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佛学

  • 心经的人生智慧

    作者:济群法师

    《心经的人生智慧》内容简介: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舍利子!是请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
  • 38则职场智慧

    作者:圣严法师

    书名:《找回自己》 在人生的路上,我们总是忙于汲汲营营地追求满足物质上的欲望,却忘记生而为人的真正意义;我们常常忙着左顾右盼地评断别人,却忘了应先审视自己、认识自己。许多人或许不曾面对过“自己”,不曾认真地审视过那个真实的“我”,而人生的价值与意义究竟又是什么? 圣严法师以佛法的智慧,提供我们认以自己的方向,并为探寻时所升起的疑惑,提出最切实的建议。无沦是人生的价值与霸的、如何克服执着、如何放F欲望、应有的生活态度、自我成长、忏悔与责任……等,圣严法师都以最生活化的实例、最直接明了的说解,让读者可以立即运用,确实履行。期待在圣严法师的带领下,我们都能真正找到自我,为生命开启新的视野! 书名:《工作好修行38则——职场智慧》 你知道:佛法的古老智慧,已足够让你在竞争激烈的现代职场游刃有余、得心应手了!二千五百年前,佛陀成功领导了超过千人的庞大僧团,规模足可比拟现今的大企业,他的领导哲学是什么? 圣严法师在《工作好修行38则》中与我们一起分享将佛法活用在工作上的智慧心法,说明工作的意义、做事的艺术、人际相处以及团队合作的原则,建议我们以“随顺因缘”的求职观适应环境、减轻压力;以“良性竞争”取代以抢夺为目的的“动物性竞争”;以佛陀的“调琴论”保持不松不紧的生活平衡感。最后,法师一一说明六个让彼此和乐相处的观念,也就是佛陀带领团队的原则“六合敬”! 无论你是正在谋职中,亦或是工作稳定的员工、主管、领导.还是有意创业的人,都能从《工作好修行38则》中获得宝贵的成功启迪,现在,就让佛陀与圣严法师来做你职场的顾问,让你不仅工作事半功倍,更能从中领会到工作好修行的诀窍! 书名:《从心沟通》 当我们与人相处时,如果只站在自已的角度去要求、批评别人,就很难达成充分的沟通;当冲突与对立产生时,如果不懂得反观自省、表达善意,就很难化千戈为玉帛其实,和浩的人际关系并非遥不可及的目标,当我们学会将批判的眼光从别人身上收回来,观看自己的内心,就会发现自己的恐惧、贪婪、傲慢、偏见部是扼杀人际关系的元凶。 圣严法师提供我们与人相处的方针,为种种人际关系中的矛盾提出解决之道,包括:如何广结善缘、充分沟通,如何包容别人、消除对立,如何消除心防、与不喜欢的人相处…等并以生活化的实例、简单明了的语言,引导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从心出发,与他人进行真减而友善的沟通。 书名:《真正的快乐》 人可以永远快乐,而没有烦恼吗?回答显然是否定的。 因为恋爱的人害怕失恋、有钱的人害怕没钱、得意的人害怕失意但是到底有没有一种“真正的快乐”呢?可以让我们的人生只有希望。没有失望? 圣严法师纵观各种让人不怏乐的原因:生老病苦、怨仇憎恶、患得患失、身心烦恼等,带领我们超越烦恼的层层迷惘,不但告诉我们什么是让人“受苦”的原因:更引领我们发现什么是“真正的快乐”! 有了圣严法师的开心妙语,快乐…将不再只是被外境左右的情绪反应,而是一种深刻的内在智慧力和慈悲力,成为我们美好生活的态度!
  •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浅释

    作者:宣化法师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浅释》主要内容:我们所有听《金刚经》的人要把身体变得像金刚那么坚固,把志愿和心都像金刚那么锋利,你的智慧要像金刚那么光明,一定要领受这个般若的妙量,你身体力行,才朋般若波罗蜜多——才能到彼岸!
  • 听弘一大师讲佛

    作者:郭林生

    《听弘一大师讲佛》介绍了弘一大师学佛心得整理,修订,以大才子,大学者与大艺术家的俗家修为向常人揭示出佛门的真谛。他的演讲稿与辑录的处世格言被梁实秋,林语堂等文化巨擘誉为“一字千金,值得所有人慢慢阅读,慢慢体味,用一生的时间静静领悟。”
  • 印光大师文钞菁华录

    作者:印光大师

    李净通编,全一册。此书为李净通居士,虽忝立大师门墙而未获亲炙,乃取大师《文钞》昕夕披览,惟词丰义博,未易猝解。乃掇其至精至粹之言,或意义同而下语殊胜微妙者,提要录为一编。惟所取者只限于文钞正续两编。后编者之友唐慧峻见稿,犹嫌未足,乃商请妙真和尚,取《文钞三编》之稿本,再采妙文,遂成全集文钞之精华。是集综《文钞》正、续、三各编,共得精要333则,按正编《嘉言录》编次,分立十科。并遂句详加标点,名为《印光大师文钞菁华录》。是书出版之前又经灵岩山了然、德森两法师遵照原著,详为鉴定,是书可为修净业而不克通读文钞者之良导。1952年冬圆瑛老法师为作《序文》,其中有:“师之《文钞》,虽处处指归,而人事倥偬,欲求一目全豹,涵泳有得者,则以李净通居士所编《文钞菁华录》尚矣。是书都三百三十三则,理显真常,语无重见,至精至粹,世解其俦。而居士重道尊师之心,尤所难能。吾知一卷风行,万流蒙益。正人心而辅郅治,其在斯乎!”可见圆老对此书评价之高。其编目可参见《印光法师嘉言录》条。
  •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上下册)

    作者:圆瑛法师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全两册),ISBN:9787802545175,作者:圆瑛 著,明旸 校
  • 星云大师《心经》五讲

    作者:星云大师

    《星云大师 五讲》内容简介:我们学习《般若心经》是一种自我的修炼。当我们把一卷《般若心经》听完,从闻所成慧,到思所成慧,到修所成慧,以闻思修次第去修持,对人生的看法便不一样了。般若不同于智慧。有了智慧就知道怎么样赚钱,明白怎么样做人处事;有了般若,会找到解脱、自在、安心,会找到自己的生命。有了般若的人生,对有、无,好、不好,甚至生、死,都会看得很平淡,会增加对人生的希望,增加欢喜,增加快乐。
  • 汉唐佛教思想论集

    作者:任继愈

    《汉唐佛教思想论集》内容简介:佛教在印度开始传播时期,正是印度奴隶社会比较发达的时期。印度封建化的过程历时较长,大约从公元前1世纪到公元后6世纪,印度的封建经济才逐渐巩固下来。进入封建社会后,印度奴隶制残余曾延续了很长时期。早期佛教是为当时的印度奴隶主阶级服务的,后期的佛教大乘则为封建地主阶级服务。 佛教开始传播手尼泊尔、印度、巴基斯坦一带,以后南到斯里兰卡、印度支那半岛,北到中亚细亚,随着中国与中亚各国经济、文化的交流,佛教于两汉之际传入中国,在中国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开始生根、发展,形成中国封建社会上层建筑的组成部分。 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经历了近二千年的漫长的岁月,它在中国封建社会各阶层中曾起过广泛影响。自从它传入中国那一天起,一直是适应当时封建地主阶级的需要来宣传解释其宗教学说的。不少中外学者认为中国的佛教背离了印度佛教原旨,使印度佛教走了样。这种看法不是没有一定的道理,但这种看法是不太妥当的。 思想意识是一定社会的产物,各种社会有它的成长和衰落的过程。印度佛教也有它生长和衰落的过程,总在不停顿地发展、变化着。印度的佛教,不但在一两千年间有很大的变化,即使拿释氏一生的宗教活动来说,据后人的研究,他早期传教和后期传教,其侧重点也不同。究竟什么是佛教的原样?释氏逝后约百年左右时间,佛教徒中间对教义教规的理解已发生了严重的分歧,形成上座部、大众部两大部派,随后,这两部派又不断发生分化,形成了十八部(或二十部)。接着又出现了佛教大乘教派。大乘教派中先有龙树、提婆倡导的中观学派,后来又有无著、世亲倡导的唯识学派。大乘自称得到释氏的“了义”,而小乘许多学派并不服输,与大乘并存,各立门户,都继续流传。由此可见,在印度事实上并不存在一个标准的佛教样板。如果要把印度佛教的各种教派分化、兴衰变迁的道理讲清楚,就不能只在佛教内部去寻找佛教变迁的原因,而应当从印度的社会历史中去寻找佛教兴衰变迁的原因。这属于另外的题目,不属于中国佛教史的范围。我们的任务是考察中国佛教的历史,揭示出它的发展变化的规律,从而有助于加深认识东汉以后中国的古代封建文化,更好地认识中国的哲学史、文学史以及整个历史。 社会实践表明,一切事物都在发展变化,古人所信奉的“天不变,道亦不变”的观点只能表达取得政权的地主阶级的主观愿望。哲学和宗教看起来高入云霄,好象不食人间烟火,实际上它们仍然是一定的社会的经济生活和政治生活的反映,只是有时是直接的反映,有时是间接的反映,有时是曲折的反映罢了。社会经济生活和政治生活总在不断地发展变化,从而反映经济生活和政治生活的哲学、宗教也相应地改变。我们应当通过考察佛教在中国这块土地上初传、滋长、兴盛、衰微的全部过程,从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
  • 遇見藥師佛

    作者:堪千創古仁波切/著,Khenchen T

    ◎藏傳噶舉派大師堪千創古仁波切親授之「藥師佛法」 ◎西藏佛教噶舉派及其他各派普遍使用的的藥師佛儀軌修習次第 ◎經文與儀軌同步教授,理論與實踐同時呈現 觀修藥師佛,可以清楚感受自我身心逐漸療癒的的奇蹟。 「創古仁波切具有獨特的能力,將佛法經典中的要義介紹給當代的聽眾。」 ─第十七世大寶法王 「創古仁波切是當世最具智慧與慈悲的佛學大師之一。」 ─佩瑪丘卓 (Pema Chodron)/《當生命陷落時》作者 1999年6月,堪千創古仁波切(Khenchen Thrangu Rinpoche)在美國華盛頓州的喀斯開山區曾指導為期八天的閉關,教授藥師佛修持儀軌與《藥師佛經》。創古仁波切以藏文講授,由耶喜嘉措喇嘛口譯為英語,本書是由此次閉關中,仁波切所講授的內容整理編輯而成。 本書分成如何修持藥師佛儀軌以及開示藥師佛經內容兩大部分,詳細解釋藥師佛儀軌的修持次第,並讓人可以認識藥師佛經裡釋迦牟尼所開示有關藥師佛十二大願,使我們不僅可以了解藥師佛法的修持細節,並將許多密續理論與修行的基本原理納入書中。這本法教對於修習金剛乘任何法門的行者都會非常有幫助。 ◎詳解藥師佛儀軌的修行次第 對於藥師佛法的講授,創古仁波切首先介紹一種藥師佛法儀軌的修習次第,是西藏佛教噶舉派及其他各派普遍使用的。仁波切不但闡明這特殊修法的細節,同時也涉及一般性的密續理論與修習的基本原則:例如神祇與佛土的概念,咒語的意義,以獻供培養美德等等。對於修習任何一種金剛乘佛法的人來說,此一開示對於瞭解密續禪定與修習的基礎都是非常有幫助的。 ◎開示藥師佛經中的重點觀念 在講授藥師佛法修持儀軌的次第之後,創古仁波切接著介紹釋迦牟尼佛開示的藥師佛十二大願,這是中譯《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經》的一部分。此外,仁波切也開示了:金剛乘佛教中神祇的意義、四魔的特性和在修行之道上障礙的超越、良好動機的四種性質,以及對儀軌中所使用的手印或儀式性的手勢,加以描述並解釋。另外,他的開示也包括對於五佛的五種智慧之清晰解說,將之描述為內在覺知的五個面向,或佛的智慧的五個面向。 ◎藥師佛的儀軌完整附錄 修持藥師佛法的儀軌,將詳附於書內,藏文、中文發音、中文譯義,並以手印照片輔助說明,完整呈現如何簡易的修持藥師佛儀軌。
  • 季羡林禅心佛语

    作者:季羡林

    《季羡林禅心佛语》内容简介:据我个人的看法,人一死就是涅架,不用你苦苦去追求。那种追求是"可怜无补费工夫"。在亿万年地球存在的期间,一个人只能有一次生命。这一次生命是万分难得的。我们每一个人都必须认识到这一点,切不可掉以轻心。尽管人的寿天不同;这是人们自己无能为力的。不管寿长寿短,都要尽力实现这仅有的一次生命的价值。多体会民胞物与的意义,使人类和动植物都能在仅有的一生中过得愉快,过得幸福,过得美满,过得祥和。 ——季羡林
  • 释迦的本心

    作者:大川隆法

    http://product.dangdang.com/product.aspx?product_id=20227965 本书不落俗套,深入浅出地再现了释迦出家、成道之过程,阐述了“八正道"、“六波罗密多”、“空”和“缘起”等思想,淋漓透彻地阐明了释迦教义。不仅可以作为现代生活实践指南来阅读,也可视为崭新的佛教思想入门书。 ------------------------ 一、出家 一个未知的世界正在等待着我。 本书以《释迦的本心》为名,主要对乔达摩.悉达多(Gautama Siddhartha),即释迦(称号释尊、释迦牟尼、佛陀)的觉悟内涵,以及证悟后的思想、说法加以探究,以明了佛陀之境界。 因此,在释迦个别背景的说明上会较为简单,而将重点放在释迦自出家至大悟后的内心精进过程,以及释迦在其后几十年传道期的根本思想。 在至今许多佛教书籍中,均不乏对“释迦出家”的多所描述,可以说这些叙述大致上是真实的。 从中我们可以明白释迦决意远离凡尘,主要有三个力量: 第一个力量,即是来自内在的心声与信心:“无论王宫的生活如何安乐,都无法达成我的宿愿。似乎有某种更宏观、一个未知的世界在等待着我。”在释迦的内心涌现出了如此强烈的冲动。 若以现代写作方法予以描绘的话,在某种意义上,那时释迦的心情,与一个有雄心壮志的青年、要远走他乡时很相似。换言之,心怀“想要做大事名扬千古”之志的释迦,具有与生俱来的天资,因此产生了感召天命之预感。 第二个力量,即是欲探究如佛经上常提及的“生老病死”之疑问。后人对此做了许多象征性、寓言性的描述。如佛经上有如此描述:“迦毗罗卫城的东南西北都设有城门。出东门,会遇到老态龙钟的人;出南门,会遇到病弱患者;出西门,会遇到重病危在旦夕的人;出北门,则会遇到出家人”。 如佛经所说,乔达摩看到了人们因“生老病死”而痛苦的情形后,产生了“这痛苦的根本原因究竟从何而来”的疑问。 其实,释迦不可能到了二十九岁才初知这些事,他出家的真正理由也不在此。乔达摩居住的迦毗罗卫城曾有一种习俗,那就是每月一次请出家修行者来说法。 ……
  • 杂譬喻经译注

    作者:后秦鸠摩罗什,后汉月支沙门支娄迦谶,吴天

    佛教经典往往因为难读难懂而被一般人视为天书,但譬喻类佛经则不然,它采用打比方、讲故事、说笑话、谈寓言等大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宣扬佛理,往往是在诙谐生动的故事结尾再加上几句简练机智的哲理概括。 与长于议论、分析的其他佛经文体相比,它寓教予乐,轻松活泼,理深而文浅。 印度佛教史上制作譬喻经的风气很盛,本辑所收《百喻经》、 《杂譬喻经))都是其中最负盛名的代表性经典。 本书将历代汉译的四种《譬喻经》合为一册,注释简洁明了,译文浅近贴切。闲来细品,人生哲理与生活智慧皆在其中。 《杂譬喻经译注》(4种)所收《百喻经》、 《杂譬喻经))都是其中最负盛名的代表性经典。佛教经典往往因为难读难懂而被一般人视为天书,但譬喻类佛经则不然,它采用打比方、讲故事、说笑话、谈寓言等大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宣扬佛理,往往是在诙谐生动的故事结尾再加上几句简练机智的哲理概括 。 与长于议论、分析的其他佛经文体相比,它寓教予乐,轻松活泼,理深而文浅。
  • 梵汉对勘入楞伽经

    作者:黄宝生

    《梵汉对勘入楞伽经》译者黄宝生将现代在印度发现的梵文佛经《入楞伽经》翻译成现代汉语,并与唐代译经对勘,加以注释,翻译力求贴近原文。《梵汉对勘入楞伽经》是研究佛教史、古印度文化、中印翻译史的重要资料。
  • 观待与割裂

    作者:赵跃辰

    《观待与割裂》旨在现代科学与现代认识论框架下,讨论如何进一步学习与正确了解古代经典。科学发展至今,人类对自然现象的了解、人类的认识能力与认识方法、系统化分析能力已有极大提高。 古人认识有限,表达起来难免佶屈聱牙,给现代学人造成不少困惑。而时至今日,引进现代认识论与现代逻辑理论进一步诠释古代经典,或能对现代教育体系下以基本科学认识论构架自身认识体系的读者提供一些帮助。 显示更多 显示更少
  • 深度禅修

    作者:德宝法师

    《禅修课3:深度禅修》是继德宝法师的畅销书《观呼吸——平静的第一堂课》之后又一经典之作,带领你亲身体验禅定的感受,进入深刻、平静、喜悦、强而有力的禅修状态,享受深度专注所带来不可思议的心灵平静。德宝法师继续以幽默、清新、活泼的话调,洋细讲述了修习禅那的步骤,禅修时会遇到的障碍,以及获得禅那的利益。在书中,德宝法师将帮助禅修者进入正念禅修的下一阶段——“超越”正念分明。
  • 金刚经

    作者:

    《金刚经》是一般人比较熟悉的佛教经名,然而如果问它的全称是什么,可能很多人都答不全了,它全称为《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多经》,又称《金刚般波罗蜜经》,简称为《金刚经》。 那么这个对现代人来说如此拗口的经名到底是什么深刻的含义呢?“般若”,是古代印度梵文praijan的音译,意为智慧,然而这种智慧不是普通人类的智慧,而是指只有佛才具有的,无所不知、圆融无碍的大智慧,所以这个名词只能音译。“波罗蜜多”,是梵文paramita的音译,意为到彼岸,即到达涅槃解脱的彼岸的意思。“金刚”,金中之精坚者也,百炼不销,能断万物,以此比喻以大智慧断除人的贪欲恶习和种种颠倒虚妄之见。因此该经经名的全部含义为“以坚定无比的佛智为舟船,到达涅槃解脱的彼岸”。
  • 华严经今译

    作者:张新民

    《华严经今译》历来被大乘佛教所推崇,誉为“经中之王”。直接彰显佛陀广大圆满、无尽无碍的因行果德。本册以唐武周时实叉难陀的译本《八十华严》为底本,挑选了《华藏世界品》、《入法界品》和《十地品》三部分。
  • 佛教禅定

    作者:陈健民 瑜伽士

    《佛教禅定》为当代非常著名的西藏密宗瑜伽士陈健民上师接受英国比丘访问时所结集的英文著作,可说是继天台智者大师《摩诃止观》与《释禅波罗蜜》之后中国非常重要的禅定著作。 《佛教禅定》是陈健民上师的经验实证论述,他曾在印度喜马拉雅山脚下噶林邦镇作超过二十八年的闭关禅修生涯。 本书论述佛教禅定的各种教理、修行实证两方面,尤其更统摄阐明了佛教的小乘、大乘、密乘三者之间的禅定关系。 读者只要对本书作一遍快速浏览之后,将可以螺旋般地钻入心脏各章。本书包含有图解表及佛陀开示的各乘必修的禅定资料。 本书于八、九十年代曾成为欧美地区最为畅销的宗教图书之一。
  • 赵朴初说佛

    作者:朱洪

    赵朴初是著名的诗人和书法家,一生著有大量的诗、词、曲作品,但同时他也是佛教大护法、享誉海内外的佛学大师。佛教大护法赵朴初“小题大做”成就的佛学经典,国内印行迄今已达数十万册,被译成日文、英文、韩文等多国文字,畅销海内外。本书采用独特写作方法介绍了原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对佛的体悟和他从事佛教工作的人生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