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书信集
-
一颗破碎的心
莉莉·扬,1900年生于德国一个富裕犹太人家庭。身为医生的她与一位年轻的内科医生结婚。1939年,二战爆妇,犹太人的处境开始恶化,在国家的悲据下,莉莉·扬也开始了她个人悲惨的命运。 犹太人开始遭受迫害,莉莉·扬失去了工作,从此无力抚养自己的家庭,也从此被迫独自面对迫近的危险。1943年,莉莉·扬被盖世太保逮捕,1944年在奥斯威辛集中营被杀害。 《一颗破碎的心》是1930年中期到去世前主人公莉莉·杨与孩子及亲友的300余封信件的结集。书中充满日常生活的细节,对孩子的思念和关切,感人至深。莉莉·杨的女儿为了见母亲一面甚至不惜进入集中营,和母亲一起直面死亡,她们浓浓的亲情令人感佩。 这是一本描写个人生活命运的文学作品,也是一部刻画时代悲剧的历史纪实作品。 -
书信集
收陈寅恪1923-1966年间致数十位亲朋、学者的二百余通书函,通信对象包括傅斯年、陈垣、胡适、罗香林、梅贻琦、杨树达、陈述、闻宥、刘节等人。 -
过平常日子
最温润动人的光芒,总隐藏在最简单质朴的生活底层,在流变的平凡年代中,交织着他们不平凡的生命印记。 哈佛教授的黄昏热恋,一部当代版的《浮生六记》。 这一对饱经沧桑的世间男女,各自众里寻他千百度,才蓦然觉醒,原来眼前即是梦中人……了解欧梵玉莹夫妇这分曾经沧桑却巫山的情怀,读他们这部《浮生六记》才会感到其情可悯。 李欧梵和李玉莹把他们两人这一段奇缘合撰成一本书《过平常日子》,体例有意摹仿沈三白的《浮生六记》也是六卷。李欧梵常常在文章中提到这本书,尤其对芸娘好感,大概中国传统女性中,《浮生六记》里的芸娘算是李欧梵的理想了。李玉莹的聪慧、贤淑、善体人意与芸娘近似,所以欧梵有时昵称她为莹娘。李欧梵念西洋文学,精通西方音乐,品味极为西化,早年他追求的理想对象恐怕跟陆小曼、林徽因那些“五四”以来的新女性差不多。陆小曼跳交际舞、唱昆曲很在行,但是煲靓汤恐怕不行,那还得莹娘亲自下厨调制,欧梵终于了悟,《过平常日子》,喝一碗莹娘亲手煲的靓汤,那才是人生真正的幸福。 这本书的第一卷“两地寄情”是欧梵与玉莹初恋时的两地情书,浪漫炽热直追《爱眉小札》。 -
亲爱的安德烈(插图第2版)
《亲爱的安德烈:两代共读的36封家书(插图第2版)》—— 两代共读的36封家书 + 龙应台新版笔记 + 安德烈授权发表的照片 + 华人世界各地读者的感动来信。 “亲爱的安德烈……”,“亲爱的MM……” 龙应台离开欧洲的时候,安德烈14岁。当她卸任台北市政府的工作(马英九市长亲自前往德国邀任的首任文化局长,任期内推动本土文化、树木保护等措施),重新有时间陪家人过日子的时候,安德烈已是1米84高的18岁青年大学生,有了驾照,可以进出酒吧,脸上线条棱角分明,眼神宁静深沉,透着一种独立的距离,手里拿着红酒杯,坐在桌子的那一端,有一点“冷”地看着自己的妈妈。 他们是两代人,年龄相差30多岁;他们也是两国人,中间横着东西文化。失去了小男孩安安没有关系,但龙应台无论如何要认识成熟的高校青年安德烈! 从此,他在德国,她在香港,他到香港,她到台湾,母子俩用了长长的3年时间相互通信——“18岁那一年”,“年轻却不清狂”,“我是个百分之百的混蛋”,“大学生哪里去了”,“为谁加油”,“你知道什么叫21岁”,“独立宣言”,“向左走,向右走”……平等得令人惊讶,坦率得近乎痛楚。 他们原来也可能在他18岁那年,就像水上浮萍一样各自荡开,从此天涯淡泊,但是他们做了不同的尝试——她努力了,他也回报以同等的努力。龙应台“认识了人生里第一个18岁的人”,安德烈“也第一次认识了自己的母亲”。 -
拜伦书信选
内容提要 拜伦是一位富有传奇色彩的诗坛巨人,他那饱含激情 的作品在世界范围内具有广泛的影响,他的充满戏剧性的 一生更为后人留下许多难解之谜。 拜伦的书值也像他的作品一样具有珍贵的史料价值和 文学价值。通过这些内容丰富、情感充沛的书简,不仅可以 更真实、更全面地了解诗人所处的时代环境,而且可以使我 们摸着伟人的脉搏谛听那颗评然跳动的心。 -
寻找精神家园
他所著的《瓦尔登湖》,成为全人类的心灵之书;他的文字是内心生发出的一泓清泉,为人们开启了生命中永恒的黎明! 深沉而敏感的抒情……超凡入圣。——乔治·艾略特 “任何人都是自己幸福的工匠。”——梭罗 亨利·大卫·梭罗因其在文学和政论上的杰出作品而闻名于世。而在1848年,当梭罗还不为人所知的时候,他的一位朋友哈里森·布莱克就深深地感觉到梭罗是一位出色的“精神导师”,并向他寻求精神上的帮助。从此之后的13年里,梭罗一直不间断地给布莱克写信,表达了自己对人生、社会、国家、历史、文化等诸多方面的深刻感悟,而本书就是所有这些信件的汇编。 在梭罗的笔下,自然、人以及超验主义理想交融汇合,浑然一体。他在信中所展示出的淡泊的人生态度和超乎寻常的智慧,具有永恒的意义,如同当年对布莱克以及其他朋友产生的影响一样,直至150多年后的今天,这些信件仍然会激起读者强烈的内心共鸣。 -
爱你就像爱生命
【读王小波,读懂自由】 ★李银河独家授权八卷本“王小波传世经典” ★收入王小波先生最受推崇、最具收藏价值小说、随笔、书信二百余万字 ★迄今为止王小波最佳读本 《爱你就像爱生命》收录了王小波生前从未发表过的与李银河的“两地书”,以及婚后他们夫妇与其他朋友的书信往来 ,还 完整收录了李银河 深情怀念王小波的三篇文章。是迄今王小波夫妇最完整、最全面的一部书信集,再现了他们的爱与生活,是一部感动国人二十年的爱情绝唱。其中不仅有热切、坦诚的情感表白,还有 彼此对于书籍、诗歌乃至社会的看法,闪耀着理想与爱情的火花,令人动容。 作家余杰在接受一次访谈时曾说过:溯时间之流而上下,如果我遇见王小波,我会告诉他:你写得最好的东西不是小说,而是你写给妻子的那些信。 -
信
该选集收录简·奥斯丁现存书信约三分之一,作家当时的生活状况及人际交往从中可窥见一斑。本书信集的注释已减少至最低限度,主要限于身份不清或易混淆的人名。简·奥斯丁的书信没有分段。她尽可能写在一张信纸上,因为多用一张信纸将耗费她双倍邮资。 根据《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的说法,简·奥斯丁是“第一个现实地描绘日常平凡生活中平凡人物的小说家。(她的作品)反映了当时英国中产阶级生活的喜剧,显示了‘家庭’文学的可能性。她多次探索青年女主角从恋爱到结婚中自我发现的过程。这种着力分析人物性格以及女主角和社会之间紧张关系的做法,使她的小说摆脱十八世纪的传统而接近于现代的生活。正是这种现代性,加上她的机智和风趣,她的现实主义和同情心,她的优雅的散文和巧妙的故事结构,使她的小说能长期吸引读者。”并且说:“当时(指十九世纪初)流行夸张戏剧性的浪漫小说,已使人们所厌倦,奥斯丁的朴素的现实主义启清新之风,受到读者的欢迎……到二十世纪,人们才认识到她是英国摄政王时期(1810~1820)最敏锐的观察者,她严肃地分析了当时社会的性质和文化的质量,记录了旧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变。现代评论家也赞佩奥斯丁小说的高超的组织结构,以及她能于平凡而狭窄有限的情节中揭示生活的悲喜剧的精湛技巧。” -
傅雷书简
本书辑录我国著名文学艺术翻译家傅雷先生致友朋辈三十余家的书信,凡二三九通,上起三十年代,下迄去世之日(1966),历时三十余年。在这些书简中,作者或畅谈文学,或探讨艺术,或评论翻译,间及国事、家事、天下事,备见堪作那个时代知识分子代表的傅雷先生耿介性格和人间情怀。如与《傅雷家书》参照阅读,当可更全面地理解其艺术、生活和精神世界。 -
可爱的契诃夫
契诃夫一生著有四千多封书信,本书作者甄选出契诃夫最有价值的两百多封书信,每封信后附有作者的赏读文字。书信内容既有契诃夫与巨擘托尔斯泰、高尔基、柴可夫斯基、蒲宁等交往的重要事件,也有罕见的他写给妻子克尼碧尔的滚烫情书,还有他旅行途中对自然万物热爱、对底层人民无私帮助的记录。契诃夫的书信画面感极强,随处流露出真性情,鲜活、真实地还原了这位现实主义批判大师、世界短篇小说巨匠伟岸身影后鲜为人知的可爱一面,反映了其独特的人格魅力。 -
卡米耶·克洛代尔书信
卡米耶·克洛代尔是罗丹的学生和情人,她因与罗丹决裂而陷入疯狂,在精神病疗养院度过残生。长期以来,卡米耶·克洛代尔因其与罗丹的爱情悲剧而为人所知,她的艺术才华和成就,即便在法国也是到了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才渐渐为人所注意。本书收集了迄今所发现的卡米耶·克洛代尔的全部书信,是这位女艺术家留存人世的惟一手稿。 -
爱眉小札
20世纪20年代,著名诗人徐志摩与才女兼美女陆小曼的倾城之恋轰动了中国文坛。徐志摩(1897-1931)名章垿,初字槱森,后改志摩,浙东海宁人;陆小曼(1903-1965),名眉,别名小眉、小龙,以曼名行,江苏武进人。为了追求理想中的真爱,两人历经波折,终于在1926年如愿结合。《爱眉小札》便是徐志摩在1925年8月9日至9月17日的热恋期中,专门为陆小曼写下的一组日记。 -
寄在信封里的灵魂
“我把我的灵魂封在这封信里.你去旅行的时候,请把它 随身带在口袋里,携带它同去玩玩,但不许把它失落在路上.”--《寄在信封里的灵魂》 -
鲁迅书信(全四册)
鲁迅书信曾由许多广平陆续收集,并于1937年6月由三闲书屋出版影印本《鲁迅书简》一册,收书信六十九封;后又于1946年10月由鲁迅全集出版行铅印本《鲁迅书简》一册,收书信八五五封和断片三则。1958年我社出版的《鲁迅全集》第九、十两卷中,共收书信三三四封;1976年出版的《鲁迅书信集》则收一三八一封(其中包括致日本人士九十六封),附录十八则。1981年版《鲁迅全集》共收入书信一三三三封,另致外国人士一一二封,附录十二件。除已见于鲁迅自编文集及《集外集拾遗》的书信不再编入外,当时所发现的鲁迅书信都已收入。 2005年版以1981年版为基础,删去其中重收的二封和误收的一封,增补新发现的佚信十八封,并收入鲁迅《答增田涉问信件集录》一件。 -
见证热情
《见证热情——格瓦拉致女友书》收录了格瓦拉写给他的大学时代的女友蒂塔的14封信、蒂塔给格瓦拉的1封从未寄出的信和蒂塔在格瓦拉牺牲一周年纪念活动时的演讲稿。这些包含着极为重要的信息的书信,也是记录格瓦拉旅途见闻和人生经历的宝贵的编年史。我们在阅读这些信件的时候,能强烈地感受到他的“热烈”存在。蒂塔是他在布宜诺斯艾利斯大学医学系时的同学。这位聪明、优雅同时又温柔、忠诚的姑娘把格瓦拉写给她的信称为热情的见证。 这些书信反映了格瓦拉从善良单纯的医学院学生到经验丰富的游击战士的思想成熟过程,将格瓦拉始终渴望冒险与漂泊的浪漫天性展露无遗。在书信中,格瓦拉和蒂塔一直以“您”互称,但读者不难从格瓦拉热烈真挚的倾诉和蒂塔努力克制的思念之情背后,瞥见一个若隐若现的柏拉图世界。 除了这些首次完整公开的秘密信件,书中还收录了格瓦拉和蒂塔共同喜爱的诗歌、探戈歌词等,从另一个侧面展现了格瓦拉热情洋溢的个性特征。 -
汉娜・阿伦特/海茵利希・布鲁希尔书信集
汉娜・阿伦特与丈夫海茵利希・布鲁希尔的书信同她过去几十年中所出版的众多通信文集[与卡尔・雅斯佩尔斯、马丁・海德格尔等]相比,具有其特殊的地位。没有任何一封信能表现出该书信作者之间这种真诚的信任和理解;所涉猎的话题及人物之广泛,是以往任何书信都难以比拟的。无论是私人话题,还是说艺论道;无论是对大自然的感慨,抑或是对国际政治事件的阐述,字里行间都流露着一种挚友般的至诚真情。 正是由于作者间的亲密关系,使得本通信集成为其他出版物的最好补充,是阿伦特遗作中唯一能表现女性的敏感、温柔、依恋的文字记载。这些书信记录了他们三十年间充实的生活经历,让我们看到,夫妇间的爱情是他们在阴霾、险恶中最安全的港湾。 在这本通信集中,我们不仅可以了解到阿伦特的思想渊源,把握她的思想脉络,认识一个作为学者的她,而且我们还可以生动地认识一个作为人、特别是作为女人的她。作为学者,阿伦特的成就动摇了男性以往在知识界自视的优越地位;作为人,阿伦特是一个诚实、真挚的人;作为女人,她是一个充满激情的,时刻渴求着爱、理解,珍视友谊的人。 -
殷海光林毓生书信录
本书最初是由台北狮谷出版公司于一九八一年出版的,后来台北远流出版公司于一九八四年曾发行再版。这本小书今天得以与大陆读者见面,笔者内心甚觉快慰。书中主要收集了作者于一九六○年负笈来美以后与先师殷海光先生之间的通信。该书可供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作为参考用书使用。
热门标签
下载排行榜
- 1 梦的解析:最佳译本
- 2 李鸿章全传
- 3 淡定的智慧
- 4 心理操控术
- 5 哈佛口才课
- 6 俗世奇人
- 7 日瓦戈医生
- 8 笑死你的逻辑学
- 9 历史老师没教过的历史
- 10 1分钟和陌生人成为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