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留学

  • 柏林:一根不发光的羽毛

    作者:舒婷

    柏林:一根不发光的羽毛,ISBN:9787536030459,作者:舒婷著
  • 奋斗在巴黎的日子

    作者:艾佳

    《奋斗在巴黎的日子》主要讲述了:一个心思细腻,一个心无城府,一个擅攻心计,兰个女留学生为了得到巴黎的工作签证。上演了一幕幕精彩的职场争斗!这是一本异国职场的生存法则。教会你如何在逆境中生存。
  • 约克公园

    作者:陈晨

    20岁的女生路遥独自一人前往加拿大多伦多开始了留学生涯,在这座曾经被称做“约克”的城市里,她结识了从小在国外念书,热情开放的临安安。个性倔强孤僻,跟随改嫁的母亲移民来到加拿大的高漩。 她们三个人在这个陌生寒冷的国度里,彼此依靠,彼此扶持。然而,三个截然不同的男生的出现,三段跌宕起伏的爱情,彻底地改变了她们的人生…… 繁华的北美大都会,一群形形色色的中国留学生,描绘出一幅幅独特深刻的异国青春浮世绘。
  • 夏天的圣诞-留学新西兰的男生女生们

    作者:奚蒙蒙

    《夏天的圣诞:留学新西兰的男生女生们》这部小说以新世纪之初中国留学潮为背景,着力于现实生活的挖掘和人物内心世界的刻画,塑造了果果、浩然等留学生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笔调风趣幽默。
  • 留德十年

    作者:季羡林

    《留德十年》记述了先生当年抛家傍路赴德求学德经过。在赫赫有名的哥廷根大学,先生几经辗转选定印度学为主修方向,遂对其倾注热情与辛劳,最终获得博士学位,也由此奠定了毕生学术研究的深厚根基。在此过程中,先生饱尝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阴霾带来的戏剧性苦难,而于苦难之外,又更难忘学长深思,友人情深。先生虽言“自传”只述事实,不及其余,然“诗与真”并行不悖,洋洋十数万言,生命之诗性本已蕴集期间。
  • 别爱苏黎世

    作者:郭丹

    别爱苏黎世》,最近看的一本书,书写的是三个中国女留学生的故事,在欧洲最富有的城市求学,想要实现梦想,甚至生存需要绝对的勇敢和坚强。故事独立却又有所牵连,那么微妙的连接在一起。所以这不是个童话。在这个美丽的城市,渺小的孩子拥有爱情,拥有生活都是奢侈的梦想,但是还是义无返顾的和命运与现实斗争着,不记得哪个段落写着历经现实冲刷的女孩恍惚间拾起记忆的碎片,从小时侯被催促着的作业,巷子里告白的男生,一瞬间的时间,换做了为了一段段被命运作弄的异国爱情,生活的现实,一定要变得坚强的让人不忍,毫无办法…… 这个年纪有太多承受不起的东西,不该承受的东西,可是有句话还是说得很好,“既来之,则安之”。承受不起也好,不该承受也罢,生命中总会有那些由不得我们选的题目。如果避不掉的话,就勇敢面对吧。战到最后的才是英雄。至少不能因为我要去面对迎我来的,而放弃我所拥有的。而且还是那句话“谁不是一边受伤一边学会坚强的呢”。
  • 伦敦单身日记

    作者:高鸿飞

    一个中国单身女子的伦敦爱情故事 就在伦敦这个古老而美丽的城市 悄然上演 . 北京旅英作家钟宜霖耗时三年写成的现代都市单身女子的贴心之作:长篇爱情小说《伦敦单身日记》(姊妹篇《伦敦爱情故事》2010年出版) 这是一本写给所有单身女性的笑忘书 所有单身和想要恋爱的女子们 都可以在这部小说里找到你自己最真实的影子 . 目录(节选) . London Single Diary 伦敦单身日记 .  序一: 被封锁的城市欲望The Blocked Sex and the City  序二: 异国传说The Tale of Another Country . Year 1 第一年 (1) 6月27日:在伦敦的清晨醒来 (2) 7月18日:像一种爱情 (3) 7月21日:午夜生活 (4) 8月16日:只爱陌生人 (5) 8月22日:酒吧邂逅 (6) 9月01日:在伦敦租房 (7) 9月11日:收到你的电子邮件 (8) 10月25日:一个午间的电话 (9) 11月31日:住在我对面的英国男生 (10) ……(略) . Year 2 第二年 (11) 2月15日:日记碎片:我的情人节是怎么过的 (12) 3月19日:阳光明媚的日子,要去巴黎 (13) 3月29日:战争时期的爱情 (14) 4月06日:舞会艳遇 (15) 4月07日:恋爱的季节 (16) 4月09日:战争、瘟疫与爱情 (17) ……(略) . Year 3 第三年 (18) 3月07日:伦敦三月 (19) 5月05日:迷失在某年某月的某个春天 (20) 5月21日:突然消失的爱情 (21) 5月28日:日记碎片 (22) 7月16日:我爱你的时间 (23) 9月23日:凌晨四点的单身生活 (24) 10月03日:Stripped (25) 10月05日:那一种过去 (26) ……(略) .  后记:终止的爱情肥皂剧  附录:男主角人物表  番外:凌晨四点的单身生活 . 专业书评推荐: . 《照片里的钟宜霖》 . 一个北京单身姑娘在英国会遇到什么样的爱情? 那些男男女女又都是什么样的人? 也许人们从一地到另一地,一国到另一国,只是像照片上变换的背景,而照片的焦点上,仍会清晰地显现着那个人。她的喜怒哀乐只属于她自己,而她去了哪里,遇到了谁,爱上了谁,与谁说了话,都只是她的表情,也许就连她的表情都是一种掩饰,而她的心则存在于照片之外的某处—— 问题是,那是一颗什么样的心?她的心属于谁? . . ——石康(北京著名作家、编剧) . 《另一种伦敦地图》 . 伦敦意味着什么? ——尤其是对一名曾经专门混北京写北京的“新”伦敦人来说。 我没有听过她在北京电台主持夜间节目的那些漂泊的时刻。那么看这本书吧,或许,她的亚文学状态会是另外一种伦敦地图,就像她的以前的文学现场北京一样,为我们描述了那些过往年代的北京病人们的意识流。 我把她的“新伦敦人”小说当作日记来看,那么,在伦敦她的乡愁被这个新的花朵都给消毒了吗?还是,她已经成为另外一个写作的人? 我不相信这本书的那些晕眩的广告语,什么“全景观伦敦零距离接触,E时代旅英单身美女的爱情全记录,职场单身白领女性的心灵鸡汤”……一般来说,用心灵鸡汤这样的话来包装小说,一般会让我担心这本书庸俗到何等程度。好在钟宜霖以往的小说才华给我信心,所以,我听见她在文字里说,来吧,别管其他,让我们进入伦敦,一个前中国人的新的伦敦。 . ——宋逖(北京先锋诗人) . 因为人在国外,钟宜霖最开始是在新浪博客里发这些日记的,她写的故事非常真实而且好看,可读性很强,所以我经常把她的单身日记推荐到博客首页。后来推荐的次数太多了,我就把她推荐给新浪读书频道的编辑,建议她在那里做一个专题。结果读书频道的同事(尤其是女同事)也非常喜欢看她的小说,在读书首页推荐了很长时间。 . ——术术(新浪博客主编) . 《伦敦单身日记》:一座远在大洋彼岸的城市,一位美丽的单身中国女子,这一切都预示着应该上演一出浪漫的“伦敦爱情故事”。但是异国风情带给这名女子的只有不确定的感情,身边的风景来来去去,伦敦的夜色闪闪烁烁,唯独心中一段美丽的执著不曾改变。 我们在大洋这端,遥望彼处,发生在那个旅英单身女子身上的爱情故事——竟然也隐约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没有一场爱情不曾让人黯然神伤。 . ——《伦敦单身日记》出版编辑 . London Single Diary 男主角人物表 . No.1 Richard(理查德): 台湾男生。27岁。是我在伦敦某大学就读硕士入学前准备课程的同学。我和他在大学的图书馆里认识,同级但不同班。他读的专业是MBA,我读的专业是国际传媒与文化研究。 . No.2 Ian(岩): 英国男生。28岁。英国某大学医学院学生,这是他的第二个学位。他有着浅黄色的头发和蓝色的眼睛,又高又瘦地像个竹竿。他住在我大学公寓宿舍的正对面。 . No.3 James(建): 中国男生。28岁。和我一样来自北京。英国某大学电脑工程专业硕士,毕业后在伦敦某跨国IT公司工作,我认识他的时候他已经工作两年。但我们总共只交往了一个多月。 . No.4 Tony(托尼): 英国男人。35岁。他出生在伯明翰,毕业后在伦敦工作,我认识他的时候,他刚刚在伦敦刚开了一家自己的广告公司,规模不是很大。他的前女友是一个英国女孩,就是他以前拍的广告片里的模特,比他小12岁。他是我的第一个英国男朋友,也是外形最英俊的一个。 . No.5 David(戴维):英国男人。38岁。出生在伦敦。最早是FI方程式的职业赛车手,后来因为一次车祸受伤住院,然后改行。我认识他的时候他是英国某教育集团的董事兼欧洲区行政总裁,但他偶尔也负责在亚洲的招生工作,我认识他以后他第一次决定出差去了趟中国,回来以后赞不绝口,甚至想彻底搬到中国去工作。 . No.6 Thomas(唐玛思): 英国男人。40岁。出生在英格兰中部的一个城市。离异,和前妻有一个女儿。他是我碰到的最有魅力的一个男人。他曾经为一家国际知名的传媒公司工作了十二年,年薪超过英国首相,保时捷跑车都买了三辆,而且都是限量珍藏版。我认识他的时候,他在伦敦牛津街开着自己的广告公司,是法国某著名品牌在英国的独家广告代理。 . No.7 Kevin(凯文): 英国男人。31岁。牛津大学欧洲文学专业毕业,现在BBC伦敦总部工作。业余在SOAS学了一年的汉语,现在已经可以看懂中文中学生课本上的文章。我曾经差一点想和他结婚,只可惜我们没这个缘分。我和他总共只交往了两个多月。分手后他去中国旅游了一个月,跟我说他差点想呆在中国不回来了。 . No.8 John(约翰): 英国男人。30岁。金融学与工程学双学士。在伦敦金融城某国际金融投资公司工作。是本书结束时我的临时男友,属于尾声。 . ——这本书的故事,就是关于他们。 . 她在地图上画出北京到伦敦的距离, 却不知道她的爱情,会停留在哪一点? . In this romantic and materialistic city, there are long nights and short loves blooming at the same time. 在这个浪漫而又物欲横流的城市 同时盛开着漫长的夜晚和短暂的爱情。 . 《伦敦单身日记》读者评论精选: . Sunshine: 2009-06-27 22:19:24 好羡慕你在英国,那里是我の梦想( ⊙ o ⊙ )啊! 好好在那生活(⊙o⊙)哦~~~ . Ferrali(90后美女):2008-09-23 15:10:35 一口气看了你这里几乎所有的连载。。。作家真不是盖的。。。。。。喜欢你写的东西,添加你为连接,不生气吧。。嘿嘿`` . Nnleanann(80后美女): 2009-06-12 18:36:11 嘻嘻。看的我真高兴呀。。。。。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 小切:2009-07-16 19:06:53 我是阅读了你小说的一个读者。读你的这本书,我认为你已经在正规的作家中被划除了,你这本书像是一句句对于生活和回忆的繁琐的文字刻画。站在一个读者和作家的立场:两者皆是自私的,是对于精神的一种亵渎和不谋而合。别说出书可以赚钱,在读和写的过程中,除了功利的事物,我们的确是该去好好说说我们自己是怎样的一个真实的、对文字有真诚的情愫的作家和读者;我们期待别人在对待自己的作品的时候能够了解自己的某些情绪和价值观,可别人只会对你评头论足,扮演一个非读者的虚伪。其实读者和作者必须有一种相同时代的窒息感,作家在一种神秘的和强迫性的信念驱使下编写一个关于平凡生活的故事,交织着对写作的热情,这已经就足够了。 . 易南:2009-07-13 16:25:09 看了你的三部小说,喜欢!(所以追上来看看) . 怀念:2009-02-16 22:23:11 钟宜霖你好,很喜欢您的《言情故事》 第一次看到是在高中的图书馆 后来找了很久,终于大学时在书店里找到了 那时很开心…… . xinleikai: 2008-04-28 18:04:00 不明白您的文字里有一种难以抗拒的吸引力,让人如痴如醉,一发不可收拾,古董级的书虫如获至宝,何人能拥有如此魔幻能力。观察细致入微,叙述娓娓道来,眨眼间轻舟已过万重山。 . 申儿:2006-07-07 16:31:29 郁闷啊。。。想看你的小说,搞了半天,都没下载到。只有等下回去书店吧。 . 悠悠(新西兰网友):2006-11-22 09:21:33 阴错阳差地看到了你以前的小说,在Auckland市区图书馆的中文区。我在新西兰~ 原本只是百无聊赖中随手一翻,心想或许只是一般的台湾言情小说。但是看着看着忽然头痛欲裂,好象想起些什么……那是一段我刻意忘记的东西,我想可能我拥有过一段固守的天真,而我用我的恐惧将它演示成圆滑、事故。 凌晨的时候上网,偶然在地址栏删除了我自己的名字,将你的名字打了进去……我不知道这叫什么?可能是缘分。也许我也是一个有故事的人…… . 青叶子(加拿大网友):2009-01-15 06:04:01 你写的东西非常好看,而且很容易看上瘾,所以还要克制地看。 . Annleanann:2008-12-11 22:00:13 中中,你的文章什么时候有后续呀。。。。。?我好紧张呀。。。、 而且,,,你的文章,,,,,会出成小说集吗,,,,,,,,?字太多我倒喜欢看书了,眼睛总盯着电脑太累。。。。。??/?特别是伦敦日记。。。。。? . 茉莉花开:2009-07-19 08:11:34 喜欢看你的小说,是因为在这里看到了你和女朋友们不一样的爱情价值观。其实说不一样也未必,因为目的还是一样的,都是想拥有自已想要的美好生活。只不过你们的生活和观念是在特定环境下的一种状态,能理解,很好看,也能满足我们对国外生活的好奇心理。 . Fenny:2009-06-02 08:12:10 新书要出来啦?好呀。。你可不要把价钱定太高哟!40元左右。。 哈哈。。。最好还有亲笔签名。。。。“—” . leanan:2009-08-21 03:35:20   自爱才能赢得爱 这本书真的很棒。。。女主角不以男人为最依赖,活得精彩!我们中国的女性同胞们应该好好学学了...... . 你在左,爱在右: 2009-08-22 16:51:19 [一路追随钟宜霖] 书里的故事,看起来都很像精彩的小说情节吧?但是它们又都是真实的!这些都是真实的吗?可是它们又显得如此像一场又一场电影。。。到底是真的还是假的呢? 一路从新浪博客追随着她,一个我愿意叫她中中的超级作家,一个谦虚地说自己跟我们一样都是小蚂蚁的女孩儿,她跟李亚鹏是校友,她跟石康是哥们儿,她。。。。。。她如今住在伦敦,每天过着精彩得令人目眩的生活,或者她把普通的生活过得或写得那么绚烂夺目。看了她的文字,你就知道怎么活着,才真算喜滋滋乐呵呵地活了这么一回! 从世俗意义上讲我并不认识她,可是从心里来说,我已经由于“偷窥”她的生活这么久,而不小心地,开始“爱”上她,甚至崇拜她了。 你说,来自一个正常女人对另一个正常女人的崇拜——除了后者有无穷的魅力,还会有其它理由吗? . 新浪网友:2009-07-19 13:50:41 一直在关注你的文字,因为从里面我能看到自己在心底的想法与做法——活的潇洒,为自己活。因为自己不能过这样洒脱的生活,所以支持。 . 蚂蚁MM:2009-07-27 18:10:59 原来以为像你这样的大作家不需要我们这些小蚂蚁的赞美呢。看来我得说说在我心里埋藏了好久的话了哦。在我的博客链接里,对你的标注是:真实生活像小说。对你的喜欢无与伦比。每天都会打开这个地址,如果有新作,就像小朋友有了新的糖果礼物一样开心。要多多给我礼物哦!!
  • 伦敦塔

    作者:方莺

    这是一个阴霾的故事,很多素材来自留英中国学生的真实生活。这些原来互不相关的人和事串连起来,可以感知出些许的艰辛与哀伤,同时,还有对于出国的反思。 对于英国对于伦敦,这个媒体大国、留学大国,每天几乎看不到任何让人振奋的好消息。从电视到报纸,从广播到网络,到处都充斥着各种各样的坏消息。这里不是歌舞升平也没有举国同庆,在伦敦,那些遥远的国度永远都有受苦的人等着仁慈的人们来解救…… 跳出阴霾,伦敦算不上是天堂,也算不上地狱。伦敦或许更像是一座古老的歌特高塔,几乎所有的人都在塔里攀爬有些有爬到了塔尖,穿过了云层看到了阳光,有些人停下了脚步在幽闭中徘徊。 继《北京人在纽约》之后,又一部真实反映中国人海外生活的力作——《伦敦塔》将由中国文联出版社推出。《伦敦塔》讲述了几个中国人在英国学习和工作的故事。书中的很多原始素材,是来自留英学生的真实生活。 有人这样评价纽约——如果你爱他就把他送到纽约,因为那里是天堂;如果你恨他就把他送到纽约,因为那里是地狱。纽约游走于天堂和地狱之间,那么伦敦是什么? 伦敦既不是天堂,也不是地狱,伦敦或许更像是一座高塔,几乎所有的人都在幽闭、寂寞的空间里向塔尖攀爬,有些人爬到了塔尖看见了阳光和希望,有些人在幽闭、寂寞的攀爬中,停下了向上的脚步。 《伦敦塔》中的主人公如同我们身边的那个人,和我们经历了非典、伦敦申奥成功,和伦敦地铁大爆炸。在这些事件的背后,我们同世界一起变化着。改变了他们也改变了我们的感情、生活,和命运。
  • 哈佛,我的似水流年

    作者:苏辛

    哈佛,聚焦了全世界学子目光的象牙塔塔尖,对17岁就从国内名牌大学毕业的毕小明而言,只是人生的起点。扑面而来的,是攻读博士学位的挑战,是异国生活的新奇与孤寂,是美国女孩爱丽丝如花般灿烂的笑靥,还有,还有一个萦回不去、时时触动少年情怀的玫瑰色的梦……一切都没有他想象中那样简单。生活是一片白痴的海洋,刚走进去,全身就湿透了:当同学不堪学业重负选择轻生,当校园里的学术氛围渐渐走味,当跨国恋情在千回百折中迷失了方向,当一曲《斯卡布罗集市》悠悠唱出心底的忧伤,小明应该何去何从?这是一个跌宕的故事,一种如同名片《毕业生》般青涩纯美的情怀,一段在成长中蜕变的心声。本书作者为留学哈佛的在读博士生,是一本带有自传性质的青春小说。作者以优美的文笔、引人入胜的情节描写了中国留美学生中比较高层次的那个群落的独特生活经历,在留学热方兴未艾的国内,具有相当大的市场潜力。
  • 留学不留爱

    作者:卢雅娟

    《留学不留爱》主要内容包括:高考失败,玛丽只好听从家里的安排,去荷兰留学。吴慰比玛丽早去一年,反反复复,当他终于赢得玛的爱情时,玛丽刚失去父亲。留学生活三言两语说不清,偶尔放假回国,他们却无法向国内的人诉说经历的一节。即使是吴慰的父亲倒台坐牢,即使是吴慰沉沦,即使是玛丽对爱情的坚守,即使这坚守总被异域的现实戏谑……这当然不只题两个人的故事,还有小P、老麦、Jennifer、小薇等等。他们稚嫩,生活却要求他们现实,以至他们不无沧桑地道出:留学不留爱…… 卢雅娟为我们的阅读带来新鲜的渴望,她细腻的文字里总是浸着干净的疼痛。青春的敏感容易让人患得患失,或许正是这种得失的纠缠,使得她的文字如从青春光滑的肌肤上渗出,颤拌着,折射着:时而被现实逼迫刻骨,时而又加还青春的灵动。
  • 英国爸爸

    作者:泽雯·阿尔浮德

    这是作者的自传,记述了作者从1996年秋至今,在英国经历求学、恋爱、结婚、求职、子女教育等诸多人生重大问题,从一个备尝艰辛的留学生、打工女,在英国爸爸的帮助下,而意外成为一个拥有千万英镑的慈善机构的董事的感人故事。她原本是中国某高校的一名女讲师,因婚姻出现变故,留下一岁半的儿子和即将破碎的婚姻,只身到英国留学。在陌生的语言环境里,又缺乏经济来源,遭遇不少磨难。幸运的是她遇到两个贵人:一个是她儿子的老师菲利浦在学习上大力帮助(后来发展成恋情、结婚)。另一个是她在打工的小饭馆里认识的一位叫英的退休老人,一直在经济上资助、指引着她的人生道路,成为她的英国爸爸。她的儿子由于在国内养成很多坏习惯,几乎摧毁了他在英国的新家庭,使她失去信心,但她的英国丈夫和她一起以他的父爱教育好了问题孩子。她现在家庭和睦、事业有成,还成为了初学者基金会的董事,为救援普通人的疾苦而奔走。她的故事还在进行着……读完这本书的时候,你或许不会认为这只是自传,它是英国爸爸的一座碑。
  • 哈佛琐记

    作者:吴咏慧

    《哈佛琐记(增订版)》内容简:三十年前,怀着前往“西方取经”的宏愿,远渡重洋,到哈佛进修。其时名师云集,诸如哲学的罗尔斯、心理学的科尔伯格、社会学的贝尔、思想史的史华慈,百家齐鸣,交织成一部波澜壮阔的交响曲。身临其境,聆听人间知识的曲目,何其幸运。虽然随着岁月的流逝,大师逐一陨落,哈佛也迈入一个“无大师的时代”。但这种自由、多元、独立的学术精神,却深植我心,且影响了日后自己治学的取向,而受用无穷。诚如詹姆斯所言,哈佛教育的最终目的,在于培养独立自主的人格。因此,真正的哈佛人无需魂牵梦萦,而是勇往直前,开疆辟土,追寻美丽的新世界。
  • “输”在起跑线上的哈佛男孩

    作者:于智博,周奕,史青星

    家教书分为两类:一类强调的是教育的过程,一类强调的是教育的结果。《"输"在起跑线上的哈佛男孩:个性化教育之路》属于后者。《"输"在起跑线上的哈佛男孩:个性化教育之路》以于智博的故事为主线,阐述一些重要的成功秘诀——通过自我发现找到自己的最佳匹配(best fit)。一些无法通过考试检测的软实力在成长的道路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主人公于智博留过级,考过倒数,上低级别的高中和大学,经历了各种挫折和艰难。但是从小培养的体育精神等软实力在关键时刻起了重要作用,使他转入名牌大学,进入500强企业,考上哈佛mba。毕业后成为花旗银行“全球领袖计划”成员,一年半后担任某全球500强企业总裁助理。 阅读《"输"在起跑线上的哈佛男孩:个性化教育之路》将使你了解,什么原因导致担任学生会领袖的高考尖子生,被世界名校拒收,以及重点大学毕业生为什么会在职场失利。《"输"在起跑线上的哈佛男孩:个性化教育之路》将使你思考,如何培养或成为有后劲的人才。 于智博三次参加gmat考试的经历非常难得,极其耐人寻味,值得身处应试教育中的每个人深思! 《"输"在起跑线上的哈佛男孩:个性化教育之路》阐述颠覆性的教育理念:由父母精心把守的教育管控手段,转为激发孩子自身潜力,孩子有自主发展空间的方式。父母并不一定要把孩子培养成为幼年出众的早教明星,重要的是要把孩子培养成为一个永远都有无穷后劲的、有智慧的人。
  • 私藏心如

    作者:林心如

    本书精彩记录了林心如在纽约游学的各种点滴,这也是林心如真正第一本文字、写真、激光视盘三合一作品。爱看《欲望城市》的林心如,特别选择了纽约作为这次游学的地点,也圆了她长久以来想要出国进修的梦想。只身来到异地,学习用不同的语言自我表达,林心如这趟纽约之旅除了在忙碌的工作中得到了休息,也在独自生活的归零中,寻回人生最初的感动,当然三个月的进修更让林心如在英文能力上精进不少。书中还贴心收录了纽约游学和当地著名景点与美食的详细信息,提供给也有大苹果游学之梦的朋友更多圆梦的力量。 在美国,纽约就是世界。这个季节,林心如的一切在纽约。她带回一只行囊,除却倩影,都是在大苹果的深刻际遇:纽约的美食、音乐、时尚、文化、游学信息……精致搜录,值得游学 梦者按图索骥。 拍戏时常常幻想着自己能在中央公园里慢跑的林心如,等到戏杀青后二话不说,马上跑到纽约展开一个人游学生涯,周遭的人都怀疑她一个人行不行,经过了三个月,她回来了,而且还出版这本个人单身游学日记,从她的日记和图片纪录中,我们看到另外一面更真实、更亲近的林心如,也与她一同分享了丰富的纽约单身游学之旅。
  • 与真理为友

    作者:岳晓东

    《与真理为友》(修订本)叙述了岳晓东博士在美国六年的哈佛求学之路。全书分为“哈佛经历篇”、“哈佛治学篇”、“哈佛打工篇”、“哈佛趣闻篇”,每篇20个故事。每个故事都是作者的亲身经历,反映了作者在哈佛求学、打工、谋生的艰辛和快乐。岳博士的成功故事印证了哈佛校友老罗斯福总统的名言:“输了固然感觉不好,但这总比从来没有尝试过成功强。”作者以一名心理学学者的感悟和生活体验,告诉读者怎样去拥有一个积极健康的人生。这种健康的心态无论是对青年人还是中年人、老年人都富有启迪意义,都是终身受用的。
  • 赴美就学笔记

    作者:高歌

    《赴美就学笔记:一个中国女孩从11岁到19岁在美国求学的经历与见闻》的价值,在于既写下了平淡如水的日常学习生活,也写下了波澜迭起的意外风波和特别事件。通过大量的第一手材料,以一个美国华裔小学生,中学生,大学生的眼睛,耳朵的心,主读者看到了从多以前无由认识的活生生的美国老师和学生,听到了以前无从了解的美国教育体制及其运营的根况和细节,思索了以前无缘得知的美国在培养人才方面的优势和弊病。
  • 在美国发现历史

    作者:王希,姚平

    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那场改变无数人命运的出国浪潮中,本书的作者们背负着理想、期待,以及改变命运的渴望走出国门;在异国他乡的土地上,他们为了生存、尊严和追寻真理而挥洒血汗。当他们以“成功者”和“过来人”的目光审视那段苦乐参半、异彩纷呈的人生历程时,他们渴望讲述,渴望为往昔留一点纪念,给后来者一点启迪。 他们创造历史、他们撰写历史。三十一位历史学者用浸透人生感悟的史笔,记录了自己在美国求学与工作的经历、对美国理想与现实的解读,书写了一份因真实而精彩的历史实录。 每个历史研究者都面对着“两个历史”:一个是他所研究的过去的历史,是他所希望重构和解释的对象;另一个是他所属于的学术史,他所作的历史重构和解释不可避免的是这个还在持续着的历史的一部分。一个有价值的历史研究应该对这两个历史都作出贡献。 ——巫鸿 我意识到自己具有的多重身份,我既是“里面的人”——在中国长大,又是站在外面往里看的人——我的困惑和问题意识,和我在西方的生活有直接关系;我既是历史的亲历者,又是历史的研究者。多重身份有时会造成不同身份之间的“紧张”,但也有助于超越单一身份可能带来的局限,有利于从不同角度来看问题。 ——叶维丽 (这些作者)从中国留学生到美国大学教授的成长经历充满了鲜为人知的失败与成功、痛苦与光荣、博弈与创造的故事。本书的许多篇章是他们作为具有跨文化背景的历史学人对人生经历的社会学式的观察与思考。这些个性鲜明的人生故事不但激人意气,而且耐人寻味。 ——王希、姚平
  • 非常本科生

    作者:穆晓枫

    哈佛和麻省理工学院,作为美国最好的两所大学,更是诸多学子魂牵梦萦的圣殿。而在这两所著名学府中读本科的中国精英学子们无疑受到众人的羡慕与关注。他们都是谁?他们来自何处?他们都是天才吗?哈佛和麻省理工为什么会选中他们?他们是如何成功达到求学目标的?他们在美国是如何学习和生活的?他们未来的人生目标又是什么?本书作者在波土顿对哈佛和麻省理工的16位中国本科生们进行了系列寻访,试图通过对每位学生的精彩故事的描述,揭开这一独特群体的神秘面纱,使得读者们更多地了解到这群精英学子们的求学经历并从中得到一定启发。
  • 胡适留学日记(上、下卷)

    作者:胡适

    《胡适留学日记(套装上下册)》是胡适在美国留学期间(1910~1917)所写的日记和杂记,共分为17卷,记述了胡适早年的文学主张和其思想演变的轨迹、读书经历,他对当时社会时事的观察分析和思考,以及与朋友间的交往、书信往来存稿等,内容十分丰富,涉及中国近现代的思想学术、文化教育、内政外交、社会变迁等许多方面,不仅是研究胡适个人,也是研究整个近现代中国的珍贵资料。胡适留美早期的日记多是流水账,但由于具有连贯性,读来并不觉枯燥。后来的札记则真实坦白地记下一个青年人的私人生活、内心生活及思想演变的过程,有很多生活细节的描述,包括年轻人的自喜、夸大、野心、梦想,可以看作是胡适留学时的自传了。
  • 林依晨的纽约贝果日记

    作者:林依晨

    《林依晨的纽约贝果日记》除了完整收录林依晨琐碎、真切的纽约求学日记之外,还记录了她最后几天即将离开纽约时的心情,以及许多她最珍贵、最宝贝的求学收藏,同时附录翔实的异域求学资讯,希望大家跟她一样勇敢地去实现自己的梦想。 这一次,林依晨终于实现了她酝酿五六年之久的求学梦想,飞奔到纽约,跟Paris Hilton的表弟做同窗、去上百老汇知名制作人的课。在纽约,林依晨每天忙着shop-ping、逛博物馆,并且看了十一场百老汇歌舞剧,还跟来自世界各地的同学们一起合力拍了好几个小短片。在文化的冲击与TOP CITY的震撼之间,在艺术的体验与独立生活的现实考验之间,林依晨依然在忙碌的求学课程中一点一滴地记录下每一个最细微的感想、最真实的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