阿维斯塔》的精华部分,奉献给波斯语读者,为他们了解古代伊朗人的思想和世界观打开一个窗口。 总之,波斯古经《阿维斯塔》充分地反映了我们令人尊敬的祖先的英勇、果敢、纯洁、真诚、宽容和乐观的美德,反映了他们对世界上一切事物的明智看法,并且表现出他们为世界繁荣和人类生活的幸福而奋斗不息的热情。 -
Funny in Farsi
This new Readers Circle edition includes a reading group guide and a conversation between Firoozeh Dumas and Khaled Hosseini, author of The Kite Runner .” In 1972, when she was seven, Firoozeh Dumas and her family moved from Iran to Southern California, arriving with no firsthand knowledge of this country beyond her father’s glowing memories of his graduate school years here. More family soon followed, and the clan has been here ever since. Funny in Farsi chronicles the American journey of Dumas’s wonderfully engaging family: her engineer father, a sweetly quixotic dreamer who first sought riches on Bowling for Dollars and in Las Vegas, and later lost his job during the Iranian revolution; her elegant mother, who never fully mastered English (nor cared to); her uncle, who combated the effects of American fast food with an army of miraculous American weight-loss gadgets; and Firoozeh herself, who as a girl changed her name to Julie, and who encountered a second wave of culture shock when she met and married a Frenchman, becoming part of a one-couple melting pot. In a series of deftly drawn scenes, we watch the family grapple with American English (hot dogs and hush puppies?—a complete mystery), American traditions (Thanksgiving turkey?—an even greater mystery, since it tastes like nothing), and American culture (Firoozeh’s parents laugh uproariously at Bob Hope on television, although they don’t get the jokes even when she translates them into Farsi). Above all, this is an unforgettable story of identity, discovery, and the power of family love. It is a book that will leave us all laughing—without an accent. -
列王纪研究
《列王纪研究》是2005—2008年国家社科研究基金项目。《列王纪》是伊朗(波斯文)史诗,是世界文学名著。 -
列王纪
《列王纪》是波斯诗人菲尔多西以三十余年时间创作的一部卷帙浩繁人物众多的民族英雄史诗。全书有六万联(十二万行)。史诗描写伊朗萨珊王朝被阿拉伯人推翻(六五一年)以前伊朗五十位国王统治时期的兴衰大事,时间跨度在四千五百年以上。 《列王纪》问世以后,直到十八世纪末,都被认为是伊朗的史书。十九世纪伊朗古代历史的真实面貌逐渐显现出来,确定了《列王纪》的民族史诗的地位。 -
萨巫颂
《萨巫颂》一书是重现经典书系的最新作品。1969年以波斯文首次出版,是伊朗出版的第一部由女性作家创作的小说,一经问世即成为伊朗超级畅销书。迄今为止,《萨巫颂》波斯文本至少再版16次,共计售出超过50万册,成为伊朗当代最有影响力的小说之一。 小说以1941年盟军为开辟一条从波斯湾到苏联的运输通道而出兵占领伊朗为时代背景,描写了一位逆来顺受的普通伊朗女性扎丽的觉醒过程,以扎丽的丈夫优素福宁折不弯的精神和行动为衬托,反映了伊朗因盟军的占领而引发的民族冲突和社会矛盾。顺从并承受,抑或反抗并死亡?这既是两位主人公面临的两难选择,亦是这个国家的困境。 书中的故事将伊朗独特的民族性彰显无遗,从而让人们对伊朗国家民族应当何去何从产生深刻思考。因而,本书的出版,对了解伊朗民族独特性的精髓所在,对了解当今错综复杂的国际局势中,面对西方对伊朗的种种制裁与围剿,伊朗所表现出的强硬态度,不无裨益。 萨巫颂:伊朗民族史诗《列王纪》中有一位勇士,名为萨巫什。他是伊朗国王卡乌斯之子,因年轻貌美,受到父王之妃苏达贝的百般挑逗,但却不为所动,严词拒绝。苏达贝恼羞成怒,反告萨巫什调戏她,国王卡乌斯决定用伊朗古代跨火堆的巫术方式来作判决。萨巫什骑马越过火堆,毫发未伤,证明了自己的清白。尽管如此,父子仍旧失和。萨巫什离开伊朗,暂避邻国图兰。图兰国王对其本十分敬重,一度厚待之,但终因听信谗言将其杀害。由此,伊朗与图兰之间结下深仇大恨。萨巫什的鲜血即萨巫什之仇成为伊朗民族国恨家仇的代名词,积淀于伊朗传统文化中。纪念或悼念萨巫什的活动即为“萨巫颂”,具有一定的巫术性质。 -
信仰大道上的月光
这是一个中东地区底层家族命运跌宕的故事。来自贫民窟的美女罗仙娜在夫家遭遇了爱情的困扰,与公公不熄的恋情成为悲剧的火线,五岁的女儿莉莉亲眼目睹了母亲罗仙娜从位于信仰大道的家里的阳台上纵身跃下。作为目睹罗仙娜消失的唯一证人,莉莉在此后的十三年里孜孜以求,寻找母亲的下落,想知道她是否还活着,想知道她为什么要离开。 就让我们追随着罗仙娜踏入这一精彩的传奇,这个出生在德黑兰犹太人贫民窟里的“不吉利的孩子”,从伊朗君主制的奢华世界,进而来到土耳其的妓院,最后到了洛杉矶这一“流亡之城”,并在那儿与莉莉重逢。而那些勇敢的历经轮回磨难的女子,如何立足在美国这一充满机遇与选择的土地上重塑生活的经历,作品也将为我们娓娓道来,展现一个令人惊奇的真实的中东世界。 ◆ 重要评荐 作为一名技艺高超、充满创造性的作家,那海证明了,即使是最黑暗的魔法也无法击败爱的神奇力量。 ——《纽约时报书评》 真是天才之作。那海让日常事件充满了神奇的光芒,取得了奇特的效果。 ——《纽约时报书评》 优美,丰富,充满异国情调……我们跳上了一张魔毯,在信仰大道上呼啸而过,心满意足地由着这位故事高手编织其魔法。 ——《波士顿环球报》 本书是对吉娜•那海作品中的力与美以及她所构筑的世界的精彩的证明。 ——《波士顿环球报》 让人着迷……一个永远不偏不倚,把愤世嫉俗与希望,热情与讽刺,生活的重压与飞升的欣快平衡起来的声音。 ——《洛杉矶时报》 这是一本充满了非凡的美与力的小说……一部精彩之作。加西亚•马尔克斯精心构筑的魔幻现实主义很少有人能与之相比,也许只有托尼•莫里森的《所罗门之歌》和那海的这本小说方可比肩。 ——《普通商贾》(克里夫兰) 这是一个跨越了几代人的故事,如同波斯地毯般绚烂繁复。那海的一系列天赋才能——在《孔雀哀鸣》中已展露过——在《信仰大道上的月光》里表现得淋漓尽致。那海的作品不禁让人想起加布里埃尔•加西亚•马尔克斯和谭恩美,但她的作品同时又具有独创性,生机勃勃……这是一位当代的丝澈荷拉扎德。 ——《奥兰多卫报》 本小说是一张绵延多彩的挂毯……清楚地证明了吉娜•B.那海是个讲故事的高手。她以优雅的对照手法,呈现了魔幻现实主义传统中让人着迷的最精粹的两极,编织了一个光彩熠熠、仿佛被一团微妙的内在之火照亮的故事。 ——《波特兰俄勒冈人报》 魔幻现实主义经典的又一力作……那海女士的文字自始至终被抒情的风格统领着,全书的效果因充满力度并让人惊异不已的最后一章而得以深化。 ——《达拉斯早间新闻报》 抒情,优美……慵懒,令人捉摸不定的阅读体验。 ——《多伦多星报》 引人入胜……借着那海语言上的功力,过去变成了现在……这本书不是童话,不是诗歌,也不是神秘小说。但如同月光,它又每样都有一点。因此信仰大道不仅仅是小说的背景,也是启迪故事中的人物——以及读者——心智的所在。 ——《弗吉尼亚先驱报》 《信仰大道上的月光》为那海女士在像谭恩美和托尼•莫里森这样的文化女性作家中取得一席之地铺平了道路。读者不仅能够因此对一个新的族群有所认识,而且还会发现一个能让其为之倾倒的故事高手。 ——《巴尔的摩犹太人时报》 令人着迷……扣人心弦。 ——《出版人周报》 讲述了一个关于妇女、家庭和国家的令人陶醉的丰富多彩的故事……这部小说在描述一个在大多数西方读者看来似乎很艰辛并充满异国情调的社会方面颇为不易且引人入胜。这个独特的母女之间的故事把一系列的人物与故事串联起来,令人难忘,极具震撼力。极力推荐。 ——《图书馆月刊》 写得美极了……是一本内容丰富、引人入胜的小说。 ——帕特荷特于《旧金山日报》和《荷特在线》 真是一位极具天赋的作家……《信仰大道上的月光》达到并超出了人们的期待。 ——《比佛利山信使报》 作者呈现了一部极具生气的小说……看来她已掌握了那种充满感性与魔幻的现实主义写作手法。读者很容易就被小说给迷住,置身于德黑兰的犹太人贫民窟里感同身受……尽管人们知道小说中的伊朗妇女是些并非拥有特权,甚至连基本的自由都不具备的妇女,但她们坚强,不屈不挠,实实在在。她们的个性让人信服,她们的生活取决于她们是否愿意原谅自己在激情中犯下的过失…… ——《商业吁求报》(孟菲斯) 奇妙。吉娜•B.那海是个故事高手,她的作品纵横时空,让人惊异。 ——《深度度假》的作者桑德拉•辛•罗 -
德黑兰的屋顶
一群单纯美好的伊朗少年 在一夜之间改变了各自的命运 经历了勇气与成长,牺牲与赎罪 在那段最黑暗、最残酷、最压制的时期 爱与希望的种子却在年轻人中间悄悄萌芽 十七岁的夏天,与哥们儿快乐地度过,虽略带单恋的苦涩,但仍是单纯美好。但这一切却在一夜之间都改变了,孩子们突然间看到大人世界的真实面。 1973年,夏日夜晚伊朗的人们都喜欢在屋顶上睡觉,帕夏的家在那一带位置最高,视野最好,那年的夏天与他最要好的哥们儿一起在屋顶上做一些小坏事、偷偷谈论着美国电影。邻家院落里的女孩扎莉,打动了他的心扉,也改变了彼此的命运… 【本书入选: 美国书商协会杰出处女作选 2009年度俱乐部25部最受欢迎小说 2009年度旧金山湾区50部著名小说 】 -
我所緘默的事
阿颯兒.納菲西:「誰都不曾真正的緘默。你、我都透過自己所成為的人,多少道出了我們的經歷。」 一部完整深刻直搗人心的回憶錄, 寫家庭、國家,寫政治、文化, 最重要的是,寫過去與現在個人感受的昇華。 阿颯兒.納菲西繼《在德黑蘭讀羅莉塔》又一代表作! 在高壓統治的伊朗長大,納菲西曾將她不可說出的祕密,列成一份名為「我所緘默的事」的清單。其中一個祕密《在德黑蘭讀羅莉塔》,多年前已付梓成書,獨樹一幟的回憶錄手法在國際間獲得廣大迴響。 這一次,作者探訪的主題不是文學名著,而是她成長記憶中的人與事。納菲西生在一個喜歡說故事的家庭,雙親說著相同的故事,彼此卻有不同版本。有生之年,她始終深陷於雙親各自建造的虛構世界。直到複雜難懂又權威的母親去世後,自認是叛逆女兒的她,發現自己對母親的感受始終無法平靜。她開始從舊照片中竊取往事,試圖用說故事的方式釐清對母親、父親、前夫、乃至一些她從沒想過和自己關係親近的人的感受。不過照片、文字、甚至事實都不夠,都是沒有生命的片段,而納菲西尋尋覓覓的,毋寧是夾在片段之間的空白--那些緘默的部分。 在伊朗,個人是瑣碎的,私密是不可說的。納菲西藉由撥擾最深處的記憶,挑戰了私密即禁忌的伊朗習俗。在書中她坦言自己的祕密,拼湊母親的祕密,甚至發現了父親、乃至更多意外之人留下的空白,整個過程讓她從別人加諸於己身的世界掙脫,終於說出了屬於自己的故事。原來,故事的終點不是完結,而是理解。 -
The Complete Persepolis
Here, in one volume: Marjane Satrapi's best-selling, internationally acclaimed memoir-in-comic-strips. Persepolis is the story of Satrapi's unforgettable childhood and coming of age within a large and loving family in Tehran during the Islamic Revolution; of the contradictions between private life and public life in a country plagued by political upheaval; of her high school years in Vienna facing the trials of adolescence far from her family; of her homecoming--both sweet and terrible; and, finally, of her self-imposed exile from her beloved homeland. It is the chronicle of a girlhood and adolescence at once outrageous and familiar, a young life entwined with the history of her country yet filled with the universal trials and joys of growing up. Edgy, searingly observant, and candid, often heartbreaking but threaded throughout with raw humor and hard-earned wisdom-- Persepolis is a stunning work from one of the most highly regarded, singularly talented graphic artists at work today. -
我在伊朗长大4
《回家》是《我在伊朗长大》系列的完結篇。 Marjane 回到了她的家乡伊朗。在几年间,伊朗的一切全变了,宗教对女性的道德规范更厉害。受过西方思想影响的 Marjane如何适应比以往更严厉的教条? 她会走一条怎样的道路? -
我在伊朗长大2
Marjane本是一个对革命有着浪漫情怀的小女孩,后来她经历了身边熟识的亲人和朋友在革命与战争中死亡,以及原教旨主义势力的扩张,踏入青春期的她开始变得反叛。于是,父母为了她的安全和快乐,在的故事后段,只有十四岁的Marjane被送到维也纳读书。 -
空港浮生记
斯皮尔伯格为什么选中了他?全世界最受关注的无家可归者电影《幸福终点站》主人公原型的真实人生……阿尔弗雷德爵士已经在巴黎戴高乐机场的出发层生活了17年。他睡在一张红色长凳上,每天任机场洗手间洗漱,在麦当劳餐厅用餐。 阿尔弗雷德于1988年8月8日抵达夏尔?戴高乐机场,打算由此转乘飞往伦敦的航班――令人闲惑的是,17年之后,他仍然在此等候他的航班。因为没有合法的身份文件,他很快就发现自己陷入了官僚主义“第22条军规”的噩梦之中。由于担心走出机场后会被当作非法移民而逮捕,10多年来他始终在机场候机楼里等待着他的身份证明,而律师和政府官员们已经为他的案例讨论了多年。 阿尔弗雷德的奇特遭遇引起了全球媒体的关注,众多报纸、杂志、电视报导了他的故事,有三部记录片详细描述了他的困境,好莱坞著名导演史蒂文?斯皮尔伯格受他经历的启发拍摄了由汤姆?汉克斯主演的好莱坞大片《幸福终点站》。阿尔弗雷德现在已经成为全世界最著名的尢家可归者。 政治难民、凶犯、流亡者、反叛分子、绅士、世界公民、焦点人物、误机者……任《空港浮生记》中阿尔弗雷德爵士用他自己的语言讲述了他令人难以置信的奇特人生经历。 -
我在伊朗长大3
在《我在伊朗长大3》中, Marjane开始了她在维也纳的生活。她住在奥地利由修女开设的宿舍中,与室友言语不通;孤独的她设法融入学校生活,甚至作出崩妹打扮…… 一方面担心战乱的祖国,另一方面要面对爱情烦恼与被误解的痛苦,反叛的Marjane如何面对种种冲击? -
我在伊朗长大1
《我在伊朗长大》全系列共四册,在法国推出时大获好评,被译成十多种文字,并获得了包括2004年德国法兰克福书展“最佳漫画奖”等多个漫画书大奖。 这套连环图述说了一个伊朗小女孩在伊斯兰革命时期的成长故事。这个小女孩经历了国王被推翻、伊斯兰革命、与伊拉克战争等国家大事。作者玛嘉·莎塔碧述说的正是她本人的成长经验。 作者运用简单的线条和黑白对比带出这个震撼人心的故事。大量黑色的运用令画面充满力量。随着主角Marji的成长,读者可以深入地了解伊朗的历史、政治和文化。
热门标签
下载排行榜
- 1 梦的解析:最佳译本
- 2 李鸿章全传
- 3 淡定的智慧
- 4 心理操控术
- 5 哈佛口才课
- 6 俗世奇人
- 7 日瓦戈医生
- 8 笑死你的逻辑学
- 9 历史老师没教过的历史
- 10 1分钟和陌生人成为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