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李渔
-
闲情偶寄 第四辑
说起李渔,一开始几乎是几个男人之间的谈资,稍稍有点隐私,关于如何挑选女人,关于《金瓶梅》的版本,诸如此类,以为都是秘不示人的。可是后来发现,喜欢李渔的人越来越多,不仅男人喜欢,连女人也很欣赏。是不是可以这么说,喜欢李渔,几乎出于男人的本能。因为李渔是一个热爱生活的人,并且生活得很艺术的人。而且他得厉害之处,是能够把生活的经验又很艺术的写成书,这也是他高出许多风流才子的地方。林语堂再谈到《闲情偶寄》这本书时说:“李笠翁的著作中,又一个重要部分,时专门研究生活乐趣,时中国人生活艺术的袖珍指南,从住室与庭院、室内装饰、界壁分隔岛妇女梳妆、美容、烹调的艺术和美食的系列。富人穷人寻求乐趣的方法,一年四季消愁解闷的途径、性生活的节制、疾病的防治……” -
漫话《闲情偶寄》
康乾名士的美食心法,明末清初的江南食话。 宁可食无馔,不可饭无汤。饭之大病,在内生而外熟,非烂即焦,粥之大病,在上清下淀,如糊如膏。面具五味而汤独清,如此方是食面,非饮汤也。烂蒸老雄鸭,功效比参芪。食鱼者首重在鲜,次则及肥,肥而且鲜,鱼之能事毕矣。 身为戏曲理论家、戏剧作家的李渔,于饮食之道也颇有心得,其饮食原则可以概括为24字诀,即:重蔬食,崇俭约,尚真味,主清淡,忌油腻,讲洁美,慎杀生,求食益。《闲情偶寄》中的“饮馔部”,正是李渔毕生讲求饮食之法的专著,生动地再现了明末清初的乡风食俗以及江南食话。 漫画以《闲情偶寄》 “饮馔部”的原文为脚本,刻画了李渔这个热爱生活、聪明勤劳、善良而又略显吝啬的传统知识分子形象,全面展现了江南饮食的风貌。 -
闲情偶寄
《中华国粹经典文库:阎情偶寄》是清代人李渔精心构撰的一部寄情之作,他把自己大半生对于绘画、小说、词曲、造园等的艺术创作心得融会在此书中,表现出了极高的艺术造诣和生活审美情趣。本书选取其中最为著名『词曲』部分加以阐释,详细地向读者介绍了他本人在戏曲创作中的经验之谈,也从一个侧面将古代优秀的戏曲经典及传统的创作理论展现在世人面前。这些戏曲理论不仅为时人所称誉,即使在今天也有很多值得借鉴的地方。 -
十二楼(内赠中文版)
《十二楼(双语版)(套装共2册)》集小说12篇,每篇长短不一,各分回目。每篇小说在内容上本无联系,因作者在各篇都用一座楼作为展开故事的重要环节,所以取《十二楼》为其总名。其情节布局求新出奇,叙述语言生动流利,人物形象婉妙逼真。李渔是清初喜剧创作的大师,他在《笠翁十种曲》中所显示的那种幽默和轻快,同样也体现在这本短篇小说集中。 -
肉蒲團
天下第一的风流小说 历久不衰的惊世传奇 电影史上改编最多次,最受青睐的古典情色名著 管他 2D、3D 还是 4D,永远比不上原著的多汁和犀利! 绝世美男子未央生,发誓要与天下第一的美女成鸳配。他走遍千山万水,与江湖豪杰赛昆仑义结金兰,两人协力,要寻到那「第一等」的女子,与未央生共赴巫山…… 《肉蒲团》自清代刊行以来,屡刊屡禁,为了规避查缉,光是书名就有「耶蒲缘」、「野叟奇谈」、「钟情缘」、「循环报」、「巧姻缘」、「觉后禅」......等数种,直到现代,改编而成的电影竟高达将近二十部!从来没有一个故事能如此经得起时代风浪,但无论艺术形式如何变化,最精采不朽的,仍是原汁原味的小说原著。 依据凤山楼本精修校订 《肉蒲团》版本繁多,传抄之后难免错漏讹误,或有诗词批评全部删去者。本书以荷兰汉学家高罗佩所藏之「凤山楼本」为底本,参考其他版本加以精修校订,并添加新式标点,务求正确、易于阅读,为当代难得的严谨之作。 -
闲情偶寄
《闲情偶寄》为李渔重要著作之一,又名《笠翁偶集》,从内容的具体分类来看,包括词典、演习、声容、居室、器玩、饮馔、种植、颐养八部,共二百三十四个小题,论及戏剧创作和表演、妆饰打扮、园林建筑、家具古玩、饮食烹调、养花种树、医疗养生等许多方面,内容十分丰富,影响极为深远。 《闲情偶寄》给了今人一个从过去的生活审美中寻求现代快乐生活的机会,对那些因日常的工作或学习而筋疲力尽的人来说,正是一个值得忙里偷闲仔细拜读的好作品;对那些有闲情逸致的人来说,也是通古辨今、提高生活审美情趣的好时机。 -
闲情偶寄
《闲情偶寄》是一本与众不同的著作,因为它篇篇都不离人生之玩乐。《闲情偶寄》共分词曲、演习、声容、居室、器玩、饮馔、种植、颐养八部,谈论的是戏曲的创作和表演,亭台门窗的布置,器具古玩的摆设,妇女的修容打扮,饮食和养生以及养花种树等,触及中国古代生活的各个领域,在今天看来,仍有很强的娱乐性和实用价值。《四库全书》编定于清乾隆四十三年,共收中华典籍3461种。如此浩瀚典籍仅分经(儒家经典)、史(各类史书)、子(百字著述)、集(名家诗文)四类。其后,『四库』之名既具有中华经典集成的寓意,同时也具有古代图书分类的含义。进入二十一世纪,中华经典所蕴含的智慧,越来越为世人瞩目。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的热播足以证明这一点。丛书策划者为了消除今人阅读古代文言经典的艰涩,力求使用时人容易的版画图示和读解心得的方式,让读者充分汲取古人成功的养分,使圣贤的智慧真正进入寻常百姓家。所以丛书得名『家藏四库』。 -
李漁全集
《李漁全集》收列《笠翁一家言文集》、《笠翁一家言詩詞集》、《閑情偶寄》、《笠翁傳奇十種》、《笠翁閱定傳奇八種》、《無聲戲》、《連城璧》、《十二樓》、《合錦回文傳》、《李笠翁批閱三國志》、《新刻綉像批評金瓶梅》、《古今史略》、《千古奇聞》、《資治新書》、《評臨傳奇二種》、《笠翁詩韻詞韻對韻》、《芥子園圖章會纂》等。此外還有《李漁年譜》、《李漁交遊考》和《李漁研究資料選輯》。全書共二十二冊。 本次據二〇一〇年八月版次,改成繁體字本,列入《浙江文叢》出版。 -
闲情偶寄
《闲情偶寄》记述了不少的品茶经验。其卷四“居室部”中有“茶具”一节,专讲茶具 的 选择和茶的贮藏。他认为泡茶器具中阳羡砂壶最妙,但对当时人们过于宝爱紫砂壶而使之脱离了茶饮,则大不以为然。他认为: “置物但取其适用,何必幽渺其说”。他对茶壶的形制与实用的关系,作过仔细的研究:“凡制茗壶,其嘴务直,购者亦 然,一幽便可忧,再幽则称弃物矣。盖贮茶之物与贮酒不同,酒无渣滓,一斟即出,其嘴之曲直可以不论。茶则有体之物也,星星 之叶,入水即成大片,斟泻之时,纤毫入嘴,则塞而不流。啜茗快事,斟之不出,大觉闷人。直则保无是患矣,即有时闭塞 ,亦可疏通,不似武夷九曲之难力导也”。 -
闲情偶寄
《闲情偶寄》李渔的一部经典之作,书中篇篇不离人生之玩乐,共分词曲、演习、声容、居室、器玩、饮馔、种植、颐养八部。细谈戏曲的创作和表演,器具古玩的摆设,妇女的修容打扮,养生之道及花鸟虫鱼等闲情雅兴,触及古代日常生活各个领域,具有很强的实用价值和娱乐性质,是一本三百年前中国上层社会休闲娱乐的百科全书。 -
闲情偶寄
《闲情偶寄》,顾名思义,“闲情”泛指“休闲生活的情趣”,“偶寄 ”则是一种没有任何思想羁绊的散漫式的记述方式。在《闲情偶寄》中李渔力求把生活艺术化,把艺术生活化,正因为如此,他不仅把戏剧艺术很自然地纳入休闲生活的情趣范畴,同时将美容、服饰、建筑、装潢、雕饰、居室、家具、古董、美食、园林、游玩、养生等,也归入休闲生活的情趣范畴。这些内容,历来被中国传统的文人所蔑视。李渔自言:“吾谓技无大小,贵在能精;才乏纤洪,利于善用。能精善用,虽寸长尺短,亦可成名。”因此,李渔所选择的人生道路在中国古代的传统文人中是罕见的,他一生以戏剧、小说为创作领域,从司空见惯的平常生活中揭示出美,力求提升人们的生活品质,因此他的成就也有别于其他文人而独具特色。 中华五千年第一风流才子、“湖上笠翁”李渔一生跨明清两代,撰述颇丰,声名昭著,毁誉不一。其寄情传世之作《闲情偶寄》则顺从物性,集中体现其毕生情趣与文墨修养,妙趣横生,回味无穷,是您了解中国古代文人的最佳读本。 当我们感到生活像一杯白开水一样淡然无味时,不妨读读李渔的《闲情偶寄》;当我们感到自己就像一棵青菜一样毫无特色之时,也不妨读读李渔的《闲情偶寄》。掩卷沉思,相信我们会由衷地感叹:李渔给了我审美的眼光,我用它来发现生活中的美而摒弃忧伤。 -
李渔随笔全集
《李渔随笔全集》由巴蜀书社出版。《李渔随笔全集》介绍作者描绘17世纪日常生活和世俗风仪图像,展示作者独特美学原则的随笔著作《闲情偶寄》全文,并对其赋、祭文、传、跋等创作进行介绍。 《李渔随笔全集》内容简介:《五经》、《四书》、《左》、《国》、《史》、《汉》,以及唐宋诸大家,何一不说人情?何一不关物理?及今家传户颂,有怪其平易而废之者乎?《齐谐》,志怪之书也,当日仅存其名,后世未见其实。 -
十二楼
合影楼 夺锦楼 三与楼 夏宜楼 归正楼 萃雅楼 拂云楼 十卺楼 鹤归楼 奉先楼 生我楼 闻过楼 -
闲情偶寄
闲情偶寄,ISBN:9787807156383,作者:(清)李渔 著 -
连城璧
《连城璧》又名《无声戏》,为清代文学大家李渔所撰,是清代屡遭禁毁的小说之一。 该小说全集12集外编6卷。全集演一个故事,外编另演一故事。整体上有主要描写市井人情和普通人的日常生活,重在劝善惩恶,有较强的市民情感人倾向。语言、情节和人物都有声有色,在描写男女爱情上尤为细微宛转,颇具传奇神采。 -
十二楼
拟话本小说集。共收12个短篇小说,每篇以一座楼为题。作品多以市民生活为题材,表现当时社会风情。此书以英秀堂本为底本,参校消闲居本。 -
李渔说闲
有很长的一段时间,我们为生存奋斗,为衣食奔波,先人的“闲情”之于我们,已是一种陌生和奢侈。重提李渔,正是为了唤起我们关于“闲”的记忆:“闲”,不是恣意的欢虐,而是宁静悠远的心境;也不是富贵者的特权,而是每一个热爱生活、善于思考的人都应该享有的心灵的自由与舒展。它并非遥不可及,而就存在于平平淡淡的生活里。 许多年以前,在富庶的江南,中国的一部分文人,曾拥有过一种非常精致的生活。他们建造别致的庭园,园中堆山叠水,亭台错落,廊檐深深;他们在月下饮酒,在花前品茗,在雨中默默伫立,在风中凝眸夕阳;他们与老僧谈禅,与名妓联诗,吟诵清丽的辞句,谈论古往今来的高士逸人。他们悠闲,但不空洞;细致,但不颓废。隔着岁月的河流,远远望去,他们的这份闲雅,好似一幅朦胧而美丽的画图。虽已不那么真切,但仍散发着摇漾人心的光芒,照耀着过去与现在的文明历史。 作为文士,他们中的许多人,都曾用空灵简洁的文字,记录过生活中的一幕幕曼妙场景,以及在这些场景中的心情与感想。李渔的(《闲情偶寄》,便是这样的一些闲散文字,一本讲“闲情”的书。 生活于明末清初的李渔,有着多种多样的身份界定。 他可以说是一个优秀的通俗文学作家,写过《笠翁十种曲》、《十二楼》等好看的剧本和小说。他在其中讲述坚贞不渝的爱情,两个人总要经历重重的艰难险阻。最终的结局,又总是天遂人愿,有情人终成眷属。这让每一个读它的人,都感到心满意足。他颂扬善良、诚实和义气,表彰那些潇洒通脱的人,随顺自然、宁静安乐的人。这些文章,流畅而亲切,不甚深刻,却是实实在在,沁人心脾。 他又可以说是一个杰出的导演与戏曲理论家。他曾创建了一个家庭戏班,由天资聪颖、眉目俏丽的乔、王二姬主演旦、生角。他自己编剧,自己导演,丝竹声中,“红弦翠袖,烛影参差,望者疑为神仙中人”。这一家庭戏班,当年曾频繁出入王侯贵胄之门,声震大江南北。他还总结自己编剧导剧的经验,撰成《闲情偶寄·词曲部》与《闲情偶寄·演习部》,详细论述了戏曲的结构、词采、音律、念白、科诨、改编、排演等问题。这些论述,至今仍为戏剧工作者所重视,并在大学中文系的讲堂上、在艺术史研究人员的著作里被不断提起。 他还可以说是一个“文化商人”。在金陵,他开了一爿名为“芥子园” 的书铺,刻卖自己的书,也策划出版畅销书,比如《芥子园画谱》。还有各种文化用品,比如自己设计的“韵事笺”与“织锦笺”。他有满腹的诗书,又有活泼的才情,懂得怎样把典雅的内容,渗透到日常的物事里去,让更多的人理解、接受、得到提升。 他早年科举失利,入清后再没应过考,一辈子不曾做官。他只是一个小小的文人,或日“文化人”。 他依靠手中的笔和心中的智慧来获得自身的生存,“著书都为稻梁谋” 的同时,又力图自抒胸臆,力图教正人心,努力在“通俗”与“高尚”之间,寻找一种汇通,一种平衡。 有人批评他没有坚持“清贫自守”的节操,也有人赞扬他“觅应得之利,谋有道之生”的“人间大隐”的生活方式。至于他自己,却没有为自己的选择做辩护,坦率地承认“山水有灵应笑我,老来颜面厚于初”。 历史走到这一步的时候,传统的“文人”概念正在发生着某些细微而重要的变化。李渔和他的同道者,并没有忘记读书人所应持守的道德底线,但又希望充实自己的生活,创造艺术化的美丽人生。因此,他们的安逸、闲适,具有着相当丰富的内涵。“闲情”,并不是转瞬即逝的时尚,而是可以让人细细体味的、生命的动人韵致。 在这本小书里,我们阅读、品评李渔《闲情偶寄》中的一些精彩篇章,窥探“闲”这门生命大学问的某些门径,感受“闲”的真意,最终获得一份 恬淡、闲逸的好心情。 -
闲情偶寄图说(上下)
“湖上笠翁”李渔一生跨明清两代,撰述颇丰,声名昭著,只是当时毁誉不一。寄情之作《闲情偶寄》则顺从物性,集中体现其毕生情趣与文墨修养。除了世人所重的戏曲演出,举凡丝竹歌舞、房舍园林、家具古玩、饮馔调治以及植草养花等,闲情雅兴,一入其笔,则妙趣横生。今以芥子园本重新整理,校以翼圣堂本,又新增插图,首选明清,并尽量加注,纵论评点,以再现其千古卓绝的才情。
热门标签
下载排行榜
- 1 梦的解析:最佳译本
- 2 李鸿章全传
- 3 淡定的智慧
- 4 心理操控术
- 5 哈佛口才课
- 6 俗世奇人
- 7 日瓦戈医生
- 8 笑死你的逻辑学
- 9 历史老师没教过的历史
- 10 1分钟和陌生人成为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