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魏晋南北朝

  • 拓跋春秋

    作者:李凭

    《拓跋春秋》内容简介:历史是不断前行的车辙。当我们为大唐的宏伟开放朝气勃勃惊艳,为武则天这样出类拔萃的女政治家喝彩的时候,其实,应该知道,这背后定然有过往王朝的踪迹影响在。隋唐之前并不是一片荒丘,隋唐之前正有这生机活力的沉积和储备,那就是北魏拓跋王朝。而文明太后,让我们看到了武则天的前世。 北魏王朝由一个传奇民族建立并引向强大——拓跋部族。拓跋部是迁徙的民族,源自大兴安岭北端,经过早期千年以上的嘎仙洞时代后,经历了近两百年的盛乐时代,然后进入一百年的平城时代,之后移居洛阳半个世纪,其由原始落后的部落迅速跨进当时先进的封建文明的变革,令人惊异,发人深思。 作为中国古代史上北朝阶段的主导者,拓跋部怎样创造了辉煌的事业,又如何奠定了隋唐恢宏的神韵?《拓拔春秋》作者李凭教授根据多年的深入研究,演绎了拓跋部曲折发展的轨迹,将其生动活泼的史事充分展现出来。《拓拔春秋》弥补了正史所载有限、史料缺失导致的这一段历史漫漶和断续混乱的缺憾。
  • 魏晋南北朝史论丛:外一种

    作者:唐长孺

    本书是《二十世纪中国史学名著》之一,编选20世纪出版的、对当时史学发展或对其后史学发展产生过重大作用和重大影响,即在20世纪中国史学发展上占有重要地位者。 本书共由《魏晋南北朝史论丛》和《魏晋南北朝史论丛续编》两大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共收论文十三篇,其中大部分是50年代以前所作,包括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生产关系、阶级结构、土地和赋税制度、兵制、门阀政治、民族问题、宗教及文化等问题。第二部分共收
  • 五朝门第

    作者:王伊同

    甲寅十月,予生於江苏江阴,今九秩矣。生平顺挫,有足述者。予生之年,世界大战发于欧洲。后二十三年,甫卒业燕京大学本科,而卢沟桥之难作。友校如北大、清华、仓惶播迁,燕京旗蔽外侨苟存。方其时,予侍亲避兵义兴滆湖之滨,外间事漠然不相接也。越年,自滬浮海返校,入研究院,缮《五朝门第上下册》。稿就,洪师煨莲,移书哈佛燕京学社,谋付剞劂。太平洋之战起,事骤辍。时予方自港出桂築入川,承乏成都金陵大学,假副本付梓。未二年,日军紬款,大后方诸校,汲汲科复原。喘未定,内战又起,南北糜溃。世事播遷,白雲苍狗,是书不得广其傅,台湾有盗版矣,纸劣黑恶,亦尠问津者。逮丁巳秋,香港中文大学始铸版重刑 行世。蓋目予之生,国事之变幻,此书之际遇如是。予五岁丧母,二十五岁丧父,六十六岁又丧偶。兄妹各四,皆歿,唯予子然存,私事之沮伤又如是。今老矣,蒙友人范君子烨错爱,谓此书多厄,宜再版应世,乃推介中华书局当轴,排印於京几。顾吾师吾友,教诲切磋,情节而交深者,凋亡殆尽。师辈姑无论,友朋如绍兴杨联升(莲生),贵阳刘子健,常宁郑嗣禹(持宇),卢氏李田意,永嘉徐贤修(洁人),东至周一良(太初)、杲良昆仲,天津李景均,皆先我去,不及见矣。交觥谈艺,幸旗梦魂。甲申冬,江阴王伊同。
  • 中国中世社会与共同体

    作者:[日] 谷川道雄

    《中国中世社会与共同体》由12篇论文组成,分为4编。内容包括两方面,一是对日本中国史研究的理论问题的检讨与反思,一是对六朝具体历史的分析。书中所收论文集中反映了谷川先生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来的思考,无论对于了解日本中国史研究的发展,还是具体认识中国中古历史,都具有重要价值。 日本的中国史研究,是与日本近代国家同步发展而来的。自古以来,日本就受到中国文化无可估量的影响,因此有关中国文化的知识也在两千年之间蓄积,而产生了被称之为“汉学”的学术领域。“汉学”在前近代是作为知识分子所必须具备之教养的。可是,自从日本以明治维新为契机,开始走上近代化道路的时候,就与近邻诸国(朝鲜、中国)开始了新的外交关系,由此产生了建立近代亚洲史学的必要性。迄今为止在日本所使用的“东洋史学”的名称,就是在那个时期形成的,它是将亚洲史作为与西洋史对等的学术领域来定义的概念。 中国史研究也正是作为这种“东洋史学”的一环而发展起来的。以汉学这一传统学问为素养,采用西欧近代史学之方法,由此才形成了作为近代历史学的中国史学。直至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大约半个世纪中,如果说日本的中国史研究已达到了当时世界最高水平,恐怕也不能算是过分自诩吧!在政治史、法制史、社会经济史、宗教史、文学史、思想史等各个领域,所达成的实证研究成果中,有许多即使在今天也仍然具有相当的学术价值。关于如何从总体上把握中国史的课题,自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内藤湖南(1866-1934)的时代区分说提出之后,时至今日其构想仍在学术界具有着经久不衰的巨大影响。到了三十年代,从唯物史观的立场探索中国社会结构的尝试,也接连不断地提了出来。
  • 秦汉魏晋南北朝史论考

    作者:高敏

    秦汉魏晋南北朝史论考,ISBN:9787500444206,作者:高敏著
  • 南史(全六册)

    作者:李延寿

    南史八十卷,北史一百卷,唐李延寿撰。南史起公元四二○年(宋武帝永初元年),终公元五八九年(陈后主祯明三年),记述南朝宋、南齐、梁、陈四个封建政权共一百七十年的历史。北史起公元三八六年(北魏道武帝登国元年),终公元六一八年(隋恭帝义宁二年),记述北朝魏、北齐(包括东魏)、周(包括西魏)、隋四个封建政权共二百三十三年的历史。两书合称南北史。
  • 北朝佛教石刻拓片百品

    作者:顏娟英 主編

    本書所收佛教石刻拓片為民眾組織而成的集團造像碑題記,時代為北魏至北齊,內容包括圖版、釋文與現狀等。
  • 漢傳佛教與中古社會

    作者:張厭弓

    從漢朝至隋唐是漢傳佛教孕育發展、臻於鼎盛的時期,是為漢傳佛教上升期。本書是對此一時期佛教在中國的種種生存狀況作一些探討,主題包括了:佛寺群系在中夏的形成、寺院常住經濟的發生與發展、漢地教團內部諸階層與僧伽制度、釋門與朝廷對僧寺的管理、「三教論議」與儒釋和合之風氣、輔弘教化利養有情之「人間佛教」實踐等等,主以佛教史與中古史結合為學術切入點,對深入了解漢傳佛教前期歷史脈絡,提供詳盡題解與分析。
  • 仙境与游历

    作者:李丰楙

    仙界是如何建立的?仙凡之间是如何沟通的?《仙境与游历:神仙世界的想象》十篇论文围绕这两个问题逐步揭示,全书气势恢宏,精彩地解释了道教文学对神仙世界的想象。具体内容包括《魏晋神女神话与道教神女降真神话》《西王母五女神话的形成及其演变》《六朝道教洞天说与游历仙境小说》等。
  • 魏晋南北朝隋唐史学的基本问题

    作者:(日) 谷川道雄

    魏晋南北朝隋唐史学的基本问题:中国史学的基本问题,ISBN:9787101074079,作者:(日)谷川道雄 主编,李凭 等译
  • 秦汉魏晋南北朝黄河文明与草原文化的交融

    作者:薛瑞泽

    《秦汉魏晋南北朝黄河文化与草原文化的交融》简介:秦汉魏晋南北朝是黄河文化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黄河文化与胡文化交流、融合的重要时期。《秦汉魏晋南北朝黄河文化与草原文化的交融》通过秦汉魏晋南北朝不同时期少数民族与黄河流域的社会交往,论述了秦汉时期少数民族文化与黄河文化的融合过程,魏晋时期少数民族入主黄河流域对黄河文化繁荣的影响,特别是十六国时期少数民族对黄河文化的破坏以及黄河文化在这一特殊形式下的复苏。《秦汉魏晋南北朝黄河文化与草原文化的交融》适合历史、古代文化、考古等相关专业的高校师生、科研工作者和区域文化爱好者阅读。
  • 中古士人迁移与文化交流

    作者:王永平

    在通讯和交通等信息手段十分落后的古代社会,学术文化的传播一般是通过士人来直接实现的。他们总是怀着一种强烈的文化意识,自觉以传承为己任。这决定了他们在文化交流和变迁中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中华民族学术文化融合、发展的每一页,都凝聚着他们的辛劳。但他们的命运又往往取决于大的社会环境,与统治者的文化修养、文化政策密切相关,所以,又总是坎坷曲折,充满荆棘。本书通过对中古江淮之间士人流动与文化交流的透视,展现的正是这样一幅生动而又包含几多辛酸的图画。
  • 新出魏晋南北朝墓志疏证(修订本)

    作者:罗新,叶炜

    本書收録20世紀50年代至2003年底期間新發表的魏晋南北朝墓誌,墓誌年代起三國之始,迄楊隋之末(220-618),皆趙萬里《漢魏南北朝墓誌集釋》(科學出版社1956年版)及趙超《漢魏南北朝墓誌彙編》(天津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兩書所未收者。全書分爲魏晋十六國南朝、北魏、東魏北齊、西魏北周、隋五部分,每一部分按照誌主下葬日期先後爲序排列。墓誌先列録文,後附疏證,注明拓片圖版和參考録文的出處,介紹現有研究成果,並對墓誌所涉史事作簡單的考證和説明。
  • 中古文人生活研究

    作者:范子烨

  • 从平城到洛阳

    作者:逯耀东

    讨论近代以前的中国历史,边疆民族与汉民族以长城为基线所发生的冲突与调和,对彼此的历史与文化所形成的激荡,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在永嘉风暴中,拓跋氏部族最后进入长城,收拾黄河流域边疆民族破坏的残局,建立起较长期的统治政权,接纳东汉以来渗入长城的其他边疆民族。然后以此为基础,和汉民族作一次彻底的融合而孕育了新的血统与新的文化因子,成为后来隋唐帝国建国的基础。 逯耀东教授以拓跋魏进入长城建立的首都平城,与孝文帝迁都后的洛阳为基点,讨论与分析拓跋魏进入长城后近一个世纪文化变迁的历程,对两种异质文化交融所形成的“文化边际”进行了深层次的分析,见解精辟,体系自成。 本书以拓跋魏进入长城建立的首都平城及孝文帝迁都后的洛阳为基点,讨论拓跋魏进入长城后近一个世纪文化变迁的历程,对两种异质文化交融所形成的“文化边际”进行了深层次的分析。魏晋处于汉唐之间,是一个解构与重组的时代,儒家思想失去其原有的权威地位,经学笼罩下的学术纷纷脱离经学的羁绊而走向独立。
  • 四萧研究

    作者:林大志

    本书以四萧为研究对象,重点考察萧氏父子作家作品、文学思想,及其对南朝文学走向之影响。
  • 萧纲萧绎年谱

    作者:吴光兴

    本谱自梁天监二年(503)至陈天嘉元年(560),逐年谱叙梁简文帝萧纲、梁元帝萧绎兄弟的本人事迹、所与交往及相关背景,广泛涉及当时政治、军事、社会、文化、南北朝交通等方面情况,是关于南北朝对立时期南朝梁朝一代的一部“综合的历史”。“五十年中,江表无事”的南朝鼎盛时代,攸关梁朝生死存亡的两大政治事件“侯景之乱”、“江陵覆亡”,闻名于史的梁武帝佞佛,玄学史上的大同玄风,文学史上的宫体诗风,书中均有详细考证与反映。 本书以萧纲、萧绎为中心,涉及事迹可考的各色人物八百多人,徵引文献一百五十余种,军国大事与日常琐事、传闻轶事兼收并蓄,展示了一幅丰富多彩的中古贵族(特别是皇族)生活的历史画卷。
  • 魏晋南北朝佛教论丛

    作者:方立天

    这本《魏晋南北朝佛教论丛》所收集的十篇文章,是六十年代以来,先后发表在《新建设》、《哲学研究》、《中国社会科学》、《世界宗教研究》、《百科知识》几个刊物上,和《中国古代著名哲学家评传》一书中的佛教论文。其中关于魏晋南北朝时代的八篇是本书的主体,另外二篇是关于隋唐时代或总论性的,则作为附录。《论魏晋时代佛学和玄学的异同》和《论隋唐时代佛教宗派的形成及其特点》,系和石峻教授合作,征得石先生的同意,也收集在这里。 宗教是长期的社会历史现象和意识形态。从历史的进程来看,虽然在它的形成时期以及尔后在某些年代某些国度,曾经被苦难的人民用来作为团结的纽带和起义的旗帜,但是它主要是统治阶级借以麻醉被剥削阶级的精神武器。宗教的基调是颠倒的、虚幻的,宗教的本质是消极的、落后的。由于宗教在历史上发生过重大的作用,在当代仍然有着广泛的影响,而且是一个带有群众性、民族性和国际性的问题,因此,十分值得认真研究。 宗教具有包罗万象的内容,人们可以从各种角度、多重层次去进行探讨研究。从人类思想发展史的侧面来考察,研究宗教思想的形成和演变,从中总结出带规律性的东西,是一项具有重大学术意义的工作,是宗教研究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方面。研究我国魏晋南北朝佛教思想,尤其是其中的哲学思想,剖析佛教的宇宙观、方法论和认识论,寻觅佛教思想和儒家、道家的思想的关系,探求佛教哲学的理论思维教训,并对佛教学说作出历史的评价,是这本论丛的主要宗旨和基本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