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纪实
-
世纪之痛
本书记录了一个在海外打拼的中国青年,在泰国感染艾滋病。9年后,他讲述了染病后的生活变故、人情冷暖和恐惧、孤独的生存状态。作为第一个挺身而出、敢于直面媒体的艾滋病人,他是战士,代表全人类与艾滋病毒作战。全国多家权威新闻机构密切关注――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全程跟踪本书出版过程;《南方日报》、《羊城晚报》等数十家报纸专版揭秘;《北京晚报》、《南方都市报》等20多家报纸连载。《家庭》杂志连续六期重点推荐。 -
广州火车站的日与夜
十年,换了人间。梁文祥用镜头记录广州火车站巨大变迁,新闻摄影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途径。 《广州火车站的日与夜(黑镜头下的广州火车站2000-2011)》是梁文祥在广州火车站拍摄历程的忠实记录,也是一份很生动的城市广场吸毒者调查文献。梁文祥用镜头见证了广州火车站这个特殊的空间场所的变迁,见证了一个特殊群体的命运,这些都应该成为广州城市发展史上不应被遗忘的一页。 《广州火车站的日与夜(黑镜头下的广州火车站2000-2011)》让新闻摄影成为推动社会进步、人性提升的重要途径,这是每一位新闻摄影人所能期盼的最有价值的奖赏。 -
廉政公署全传
1974年2月15日香港廉政公署正式成立,恰如良医诊病,一下捏住了政府机构的痼疾所在,香港由此才真正迎来了廉洁的黄金时代,成功地实现由乱到治的历史必转变,并成为公认的世界最廉洁的地区之一。 香港廉署破案如神,并能屡屡扳倒高官,令腐败分子闻风丧胆,其反贪经验引起了全球关注,反贪模式也为全球反贪机构所效仿。可以说,精确的职能定位、合理的制度设计、严格的法律规定和科学的程序保险,为香港成就“廉政品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对于目前尚处于腐败高发期,并竭力走出腐败泥沼的国家和地区来说,不啻为经典的教案。这本书写得已经够长。但事实上,香港廉署所办的案子,远远不是几十万字所能全面概括的。在本书中,笔者只是选择了其中一些最为典型的案例进行介绍,而选择案例时,笔者相对比较偏爱那些在法律程序以及法律理念上有鲜明特点的案件,因为笔者更乐于让读者看到在一国两制的体制下,同在一个中国,内地和香港在法律体系,法律程序以及法律理念上所存在的差异。 香港廉政公署成功的反腐模式:第一,属于独立的执法部门,独享贪污案件调查权,任何机关与个人都无权干涉。第二,直接向香港最高行政首长负责,以维护廉署的权威性和独立性。第三,法律赋予特权并有法律程序作保障,实行“零度容忍”,贪1元都要处理。第四,在程序方面,廉署、律检司、法院分掌调查、检控、审判三权,形成相互配合、相互制约的稳定机制。第五,行之有效的调查、预防、教育“三管齐下”,并把预防工作提升为反腐体系的重要支柱。第六,廉署队伍高手云集,拥有各领域的专家,令腐败者无处遁形。 有时候,会有官员找我们说情,但根本不用理他们,因为他们管不着我们。——郭文纬(香港廉署前副专员、执行处处长) -
正义的代价
企业贪婪,司法腐败,政府不作为……商业精英与权力精英共谋,践踏普通人的生活。正义是否还在? 两名维权律师,一位出身社会底层、一位出身律师世家,维护司法公正的信念,使他们走到了一起。然而,他们的对手却是煤炭帝国掌门人布兰肯希普。 在这起历时十四年、历经多次峰回路转又一波三折的诉讼中,商业帝国如何与法官和公权力勾结,挤压小企业的生存空间,无视百姓的权利乃至生命,践踏司法的公正? 《纽约时报》知名记者劳伦斯•李默尔,在庭审纪实作品《正义的代价》一书中,全方位呈现美国县法院、州上诉法院和联邦最高法院的审判现场,追踪布兰肯希普煤炭帝国发家史,讲述美国大企业利用巨额资金操纵地方法院法官选举、干预司法公正和最高法院力挽狂澜的故事。 -
黑镜头(7-8)
黑镜头,ISBN:9787503410147,作者:阿夏编译 -
灰村纪事
这是一部直面中国草根民主之“痒”的长篇纪实报告。真实、有趣、有力。一部用精彩的故事揭示新生的草根民主遭遇千年官场潜规则之后的种种不适的书。一部用鲜活的故事对草根民主提出法律建言的书。 这是一部关于我国当代农村基层民主——村民自治重要话题的图书。全书分“选举秀”、“夺印”、“官司”、“免职”、“故事还在继续”五章,作者以纪实的手法,同时辅以开阔的背景材料与相关的学术观点。对农村近十年来的民主化进程及其遭遇的阻力,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较深入的透视与描述,既有较丰富的社会启发意义,又有较强的可读性。书末所附有关资料,也有一定参考价值。 -
中国新生代农民工
《中国新生代农民工》从宏观和微观的视角,对新生代农民工的生存现状进行了全方位的记述。同时,《中国新生代农民工》对这个数以亿计的群体存在的教育、就业、生存等诸多问题进行深入探索,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与建议。 -
大流感
大流感指的是1918—1919年横扫世界的那次流感大流行,过去估计全球死亡人数约2000万,最新的权威估计数字为5000万—1亿。这个数字不仅高于历年来命丧艾滋病的人数总和,更远超中世纪黑死病所造成的死亡人数。本书作者依据大量的历史资料和数据,重绘1918年的惨状,为我们再现了这场最致命瘟疫发生、发展及其肆虐全球的过程。 本书也讲述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医学科学的发展史,细致入微地刻画了科学家、医学工作者和政治家们在巨大压力下表现出来的勇气和怯懦、信仰和价值观,以及研究态度和方法。这是一部权威性的有关科学、政治和文化的传奇。 本书作者约翰·M·巴里是美国作家、历史学家,曾任记者和足球教练。常为《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时代周刊》、《财富》杂志、《华盛顿邮报》等撰稿,也经常以特约评论员身份出现在美国各大广播公司的节目中。其著作多次登上《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 -
One of Us
A harrowing and thorough account of the massacre that upended Norway, and the trial that helped put the country back together -
性路无疆
男性/跨性别性工作者,古已有之,只是由于主流社会对男人出卖色相和肉体极为鄙视和厌恶,认为男妓现象是对男性地位及尊严的莫大侮辱,所以或是视而不见,又或是严加打压,但无论怎样,男性/跨性别性工作者一直以奇幻而灿烂的表现/服务形式,存在于历史的洪流中,长久不止息。 午夜蓝接触到男性/跨性别工作者社群,感动于大家对性、对自身性别的坦荡,正是挣脱了性∕别枷锁的实践,走在一条无疆无界的性路之上。 虽然,男性性工作者社群在不同年代,以不同的面貌出现,可是在主流的历史论述中,却没有丁点儿的记载。有见及此,午夜蓝联同8位男性/跨性别性工作者,出版他/她们的口述历史故事集,除了卖淫经历外,他/她们亦会跟大家分享自己成长、闯荡四方的生命旅程,还有他/她们的情、他/她们的爱。 -
镜头里的社会(上下)
这本书以特殊的体例编进1500余张照片,其中有相当大的一部分是首次发表。在叙事方式上赵铁林进行了大胆的尝试。从表象上看图文结合似乎并不难,其实要真正做到“水乳交融,浑然天成”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需要在摄影及书面语言上具有相当的功力。 本书中作者不但展示了已发表的所谓好照片尤其展示了支撑这些有限照片的几乎所有照片。在文字上也进行了修炼,做到了精确老到,不“顾此失彼”。 赵铁林,1948年出生。小学和中学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北京度过的。1968年至1970年在河南新乡当知青。1977年曾为首钢的工人。1978年考入北京航空学院工业自动化系,毕业后留校。1986年到北京计算机技术研究所工作,1989年开始经商,5年后公司倒闭。近年来他用镜头和笔完成了不少作品,主要反映社会焦点问题,受到社会普遍关注,引起了国内外同行的重视。2002年受聘于清华大学当代中国研究中心,任影像室主任。 主要作品有: 《镜头里的社会》 (2004年出版) 《黑白宋庄》——断代青年的艺术追求与人生自白(2003年出版) 《即将逝去的记忆》 (2003年出版) 《聚焦生存》——赵铁林另类人生拍摄手记(2002年出版) 《另类人生》——一个摄影师眼中的真实世界(2000年出版) 《聚焦生存》——漂泊在都市边缘的女孩(1999年出版) -
未来没有城中村
《未来没有城中村》通过南方都市报记者的深度采写,萃取城中村列传配发的专家视线、南都深圳读本、南方评论周刊的观点精华,旨在全面扫描城中村拆迁中的阵痛与收获。探讨城中村改造之后,城是城、村是村的二元格局能否真正被打破?经济形态、利益分配、人文精神、社区关系,凡此种种,是否能够真正做到大一统等等多种社会问题以及由此引起的思考。城中村,中国式城市化进程中的典型标本;深圳,急速城市化的典型。 -
隐形生产线
就职于英国《卫报》的华裔记者白晓红,以极大的个人勇气深入英国各个地下产业,暗访不为人知的隐形生产线。《隐形生产线》即是她暗访英国非法劳工生存状况的纪实文学,呈现了在英无证劳工的艰苦经历与种种遭遇。书中以李然、小玲、老张等几位劳工的打工故事为主线,揭露了当下英国“血汗工厂”的真貌。从电子代工厂的装配流水线到农场蔬菜采集,从屠宰生肉到海边拾贝工作,以至按摩院内隐形的性产业,作者以文学的形式描绘了英国社会不为人知的地下产业现状,隐形产业的利益链条及其对无证劳工的种种盘剥。书中人物经历,均是作者暗访所得,故事感人至深。作者以跨越国界的视角客观叙述,真实纪录个人境遇与社会制度的种种弊端,同时反思资本世界中利益锁链对人性的扭曲与伤害。 -
江村纪事
《江村纪事》主要内容:“纸上纪录片”是一套纪实摄影系列丛书,包括《希望》、《火车上的中国人》、《江村纪事》、《上海人》、《茶铺》、《寻常》等六册,这是一群具有特殊品格和旨趣的人,在道德感的规范下,在三十多年的时光中,默默地用影像表达一种寻常却别有意蕴的视角。耄耋高龄的摄影家张祖道先生,40年代毕业于清华大学社会学系,师从潘光旦、费孝通先生。因社会学的师承和实践,专注于社会学原则下的记录摄影。在一种紧迫感的敦促下,张祖道先生用相机记录了江村这个江南水乡小村从1950年代从事农桑到1990年代工业化的变迁过程。作为一份首次披露的社会学视觉文献,它具有无可替代的价值。 -
城中城
问题1:作为穷困黑人的感觉怎么样?( ) A.很差 B.有点差 C.不好不坏 D.还不错 E.非常好。 “妈的,你一定是在搞笑。” “我不是黑人,也不是非裔美国人。我是一个黑鬼。黑鬼就是住在这栋楼里的人,非裔美国人住在郊区。非裔美国人打着领带去上班。黑鬼们找不到工作。” “你不应该四处问人们这些愚蠢的问题,没人会回答的。你应该和我们混在一起,你应该去理解年轻人是怎么在街上讨生活的。” 就这样,跟着这位黑帮老大,开始了他长达十年的“街头生活”,甚至当了一天管理黑帮业务运作的老大。 文卡特斯变身“流氓社会学家”,亲自打入黑帮内部,曾冒着生命危险,周旋在由黑帮老大、打手、毒贩、军火贩子、牧师、警察、社工以及各色人等交织而成的地下社会交际网络之中,取得第一手的资料,真正了解并体验了贫民们的日常生活完成了博士论文,顺利毕业且找到了教职,甚至变得小有名气。之后,文卡特斯怀着对贫民窟人们的内疚与感激离开了街头。临近离别时,研究地点面临拆迁,人们又将面临怎样的生活…… 本书中的多数人物姓名与身份都做了匿名化处理,但其中所有的人物、地址与机构都真实存在,绝非虚构。 -
阮义忠
阮义忠是位百分之百的人文主义者,顽固地坚持着报道摄影。他还有一项在摄影家身上很难见到的特质,那就是能以批评的态度来整理、编辑自己的作品。本书为阮义忠的摄影作品集。 -
猎奇之旅
光怪陆离的纽约张扬着怎样一种大都市的性情呢?本书中的三部作品,向读者做了栩栩如生的描述:引人入胜的奇闻轶事,悲欢交加的修桥工人,世态炎凉中的名人生活,──噢,这就是纽约。 -
Love on the Left Bank
A facsimile edition of one of the "classic" photography books. Elsken focuses on the Left Bank of Paris in the 1950s-a time when it was recognised as a centre of creative ferment which would determine the cultural agenda of a generation. With its unconventional, gritty, snapshot-like technique the work has been acclaimed as expanding the boundaries of documentary photography.
热门标签
下载排行榜
- 1 梦的解析:最佳译本
- 2 李鸿章全传
- 3 淡定的智慧
- 4 心理操控术
- 5 哈佛口才课
- 6 俗世奇人
- 7 日瓦戈医生
- 8 笑死你的逻辑学
- 9 历史老师没教过的历史
- 10 1分钟和陌生人成为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