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佛学
-
关于这颗心
阿姜查不断地重复强调:修行的道场就是我们的身心,在我们的六根里,在我们接触外境中去观照。我们必须在眼、耳、鼻、舌、身接触外境的当下,去仔细觉察,心如何被这些外境对象引发出不同的反应,而这些反应又如何构成我们一连串的行为,以及一连串的喜恶分别的制约反应。 阿姜查以非常浅显活泼的比喻,让我们知道如何在这个修行道场里用功,如何在这个过程中找到内心的光明、清静与喜悦。他的方法归纳起来,就是戒、定、慧三学。这三个步骤好像是一个连续、互相关联的过程。把观察我们自己的内心作为起始和核心,阿姜查指导我们如何超越、放下和不执著。© Teven.cn -
手托一只空碗
本书是一位佛教徒的心灵自白,通过对万事万物、一草一木的叙述,感受到作者对人类的潜在情谊和对生命意义的思考,准确地说,是对人生无常的思考。在她的笔下,无论是乞丐还是神经不正常的病人,无论是磷火还是掘墓人,无论是调度员还是被杀的牛,都给予了巨大的悲悯情怀。 作者姚育明居士,现居上海,是某文学杂志的资深编辑。本书受到许多老作家的好评,堪称一部优秀的“独特之作”。书中还有出自姚育明居士之手的画作,从色彩和意象上,均有无尽的禅意,令人回味无穷。 -
和尚·博客
学诚大和尚一直在探索如何将佛教文化与现代社会相融合,将现代高科技手段运用到佛教文化的传播中去,让更多的信众能够更快地分享到佛法的智慧与快乐。 学诚大和尚于2006年2月开通了个人博客作为僧俗二众互动的平台。博客真实记录了大和尚及其弟子的学修生活,传递着大和尚对世界的关怀与慈念,蕴含着大和尚弘扬佛法的愿力。博客开通仅一年多,点击量已达100多万次。 本书结集了学诚大和尚博客自开通至2006年底的精华文章,系列文集将会陆续出版。 [学诚大和尚博客网址] http;//www.xuechengfashi.com -
与无常共处
《与无常共处》结集了佩玛·丘卓数本著作中的108篇教诲,提供了简明而各自独立的短文,它们是大乘佛法的精髓,也是引领我们人生的智慧,帮助我们在日常生活的挑战中培养慈悲心和觉察力。《与无常共处》并不预设任何既定的佛教思想或方法,它注重的是佩玛·丘卓先前著作里最核心最令人振奋的精髓,帮助读者深入探索友爱、禅定、正念、当下、放下,以及如何面对恐惧和各种痛苦的情绪。 -
星月菩提
时光不断前行,在这个匆忙的时代,工作的紧张,精神的重负,使我们仿佛没有了喘息的机会,如何开启心中的星月?如何让心中的星月使我们在幽暗里有恒久的光明?这是菩提系列的第三部,处处流露自性芬芳,在细微的爱离鉴照动人的智慧,在微尘与毫端,探触无量的有情世界。 -
宗镜录略讲
宋代有两部名著在文化上具有卓越的贡献。一部属于史学方面的,即司马光历经十九年时间所编撰的《资治通鉴》,另一部为哲学的著作,即永明延寿禅师( 904~ 975)所撰写的《宗镜录》。 《资治通鉴》为大众所熟知的,《宗镜录》则不然,因此想对它作一番研究,这是我们这次开讲《宗镜录》的第一个原因。另一个原因,大家不管学显、学密,对于佛学理论还是搞不清楚,都在这盲修瞎炼,因此必须加强研究,而《宗镜录》概括了整个大、小乘经典的精华,是六十部大经论与三百多部显密思想的集中,非常应机。 -
百喻经
《百喻经》是一部以寓言方式譬喻佛教义理的通俗读物。该书篇幅短小,设喻诙谐,说理明晰。全书主体为九十八篇譬喻,每则譬喻先讲故事后说理。故事通俗生动,引人入胜。说理重在明晰佛法义理,使人读后皆有所悟。前后各有引言和偈颂,故合称“百喻”。《百喻经》是鲁迅先生最为喜欢的一部佛经。他曾说:“尝闻天竺寓言之富,如大林深泉,他国艺文,往往蒙其影响。……佛藏中经,以譬喻为名者,唯《百喻经》最有条贯。” -
包容的智慧
《包容的智慧》一书的作者是凤凰卫视总裁刘长乐与人间佛教的开创者星云大师。一位是传媒界领军人物,一个是佛界宗师,两位作者的经历和事业看似毫无交集,但当他们就社会现状、人生态度、企业管理等话题进行交流时,古老的东方哲学与现代的都市人生呈现出完美的交融。《包容的智慧》一书,是二人关于人生哲学与处世原则对话的智慧结晶。 -
梦参禅学系列:修行.随缘.禅·简单启示
《禅·简单启示》是梦参老和尚首次说明他修学禅宗的心得报告。在书中,他向参加禅净熏修的年轻学子,说明了“如来禅”与“祖师禅”的异同,并阐释了“禅”的修行真谛。本书还收录了梦老亲近倓虚老法师、慈舟老法师、弘一老法师、虚云老和尚的心得与经验。 《随缘》从日常生活出发,结合梦老自己丰富的生命经验,阐述了如何在生活中修行、观照、舍离,最后证入解脱的境界。“心、佛、众生三无差别”,信佛就是信你自己的心,是本书的核心。 在《修行》中,梦参老和尚从藏传、北传的佛教传统中,选择出基本的修行次第,包括“学三皈依”、“皈依的缘由”、“生起决定的信心”、“观心”、“修解脱道”及“发菩提心”等,指导我们如何踏上修行之路。 -
佛教十五题
学术文章必是艰涩难懂吗?看看季羡林先生的学术文章就会发现原来学术论文也可以这样妙趣横生。 本书以佛教在印度产生、发展、传播,如何传入中国、对中国的影响,以及在中国进一步发展后再倒流回印度为线索,将季羡林先生论佛教的文章编排为十五个题目。使读者能够条理清晰地阅读季先生在佛教史和中印关系史上的这些重要论述:原始佛教的历史起源问题、论释迦牟尼、论原始佛教的语言问题、佛教开创时期的一场被歪曲被遗忘了的“路线斗争”——提婆达多问题、浮屠与佛、再谈“浮屠”与“佛”、法显、中国佛教史上的《六祖坛经》、佛经的翻译与翻译组织、佛教教义的发展与宗派的形成、佛教与儒家和道教的关系、关于玄奘、关于《大唐西域记》、佛教对中国儒道两家的影响、佛教的倒流。 阅读本书不仅能获得佛教和中印关系的基本知识,还能了解佛祖释迦牟尼成佛、与堂弟提婆达多的斗争以及玄奘和唐太宗、菩提达摩和梁武帝的故事。 季羡林先生的文字平易近人,论说逻辑分明、丝丝入扣,从语言学的角度研究佛教,又从佛教的传播和发展揭示中印两国的文化交流。其学术思想充分体现了中国乃至东方文化善于综合和联系的特点。希望本书能满足那些对学术大师的研究成果心存向往的普通读者的需要。 -
宽心
内容简介 出世则有正见,入世则有正行。星云大师以佛教精义为根底,对世俗社会万千的人和事,即人生观、财富观、爱情婚姻、家庭教育、人际交往、成功励志等诸方面进行阐释,勘破纷扰表象,指向自省自在的人生幸福,一如清躁甘霖,入世洞明,让人身心善美。 编辑推荐 123堂人生幸福课,自在自信生活之源;佛教大宗师打通关,开示人间大智慧 祛除贪嗔痴三大病,修持善缘,承载万物,成就万事 星云大师乃方外之人,全无私心杂念,故对世事看得透彻,将佛教义理生活化,深入人心。 -
禅灯梦影
禅灯梦影,ISBN:9787543041387,作者:李叔同 著 -
如何无忧无惧过生活
序 “人出生、受苦而后死去。”这是安娜托·法兰斯的著作中,一位智者对生命所作的诠释。然而,有些自由派的思想家则认为:“人只是一个小小的机器,由原子任意的排列所组成,不过是自然进化的一部份,痛苦则是人类挣扎求生存不可避免的过程,人命并没有特殊的‘意义’及目的。而死亡是化学成份的分解,分解殆尽后,不残存一物。” 当以上两种说法,被某些怀疑论者、甚至伟大的思想家广为采用的同时,其他哲学家及宗教上的先驱也想发掘出生命的意义及目的,尤其想要探讨人生所受苦难的问题。 根据释尊的看法,每一种物质都不会消灭,始终以成、住、坏、空的顺序循环不已,永不止息。释尊也认为所有的事物都受苦于无止尽的变化及冲突。然而,这些受苦受难的人们因为期待永生与灵魂不灭,愿意忍受这些痛苦。就因为存有这种期待,人们遂产生永远无法满足的私心,因此导致恐惧及忧虑。 释尊在他的教诲中,提供了我们道德行为的标准,他认为虽然我们生活在痛苦与不确定感中,然而如果我们学习去区分成熟与幼稚的行为,我们仍然有可能体会到实质的幸福。要达到这个目的,我们的心灵必须先要有正确的观念。也就是认清生命的贪婪本性及追逐感官喜乐的倾向,并检讨人生变迁与贪婪的结局,以适当引导自己的生活,走向幸福之道。 为何忧伤 第一版《为何忧伤》(Why Worry)于一九六七年出版(一万册),随即获得读者广大的回响并以每版五千册的纪录再发行了六版以上,赞赏及感谢的信函从世界各地蜂拥而来。有的来自美国、英国、德国,有的则来自南非及许多亚洲国家。那些表示赞赏的人不仅只有佛教徒,还包括印度教徒、回教徒、基督教徒,甚至一些自由思想家。这本书之所以引起大家的兴趣,部份原因是用词简单明了、内容浅显易懂,更重要的原因是本书的目的在揭示生命的真相,不仅以佛教的观点,更是融入其他宗教及伟大思想家合情合理的观点,给予那些陷入纷乱复杂的文明世界中的彷徨迷惑者,适度的安慰和建议。 有些人甚至来信表示他们是如何藉由此书,及时了断自杀的念头。有人则说他们每天晚上会阅读上几页,帮助自己静下心来,以确信世上的种种问题,总有简单及实际的方法可以解决。 自从《为何忧伤》一书出版后,发生了许多事情。这其间我读了许多读者的来信,以及与各行各业遭受困扰的人充分地讨论后,得到不少新的体验及领悟,因此,我决定出版另一册新书。 这本新书讨论人类古老的问题,也针对现今的现象加以探讨,但是初衷仍然不变,那便是表达出一个人如何透过适切的信仰而活得欢喜自在。我想以实际的及本人的观点来讨论问题,因此,引用许多文句、轶事、趣闻、寓言故事等,来说明一个有智慧的人是如何超越时空看待生命。这些颇具东方风味的文字,可能有些读者无法加以联想体会,并觉得它们是属于特殊文化的一群。然而,这些读者若能区分故事本身及其要点,便可以受益匪浅。毕竟,世间的问题及真理对所有人都是一视同仁的。 诚挚的希望本书能为读者带来新的体验和希望,并期望读者不要带有讥讽与怀疑的眼光阅读本书。 达摩难陀 一九八九年五月十九日 -
你可以不怕死
在本书中,一行禅师以他的亲身体证,提出了有别于虚无论和灵魂永生的生命哲学:死亡不是句点,透过深观修持的体悟,你会发现超越死亡的秘密——死亡这件事并不存在,就好像云承继了大海、河川以及太阳的高温,而雨又承继了云,事物永远在延续着。事物的消失只不过意味着另一种形式的呈现。生、死、来、去只是我们制造出来的概念,而这些幻象就是我们苦难的源头。一旦洞察万事万物皆是不生不灭,无来无去,无同无异,无存在无不存在,体认到自己无法被摧毁,我们就能“重生般”地享受和欣赏人生了。 -
佛泽:影像中国佛学文化
佛门是一个博大精深的世界,浩瀚的佛教经典,隐秘的丛林殿宇,总让身处红尘俗世的人们保持敬畏或者只是心生好奇。难得有人心... -
莲心禅韵
透过禅宗的一些小故事,奥修淋漓尽致地把禅的内涵很清楚地呈现出来。禅宗一直都是我们生活最佳的启示者,它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更轻盈,更超脱,更不严肃,更值得玩味,禅宗对人类的贡献的确有其不可磨灭的功迹。尤其当这些故事经由奥修加以解释,我们就更能够抓到它的要点,也更可以应用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上 -
一隻牡羊的金剛經筆記
我們真該慶幸處於這麼一個變動的時代,所有的秩序都在重整。 經濟低迷,所以可以使得原來只靠謊言就可以不斷擴張的企業現出原形。紮實工作的人,更能顯出本領。 財富重分配,可以使我們和有錢人的差距沒那麼明顯。 政治人物無品無行,可以使我們的理念更加清楚,甚至鮮明。 沒有「無常」,一些虛假的面具不會脫落;因為「無常」,未來才有更多美好的可能。 《金剛經》告訴我們,每個人都有能力不被任何表相的干擾與限制所困,每個人都有能力不斷提升自己的生命層次,有益自己,也有益於他人。 如果說《金剛經》是一部登峰造極的內功心要,《六祖壇經》就是這部心要的白話版、演義版,《金剛經口訣》是註解版、分解動作版,《心經》則是濃縮的短詩。 《一隻牡羊的金剛經筆記》,則是郝明義花了二十年時間尋覓、摸索的心得報告。 郝明義錯當了很久很久的雙魚座。 雙魚座很有夢想,不很務實,又挺有矛盾的性格等等,都能在他身上找到印證,因此有很長一段時間,郝明義都把自己想成一條長著兩隻肥頭大耳的雙魚。 1996年,在他四十歲生日,也是他要離開時報出版公司的前夕,郝明義才突然發現因為換算農曆生日的錯誤,事實上他是一頭陸上的牡羊,而不是水裡的雙魚。 終於「歸座認命」之後,郝明義總結出 牡羊好奇。但好奇會殺死一隻貓,也包括牡羊。 牡羊前進。他可以連續兩個月每天睡眠不到兩個小時,但是一個星期有五天要天亮才回家,婚姻是會出問題滴。 牡羊快速。享受手起刀落,但不小心會刀起手落。(自己的手) 牡羊樂觀。但也會昧於事實。 牡羊前瞻。但也會看不到腳下的陷阱。 於是,他決定改變自己的個性,用繩索套住牡羊。接下來,他一套則套了四條,名之曰「寧緩不急」,名之曰「寧小不大」,名之曰「寧公不私」,名之曰「寧待不求」;一用則用了十年的時間來馴伏牡羊。等到他終於覺得十年磨一羊可以了,要讓牡羊重新馳騁的時候,卻發現其中一條繩索如何切割都切割不斷,而牡羊,幾乎不會跑了。於是,他又再花了兩年的時間,終於在一個意外的機會裡,找到一把倚天劍與屠龍刀合體的利器,給十來年的磨練畫下一個句號。 郝明義馴羊的動機,基礎,與方法,都在於一本《金剛經》。從一九八八年頭一次接觸《金剛經》,到二○○八年他終於感受到自己對《金剛經》有所體會,整整走了二十年。 《一隻牡羊的金剛經筆記》,有郝明義對自己的回顧,細部描繪他如何花了十多年時間和自己的「念頭」掙扎,並且以一個企業經營者的身分,說出他對《金剛經》接觸的經過與心得,以及他為什麼認為《金剛經》是一把倚天劍與屠龍刀的合體,也是「心」的創造力的根本。 不但如此,郝明義還解釋了為什麼《金剛經》是一部無以名狀的內功秘笈。《六祖壇經》為什麼是《金剛經》的白話版,演義版,也是分解版。六祖註解的《金剛經口訣》,又為什麼是《金剛經》的註解版、實用版。幾部經典如何交叉使用,以破解《金剛經》這部內功秘笈的極致。 -
心经
《心經》書法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摩訶般若波羅蜜大明咒經 佛說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普遍智藏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佛說聖佛母般若波羅蜜多經 大明新譯摩訶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薄伽梵母智慧到彼岸心經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
杨仁山居士文集
中国近现代佛学复兴中逐渐涌现出了一批大师级的人物,他们是以太虚、虚云、弘一、谛闲、印光、能海等为代表的出家高僧,以欧阳渐、韩清净、江味农、高鹤年、蒋维乔、丁福保、梅光羲、杨度等为代表的在家居士,以章太炎、魏源、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汤用彤、胡适、陈垣等为代表的学者专家。在中国历史长河中,每个时代都会出现一批对当时与后世产生深远影响的学术文化名著,它们以其丰富的内涵、睿智的思想,成为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而且影响着历史发展的进程。惟其如此,历代关于大师及其名著的编印层出不穷,成为我国学术文化史上的一个突出的现象。我们今天重新阅读这些大师的各类佛学名著,有利于我们理解和把握二十世纪近现代社会的这一特殊的社会思潮的形态与动向,对瞻望二十一世纪这一新的历史时期的社会发展有着重要的借鉴与教益。
热门标签
下载排行榜
- 1 梦的解析:最佳译本
- 2 李鸿章全传
- 3 淡定的智慧
- 4 心理操控术
- 5 哈佛口才课
- 6 俗世奇人
- 7 日瓦戈医生
- 8 笑死你的逻辑学
- 9 历史老师没教过的历史
- 10 1分钟和陌生人成为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