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心理治疗

  • 咨询败局

    作者:(美)科特勒|译者:耿文秀

    《咨询败局:来自顶级心理咨询专家的忠告》给我们提供了一个罕见的机会,让我们得以一窥某些在该领域该行业中最著名、最走红的领军人物、治疗家或作者的思维理念及行为。Kottler及Carlson引导我们倾听他们讲述自己遭遇过的失败,他们的叙述坦诚却又辛辣沉痛,但引人入胜并富于激励。22位一流的治疗大师们勇敢地回顾自己的治疗大败局或小瑕疵,展示出正是从错误中吸取教训,才可能建设性地走向精和通。
  • 我该如何停下来

    作者:[美]格兰特(Grant J.E.)

    我们都做过明知道并不好的行为――买太多的彩票,买负担不起的昂贵物品,或者为了记住一次假期而将酒店的毛巾带回家。对我们中的大部分人来说,这些行为只是暂时的好奇;但是对很多人来说,这些冲动是很强烈的。日复一日,他们在和无法抵抗的冲动做斗争,这些冲动影响了他们的家庭和工作。 美国著名的冲动控制障碍专家第一次将这个问题提到桌面上来。通过丰富的案例研究、鉴别这些障碍的操作性问卷,以及关于最新治疗的宝贵信息,《我该如何停下来》为那些从事这些行为的人以及关爱他们的人们提供了新希望。 几乎每个人都有一个朋友、亲戚或者熟人的生活受到冲动控制障碍的困扰……这本书的目的是为了那些患者以及治疗师提供理解和帮助。
  • 超越奇迹

    作者:沙泽尔

    一本极具启迪的书——出自短期焦点治疗领域备受尊重的巨人们。 这本书是一次对焦点解决短期治疗艺术及时而富有价值的整合。它在不同的章节分别对SFBT的核心原则和理念进行了较为简约的叙述,因此对于正在学习使用这种模式的初学者来说,这是一本非常有价值的读物。本书的第一章是对整个模式精彩而又概括的简述,逐字逐句地说明了SFBT的原则。而本书细节描述的水平,又能让有经验的治疗师对自己的知识进行一次满意且彻底的回顾。
  • 心理创伤与复原

    作者:(美)Judith A.Cohen等著

    近日,为纪念“5.12汶川大地震”一周年,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郑重推出《儿童心理创伤与复原》一书。 专业的心理援助和治疗工具 应该说,汶川大地震虽然过去一整年,很多人挺过来了,或者艰难地挺了过来,但很多人的心理创伤不可能完全被时间所医治而痊愈。很多人需要专业的心理援助和治疗,特别是未成年人。应该说,灾后的一年是PTSD(创伤后应激障碍的高发期),最需要专业的心理干预和心理援助。考虑到有很多热情的志愿者满怀爱心去帮助灾区人民,但却缺乏专业的心理咨询知识和心理治疗技能。这本书的出版,可以说是及时地提供了一个非常得力且实用的工具。 适应儿童成长过程的其他需要 此外,不单是5.12大地震,儿童成长的过程中可能会遭遇到各种各样的创伤性事件,从自然灾害(例如汶川大地震)、交通事故到父母离婚,乃至家庭暴力、校园欺侮等等,有些儿童的心理很有弹性,容易复原,但是其他大部分儿童却会出现一些症状,这些症状会对他们的日常功能、健康和安全产生长期而深刻的消极影响。本书以认知——行为治疗为基础,为这一类易感人群(包括孩子和他们的家庭)呈现了系统的治疗方法,是该领域具有国际影响的作品之一。 本书为怎样对不同类型的创伤事件做出反应提供了具体的指导,同时有完整的一部分致力于为遭遇创伤性哀伤的儿童提供悲伤聚焦的治疗单元。这样一种由领军的科学家——执业者们所发展的治疗方法,已经公认为是一个得到实证支持的值得推荐的项目。 全书结构清晰、深入浅出,针对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抑郁、焦虑和其它创伤相关症状的评估,以及灵活、个体化治疗方案的设计,提供了全面综合的框架。这本权威性的、高度实用性的指导手册,是对儿童心理学家、精神病学家、社会工作者和相关领域专业工作者的临床图书馆的重要补充。这也是对儿童治疗和PTSD感兴趣的研究者和研究生的宝贵参考文献。 专家推荐语 这本目前最先进的治疗手册。同时针对初出茅庐和经验丰富的临床工作者,为治疗遭受创伤和丧失的儿童提供了关键的核心治疗单元。创伤治疗领域杰出的临床工作者—学者们提供了极为有效的、得到实证支持的整套治疗方案,而社区执业者的反馈使之得到完善。这是每一位临床工作者工具箱中的“必备”工具! Lisa Amaya-Jackson,医学博士,公共卫生硕士 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杜克儿童创伤应激国家中心 这正是关注儿童创伤应激问题的临床工作者和教育者期待已久的书籍!对于创伤儿童和他们的家庭来说,创伤聚焦的认知—行为治疗的确是“最佳实践”疗法。本书以每一个临床工作者都能领会的实务方式介绍了这种以实证为基础的治疗方法。我发现,书中大量列举的案例和对一般临床问题的解答尤其有价值。每一个与创伤儿童和他们的家庭一起工作的治疗师和学生,都应该读一读这本书。 Benjamin E. Saunders,哲学博士 (美国)国家犯罪受害人研究与治疗中心,南卡罗莱纳州医学院 对于那些为受到创伤影响的儿童提供治疗的治疗师来说,这是一本“必备”之书。它确实是临床工作者的指南,描述了具体的治疗策略,这些治疗策略完美地验证了创伤聚焦治疗中的各要素。它阐明了理论驱动、研究支持的许多干预方法是怎样引入到实际生活中复杂的案例情景之中。 Lucy Berliner, 华盛顿外科硕士 华盛顿大学Harborview医学中心
  • 精神分析治癒之道

    作者:Heinz Kohut(海因茨 科胡特)

    《精神分析治愈之道》是寇哈特的最后著作,乃针对《自体的分析》和《自体的重整》的批评做响应,并重新评估自己对自体心理学的观点。 在书中寇哈特不仅阐述对神入、伊底帕斯情结和自体客体转移关系的独到看法,对精神分析治愈之本质,也发展出完全不同之概念。寇哈特在陈述理论时,常与精神分析临床实务的评估一起进行,借着强调精神分析治愈效果的本质,澄清临床的理论。 《精神分析治愈之道》为寇哈特去世后,由Arnold Goldberg与Paul Stepansky 编辑。除了反驳不同的意见外,本书更是精神分析自体心理学在历史与演进上的里程碑。 第一部分 自体的重建:回应与反思 第1章 从自体心理学看可分析性 第2章 阉割焦虑之重新检视 第3章 科学客观性的问题与精神分析治愈的理论 第二部分 精神分析治愈之本质 第4章 自体——自体客体关系的反省 第5章 精神分析的治愈效果:基于自体心理学发现的初步说明 第6章 精神分析的治愈效果:自体心理学对治疗过程的重新评估 第7章 自体心理学对防御与阻抗的看法 第8章 自我分析功能的省思 第9章 自体客体转移关系与诠释
  • 平常心禅与精神分析

    作者:巴里·马吉德

    《平常心禅与精神分析》内容简介:冥想是对心理问题的逃避还是解决之道?抗抑郁药的使用是否与心灵修行背道而驰?心理式的冥想,是否会把心灵修行降低为“自救”?面对我们的心理问题和苦痛,禅师和精神分析师告诉了我们什么?身为精神分析师和禅宗指导老师,巴里•马吉德是少数有资格回答这些问题的专家。《平常心禅与精神分析》以优美、灵动的语言为我们阐释了“一味”、“空性”、“开悟”等一系列佛教术语深奥精微的义理及其意义。作者并没有局限于精神分析的视角,而是更多地立足于生活及人际关系本身,探讨了禅宗这一古老智慧的现实意义。
  • 正念与接受

    作者:(美)史蒂文·C.海斯//维多利亚·M.

    《正念与接受:认知行为疗法第三浪潮》不仅有助于提高专业心理治疗师处理疑难个案的能力与信心,而且也有助于提高非专业人士对自身内心体验的觉察与接受,进而发展更灵活、更多样的与自身内在价值观相一致的适应行为。 认知-行为疗法第三浪潮超越了传统认知-行为主义的范畴,创造性地运用正念、接受、冥想、认知离解等技术。它与传统认知-行为治疗最大的不同在于:强调聚焦当下并全盘接受当下体验;鼓励来访者采取积极灵活的行动,改变生活中可以改变的领域;帮助来访者澄清自己的价值观,并过一种与自身内在价值观相一致的生活。这种行为接受与改变之间平衡的理念不仅有助于我们的来访者缓解其心理痛苦,而且更适合我们所有生活在这个时代的个体解决自身的心理难题。
  • 艺术治疗手册

    作者:(英)卡洛琳.凯斯/苔萨.达利/黄水婴

    艺术治疗是通过艺术形象这个媒介进行的心理治疗,在围绕形象制作的全过程当中,在病 、治疗师、形象这三者之间的互动当中解决病人在精神方面出现的大大小小的问题。在国外,艺术治疗已经发展成为一个稳定和独立的职业,从事这一行的专业人士必须经过严格的训练。本书集中介绍了艺术治疗师们到底在做些什么,他们在什么样的地方艺术治疗,艺术为什么以及如何和治疗结合在一起,帮助人们获得健康的生活和了解自身潜在的问题。本书的作者具有丰富的艺术治疗教学经验和实践经验,她们把治疗师和病人对艺术治疗的体会当作第一手材料,凭借其开门见山和扎根于实践的特殊,向读者提供了有关艺术治疗非常宝贵的资料。 作者简介: 卡洛琳·凯斯(Caroline Case)在苏格兰的一个儿童教育和护理项目中担任艺术冶疗师,同时也进行私人执业。 苔萨·达利(Tessa Dalley)在伦敦一家为成人和儿童提供咨询的治疗中心担任艺术治疗师,同时也是伦敦大学戈德史密斯学院(Goldsmiths' College,Univer sity of London)的导师。
  • 当弗洛伊德遇见佛陀

    作者:徐钧

    《当弗洛伊德遇见佛陀:心理治疗师对话佛学智慧》介绍了近代弗洛伊德创建了精神分析学,被誉为现代心理学中的超心理学,特别是潜意识学说和精神决定论,大大拓展了现代医学和心理学对心理广度深度的建构和精神症状形成的理解。严格有序的精神分析治疗师的培训和独特严谨的精神分析治疗设置,大大缓解了各种神经症性精神症状,成为抗精神药物出现前主要的精神障碍的治疗方法。人们坚信精神分析是人类探索心灵世界的有效路径。
  • 沙盘游戏中的治愈与转化

    作者:茹思.安曼 Ruth Ammann

    《沙盘游戏中的治愈与转化:创造过程的呈现》主要内容包括:沙盘游戏治疗导引,为什么需要沙画,对空间现象的象征性诠释等。《心灵花园:沙盘游戏治疗丛书》是我们国内首次系统介绍沙盘游戏的专著,在国际沙盘游戏治疗学会、广东东方心理分析研究中心和台湾华人心理治疗基金会的支持下完成。《沙盘游戏中的治愈与转化:创造过程的呈现》为丛书的其中一册,系统地介绍了沙盘游戏中的治愈与转化,并列举了许多案例。沙盘游戏是以在沙盘中进行实践性和创造性工作为基础的一种心理治疗方法。
  • 自體的重建

    作者:Heinz Kohut(海因茨 科胡特)

  • 人间游戏(万千心理)

    作者:[美] Eric Berne

    沟通分析技术(TA)创始人艾瑞克·伯恩的最畅销著作《人间游戏》(Games People Play),自1962年问世以来,50年畅销不衰,累计销售超过500万册。本版为2006年中文简体版的新译版。
  • 沙盘游戏

    作者:申荷永

    《沙盘游戏》(理论与实践)不仅仅是一种心理治疗的方法,能够广泛地适应于诸多心理疾病的工作;而且也是心理教育的一种技术,在培养自信与人格、发展想像力和创造力等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同时,以整合意识与无意识为目标的沙盘游戏,可以帮助我们自性的成长和心性的发展,以获得真实的自性化体验。
  • 重寻客体与重建自体

    作者:David E. Scharff

    作者大卫·沙夫在本书中,通过丰富而生动的案例呈现了他在与来访者心理治疗互动过程中产生的共鸣,以及他如何以自己的方式运用这些共鸣,从而形成了其对心理治疗独特的观点:在心理治疗的过程中,心理治疗师在帮助来访者重寻客体和重建自体的同时,自身也在经历着同样的过程,而来访者的成长恰恰见证了治疗师自身的成长,反之亦然。可以说,心理治疗师和来访者都是在关系中重寻客体与重建自体, 成为自己的人。能成为自己的心理治疗师,才可以帮助来访者成为自己;而一位可以找到自己的潜能从而发展自体的人,最终将不再需要心理治疗。
  • 精神分析治疗:实践指导(万千心理)

    作者:(美)麦克威廉斯(McWilliams,

    《精神分析治疗》、《精神分析案例解析》、《精神分析诊断》这三本南希·麦克威廉斯博士的经典著作,是本领域公认的、每一个心理咨询与治疗学习和执业者必备的参考书。 精神分析治疗:实践指导》阐述了精神分析心理治疗师所应该学习和获得的能力——不是机械性地重复一些前辈用过的技术或僵化地执行所谓的精神分析心理治疗的原则,而是学习成为一名独一无二的、具有个人风格的治疗师。本书的视角独特而深刻,文字朴实又生动,在详尽地描述精神分析心理治疗的相关重要议题中,作者透过温和的语言,向那些想成为专业心理治疗师的学习者们传递了希望并指引了有效的路径。
  • 唤起内心深处的家庭亲情

    作者:[德] 托马斯·舍费尔

  • 意象对话心理治疗

    作者:朱建军

    本书是对意象对话心理治疗的一个阶段性总结,我相信我已经有所得,这本书中,有一些在心理学领域创新的思想和方法。意象对话的实践,不仅仅是我自己的,也包括其他许多心理咨询者的实践,都表明了意象对话的实际效果也是非常好的。
  • 自我训练

    作者:(美)约瑟夫·J.卢斯亚尼

    《自我训练:改变焦虑和抑郁的习惯》,本书内容主要包括: 什么是自我训练 ; 自我训练可以解决的问题 ; 自我训练: 计划和实施 ; 自我训练: 对特殊人格对症下药 ; 生活中的自我训练。
  • 聚焦取向的心理治疗

    作者:【英】Campbell Purton

    聚焦取向的心理治疗作为英国心理咨询家族的新成员刚刚进入咨询领域。它吸收了以人为中心疗法的精髓,可以将任何类型的治疗带入到一个完全不同的氛围中。治疗师在聚集取向的治疗中会始终关注来访者生动的体验,这种与来访者的合作方式可以运用在任何形式的治疗中,推进治疗进程并带来更好的效果。 本书的作者坎贝尔·帕顿是英国东安格利亚大学咨询研究中心的高级讲师,也是聚焦与经验心理治疗硕士学位课程的主任。在本书中,他以通俗易懂的笔触,清晰地勾勒出了聚焦取向治疗的精华所在,让读者能够清楚地了解该疗法具体的理论、实践应用方法及其形成发展的过程。这本具有权威性的优秀图书非常值得心理咨询与治疗师研读。
  • 嫉羨和感恩

    作者:梅蘭妮‧克萊恩

    偏執-類分裂心理位置及憂鬱心理位置是克萊恩所創的最重要概念,本書收集了她在此創新概念下的著作,並顯示這樣的理論架構如何擴展且深化了她的視野。這是克萊恩畢生中最重要的文獻,也是其著述的高峰,更對精神分析的發展與轉型帶來了深遠的影響。 在精神分析史上,梅蘭妮.克萊恩被譽為繼佛洛伊德後,對精神分析理論發展最具貢獻的領導人物之一。本書收錄了梅蘭妮.克萊恩從1946年以後到1960年過世之前的著作,也包括了在1963年她辭世以後才出版的未完成作品。這些是克萊恩畢生中最重要的文獻,也是其著述的高峰。 在〈對某些類分裂機制的評論〉一文中,克萊恩引介了偏執-類分裂心理位置的概念,她主張嬰兒從一開始就具有自我,能夠經驗焦慮、形成關係,並且使用防衛的機制,這樣的自我大部分尚未整合,而且在焦慮的刺激下,容易被強力的分裂機制所分裂而碎裂化。這個心理位置是精神分裂相關疾病的固著點。 偏執-類分裂心理位置及憂鬱心理位置是克萊恩所創的最重要概念,本書中的其他論文,都是她在此新理論概念下的著作,顯示了這樣的架構如何擴展而且深化了她的視野。有些是關於技術的,有些探討了比較廣泛性的精神分析主題。兩篇她在過世前寫的未完成論文顯現了一種反思,並且涉及了更廣泛的議題。 在〈嫉羨和感恩〉中她引介了新的觀念:嫉羨在生命初期即已運作,也是死之本能的最初表現;嫉羨與感恩是相衝突的,在偏執-類分裂心理位置運作的嫉羨,是精神病理的強力因素。在精神分析著作中一向都強調嫉羨的重要性,例如佛洛伊德發現的陰莖嫉羨,但是,克萊恩對於嫉羨的概念完全是革命性的。 今日大部分的分析師視克萊恩所述的早期客體關係為當然,許多分析師甚至使用她的發現與概念而不知其淵源。她的許多思想已經被納入主流精神分析的思維當中,且仍在世界各地增長中,其著作的啟發性與重要性是不容置疑的。為了向這位無與倫比的兒童精神大師致敬,心靈工坊將陸續推出《克萊恩全集》,全套四本,完整呈現一代大師的實務及理論精隨。喜歡心理分析的讀友,絕對值得珍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