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游记
-
瞿秋白游记
离开北京,体弱多病的秋白不顾亲友劝阻“苦命”去“饿乡”,是为了找寻心中的“故乡”。历尽千辛与万苦,他找到了没有泥?他看到那里“种种丑恶的社会现实和困苦景象”,那不是“故乡”应有的,但真的“故乡”却有更多的“丑恶”与更重的“困苦”…… -
丽江的柔软时光
《丽江的柔软时光》在提出一种生活方式,一种城市人的田园情结,虽然不是什么新主张,但在书中情景交融地表现出来,便是一种难以抗拒的诱惑。旅行怎能不带着柔软的心意出发呢?带着丽江独有的柔美、娇艳、性感与妩媚,它带着融化你心灵的气息扑面而来。慵懒而繁忙、随意而整洁、古朴而前卫、温馨而夹杂着雪山的寒气……近两千张的图片,以生活化的场景为主,全彩制作,呈现一派视觉的盛宴,让你全身心地贴近丽江,它将成为你与丽江终身相伴的红丝线。 -
带一本书去欧洲
《带一本书去欧洲》讲述巴黎博物馆之多,真可算甲于世界。就这一桩,便可教你流连忘返。但须徘徊玩索才有味,走马看花是不成的。一个行色匆匆的游客,在这种地方往往无可奈何。 威尼斯是一个别致地方。出了火车站,你立刻便会觉得:这里没有汽车,要到那儿,不是搭小火轮,便是雇“刚朵拉”。 罗马是历史上大帝国的都城,想起来,总是气象万千似的。现在它的光荣虽然早过去了,但是从七零八落的废墟里,后人还可仿佛于一百。 瑞士有“欧洲的公园”之称,起初以为有些好风景而已;到了那里,才知无处不是好风景,而且除了好风景似乎就什么别的。 -
西班牙像一本書
和《帶一本書去巴黎》一樣,本書有林達旅行西班牙的深刻觀察、賞心悅目的景點照片和手繪地圖。然而《西班牙像一本書》不只是一本旅遊景點的導引指南,還是一本講述西班牙歷史的文化導讀,文字平實簡單、優美流暢,歷史資料如數家珍、翔實可靠,作者以其深厚的藝術素養對於西班牙的古今建築的評介尤其值得一讀。西班牙是一個個性強烈而獨特的民族,熱情奔放,宗教情感強烈,又有像唐‧詰訶德那樣的理想主義者,經歷過輝煌的「黃金時代」、也產生過殘忍的宗教裁判所。從八世紀到十三世紀阿拉伯人來了之後的伊斯蘭教、天主教、猶太教和平共存,談到1898年思考「西班牙往哪裡去」的「九八年」一代,再論及1936至 1939年的西班牙內戰,乃至於戰後的西班牙,林達關注的層面廣泛而筆鋒帶有感情。他山之石可以攻錯,反觀現代中國又該何去何從? 本書目錄 1.去西班牙 2.塞哥維亞的羅馬輸水道 3.古老的科爾多瓦 4.小城托雷多的故事 5.阿拉伯人來了 6.阿爾扎哈拉的廢墟 7.歷經滄桑的科爾多瓦主教堂 8.塞維爾的故事 9.阿罕布拉宮的故事 10.帶著詛咒的黃金時代 11.馬約爾廣場隨想 12.哥雅畫筆下的戰爭 13.世紀之交的高第和「九八「」一代 14.不幸的西班牙第二共和國 15.迪伯德神廟下的兵營 16.深歌在槍聲中沉寂 17.戰爭以誰的名義? 18.西班牙內戰中的人們 19.半個西班牙被殺死了 20.戰後西班牙,置之死地而後生 21.蒙賽拉的變化 22.小鎮傑里達和它的古堡 23.殉難谷的十字架 24.公投和第一次大選 25.到巴斯克去 26.格爾尼卡的老橡樹 27.古根漢的驕傲 附言 -
沙漠驼影
一次渴望已久的追逐荒野大漠的梦想 一个女人淋漓尽致剖析自我的心灵之旅 演绎一段动人心魄的传奇旅程 记录一曲跌宕起伏的沙漠恋歌 一个极富原创性和个人色彩的年轻女子,写一一本强烈而新鲜有趣的书……此书是作者自我发现和自我证明过程的记录,将成为探险和旅游的佳作之一。 -
彳亍地平线 I
书中的每一篇,都是两位马来西亚人,在两年里跨越欧亚大陆所体验的经历。他们透过文字和图案与读者分享异国风情。是集合了每一期作者在星洲副刊发表的旅游杂记而出版的一本书。 -
A Time of Gifts
At the age of eighteen, Patrick Leigh Fermor set off from the heart of London on an epic journey—to walk to Constantinople. A Time of Gifts is the rich account of his adventures as far as Hungary, after which Between the Woods and the Water continues the story to the Iron Gates that divide the Carpathian and Balkan mountains. Acclaimed for its sweep and intelligence, Leigh Fermor's book explores a remarkable moment in time. Hitler has just come to power but war is still ahead, as he walks through a Europe soon to be forever changed—through the Lowlands to Mitteleuropa, to Teutonic and Slav heartlands, through the baroque remains of the Holy Roman Empire; up the Rhine, and down to the Danube. At once a memoir of coming-of-age, an account of a journey, and a dazzling exposition of the English language, A Time of Gifts is also a portrait of a continent already showing ominous signs of the holocaust to come. -
藏地孤旅
一个人,一个背包,一段魂牵梦绕的藏地孤旅!从2003年开始,作者数度沿着不宥常规的线路,独自穿越高海拔的生命禁区,走遍西藏、甘肃、青海、四川、云南等地藏区,记录下了一个旅行者深入藏地行径的一个个跡和每时每刻的独特感受!从稻城到香格里拉,从夏河到康定、从西宁到拉萨……夜宿无人的冰川,穿行于茫茫的荒野,出没于一个个偏远的村落;神秘的高原,美妙的阳光,淳朴的民风和令人神往的乡野生活……在作者漫不经心的描述中,如同身临其境一般,让人感受一次次身心愉悦的旅行;而书中披露的许多独特和难得的旅行经验,也为每个即将经历藏地的旅行者,提供了极具价值的参考。“让旅行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在这段孤独的藏地之旅中,作者也为我们提供的一种最简朴的生活方式……我从来没有想过,我熟悉的西部城镇,好像已经被悉数装进了我的背囊。我更没有想过,我热爱乌鲁木齐、拉萨、西宁和兰州这些遥远得令人恍惚的城市,好像他们都是我在高原的兄弟。我椇这样的感情与生俱来,无可替代。没有哪里能与西部相比,能毫无保留地给予我最真实意义上的自由。这是一本写给藏地人文地理爱好者的书。藏地,是指包括西藏在内的甘肃、青海、四川和云南的藏族居住区。自2003开始,作者数度沿着不宥常规的线路,独自旅行,或搭车,或徒步,深入藏地,看风景,交朋友,在希望小学代课,多次穿越高海拔的生命禁区,乐此不疲。藏地,始终是旅游者衷心向往的地方,尤其是对于所谓的“驴友”——那些背包一族来说,更是心中最高的理想圣地。对更多没有机会接触藏地或者渴望打起背包要出发的人们来说,这是一本独特有趣的启蒙读物。高原色彩、淳朴民风、乡村生活和宗教信仰,在作者笔下真实地铺陈开来。看似漫不经心的描述,却能使读者身临其境、感同身受,在得到精神愉悦和阅读享受之外,还引导大家开始更深层意义上的旅行。书中不仅局限于描绘藏区独特迷人的自然风光,而是更多地关注那里的人文环境,试图通过自己的方式来感悟并传递藏地的文化和传统,流露出作者对那块神奇、神秘、神圣的土地由衷的热爱与关注。同样,作者在书中披露了许多宝贵的旅行经验,给进藏的旅行者提供了极具针对性的帮助,比如如何搭车、投宿,如何跟不期而遇的陌生人沟通,怎样向当地藏民寻求帮助更恰当,如何与动物和谐相处,等等。所以,此书又不失为一本具有实用价值的旅行工具书。 -
中国纪行
本书前半部分是《中国日本之旅》一书中的中国之行,作家描写了在旧中国的所见所闻所想。其中的所思所想表现了作家对人生、国家、民族的深邃思索。后半部分是作者记载20年后重游中国的情况。这时的中国和1935年的中国已经不可同日而语。作者用赞叹的目光观察,用欣喜的心情记录。 -
彳亍地平线 II
延续第一集的热忱, 作者再次背上了背包...装载满满的陌生又感人的故事, 让你我一起分享。 两个马来西亚人 两年跨越欧亚大陆之旅 土耳其、伊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 -
他山落雨来
本书属于旅游类图书,别处系列之一。全书共写到丹麦的欧登塞、英国的斯佩河谷、瑞典的阿尔耶普卢格等八处小城。这些小城自有它迷人之处。小城规模虽然小,但大部分这样的小城都有非常悠久的历史;更重要的是,在小城里漫无目标地闲逛、仿佛时间停止,这些平常得有些沉闷的生活景象才是小城最吸引人的地方,舒缓、安详、天长地久仿佛世界的尽头,这才是都市人渴望的心灵栖息之地。作者的文字风格也非常有特点:凝练、跳跃又带些调侃、夸张。其中有一部分,作者别具匠心地采用剧本的方式叙述两个人的谈话,短短几句就将主人对葡萄酒的迷恋、客人虽已饥肠辘轳,急于用餐,却碍于情面,不得不强忍欢笑声主人叙谈家史的情景描绘得栩栩如生,令人忍俊不禁。读来不仅没有卖弄之嫌,反而平添了一些喜剧效果。 首都之外,欧洲深处,别有一番迷人风貌。 丹麦欧登塞、英国斯佩河谷、英国尼斯湖、瑞典阿尔耶普卢格、瑞典乌普萨拉、法国圣保罗?德?凡斯、法国普罗旺斯、德国杜塞尔多夫,意大利芬诺港……它们是欧洲首都之外的秘密心脏,以截然不同于政治都会的历史、地理及文化现实,映射出欧洲意象的多元魅力。 安徒生、威士忌、怪兽、伯格曼、印象派、葡萄酒……这些来自欧洲深处的缤纷意象,早已融入我们成长岁月的青涩记忆。若干年后,当我们远游别处,置身意象所系之地,不禁满心释然,自此作别青春,作别萦绕于心的成长寓言。 -
到处留情
《到处留情》一书辑选了作者从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到本世纪近年来的游讫类散文近百篇,走迹遍布各大洲众多国家地区。作者长年担任汉堡大学教授,对于中西方文化有其独到的体验与见解,又兼任香港、新加坡、马来西亚专栏作家,议论国是谈纬论经,笔风犀利爽快,颇富才情。全书内容丰富流畅可读,对各大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现状均有涉及,适合喜欢游讫随笔或对外国风貌感兴趣的读者。 -
寻城记·成都
《寻城记·成都》内容简介:成都-人们说它是悠闲逍遥之地,成都-其实埋藏了太多的沉重,《寻城记·成都》是一个闪光的路标,带你走进古蜀之都的街巷城堞…… -
行走的葡萄
11个京城一线记者,深入法国十几个酒庄探寻葡萄酒的秘密。法国风光之旅、人情之旅、美食之旅、美酒之旅。轻松的笔调、平实的语言、精彩的故事、传神的图片,邀您在丰富的阅读体验中,品味法国葡萄酒、沐浴法国 酒文化、观赏法国酒风光、结识法国酒人物。《行走的葡萄》,带着您360度环游法国。 目录: 前言 葡萄,在路上;我们,也在路上 第一章 从巴黎到卢瓦尔河谷 第二章 香槟掩映下的“灰姑娘” 第三章 酒迷宫 第四章 法兰西的“法兰西酒庄” 第五章 亿万富翁再就业 第六章 达达尼昂的故乡 第七章 比XO更牛的酒 第八章 石头地里也能长葡萄? 第九章 在阿尔代什 第十章 与文学和酒在一生相缠 第十一章 逛古堡,喝新酒 第十二章 巴黎终曲,或以酒为马 附录..... 后记 -
重返西西里
提起西西里,人们的第一反应除了《教父》里的黑手党,就是阳光灿烂的海滩。贯穿本书的是黑手党,以及路易斯与警察、记者及当地要人之间的交往和友谊。此外,他还描述了西西里的风景与语言、西西里日益改变的观念、非洲移民的影响、巴勒摩及其衰颓的豪宅,以及种种奇特的迷信、女巫、土匪与谋杀。 一九六四年,诺曼·路易斯写作《荣誉社会》一书,为论述西西里与黑手党的最佳着作之一。一九九八年,他重返西西里,著述本书,是长达六十年来迷恋西西里种种事物的成果。这份迷恋透露于《在西西里》(in Sicily)的每一篇章。贯穿本书的是黑手党,以及路易斯与警察、记者及显要人物之间的友谊,并言及风景与语言、怀念首任岳父(职业赌徒、亲王後裔、「西西里联盟」成员)、西西里日益改变的性观念、非洲移民的影响(卖春业尤然)、巴勒摩及其衰颓的豪宅,以及种种奇特的迷信、女巫、土匪与谋杀。 -
1898
本书的英文名为The Yangtze Valley and Beyond(《扬子江流域及以外地区》),是英国旅行家伊莎贝拉·伯德(Isabella Bird 1831~1904)在中国的游记,这是她在长江流域及川藏地区进行了实地考察,向英国教会和商业集团提供的关于大不列颠这片“势力范围”的第一手信息。译者将其名为《1898:一个英国女人眼中的中国》意在使人一看就知道是本百年前的老书,内容涉及到中国的晚清社会。 晚清社会是中国社会从传统的农业社会向近代工业社会转型的时期。在这一时期,传统中国农业社会的经济结构正逐渐改变,从本书中可以看到,虽然在长江中、上游地区自给自足的经济仍是主体,而长江下游尤其是沿海地区,商品经济的比重正不断增加,银行、信贷、金融保险等商品经济的保障系统已很发达,上海已经是个东方的金融之都,“处于世界最大商业中心之一的重要地位,1898年进出口价值为37,6870,875镑,”沿长江一线“通商口岸芜湖和九江各有自己的船队,年贸易额达数百万镑。重要大城市如南京、扬州和安庆都有高度组织化的商业和社会生活、商会和慈善团体,只要瞥上一眼即可知道这里百业兴旺。”杭州也已是个“拥有7千台手工丝织机 ”的丝绸之都,能“为成千上万人提供了长期的工作。”19世纪末期的中国,工厂、铁路、轮船、码头等近代企业不断涌现,近代经济体系已初具雏型。这种经济结构的变化,使得晚清社会在经济、政治和文化等诸多领域出现一系列重大变化。 然而,晚清社会转型的动力不是发自于内部,而是在外力胁迫下的无奈之举,缺乏与近代经济体系相适应的制度建构,加以传统文化未能转化为支撑中国近代化的精神动力,致使社会转型遇到巨大阻力。晚清社会吏治腐败,卖官鬻爵,贿赂公行,阶级矛盾、民族矛盾日益尖锐,作者在长江流域的旅行之季,正值中国甲午战败,《马关条约》签订之后,整个社会弥漫着仇洋、排外的民族主义情绪,中国正处于义和团运动爆发的前夕,此时,清王朝的意识形态、政治、经济、文化系统相继出现了功能性故障,这些故障最终导致清政府的灭亡。研究、借鉴和汲取晚清社会转型失败的教训无疑是一项有意义的课题。 《1898:一个英国女人眼中的中国》就是在这种社会大背景下完成的,它第一次在英国出版时就被英国媒体誉为“对那些有关中国和中国问题方面的公众意见的形成,提供了一手资料”(《作者自序》),成为当时西方了解中国的重要文献。作者伊莎贝拉·伯德女士这次长江流域及川藏地区的旅行,历时15个月,全程5千多英里,她经历了三峡的急流险滩,跋涉了四川东、西部的崇山峻岭,穿过了富庶的成都平原,翻越了海拔4、5千米的川藏雪山,历尽艰险,旅行结束后回到英国,根据日记和随笔写成此书,并将沿途拍摄的照片附于书内,计有113张(为了更加直观地反映时代及当时社会风貌,编者在出版本书时又增加了十余幅珍贵的历史照片),全书图文并茂,是研究晚清社会的一本有价值的参考书籍。 伊莎贝拉在长江及川藏地区的游历路线,可分为七个阶段。第一段,乘当地人的木船从上海到杭州,经绍兴、宁波又返回上海(1~3章)。第二段,乘外国的轮船从上海经镇江、芜湖、九江至汉口,再由汉口经沙市到宜昌(4 ~9章)。第三段,乘帆船从宜昌起行,穿过壮丽的长江三峡,经奉节(夔府) 、云阳到达万县(10~16章)。第四段,从万县走陆路经梁平(梁山县)、渠县、营山、南部到达阆中(保宁府),再经苍溪、剑阁、梓潼、绵阳、彭县、灌县到达成都(18~28章)。第五段,由灌县经汶川(威州、理番厅)、理县(杂谷脑)、米亚罗到达马尔康的梭磨,再从梭磨返回成都(29~34章)。第六段,由成都乘“乌榜船”(一种无帆而有竹篷的小船,形似乌鱼,四川人称为 “乌棒”)沿岷江顺流而下,经眉山、乐山(嘉定府)、宜宾(叙府)、泸州到达重庆(35~37章)。第七段是回程,在重庆买舟东下返回上海。 书中作者以旅行到达地点的先后为序,记叙沿途见闻,同时发表议论,这些议论看似随感而发,却是具有匠心的选择和布局。尽管伊莎贝拉曾经受到“暴民”袭击,有着身陷绝境的恐怖经历,却能始终以冷静、理性、客观的态度看待和记叙周围发生的一切,我们可以通过她不同的文化视角,体会到作者无比敏锐的观察力。书中记叙沿途的风光古迹,民风民俗,文字优美、真挚,尤其对于长江三峡和川藏地区的壮丽风光的描写,读来使人心向往之。 考察长江的西方人,常常被这个拥有众多人口的伟大流域及其宏伟容量和丰富资源激发出了探索和冒险精神,这一时期涌现出了不少探险家,先后出版了诸如《中央帝国》、《中国西部行》、《通过长江三峡》、《金沙江上游》、《长江上游》等一批介绍和研究长江流域的著作。然而,面对滚滚的浑黄浊流,伊莎贝拉却认为,“写长江流域,一点不涉及它的居民这样重要的因素会是个错误”,因此,她的考察侧重在人文社会方面。在旅途中,她广泛接触了中国社会各个阶层的人物:官吏、文士、商人、衙役、军士、农民、苦力、乞丐、船工、轿夫、川江上的纤夫、慈善家、中国基督教徒、藏族的土司和喇嘛,观察的范围涉及到清末社会的政治、经济、宗教、教育、交通、民俗、对外贸易、城市建设、慈善事业、医疗救助、基督教在中国的传播以及毒品在中国的泛滥情况等诸多方面,时人评论认为,该书向世界 “传达了这个国家及其人民的真实印象”。需要指出的是,作者生活在19世纪末叶,她的思想中有许多同情中国、关心下层人民的意识,这是难能可贵的。当然,她不是生活在真空中,难免受当时英国占统治地位的大英帝国主义思想的影响,文章中不免时常流露出一些带有殖民主义色彩的观点,这是其时代局限,我们对此不必苛求。在本书正文中,译者已有一些注释说明,在此,仍提醒读者在阅读本书时加以注意。 伊莎贝拉在1896年来中国时,已经是位65岁的老人了,并且身患“血脂性心脏衰弱”、肺部感染、痛风和“周期性脊柱痿弱”等多种疾病,竞能远涉重洋,独闯长江的惊涛骇浪,深入川藏人迹罕至的地区,写出数十万字的考察游记,这在100年前交通不便的情况下,不能不说是个壮举。1904年伊莎贝拉在爱丁堡去逝,大夫们在医学杂志上发表文章,认为她的生理与心理在构造上存在着神秘的矛盾,有人这样写道:“她在国内疾病缠身,而一到国外就变成了参孙一般的大力士,疾病与力量是如何并存于一个极为平常的肌体之中呢,然而,她的情况却是这两者并行不悖地运行许多年。”伊莎贝拉的研究者认为,人们“完全由所处环境以决定成就某种事业的可能性”,艰苦的环境能够最大限度地激发出个人潜能。实际上,她的这种勇于探索的精神,直到今天仍鼓舞着无数严肃的社会科学工作者进行不懈的探索努力。 《1898:一个英国女人眼中的中国》曾被评论家誉为“十九世纪末,一本最耀眼的,彻底证明中国价值的书”。今天翻译此书,希望能够为治中国近代史者,提供一些资料,而对于进一步了解和掌握中国国情,也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
刹那时光
在我们的一生里,常会出现某些闪烁有若纯金一般的时刻。如果,如果我们能够将时间久驻留在那一霎间将它凝冻起来,这个世界必然有如天堂。 如果那曾是一场美丽的旅程,回想起来时,总有一丝怅然和不舍。那种滋味,永远交织着相聚时的欢悦和分离时的疼痛。这些美和疼,是内心最深沉的一部分。也因为有了它们,方才成就了我的生命。 《刹那时光》记述了丁松青一九八二年回美国学画以及墨西哥之旅中的点滴故事,借由一趟实相的历程道出自己由迷惘到坚定的心路历程。增收十一封三毛致丁松青书信,深入呈现了三毛与丁松青的相识相知,以及心灵上的深层交流,20年友谊可窥一隅。 我从来没有想到三毛会花费那么多的时间和心思,只为了我这本新书。这本书好像是为她而写的。——丁松青 《刹那时光》曾经是我的,因为里面的确有我的付出。它里面有血有肉又有活活泼泼的生命起伏,深深令人受感动的,是一个神父笔下的真诚。期望经由这本书,达到一个透明、自由和爱的境界。——三毛 -
远行,直到遇见自己
【人生的疑问,唯有前进,才能找到答案!】 66号公路,一条总长3940公里的“梦想博物馆”。 在这一路上,你会和自己聊些什么? 台湾新锐戏剧人吴定谦的66号公路图文手记 图文并茂再现鲜烈粗犷的美国西部风景、记录追梦路上的忐忑与辽阔世界发生的新碰撞 ★ 特邀“台湾最佳老爸”吴念真温情作序。看,这对“非典型”父子! ★ 当代版《在路上》、台湾人气“公路情怀”书,获作家小野、导演林奕华、演员温升豪等人热情推荐。 戏剧系毕业后,吴定谦尝试过多种工作,自嘲“不务正业,一事无成”;在奔三的年纪,带着迷惘上路,驾车走上了传说中的66号公路。 66号公路,“全世界最有范儿”的公路。横贯美国大陆,东起芝加哥,西至加州圣塔莫尼卡,代言流行文化精神,见证几代人的美国梦,承载了数不清的故事…… 在“尚有无限可能,却又不知该往何处去”的人生阶段,吴定谦在长达3940公里的公路旅途中,慢慢从记忆的碎片中找到了自己。 【作家小野】 年龄多大的人都可以看这本书,看看一个快三十岁的现代台湾年轻人怎么看待自己,怎么去探索这个世界,对你一定会有启发。 【著名导演、编剧吴念真】 他写的其实是一个三十岁的年轻人如何在旅途上慢慢拼凑,寻找自己生命来源的过程。 【吴定谦】 这本书给我最大的领悟是:不必害怕很多事情,去做就对了。 -
东京VS京都
东京与京都,两个对比鲜明的城市,想一次体验其不同风情其实很容易,由于飞行时间都很短,因此感觉就像去远足,轻易即能出发的小旅行。东京,缤纷多彩,节奏进行之快而令人目不暇给;京都,千年之都,最具日本味的地方。将东京、京都两座城市两两相较,以另一种观点切入,同时欣赏二者的优点,发掘独特的一面。 △ 作者以插画的方式比较东京与京都的特色,介绍其地标、车站、大学、寺庙、购物、味蕾…… △ 文字有趣、手绘图片活泼生动。 △ 旅游信息详列网址、营业时间、门票、交通……按图索骥玩东京与京都没烦恼。 △ 独具个人特色的插画式地图,方便读者辨识其地理位置。跨页排版,可一目了然东京与京都的不同 东京,其影响力和魅力自不必多言,缤纷多彩,令无数人向往。 京都,一座在日本国最具日本味的城市,就连观光推广海报都会用“日本有京都真好”这么自负的标语来说明它的魅力。 东京迷觉得京都只有神社寺院,看多了令人感到枯燥乏味,即便是有着日本美食齐聚京都的美名…… 在京都迷眼中,东京只有高楼大厦,没什么文化内涵,即使给人国际化、流行的观感,但是相较于保留日本原味、讲究质感的京都而言,华丽的东京得到的评语总是有点表面。 但我觉得城市都有它独特的一面,应同时欣赏二者的优点,无视缺点。 -
坐火车游盛唐
普林斯顿大学唐代史博士赖瑞和教授,以强调人文气氛和神韵的摄影取景,在九次深入中国二十多个省和自治区的文史之旅中,留下了许多摄影杰作。本次赖教授精选了其中约二百四十张照片,配合上新撰的生动文字,仔细而愉悦地介绍了其他中国摄影集中未曾出现的唐代文史景观。这些都静待深度旅游者、铁道迷和中国文史爱好者细细品味。
热门标签
下载排行榜
- 1 梦的解析:最佳译本
- 2 李鸿章全传
- 3 淡定的智慧
- 4 心理操控术
- 5 哈佛口才课
- 6 俗世奇人
- 7 日瓦戈医生
- 8 笑死你的逻辑学
- 9 历史老师没教过的历史
- 10 1分钟和陌生人成为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