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游记
-
Riding the Iron Rooster
Paul Theroux invites you to join him on the journey of a lifetime, in the grand romanttic tradition, by train across Euope, through the vast underbelly of Asia and in the heart of Russia, and then up to China. Here is China by rail, as seen and heard through the eyes and ears of one of the most intrepid and insightful travel writers of our time. -
流動的饗宴-海明威巴黎回憶錄
品嚐原汁原味的巴黎「河左岸」,唯有加入海明威這席「流動的饗宴」, 踏過他的足跡,哈錢、扯淡、賭馬、忍飢、啃舊書攤、泡咖啡館…… 《瀑布上的房子:追尋建築大師萊特的腳印》、《花.骨頭.泥磚屋》作者 成寒 以溫潤柔煦的譯筆、豐美的圖片,讓上世紀文豪眼中的巴黎乍現眼前。 如果你夠幸運, 在年輕時待過巴黎, 那麼巴黎將永遠跟著你, 因為巴黎是一席流動的饗宴。 ──一九五○年 海明威致友人 1957年秋天,海明威在古巴開始動筆寫這本書,關於1921年至1926年他和第一任妻子在巴黎的那段歲月:初嚐作家生涯、窩咖啡館寫作、與文友扯淡、賭馬、忍飢受餓、逛塞納河畔舊書攤、在莎士比亞書店借書,與費滋傑羅邂逅並和喬伊斯、龐德等人擦身而過……巴黎的生活永遠寫不完,因為巴黎總是值得眷戀。這裡寫的是早年的巴黎,當海明威很窮、但很快樂的那段日子。 在台灣,許多讀者把《流動的饗宴》當作巴黎的深度旅遊書,帶這本書去巴黎。海明威當年所寫的場景,而今已是巴黎的地標,所交往的藝文人士多已成為世界要角。書中的場景不僅是海明威的回憶,亦是許多到過巴黎的人難忘的回憶;而還沒去過巴黎的人,嚮往著追尋海明威的足跡。這是一本令全世界書迷一讀再讀的散文回憶錄。 名人推薦: 「人生不及一句波特萊爾,遊手好閒也能有一種高級的百無聊賴。」 ──作家 莊裕安 -
英伦见闻录
《英伦见闻录》是作者根据在英国期间的所见所闻创作的旅游散文、文学札记以及若干传奇故事(背景分别是英国、奥地利和美国),另有一篇关于美洲印第安人性格的杂谈,共三十二篇文章。本书被誉为“美国富有想象力的第一部真正杰作”,是作者获得国际声誉的第一部作品(上个世纪初,中国有过翻译家林琴南的节译本,译名是《拊掌录》)。继本书之后,作者又创作了关于英国见闻的续篇——《庄园见闻录》。这两部作品又与他描写在西班牙最后的摩尔人王国——格拉纳达的皇家城堡的见闻著作《阿尔罕伯拉》一起,组成了华盛顿·欧文描写十九世纪欧洲风物人情的姊妹篇。 美国文学之父的传世佳作 修订版序 01. 作者自述 02. 航程 03. 罗斯科 04. 妻子 05. 英国作家论美国 06. 英国的乡村生活 07. 破碎的心 08. 撰书术 09. 皇家诗人 10. 乡村教堂 11. 寡妇和她儿子 12. 伦敦的礼拜天 13. 伦敦东区的猪头酒店 14. 文学的易变性 15. 乡村葬礼 16. 客栈厨房 17. 幽灵新郎 18. 威斯敏斯特教堂 19. 圣诞节 20. 公共驿车 21. 圣诞前夜 22. 圣诞日 23. 圣诞餐 24. 伦敦古迹 25. 小不列颠 26. 艾冯河畔的斯特拉特福 27. 约翰·布尔 28. 小村引以为豪的人 29. 垂钓者 30. 印第安人的品性 31. 波卡罗克特的菲利普 32. 瑞普·凡·温克尔 33. 睡谷的传说 跋 -
浮云流水间
本书是一本旅游类图书,它以欧洲庄园为主题。共介绍包括La Papessa乡村别墅、干邑区的Chanteloup庄园、丹麦Dronninggaard城堡在内的九个庄园。这些庄园一般坐落在远离闹市的地方,而且大都有百年以上的历史,在岁月的变迁中,它们不断地变更着自己的主人,也不断地见证许多有趣的故事。探询这些古老庄园浓缩的历史故事,以及随着庄园一起被传承的生活文化就成为本书的主旨所在。作者流畅、细腻的文笔时时让人游走于历史与现实之间,而多幅精美的图片更为本书增色不少。 -
横跨中国大陆-游蜀杂俎
本书是日本人中野孤山1906-1909年来中国任成都补习学堂、优级师范学堂教习期间在成都、峨嵋、重庆等巴蜀地区游览的见闻录。此外还记述了溯江而上时见到的上海、南京、芜湖、九江、岳阳、汉口等长江沿岸港口城市的境况。各地的历史沿革、经济状况、风土人情,乃至动物,植被都是其记述的重点内容。 -
欧洲十一国游记
本书为我国近代著名思想家、政治家康有为1898年戊戌变法失败后流亡国外时所写,百日维新后,康南海开始了“流离异域一十六年,三周大地、遍游四洲,经三十一国,行六十万里路,一生不入官,好游成癖”的考察生活、“其考察着重于各国政治风俗,及其历史变迁得失、其次则文物古迹” 。尤其在意大利和法国的游历感触顿多,回国后写成《意大利游记》和《法兰西游记》,即为本书收录的主要籍章。这些游记文字涉及了很多方面的观感记录,对今天的读者来说具有极高的价值。 “西洋映像手记”这个系列主要是整理、出版清朝一些官员和知识分子到国外访问、游历的日记,这些日记是他们的代表性作品,在当时一经出版即已引起很大反响。 他们按照自身的文化传统和思维方式来选择、理解异域文化,从多个局部和侧面反映了传统观念在西方思潮冲击下的反应和变化。 他们是借游记之名,讨论中国的问题,阐发他们政治改革的思想,要在西洋找到中国将来应当发展的理想,从而造就出一个在体制上和财富上超过西方的新中国。 本书根据广智书局光绪三十一年至三十三年初版本《欧洲十一国游记》校注。 -
欧游杂记
本书内容包括威尼斯、佛罗偷司、罗马、滂卑故城等内容。 -
180°以外
这是一本貌似游记的书,但是作者的冷静观察和独立思考却蕴含其中,这便有了强烈的主观色彩,她对外部的观察和细致的描述,娓娓道来,层见叠出,无论文字还是图片都有很好的艺术感觉和视角。令人对19岁的作者刮目。――陈染语 -
从巴黎到耶路撒冷
《从巴黎到耶路撒冷》作者从希腊出发回到法国,按顺序将《从巴黎到耶路撒冷》全书分为七个部分,沿着作者游历的路线,在参观古迹遗址时,读者仿佛和他一起在瞻仰那已经的落的文明,并了解到作者希望通过追溯历史去寻觅现代文明之源的真实愿望。《从巴黎到耶路撒冷》:夏多布里昂优美的语言、渊博的知识、深邃的思想和精准的描写构成了这部游记的魅力所在,相信会得到广大读者的认同和喜欢! -
享受英伦之雨
这本书主要是作者留学英伦的记趣随笔,侧重于从东西方文化的比较来进行讲述她几年以来留学英国的故事,还有更多篇幅描摹自己成长过程中间,点点滴滴的印象与感受,充满了诚挚的情怀,又闪烁着理性的精神。文笔纯朴和流畅,娓娓道来,引人入胜。 -
斯坦贝克俄罗斯纪行
《斯坦贝克俄罗斯纪行》是世界著名的作家斯坦贝克与战地摄影家卡帕 40天苏联之行的记录。 1947年冬天,铁幕降下,冷战开始。为了报道铁幕后的苏联的真实面貌,斯坦贝克和卡帕踏上了俄罗斯大地,足迹从莫斯科到斯大林格勒,从乌克兰田园到格鲁吉亚海滨,以斯坦贝克的数百页旅行札记和卡帕的四千余张摄影负片,真实展现“伟大的另一面”——俄罗斯市井小民的日常生活。 这是一次巨人之间的伟大合作,斯坦贝克充满热情、同情而又幽默生动的文字和卡帕卓越的摄影写真技巧,堪称珠联璧合、相得益彰。使本书至今仍散发着独特而迷人的光彩。 作为一部魅力非凡的游记,《斯坦贝克俄罗斯纪行》和斯坦贝克的另一旅行杰作《斯坦贝克携犬横越美国》长期受世俗瞩目,被译成多国文字,畅销世界。 -
美国景象
《美国景象:大师游记》内容简介:美国社会常被视为一座大熔炉。国家不同,文化背景迥异的来来往往的过客,都可以在这熔炉里把自己转变成美国人。十九世纪,美国出现了马克·吐温、爱伦·坡、梅尔维尔·惠特曼、詹姆斯等重要文学家。二十世纪又出现海明威、福克纳、斯坦贝克、菲茨杰拉德等伟大作家,以及庞德、艾略特、弗罗斯特等重要诗人…… 美利坚合众国的关键词似乎就是向上与自由:没有向上,自由只是懒惰;没有自由,向上会变成挣扎…… 建议以下人群阅读《美国景象:大师游记》: 美国历史之研究家或爱好者,美洲历史之地理之研究家或爱好者,旅行家或工商过客,大中小学生…… -
巴黎,很烦人
《巴黎,很烦人》是一本由一篇篇小品文组成的关于巴黎生活的书。 世界上很少有哪一座城市会像巴黎那样被夸得天花乱坠。可撇开那些关于巴黎的陈词滥调,真正的巴黎到底是什么样子的?作者以巴黎人的眼光,用异于平常作者的独特视角,向读者展示日常生活中真实有趣的巴黎面貌,有一种透过指缝看风景的绝妙感觉。 全书分为四个章节,通过“好的,待会见(巴黎人说完再见并不各奔东西,跟所有人都拥抱亲吻一遍后还是依依不舍,这是一座无需匆忙的城市)”、“暂住证(谁是巴黎人)”、“人之大欲的上一句是饮食男女(既要吃吃喝喝,又要恩恩爱爱)”、“会穿是时尚,反之还不如光着(不过,最惨的是被时装给穿了,变成衣架)”,将巴黎人衣食住行的各个方面,将巴黎的人文历史,将巴黎的活色生香风趣幽默地呈现在读者面前,与众不同?—— 巴黎人很少骂街却爱烧车泄愤。 巴黎人衣着体面却能当街便溺。 巴黎的夏天人人都要休假,不仅政府停摆就连急诊室都会关门。 迟到半小时不算迟到,这是巴黎人的时间观念。 出生证的有效期是三个月,这是巴黎的规章制度。 你若怕被偷,那么别在巴黎坐地铁。 你若节食就别在巴黎下馆子。巴黎堂倌最看不上这也不吃、那也不碰的外国人。 …… -
下一站·伦敦
《下一站•伦敦》贴身记录郭敬明亲率第一届“文学之新”四强赴伦敦文化交流精彩全程,完整收录黄金五人组的伦敦见闻逸事,有精美摄影、幽默四格漫画和心情散文。其中“当狗仔”和“我发现的秘密”板块独家爆料五人不为人知的一面和其他内幕花絮……穿插在书中的郭敬明和四强的散文,“参访企鹅出版社”和“泰特美术馆”等内容,又让本书充满了浓郁的人文气息。 此外,无论从内容还是设计编排上,本书都打破了传统图书的局限性,如此跳跃的内容设计,让读者在阅读时更能感到身临其境的乐趣。 -
人生终要有一场触及灵魂的旅行
1、毕淑敏带你做一次清新温暖的治愈系环球旅行,一次与灵魂深谈的约定,有爱有故事的旅行手册,散发纯真、温暖、清澈、明丽的异域光彩。 2、几百万读者翘首以待的毕淑敏新编作品。质朴干净的文字蕴含强大正力量。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每个人都可以在旅行中边走边学,用行走来强大内心,遇见未知的自己。 3、精美装帧:50幅唯美彩色插图,全新四色印刷。附赠毕淑敏老师签名精美书签,极具收藏价值。 旅途不仅是行走,更是与自己的心灵和解、与世界温柔相拥的过程。灵魂命令我们对这星球的美一见倾心。人不能一味走下去,要驻扎在行程的空隙中,和灵魂会合。 《人生终要有一场触及灵魂的旅行》是毕淑敏在环球旅行后的最美的心得,是一场清新温暖的治愈系环球旅行,更是一次与灵魂见面的约定。本书以作者近年来的旅行心得为主题,收集了游记、手札23篇。如同一个睿智、风趣而又宽厚的旅伴,带你走进一段柔软的时光,让心灵安静的绽放。去寻找那些曾出现在梦境中的路径、山峦与田野吧,趁阳光正好,趁微风不噪,趁繁花还未开至荼蘼,趁现在还年轻,还可以走很长很长的路,还能诉说很深很深的思念。 -
我睡了81個人的沙發
給自己去流浪的機會 這本書記錄的,其實是一個很簡單的故事,關於一個二十四歲的女孩,獨自在歐洲流浪十四個月。 流浪這兩個字,對台灣人來說,充滿了不切實際的輕狂和浪漫幻想,流浪的目的,好像就是要像三毛一樣,跑到遙遠的薩哈拉沙漠,和俊美的荷西談一場刻骨銘心的愛情。如果流浪的意義就是在於花很多錢,跑到很遠的地方,跟一個外國人談戀愛,去幫外國人洗碗養牛打工賺錢,卻不幫家裡做家事,莫怪所有的台灣家長都不贊成年輕人去流浪。 台灣長大的小孩,從小到大什麼也不缺,唯一缺乏的,其實是和自已相處的時間。從出生的那一刻開始,家人,兄弟姊妹,鄰居,老師,同學,電視節目,隨時隨地陪在我們身邊,隨時都在教導我們這個社會的價值觀,我們不懂得和自己相處,也不會處理寂寞。一剛開始我們以為,爸媽喜歡的東西就是我喜歡的東西,長大一點以後,同學喜歡的東西就是我喜歡的東西,再過一陣子,男朋友喜歡的東西就是我喜歡的東西,我們一直在尋找一個天,一個目標,一個信仰。 學生時代的目標很簡單,建中北一女就是我們的信仰,全班第一名就是我們的信仰,同學喜歡你就是我們的信仰,打扮得像蔡依林就是我們的信仰。我們忙碌著,像幫女王蜂採蜜的工蜂一樣,每天忙得團團轉,我們以為我們在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我們從來不想停下來仔細問問自己,這是否真的就是我真正想要的? 我們的社會不容許停頓,我們的父母從小希望我們贏在起跑點上,我們已經習慣放學就去補習班報到,成績單一發下來心裡就計算著自己贏了還是輸了,不管情不情願,對於比別人慢一步這回事,充滿了恐懼。因為根本沒有機會跟自己相處,所以我們很難真的認識自己,直到有一天突然一覺醒來,赫然發現自己大學畢業了,念了二十年的書,卻好像沒有地方可以發揮,覺得自己滿腹的才華,卻好像沒有伯樂懂得賞識,更甚的,好手好腳,卻不知道自己存在的意義是什麼。 作者覺得現在的年輕人不是沒有能力,也不是沒有才華,更不是所謂的草莓族或者水蜜桃族,我們缺乏的,不是能力或者才華,我們也不是不能吃苦,我們心底最迷惘最害怕的,是想要做自己卻又怕跟別人不一樣,是想要努力卻不知道為了什麼? 古羅馬的諺語說:「人啊,認識你自己。」 「做自己」的口號早已經在台灣流傳好多年,做自己沒有什麼不對,做自己很好,但最可悲的是,我們連自己是誰都不知道,又怎麼能做自己? 作者在二十四歲那年大學畢業,陷入了一段非常迷惘的時光,她花了一段時間工作,也申請上研究所,眼前有幾條看起來很不錯的路讓她選擇,她很想快點決定卻又總覺得這些都不是我想要的。最後,她放棄了研究所,放棄了很照顧她的老闆,放棄了對她呵護備至的家人和朋友,背起七公斤的行李,獨自踏上歐洲大陸。 作者回想起: 那是我人生中最特別的一年,現在回想起來,都不知道是怎麼渡過的,我穿著最不起眼的破大衣,拿著超級市場塑膠袋偽裝成的包包,走過歐洲的大街小巷,我睡了將近八個月陌生人家的沙發,經歷了許多一般人想都想不到的事情。一剛開始,我常常寂寞得想哭,常常想家,遇到事情只能跟自己討論,但是漸漸的,因為遠離了舒適圈,遠離了那些叮嚀的聲音,我逐漸慢慢找到自己的模樣,那種感覺,好像小時後颱風天家裡突然停電,你摸索著五斗櫃的抽屜,摸啊摸啊摸,最後終於摸到一支圓滾滾的蠟燭,那種驚喜的感覺。 與其把流浪說得那麼浪漫,不如說,流浪讓我們遠離了所有我們最習慣的東西,流浪把我們送上和自己獨處的道路上,流浪很辛苦,但流浪讓我們認識自己。 願不管什麼年紀的人,都給自己一個去流浪的機會。 -
旅行上癮者
你得找出自己的經驗。跨步出去--盡你所能地到愈遠的地方去。嘗試與親友失去聯繫。在一個不熟悉的地方當個異鄉人。學習謙卑。學習當地語言。傾聽他們在說些什麼。──保羅•索魯 本書是保羅.索魯的短篇旅遊寫作文集,全書收錄了他從1985年至2000年所撰述的旅遊文字。他說:「我生命中有很長一段時間是住在不屬於我的地方,我一直是個不折不扣的異鄉人。」而他離家踏上異鄉的生命起點,就在他完成大學學業、加入和平工作團的那一天。這年他二十二歲,一九六三年,目的地:非洲尼亞薩蘭。在這片遙遠的熱帶土地上,保羅有一種賓至如歸的感覺,「地球上有一道裂縫從加利利海延伸到莫三比克海岸,而我就住在裂縫的邊緣,在尼亞薩蘭。……」這篇描述地球另一端的旅遊文章,正式開啟了他的作家寫作生涯。 遊子的行腳一經邁開,就再也停不下來。非洲之後,保羅又前往新加坡、英格蘭多塞特郡、倫敦、南美巴塔哥尼亞高原、中國、太平洋諸島等地,或長期居留、工作,或單純旅遊、泛舟。很長的一段時間,保羅完全處於失聯狀態,因為對他而言,這是邁向作家之路最好的途徑。「旅行,是一種從地平線消失的孤獨之旅……」雖然孤立疏離,思緒靈感卻份外清明。 旅遊了大半輩的保羅.索魯,在這本書中記憶著過往點滴,最終他明白,寫作之於他,就像是一條回家的長途之旅;繞了地球一大圈,遊子總會踏上歸途,不再當個異鄉人。 【好評推薦】 ‧他與奈波爾維繫三十年的友誼,他為波赫士朗讀,村上春樹翻譯他的作品。 ‧他是最會反思旅行的旅行家:保羅•索魯。 ‧旅人本質上都是樂觀主義者,否則他們絕不會到任何地方去。 吳繼文、邱一新、詹宏志、韓良憶鄭重推薦。 -
灰屋顶的巴黎
这本书不是写游记,不是写法国,只是在写生活。在这样的文字里,让你感觉不到对法式情调的恭维,文字本身也没有矫情。 作者带着瞻仰的心向巴黎景致飞奔而去,然后却是沸腾的水忽然沉静下来,扎实在生活里, 再也没有旅人式的仓促膜拜。文中但更好看的是她对法国人、中国人的简笔描摹,连巴黎的情调也一起能被还原成生活本相。生活中总有些人物很精彩,寥寥几笔就足以让人唏嘘。 人生的旅途里,有些人如老瓦,有些人如这一季的花香,有人陪你长路,有人只有朝夕之缘。 皮尔•卡丹这样描述:这本讲述法国的散文集确实令我印象深刻。她是写意,是抒情,是思考;她既温情脉脉,也不乏褒贬,又略带调侃。 扫舍这样写自己:我是那种头脑在云间双脚却必须落在地上的人。喜欢生活中许多具体的时刻:收衣服时在满怀晒得脆脆的衣服中闻到太阳的味道,整齐干净的厨房里飘处的饭香,听着喜欢的音乐熨烫衣服,想一点心事,晚上睡觉前在柔和的灯光下读一本好书……幸福是个很大的词,可对我来说,就是由这么些琐碎和具体的片刻来组成的。 -
印度走着瞧
职业旅行家兼笑林高手许崧又携老婆踏上了旅途,这次他们前往的是不可思议的印度。在许崧与一众喜欢旅行的朋友聊天时,话题往往都会说到以前走过的地方。他发现印度是最能引发剧烈情绪反应的国家。谈论泰国、意大利、澳大利亚或者美国时,大家大多都还能保持着见多识广的旅行者的那种一贯平常心,唯有当话题转到印度时,谈话的气场顿时为之一变——这种场面会你令想起“前男友俱乐部”之类的场景来,仿佛大家都是被同一个姑娘甩掉的倒霉男人,要靠相互哭诉来彼此安慰。当然,回忆里间或也带着点甜蜜。 …… “真混乱啊!真肮脏啊!可真是太棒了,不是吗?!” 这大概是对印度最好的总结。
热门标签
下载排行榜
- 1 梦的解析:最佳译本
- 2 李鸿章全传
- 3 淡定的智慧
- 4 心理操控术
- 5 哈佛口才课
- 6 俗世奇人
- 7 日瓦戈医生
- 8 笑死你的逻辑学
- 9 历史老师没教过的历史
- 10 1分钟和陌生人成为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