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名物
-
中国古车舆名物考辨
此丛书为近年研究孙诒让最新成果之汇集。凡四册,《年谱》不与计,所论盖皆有关《周礼正义》者。 《周礼正义》,孙著之佼佼者。其为学也,举凡农耕时代之学,无不洽通,是以欲探其赜奥,需备相应之学养,所谓不得睹宫室之美,亦应知其门墙耳。今之学者,始乏幼功;既长,古今中外、数理化文皆所必学;至若涉古之学,泰半专攻一端,既广涉之不及,则论仲容仅得窥其一体,必矣。 璐得润溉于慈溪颖明先生及三台仲硅先生几四十年。承训之时,二老每言及仲容之学。有所请益,颖师或曰:“何不请教《周礼正义》?”且告以太老师蕲春黄先生语:“仲容之《周礼正义》,点水不漏。读之,[典章制度)他书不必寻查矣。”且命点读之。1961年,璐随萧师忝与统编教材《古代汉语》之役,即以随身。萧师知之,谓读此可以粗谙《周礼》之学,若加之以《礼记》——宜以孙希旦《礼记集解》为初阶,增之以《仪礼》——可先之以张尔歧《仪礼郑注句读》,继之以胡培晕《仪礼正义》,则先秦以至后世制度之沿革,可以了然于心,即或翻检“通考”之类,亦不徒知其然矣。璐谨遵师训,不敢少懈,即至琉璃厂肆觅得三书,常夤夜读之。然终无专治礼学之奢望,以稍窥阃奥则愈知其艰,而己非治之之材故耳;且旋即运动频仍,亦不遑顾及。 逮及1990年,有同道倡翻译“十三经”及“诸子集成”之议,嘱璐领其事,议定各书均邀名家。承师友纷然慨允,唯《周礼》、《仪礼》无着。其时经学大家黄寿祺先生(吴检斋高足)已谢世,他人多所婉拒,而交稿时日渐近,不得已,璐遂勉力承乏,诚所谓知其不能而为之者。本欲有所参照,遍寻书林,唯得林尹先生《周礼今注今译》,亦过简略,难敷所需。于是白日劳累之余,孤灯之下,左置孙氏《正义》,右展稿纸,逐行逐句重温以译之。旧日点读者,亦已积尘,开卷,每见所标疑问。既为通译,固可置之不顾,一以郑孙为本,然终为心中块垒也。既知自解之五日也,固当敬俟来者。 时至2l世纪,汪少华、朱小健、朱瑞平先后从余游。少华着力于《考工记》,多有所获;小健、瑞平亦有意于孙学。少华雅好考据,小健善于抽绎,瑞平则长于条分,皆适于深研《周礼正义》者。未几,三生论文相继告成,学界既嘉诸生用力之勤,余亦乐见其学术之进,复如一释长年之负。吁!昌黎有言曰:“弟子不必不如师。”庄子曰:“穷于为薪,火传也,不知其尽也。”其是之谓乎? 少华穷究《考工记》器物名实之辨,是可证时人考古命名之正误,亦系连二学之实验,当世似尚无深思实践如彼者;小健概论《周礼正义》训诂之得失,前人涉此者盖寡,世所谓孙氏集清学大成者,应首推训诂,故其所述应有益于学界;瑞平总论仲容学术之成就,旁及其音韵、文字以及墨学、时政,至若《年谱》则瑞乎论文之附篇,亦其研究人手之处,盖欲知其人,须先明其事也。四书大体以《周礼正义》为的,而未拘焉。然孙学岂三生所能穷者,即其所述当否亦有待大方鉴之。余所望者,唯三生之作得为引玉之砖;复愿三生拾级以进,终生以浮躁为戒。如此,余即或无成,亦无憾矣。 -
中国古纸谱
《中国古纸谱》主要是为整理我国古代的手工纸(古纸),所做的一项普及性的工作。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沿承至今,大约已有五千年的历史。但是作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手工纸,随着时光的流逝,已经过去了两千多年。直到现在对她的了解者越来越少了,也没有引起社会应有的关注。保护民族遗产和传统文化,就是守护中国人民的悠久历史和美好家园。 -
沈从文说文物·书画篇
◆沈从文被迫放弃文学创作,后半生数十年文化、艺术、考古、鉴赏、收藏·文物研究的心血之作。 ◆沈从文常年与文物为伴,结合丰富的历史、文化知识而总结出的经验,以及很多极有见地的观点,值得历史文化、文物爱好者借鉴。尤其是他从美学角度来品鉴,教会我们欣赏文物之美,这可说是文物鉴 赏、收藏的必读书,更是美学熏陶的必读书。 ◆把中华几千年文物,借大家之眼,看一个遍。 ◆美图美文,提点书画风格传承脉络,呈现中国古代书画神韵。 ◆美图美文,大家经典之作,名家陆智昌设计,装帧典雅,既便携带,也宜珍藏。 ◆我从这方面对于这个民族在一段长长的年份中,用一片颜色,一把线,一块青铜或一堆泥土,以及一组文字,加上自己生命作成的种种艺术,皆得了一个初步普遍的认识。由于这点初步知识,使一个以鉴赏人类生活与自然现象为生的乡下人,进而对于人类智慧光辉的领会,发生了极宽泛而深切的兴味。 ——沈从文 著名文学大家沈从文1949年以后转行做了历史文物研究专家,把满腔爱与美的热忱投入到六千年间中华文物上,专注地和坛子、罐子、绸子、缎子打了近四十年交道,对文物的鉴赏和积淀的艺术观同样是大师级的。本书是“沈从文说文物”系列中的一本,收录了沈从文有关书画类的考古鉴赏文章。这些文章从传世书画名作出发,以小见大,如点将一般,将历代书画大家的风格提点评论,绘出一幅中国古代书画艺术风格流变图,见解独到,颇有启发。 -
中华梳篦六千年
这是一本关于梳篦文化史的专著。书中运用考古学的层位学与类型学的研究方法,从不易被人们关注的小小梳篦入手,由梳篦的种类、造型、装饰、风格的演变及其与人、时、空的关系中,爬梳出长达六千年中国文化的谱系与社会结构的变迁,见微思著,从而成为一部以梳篦论史、透梳篦人、代梳丿说活,将梳篦说活的专著。 -
中国宋代家具
简介: 《中国宋代家具:研究与图像集成》是目前国内第一次对宋代家具进行的较为深入而系统的研究,通过对大量图像、文献史料与实物资料的总结、归纳,并以图、史、物互证,展现了丰富多彩的宋代家具世界,填补了这一领域的空白。书中分析了宋代家具的发展源泉与社会背景,根据卧具、坐具、承具、庋具、屏具、架具六大分类在整体上进行了剖析。在个案研究中,以画中家具为代表选取了《韩熙载夜宴图》中的文人家具、《清明上河图》中的市井家具、宋代绘画中的佛教家具、《宋代帝后像》中的皇室家具、宣化辽墓壁画中的家具进行了深入研究。这些均是前人未曾深入涉及的重要内容,对它们的分析与探讨为宋代家具研究提供了更为具体的信息,其间的一些设问与论证也将研究进展到新的层面,改写了家具史和绘画史中的某些内容。书中探析了宋代家具材料的运用状况与特征。论述了宋代家具在框架结构、收分与侧脚、束腰造型、椅子搭脑、栌斗形式与等级性、理性美、多样性方面与宋代建筑的密切联系。在分析宋代家具与社会生活的关系的过程中提出宋代家具不但体现了起居方式的巨大转变,是当时社会习俗的重要载体,而且反映了宋代生活与设计的密切关系。而且从理念与风格、造型与结构、装饰等方面揭示了作为明式家具之源的宋代家具的艺术特征,并结合实例分析了宋代家具对现当代家具设计艺术的深刻启示。 序: 南京林业大学邵晓峰副教授所著的《中国宋代家具——研究与图像集成》,历时5载艰辛即将由东南大学出版社出版,邀我作序,我愉快地接受。因为这部30余万字1600余幅图片(含彩图110余幅)的学术专著,是江苏省十一五规划重点出版图书,是填补中国宋代家具研究国内空白的好书,得到了中国博士后基金的资助。 任何时代的造物活动都是以当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为基础的,中国古代的“百工”技艺,最大也是用途最广的莫过于木工,所以木匠被称为“大匠”。虽说在席地而坐的时代就有不少种类的木器,但到高坐家具的产生时期,家具体系才算完成。不仅促成了起居方式的重大转变,在文化生活的氛围中和社会各层的习俗上也引起了很大的变化。这些问题的阐明,都在邵晓峰新著《中国宋代家具》中得到论述。这既是一部研究家具的专著,又是阐述生活方式的论说。它虽然只写了一个宋代,实际上是上下关联,深刻说明了中国家具史的重大转折,即由席地而坐向高坐家具的过渡。他将宋代家具分作卧具(床、榻)、坐具(椅、凳、墩)、承具(桌、案、几)、庋具(箱盒、橱柜)、屏具(屏风)、架具(灯架、巾架、盆架、衣架、镜架、鼓架等)六大方面。表明在起居生活的诸方面已很周到、齐全。有些家具虽在宋代之前已经出现,但随着高坐家具的流行,其形制也必然有所改变。如果单纯从设计或制作的角度看,可以现代“人机工程学”和“工艺学”进行考量。但此书的显明之处是联系到人与物的关系,包括生活方式、风俗习惯以及有关的礼仪等,阐述了相当丰厚的一个文化层面,这些都表现在若干个案的研究中。 就我所知,此书是对宋代家具进行系统而深入研究的一部著作,在此之前尚未见有如此全面者。邵晓峰以大量的图物互证、史论结合,既将家具本身理出一个设计的体系,又阐明了深刻的人文内涵。由此所揭示的问题已经远远超出了宋代家具本身,对设计艺术理论、工艺美术史乃至中华民族的文明史研究等,必然会产生多方面的作用和影响。 国务院艺术学科评议组三届召集人 张道一教授 -
宋代《香譜》之研究
宋代《香譜》之研究,ISBN:9789575497408,作者:劉靜敏 -
馬的中國歷史
馬──中華民族的寵兒。 馬,哺乳動物,面長,耳直立,頸上長鬃毛,尾上有長毛,四肢強健,善於奔跑。馬從古至今一直是人類的良伴,牠的賽跑是大部分香港人每周全神貫注的對象,亦因今年香港主辦奧運馬術項目,馬匹受注目的程度一時無兩。其實馬一直是中華民族的寵兒,而人與馬的淵源,可能比任何動物還要深。 說到馬,我們都可能會聯想到這些問題:為甚麼公主的丈夫叫駙馬?伯樂相的是甚麼馬?馬車是西方傳入的嗎?中國古代也有馬球?「舞馬」與馬術有甚麼分別? 對於這些迷團,也許我們都不能一一解答。 一本書,揭開寵兒之迷。 馬是人類早期開始飼養的家畜之一,與人類社會有著密切的關係。馬曾經是社會主要的交通運輸工具,及不可缺少的軍事力量,與馬相關的學術研究、歷史文獻、文學作品、藝術品、考古發現等等層出不窮,數之不盡。《馬與中國歷史》匯集國內多位知名學者、專家通過文史、藝術領域專家的文章,輔之以精美的圖像,從歷史、藝術、文化、文字等多個角度,闡述馬與人類社會的緊密聯繫,使讀者了解馬匹這一人類重要夥伴,是知識與趣味的完美結合。 揭開書本,認識駿馬,讓自己在全國歡騰慶祝奧運時,在全港鬧哄哄地迎接馬術比賽盛事時,知識過人,趣味倍增! -
敦煌文献名物研究
本书对542条敦煌文献名物进行考释,是迄今为止敦煌文献名物研究最为全面的成果。作者把所考释的名物分为服饰、布帛、饮食、宫室、舟车、器用、武备、佛器八类,然后分条逐一考证辨析,使读者对敦煌的历史文化,对主要是隋唐五代人们的衣食住行及社会生活有了十分具体的了解。在考释中配之以图片左证,增强了直观性,使读者从学术的普遍规律中获得阅读的愉悦。 -
楚器名物研究
《楚器名物研究》从大量的楚国遗存以及楚国简牍文字材料着手,从服装配饰、饮食器具、车马舟楫以及建筑陈设等方面对楚国的历史名物进行了深入研究,对了解和认识楚国灿烂的文化和古文明有着重要的意义。 -
器物图像与汉代信仰
本书通过对汉代的器物,如熏炉、钱树、树灯、阳遂、铜镜、玉璧、武器、铜鼎等及其图像的讨论,带领读者从图像的背后了解汉代人们的信仰的根源。通过对这些细节的穷追,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那些文献失载的当时人们的精神生活的深层内涵。 -
新定三礼图
《新定三礼图》有图,有解说(集注)。凡图三百八十余幅,原文文字约十余万言。本书所绘图象虽“未必尽如古昔”,但援据经典,考释器象,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现存图之近于古者,莫若是书。今存宋淳熙刻本、蒙古定宗二年刻本(《四库丛刊》本)、钱曾也是园影宋抄本(《四库全书》)及清刻本多种,今以宋淳熙二年(一一七五年)刻本为底本,以《四部从刊三编》影印蒙古定宗二年(一二四七年)析城郑氏塾重校《三礼图集注》和《四库全书》缮录钱曾也是园影宋抄本为参校本,对原文进行校勘、标点,并作出简明扼要的注解,从而推出一个便于现代读者阅读、使用的整理本。 -
珠翠光华
本书是一部图文并茂的中国首饰发展简史,从中国首饰文化的起源、形成、发展、演变等为线索,分发饰、耳饰、手饰、臂饰、冠饰、带饰、佩饰等九个类别,介绍了首饰的功用、材料、工艺、礼仪内涵等多方面情况,每一章后并附有质材介绍小文。 -
華燭帳前明:從文物看古人的生活與戰爭
近十幾年來,考古文物的發掘與研究,擴充了歷史研究的內容,墓葬中出土的器物、壁畫,不僅成為美術館的珍藏,更因為中國人「事死如生」的信仰與習慣,讓我們清楚認識了古人生活的具體情況。 本書共八章,主要探討先秦至隋唐的兩個方面:一是日常生活圖景,二是戰爭形態與武器。作者楊泓教授把出土文物作為文化生活史的具體新材料,結合歷史文獻,展示出古人日常生活的圖像。書中討論古代家具的使用,便將考古資料放回到歷史上建築空間的變化與禮制習俗的持續來探討;討論古代戰爭使用戰車與兵器的情況,也展現出古人在戰場上的廝殺實景。全書論據實,立論審慎,作者細緻的分析與探討, 讓我們理解生活習俗的改變是由於不同歷史因素的相互影響,甚至制約,才會產生或急或緩的變遷。 -
乾隆趣味
《紫禁城》二〇一三年第一期刊发《寿考维祺—— 宁寿宫花园的长寿意境》一文,介绍了花园里养和精舍、倦勤斋和玉粹轩中的几幅通景画,其中玉粹轩明间西壁的一幅,除在这一期全幅刊出外,又于当年每一期的封面和封底分别刊载各个局部。如此频频亮相的一幅画作,对它的解读自以准确为宜,至少也要努力贴近画旨,而它正是很标准的“乾隆趣味”。 玉粹轩通景画既非为特定人物写照的行乐图,亦非以忠实写绘为要的历史画。此图与其说满溢宫廷气息,不如说在在呈现乾隆趣味。由清宫造办处档案可知,朝政之外,宫廷用器制作的诸般细务,即如造型、纹样、材质调配乃至尺寸长短,均出“圣裁”。 玉粹轩通景画本来就是御旨的产物,意匠缜密,笔致精细,构图布局诸般细节的种种讨巧以及线法画经营出来的视象空间,自然都是缘于君心所喜。作为岁时纪丽之作,它既遵岁朝图的程式和基本构成元素,而又剪裁得体,且时有逸出程式之外的一笔,因得以在同类题材中稍稍胜出也。 -
中国古代车舆马具
《中国古代车舆马具》系统介绍了自1923年以来的中国古代车舆马具考古发掘的研究成果,并以考古资料、文献记载为依据,结合有关研究者论述,以写实的作图手法绘出历代各种车舆马具的复原图,通过艺术再现,完整地呈现出实物当年的风韵,让读者从考古的残片中,得以领略中华几千年灿烂的文明。《中国古代车舆马具》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适合对中国传统文化感兴趣的广大读者阅读,也可供从事舞台美术、道具设计等专业人员参考使用。 -
中国坐椅习俗
本书按照椅子的演变史,对椅子历史的发展演化进行考究、论述,分为六个部分进行讲解:即一、导论;二、补论坐椅习俗溯源西域传来之绳床;三、僧侣禅房流行绳床时期及其特殊作用;四、绳床世俗化与可倚坐具出现通称时期;五、倚子与椅子两个通称的发生与普及;六、结论。本文语言严谨、表述客观、引经据典、内容丰富,具有很高的社会价值和历史价值。 -
中国圣火
本书收入了十五篇文章,讨论了自商周以迄宋元的青铜、钢铁、金银、陶瓷、石刻、漆画等类古文物的一些具体问题。而它们或多或少都和东西文化交流有点关连。笔者研究的出发点本是探讨我国出土文物的性质,但有时被其中所饮食的外来因素所吸引,而随着若干诱人的细节,追踪到一片陌生的天地中去。。。 -
中国古舆服论丛
1951年,孙机先生师从沈从文先生学习中国古代服饰史,曾协助整理中国古代铜镜。进入北京大学之后,长期在宿白先生的指导下研究汉唐时期的中国文物。他所撰写的《中国古舆服论丛》运用文献与实物互相对照、互相印证的方法,对中国古代的车制、马饰、冠、服、化妆作了深入的研究
热门标签
下载排行榜
- 1 梦的解析:最佳译本
- 2 李鸿章全传
- 3 淡定的智慧
- 4 心理操控术
- 5 哈佛口才课
- 6 俗世奇人
- 7 日瓦戈医生
- 8 笑死你的逻辑学
- 9 历史老师没教过的历史
- 10 1分钟和陌生人成为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