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魏晋南北朝

  • 悠悠南北朝

    作者:陈羡

    迄今为止最值得购买,最清晰、最全面解读南北朝历史的白话读本。 一对棋逢对手的冤家,一位争议千年的皇帝,一场难分正邪对错的大动荡,一段沧海横流、显英雄本色的大时代。从黑暗走向盛唐,整个中华民族在烈火中涅磐。“悠悠南北朝”之《三国归隋的统一路》带你走进公元六世纪的古中国,品味一部满载恩怨情仇、风急雨骤的历史悲喜剧。 公元六世纪,有三件大事影响深远--头一件,是北方的六镇之乱,第二件,就是南方的侯景之乱,而在南北两大乱之后发生的第三件大事,却是隋文帝统一中国。在大乱之后,中国居然没有像中世纪的罗马四分五裂,反而迎来了大治,以空前强大的大一统形式为这个世纪画上了完美的句号!
  • 魏晋风度二十讲

    作者:冯友兰 李泽厚 等著,骆玉明 肖能 编

    《魏晋风度二十讲》所编选的一系列文章是近几十年以来学界对魏晋风度的研究成果的一小部。范围大致限定在三个领域内:对魏晋风度的总体论述,对名士诸如清谈、任诞、纵酒等生活方式的分梳以及对具体人物的评价。由于这些文章的作者专业不一,情性有别,环境有别,因此视角各异,彼此观点难免有抵牾处。譬如宗白华先生在其脍炙人口的名文《论 和晋人的美》中把晋人描绘得风神潇洒,简直达到了人生境界的极致,令人神往无限。而鲁迅先生在其演讲《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中则添加了些调侃,扯下名士们潇洒的外表而露出虚浮的内面。不过这也并不矛盾,风流又岂是一语可以言尽的?正是这些不同侧面累积成我们关于魏晋风度的整体印象。
  • 隋唐帝国形成史论

    作者:谷川道雄

    本书是以一个较为完整而系统的形式,将我从1958年到1969年发表的有关五胡北朝史的一系列论文加以编修而成的。在整个编修过程中,论文题目以及内容较之原文都作了一些修订,其中几篇还进行了大幅度缩减。此外,为了使各编各章之间的关系更加明确,又重新增加了一些章节。不过这些修改工作尽量限定在技术上,而不致使其影响全书的主旨。 通过一定的排列来看这十年间写成的文章,就会发现内容涉及五部北朝史的各个时期、各个阶段,关注的问题大都集中于政治史,书名或许叫五胡北朝政治史更为妥帖。但之所以没有这样做,是因为推动上述研究的我自己的学问志趣与隋唐帝国的形成问题密切相连接之故。
  • 绝版魏晋

    作者:魏风华

    《绝版魏晋》以《世说新语》为脉络,以坚定的态度和肯定的立场对令人追慕的“魏晋风度”和“魏晋历史”,做了一次百科全书式的书写。 日本诗人大沼枕山就有诗句:“一种风流吾最爱,魏晋人物晚唐诗。”以“竹林七贤”(嵇康、阮籍、山涛、向秀、王戎、阮咸、刘伶等人)和“兰亭名士”(谢安、王羲之、王徽之、刘惔、王濛、支遁、孙绰、许询等人)为代表的魏晋名士,以狂放不羁、率真洒脱而著称,形成中国历史上绝无仅有的“魏晋风度”。在《绝版魏晋》中,魏风华以个性独具的清隽俊美和斑斓动情的笔触,对魏晋历史和魏晋名士珍重自我、追求精神自由的情怀予以充分肯定,对以前屡被攻击的所谓“清谈误国”提出了有富于创见性的新看法,对那个“非汤武而薄周孔,越名教而任自然”(嵇康语)的时代给予了充满激情的关照……
  • 波峰与波谷

    作者:阎步克

    《中华文明史普及读本》是北京大学国学研究院袁行霈、严文明、张传玺、楼宇烈主编的四卷本《中华文明史》的普及本,分别叙述先秦、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至明中叶、明中叶至辛亥革命四个历史时期的政治文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的成就,共12分册。在原书综合性、学术性的基础上,突出通俗性,以适应大众阅读的需要。 本册叙述了秦汉至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官僚政治制度的发展历程,对官僚政治在夏商周时代的萌发,秦汉时代的蓬勃发展,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混乱衰弊进行了追源溯流、一气贯通而且脉络清晰的叙述,对三省制、察举制的进步等萌芽于南北朝丽勃兴于隋唐的政治制度,也有极具洞见的见解。
  • 纵横十六国

    作者:陈羡

    《纵横十六国》是一段汉人与胡人对峙的历史,一个血与火交织的时代,一部号角伴钟声共鸣的诗篇,这一切是如何开始,又是如何收场的呢?迁入塞内的南匈奴各部,如何乘中原皇族大乱,开创胡人皇朝?一名从小受尽压迫的奴隶,如何靠自身奋斗,一步步走上九鼎之尊?辽东鲜卑的慕容家族,如何从一小小部落,崛起为席卷关东的[白虏]铁骑?一位以平定海内为己任的皇帝,如何将天下五分之四收入治下,又在一夜之间全部输掉?……
  • 晋书(全十册)

    作者:房玄龄

    晋书一百三十卷,包括帝纪十卷,志二十卷,列傅七十卷,载记三十卷,唐房玄龄等撰。 它的叙事从司马懿开始,到刘裕取东晋为止,记载了西晋和东晋封建王朝的兴亡史,并用[载记]形式,兼叙了割据政权[十六国]的事实。
  • 华丽家族

    作者:萧华荣

    详细叙述了从有史可查的曹魏时代的谢氏家族第一代开始,到陈王朝末期的最后一代,谢氏家族的兴衰。全书以十几位谢氏子弟的才情风貌和人生际遇作为主线,纵横交错地勾勒出六朝三百多年的政治图景及士人心态,展现出这个家族的精神传统在不断变幻的大环境下的传承和变迁、融合与抗拒,直至消亡的过程。
  • 秦汉魏晋史探微

    作者:田余庆

    本书探讨了秦汉魏晋南北朝人身依附关系的发展历程,关于曹操的几个问题,东三郡与蜀魏的历史,孙吴建国的道路,北府兵始末等。
  • 出轨的王朝

    作者:押沙龙

    《出轨的王朝》一书有助于我们对历史的重新认识。我很怀疑我们以前过于强调的所谓封建专制,实际上,那时皇帝的权力可能相当有限。古代中国大部分时间很有可能都是一个民间百姓自给自足、自娱自乐的时代。我很赞成《出轨的王朝》对那段历史的努力理解。作者的文采与渊博让人惊叹。——《天涯杂志主编》 李少君   社会混乱黑暗却风韵流动,士人出路艰难却个性张扬。这是一个残酷而神秘的朝代,也是我们民族的一次巨大的转型期。这本书吸取一些人、一些事有趣的细节,让读者真切感受那个朝代的贵族、庶民、军阀和文人的欢乐、痛苦与无奈。——十年砍柴   晋代的特点如果让我用两个字来概括,就是:乱,爽。而一本书是不是值得读,依我看也就是两个标准:是否有意思,是否有趣。历史大约不是押沙龙的本行,但这厮见识、文采都不错。他的书既有趣,也有些意思;乱是乱,可是爽。——梁由之   用个相当恶俗的句式说明一下对作者文章的感觉:让押沙龙去读史,我们来读押沙龙。如果一个人可以把历史这么解读的话,读他的书就已经铁路职工了。——五岳散人   对魏晋时代的最深印象是竹林七贤的故事以及《世说新语》的雅致风度,而押沙龙的《出轨的王朝》则把我带入那个有着历史血腥的现场——这个现场还带有作者本人的气息,未必客观,然而好看。——朴素   中国历史上也许没有一个时代像晋朝一样,让令人感到充满趣味、冒险和表演感。晋朝是中国历史的一次“红杏出墙”:皇帝登基邀请臣子并坐;士族掌权却以过问政事为耻;嗜食毒品的文化人行为放诞;美男成为全民偶像,贵族女子放肆地追求自己的情郞;两军对峙下庞大的军队像多米诺骨牌一样从一个奔跑的士兵那里开始了大规模的溃败;匆匆赶往“圣地”的天师道教徒亲手把自己的孩子投进井里;帝王们热衷搞双性恋,末世英雄转瞬落魄身首异处……历史在这里出轨得放纵而怪诞。   这不是一部按部就班的王朝史,更不是史料翻译,而是从一个现代人的角度去平视两千年以前的社会。书中既从经济和管理的角度考证了著名的淝水之战和让人哭笑不得的晋朝政治怪局,也考证了一个普通晋朝人的吃喝拉撒:买房需要多少钱,吃饭时流行的酒水饮料,出行时的车辆款式,五石散的化学成分,男女交合的宗教仪式,还有那个时代的爱情,散发着华丽飘忽的光彩……一个普通人所关心的历史细节无出其外,每个人都可以细品身处其中的悲欢。
  • 秦汉魏晋史探微(重订本)

    作者:田余庆

    《秦汉魏晋史探微》一书,辑存的是书名断代范围之内的近年读史之作。文章一般写在1979-1989的十年之间,少数文章定稿稍晚一点,但内容都是在这十年之中酝酿的。有两篇写得较早,这两篇与《探微》其他文章在观点上有承袭或照应之处,所以经删节后也选收进来了。  以《探微》名书,无新鲜感,不惬人意。我原想把十年时限这一因素放到书名中去。这十年与过去大有不同,读书写作的外部条件有了改善,是非常难得的。有一位文学家以《十年蹒珊》为文章标题,吸引了我。我很想找一个类似的书名。但是琢磨许久,终于放弃了这个打算。因为,历史学毕竟不同于文学,古史又不同于近史。古史内容缺乏现实感,本来就枯燥;而我的文章又比较浓缩,读起来难得有轻松之感。这样的书,要赋予它一个富有哲理。文采而又活泼、简练的书名,反而不伦不类,不如虽平淡却实在一点为好。我的兴趣在钩沉发隐,以《探微》名书,倒也符合实际。  收人《探微》的文章都经过修改,有的改动很大,甚至重写一过。所改动之处,或换题目,或增设文内标题,或补充订正资料,或调整充实论点。但是各文主旨概依旧说,以存其真。有几篇文章新加了简短的跋语,其内容一般是资料和论断有所增益而在修改原作时未能包含者,也有的是对原作的一些说明。由于《探微》所收某些文章原来已有了“附语”、“后记”之类,所以在编次《探微》时附加的这类文字,一律冠以“作者跋语”,以示与原有附加文字相区别。  十年来每有所思所作,总不免晚学之憾。但是自知之明和学有所守的体会却日渐增长。一位博学多才的文学家在自己的一种著作付印后被问及此后写同类作品的设想,他回答说,要想写作而没有可能,那只会有遗恨;有条件写作而写出来的不是东西,那就要后悔了,而后悔味道不好受。所以他强调说:“我宁恨毋悔。”对这几句话,我曾久久凝思。我知道,学科有不同,学识有高下,不能一概而言,强比前人。不过“宁恨毋悔”的论学之语有如当代《世说》,读来浓郁沁心,极堪回味,我愿以为圭臬。
  • 魏晋南北朝史札记

    作者:周一良

    本书是作者对《三国志》、《晋书》、《宋书》、《南齐书》、《梁书》、《陈书》、《魏书》、《北齐书》、《周书》、《隋书》、《南史》、《北史》共十二部史书的读书笔记。
  • 兩晉南北朝史(上下)

    作者:吕思勉

    《两晋南北朝史》(上下)吕先生是二十世纪著名的历史学家,对中国古代史的研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两晋南北朝史》是吕思勉先生的中国断代史系列著作的第三部。本次新版,以开明书店的初版本为底本,吸取了作者和杨、吕诸先生的校订成果,并将原书的繁体直排、双行夹注改为繁体横排、单行夹注,更适合现代人的看书习惯。
  • 魏晋之际的政治权力与家族网络

    作者:仇鹿鸣

    对魏晋之际的诸种研究,大体是站在陈寅恪先生相关论述的延长线上加以发展、修正,运用政治集团学说所具有的利弊在这一时段的研究中也有充分的体现。自从1980年代以来,涌现了不少从个别历史事件的考证入手,通过细节的考证复原魏晋之际政治变局的佳作,本书之作亦得益于此。本书采取将政治史与家族史研究相结合的方式,一方面在政治史的脉络中探讨西晋权力结构从形成到崩溃的过程,另一方面考察魏晋大族之间的政治、婚姻、交往网络,探究这一网络在魏晋政治变局中发挥的作用。
  • 公主之死

    作者:李贞德

    《公主之死:你所不知道的中国法律史》围绕北魏兰陵长公主在婚姻中遭遇丈夫不忠和家庭暴力,流产致死。这起“殴主伤胎案”,代表皇室旨意的门下省官员和以尚书三公郎中为代表的汉化官僚集团针锋相对,就如何处置驸马和与此案相关的四个平民展开激烈斗争。从他们的共识和歧异之处,可以一窥中国法律的“儒家化”进程,以及汉唐期间女性法律地位状况。
  • 东晋门阀政治

    作者:田余庆

    本书以丰富的史料和周密的考证分析,对中国中古历史中的门阀政治问题作了再探索,认为中外学者习称的魏晋南北朝门阀政治,实际上只存在于东晋一朝;门阀政治是皇权政治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出现的变态,具有暂时性和过渡性,其存在形式是门阀士族与皇权的共治。本书不落以婚宦论门阀士族的窠臼,对中国中古政治史中的这一重要问题提供了精辟的见解,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 东晋门阀政治

    作者:田余庆

    本书讲述的是从公元4世纪初年至5世纪初年的百余年间,江左几家侨姓门阀士族与司马氏皇权结合而运转的政治历史。虽不是全面的东晋政治史,但从东晋门阀士族的兴替和门阀政治的发展以至消亡,偏重于政治史方面的研究,它以江左几家侨姓士族的兴衰为线索进行考察,但也不同于各个士族门户的个案研究。书中亦旁及军事、地理、文化、经济诸问题,却也只限于阐明门阀政治的需要。
  • 陈寅恪魏晋南北朝史讲演录

    作者:万绳楠

    本书是当代史学大师陈寅恪先生(1890-1969)有关魏晋南北朝史的讲演录,由万绳楠教授根据笔记整理而成。陈寅属先生研究史学至勤,著作甚富,尤其是其中国中古史学的研究对当代影响最巨;但在其已出版的作品中,尚无系统的断代史之作,本书则能补陈书之阙,因而被誉之为“稀世之珍”。书成,并由北京大学周一良、王永兴教授审阅。 本书虽非陈先生的原著,但仍较为真实地体现了陈先生在魏晋南北朝史方面的研究成果。
  • 裂国·大王图

    作者:小椴

    公元357年,一首童谣唱遍了长安城的街头巷尾:“东海大鱼化为龙。男便为王女为公。问在何所洛门东。”城外狼群骤现、野兽暴起,城内政局诡谲、饿殍遍地。在氐人建立的大秦政权中,独眼的皇帝尽诛先帝留下的八位顾命大臣,逼死生母强太后。在这一切的背后似乎总隐现着一股察觉不到的力量……而与此同时,国士王猛携带着血与火的智慧出山辅助那个命定的帝王迈向紫宸,一幅吞凉灭燕的“大王图”就此拉开序幕。
  • 黃節注漢魏六朝詩六種

    作者:黃節 注

    本书共选录汉魏乐府诗156首,汉诗以乐府所采民间歌诗为生,都是属于乐府的相和歌辞和杂曲歌辞,其中占最多的古辞是民间的创作,此外杂曲歌辞有辛延年的[羽林郎],宋子候的[董娇娆]等少数的文人模仿民歌的作品,全部内容都是从多方面反映但是社会各阶层的现实情况的。曹魏乐府不采民间诗歌,所歌都是统治阶级或当时文人的作品,就本书所选录曹操,曹丕,曹植,左延年等人的诗来看,虽然是用民歌形式,而内容和汉乐府显然有别,但在艺术上则比韩乐府所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