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魏晋南北朝

  • 逯钦立文存

    作者:逯钦立

    《逯钦立文存》内容简介:一九三七年,抗日战争起,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三校离开平津,迁往长沙,再迁昆明,成立西南联合大学。共同招生,共同教学,共同管理;三校又分别设立研究所。 北大文科研究所设在昆明北郊龙泉镇(俗称龙头村)外宝台山响应寺,距城二十余里。考选全国各大学毕业生人学,由所按月发给助学金,在所寄宿用膳,可以节省日常生活自己照顾之劳。所中借用历史语言研究所和清华图书馆图书,益以各导师自藏,公开陈列架上,可以任意取读。研究科目分哲学、史学、文学、语言四部分,可以各就意之所近,深入探研,无所限制。 研究生各有专师,可以互相启沃。王明、任继愈、魏明经从汤用彤教授;阎文儒从向达教授;王永兴、汪筏从陈寅恪教授;李埏、杨志玖、程溯洛从姚从吾教授;王玉哲、王达津、殷焕先从唐兰教授;王利器、王叔岷、李孝定从傅斯年教授;阴法鲁、逯钦立、董庶从罗庸教授;马学良、刘念和、周法高、高华年从罗常培教授(次序依科别,姓氏依笔画)。其后,历史语言研究所迁四川李庄,也有几位相随,就学于史语所诸先生。 宝台山外各村镇,有不少联大教授寄寓,还可以随时请益。清华文科研究所在司家营,北平研究院历史研究所在落索坡,都相距不远,切磋有人。附近还有金殿、黑龙潭诸名胜,可以游赏。
  • 吴均集校注

    作者:吴均(南朝梁)

  • 士族的挽歌

    作者:詹福瑞,李金善

    本书包括:优游潇洒;狂傲与失落;无奈须眉不丈夫;夕阳残照;格低气糜等五部分内容。
  • 中古文学文献学

    作者:刘跃进

    任何一种科学的发展,实际上都是人类对客观世界认识不断深化的结果。自然科学是这样,社会科学也是这样。因此,一个研究者在他所从事的科研工作中要有所发现、有所推进,都必须充分总结前人的成果,在已有的基础上加以深化和发展。否则要思取得较好的成绩无疑是很困难的。本书正是为着这样一个目的。 在论述问题时,作者显然不限于介绍学术界对这些具体问题的论争,而是把这些问题作为整个齐梁文学发展演变过程中各个环节来思考的。在他撰写到这一部分时,曾对这些问题和齐梁之际文学思潮的关系作了种种思考和推论,因此能从较高的角度来看待这些问题,也更能对读者有所启发。 本书对前人和今人关于中古文学史中的不少争论问题作了扼要的论述,从而对研究者很有启发的话,那么本书中关于这一时期文学作品的一些重要选本和总集的论述,似科尤见功力。
  • 魏晋文举要

    作者:高步瀛

    清末民初以来,在古文的選注方面,高步瀛先生有着突出的成绩。他選编笺注的作品很多,其中于五、六十年代标点整理出版的有《唐宋诗举要》、《唐宋文举要》等书,都获得了学术界的好评。 高步瀛(一八七三-一九四0),字阆仙,河北霸县人,桐城派后期古文家吴汝论(挚甫)的学生。本世纪二十年代前后,曾先后执教于北平师范大学、女子师范大学。由于他对古文的义理、考据、辞章都有很深的功底,加之具有多年的教学经验,選文重点突出,带有典范性;注释详博谨严,多有发明,不愧为一代選家。
  • 八代诗史

    作者:葛晓音

    汉、魏、晋、宋、齐、梁、陈、隋,包括北朝,史称八代。在源远流长的中国古典诗歌史中,八代诗是蕴蓄丰富的上游。本书结合各历史时期社会政治和学术文化、文学思潮发展的背景,论述了八代诗歌题材、内容、形式、风格的基本特征及其变化原因,深入分析了本段诗歌史中几次重要的诗歌革新的实质;并围绕重点作家的研究,描述了同期作家群体创作的风貌,清晰地勾勒出每一代诗歌前后因革的关系及其对唐诗的影响。全书论述简明精要,艺术感受敏锐细致,文字表达深入浅出,适合中等文化程度以上的读者阅读。
  • 兰陵萧氏家族及其文学研究

    作者:杜志强

    《兰陵萧氏家族及其文学研究》在广阔的时代背景上,从家庭的角度,对兰陵萧氏家族及其文学进行了全面研究,描述了兰陵萧氏发迹、发展、鼎盛、衰落的全过程,概括了兰陵萧陵家族的文化特点,全面论述萧氏成员的文学思想与文学创作,勾勒出兰陵萧氏家萧氏成员文学创作的转变,书中对兰陵萧氏家庭命运的思考,对萧氏成员文学思想的论析,对萧氏成员文学思想的论析,对萧氏成员文学创作在侯景之乱前后的转变的探讨,以及对萧绎的个案研究,都体现出敏锐、深刻的理论思辩色彩。
  • 沈约集校笺

    作者:陈庆元

    这部《沈约集》校笺,严格说是一部重辑的沈集校笺。
  • 齐梁诗歌向盛唐诗歌的嬗变

    作者:杜晓勤

    本书以细密的文本分析和严谨的史料考证,从声律和风骨两个角度,深入研究了齐梁诗歌向盛唐诗歌嬗变的轨迹,钩稽出不少为人所忽视的五言律诗形成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 魏晋名士风流

    作者:宁稼雨

    魏晋名士是中国历史上空前绝后的,一种很独特的文化现象。魏晋名士蔑视礼法,狂放不羁,强调精神自由,展现个性的可爱。本书从不同方面勾勒出他们的精神风貌,深入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展现他们与众不同的价值观。
  • 建安七子集校注

    作者:吴云

    “建安七子”这一名称,最早见于三国魏曹丕的《典论论文》。天津师范大学吴云教授与七名硕士研究生合作用多年时光,对“建安七子”的作品进行标点、校勘、注释、系年、评介。为此,“建安七子”的生平都受到仔细深入的审视,其作品都得到认真准确的诠解,《建安七子集校注》第一版于1991年出版,后经吴云教授及其弟子们反复修改,于本年年初修订版问世。由于本书颇具学术价值,付梓时得到国家古籍整理出版专项经费资助。
  • 魏晋诗歌艺术原论

    作者:钱志熙

    本书作者认为,从东汉中晚期到晋宋之际,是中国古代文人诗创作传统的确立期。依据此期的诗歌艺术的音乐背景、艺术精神、创作方法与风格,作者提出了魏晋诗歌艺术这一概念,并加以论证。作者在传统分析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研究所得,将一诗歌艺术系统分为东汉中晚期、建安、正始、西晋、东晋和晋宋之际六个阶段,对各阶段诗人群体的社会文化特征、审美理想、诗歌观念及诗风演变做了系统的研究。本书视野开阔,新见迭出;既有宏观的论述,又有微观的考察。本书第一版出版后,受到国内外学术界的广泛好评,并获得多种学术奖。此次再版,作者精心加以修订并加注,增加了新的绪论,反映了作者从本书初版以来在中古诗歌研究方面的新成果。
  • 兰陵萧氏与南朝文学

    作者:曹道衡

    在南朝历史上,兰陵萧氏先后建立了齐、梁两个皇朝。齐、梁两代的统治时间虽不足八十年,但在我国文学史上却有其重要地位:中国的“近体诗”即滥觞于此时,《文心雕龙》《诗品》《文选》亦出现于这个时代,在这方面,兰陵萧氏起到了不容低估的作用。本书即从家族的角度研究南朝文学,剖析了兰陵萧氏在政治上和文坛上的兴衰,及其对文学发展的重要影响,材料翔实,论述精到,语言平实,为南北朝文学研究提供了新角度和新方法。
  • 谢宣城集校注

    作者:谢脁

    《谢宣城集校注》作者谢脁,字玄晖,南朝齐诗人。诗风清新自然,婉丽多姿,尤以山水诗为最擅长。他是当时继谢灵运,鲍照之后最优秀的作家,人称“小谢“,在中国文学史上不着重要的地位。这次整理出版的《谢宣城集校注》,是迄今为止最为完备的本子,内容包括校、注、集说、附录四部分。诗赋以吴骞拜经楼本、文以严可均《全齐文》为底本,并用十多种本子作样勘。注释为《谢宣城集校注》的主要部分,重在疏通文义,证引典实。集说则辑录前人对谢氏诗文所作具有参考价值的评论。附录收辑了谢?作品的佚文、序跋、诸家的综合性评论。传达室记以及校注者新撰的《谢脁事迹诗文系年》。
  • 江文通集彙注

    作者:江淹

  • 东晋文艺综合研究

    作者:张可礼

    《东晋文艺综合研究》是系列中的一本,从以前研究的情况来看,不少论著分别对东晋的文学、书法、绘画、雕塑和音乐等艺术作了相当深入、细致的探析,这是非常必要的。因为它有助于人们从艺术分类的角度,了解东晋文艺的实际。但是我们的研究如果仅仅限于这方面,又显得不足。就东晋重要的艺术家来看,他们都是通才型的人物,有多方面的知识和学养。在文艺上,他们大多是“多面手”。有些擅长文学的,在书法和绘画等艺术领域里,也有所贡献。有些长于书法和绘画等艺术的,在文学方面也做出了成绩。就整个东晋时期来看,文学和其他艺术都是当时社会现实土壤的产物,各种艺术之间往往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互相通融,互相渗透。因此,要全面地认识东晋的艺术家,要从整体上把握东晋的文艺态势和发展面貌,有必要把东晋的艺术家和多种艺术放在同一时空中加以综合研究。这样做,有助于从总体上揭示东晋各种文艺同当时的社会现实、同以前的文化积累的联系,有助于揭示东晋各种艺术之间的关系,有助于人们从整体上去体认东晋文艺。基于上述考虑,在80年代后期,我就想对东晋文艺作一点综合的探讨。此书就是我初步探讨的结果。
  • 文选学

    作者:骆鸿凯

    《民国文存:文选学》内容简介:骆鸿凯先生以纂集、羲例、源流、髓式、撰人、征故、评骘、读选导言、余论等为主要编目,揭示《文选学》的成书经过及其具有的文学史、文体摹意义,使《文选学》成为《文选》学及中国古代文学研究史上的重要著作。《文选学》适合对中国古代文学感兴趣及相关研究者阅读。
  • 曹丕集校注

    作者:曹丕

    《曹丕集校注》即以张氏辑本为底本,以严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丁福保《全汉三国晋南北朝诗》、逯钦立《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艺文类聚》、《太平御览》等参伍勘证。凡引《三国志》及其注文,均从中华书局标点本。注释本仍以文体形式分类编排。张溥的编排顺序是赋、应用文、诗,我们从现在人们对文学的爱好出发,略加变动,按照诗、赋、应用文之顺序编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