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高建群

  • 白房子

    作者:高建群

    这是当代著名作家高建群的一部近作。作家以一部《遥远的白房子》进入文坛,后来他又创作出了《最后一个匈奴》等一系列影响巨大的作品。但是,有关“白房子”的一切却始终是作家难以割舍的情怀。高建群一次次对白房子地区的关照,终于形成了这部篇幅不算巨大,却凝聚了作家全部深层情感的作品。在《白房子》中,作家描绘了迷人的边地风光,更重要的,你可以从作品中了解到了一个特定的地理地区对作家所产生的深刻影响。
  • 最后的远行

    作者:高建群

    中央台的原生态民歌唱响大江南北,大西北原生态小说会让人回味无穷。 本书为作者的“大西北三部曲”第三部,是一部集传统小说、武侠小说、侦探小说于一身,具有极强可读性与文学欣赏价值的长篇力作。小说以一纸民间契约“回头约”为契机,展现了一具女尸被从坟墓里盗出,在高原古道上经过七天七夜的奇异行程,最后被送回前夫身边的故事。 那静静地伫立于天宇之下的,那喧嚣于时间流程之中的,那以拦羊嗓子回牛声喊出惊天动地的歌声的,是我的陕北,我的亲爱的父母之邦吗?哦,这一块荒凉的、贫瘠的、苍白的、豪迈的、不安生的、富有牺牲精神的土地,这大自然鬼斧神工的产物,这隶属于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广袤国土中的一个不显眼的角落,这个黄金高原。 哦,陕北,我的竖琴是如此热烈地为你而弹响,我的脚步是如此地行色匆匆,你觉察到我心灵的悸动吗?你看见我挂在腮边的泪花吗?哦,陕北,我以儿子对于母亲一般的深情,向自遥远而来又向遥远而去的你注目以礼。你像一架雍容华贵的太阳神驾驭的天车,威仪地行进在历史的长河中,时间的流程中。你深藏不露地微笑着向前滚动,在半天云外显露着你的身姿,芸芸众生像蚂蚁一样出没在你的庞大的支离破碎的身躯上,希望着和失望着,失望着和希望着。哦,陕北! ——引自《最后一个匈奴》 传统在消失,古典精神在消失,昨天的文化在消失。张家山这样的人物,也许是游荡在高原的最后的骑士了。几十年几百年之后,孩子们大约只能从老祖母讲的童话中,见识这一类人物了。 这是一个大智慧,一个大幽默,一个额上印着悲剧印记的人。他的胸膛里,弥漫着一种悲天悯人的、堪让我们肃然起敬的东西,这种东西叫“善良”。因为这个,所有的微笑便蒙上一层苦涩的意蕴。 张家山这个人物,令人想起那个西班牙苍凉高原上的唐·吉诃德。是的,他们有许多共同点,都高贵而善良,精明又愚蠢,都试图怀着中世纪梦想,去匡正社会。只是,较之唐·吉诃德,我们的张家山的时代,已经没有马可以代步了——瘦骨棱棱的、风一吹就倒的马也没有。因此,他似乎更为卑微和实际,圆口布鞋上沾上了更多的泥土。 “今天,全城的人都穿上了节日的盛装,铁匠用锤子敲打出钢铁里的音乐,姑娘们翩翩起舞,大家都在传递着一个动人的消息:他们中有一个人要去出发,征服世界了!”——这是人们,用给唐·吉诃德的话。如果人们同样地将这话用给张家山,我将感激他。 ——引自《最后的民间》 注:本书为作者的签名版。
  • 最后一个匈奴

    作者:高建群

    《最后一个匈奴(绘图典藏版)》是一部高原的史诗,陕北这块曾经让匈奴民族留下深深足迹的土地上,在二十世纪发生了改天换地的变化。主人公一家三代人,背负着历史的重负繁衍生息,艰难生存。他们见证了黄土高原上人们的坎坷命运,也见证了红色革命的火种在此保存并形成燎原之势的历史。新时代来临之际,作者依旧在这里寻觅那个古老民族的遗踪?
  • 统万城

    作者:高建群

    《统万城》的主线,是写大恶之华——匈奴末代大单于赫连勃勃的传奇一生,是写匈奴民族的唯一都城统万城的筑城史。可视为一部赫连勃勃大传。《统万城》的副线,是写大智之华——西域第一高僧鸠摩罗什的传奇一生,是写鸠摩罗什从父亲的时代起,自印度国抵龟兹国,再羁留凉州城,最后抵达长安城草堂寺的故事。可视为一部鸠摩罗什大传。 通过上面这两个人物,《统万城》描写了匈奴这个曾深刻地动摇了东方农耕文明根基和西方基督教文明根基,差点儿重写世界进程的古老游牧民族,如何退出人类历史舞台的历史,同时描写了佛教进入中国,汉传佛教得以确立的历史。 同时,通过这两个人物,作者的宏大叙事,笔锋深深地楔入了中华文明史一个重要的节点,即长达二百八十年之久,烽烟四起混沌不清的五胡十六国时代。 这是一本奇书。是一本给予怎样的期待都不算过分的书。现当代中国文学怀着久久的渴望,希望有我们自己的经典问世,希望有与世界文学可以平等对话的作品问世,希望有显示东方美学和东方智慧的发轫之作问世,现在因为此书的出现,也许给了一个回答,或者说做了一次尝试。 《统万城》作者高建群,是与张承志并称的,浪漫主义文学在当代中国文坛的代表人物,是浪漫派文学最后的骑士。二十年前,他的鸿篇巨制《最后一个匈奴》曾引发陕军东征现象,形成洛阳纸贵一时之盛,而在此之前,他的《遥远的房子》震动整个文坛,在此之后,他的渭河平原史《大平原》,又一次感动了广大读者。 《统万城》也许是这位才华横溢的写作者、中国文坛的独行客的封笔之作,是高建群对长篇小说这种艺术形式,最后的敬意了。 正如高建群所说:我不欠小说艺术什么,小说艺术也不欠我什么,OK,我可以用这本书,释然地向它告别了。 在《统万城》出版的同时,电影和电视剧的运作,亦在同步进行中。 海报:
  • 大平原

    作者:高建群

    《大平原》内容简介:陕西渭河平原上一个传奇之家三代人历经种种苦难与爱恨情仇,在顽强求生存的同时捍卫自己的尊严。在本世纪的城市化浪潮中,这个村庄被纳入开发区,结束了上千年的乡村文明。在这块土地上,继而涌现出了在商业化生存法则中继续奋斗的新一代弄潮儿。该书犹如一部关中平原的《百年孤独》式的家族史。 点击链接进入: 《最后一个匈奴(新版)》 《大平原》
  • 最后一个匈奴

    作者:高建群

    《最后一个匈奴(新版)》内容简介:匈奴,一个崇拜狼的草原游牧民族,曾经游荡在西北坦荡的土地上。他们像狼一样地野性,勇猛剽悍,骁勇善战;他们从草原上崛起,他们与强大的秦汉对抗,称雄数百年;他们以铁骑征服了广大土地,他们的牛羊吃草到哪里,哪里就是他们的疆域……但这个人类历史上最强悍的、震撼了东西方世界的马背民族,却在自己最为辉煌的时候,没有留下任何文字,神秘地从历史舞台上突然消失了…… 《最后一个匈奴》是一部高原史诗,再现了陕北这块匈奴曾留下深深足迹的特殊地域的世纪史。作者力图为匈奴民族的历史轨迹寻找到一点蛛丝马迹……作品为我们展现了三个家族的两代人波澜壮阔的人生传奇。 点击链接进入: 《最后一个匈奴(新版)》 《大平原》
  • 最后的民间

    作者:高建群

    中央台的原生态民歌唱响大江南北,大西北原生态小说会让人回味无穷。 《最后的民间》是我国著名作家高建群继《最后一个匈奴》之后推出的“大西北三部曲”的第二部,原名《六六镇》,该书初版于1994年,当时曾产生过广泛的社会影响,此次作者将它重新修订,易名出版。 小说主人公张家山在六六镇上开办民事调节所,为周围百姓调解民事纠纷为主线,展开了一系列有趣的故事。小到夫妻不合,偷鸡摸狗,招夫养夫,大到“心脏开花”开棺验尸的人命大案,将陕西农村发生的奇人奇事用张家山这个传奇式的人物串在一起,展现了改革开放以来陕西农民的生存状态和精神风貌,勾勒出了一幅原生态的人类生存图景,被业内外人事称为原生态小说。 张家山的前庭饱满,四阁方圆,相对应的,后脑把子很平。陕北人的这种头型和脸形,一半的原因得于遗传,一半的原因得于后天的抚弄。孩子出生后,到满月这一段时间,家长要给他的脑后枕一个用小米缝制的枕头,头的两边再放两个,令头不要乱动。那两条腿,则用绳子捆紧。这样一个月下来,脑把是平的了,额颅则高挺起来,两条腿则一生都是笔直的。陕北人走到人面前,有一种“高贵”的感觉,这与他们月子里的这一番抚弄,不无关系。 张家山的大脸盘子,大约与匈奴人有关。我们知道,匈奴人在陕北这块地面上,留下了深深的踪迹。而他那大鼻梁子,则与党项人有关。陕北高原在一个时期,曾是这些从青海过来的党项人的老巢。而在西夏王朝灭亡后,相信有不少的流民重新回到这里。据我的一位朋友的说法,有三十多个游牧民族从这块地面潮水一样漫过。所以一张陕北人的脸,就是一部陕北高原史,一部仍然鲜活的二十四史。 张家山那大鼻子,在年轻的时候大约生过螨虫。如今连螨虫也不再光顾这一张老脸了,或者换言之,这酒糟鼻子好了,不再红了。但是,那个蒜头上还有一些痕迹,而鼻子以至整个脸面,毛孔很粗,见两口酒以后,发红发亮。 他的嘴很大,正是老百姓说的“男人嘴大吃四方”的那种。那嘴里长着一个大舌头,这大舌头正是为“说白”“道黑”用的。或者用老百姓的话说:“满嘴跑大舌头”。不过小说中“红嘴白牙”这句话没有说准,因为在我们的小说所写的这个年代里,张家山的嘴里,已经没有几颗牙了。 他还长着两只招风大耳。 那张家山的服饰,则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因为他当过村干部,所以这上衣通常会有个口袋,那口袋上还会有一支笔。这笔用不用,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别着,以示和别的拦羊老汉之类,有所区别。陕北人的服饰,还有一些变化,那就是北京知青来了以后。这变化反映在张家山身上,是在脚,那脚上的那双鞋,知青叫它“懒人鞋”。 不过张家山在年轻的时候,穿过一件叫“百衲衣”的上衣。那衣服,是我们通常说的那种棉袄。但是这棉袄,是像纳鞋底一样用倒勾针的纳法密密匝匝地纳过一遍的。这种衣服实受,一件要穿人老几辈。用它背柴,不怕挂了,耕地累了随便往地上一个连身躺,也不怕脏。时代不同了,这衣服不要说穿,现在连见过它的人,恐怕都不多了。 张家山这个人物,令人想起那个西班牙苍凉高原上的唐·吉诃德。是的,他们有许多共同点,都高贵而善良、精明又愚蠢,都试图怀着中世纪的梦想,去匡正社会。只是,较之唐·吉诃德,张家山的时代,已经没有马可以代步了——连瘦骨嶙峋的、风一吹就倒的马也没有。因此,他似乎更为卑微和实际,深口布鞋上沾上了更多的泥土。
  • 最后一个匈奴

    作者:高建群

    与贾平凹、陈忠实并称为“陕军东征”的“三驾马车” 高建群全新修订《最后一个匈奴》 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陕西著名作家高建群就以长篇小说《最后一个匈奴》蜚声文坛,使他与贾平凹、陈忠实并称为“陕军东征”的“三驾马车”。当年这部销量超过100万册的高原史诗现经作家高建群重新修订后,近日由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全新推出。 匈奴,这个崇拜狼的草原游牧民族,曾经游荡在西北坦荡的土地上,他们像狼一样地野性、勇猛剽悍、骁勇善战;他们从草原上崛起、他们与强大的秦汉对峙,称雄数百年;他们以铁骑征服了广大土地,他们的牛羊吃草到哪里,哪里就是他们的疆域。但这个人类历史上最强悍的、震撼了东西方世界的马背民族,却在自己最为辉煌的时候,没有留下任何文字,神秘地从历史舞台上忽然消失了。《最后一个匈奴》这部高原史诗,再现了陕北这块匈奴曾留下深深足迹的特殊地域的世界史。作家高建群力图为匈奴民族的历史轨迹寻找到一点蛛丝马迹。作品也为人们展现了三个家族的两代人波澜壮阔的人生传奇。 当年小说《最后一个匈奴》一经面市,立即在中国文坛和读书界引起巨大轰动,并以100万册销量的业绩,与《废都》、《白鹿原》并称为“陕军东征”的“三驾马车”。而且这部奇书也引起了香港著名作家金庸先生的极大兴趣,他曾感叹道:“我常常想,匈奴这么一个显赫于历史舞台上的伟大游牧民族,怎么说声消失,就消失了,确实令人迷惑不解。” 在此次推出的修订版《最后一个匈奴》中,作家高建群重写了第二十七章的部分文字,作者坦言这样做是为了“抹掉一切有可能容易引起‘对号入座’的痕迹。”除修订部分文字外,高建群又新创作了两个章节,即《楔子•阿提拉羊皮书》和《尾声•赫连城的婚礼》,使修订和增补的文字累计约10万字。作者认为,“这样使作品更为厚重一些,历史感更深厚一些。”此外,修订版中新增加的十余幅充满陕北黄土高原浓郁风情的插图也均出自高建群之手。据作者介绍说,他想把自己脑子里那些反复出现的,陪伴了他几十年的人物形象,用画笔展现出来。几十年来,它们一直如魔如幻地盘踞在他的心头,呼唤着要夺路而出。 除《最后一个匈奴》之外,高建群这位具有崇高感、古典精神和理想主义色彩的作家还创作有《六六镇》、《古道天机》、《愁容骑士》、《遥远的白房子》、《胡马北风大漠传》等一系列作品。2005年,他还被《中国作家》评为当代最具影响力的作家。
  • 最后一个匈奴

    作者:高建群

    匈奴,一个崇拜狼的草原游牧民族,曾经游荡在西北坦荡的土地上。他们像狼一样地野性、勇犯剽悍,骁勇善战,他们从草原上崛起,他们与强大的秦汉对抗,称雄数右年,他们以铁骑征服了广大土地,他们的牛羊吃草到哪里,哪里就是他们的疆城……但这个人类历史上最强悍的、震撼了东西方世界的马背民族,却在自己最为辉煌的时候,没有留下任何文字,神秘地从历史舞台上突然消失了…… 《最后一个匈奴》是一部高原史诗,再现了陕北这块匈奴曾留下深深足迹的特殊地域的世纪史。作者力图为匈奴民族的历史轨迹寻找到一点蛛丝马迹……作品为我们展现了三个家族的两代人波澜壮阔的人生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