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名物

  • 中国古代金银首饰

    作者:扬之水

    《中国古代金银首饰》是扬之水先生潜心研究十余年的一部关于中国古代金银首饰历史、文化、类型、题材、纹样、制作的综合性学术专著。全书共计约35万字,图片3000余幅,有两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元(上下)、明类型与样式(上下)、题材举例、清、纹样设计、制作工艺10章,全面展现了中国古代金银首饰的发展脉络,并附有详尽的索引。
  • 中国历代帝王冕服研究

    作者:崔圭顺

    中国历代帝王冕服研究,ISBN:9787811112962,作者:(韩国)崔主顺
  • 宋代花瓶

    作者:扬之水

    《宋代花瓶》汇集了作者与宋代文人精致生活有关的文章11篇,涉及宋代士大夫居室布置及书房的出现、文房清玩、古代文具、文人郊游所用行具、古代名帖等问题。全书9万余字,彩色图片320幅。 ①棔柿楼集(扬之水作品系列)共十二卷。卷一《诗经名物新证》,卷二《唐宋家具寻微》,卷三《香识》,卷四《宋代花瓶》,卷五《从孩儿诗到百子图》,卷六《两宋茶事》,卷七《物中看画》,卷八《藏身于物的风俗故事》,卷九《中国古代金银首饰》,卷十《中国古代金银器》,卷十一《曾有西风半点香——敦煌艺术名物丛考》,卷十二《桑奇三塔》。 ②研究方法创新:作者运用“名物新证”的方法,通过文献记载的典章制度和和著名历史人物的活动来讨论宋代贵族和士大夫生活中的具体细节,辅之以当时人的诗词,并用考古资料加以印证,资料十分丰富。 ③“散文式”学术文章,可读性强:作者本人是散文高手,兼之古诗文功底深厚,每篇研究文章都能将繁琐的研究推理过程娓娓交代清楚,又不失行文的优美,既保证了学术研究的精细,又十分贴近读者。 ④赠品:扬之水亲笔手书十二篇蝇头小楷,宣纸仿真印刷,随书赠送。 ⑤装帧设计精美:由宁成春亲自捉刀设计,古典精致,有宋人雅韵。
  • 两宋茶事

    作者:扬之水

    《两宋茶事》(棔市楼集)收录了扬之水先生关于宋代与饮茶及茶具有关的文章及古代生活习俗考证的文章,以“名物新证”的方法结合文献、考古及图像资料,详细考证了两宋时期饮茶方法、茶具的变化及古代若干生活习俗。本书收录了扬之水先生关于宋代与饮茶及茶具有关的文章及古代生活习俗考证的文章,以“名物新证”的方法结合文献、考古及图像资料,详细考证了两宋时期饮茶方法、茶具的变化及古代若干生活习俗。
  • 长物志考槃余事

    作者:文震亨 屠隆

    《中国艺术文献丛刊:长物志•考槃余事》由文震亨、屠隆著。《长物志》十二卷,文震亨撰。震亨字启美,明万历十三年(1585)生,南直隶长洲人(今江苏苏州)。《长物志》分室庐、花木、水石、禽鱼、书画、几榻、器具、衣饰、舟车、位置、蔬果、香茗等类目,涉及现代学科中的建筑、动物、植物、矿物、艺术、园艺、历史、造园等方面,可谓包罗万象。全书最为核心的部份,为园艺、建筑、艺术等学科,对举凡衣、食、住、行、用等各个方面的生活日用文化及其精神追求,进行了概括性的描述,对晚明文人的生活方式做了百科全书式的概览,使之成为研究晚明物质文化、建筑营造、文人生活必不可少的参考数据之一,是古代造物艺术理论的代表性著作,具有极为重要的文献价值。《考盘余事》四卷,明屠隆撰。隆原名屠儱,字长卿、纬真,号赤水,又号溟滓子、冥寥子、一衲道人、蓬莱仙客、鸿苞居士等,生有异才,以诗文雄明隆、万间。《中国艺术文献丛刊:长物志•考槃余事》首卷介绍书版、碑帖,次卷品评纸、墨、笔、砚、画、琴等,末两卷则记载和收录香、茶、炉、瓶及起居、盆玩、文房等一切器用服饰之类。全书所列名目较为琐碎,论述也较为详尽,加之屠隆文辞章句,往往于“率不经意”间流露出其天纵之才情,读来令人口含余香,使得《考盘余事》不仅成为屠隆笔记文学作品之代表,从其内容而言,也是今天研究晚明文人生活起居、文房用具之类器物的重要参考数据。
  • 明式家具之前

    作者:扬之水

    两周家具是中国家具发展史中的第一个高峰,虽然一些图案的寓意我们尚不能准确把握,却总可以感到它是以温和的态度演绎自然,看取人生,其中充溢着生命的喜悦,而与人的生活特存一种亲昵的沟通。古老的样式其实始终在不断的复古和复古的创造中延续生命。后来高足坐的时代引起的家具变化自然是革命性的,但造型以及工艺制作的基本要素依然可以在古典的记忆里找到智慧之源。
  • 骨董琐记全编-全二册-新校本

    作者:邓之诚

    《骨董琐记全编(新校本)(套装上下册)》初版问世于1926年11月,1927年,邓之诚又将积稿整理成卷,名曰“续记”。琐记、续记之后,邓小诚又在1941年完成《骨董琐记全编(新校本)(套装上下册)》六卷,脱稿付排,但因时局危艰,未能成书面世。《骨董琐记全编(新校本)(套装上下册)》从前人别集及笔记中搜罗若干材料,考释文物,钩稽史料,记述史事共一千余条目,证以古近人诗文集及笔记诸书达数百种,注所引书于每条目之首或本,间加案语,内容丰富。
  • 文物丛谈

    作者:孙机,杨泓

  • 寻常的精致

    作者:杨泓,孙机

  • 画堂香事

    作者:孟晖

    新版《画堂香事》布面精装,由与熏香习俗相关的文物实物图片、诗词入手,细诉香草、香料、香露、香熏、香炉、香阁等蕴涵的民俗、文化背景,及其与情、爱间含蓄而清远的关联,为读者展开一幅悠长的古代时尚图卷。全书由香之事、香之容、香之食、香之居四个部分有机串联而成,配以130余幅彩图,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 金色的皮肤

    作者:孟晖

    孟晖女史的两种新著《金色的皮肤》和《唇间的美色》同时出版,两书和而不同,体例有别。孟晖女史在《金色的皮肤》后记中说:“当初,本来是想把这几年在报刊上发表的短文编成一个随笔集,不要太长,十万字左右。但是我照例干劲过大,一旦动手就停不下来,把能搜罗到的东西都攒在了一起,结果,《唇间的美色》的初编稿达二三十万字,严重突破了预想。已经有朋友们在忠告我,不必总拿又厚又沉的书劳烦读者。我自己也感觉到,这些零碎小文章如果过于密集地扎堆,让人读来读去也读不完,难免要显得可厌。于是想到把涉及当代生活的闲评碎议抽出来,单组成一本小书,聊供大家消遣。因此就有了这本《金色的皮肤》。”
  • 香识

    作者:扬之水

    《香识》为京城才女扬之水的品香之作,兼论香诗与香事,分“莲花香炉和宝子”、“香合”、“两宋香炉源流”、“印香与印香炉”、“宋人的沉香”、“龙涎真品与龙涎香品”、“琉璃瓶与蔷薇水”七篇,主题集中,考论精练,彩图丰富,香味四溢,令文人小资倾羡。
  • 三礼通论

    作者:钱玄

  • 植物名实图考校释

    作者:吴其濬原著,张瑞贤等校

    本书为清代本草学、植物学名著。共38卷,记载植物1714种,附图1800余幅,参考历代文献800余种。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大型药用植物志。此次为校点注释本。
  • 詩經器物考釋

    作者:陳溫菊

    《詩經》所見名物繁多,如有圖譜或實物參酌研讀,當更便利有效。本書就其二百餘件器物,依其類別統分為禮樂器、服飾器、車馬器、兵器與日用雜器等,逐一考釋其形制、材料、紋飾,並介紹其演進歷史。撰述中除察看文獻典籍記載外,同時大量參酌現代考古研究專刊及出土實物資料之驗證。透過此項器物之研究及識別,盼能提供詩文更符合時代要素之合理解釋。
  • 中华名物考

    作者:青木正儿

    《中华名物考》〔外一种〕一书包括《中华名物考》和《华国风味》两部书稿,均未在中国国内出版过。此两部书稿属于风俗、名物学方面的著作,《中华名物考》收集了青木自1943年至1958年之间发表的有关名物的论考,题材从草木之名到节物之名,非常广泛。说起来,名物学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上可以追溯到汉代的训诂学,下经过明代的名义学,再发展为清代的考证的名物学。但是,在日本,以前只是追随中国的名物学,缺乏独立的发展。青木在其名物学中导入了虽然同样是考证学而不同于清朝考证学的近代考证学的方法,开启了通向新名物学之道的端绪,在开头的“名物学序说”中,他揭示了我国名物学的目的和方法的方向性。《华国风味》则旨在于介绍中国风味的饮食。而这两部书稿更处处透露着中国文化的种种相关知识、相关传统,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
  • 《红楼梦》风物考

    作者:郭若愚

  • 曾有西风半点香

    作者:扬之水

    《曾有西风半点香》是敦煌研究院与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的重点研究课题。本书内容是对佛教艺术名物的考证。鉴于以往与佛教有关的艺术品名称及器物名称皆限定于汉译佛经,很多器物和艺术形式都无法与实物对应,也没有发源和流变的踪迹,所以,作者从探索佛经和佛教文献中那些孤立枯燥的名称开始,寻找并发现具体的图像,进而追寻图像从原生地到落脚点的“行走” 路线,以及在“行走”中,如何因为所经历的不同地域而一路不断添加的种种情节。 本书的特点是搜索了大批非常难得的敦煌洞窟以及发掘的古代墓葬的壁画材料,在排比这些材料的年代和地域时,结合文献资料对课题作出缜密而有说服力的结论,对佛教史和艺术史都有很大的意义。 作者的研究特点是非同一般的细致和严谨,所有的材料和图片都亲眼见过,为此作者亲自去敦煌、西藏、印度和阿富汗考察,绝不为图省事而使用不可靠的材料,而且凡所使用的材料都一一考订出处,所以本书作为一本研究专著是经得起时间考验的。
  • 奢华之色

    作者:扬之水

    明代金银首饰的类型与样式,以全盛的面貌刷新了金银首饰领域的历史,用金银珠宝经营出来的奢华之色,因它的纹样之丰富与制作之精巧而成为书写于盈寸之间的一叶艺术史。本卷以文献、图像、实物互证的方式为首饰定名,以此揭示一器一物在社会生活史中自身的演变史以及蕴含其中的设计意匠,蔚为“奢华”的种种之 “色”,因此而可触可感,其中所包含的种种故事,也因此有着构成历史细节的实证意义。
  • 毛诗名物图说

    作者:徐鼎

    《毛诗名物图说》是清乾隆年间学者、书画家徐鼎的代表作,今有两种版本传世。稿本存国家图书馆,卷首为凡例、目录,已残缺不可读。正文依鸟、兽、草、木、虫、鱼顺序排列,其后是礼器、乐器、杂器、兵器、冠服、衣裳、佩用、车制等图,皆绘图于上,图下作文字考释,全书圈点涂抹较为严重,显然是未定之本。特别是礼器以下诸图,往往有其名而无其图,或有图而无释,或仅作极简略的考释,明显处于草创阶段。残存的目录中提到的定星图、大东总星图、公刘相阴阳图、十五国风地理图等,皆未及措手。稿本而外,有乾隆三十六年坊刻本,首自序,次发凡,次总目,次正文,正文依鸟、兽、虫、鱼、草、木为序排列,顺序与稿本不同,且仅此六类而止,不及礼器以下诸图。惟文字较稿本作了较大的修订,内容更加丰富完整。据徐鼎自序云:“其他礼乐冠裳车旂诸图,后续梓行。”可知徐鼎系将其稿本中初步定稿的部分,经再加工后率先寿诸枣梨,作为初编,而把稿本中尚属草创阶段的礼器等图视为续编,容日后续加整理刊行。但徐鼎是否重订过礼器以下诸图,是否将重订本付诸刊刻,今已不可考知。 此次整理,以刻本为底本。刻本间有误字,取稿本和所征引的原始文献加以校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