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心理治疗

  • 心理分析有什么用?

    作者:[英]萨拉•托姆利

    ★ 专业又好懂的 心理学入门读物+生活指南

    ★ 40个直击心灵的议题:拖延症、社交恐惧、原生家庭、中年危机…

    ★ 78位心理学者的会诊:弗洛伊德、荣格、弗洛姆、艾伦·贝克…

    ★ 助你扫除精神成长的障碍,学会正确处理情绪,积极面对人生

    -

    近年来,心理健康问题经常引发社会热议,由于行为不当或心情不悦造成的尴尬与不适,你是否感同身受?

    《心理分析有什么用?》以日常生活中的心理困境出发,配以通俗易懂而又专业严谨的分析,带领你初步认识心理学的同时,也能帮助你获取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

    《心理分析有什么用?》涵盖40个直击心灵的议题,从性格分析到习惯养成,从家庭关系到职场社交,都可谓日常生活中难以言说又司空见惯的“心灵痛点”。同时,全书集结了87位心理学大师的著名观点,在你身处窘境或郁郁寡欢时,用温柔而直接的方式帮你解决问题,扫除精神成长的障碍。

    根除问题的关键在于是否发现问题的根源,《心理分析有什么用?》旨在用科学、理性的视角带你了解心理问题的成因,从而与自己和解。因此,这是一本易读易懂的心理学入门读物,也是一本实用的生活指南。

    -

    【书系简介】

    《心理分析有什么用?》属于“日常人文课”系列(https://book.douban.com/series/57781)。

    该系列还包括《女性主义有什么用?》《政治学有什么用?》《哲学有什么用?》《经济学有什么用?》等。

    -

    苏格拉底曾说过:“未经反思的人生不值得过。”

    “日常人文课”想告诉你:人生无处不反思!哪怕是柴米油盐的日常疑惑,也能从古往今来的人文大师那里得到靠谱的解答和接地气的建议。哲学会帮助你升华灵魂。政治学会教你解读世界和社会格局。女性主义能让你看穿无处不在的性别歧视。经济学会赋予你理性经济人的思维模式。心理分析会使你更好地认识你自己。

    翻开这套书,你将学会过一种经过反思的生活。

  • 也许你该找个人聊聊

    作者:[美]洛莉·戈特利布

    这是一位心理治疗师的回忆录,讲述了发生在诊室中的故事。在这个小小的密闭空间里,人们会展现出最真实、最脆弱的一面;也是在这里,人们获得了陪伴和倾听,也获得了宝贵的觉察、成长与改变。

    在书中,我们会看到四个来访者的故事,他们是:

    一个四十多岁、事业成功、自以为是,认为身边所有人都是蠢货的好莱坞制片人;

    一个三十多岁、刚刚新婚就被诊断出患有绝症,时日不多的大学女教师;

    一个六十九岁、离过三次婚,感觉孤独绝望,声称生活再不好转就要在七十岁生日当天自杀的老太太;

    一个二十多岁、有原生家庭创伤和酗酒问题,在爱情中频频受挫的姑娘。

    同时,书中还有第五个寻求帮助的人,那就是治疗师自己。她是一个单身的职场妈妈,四十多岁时遭遇失恋,几乎崩溃。有朋友对她说“或许你该找个人聊聊”,于是她也给自己找了一位心理治疗师。当她切换到来访者的位置,坐到另一位心理治疗师的沙发上诉说自己内心的脆弱与悲伤,就更能感受到心理治疗为何具有治愈和改变的力量。

    这本书从治疗师和来访者的双重视角展现了心理治疗的过程,让我们发现:无论身份背景有多相异,人类面对的烦恼其实都相通——爱与被爱、遗憾、选择、控制、不确定、死亡,这些都是我们身而为人必须共同学习面对的议题。我们在现实生活中所遭遇的切肤之痛和生命困境,都能在这本书中得到共鸣、找到希望。

    本书是2019年美国众多媒体推荐的心理自助书——它荣登《纽约时报》《时代》《人物》《综艺》等媒体年度必读书榜单,是美国亚马逊当年度销售TOP10图书、哈佛商学院年度推荐图书,它的有声书版本也是当年Audible非虚构类有声书第一名。刚上市一个月,这本书就冲上了美国亚马逊图书总榜TOP100和《纽约时报》畅销榜;出版两年来,已经在全球授权了四十多个语言版本,总销量超过七十万册,并且正在拍摄电视连续剧,由曾出演《绝望主妇》的知名演员伊娃·朗格利亚担纲主演。

    享誉全球的心理学泰斗、美国斯坦福大学精神病学终身荣誉教授欧文·亚隆为这本书写下推荐语:“我读心理治疗的书超过半个世纪了,但从来没见过这样的书:这么大胆、这么直白、这么多好故事,又这么深刻而引人入胜。”

    国内知名心理学家李松蔚为这本书担任专业审校,并写下推荐序:“读这本书的过程,就是在灵魂的方寸之地一寸寸探索。越往下,越是晦暗幽深,于无声处听惊雷。”

  • 新家庭如何塑造人(第二版)

    作者:〔美〕维吉尼亚·萨提亚 著 / 易春丽 叶冬梅 译

    本书是萨提亚的经典著作之一,是家庭治疗的开山之作,更是家庭关系调适与完满人格塑造的典范指南。作者在书中清楚地分析人在家庭所经历的成长和蜕变,从中探讨人如何建立自我价值、人际沟通及生活模式,同时透过作者匠心独运的举例和说明,倡导如何沟通思想、如何作好家庭工作与组织关系,以及如何发展更健全的人格。它不仅是家庭治疗师、心理咨询师和社工人员的专业用书,更是每个渴望家庭和谐、自身成长的人的必读书籍。本书第一版即销售逾70万册,被翻译成12种语言出版。正如萨提亚本人所说:“我写这本书的希望是帮助我们每个人获得成为和谐的人的权利和义务。书中所展现的经验和榜样会引导我们用创造性的方式去理解彼此、关爱自身和他人,为孩子提供一个让他们得以发展出力量和完满人格的基础。”

  • 疗愈你的内在小孩

    作者:施琪嘉

    知名心理学家施琪嘉带你深度疗愈受伤的内在小孩

    探索自我·解开心结·处理冲突·体验关系·走向疗愈

    缺自信、缺陪伴、缺力量、缺安全感、缺爱……

    没关系,缺多少补多少!壹心理联合出品。

    ◎编辑推荐

    ★每个人内心深处,都住着一个长不大的小孩。

    ★不管在童年,还是成年后,当他得 不到关心、爱护与疗愈时,他就成了一个阴晴不定的孩子。

    他会变成你失控的情绪:让你愤怒、悲伤、难过,甚至控制不住地大怒或崩溃;

    他会变成你那根脆弱敏感的神经:让你缺乏安全感,在感情中很“作”,在工作中没自信,不敢拒绝,不懂争取;

    他会变成你极度想去压抑的性格部分:久而久之,拖延、懒惰、敏感、脆弱、情绪化……慢慢成为你的性格陷阱。

    ★荣格说:“内在小孩是一切光上的光,是治愈的引领者。”

    ★心理学家施琪嘉基于创伤心理20多年的研究,针对内在小孩的5大需要+5种情绪+5个价值信念,提出了系统性的解决方案:

    【看见】回应内在小孩的需要

    爱、陪伴、夸奖、玩耍、道歉的需要;

    【共情】释放被压抑的情绪

    恐惧感、羞耻感、被抛弃感、空虚感、哀伤感;

    【改变】重塑被摧毁的价值信念

    我不行、我不好、我不配、不喜欢、不认同。

    ★帮我们利用自身的资源,滋养自己,并走向自我整合:

    潜能发展:·开发未知优势·联结内在能量

    自我接纳:·全面认可自己·有能力爱自己

    有价值感:·拥有良好自尊·确定人生意义

    自我疗愈:·看见内在小孩·告别负面感受

    自我觉知:·全面了解自己·开启内在对话

    ★走一趟向内疗愈的旅程,活出强大、自信、内在安稳的自己。

    ◎内容简介

    ★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住着一个长不大的小孩。当我们遭遇伤害我们的事情,我们的自我就会停留在当下的年龄,变成一个“内在小孩”。内在小孩会记录下当时的感受,渴望爱的,不甘心的,愤怒的,或者是悲伤的。

    ★当我们的内在小孩得不到关心、爱护与疗愈时,内在小孩就会变成一个阴晴不定的孩子,变成失控的情绪,变成那根敏感脆弱的神经,还会变成你极度想去压抑的性格部分。

    ★只有我们学会不断地去看见他,疗愈他,让内在小孩与我们一起健康快乐地成长,我们的自我才会完整,才能真实地感到快乐。

    ★本书针对内在小孩的5大需要、5种情绪、5个价值信念,提供了系统性的解决方案,从回应内在小孩的需要开始,释放被压抑的情绪,重塑被摧毁的价值信念,做自己的内在父母,补足内在小孩缺失的所有,同时发现生命中的独特资源,找到自我固有的内在能量,重新整合自己,成为一个有能力觉知自己、疗愈自己,有价值感,可以自我接纳,并发展出自己潜能的全新自我,创造全新的生命经验。

  • 克制自我的生活态度

    作者:冈本常男

  • 治疗师的自我应用

    作者:

    《治疗师的自我应用》是“心理治疗核心概念系列丛书”之一,全书共分6个章节,主要对治疗师自我应用的知识点作了介绍,具体内容包括工具的自我、真实可信的自我、超个人自我、培训和督导等。
  • CCMD-3 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

    作者: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分会 编

  • 游戏治疗

    作者:加利•兰德雷斯

    《游戏治疗》一书,获得了多种奖项,是一部里程碑式的著作。……涵括了游戏治疗的历史性、理论性及实践性的各个领域,此外也提供了对儿童世界的深刻见解,以及儿童治疗的咨访关系中的强大治疗动力。这本书是游戏治疗的初学者重要参考书目,也是所有儿童治疗师的必读物。 ——Sue C.Bratton,博士,北德克萨斯大学游戏治疗协会主席(2001-2002) ……可以说,没有任何一本书可以如此全面……这本书将一如既往地为游戏治疗的训练和实践树立标杆。 ——Joanna F.White,乔治亚州立大学咨询及心理服务专业教授兼主任, 游戏治疗协会当选主席 游戏对于孩子而言,恰如语言对于成人——它是表达情感、探索关系、描述经历及表达愿望的媒介。经过修订后的《游戏治疗》,为建立治疗关系、促进游戏治疗的进程均提供了全面且详细的信息——从第一次会面到治疗结束整个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关键问题都给出了指导准则、文字记录及个案介绍。
  • 强迫症的森田疗法

    作者:施旺红 编

    《强迫症的森田疗法》内容简介:森田疗法是由日本东京慈惠会医科大学教授森田正马在1920年创立的。森田学说的理论体系不是出自某种理论的延伸或实验室的结论,而是来自森田先生自身的神经症体验和他多年的临床实践经验的总结。森田疗法经过几代日本学者的不断发展,其价值已被充分证明,并已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应用。 本系列丛书旨在展示森田疗法在中同的运用及其理论上的进展与突破。近年来,经我阳的临床验证,森田疗法是治疗神经症理想的方法,它使众多为神经症所苦恼的人获得了新生。为此,本系列从书推出《轻松告别抑郁症——森田养生法》、《社交恐怖症的森田疗法》、《强迫症的森田疗法》、《战胜自己——顺其自然的森田疗法》等专著。本系列丛书是作者在诊治大量患者的基础上撰写而成,读者看后会有“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感。 森田疗法的精髓是:顺其自然,为所当为。目的本位,纯洁的心,这些理论是很抽象的、很难理解的,必须身体力行体验它才能真正领悟。森田疗法不仅仅是一种心理疗法,更是一种人生哲学,它帮助我们调整我们的人生观、价值观,使我们在“做”的过程中享受自然和人生的赐予,丰富我们的体验,使我们更加珍爱生命,珍惜幸福。
  • 理情行为治疗

    作者:(美)Albert Ellis,凯瑟琳·

    艾里斯所创立的理情行为治疗学派(REBT),强调整合认知、情感和行动三大层面的学理与实务运用。该学派认为一旦人们把自己的非理性信念转化为理性信念,他们的情绪障碍就会大为减轻,并注重在行动中将不健康的负面感受转化为健康的负面感受。本书为大师本人亲自执笔,他浓缩了学派的理论精华和应用技巧,言简意赅地介绍了REBT的哲学及人格理论、困扰及改变理论、评估过程、认知技巧、经验技术和行为技术。书中丰富的案例则有助于人们更好地掌握理论和熟悉技巧。
  • 塗鴉與夢境

    作者:Donald W. Winnicott

    兒童精神分析大師溫尼考特的顛峰之作 他以獨特的細膩、敏銳及對人性深層的關懷, 讓小小孩深藏的情緒、夢境與苦惱,藉由塗鴉,一一凝聚成形。 當乖孩子突然成了個磨人精;小麻煩在學校天天闖禍,還一副滿不在乎的樣子,爸爸媽媽該怎麼處理?面對正經歷強烈情緒困擾的孩童,專業人員在晤談時又該如何誘導,才能洞悉孩子無法表達的苦惱及恐懼? 從小兒科醫師進入兒童精神醫學領域的溫尼考特,累積三、四十年的兒童諮商經驗,發展出一套與孩子建立關係及溝通的獨特模式,他透過「互動式塗鴉」,提供給孩子鮮活生動的專業情境,讓他們悠遊其中,探索自我。書中列舉了二十一則案例分析(case histories),這些分析對於兒童精神醫學的意義,一方面沿襲了佛洛伊德治療成人精神官能症採用的病史分析傳統;另一方面則開創性地將溝通的技巧,從語言轉換成圖像與語言並重的層次。 溫尼考特認為幫助孩童復元最大的推進力,不在精神科醫師的專業治療,而是孩童日常生活中佔最大比重的父母、手足同儕和師長的了解及配合,如此方能將孩子扭曲的心智狀態慢慢伸展拉直,進而恢復健康。 溫尼考特的治療諮詢為精神分析注入了無窮的新意,更在精神分析和兒童精神醫學之間開闢一場充滿創意的對話。 「溫尼考特真可謂達到了顛峰狀態……我無法想像有人讀了這些?述卻沒對自己的孩子、父母親、乃至於自己本身有更豐富的了解。」?《紐約時報書評》 「一部精采絕倫的兒童精神醫學素材……總的說來,溫尼考特把他付梓前的手稿整理得如此完整透徹,使得這些手稿的出版呈現了他畢生研究的最高成就。」?《兒童心理學暨精神醫學期刊》
  • 接受与实现疗法

    作者:PATRICIA BACH & DANI

    国内第一本接受与实现疗法专业读本 接受与实现疗法(ACT)不仅是构建心理治疗的一套技术,而且从总体上看为个案概念化和心理健康提供了一种全新且深刻的诊断性方法。这本书帮助你学习如何将这种全新的心理治疗模式应用到实践当中,它是第一本解释如何在ACT的框架中对个案进行概念化的指导用书。 《接受与实现疗法:理论与实务》是一本ACT入门书籍,对ACT的影响进行了概述,详细介绍了ACT疗法的六个核心过程——六维模型的六个点,以及病理性改变的自我,即所谓的六维僵化,描述了如何完成个案概念化,并向我们展示了丰富的文献资料,以确立个案概念化的重要性和价值。本书也从不同的治疗传统出发展示了一些可能有所不同的个案概念化,这对于那些具有更为传统的认知行为疗法(CBT)背景的治疗师来说可谓是一笔不小的财富。贯穿全书的那些练习可以帮助你评价自己刚学到的知识,以便更有效地将ACT应用到实践当中。
  • 在爱中升华

    作者:海灵格

    《在爱中升华》内容简介:爱是什么?爱是一道穿透棱镜的白光,爱是透过棱镜折射后,所开展出来的,更亮、更大的光芒。我们待在万有一切之中,感受到永恒的爱。
  • The Mindful Way Through Depression

    作者:Mark Williams,John T

    If you’ve ever struggled with depression, take heart. Mindfulness, a simple yet powerful way of paying attention to your most difficult emotions and life experiences, can help you break the cycle of chronic unhappiness once and for all. In The Mindful Way through Depression , four uniquely qualified experts explain why our usual attempts to think” our way out of a bad mood or just snap out of it” lead us deeper into the downward spiral. Through insightful lessons drawn from both Eastern meditative traditions and cognitive therapy, they demonstrate how to sidestep the mental habits that lead to despair, including rumination and self-blame, so you can face life’s challenges with greater resilience. Jon Kabat-Zinn gently and encouragingly narrates the accompanying CD of guided meditations, making this a complete package for anyone seeking to regain a sense of hope and well-being. (20101015)
  • 森田疗法入门

    作者:田代信维

  • 不寻常的治疗

    作者:(美)简·海利

    如果你去看看那些生活幸福、环境适应良好的人们的生活,你会发现他们从来不会自找烦恼地去分析自己的童年或者父母的关系,现在不分析,以后也绝不会分析。 症状是渡过生命周期某一阶段时出现困难的信号。为了人们的进一步发展,这里有些积极的力量需要释放,而非潜意识中的某些敌意。 在没有对个人行为的意义和功能的理解下,就发生了治疗性改变更值得尊重,这种改变比被帮助者理解了自己为什么会如此做后所发生的改变更持久。 海利是一位优秀的作家,也是一位敏锐的思想家,他能够用平实易懂的语言来描述艾瑞克森的疗法。 患者理应受到好的关注,而不是破坏性的关注。
  • 神经症

    作者:许又新

    《神经症(第2版)》主要内容包括:神经症概念、神经症的分类、神经衰弱、焦虑神经症、恐惧神经症、强迫性神经症、神经症与人格等内容,神经症又称神经官能症或精神神经症,是一组轻性大脑功能失调的疾病总称。它包括神经衰弱、癔症、焦虑症、强迫症、恐怖症、抑郁性神经症、疑病症等。
  • 跟大师学催眠

    作者:杰弗瑞·萨德

    在催眠治疗和短期策略心理治疗中,米尔顿·艾瑞克森医生是公认的世界级权威。《跟大师学催眠:米乐顿·艾瑞克森治疗实录》展现了艾瑞克森为期五天研讨会的完整实录,读者可以体验他如何说明他的治疗方法,展示他的技巧,叙述一件又一件迷人的趣味轶事——趣闻轶事常造成人们的认知差距,并且让人感到诧异,但最终会启发我们从新的角度审视来访者,以及思考心理治疗本身。 杰弗瑞·萨德博士在本书中用实例说明了艾瑞克森如何以一种非常有力的方式,运用趣闻轶事来即刻传达一件事中几个不同层次的寓意。此外“附录”中艾瑞克森和萨德详细讨论了研讨会实录中的两个催眠诱导,显示了艾瑞克森手法的细致精准,其中每一个动作、每一个反应,每一个联结都有其特定的意义。这本书提供了向一位无与伦比的临床医生学习的独特机会。
  • 叙事疗法实践地图

    作者:迈克尔·怀特

    《叙事疗法实践地图》是叙事疗法实践操作的指导,怀特把自己在治疗实践中探索的新方法毫无保留地呈现在读者面前。书中涵盖了叙事疗法六大核心技术:外化对话、改写对话、重塑对话、界定仪式、凸显特殊事件对话和支撑性对话。清楚地说明了如何在咨询实践中运用这些技巧,并激发治疗师个人的灵感。探索出具有个人特色的叙事治疗实践地图。
  • 客体关系家庭治疗

    作者:【美】大卫•萨夫,【美】吉儿•萨夫

    《客体关系家庭治疗》家将庭治疗聚焦于家庭现实,精神分析聚焦于内心现实。《客体关系家庭治疗》中还有一些临床案例进行了分析,方便了读者的理解,并通过案例让读者对其操作技术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介绍详细,易于理解。 作者的教学工作产生了本书的基本概念,全书整合了精神分析、儿童发展、精神分析小组进程和组织系统的相关文献,与家庭治疗进程和研究文献相配套。作者综合了各种观点,以此来支持和发展精神分析客体关系家庭治疗方法。这本书不仅增加了客体关系家庭治疗的教学资源,同时也是家庭治疗的精神分析方法的重要代表作。 家庭治疗聚焦于家庭现实,精神分析聚焦于内心现实。由于内在焦点的歧异,将家庭治疗和精神分析进行整合显然是一件非常困难的工作,本书则是这种努力中的一个杰出代表。《客体关系家庭治疗》发行超过二十年,已然成为该领域的经典。——赵旭东 上海同济大学医学院教授(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心理咨询与治疗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客体关系家庭治疗》最见长的部分,是如何将客体关系理论具体应用于解决临床具体问题,书中还附有一些临床案例,以便读者理解他们的理论概念和操作技术。 我相信,该书的出版肯定是精神分析在中国热点地区升温发展的又一把干柴!——丛中(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教授、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心理咨询与治疗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活着,其实是一门专业,每个人的专业。读《客体关系家庭治疗》这样的书,可以让你更加专业地活着。 更加专业地活着,其实很简单,就是能够让自己愉快,并且能够给他人带来愉快。——曾奇峰(中德心理医院副主任医师、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精神分析专委会副主任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