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纪实

  • 我向总理说实话

    作者:李昌平

    《我向总理说实话(新版)》作者李昌平,2000年3月8日,李昌平怀着对中国农民的深切同情、对中国经济的深切忧虑和对中国共产党的忠诚,以《一个乡党委书记的心里话》为题,向朱镕基总理详细反映“农村真穷,农民真苦,农业真危险”的真实情况。朱总理等中央领导人两次动情批复,引发了湖北一场“声势浩大”的农村改革。 《我向总理说实话》真实记录了这一热点事件前后发生的相关事件,有大量精准数据和独特角度的解读,令读者看到一个极为真实的基层农村改革过程。2002年1月由光明日报出版社出版至今,畅销一时。李昌平先生经常被大学和基层政府请去给学生和基层干部做关于“三农”问题的报告,在报告的互动阶段,会有很多人说:昌平老师(同志),你的《我向总理说实话》是我们了解“三农”问题的必读书。 最近几年,正版书踪迹难觅,但国内外对《我向总理说实话》需求还很大,特别是与“三农”相关的大学、科研机构的师生和政府部门、基层组织的工作人员,还有想了解和研究中国的外国人,依然视《我向总理说实话》为必读书之一,往往需要将此书内容作为中国农村改革过程中一个典型案例加以研究,很多人持续不断地关注此书,因而再版。 三中全会后,全社会对三农问题的关注度飙升,而李昌平既有农村工作的实际经验,又有研究者的理性思考和高度,兼有强大的社会影响力,在同类书中具有无可比拟的唯一性。
  • 八年

    作者:邓伟

    《八年:一个感动世界的当代传奇(邓伟日记第1卷)》内容简介:《邓伟日记·八年》记述了作者从1990年6月至1997年8月这8年间在英国的打工生活,以及他为现实拍摄百位世界名人的目标而努力奋斗的点滴地程。从中展示给我们的邓伟及他拍摄世界名人背后的故事则会让人刻骨铭心,它让我们感动,让我们奋起,让我们了解人生意义,更让我们学会了一种人生态度。有目标的等待,也是成功必不可少的过程,需要极大的耐心。
  • 我們

    作者:顧玉玲

    關於夢想與失望,選擇與無法選擇的 異鄉人「我們」的抵達之謎。 這是幾名菲律賓移工在台灣的故事。獨特、無以複製、不容簡化歸類,我們有幸貼近陪同,唯老老實實記錄下來。──顧玉玲 這一本「他者」之書,企圖忠實地呈現、記錄幾位菲律賓移工在台灣的故事。作者顧玉玲長期投身工人運動,蓄積了超過十五年對於勞工和移工生活的近身觀察、參與,所寫成的第一本文字記錄。 這本書的出現,為身為「我們」的讀者打開另一扇觀望的窗口,進一步看見那些其實與我們在同一空間進出、卻被忽略、並受到種種不平等對待的移工們,他們想要成為「我們」當中一份子的渴望、卻如何一再受挫的過程;作者也一再凸顯社會劃分「我們」和「他們」人為界線的種種不合理之處,讓「我們」有機會思索和反省,並試著邀請讀者進入「他們」,就有如照鏡子一般,可以在他者當中看見我們,看見自己。 此外,從書寫傳統的角度觀察,對照於本地作者總是急切地想突顯自我與群體不同的書寫主流,本書顯現出特別珍貴的特質,亦即是評論家唐諾指出的「書寫者自我的縮小」。自我變小,便能容受得下更多人更多故事和更周到的思維。 特殊的視角,再加上作者在書寫之前積累的豐厚材料和底蘊,以及節制不流於悲情控訴的說故事技巧,一個個移工的生活彷彿顯影般鮮活地躍於字裡行間,才造就出本書的獨特之處,並同時獲得第九屆台北文學獎「文學年金」得主的殊榮。
  • 动荡的青春

    作者:叶维丽,马笑冬

    《动荡的青春:红色大院的女儿们》是一部两人口述的成长史。口述者带着重新审视历史、反思既往的目光,向读者展现了形形色色革命下的社会图景和青年人的激情与迷茫。因其摒弃非黑即白的刻板模式而生动感人,令读者感慨和深思。这部书对于“文革”及其前后中国历史和社会的研究,是难得的口述历史资料亦是研究成果。
  • 伤村

    作者:聂茂

    《伤村》主要内容:中国农村留守儿童问题不是一个新问题,但是应该说这个问题还没有得到社会各界足够的重视。几年前,一次返乡,故乡的一切让我们震惊。得益于国家的良好政策,父老乡亲的生活的确有了很大改善,对此我们十分高兴。但与此相对应的一些事情却让我们深深忧虑:整个村子有很多新盖的楼房,新盖的楼房却全是空置的,没有家具,也没有人居住,光鲜的房子摆在那里,冷清得很;同时,大半个村子空荡荡的,只能见到年幼无知的孩子到处玩耍和年过花甲的老人踽踽独行。 原因很简单——村里的青壮年男女基本上都外出打工了。中国的改革和社会转型滋生出一个沉重的名字:“农民工”。虽然这个名词也早已见惯不怪,但是,农民工离开农村以后,到底给农村留下了什么?他们挣钱的目的究竟是为什么?他们的希望和追求又是什么?他们离开农村后,由孩子、老人和一些单亲家长构成的农村社会又是怎样的运转? 带着对上述问题的思考,我们用了两年多的时间,辗转于湖南、安徽、四川、湖北等农民工大省对农村留守儿童问题进行了详细调查。可是越是了解,越是令人难受。一桩桩,一幕幕,触目惊心,扼腕痛惜。许多村子跟我们的故乡一样,人去楼空。那些新建的房子空在那里,农村留不住人,没有生气。农村的孩子像野草一样,自生自灭。 农村留守儿童,甚至农民工问题都是在时代背景下农村社会和农村文化的一种反映。可以想象一下:一个由幼小的孩子和年迈的老人支撑的农村该怎样面对一切?我们说农村伤了,而且伤得很深。我们试图用“伤村”二字让整个社会来关注中国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因为这个问题不是某些人的问题,而是整个中国的问题。 毋庸置疑,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是农民工问题的派生。在调查中,我们清楚地看到:留守儿童是一个巨大的社会群体,留守儿童问题是一个沉重的社会问题。有大批的留守儿童已经长大成人,成为下一代新的农民工,背井离乡,来到城市,与其中少数人成为大学生的农家子弟一起,成为城市的边缘人。
  • 长征

    作者:哈里森·索尔兹伯里

    《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关于长征的书自一九八五年十月在美国出版以来,在很短的时间里就拥有为数众多的读者,该书还在欧洲和亚洲的主要国家以及许多小国翻印出版。那些从未阅读过红军壮丽史诗的人们,现在可以从某种意义上开始了解那些为了中国革命事业而不惜牺牲的男男女女的品质。他们将从这里开始知道人类有文字记载以来最令人振奋的大无畏事迹。他们仅仅从统计数值中就开始明白红军所作出的牺牲有多么重大---一九三四年十月,八万六千名男女从江西出发,到一九三五年十月,毛泽东率领的这支第一方面军抵达陕北时只剩下大约六千人。
  • 请给我一支烟

    作者:初雪

    《请给我一支烟(男版)》讲的是一个地下性工作者的屈辱隐事。一个大学生,因命运的捉弄,走上了一条与夜色为伴的悲剧之路。在令人绝望的境地中,他接受了一切屈辱,并一度陷入真正的绝望迷津,甚至对夜色产生迷恋。然而,人性深处对光明的向往,使他心有不甘,他竭力抗争,矢志不渝地寻找,最终战胜自己内心的黑暗与痛楚,找到一条走进光明的自新之路……
  • 祖国的陌生人(增补修订版)

    作者:许知远

    著名公共知识分子、作家许知远的经典文集,首次收入台湾版部分内容。 这是一次斜穿中国的旅行见闻,作者不仅记录了土地的故事,更为中国定义了属于自己的故事。 梁文道曾评价这本书:“许知远的确是今日中国最具宏观视野的公共知识分子之一。渊博的学识,清醒的洞见,全部化成娓娓道来的故事;既是中国重新定义自己的故事,也是一个青年搜寻自我定位的思索历程。”
  • 幸存者

    作者:李西闽

    汶川大地震被埋作家李西闽生死体验,愤怒、委屈、深情、坚持、悲悯、感动,《幸存者》——所有灾区受难者的共同感受!
  • 逃离北上广

    作者:任白

    关于“逃离北上广”的话题早就传得沸沸扬扬,可是这些年来,究竟有多少人真的离开?而离开后,他们的生活是不是尽如人意?《逃离北上广:哪一片天空属于我?》真实地记录了那些曾经在“北上广”奋斗过、漂泊过,离开后又回来的人群,是第一本真实反映北上广生存现状与生存文化的书。当两亿“80后”集体奔三时,高昂的房价、惨烈的竞争逼迫着他们做出选择——究竟是在一线城市继续“奋斗”,还是退居二线城市“生活”?是他们做出选择的时候了! “70后”的人如果有质疑,不妨看看《逃离北上广:哪一片天空属于我?》,这也许是你的昨天;“90后”的人在跃跃欲试前,也应该看看《逃离北上广:哪一片天空属于我?》,这或许是你的明天。
  • 台湾

    作者:李志华主编,张茵等著

    一座小岛,浓缩北半球生态精髓;一颗宝石,孤悬海外撩拨心肺。它是太平洋花彩列岛的“巨人”,它与喜玛拉雅在亿万年前血脉相连。它是全世界最著名的风光岛屿之一。它将都市律动与古典情韵完美结合,它文化多元,民风淳朴,美食遍地……中国国家地理推荐之旅系列第一站——台湾!为您讲述这座岛屿的山之盟,水之誓,绿之源,离岛之美,城之色,民之风,古之韵与食之味。 (随书附赠超大台湾三维地图两幅&中青旅588元出境畅游卡) 卓越预售页面:http://www.amazon.cn/mn/detailApp?asin=B0042XAEKW&source=scorpioylj ——————————————————— 横着看,台湾有大陆各省菁英文化的融合;纵着看,台湾有热带到寒带的多样风景。温馨人情,多元文化,美丽宝岛,相信她会唤起每位到访者,发自心灵深处的感动!——刘墉(台湾著名作家、画家) 人人都说台湾美,却不知它究竟美在何处,这本书为我们作了一次全面而精彩的解读。——毕福剑(央视著名节目主持人) 赴台旅游越来越火,宝岛离我们越来越亲近,若你要去台湾,一定要带上这本书,观景时,亦要读景,更要懂景。——安意如(著名80后新古典女作家) 台湾的摄影人用镜头记录了台湾最美的美景,这本书用图片展现了台湾最美的景色,令人感动而惊叹!——陈长芬(中国著名摄影家,第一位登上美国《时代》杂志封面的华人) 中国国家地理图书部小站:http://site.douban.com/107986/
  • 禁果1993

    作者:文经风

    在经历了十多年的风雨之后,当年创办中国第一家性商店的小伙子们都已经人到中年,性商店在中国也早已不再是什么新鲜事了,但我们医院前的这家“亚当夏娃”依然还是顾客络绎不绝,只是大家的心态比当年平和多了……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名誉院长 杜如昱 我们应该感谢这个伟大的时代,她能让我开一家这样的性商店,还能写一本关于她的书。 ——作者 中国第一家性商店为什么会诞生在1993年的北京? 法新社、美联社、埃菲社、BBC广播电台、CNN美国有线电视台、英国《泰晤士报》、美国《纽约时报》、中国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人民日报》海外版、《中国青年报》、《北京青年报》等国内外媒体为什么会竞相报道这样一家“特殊的”商店? 从一家性用品商店发展成为一个庞大的性用品产业,为什么在中国只用了短短的十几年时间? 亲历者和见证人如是说……
  • 中国乞丐调查

    作者:于秀

    看着街头巷尾四处漂泊,无家可归的乞丐,当他们拉着你的衣角伸出象炭一样黑的手时,眼里却流露出无比复杂的神情。我们常说,结果不同往往是因为遭遇不同,作为城市的一种附属品,乞丐已逐渐成为一种职业化,帮派化的集体,从某种意义上说,它已经成为了一种职业。 虽然这个群体所带来的社会问题是显而易见的,譬如说,治安、市容、社会秩序乃至城市环境,所以,在高速发展的今天,我们就有必要去正视这个职业化的集体。《中国乞丐调查》的作者正是在这种背景下采访了北京、上海、广州、成都、沧州等几个城市的乞丐,如实记录了他们的生活,更重要的是将那些若明若暗的令人关注的一些话题展示在公众面前。 正如作者在后记中说到:作为一个作家,我只是起到了关注这个群体的一点作用,我把我的作品用来展示乞丐的某些背景和生活。因为,我与他们交谈了,所以,我觉得有些东西我要写出来,这就是这本书的宗旨,就这么简单。......真正想关注乞丐这个群体的人,只要翻看这本书,有些问题便会一目了然,不存在孰是孰非,只是一个选择与被选择的问题。
  • 纳西人的最后殉情

    作者:谷雪儿

    一部追溯古老殉情的田野实录,一次参与灵魂探险的盛宴狂欢,一曲千古传唱的经典裴歌,一条永恒爱情的涅磐之路。   《纳西人的最后殉情》与其说是一部长篇纪实文学,倒不如说它是一本研究人类学的著作。   作家谷雪儿历经两年零七个月,徒步田野调查,跨越两省,步履艰辛,面对禁忌文化,她本着求实求真的原则,搜集整理了解放后三百多例殉情实例。为了找寻纳西人与“殉情”之间存在不可言说的神秘关系,雪儿更是跟随马帮进入到闭塞的有着四百年历史的俄亚大村,寻找殉情情结的根源。   全书以调查实录的叙事手法,尊重纪实原则,深度采写案例,其间更有大量如马帮殉情、一个家族的殉情、一个家族的情史等以往纳西文献中从未记载过的案例,为研究纳西人殉情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宝贵资料,堪称纳西殉情文化只上一部经典著作。(“纳西人”在本书中特指漓江周边地区的纳西族,不涵盖全部的纳西族。)
  • 东京审判

    作者:高群书

    作品依据大量史实资料,完整,翔实地再现了六十年前那场世纪死亡大审判,充分凸现了这一震惊世界的国际事件中的中国力量,并且首次完整记录了明枪暗箭、波澜起伏、惊心动魄的庭审辩论全过程。中国法官梅汝璈和检察官向哲浚等人在大国主导的强势挤压下,奋力突围,坚持法律原则,终于亲手将七名战犯元凶送上绞刑架,这是继抗战胜利后中国人在国际意义上的一次巨大成功,是将中国声望和发言权推向国际巅峰的一次壮举,是民族大义在全世界范围内的成功彰显。
  • 涩果

    作者:桑地

    涩果:中国少年性问题纪实 一位资深记者历时四年的采访调查,ISBN:9787500440703,作者:桑地著
  • 奇异罪案侦缉实录

    作者:桑尚

    本书为原创长篇小说,讲述了女刑警桑佳慧从警五年来经历的几起离奇案件。
  • 我的朝鲜战争

    作者:张泽石

    本书讲述了作者1951年入朝参战被俘,至2010年走访幸存战俘难友,这六十年间的个人经历,和6000余名志愿军战俘归来人员的生活故事。作者在2000年版基础上,修订了1/3篇幅的文字,补充了不少前所未有的史实细节,尤其独家使用美国国家档案馆、麦克阿瑟将军纪念档案馆收藏的朝鲜战争彩色战地照片,从人性的角度,重新审视六十年血与火、泪与恨、爱和痛、个人命运和民族命运交织的历史,从战俘群体这个特殊视角,解读朝鲜战争及其对个人命运的深远影响。 这是一本很好的纪实文学作品,又是一本全世界人士都会关心的书、一本人类文化学要研究的书、一本有巨大悲剧力量的爱国主义好教材。该书与作者最新创作、即将出版的《孤岛——14000名志愿军战俘在台湾》相互补充。 朝鲜战争虽是一场局部战争,并已过去60年,但它在中国人的记忆里,在全世界范围内,一直是个说不透、道不尽的重大历史话题。亲历者已逐渐老去,许多历史真相却尚未揭开。本书作者是志愿军第60军180师538团团政治处宣教干事,亲历朝鲜战争最惨烈的第五次战役并受伤被俘、坚决回国,他经过了战俘营里更为残酷的窝里斗,遭遇了历次政治斗争的歧视和折磨,却坚定顽强地自我振作、不断奋起,直到80岁高龄仍然在为6000名归国难友上诉鸣冤、落实政策。这本书就是一个朝鲜战争的亲历者,以自己的亲身经历,揭开的一段尘封已久的历史真相。 残酷的战场见闻,不幸的战俘生活,痛苦的政治遭遇,沉痛的社会反省,反思中国传统的战争观念和战俘观念,具有令人深思的历史文化内蕴。从人性的角度,重新审视朝鲜战争和我们国家60年建设血与火、泪与恨、爱与痛、个人命运与民族命运交织的历史,从一个战俘群体的视角,解读朝鲜战争及其对个人命运的深远影响。 文风朴素,细节真实,图片珍贵,又加上原始档案、其他历史著作的参照,经过六十年时光打磨,二十多年的反复修订,是一本独一无二,让人一气读到底、读后掩卷长思的大书。 1.这是一本经典的纪实文学作品,曾荣获“北京市建国40 周年优秀报告文学作品奖”; 2.这是一本让全世界人士关注的书,被约翰?托兰写入《美国人眼中的朝鲜战争》,激起中、美两国两名作家间一场著作权官司; 3.作者张泽石,归来志愿军战俘的总翻译官、总代表,世界学术名著《金枝》译者之一,以“忠诚于祖国”“忠诚于战友”被推荐为“感动中国2010”候选人物之一。
  • 中国刑侦一号案

    作者:牛伯成

    白宝山袭警抢枪,持枪杀人抢劫案。曾经成为新闻媒体的 焦点。他在一年多时间里相继多次在北京,河北,新疆等地作 案,袭军袭警,先后抢枪3支,抢钱一百多万元,打死打伤15 人。引起党中央、中央军委、国务院的高度重视。钦定此案为 ’97中国刑侦一号要案,被国际刑警组织列为世界第三大案。 白宝山曾经是一个家庭责任感很强的丈夫,同时也扮演着 父亲、儿子和兄弟的角色。他对亲人友善重情,同时他又因所 谓的“量刑过重”而仇视社会,变得偏执冷酷。他性格内向, 在狱中被狱友称为“蔫种”,却因几句口角,就让他的两个 “亲密狱友”命丧九泉,而他却逍遥法外。他作案时思考周 密,绝不留尾巴,手段残忍,枪法极准,镇定自若。正是由于 他复杂的个性和多极的犯罪心理,使本案揭示出深刻而尖锐的 社会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