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纪实

  • 活法

    作者:董月玲

    《活法》主要内容:他们从最卑微处奋起; 他们在最不幸中挺身; 人生最难时,不迷失、不沉沦、不自弃…… 他们活出了自己的精彩! 他们活出了自己的成功! 这是一本感动心灵的书; 这是一本获得力量的书; 这是一本点亮热情与梦想的书。 它告诉我们:人,可以由改变态度而改变自己的命运! 《活法》所收文章,是作者8年“冰点”作品精选。这些文章在《中国青年报》发表后,引起很大的社会反响。几乎都被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湖南卫视等电视台追拍,或被《读者》、《青年文摘》、《文摘报》等转摘。
  • 苏州河

    作者:陆元敏

    《苏州河》是陆元敏1990年代的代表作品之一,书中大部分的照片是在1991至1993年间问世的。陆元敏的照片决意对苏州河做出重述,朴素的影像里,苏州河重新成为安放一切的中心,重新庄严、雄辩、令人敬畏。一般的照片是“拍摄”出来的,他的照片是“流淌”出来的,这是非常重要的区别。人不是与他的世界对抗或从他的世界出走,从根本上看,人是在承受、分担和体现世界的命运,人物带着他的整个世界行动和生死。摄影家的情感与慈悲,他的宏大与郑重其事,他对时间和命运的领会一概由此发端。这是中国摄影久被遗忘的根本精神,而这个人的照片让我们重新记起那长河落日的气象。
  • The Longest Way

    作者:Christoph Rehage

  • One Child

    作者:Mei Fong

    For over three decades, China exercised unprecedented control over the reproductive habits of its billion citizens. Now, with its economy faltering just as it seemed poised to become the largest in the world, the Chinese government has brought an end to its one-child policy. It may once have seemed a shortcut to riches, but it has had a profound effect on society in modern China. Combining personal portraits of families affected by the policy with a nuanced account of China’s descent towards economic and societal turmoil, Pulitzer Prize-winning journalist Mei Fong reveals the true cost of this most controversial of policies. Drawing on eight years spent documenting its repercussions, she reveals a dystopian legacy of second children refused documentation by the state, only children supporting their parents and grandparents, and villages filled with ineligible bachelors. An exceptional piece of on-the-ground journalism, One Child humanizes the policy that defined China and warns that the ill-effects of its legacy will be felt across the globe.
  • 西藏一年

    作者:書雲

  • 摇滚梦寻

    作者:雪季

    这种音乐和这圈人(代序) 崔健采访录 梦系“唐朝” 沉默、勇猛的“黑豹” 通过音乐冲破一切束缚(1989乐队) 寻找新世界(呼吸乐队) 女子乐队的幸福和悲伤(眼镜蛇乐队) “超载”乐队采访录 发现生命的分量(穴位乐队) 最重要的是把音乐搞好(“新谛”乐队蒋温华(华子)采访录) 生活让我不能不说(Again轮回乐队) 不能再做梦(原“做梦”乐队陈劲、吴珂采访录) 后起之秀“指南针”乐队 “佤族”乐队采访录 “我作的是中国音乐”(记青年音乐家王勇) 按内心的方式生活(摇滚音乐家何勇印象) 为平民而歌(摇滚音乐家侯牧人谈话录) 剩下的只是去做(摇滚音乐家祝晓民采访录) 在沉默的后面(摇滚音乐家秦琦采访录) 别无选择的人生(记摇滚音乐家歇斯) 梁和平:关于大陆摇滚乐 金兆钧:中国摇滚乐之我见 台湾滚石如是说(滚石公司大陆事务主管张培仁(Landy)采访录) 程进谈话录 王晓京采访录 录摇滚找老哥(百花棚录音师王昕波采访录) 从著名词人到主流音乐企划者(黄晓茂访谈录) 摇滚“传教士”曹平 赵健伟采访录 李季与当年的“不倒翁”乐队 北京摇滚圈的Party 北京乐队成立年表
  • 世界的眼睛

    作者:[英] 卢赛尔·米勒

    这是一本关于马格南图片摄影师们的传记。此书以一种特殊的视角,反映了半个世纪以来,马格南的男女摄影们所目击的种种重大历史事件:战争、饥荒、自然灾害、社会和环境的危机……自从马格南于1947年在美国纽约的现代艺术博物馆成立至今,它的摄影师总是及时出现在世界重大事件的发生地,因此马格南一词已与世界重大事件联在一起。马格南的摄影师们都是些深刻的观察家,他们不但拍摄了世界上最富有的人,也拍摄最贫穷的人,拍摄那些最不受社会关注的人,同时也拍摄著名的人物,从玛丽莲·梦露到切·格瓦拉,从肯尼迪到纳尔逊·曼德拉,从毕加索到赫鲁晓夫。这也是一个多层次的故事书,在某一层次讲到几个摄影师,其中有罗伯特·卡帕、亨利·卡蒂安-布列松和乔治·罗杰,他们聚到一起创立和养育了这个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摄影师的联合体,克服了种种困难,最终成为最著名的摄影图片社。从另一个层次,又讲到摄影师们自己的故事,生动、丰富地描述了这个当代团体中的男男女女,他们的共同点是热爱摄影和他们对工作的献身精神。当然还有一个层次,那就是关注他们在世界各地的种种冒险故事。他们对危险的反应和他们所承担的任务。这本书没有太多关注摄影本身的谈论,这方面马格南的摄影师们已做出了最好的贡献。
  • 伦敦的日子-一个中国摄影家的经历

    作者:杜英男

    “本书中我告诉大家的是一个平常人的真实经历。我力图把我在伦敦的生活全部展示给读者,好的和不好的,善行和恶行。”当初一句英语也不会说,把自己称为“精神逃荒的人”的杜英男,在1994年5月走进了一个完全陌生的世界——伦敦,并开始用相机记录在伦敦的生活。其中有记录自己生活轨迹的图片,如他的朋友、他的“朋克”房东、他打工的饭馆老板等,更多的是阴郁孤独的伦敦夜景和躁动不安的气氛中的年轻英国人。直接的拍摄方式
  • 东京罪恶

    作者:阿德尔斯坦

    杰克·阿德尔斯坦编写的这本《东京罪恶(一个美籍记者的日本警方采访实录)》是一个美籍采访记者关于新闻黑幕与日本有组织犯罪的极富吸引力的写实故事。 《东京罪恶(一个美籍记者的日本警方采访实录)》是一部描述提着脑袋从新进采访记者一路奋斗成为资深新闻记者的震撼心灵的生活实录。 《东京罪恶(一个美籍记者的日本警方采访实录)》揭开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日本文化风貌。
  • Unsavory Elements

    作者:[美] Tom Carter

    Featuring entirely original writings written exclusively for this work, this anthology is filled with 28 essays from foreigners who live or have lived in China for a significant period of time. The book contains beautiful and enlightening stories about China from such noteworthy writers as Simon Winchester, Peter Hessler, Susan Conley, and Alan Paul, among others. Through their personal stories, they illustrate the many sides of Chinese life—the weird, the fascinating, and the appalling—and share what it’s like to live, learn, and love as an outsider in a land unlike any other in the world.
  • 我住在这里

    作者:白小刺

    《我住在这里》将镜头对准白小刺所生活的深圳的居住现实:这是一个千万级人口的移民城市,全国乃至境外的人士随着城市化和全球化的大风像蒲公英一样飞坠来此,他们是住在高尚小区的中产,是住林泉掩映别墅中的富人,他们是住在城中村楼里的城市新丁,他们是住在工棚里的民工家庭……白小刺所拍摄的海量图片纪录了我们这个时代千差万别的人居环境 。
  • 中国表情

    作者:白芨 午马

    收集中国人脸孔的照片,讲述由人的表情构成的历史,是一项诱人的工作,也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情。本书就是将这些面孔和表情从淹没它们的文献资料堆里单独提到读者的视线中,对所有收入本书的照片,无论是专业摄影者的作品,还是私人保存的照相馆肖像或留念册,本书都给予了同样的尊重。目的是希望能超越通常的摄影法则以及审美习惯去接近这些原来带有鼻息和眼神的表情。相信这样的阅读有助于我们发现历史诗意的一面。
  • 目击者

    作者:(美) 戈尔登

    《目击者:这个世界上最杰出的新闻摄影师》内容简介:1855年,罗杰? 芬顿用一台笨重的大型相机拍摄克里米亚战争,“新闻摄影”由此诞生。自那时起,新闻摄影师一直是世界性事件最为关键、最有说服力的见证人。时至今日,尽管电视和互联网24小时毫无间歇地报道新闻,静态图像的强大表现力却一如既往。无论是人类的丰富情感、戏剧性的画面,还是悲剧故事,都能被相机镜头捕捉到。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到伊拉克战争,尽管照片的文化和背景各不相同,人们却都能够读懂摄影的语言。《目击者:这个世界上最杰出的新闻摄影师》向读者展示了无数个激动人心的画面,都出自近150年内世界最伟大的新闻摄影师之手;同时,它还提供了大量富有洞察力的说明文字,以及摄影这一媒体本身的发展历史。《目击者:这个世界上最杰出的新闻摄影师》收录的每一位新闻摄影师都具有个人简介,其中对他们的作品做了批判性评价。从拍摄1857年印度土兵的费利斯? 比托,到因911恐怖袭击的杰出照片而闻名于世的詹姆斯? 纳赫特韦,他们的代表作均被《目击者:这个世界上最杰出的新闻摄影师》收录,画面本身向读者说明了一切。
  • 我的性活

    作者:31位性工作者

    有位40姐仔參加拍攝,最後有30位展出作品,有不少人深受感動。感動的,是這一趟性工作者自己拿起照相機,拍下自己的生活,寫上自己的性活。感動的,是這一趟她們自己挑選那些照片可以展,那些不好展。感動的,是一切就那麼平平實實的擺放在你我面前。
  • 中国的故事·最后的

    作者:《黑镜头》编辑部,《黑镜头》编辑部

    31个催人动容的故事,189个真实记录的瞬间   本书汇集了中国最优秀的纪实摄影师们记录中国现实的难忘影像,它们大多曾叩动过社会的情感和所有怀有良知的心灵。当我们面对这些记录时,反省的时间会更长一些,对历史领悟会更多一些,我们在其间发现关怀和人性,以鼓荡我们的激情、痛苦、爱恋、勇气和正义感。对当今中国更多的反省和领悟将创造属于未来的意义。   中国,有这样一群人   对我们大多数人而言,我们已习惯于从电视和报刊上泛泛地了解世界。这样的习惯证明我们是幸福的,因为我们身处的环境拥有平静。当我们每天在新闻中匆匆浏览遥远的灾难和不幸时,我们几乎不会去做多少思考,更不会去领悟这些事件与故事背后,整个社会的状态和其他群体的命运。然而,有另外一群人却必须去直接面对这些。他们在或偏远或危险的地方奔波,年复一年进行着寂寞的守侯或艰苦的追踪--不仅仅是为了填充新闻或版面,更多的是成为我们正在以历的历史的证人。
  • 现场

    作者:李九菊, 黄文亚

    798大山子艺术区的知名度现在是越来越大了,它有二余家画廊,包括像北京东京艺术工程、空白空间、常青画廊等国际知名机构,本书通过一系列的访谈、现场图片、评论文献等形式,生动展现了798相关的艺术家、画廊经理人、策展人,编著耗时一年多,是对这个艺术专区的生态调研报告,也是对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的中国当代艺术的一次回顾。
  • 茶铺

    作者:陈锦

    《纸上纪录片系列:茶铺》主要内容:“纸上纪录片”之《茶铺》被誉为“西南茶饮民俗文化研究经典”。里面收集了陈锦用两年多的时间,拍摄的以成都市为中心,遍布川南、川东、川西、川北的上百个市县场镇的大大小小数百家茶馆, 这些照片被中国摄影界誉为关注地域文化的最具代表性的作品。 力作《茶铺》被誉为“西南茶饮民俗文化研究经典”。里面收集了陈锦用两年多的时间,拍摄的以成都市为中心,遍布川南、川东、川西、川北的上百个市县场镇的大大小小数百家茶馆, 这些照片至今仍被中国摄影界誉为关注地域文化的最具代表性的作品。
  • 我在白宫当记者

    作者:袁炳忠

    在本书中,作者向我们讲述了诸多国际新闻事件中鲜为人知的细节:90岁高龄的白宫女记者的传奇生涯;在白宫外抗议数十载的移民的辛酸故事;对美国两任总统克林顿和布什的比较分析,预测2008年美国总统大选等等,部分篇章曾获得国家新闻奖。 目录: 序言 用大众的眼睛看世界 有一种大家之气漂浮在他的文章中 第一章 白宫:前所未闻的故事 走近白宫新闻厅 轮椅上的白宫记者 美国总统的女邻居 克林顿弼闻采访札记 美国第42任总统克林顿-永不放弃 项拉里-美国第一位女总统 在江泽民主席出访美国的日了里 2000年大选的故事 执政百日看布什的外交出击-东一榔头 西一棒子 第二章 手记:没有硝烟的战斗 美国枪患采访记 在波黑第二战场采访 遭遇西雅图 奔向热那亚 静静的卡尔加里 记者大战喀布尔 塞洛高地静悄悄-德国战后60年的反思路 第三章 人物:从来纨绔少伟男 波黑前总统采访札记 等待阿富汗人民的选择 德国前总理施密特的中国情 默克尔与施罗德-巾帼不让须眉 与原民德总理莫德罗一起吃晚餐-古今多少事付笑谈中 索菲亚·罗兰印象记 记旅美中国女画家侯海鸥-生命·绘画·爱情 …… 第四章 阿富汗日记:饥饿的国家 后记
  • 黑白宋庄

    作者:赵铁林

    自由摄影撰稿人赵铁林追踪采访宋庄——北京画家村长达五年之久,拍摄的几百幅充满张力的纪实图片真实记录了青年艺术家们看似荒诞的艺术实践,和看似散漫的生存现状。画家村村民与赵铁林面对面:坦言自己艺术人生的心路历程,讲述着照片背后的奋斗与心酸、浪漫与怅惘。图片之外,汇集了圈里圈外对宋庄艺术家的精彩评判。   每个“落草”宋庄的艺术家都需有一种跳水的勇气。宋庄就是宋庄,它远离尘嚣,没有带薪的“单位”与“领导”,绝少制度,缺乏消息。艺术家们以都市文明和方便为代价,换取了起初会难以适应的“闲暇和自由”。 然而重要的是,宋庄已经诞生过一批融于国际文化潮流的艺术作品,并且每时每刻还可能孕育出这样的作品,因而,宋庄与城市之间短暂的距离对于全人类来说都是重要的。 而中国的现代艺术就从这里开始,充满艰辛地向世俗的生活中生根,那么我们就不能容忍他们在这种很极端、很刺激的生存状态有几分醉生梦死,不时来点“高峰体验”吗?不然人人都很小资,都很中产阶段,都很平庸,如何会有艺术产生呢?
  • 摇滚年代

    作者:(法)迪斯特

    本书是法国出版的畅销世界的文化类丛书“发现之旅”中的一本,介绍了摇滚年代各音乐流派及其代表人物的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