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科技
-
第二次机器革命
“一本非常鼓舞人心的书!”——托马斯•L•弗里德曼 《世界是平的》作者 一场革命开始了! 在《第二次机器革命》这本书中,埃里克•布莱恩约弗森和安德鲁•麦卡菲——这两位处于数字技术时代最前沿的思想家,向我们阐述了驱动我们经济和生活的发生变革的力量。他们认为,数字技术将会给我们带来难以想象的巨大变革:想象一下令人眩目的个人数字技术产品、一流的基础设施,都将会给我们带来极大的便利。数字技术(其核心是硬件、软件和网络)在不久的将来能够比医生更准确地诊断疾病,能够使用海量的数据改变零售行业,而且还能够相当人性化地完成很多工作。 数字化技术在给我们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也给各种职业带来永久性、颠覆性的改变。各种公司也将被迫转型,否则只能消亡。凭借对数字化技术和社会发展趋势的精准研究,布莱恩约弗森和麦卡菲辨析出了最佳的生存与发展战略,也给我们找到了一条通向社会发展与繁荣的新路径。 这是一本充满积极和智慧力量的书,这本书将改变我们思考技术、社会和经济发展的方式。全球化是20世纪末期最重要的经济话题,有《世界是平的》为证;在21世纪初期,技术变革将会成为社会的热点话题,《第二次机器革命》可以为证。 【编辑推荐】 这是一个万物复苏、万物迸发、万物生长的时代。 一年是一年,那是200年前;一月是一年,属于20年前;一天是一年,那就是现在…… 数字化、智能化、自动化、摩尔定律、棋盘的另一半……重组式创新、指数级增长…… 有一种力量可以重塑、改写社会发展的进程, 更有一种力量可以左右你的世界,预判你的未来, 第二次机器革命时代来临了! 荣登亚马逊超级畅销书总榜,张瑞敏、凯文•凯利倾情推荐,《世界是平的》作者托马斯•弗里德曼盛赞此书是一本非常鼓舞人心的书! 在全球,自动化技术和机器人的崛起将是未来10年重大的社会变革,一场产品制造和智能革命即将开始!经济发展的进程将出现重大突破! 在中国,制造业升级、劳动力短缺、经济发展的转型将由第二次机器革命引导。习近平总书记说:“未来几十年,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将同人类社会发展形成历史性交汇,工程科技进步和创新将成为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 数字化技术再掀社会浪潮,看我们的经济和社会将如何被改变。 -
The Nature of Technology
"More than any thing else technology creates our world. It creates our wealth, our economy, our very way of being," says W. Brian Arthur. Yet, until now the major questions of technology have gone unanswered. Where do new technologies come from -- how exactly does invention work? What constitutes innovation, and how is it achieved? Why are certain regions -- Cambridge, England, in the 1920s and Silicon Valley today -- hotbeds of innovation, while others languish? Does technology, like biological life, evolve? How do new industries, and the economy itself, emerge from technologies? In this groundbreaking work, pioneering technology thinker and economist W. Brian Arthur sets forth a boldly original way of thinking about technology that gives answers to these questions. The Nature of Technology is an elegant and powerful theory of technology's origins and evolution. It achieves for the progress of technology what Thomas Kuhn's The Structure of Scientific Revolutions did for scientific progress. Arthur explains how transformative new technologies arise and how innovation really works. Conventional thinking ascribes the invention of technologies to "thinking outside the box," or vaguely to genius or creativity, but Arthur shows that such explanations are inadequate. Rather, technologies are put together from pieces -- themselves technologies -- that already exist. Technologies therefore share common ancestries and combine, morph, and combine again to create further technologies. Technology evolves much as a coral reef builds itself from activities of small organisms -- it creates itself from itself; all technologies are descended from earlier technologies. Drawing on a wealth of examples, from historical inventions to the high-tech wonders of today, and writing in wonder fully engaging and clear prose, Arthur takes us on a mind-opening journey that will change the way we think about technology and how it structures our lives. -
The Nature of Technology
"More than any thing else technology creates our world. It creates our wealth, our economy, our very way of being," says W. Brian Arthur. Yet, until now the major questions of technology have gone unanswered. Where do new technologies come from -- how exactly does invention work? What constitutes innovation, and how is it achieved? Why are certain regions -- Cambridge, England, in the 1920s and Silicon Valley today -- hotbeds of innovation, while others languish? Does technology, like biological life, evolve? How do new industries, and the economy itself, emerge from technologies? In this groundbreaking work, pioneering technology thinker and economist W. Brian Arthur sets forth a boldly original way of thinking about technology that gives answers to these questions. The Nature of Technology is an elegant and powerful theory of technology's origins and evolution. It achieves for the progress of technology what Thomas Kuhn's The Structure of Scientific Revolutions did for scientific progress. Arthur explains how transformative new technologies arise and how innovation really works. Conventional thinking ascribes the invention of technologies to "thinking outside the box," or vaguely to genius or creativity, but Arthur shows that such explanations are inadequate. Rather, technologies are put together from pieces -- themselves technologies -- that already exist. Technologies therefore share common ancestries and combine, morph, and combine again to create further technologies. Technology evolves much as a coral reef builds itself from activities of small organisms -- it creates itself from itself; all technologies are descended from earlier technologies. Drawing on a wealth of examples, from historical inventions to the high-tech wonders of today, and writing in wonder fully engaging and clear prose, Arthur takes us on a mind-opening journey that will change the way we think about technology and how it structures our lives. -
什么是科学
本书直面现今国人科学概念的误区,即要么把科学等同于技术,等同于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工具,要么把科学看成一种普遍存在的人类智力成就。作者指出:科学成为推动历史发展的强大动力只是十九世纪以后的现象,科学根源于希腊人对于自由人性的追求,因而是一种十分罕见的文化现象。现代科学起源于 希腊科学的复兴以及基督教内在的思想运动,对力量的追求、对自然的控制和征服成为现代科学的主导动机。在数理实验科学的意义上,中国古代并无科学。在博物学的意义上,中国古代有独特且强大的科学传统。 -
灵魂机器的时代:当计算机超过人类智能时
信息技术、生物工程、纳米材料是当代科技三大前沿,到21世纪,这三大技术将合力打造出的新的智能机器,将重塑人类的大脑和躯体。作者大胆预测:到21世纪,人类和机器将难分彼此,人类将不再是万物之灵。电脑将比人脑有高一万倍的智能。机器不仅具有智能,而且具有灵魂,将具有人类的意识、情绪和欲望;而人类身体中植入了用生物工程和纳米材料制成的电脑芯片、人造器官,将比现代人类更长寿,有更强的学习能力,更灵敏的视觉和听觉,而虚拟现实有可能使人机发生“恋爱”……这不是科幻小说,更不是天方夜谭,这是库兹韦尔为我们描述的“灵魂机器的时代”。 库兹韦尔在书后的大事年表中展示了宇宙演化、生命进化和科技发展的历程,使读者对世界科技的发展过程和未来走向一目了然。 感谢余秋雨先生为本书中文版写的精彩序文,它为我们如何阅读这本万花筒般的书指明了路径。 -
无须等待
[内容简介] 在《无须等待》一书中,硅谷顶级孵化器YC合伙人亚历克西斯,结合自己的创业经历,分享了互联网创业的公开课。读者将从这里看到,作者和好友史蒂夫是如何带着一个失败的应用走进硅谷顶级孵化器YC,却创建了全球排名前50的网站reddit;之后连续创业,与好友亚当•戈尔茨坦(AdamGoldstein)联合创建了在线旅游网站hipmunk,把在线旅游搜索从极端痛苦中解放出来;后又创办了社会企业Breadpig,该企业制作并售卖极客风格的产品,所得利润全部捐给慈善事业。 作者会和你分享创业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从如何把你昨天晚上喝完酒之后冒出来的想法变成伟大的创意,到怎样完成首轮融资,再到你可能因此辞掉目前的工作,然后把那次在鸡尾酒会上的谈话转化成一门实际的生意。不管你是抱着什么目的投身互联网,为了取乐、赚钱还是为全人类谋福利,本书都有所涉及。 “软件正在吞噬世界。” 由于创业公司成本持续下降加上在线服务市场不断扩张,使得全球化经济将首次全部实现数字化连接。全世界的软件开发者正在改变这个星球上的各行各业,这都要归功于开放互联网。 作者写作本书的目的,一方面是为了激发灵感,另一方面是为了提供信息。互联网对于任何一个与之协作的人来说都蕴含着极大的潜能。一些创新者已经从这个新兴媒体中获益良多,需要大力凸显他们为此付出努力的重要性,并借此来激励其他人也亲自参与创新。 [编辑推荐] 硅谷顶级孵化器YC合伙人、“互联网头条”社交新闻网站reddit创始人亚历克西斯•奥海涅力作;顶级投资人的甄选秘籍、互联网创业者的必读书。 畅销书《信号与噪声》作者纳特•西尔弗、网景公司创始人马克•安德森、Zappos公司首席执行官谢家华、YC合伙人加里•谭鼎力推荐。 作者亚历克西斯•奥海涅是reddit联合创始人、执行主席。硅谷顶级孵化器YC投资的首批创业者,曾任YC东区大使,现为YC合伙人。他是激情四溢、敢于大胆创新的年轻连续创业家,先后创办了reddit、hipmunk、Breadpig等公司。其中,reddit已成为全球排名前50的网站。他也是科技领域最重要的投资人之一,已投资超过100家科技企业。因为在科技领域的出色表现,两次跻身《福布斯》“30位30 岁以下创业者 ”。 湛庐文化出品。 -
智能时代
大数据和机器智能的出现,对我们的技术发展、商业和社会都会产生重大的影响。作者吴军在《智能时代:大数据与智能革命重新定义未来》中指出,首先,我们在过去认为非常难以解决的问题,会因为大数据和机器智能的使用而迎刃而解,比如解决癌症个性化治疗的难题。同时,大数据和机器智能还会彻底改变未来的商业模式,很多传统的行业都将采用智能技术实现升级换代,同时改变原有的商业模式。大数据和机器智能对于未来社会的影响是全方位的。 -
失控
《失控:全人类的最终命运和结局》(全新修订本)是一部思考人类社会(或更一般意义上的复杂系统)进化的“大部头”著作,对于那些不惧于“头脑体操”的读者来说,必然会开卷有益。 “大众智慧、云计算、物联网、虚拟现实、网络社区、网络经济、协作双赢、电子货币……我们今天所知的,绝大多数是我们二十年前就已知的,并且都在这本书中提及了。”——凯文·凯利 《失控》成书于1994年,2010年中文版首次面世,此版本为东西文库最新修订版本,从头至尾全篇重新校对。 *** 推荐语: 本世纪对西方世界产生巨大影响的最重要的著作之一。 ——东西文库 这可能是1990 年代最重要的一本书。 ——《长尾》作者克里斯·安德森 凯文·凯利的《失控》我给很多人推荐……如果我们面试一个大学生,他告诉我他看完了这本书,我肯定就录用他——不过他们不知道这个秘诀。如果做互联网产品的不看一下这本书,我认为知识是不全面的。 ——微信之父张小龙 -
一位數位移民的告白
讓紐約時報研究員告訴我們未來要如何說故事! 二百年前,據說搭乘速度超過每小時二十英里的火車,人就會窒息;如今,我們早就在搭波音七四七飛來飛去。 二百年後,據說玩電動遊戲會讓你的智商降低,現在,我們發現會玩電動遊戲的外科醫師最可能救你一命! 無論是玩噗浪、寫部落格或是做廣告,我們都是說故事的人,比爾頓從色情產業、科技恐懼與社群網絡,找出未來的說故事方式! 2010年商業、生活、思想類十大必讀好書之一(brainpickings.org) 《連線》雜誌好評推薦! 紐約時報研發人員兼專欄作家尼克.比爾頓是個活在未來的人,他雖然身在紐約時報,但卻早已放棄閱讀紙本報紙。他不斷嘗試各種最新網路服務與數位產品,並且為紐約時報設計最新的閱讀介面,希望藉此弄清楚未來到底會如何、未來人們會如何說故事、傳播故事、消費故事。 比爾頓從走在技術尖端的色情行業入手,他認為,既然電話付費機制就是它們發明的,也勇於實驗,從他們身上應該可以學到不少經驗,所以追溯色情產業移民數位世界的歷程。他也帶我們走進腦部實驗室,帶領我們弄清楚,讀網路的人跟讀書的人,大腦反應有什麼不同、打電動的外科醫師是不是真的刀法比較俐落?他也描繪了火車、電話、印刷術出現的時代,引起怎麼樣的恐慌與焦慮,跟現在新科技的出現有何異同,哪些是煙霧彈,哪些正中紅心? 作者說,我們最終都是說故事的人,無論是一篇文章或一篇報導,無論是賣一件衣服或一台車,還是貼一篇講你如何度過週末的部落格,我們都是在說故事。不管那只有140 字,還是一本書,無論你是在3D電影還是在講台上現身說法。作者說,傳統的說故事方式已經一去不回、傳統聽故事的方式也一同消失;但令人興奮的新故事也一個一個出現,未來,將是這些說故事人的新世界。 -
谁设计了宇宙?
★ 灵性科学奠基巨著,《上帝的指纹》作者作序鼎力推荐! ★ 地球上最具影响力的灵性科学研究者大卫•威尔库克解构人类未来蓝图! ★ 在全世界引起轰动的旷世奇作,多个国家畅销不衰,数千万粉丝极力推荐! ★ 国内专业神秘文化资讯小组觉醒字幕组倾情翻译! 解读人类未来蓝图:即 将来临的黄金时代。 DNA转换、星门旅行、神圣几何、多维时间、银河能量场…… 这些惊人的秘密正编织出一幅全新文明的灵性蓝图, 人类将由此步入下一个伟大的纪元。 源场是一个创造出宇宙所有空间、时间、能量、物质和生命体的终极能量场。 源场是一把解开宇宙谜团的万能钥匙, 并能回答人类的终极哲学问题: 我们是谁?我们来自哪里?我们为何存在?我们将去向何方? --------------------------------------------------------------------------- 种种迹象显示,我们生活在一个处于巨变中的时代,而这些变化无可避免地给人类这个种族的生存带来了众多不同的挑战与威胁。但是,如果所有这些事件只是一个更加宏伟的计划的一部分,而这个伟大计划的指挥者是一种创造出宇宙中所有空间、时间、能量、物质和生物体的超级智能——一个我们可以称之为“源场”的能量场,我们将如何面对未来呢? 在迫近玛雅历法第十三个巴克顿周期的完结日──2012年冬至日这一关键时刻之际,这个星球上最具影响力的灵性探索者大卫•威尔科克将其30年以来的持续研究──包涵了大量令人震惊的神奇发现与深入思考──通过本书总结性地呈现给世人。读者将从这一广泛而精准的调研中感受到一种极富刺激性的阅读乐趣,并且,很可能会首次真正打通传统神秘文化与现代科学技术之间的阻隔,以一种合一且完整的全新视角来无畏地看待人类存在及其文明的过去、现在与未来。 作者认为,根据一个古已有之的宇宙神圣几何原则,2012预言并非象征毁灭性的全球灾难,而是预示着一个全新纪元的到来,人类将经历意识层面的伟大觉醒及转变。这次转变会在一个具有生命力的“源场”引导下进行,许多自然天文现象的变动将会影响人类的直觉能力,我们所有人都将参与其中。一个伟大的循环正在将一个我们曾经在历史上见证过的黄金时代带回人类之中。届时,所有秘密将会被完全公开,真相将使我们重获自由! -
哈姆雷特的黑莓
《哈姆雷特的黑莓:走出拥挤的数字房间》内容简介:网络让我们与整个世界处于连线的状态,世界上的任何人与我们可以“一线相牵”,这些本是好事,但是,电脑、手机、MP4、PSP等构成的“屏幕”(screens)世界也让我们失去了本真的生活状态。处于数字时代的我们失去了一件宝贵的东西,一种传承已久的思维和行动方式,用一个词概括起来,就是“深度”:思维的深度,情感的深度,关系的深度,工作及生活方方面面的深度…… 我们向这些“屏幕”妥协得太多了,我们因为数字技术背负过多的信息,我们因为数字技术变得人情冷淡,因此陷入缺乏思考的浅薄的年代——鲍尔斯称之为“数字极端主义”的时代。 要在数字时代找回真正的生活,我们不妨回到过去,阅读哲人们的历史:从柏拉图、莎士比亚到富兰克林,再跨越到马歇尔•麦克卢汉……而作者的利器就是用这些大人物的思想,贯穿我们的生活“琐事”,告诉我们如何从这场数字时代的生活危机中金蝉脱壳。 -
Smarter Than You Think
It's undeniable—technology is changing the way we think. But is it for the better? Amid a chorus of doomsayers, Clive Thompson delivers a resounding "yes." The Internet age has produced a radical new style of human intelligence, worthy of both celebration and analysis. We learn more and retain it longer, write and think with global audiences, and even gain an ESP-like awareness of the world around us. Modern technology is making us smarter, better connected, and often deeper—both as individuals and as a society. In Smarter Than You Think Thompson shows that every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from the written word to the printing press to the telegraph—has provoked the very same anxieties that plague us today. We panic that life will never be the same, that our attentions are eroding, that culture is being trivialized. But as in the past, we adapt—learning to use the new and retaining what’s good of the old. Thompson introduces us to a cast of extraordinary characters who augment their minds in inventive ways. There's the seventy-six-year old millionaire who digitally records his every waking moment—giving him instant recall of the events and ideas of his life, even going back decades. There's a group of courageous Chinese students who mounted an online movement that shut down a $1.6 billion toxic copper plant. There are experts and there are amateurs, including a global set of gamers who took a puzzle that had baffled HIV scientists for a decade—and solved it collaboratively in only one month. Smarter Than You Think isn't just about pioneers. It's about everyday users of technology and how our digital tools—from Google to Twitter to Facebook and smartphones—are giving us new ways to learn, talk, and share our ideas. Thompson harnesses the latest discoveries in social science to explore how digital technology taps into our long-standing habits of mind—pushing them in powerful new directions. Our thinking will continue to evolve as newer tools enter our lives. Smarter Than You Think embraces and extols this transformation, presenting an exciting vision of the present and the future. -
达·芬奇的便携式电脑
本书通俗易懂,充满热情,并插入大量达·芬奇的作品,增加了本书的趣味性,使得该书既可为专业人员的产品设计拓展新的视野,又可激发普通读者对未来计算机用途产生更多的联想和思考,从而使设计者和使用者能够共同推进新的计算技术的发展。值得一提的是,本书获得了2003年度国际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颁发的“推进公共意识卓越成就奖”,并被很多大学指定为研究生教材。本书对于那些关心未来信息技术发展趋向的人们是很有价值的。 中文版序 前言 致谢 第一章 激发新计算技术的灵感 达·芬奇的平凡出身 展望新的计算技术 由旧计算技术产生新计算技术 关于本书 怀疑者的观点 第二章 任何带宽下的不可用性 提升公众意识 不可用的界面 着手于新的计算技术 怀疑者的观点 第三章 寻求普遍可用性 界定普遍可用性 应对技术多样化 适应形形色色的用户 在“用户知道什么”和“用户需要知道什么” 之间搭建一座桥梁 怀疑者的观点 第四章 新方法,新目标 转向新的计算技术 实现“以用户为中心”设计的方法 被再次检验的摩尔定律 从AI到UI——从人工智能到用户界面 “以用户为中心”设计的原则 为何要关注人机交互? 怀疑者的观点 第五章 理解人类的活动和关系 我们为何使用计算机? 四个关系圈 活动的四个阶段 一个活动与关系表格 眼睛获取它!视觉信息 移动性和无处不在性:掌上电脑、微型遥控器、 信息门、网络树“ 怀疑者的观点“ 第六章 新教育——电子学习 为何并非每个学生都能得A? 教学和技术 应用“收集一联系一创造一贡献”链 收集:搜集信息和可获得的资源 联系:在合作性团队中工作 创造:开发雄心勃勃的项目 贡献:产生对课堂外的人们有意义的结果 未来的一个科技节场景 怀疑者的观点 第七章 新商业——电子商务 为何你做不成你想做的生意? 商家的机会 消费者的优势 个性化和用户化 信任还是不信任 是否存在一个激发信任的历史? 怀疑者的观点 第八章 新医学——电子保健 为何你曾经患病? 给予医生能力 给病人授权 未来的一个医疗场景 怀疑者的观点 第九章 新政治——电子政务 你为何从政府那儿得不到你想要的东西? 从政府那儿得到你想要的东西 得到你想要的政府 开放式议政 怀疑者的观点 第十章 超级创造力 达·芬奇的创造力 灵感主义者、结构主义者和环境主义者 创造力的三种水平:日常的、演化的、革新的 超级创造力的框架 整合创造性活动 通过协商期望进行咨询 未来的一个建筑场景 怀疑者的观点 第十一章 更为宏大的目标 旧计算技术与新计算技术 下一位达·芬奇 怀疑者的观点 注释 参考文献 索引 译后记 -
PC迷幻紀事
那是一個不羈的年代:一個充滿示威抗議、迷幻藥實驗、反傳統社群,和無政府理想主義的時代。一九六○年代,美國社會歷經大幅動盪起伏,撕裂了五○年代的中產階級安逸表象。從民權運動、迷幻藥、女權問題、生態意識,到反戰運動,在在促成反正統價值以及反主流文化觀念的形成。那也是一個奔騰的年代:今日你我司空慣見的電腦技術,其原始概念即成形於此。在這不到二十年的時間裡,美國西岸區區幾平方英哩範圍內政治、文化,與科技潮流交會時的激盪與衝擊,催生出一個不平凡的概念──個人電腦,也就是一個人完全掌控一臺電腦,並藉由電腦拓展與傳達思維的創見。科幻小說作家威廉?吉布森(William Gibson)曾說:「未來已然降臨,只是還未普及。」此一觀察正可貼切描述本書開創全新局面的小社群,它就像十五世紀義大利的佛羅倫斯,地處邊陲一隅,卻在五百年前開創了文藝復興運動,進而憾動全世界。 -
日本的技术变革
日本是一个幅员和资源的蕞尔之国。但在明治维新之后,却实现了持续稳定的发展,成为令世界为之震惊的经济超级大国。如何解释这一现象?本书分为三个篇章探讨了三个多世纪的日本的技术发展过程。 作者论点鲜明,史例取舍精当,论证严密,述说生动,令人赞叹。 经济增长与技术进步是密不可分的。 本书对日本个案的分析丰富了经济增长理论的研究,就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制度和社会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提供了详实的案例分析,对研究经济增长理论和经济史研究具有十分的助益。 -
The Idea Factory
A sweeping, atmospheric history of Bell Labs that highlights its unparalleled role as an incubator of innovation and birthplace of the century's most influential technologies. Bell Laboratories, which thrived from the 1920s to the 1980s, was the most innovative and productive institution of the twentieth century. Long before America's brightest scientific minds began migrating west to Silicon Valley, they flocked to this sylvan campus in the New Jersey suburbs built and funded by AT&T. At its peak, Bell Labs employed nearly fifteen thousand people, twelve hundred of whom had PhDs. Thirteen would go on to win Nobel prizes. It was a citadel of science and scholarship as well as a hotbed of creative thinking. It was, in effect, a factory of ideas whose workings have remained largely hidden until now. "New York Times Magazine" writer Jon Gertner unveils the unique magic of Bell Labs through the eyes and actions of its scientists. These ingenious, often eccentric men would become revolutionaries, and sometimes legends, whether for inventing radio astronomy in their spare time (and on the company's dime), riding unicycles through the corridors, or pioneering the principles that propel today's technology. In these pages, we learn how radar came to be, and lasers, transistors, satellites, mobile phones, and much more. Even more important, Gertner reveals the forces that set off this explosion of creativity. Bell Labs combined the best aspects of the academic and corporate worlds, hiring the brightest and usually the youngest minds, creating a culture and even an architecture that forced employees in different fields to work together, in virtually complete intellectual freedom, with little pressure to create moneymaking innovations. In Gertner's portrait, we come to understand why both researchers and business leaders look to Bell Labs as a model and long to incorporate its magic into their own work. Written with a novelist's gift for pacing and an ability to convey the thrill of innovation, "The Idea Factory" yields a revelatory take on the business of invention. What are the principles of innovation? How do new technology and new ideas begin? Are some environments more favorable than others? How should they be structured, and how should they be governed? Can strokes of genius be accelerated, replicated, standardized? The history of Bell Labs provides crucial answers that can and should be applied today by anyone who wants to understand where good ideas come from. -
硅谷之谜
这是一本颠覆人们对信息时代的认识、对创新和创业的理解的好书。作者吴军通过介绍硅谷成功的秘诀,揭示了信息时代的特点和方法论。 近年来,吴军从技术和管理人员变成了投资人,他对IT领域,尤其是对科技创新因而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他根据这些年在硅谷所获得的第一手资料,结合自己的思考,回答了长期以来令大家深感困惑的一个不解之谜,那就是—为什么硅谷在全世界其他地区难以复制? 《硅谷之谜》从某种意义上讲是《浪潮之巅》的续集或姊妹篇。在《硅谷之谜》中,吴军站在一个更高的层次,仔细分析了硅谷的起源和发展,对硅谷的创新力进行了深刻剖析,把硅谷的经验提升到了理论高度,并且解释了为什么只有硅谷真正做到了宽容叛逆、宽容失败、多元文化和拒绝平庸。这些特点造就了硅谷几十年的长盛不衰。 本书有助于中国的科技工作者、创业者、风险投资人以及政府相关部门的管理者深入研究、学习硅谷,也非常适合对科技创新与创业感兴趣的人士阅读参考。 -
我们如何来到现在
一个从科网泡沫中赚钱却又全身而退的传奇人物,告诉你科技与资本的互动之路。 只有创新的技术,却没有资金支持,只能贡献泡沫; 空有资金,却没有技术可供投资,我们会原地踏步; 既有资金又有技术,但找不到持续赢利的商业模式,我们就不会走到现在。 一切还得从工业革命说起,因为从那时候起,我们就踏上了来到今日世界的旅程。 本书以作者的独特视角出发,回顾了计算机和资本市场的发展史展示。书中介绍了工业革命的产生,早期资本市场的发展,计算机的发明和现代资本市场的运作。读者可以从中了解到工业革命对英国乃至世界的影响,军事对计算机的影响和推动,保险和股票的产生,金本位制度,知识产权保护,交流电和直流电的竞赛,科学家和企业家们在计算机技术和工业革命中的表现等等。全书条理清晰,人物形象丰满而又贴近生活,语言半正式化却又一针见血,即提供了知识,又避免了无趣的历史教科书式的罗列头衔。适合于广大计算机爱好者和金融爱好者,也适合于普通读者。 -
离线·机器觉醒
当机器智能超越了人类智能的时候会发生什么?机器会取代人类、 灭绝人类,还是漠视人类,就像人类现在对待其他非人物种那样?超人工智能有可能帮助人类获得永生,也有一百万种方法可以毁灭人类。面对终将到来的机器觉醒,人类何去何从? 本期专题部分,我们专访了奇点大学校长库兹韦尔与百度首席科学家吴恩达,从研究角度探讨人工智能的未来。我们也邀请了六位中国互联网创业者,分享他们对未来的幻想。我们每天接触的社交网络、线上服务系统和数码设备突然间都觉醒,具备了超级智能,会是一番怎样的景象? 除此之外,“遗产”重访了“超文本之父”的“上都计划”,在移动互联网时代重新挖掘超文本的意义。“未来”将带我们认识组装生命分子的年轻人。“工具”则潜入沉船,探寻一次技术潜水活动所需的全部工具。“写作”里,NASA研究员,“雨果”、“星云”、“轨迹”三奖得主在南极建造起了一座酒店。而在最后的“缓读”,将带你感受跑步和攀岩的技艺和哲学。
热门标签
下载排行榜
- 1 梦的解析:最佳译本
- 2 李鸿章全传
- 3 淡定的智慧
- 4 心理操控术
- 5 哈佛口才课
- 6 俗世奇人
- 7 日瓦戈医生
- 8 笑死你的逻辑学
- 9 历史老师没教过的历史
- 10 1分钟和陌生人成为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