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游记

  • 英国风情

    作者:亨利·詹姆斯

    英国,是亨利·詹姆斯的第二故乡。这里的十几篇游记是作者在1888到1897年间写不的,他以这部作品被一些英国人称为当时伟大的游记作家之一。这里展示的是一幅充满激情的伦敦肖像画,因为他喜爱英国,而且最爱伦敦。 作者用文字带我们到英国经历春天的复活节和阴雨的仲夏,还有难得的秋阳和新年;走过伦敦、沃里克、北德文郡……参观威斯敏斯特大教堂;参加没有本科生参加的牛津大学毕业典礼;在雾中的泰晤士河畔漫步,在古朴的修道院和古城堡中沉思…… 这本书不是旅游手册,可是它能帮助所有到过和没有到过英国的人认识伦敦文化和文化的伦敦。
  • 出走十五年

    作者:余秋雨

    《出走十五年》收录了我考察中国文化和世界文化十五年间写下的小部分文章。我的考察,路虽不少,但主要还是在寻找各大文明的“经络系统”和相关“穴位”,因此一路上所遇到的艰难是双重的:行旅的艰难和思考的艰难。  其实还有一项更隐秘的艰难,那就是表述的艰难。我不能把行旅者独特的精神悖论展示给读者,也不能把路上已经解决了的艰难说得危言耸听,更不能把思考中尚未获得晓达的障碍丢给读者,以上这重重叠叠的表述的艰难,几乎贯穿了我十五年的全部时日。因此,读者看到的这些文章,不管表面上如何轻松洒脱,字字句句都伴随着生命的全方位煎熬。我历来非常珍惜自己的文字,这是读者能理解的。我考察中国文化的篇什被选编和转载得较多,这次选择主要偏向于我考察世界文化的部分。
  • 欧游杂记(彩图本)

    作者:朱自清

    朱自清(1898~1948),出生于江苏东海,定居于扬州。著名作家、学者。早年热心于倡导写作新诗,1921年春参加文学研究会后,专注于散文创作,发表了《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荷塘月色》等散文名篇,文字之美,被认为标志了白话文系统里美文的最高成就。 本书收录了以下篇章: 威尼斯 在圣马克方场的钟楼上看,团花簇锦似的东一块西一块在绿波里荡漾着。远处是水天相接,一片茫茫。这里没有什么煤烟,天空干干净净;在温和的日光中,一切都像透明的。 佛罗伦司 正像看达文齐的《摩那丽沙》(Mona Lisa)像,她在你上头,可也在你里头。这不独是线形温和平静的缘故,那三色的大理石,带着它们的光泽,互相显映,也给你鲜明稳定的感觉。 罗马 罗马(Rome)是历史上大帝国的都城,想象起来,总是气象万千似的。现在它的光荣虽然早过去了,但是从七零八落的废墟里,后人还可仿佛于百一。这些废墟,旧有的加上新发掘的,几乎随处可见,像特意点缀这座古城的一般。 滂卑故城 纪元七十九年,维苏威初次喷火。喷出的熔岩倒没有什么;可是那崩裂的灰土,山一般压下来,到底将一座繁华的滂卑城活活地埋在底下,不透一丝风儿。那时是半夜里。 瑞士 太阳照着的时候,那水在微风里摇晃着,宛然是西方小姑娘的眼。若遇着阴天或者下小雨,湖上迷迷蒙蒙的,水天混在一块儿,人如在睡里梦里。也有风大的时候;那时水上一便皱起粼粼的细纹,有点像颦眉的西子。 荷兰 红的黄的颜色,在那从从的背景上,越显得鲜明照眼。那尖屋顶原是三角形的底子,但左右两边近底处各折了一折,便多出两个角来;机伶里透着老实,像个小胖子,又像个小老头儿。 柏林 在这儿走路,尽可以从容自在地呼吸空气,不用张张望望躲躲闪闪。找路也顶容易,因为街道大概是纵横交切,少有“旁逸斜出”的。 德瑞司登 站在原上,易北河的风光便都到了眼里。这是一个阴天,不时地下着小雨;望过去清淡极了,水与天亮闪闪的,山只剩一些轮廓,人家的屋子和田地都黑黑儿的。 莱茵河 这中间住过英雄,住过盗贼,或据险自豪,或纵横驰骤,也曾热闹过一番。现在却无精打采,任凭日晒风吹,一声儿不响。 巴黎 我们不妨说整个儿巴黎是一座艺术城、从前人说“六朝”卖菜佣都有烟水气,巴黎人谁身上大概都长着一两根雅骨吧。
  • 一路走来一路读

    作者:林達

    林達的《帶一本書去巴黎》不僅讓讀者深刻"閱讀"巴黎的歷史,更使得雨果的《九三年》一書再現風潮。同樣延續從旅行中重新審視旅行地的歷史、文化、風土民情的創作風格,作者的最新作品《一路走來一路讀》,走遍美國幾十個城市與鄉鎮,以歷史為主軸,將相關人物與事件串連起來;每走過一個城市或鄉鎮,便如同走過一段歷史、一則感人的陳年故事。林達在「後記」寫道:「美國是一個歷史很短的國家,開拓初期的日子裡,又惟求能速速安頓,因而村鎮都因陋就簡,也就始終少有東方和歐洲的巍峨古跡。可是,逛得多了,覺得美國有它特別的韻味。它的開拓者中有著一批來自歐洲的思想者。他們從歐洲傳承了思想,到了北美的荒原上,卻有了實實在在的精神。我們隨著他們留下的足跡,在樸素的土地上行走,閱讀他們留下的紙頁發黃的字跡......」
  • 一面沿途漫步的镜子

    作者:边芹

    这本书的体例近似与林达的《带一本书去巴黎》。作者在地理游历文字中,评述了法国思想家伏尔泰、卢梭、马尔罗和萨特等人的思想,找寻了现代中国与法国在文化历史上蛛丝马迹的关联。 司汤达说:“小说是一面沿途漫步的镜子。”中“镜子”自然是既照到人,也照到已。并且主要还是照自己。 本书即是这样一面起中介用的镜子,可以带着你在法国四处漫游。从伏尔泰到卢梭、从法国五月风暴到巴黎公社、从马尔罗的恋情到拜倒在法西斯石榴裙下的作家、从一战中国劳工的命运到巴金在法国留下的痕迹……地理的旅行之上,有时间的旅行之上,还有人文的旅行,人文的旅行之上,便是心灵的游荡。那是不需要签证的。
  • 湘行集

    作者:沈从文

  • 中国之旅

    作者:余秋雨

    15年前,余秋雨先生因困惑于“书斋著述与实际发生的文化现象严重脱节”而走出书房。在旅行了大半个中国后,踏足亚欧大陆,叩访两河流域、埃及、以色列、阿拉伯半岛、希腊、罗马、伊朗、印度等古文明发祥地以及众多欧洲国家。在行走中洞察,在触摸中感悟,在跨越中思索,在烛照中叙述……从而交织形成了一系列以独特人文情怀,“导游”人类文明大空间大历史的睿智而优美的文字,由此开了“文化大散文”之先河。
  • 空调噩梦

    作者:亨利・米勒

    这是一部亨利·米勒的游记,一部关于美国的游记。 可以说,亨利·米勒是一个典型的充满人文情怀的作家,对残破的乡村、对荒芜的沙漠、对被冷落的艺术和被抛弃的艺术精神,以及对任何一个充满永恒真理气息的梦想,都投之以无限的向往和不竭的激情。与此同时,对物质文明的不断扩张和精神家园的不断遭受侵染的冷酷现实,作家则表现出了不自禁的愤懑与难以排遣的压抑。
  • 倾听俄罗斯

    作者:冯骥才

    敏锐的思想、文学的笔调、艺术的气息和独特的发现,四合一,构成这本《倾听俄罗斯》!在书中,冯骥才告诉我们:小小的奥廖尔城有一座作家博物馆;“列宁同志”正在阿尔巴特街上走来走去;“新俄罗斯人”的乡村别墅与白桦木屋的蒸汽浴;圣彼得堡珍藏着大批1897年的中国木版画;普希金的决斗实际上是他期待已久的死亡契机;柴可夫斯基故居并没有被德国人炸毁;圣彼得堡大学的汉学界在世界一流;希什金用刻画的手法展示俄罗斯大自然的形象;萨弗拉索夫用描述的方式感受俄罗斯大自然迷人的情感;列维坦则用挖掘的手段触到了俄罗斯大自然深刻的灵魂;还有――从托尔斯泰、屠格涅夫、莱蒙托夫、果戈理、陀思妥耶夫斯基到马雅可夫斯基全是画家…… 俄罗斯民族是情感化的,他们没有缜密的思维,却有随时到来的灵感,他们不喜欢数字的绳索,而热爱诗样的放纵的酒,所以他们在诗歌、小说、音乐、绘画、戏剧、舞蹈等方面都有着世界超一流的大师――这是冯骥才对俄罗斯的解密。
  • 阳光与荒原的诱惑

    作者:巴荒

    本书是女画家巴荒四次深入西藏考察后写下的系列文化散文。依据其独行荒原的传奇经历而写下的这部书稿,最早成稿于1990年。此后经过六年多的时间积淀,才于1996年正式定稿。 全书从一个富有激情的生命体验出发,试图通过语言的方式,以寻求人类文明的起源,重蹈人类生存发展的艰难旅程。全书十六篇散文,其中有《古格的诱惑》《巡游艺术与秘史》《象雄古国风景线》等名篇,它们的内在基点,在于通过对西藏独特的自然风貌、灿烂的宗教文化和艺术、丰富而又悲壮的人文景观,以及风俗人情等生活细节的真实描述,揭示了生命存在的意义与文明的渗透性和脆弱性。而《穿越秘境》则是以似梦似幻的手法,在远古与现实的更替之中,完成了一次生命对历史的永恒追问。 全书融入了理性思考,并又以感性的语言释放出超越个体生命意义的人文关怀,就构成了本书特有的文化价值。
  • 我的台湾之旅

    作者:叶永烈

    《我的台湾之旅》是叶永烈长篇纪实新作。作者的长子、长媳在台湾,陪同作者在台湾进行了广泛的采访,所以作者在台湾既是作文化交流,又是探亲、采访、旅游。 台湾是众所关注的地方,作者以细腻生动的文字,描述在台湾的见闻,带领读者一起走进台湾,使读者如同亲历其境。作者目光敏锐,抓住台湾的特点、热点、焦点,抓住大陆读者最感兴趣的问题,以作者一贯的“用事实说话”的风格,展现活生生的台湾风情,同时注重细节、注重花絮、注重民生,使本书有可读性。 全书共分七章,即《飞越海峡》、《今日台北》、《蒋家故地》、《台湾政坛》、《透视文化》、《各地掠影》、《告别台湾》。
  • 在时间中沉醉:关于自然、历史和文化名人的散记

    作者:杜欣欣,吴忠超

    本书记录了两位作者在海内外二十多年间的有趣经历。他们以童真的视角和理性的头脑领略世间万象:从非洲维多利亚瀑布到北极圈内的午夜太阳,从释迦牟尼的菩提树到天主教圣地,从远古印度希腊神话到当代物理学天才霍金,从小猫眼里的世界到上帝心中的宇宙。本书展现了自由人生价值的多元性和独立个体追求的无限可能性。
  • 我们为什么旅行

    作者:小鹏

    2012旅行书年度收官之作,小鹏“梦想三部曲”系列之二 《背包十年》畅销50万之后,小鹏再次出发 这是小鹏背包上路12年的心血总结,这是让千万行者怦然心动的旅行心得,这是所有年轻人的梦想盛宴,这是我们一代人的终极信仰 。 “来来 来,握紧我的手,带你去看这世界”。 《背包十年》畅销50万之后,小鹏继续走在路上,又去了许多地方,旅行经验更丰富,对世界的体验更深刻。经过两年的沉淀与蛰伏,他写出了这本书,从8个角度回答了“我们为什么旅行”这个稍显宏大的问题,分别是:要有光,在路上,奢与简,体验式,巴别塔,陌生人,无尽欢,因有梦。 小鹏通过真诚的文字和惊艳的图片,与我们分享他12年来走过的路,遇见的人,经历的事,他的感动,泪水,欢笑,悲伤,心灵受到的冲击,震撼,他对梦想的独到理解。他说,只有旅行,让我们重新变成孩子,重走自己的青春。 在此之前,小鹏在微博上做了“我们为什么旅行”的问题征集,千名网友踊跃参与,小鹏也从中挑选出最感人的十条,发布在书中。旅行的梦,仍在持续,征集活动,仍在持续。让我们一起,去看世界吧。
  • 从巴黎到耶路撒冷

    作者:夏多布里昂 (Francois Rene

    作者从希腊出发回到法国,沿着作者游历的路线将《从巴黎到耶路撒冷》全书分为七个部分,在参观古迹遗址时,读者仿佛和他一起瞻仰那已经没落的文明,并了解到作者希望通过追溯历史去寻觅现代文明之源的真实愿望。这部作品的魅力就在于作者优美的语言、渊博的知识、深邃的思想和精准的描写,相信会得到广大读者的认同和喜欢!
  • 非洲三万里

    作者:毕淑敏

    毕淑敏2016年开山之作,25万文字从未发表 。收录百余张独家珍贵彩照,非洲土著手绘彩图,全彩印刷。 一张价值2万美金的单程车票,一场直面饥民、皇帝、僧侣、狮子和荒野的迷之旅行。 走了这许多路途,耗费这许多心力,不过是想要成为真正的自己。 这是毕淑敏乘坐 “非洲之傲”游遍非洲大地后,于2015年闭关创作的旅行札记。 “非洲之傲”是以非洲行为主题的旅行用蒸汽机车,单张车票标价在1万到9万美元之间,以奢华闻名于世,有“流动的五星级酒店”“铁轨上的游轮”之称,主要服务于来自全世界的财阀豪门后代、商业精英、政界领袖。 然而列车行经之地,却有很多是非洲最底层民众聚居的贫民窟,一道车窗劈开了奢华与贫穷,餐车内的社会名流举起银杯开怀畅饮时,车窗外围满了无衣无食的孩子们。这种强烈的对比引起了毕淑敏的关注,在这次旅行中,她不但记录了非洲各地人情风物、旅游见闻,还对车内车外两个世界做了细致的观察和沟通:时而走进非洲中产阶级家庭与女主人共进晚餐,时而走进全球最大的贫民窟索维托实地考察,她以自己的眼睛为准则,写出了一个最独特的非洲。 这也是一本温厚之书,它以旅行为线,将生命中的温暖和荒凉一一呈现在你眼前,带领我们学会珍惜生命中温柔的瞬间:那些在暴雨中为你递过雨伞的手,那些为你围上一条毛毯的温柔,那些黑暗中与你彻夜聊天的朋友。这些一点一滴的温柔是你生命中的光,使你远离阴霾,成为善良的人。
  • 花园里的野蛮人

    作者:(波兰)赫贝特

    赫贝特是波兰大师级诗人,是诺贝尔文学奖的重要候选人之一。他的作品被翻译成世界近四十种语言出版, 获得波兰白鹰勋章以及二十余个文学奖项。本书是诗人研究欧洲文化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历经三年多问世;是在大量阅读的基础上游历欧洲,对欧洲尤其是法国和意大利的建筑、美术、宗教进行寻幽探胜的成果。书中糅合了历史、哲学、艺术、文学等各方面的知识元素。作者信马由缰厚积薄发,对笔下的每一处遗址、每一个景致、每一个人物、每一件史实,都进行了精神和现实的深度交叉造访、探寻和写作,为我们呈上了一部欧洲的人类文明进化史,其中涉及法国的远古洞窟壁画、古希腊神庙、法国和意大利的古城、教堂的修建及其建筑艺术、一系列画家及画作,信息量大,富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和艺术内涵;《基督教阿尔比派、宗教裁判官和游吟诗人》和《为圣殿骑士团辩护》两篇无关艺术,均是讲述欧洲宗教派性斗争的长篇随笔,透露了许多鲜为人知的内幕,言之灼灼,理据相依,充满个人洞见和思想的智慧。
  • 少林很忙

    作者:[美]马修·波利

    那天夜里,直到那场较量开始前,少林寺还是很平静的。 一家法国杂志来少林寺拍些僧人的照片,我便安排我的朋友兼武艺指导德清和尚、成浩和尚还有严师父给他们摆了几个姿势。拍照非常成功,于是对方邀请我们所有人共进晚餐。 我们刚刚开始吃饭,另一桌的女服务员就走了过来,在德清和严师父耳边低语了些什么。 “他真的说想切磋一下?”德清问道,手中紧紧握着酒杯,看样子随时都可能把酒杯捏碎似的,“就是要挑战我们喽。” “哪个人?”严师父问。 “他姓吴,”服务员说,“说是从天津来的武术大师,那些是他的弟子。” “那就让我和他过过招,”德清继续说道,“我一定要打死他!” 严师父按住德清的手,“让我想想。” 严师父为人谨慎,深谋远虑;德清则天真率直,大大咧咧。严师父二十五岁了,比十九岁的德清和他师兄都要年长,于是德清不说话了。严师父的脸是功夫片里标准的恶棍脸,极其丑陋,让人过目难忘。我挺喜欢他的。 至少那晚之前一直如此。 我扭头发现严师父正看着我,脸上微微露出笑意。 “包默思,”严师父叫着我的中文名,“你先和他打。” 德清简直不能相信自己的耳朵。 “你不能让他先打,要是输了怎么办?这可事关少林的声誉和脸面啊。” 严师父端起一杯白酒,一饮而尽。 “包默思,我已经决定了,”严师父眼里闪烁着期许,脸上又有些幸灾乐祸的笑意,“一刻钟之后,你和吴大师在训练大厅较量。” “一刻钟之后?”我傻眼了。 “咱们去吧。”严师父说。
  • 没有什么能够阻挡

    作者:翔子

    曾经,有一个瑟缩的生命,在梅里雪山雪崩后的陡坡上匍匐着攀爬,在尼汝冰原上患了雪盲却热泪盈眶,在塔克拉玛干的沙漠里被吓得魂飞魄散,在年保玉则神山的深处枕着蓝色月光入眠;他与世外桃源里的人们在星空下庆祝婚礼,与雪山中精灵般的小女孩漫山遍野地奔跑; 他在体力完全透支的一刻躺在冰川旁等死,在云海之上像仙人一般抱着笔记本工作挣钱;他孝顺地带着母亲一起转山,与红颜知己彼此约定走遍天涯;他在画一般的天地中作画,在孤独的尽头为自己唱歌;他放弃了温暖却狭窄的围墙,却真的找到了梦里去过的地方。 他什么都没有,只有一顶帐篷。他像只蜗牛,把家驮在背上,风雨无阻地徒步在只有自己的天地大美中。一切的萌芽,只是因为一次不经意的交谈。原来每个人的心里都深埋着一个梦想,它隐如烛火微光,却能够炽烈地燎原。 翔子以他优美的文字,在《没有什么能够阻挡》一书里叙述了旅行中一个个励志、感人、风趣、令人回味的故事。在寻找自由的征途上,仕途前程、生活压力、社会理念,与疲劳伤痛、生命危险、极致孤独一起形成壁障,令人胆怯与迷惘。旅行,不仅是大美风景中胸怀的豁达,更是人生观的励炼与重洗。只有勇往直前,方知没有什么能够阻挡!
  • 美丽的托斯卡纳

    作者:(美)弗朗西丝·梅斯

    《美丽的托斯卡纳》内容简介:托斯卡纳(Tuscan),得名于伊特鲁里亚(Etruscan)文明,文艺复兴的发源地、意大利艺术的摇篮。孕育了马基雅维利、但丁、伽利略、达•芬奇、拉斐尔、米开朗基罗、乔托等一大批名人巨匠。首府为佛罗伦萨。 一幢房子,十年前在托斯卡纳拥有。 杏黄色外墙,玫瑰红壁画,面朝山谷的房屋。亚平宁山脉迤逦绵延,朴实悦目的农舍散落其间。有星,有月,有春日欣然的嫩绿,有夏日晴朗的凉夜。在家,种花植草,美味随手即得,出街,招呼连连,温情时时可遇半是主人,半是房客,不忍春日冷雨,便飞温和的地方;不喜夏日干炎,便赴灵秀的水城。进修道院感受隔绝人间的清净,寻教堂品评中世界绝美壁画…… 这样,生活了十年。 点击链接进入: 《美丽的托斯卡纳》 《托斯卡纳艳阳下》
  • 翡冷翠的薄暮

    作者:徐鲁

    本书是关于罗马、佛罗沦萨、威尼斯、波洛尼亚、柏林、维也纳、萨尔斯堡等欧洲城市的游记散文。全书18篇,约7万字。作者徐鲁,1962年生于山东胶东半岛;1982年开始文学写作;1992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现为湖北少儿出版社编辑。著作有诗集《歌青青·草青青》、《我们这个年纪的梦》、《散步的小树》、《小人鱼的歌》、《世界很小又很大》;长篇校园小说《为了地久天长》;长篇传记《普希金是怎样读书写作的》,散文集《飞翔的蝉声》、《与十六岁对话》、《青梅竹马时节》、《童年的小路》、《同有一个月亮》、《对星星的诺言》;读书随笔集《剑桥的书香》、《恋曲与挽歌》《黄叶村读书记》、《重返经典阅读之乡》、《书房斜阳》、《沉默的沙漏·徐鲁自选集》等。徐鲁的文字兼有拜伦与普希金式的华美、浪漫与安徒生式的忧郁、羞怯,将精神的不羁狂放和情感的温存细致糅合打磨在一起,字里行间透露出一种男性的妩媚、才情与迷醉。本书记录的是他穿越欧洲那些满怀梦想的异乡的夜晚,无论是罗马、威尼斯与波洛尼亚乡村的池塘,还是去看望莱辛的行走在春天里的火车,每一处都含有一千种冥冥中的乡愁,让你醒悟一种穿越时空的会晤与邂逅是多么的美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