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果壳阅读

  • 嗨,有人在吗?——月球车玉兔日记

    作者:宗唯伊[原著],蜻蜓队长[脚本改编],大

    嗨,有人在吗? 嗨,你认识它吗? 他可是第一只在月球上从事科学探索工作的兔子! 他是中国航天领域迄今最复杂难度最大的任务之一! 他也是第一个会卖萌的月面巡视探测器! 你知道他有多受欢迎吗? 他曾因月球表面的复杂环境而休眠,千万人在微博上为他祈福,数月后终被唤醒! 玉兔独自在月球一周年了,他将通过这本书告诉我们它走过哪些路,经历过怎样的神秘事件。这是他留给人间最后的内心独白! 【全球唯一官方授权“月球车玉兔”探月日记】 他是曾引发数百万人泪奔的玉兔,这里是他留给人间最后的内心独白 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限量发行,绝版在即 他曾飞行38万公里,为你描绘月球的样子; 他曾不分昼夜地探索,不论寒冷与孤寂; 他或许永远无法归来,成为中国航天史上最让人感慨的美谈。 【果壳阅读 × 新华网 × 浦睿文化 联合绘制】玉兔在月球上的每一天! 这一段奇妙故事,等你讲给你的孩子听。 从玉兔“滚”上月球,它所有的快乐和忧伤都时时被亿万人牵念着! 每个月夜来临,它都遥望那个遥远的蓝点(地球),暗暗担心自己不再醒来。 2014年1月25日,玉兔陷入沉睡。 2014年2月13日,陷入沉睡的玉兔终于被唤醒。 在它一周岁生日之际,果壳阅读和浦睿文化联袂精心量身定制打造,以2013年我国发射的月球车“玉兔号”为主人公,以拟人的语气,用鲜活形象的绘本方式向广大读者介绍月球车“玉兔号”的登月探测任务及相关的科学知识,更收录了微博上大热的“玉兔日记”内容,揭开探月的神秘面纱,让那些跟探月有关的天文、航天等科学知识离我们不再遥远。这是一本兔子留给我们的爱与勇气之书。
  • 把恐龙做成大餐

    作者:邢立达

    《蓝狮子•果壳阅读视界5:把恐龙做成大餐》是一本恐龙时代的菜谱,用美妙的食物香味吸引你走进史前世界!作者一边教你料理各种恐龙食材,一边讲述好玩的恐龙故事,幽默的文笔和渊博的知识让你恨不得马上回到侏罗纪抓一只来大快朵颐!软腻幼滑的溏心伤齿龙蛋、外焦里嫩的熏邓氏鱼、脆生生又鲜美动人的瓦蛤刺身、肯德基香酥炸暴龙,再加上一道醇香顺喉的白果炖小盗龙汤,最后来几个爽口弹牙的鱼龙肉丸,好一顿史前恐龙大餐。
  • 靠近点,科学是最性感的世界观

    作者:【美】马克·亚布拉罕

    以下的事情确确实实发生过: ● 在印度,一名男子发起了一场政治运动,原因是……从法律 意义上他被确认为“死亡”。 ● 来自瑞典城市斯德哥尔摩的一系列测试证明,小鸡也喜欢俊 男美女。 ● 现在你可以租下整个国家(列支敦士登)来举办商业会议、 婚礼和成人礼了。 ● 一个英国人比较了现代人和古代雕像的阴囊不对称现象。 ● 来自斯堪的纳维亚的志愿者们在低温环境中穿着湿漉漉的内 衣,以帮助科学家们研究湿内衣对热舒适度的影响。 ● 一个由瑞士、日本、捷克三国研究者组成的小组发现口香糖 的口味可以影响到脑电波。 ● 三个内科医生共同努力,制定出了一份解救被拉链夹住小弟 弟的急救指南。 ● 一对兄弟找到了把刺鼻的香水刮刮卡塞进杂志的方法。 ● 一种来自日本的仪器可以把狗的叫声翻译成人类的语言。 ● 一个美国工程师通过计算推出米哈伊尔• 戈尔巴乔夫是反基 督者。 ● 一名荷兰鸟类学家观察到绿头鸭有同性的恋尸癖行为。 搞笑诺贝尔奖(IG Nobel Prizes)是为了奖励“伟大的困惑”,结合了Ignoble(不光彩的和Nobel Prizes(诺贝尔奖)组成的颁奖盛会,奖励那些“乍看之下很好笑,实则发人深省”的“不大可能”的科学研究。 由《不大可能的研究年报》主办,每年十月在哈佛大 学桑德斯剧场举办。颁奖嘉宾为真正的诺贝尔奖得主,这个活动如今已经成为科学界的盛会。 搞笑诺贝尔奖网址:http://improbable.com/ 本书由创始人亲笔记录搞笑诺贝尔奖20年的有趣奖项,是《笑什么笑,我们搞的是科学》的续集。
  • 枪与玫瑰的使用方法

    作者:果壳guokr.com

    【编辑推荐】 《枪与玫瑰的使用方法》:果壳网性情主题站出品,国内第一本实用派性知识读本。 “爱”和“做”,这两个字既离不开身体力行,也不能缺了理论指导。 果壳网性情主题站之使命,乃是用科学的眼光,打量你的下半身,好吧还有上半身。所谓的掉节操、破下限,其实是在不断地击碎和重铸你的三观。 【内容简介】 关于你的眼神 关于他的心思 关于生理卫生课上语焉不详的段落 关于古往今来世间男女解决饱暖之后惦记的头等大事 果壳网性情站文章精选,从暧昧到高潮,从处女膜到前列腺,从红颜知己到乱伦,果壳性情用科学带你一一解读。不管是你的钢枪还是我的玫瑰,从这里认识自己也认识对方,才能爱得 健康,爱得安全,爱得有味。 【他们说】 果壳性情主题站的文章我一直爱读,既不冰冷地说教,也不为吸引眼球而牺牲知识的可靠性。这本书是果壳性情的精华,尤其是最后一部分,从“实战”指导转向心理学和演化知识,体现了一个科技媒体的深度和实用性。有些话题,即使是妇产科医生也未必知道! —张羽 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副教授,《只有医生知道!》作者 知人性者智,知自性者明——性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资产,摆脱性蒙昧,做一个性方面的明智之人,对自我认同和亲密关系都具有重要的价值。《枪与玫瑰的使用方法》把性这个很难讲的事儿讲得非常“有意思”,读完,必会为你的人生增许多色。 —蔺德刚 春水堂创始人 爱情可以是甜蜜的高烧,如果事先知道高烧的过程,你至少可以在甜蜜的时候尽情甜蜜,在惶惑的时候不那么惶惑。 —黄爱东西 媒体人及专栏作家,近著《夏夜花事》《我有一个同事》等
  • 别客气,请随意使用科学

    作者:(美)马克·亚伯拉罕斯

    对有幽默感和好奇心的科学家们来说,科学可以用在任何想用的地方。 激光可以用来做奶酪,动画片里的恐龙也需要做分类学研究;蝴蝶效应是真的,瑞士有一只蝴蝶引起了巴黎下雨;纳米尺度的烤面包机和纳米尺度的面包是存在的;土拨鼠到底会不会啃木头,可以啃多少木头,也值得做个实验;有一种奇怪的昆虫叫做拖车虫的,会集体在一个叫做加油站的地方觅食,人类学家也详细研究了这种昆虫的生活史;小朋友受伤之后爸爸妈妈亲吻伤口会有疗效吗,这个问题也值得研究;心脏病学术语太吓人又有歧义,对健康不好,需要使用“政治正确”的心脏病学术语;鲍勃•迪伦的歌词里包含深刻的数学原理,数学家要据此研究爱情了。 也不要怀疑这些研究的科学性,严谨的实验设计,严格的实验操作,严肃的结论——不管面对多么奇怪的问题,都认真对待,才是科学家的态度。 幽默感和科学是面对残酷、虚无、无聊世界的法宝。不喜闻乐见,不是科学。 别客气,请随意使用科学。
  • 健康流言终结者

    作者:薄三郎

    仙人掌能防电脑辐射?可乐会杀精子?钛项圈可以治颈椎病?煲电话粥会致癌?解酒药让人千杯不醉? 我们的生活中总会流传着一些关于健康的常识。这些说法究竟有没有科学依据?哪些是商家搞出来的噱头?哪些又是在口口相传中变形,渐渐变成了忽悠? 那些在专业工作者看来并不靠谱的说法,公众却经常因受到各种媒体的误导而接纳。本书也有志于破除迷思,提供真相。阅读本书并不保准你不生病或生活得更健康,但毫无疑问的是,当你遇到任何一种来路不明的健康说法时,会多一种“从科学上讲”的思维模式,尝试着主动寻求答案。这本书所能提供的最大裨益,或许就在这里。
  • 再冷门的问题也有最热闹的答案

    作者:科学松鼠会和它的朋友们

    【编辑推荐】 你小时候有没有想问妈妈又不好意思问问了也会被骂的问题? 这里有一群GEEK们,他们用比科学家还专业的精神,帮你解答所有人都不屑于回答的问题。  23个怪到爆的冷门问题  70个热闹纷呈的科学答案  科学松鼠会的Dr.You  告诉你99.999%的人都不可能知道的真相! 我们都曾梦想过成为万事通,就像机器猫的口袋,能应付朋友提出的所有问题;我们也曾时不时冒出古怪问题,它们中绝大多数都未获解答,便随着少年或成年的梦想慢慢熄灭。由于个体知识的局限,谁都不可能真正“包治所有疑难杂症”,然而,在互联网时代,当大家汇聚在一起,真有可能无所不能。在这本里,科学松鼠会和它的朋友们一起打造了一位 “问不倒先生”Dr. YOU。别小看了,它决不负责回答“人一共有几颗牙齿”这样的简单问题,也不回答“怎么样动心脏手术”这样的专业问题,也不会回答“打呵欠会传染吗”这样被解答过无数次的陈旧问题,它要解决的——是来自我们身处的这个时空中的所有蛋疼问题。
  • 共情时代

    作者:弗朗斯•德瓦尔

    贪婪已经过去,共情正变得越来越重要。 人性自私吗?当我们从生物性的角度评判社会问题,我们往往基于人类自私的属性,但我们不该忘记,人类天性中同时有另一些特质,将人与人紧紧凝聚在一起,调整彼此的步调,关怀弱者,帮助他人。因此,人对另一个人的感情能够感同身受,这种能力植根于漫漫历史长河。本书记载了一个世界著名的灵长类动物学家对人类道德起源问题引人入胜、浅显易懂的考察,它挑战了一直以来人类对该问题最基本的假设。 媒体推荐语★ 关于人类善行的生物学根源,本书提供了重要而又及时的信息。 ——德斯蒙德·莫利斯,著有《裸猿》三部曲 看完这本书,你大概能意识到,人类是多么高端洋气上档次的动物。我们不但可以为他人的痛苦而痛苦,为他人的快乐而快乐,我们也可以为了他人的痛苦而快乐,为了他人的快乐而痛苦。在灾难和异族面前我们相濡以沫,一旦天下太平我们又相忘于江湖或者相互厮杀。如此极品,却又如此科学。这本书不但可以让你坦然接受内心的黑暗杀人越货,还可以让你不做作不矫情的释放光明学习雷锋。 ——周欣悦,中山大学心理系教授 在德瓦尔老爷跟着一群群黑猩猩过日子的这些年月里,他见证了灵长类波澜壮阔的本性,见闻比我跟着一群群人拍戏的这个过程有过之而不及。这本书谈的是共情,又称同理心,简单来讲就那种让我坐在非诚勿扰舞台这端分明地感到对面嘉宾们喜嗔哀愁的神奇人类情感机制,科学很好玩,很和谐。 ——宁财神,作家、编剧
  • 植物学家的锅略大于银河系

    作者:史军

    一本让你越读越饿,越看越馋的植物书 技术时代最靠谱的入门级吃货指导手册 在“养生知识”铺天盖地、食品安全问题层出不穷的年代,我们要用靠谱的知识武装自己!一个有技术又有情怀的植物学家,埋首几百篇学术文献,梳理蔬菜和水果的历史,分析营养成分和奇怪毒素的秘密,终于可以严肃地回答我们面对植物最经典的三个问题:可以吃吗?好吃吗?怎么吃?!
  • 窃言盗行

    作者:[英] 亚历克斯•本特利,[英] 马克•

    若疑惑,请模仿? 人类首先是社会性的生物,这决定了我们大部分的选择。作为一种天生会模仿的动物,我们懂得利用他人的大脑为自己思考,并且在他人的大脑中储存有关世界的知识,所以成为了今天的人类。 本书阐释了想法、行为和文化怎样通过简单的模仿得以传播,帮我们在社会行为的复杂世界中辨明方向,理解人类行为,并开始做出改变。 不过请记住,社会行为就像风和天气一样,可以测量和适应,但无法控制。 “人与人渴望理解,彼此沟通,并正在相互影响。一些人标新立异,大部分人随波逐流或从善如流。小时候,我们学着别人的样子走路,说话;长大了,我们学着别人的样子恋爱,成家……《窃言盗行》,一本从多种的角度谈模仿的书,个人怎样因模仿成长,人际怎样因模仿而互动、社会怎样因模仿而发展,人类学、心理学、行为经济学,多学科全方位展现模仿的研究及其对生活的启示,科学又艺术,专业又通俗。一本杂书,一本有趣的书。” ——迟毓凯,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副教授 “人所以成为高级动物,社会属性是重要标志。作为社会人的存在,与旁人发生关联交集,在所难免。《窃言盗行》这本书揭示了在当今这个时代,我们其实都是相互联系的网络节点,每个人既成为观察者本身,亦是观察者眼中的风景。你的生命,因与他人关联而具有意义,我们没那么孤独。” ——贺炜,主持人、足球评论员 “一本信息量异常丰富的实用书籍,帮助我们理解人与人之间知识与行为的交流,是营销与社交媒体界人士必读书目。” ——Collyn Ahart,YCN “《窃言盗行》对营销学有深远的影响。人们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独立,而是非常容易受他人的影响。” ——John Kearon,BrainJuicer Group PLC创始人、CEO
  • 再生砖

    作者:韩松

    ◆鬼魅之国化境重生,过客梦醒极乐盛世。 ◆人们迷恋着裹藏了瓦砾、麦秸,还有死者灵魂的再生砖,开始期待新的灾难。 ◆韩松最新科幻短篇代表作 诡丽集结。 ◆我写的是二维科幻,韩松写的却是三维科幻。如果说中国科幻是一个金字塔,二维科幻是下面的塔基,而三维科幻则是塔尖。——刘慈欣 【故事介绍】 那天晚上,母亲悄悄下床,打开柜子,捧出前夫和我哥哥的照片,看了又看。又走到砖墙前,跪在地上,不停叩起头来。墙上再次传出声音,轻柔的,如泣如诉。 从此,我习惯了与再生砖的相处。 多年后,再生砖开始在全国流行,甚至大学建筑系也开设了再生砖学。人们如此迷恋这些裹藏着瓦砾、麦秸,还有死者灵魂的再生砖,以至于开始期待和寻觅着新的灾难。 【 媒体评论】 韩松在重新建立一种现实,这种现实有极强的象征性。——《南方文坛》 韩松笔下的世界支离破碎却又耀眼华丽,充满了机器的怒吼和人们的尖叫。——《南都周刊》 韩松一边讲述大国崛起,一边写着末日宿命。《人民日报》、《南方周末》和BBC等,那些好似属于不同宇宙的媒体,都是他科幻创作的重要来源。——《南方人物周刊》 韩松的小说充满寓意,其中强大的暗示性耐人寻味。——美国《新闻周刊》
  • 宇宙墓碑

    作者:韩松

    韩松经典科幻短篇全新修订 新世代的异化文明大集结 万众期待十年,神秘中篇 《美女狩猎指南》首度惊艳奉献 《宇宙墓碑》是韩松经典中短篇小说的全新修订合集。可以说正是这些作品奠定了韩松在国内科幻界的重要地位。而其中的中篇小说《美女狩猎指南》受万众期待超过十年,但从未正式公开出版,此次将是这篇神秘作品的首次公开亮相。 这些作品虽然创作时间早,但已经完全体现出了韩松招牌式的荒诞与现实互为镜像,虚无与暴烈共存,多重意象与不可解释等特点。其张扬的想像力、深刻的自省与哲思,放在当今国内的科幻小说甚至纯文学领域,仍是不可替代而又先锋性十足的。 韩松真正的身份是宇宙观察员,因为长年观察平行宇宙里众多光怪世界而看到太多秘密,为了维持心理健康,所以他挖了个洞,凑巧把这些故事都倒进了我们这个时空。 ——果壳网CEO 姬十三 韩松有一种极其特别的“幽黯意识”,从中延伸出一个大历史思维的脉络,并以一种外太空的视角观察着当今这个世界的文明。——王德威 当传统文学停止深度思考和探索时,科幻悄悄接手了先锋、思想和想像的旗帜。感谢韩松!——严锋 《宇宙墓碑》以一种理性的结构安排,揭示出一种极致浪漫的感情而又完全不滥情。——张大春 韩松是当代中国首席科幻小说家。——美国《洛杉矶时报》 小说中常常出现的错位感,其实正是当代中国的一个刺耳主题。在那样一种未来,没有人能确信,自己所处的社会及其心智是否完整。——美国《连线》杂志
  • 格林兄弟的遗赠

    作者:[美]波莉·舒尔曼

    如果童话中的魔法真的存在,那会发生什么呢? 身处新校园中的孤独感,让伊丽莎白接受了一份在纽约回收物品储藏馆的兼职工作,希望能借此交到新朋友,顺便也给自己赚点零花钱。而这个储藏馆可不是寻常的图书馆,人们通常到这儿来借一些物品,而非书本。这些物品包罗万象,从茶具、曲棍球球棍到玛丽•安托瓦内特王后的日常假发,应有尽有。 储藏馆也是格林兄弟遗赠的保管处,这些藏品都放在地下室的一个秘密房间里。那个房间也被管理员用来封存那些在《格林童话》中记载的强力宝物,包括——七里格之靴、眨眼间就能变出一桌盛宴的小餐桌,以及白雪公主继母的那面说着谜语、有着自我意识的阴险镜子。 某天,这些具有魔力的藏品一件件地失踪了,伊丽莎白和她的新朋友们必须在自己被诬陷或是被幕后黑手俘虏之前,捉住那个行窃的贼……
  • 冷浪漫

    作者:科学松鼠会

    X射线分析发现兵马俑上的蓝色颜料并非埃及蓝的“后代”,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决定了一个女人会不会爱上一个男人,非主流的自平衡地球控制理论点出了和谐二字的精髓,计算机和进化论比化妆品更能决定一张脸美不美,宅男遇见媳妇的几率大小取决于是否身处德西特时空,有人会因为拥有灵敏的味 觉而不喜欢喝酒,宇宙中正在发生和已经发生的恒星核反应为新生命到来提供了可能,放弃种种玄学信仰之后用逻辑来研究艺术就是一种顺理成章的尝试。科学松鼠会那些充满文艺情怀的理工博士们,在一年里用八个关键词写就了一本作业,为你呈现这个既有理性之冷酷又有感性之浪漫的世界。 这本书精选科学松鼠会多位作者的作品,包括色、爱、和、美、宅、酒说、新生、艺术8个主题。在每一章中,各位松鼠们从物理、化学、生物、信息技术、音乐等不同的学科视角出发,用专业化的知识、通俗化的语言对主题展开了别开生面的诠释,从颜色的味道到基因与爱情的关系,从护肤品、保健品中隐藏的秘密到寒武纪“生命大爆发”……呈现在你面前的是一个剥去了严肃外壳之后的异彩纷呈的浪漫科学世界。
  • 情种起源

    作者:海伦·费舍尔

    爱情是人类永恒的话题,若从生物学的角度对人类的爱情进行解释,以科学的视角剖析人类最神秘的感情,虽然存在很多不确定,但颇有启发性。为什么我们相爱,为什么我们选择自己选择的那个人。男人和女人在各自的浪漫感情中有何不同?一见钟情、爱与性欲、爱与婚姻、动物之爱、爱是怎么演化的、 爱与恨等成了这本书的主题。 媒体推荐语★ 海伦·费舍尔的书会诱惑你,其魅力使你无法抵御……它充满诗性、性感而诱人,同时又是科学的。 ——理查德·道金斯,英国演化生物学家和动物行为学家 对于和爱或者性有关的话题,人们似乎永远不会失去谈论的兴趣,但正因为如此,要谈论得引人入胜反而变得很不容易了,费舍尔的这本书在爱情机制的形成方面给出了一些她的独特思考。 ——江晓原,上海交通大学科学史系教授 如果你想了解演化论,去读《物种起源》;如果你想了解大脑中的爱情,来看《情种起源》。如同各种波长的光波在我们脑中组成了这个五颜六色的世界,各种并不浪漫的生物化学反应在我们脑中产生了浪漫的爱,因为,一切复杂源自简单。 ——毛利华,北京大学心理系教授 “迷人……(费舍尔的)激情支撑起了整本书,里面详细地描述了大脑的功能,可读性非常高。”——《匹兹堡邮报》 “我所读过的最综合广泛以及最容易理解的描述,有关于依恋的大脑化学机制。任何人通过阅读它都能学到一些最重要的知识:如何以及为什么我们——还有其他一些生物——会爱。”——大卫·P. 巴拉什,华盛顿大学心理系教授,《生存游戏和一夫一妻制之谜》作者 “极其迷人。”——《达拉斯早间新闻》 “一场爱的科学与艺术盛旅……从先贤诗句到大脑扫描,《情种起源》当称作最为引人注目的科学著作,讲述这种最令人困顿的复杂人类经验。”——大卫·M. 巴斯,《欲望的演化:人类择偶策略》作者 “出类拔萃的。”——《哈特夫德新闻报》 “极富娱乐性地平衡着诗歌的赞美与科学的论证,费舍尔表现了爱情的莽撞行为背后的化学,以及提供了必要的知识来帮助了解是否情绪起伏与“爱上了”相关。” ——《书目报》(美国图书馆协会下属出版物评论媒体) “很具可读性和启发性……费舍尔已开始跻身于最好的作家之列,像是安东尼奥·达马西奥那种,她在书中引用了他那本关于意识的著作《关于发生了什么的感觉》,还有比尔·布福德的畅销作品《万物简史》,一本向最广大读者解释我们自身、我们的天性和行为的书。” ——《匹兹堡先驱评论报》 “引人入胜的……写得相当棒,一本提供了深刻见解的巨著。” ——《中西部书评》
  • 肠子,脑子,厨子

    作者:﹝美﹞约翰•S.艾伦 (John S.

    在令人眼花缭乱的食谱和饮食文化背后,是不是隐藏着一种有关食物的本能,一种全人类共有的味觉体验?有没有一种“食物理论”决定着我们会选哪些东西来吃,决定我们认为吃多少才算饱,决定我们爱吃什么零食?神经人类学家约翰•艾伦觉得有。在这本书里,他探索了味觉的演化基础,以及共同的认知基础何以衍生出世界各地纷繁复杂的饮食文化。 人类食用的植物和动物种类非常广泛,但与其他杂食动物不同,我们吃饭时用到的不只有舌与胃,还有脑。味蕾能够体现人类的自然史,我们是独一无二的超级杂食者。 这本书的素材来自食物历史、厨师、人类学家和神经科学家,艾伦先是描绘了我们最原始的祖先的食谱,探索了烹饪在大脑演化中的作用,随后将笔锋转向当代吃货关心的一系列问题。书中探究了对食物的厌恶与喜好、给食物加上“好”和“坏”标签的强迫性需要、健康食物金字塔的膳食偏差,还对吃这件事进行了跨文化比较。 例如,为了解释为什么全世界的人都喜欢吃酥脆的食物,艾伦先是考察了人类的近亲食用昆虫的习惯。他还提示,咬碎酥脆食品的声音可以丰富感官体验,避免吃饭时的乏味。另外,对健康不利的油炸食品却会让我们获得犯错般的快感。事关吃喝,决定味觉的绝不是单一因素。 如果说语言反映了人脑独特的高级智慧,食物在此方面也毫不逊色。这是一本能够让人思考的书,让大家能更深刻地认识人和食物的关系,更明白我们为什么要吃、吃什么以及怎么吃,并更深入了解我们的过去,同时思考人类的将来。 ——薛贵 北京师范大学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认知神经科学家 这本书告诉你的,是“人类为什么喜欢这样吃”。不明白这些,并不会影响你享受美味,但明白了这些,可以让你谈起吃来与众不同,在吃货中上升几个等级。 ——云无心 科普“《吃的真相》系列”作者 艾伦结合了演化与现代生物学研究,做出了一桌有关人类饮食习惯的盛宴,桌上满是新鲜想法。这本书以迷人的笔触揭示了食物的深层意义。 ——理查德•兰厄姆(Richard Wrangham) 哈佛大学人类学家 书里有多如牛毛的有趣信息:我们为什么爱吃酥脆的食物,食物如何推动演化……这是取道餐盘的人类史之旅。 ——Jesse Rhodes,史密森尼杂志美食专栏作者 我们的大脑总是会被食物吸引,耽迷于复杂的食谱,眼馋巧克力……艾伦以精神上的味觉偏好作为透镜,讲述生物学和文化历史的故事,他的武器是人类学、食物历史和作为厨师的经验。书中涉及对食物的渴望与厌恶、文化取向与节食,内容丰盛。 ——《自然》 艾伦是个科学家,这就是说,他对食物的文化史——比如说腌黄瓜怎么从东欧迁移到纽约——兴趣不大,他感兴趣的是“干货”。他的工作就是观察大脑扫描图,看看要求被试者想着不同的食物时,他们的哪部分脑区会被激活。由此,他能把如今人们对食物的偏好镶嵌到生物演化的漫长征程中。 ——Kathryn Hughes,历史学家,作家
  • 不敢问希区柯克的,问S先生吧

    作者:科学松鼠会和它的朋友们

    【编辑推荐】 电影正看得如痴如醉,有人在一旁冷冷地说:“哦,这不科学。” 怒从心头起,恶向胆边生? 放松一点嘛朋友,我们不想打扰你的观影兴致,也不是吐槽爱好者,只想多提供一个看电影的角度。 如果你也在看电影时嘀咕过:“这可能吗?”“那是什么?” 那么,这本书就是为你量身打造。 【内容简介】 S先生,可以理解成松鼠,也可以理解成科学(Science),它负责从科学角度解答好奇宝宝们看电影时冒出的奇怪问题。如果你也爱在看电影时胡思乱想,欢迎坐过来,找出这些经典电影,和S先生一起来看第二眼。 未来属于好奇心,好奇心属于“这也许没什么用但我就是想知道”星人。 【推荐】 电影是我描述事物的途径,我愿意了解并接纳这个世界的任何一面,这本有意思的书,让我看到了它原本不那么显性的一面,图像、形象之外,还有数据和基本规律。在这里,科学的精准和文艺的多义居然无缝对接,它可以是电影呼啸翻涌的情怀里让人心下妥帖的技术细节,也可以直接用来构建电影本身。 ——导演 贾樟柯 电影汇聚了我们这个时代的一切进展,一切成果。比穿越而来的宋朝人幸运的是,我们是站在一个连贯的人类经验线上,不但知其然,而且愿意并有能力知其所以然。 这本书做的就是这件事,从电影里的星星点点入手,扯出一条线头,帮我们梳理时代进展,以及我们的经验成型过程。它之所以让人感到兴味盎然,并且读出一种热烈讨论的节奏和基调,就是因为策划者、作者和读者之间,达成了类似的默契:咱们是一群兴致勃勃的人。 —— 影评人 韩松落 《植物人怀孕问题》,《与金刚相爱的问题》,一本科普读物,信手一翻就看到了这两个问题,我登时懂得了,什么叫做业界良心。 ——编剧 史航
  • 想当厨子的生物学家是个好黑客

    作者:[美] 马库斯•乌尔森(Marcus W

    比尔•盖茨对《连线》杂志说,如果他还是个少年,他就会做生物黑客了。“如果你想用伟大的方式改变世界,就从生物分子开始吧。” 这里是生命科学领域的比尔•盖茨和乔布斯的故事。 20世纪,IT技术重塑了人类的日常生活。21世纪,轮到生物技术了。 既然DNA也是程序,也可以编码和 解码,既然人体就跟电脑一样可以通过程序控制,那么,生物界的程序员们就是改变人类衣食住行面貌的人。生物黑客们正在通过DIY改造世界,你呢?了解自己,还有什么比DNA更本质呢? 黑客精神:独立、开源、保护弱者、保持好奇、反对霸权 行动:他们试图用更廉价和实用的生物技术来改变自己的生活:在厨房里检测家族遗传疾病,自己制作三聚氰胺检测工具,制作更方便廉价的传染病疫苗,把果蔬净化机改装成离心机,发明世界上最小的上热循环仪,用微生物净化水的方法来清理胆固醇,开拓个人定制的癌症攻克方案。 信念:个人有权利知晓自己的遗传学信息,个人力量可以避免大公司大机构的官僚和冗繁,生物科学的成果应该送到最需要它们的人手上,生命可以设计,每个人都可以成为生物黑客。 推荐语: 我们号召创新,呼吁创新,正是由于我们目前的创新不尽人意。即使在发达国家,人们也在抱怨专业的研究者们为体制、文化、经费及奖惩等非科学因素的压力而疲于奔命,以至于出现不少“人不能尽其才,物不能尽其用”的尴尬现状,创新动力愈发变弱,创新灵感未见增长。然而此书中的一群“黑客”们,犹如空中的新星,为科学的发现与创新带来了新的希望。 这些年青黑客的激情,也许是出自于他们的好奇或非意识的冲动,也许是代表一种人类天生的追求和执着,也许,这是一种积极的尝试:将自我人生价值的实现、社会责任的承担与历史使命进行最佳结合。 ——杨焕明 中国科学院院士、华大基因研究员 这本书把开源、反商业化、保护弱者、自由、独立、好奇的黑客精神表现得淋漓精致。从开源的设计、廉价的设备、极富创意的检测方法、巧妙的构思、到惊为天人的生物积木工具等等都让人觉得阅读畅快无比。 ——吴凡 生命科学研究者,国内早期计算机黑客和生物黑客 他对生物黑客们的精彩描述揭示了这个时代的重要矛盾:我们对掌控生命的力量的向往和恐惧。 ——卡尔•齐默(Carl Zimmer) 著名科普作家,《演化》作者
  • 心外传奇

    作者:李清晨

    免费试读(前四章) http://read.douban.com/ebook/214929/ 心脏,曾是手术刀难以触及的禁区,心脏受损的人往往只有死路一条。然而六十多年以来,人类挑战这一禁忌的尝试从未停止,一颗颗破碎的心终于迎来重生的希望。 外科医生李清晨以冷静细腻的笔 触,向读者揭示了这一独特历史进程中种种不为人知的细节。一群与死神展开殊死拼杀的拓荒者,为拯救万 千生灵的性命毅然走进一片荆棘丛,为原本必死无疑者开辟了一条生之路,从无到有地创建了心脏外科。 这是一出混合了坚韧、运气、热血、悲情甚至不乏血腥的大戏。 这本书更像是悬疑小说,一个一个悬念抛出,查阅无数资料后,再给出最贴近历史的解答……这个时代需要这样的书,让不是医学专业的读者去了解医学的发展及医学的局限。 ——北京协和医院急诊科主治医师 于莺 作者用讲故事的方式描述了心脏外科的发展,文笔流畅,内容引人入胜,可读性强。此种写作方式很值得提倡,不然科学似乎太枯燥了,其实并非如此。 ——中国工程院院士 黄志强 有激情,有曲折,有遗憾,有坚持,单论情节就堪比好莱坞大片。再加上真实性和科学性,这是比小说更精彩的科普文。 ——网友 imaginer 谢谢你的文章,我一直跟着在第一时间阅读。我的小孩出生后诊断为室间隔缺损,在十个多月的时候做的手术,我永远忘不了在手术室外度过的几个小时。 ——网友zigzed 我出生时就是四联症,父母在很困难的情况下借钱带我去医院做了手术,那时我五岁,做手术前的情形现在很能记得,指甲盖都是紫色的。现在我二十三岁了,刚刚从一所重点大学工科毕业。感谢我的父母没有放弃我,感谢有你们这些外科医生的探索……如果有能力,我要去帮助那些先心病患儿。 ——网友 小白
  • 利维坦号战记Ⅰ——飞越阿尔卑斯

    作者:[美]斯科特•维斯特菲尔德

    如果达尔文不只提出进化论,还发现了DNA? 如果戴姆勒既发明了汽车,又造出武装机甲? 如果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真相,不是教科书告诉你的那样? 这是你所不知道的、未曾发生的历史—— 殊死搏斗的两大阵营已悄然改变。谁会取胜?是崇拜大机器的德奥同盟国,还是将生物改造成工具和武器的英法俄协约国? 在战火纷飞的年代,落难王子&英姿少女在阿尔卑斯之巅不期而遇。问题是:他们会选择给机器上油,还是给怪兽喂肉?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夜,欧洲列强分为两大阵营全副武装,预备决一生死。德奥同盟国拥有巨舰大炮和钢铁战争机甲,咄咄逼人;英法俄协约国拥有超级生物技术,培育合成生化兽作为武器。利维坦号是一艘巨大的生物飞艇,也是英国舰队中最训练有素的巨兽。 亚历山大•费迪南德,奥匈帝国的王子,目前正在逃亡当中。他的帝国抛弃了他,王子头衔名存实亡。他身边只有一台饱受战火蹂躏的风暴机甲和一小队忠心耿耿的追随者。 德琳•夏普,一介平民,女扮男装混进英国空军服役。她是位了不起的飞行员,但女儿身的秘密随时可能会暴露,被逐出军队。 大战即将来临,阿列克和德琳的命运线以最意想不到的方式交汇——他们都登上了利维坦号,展开神奇的环球冒险。 这场冒险之旅将永远改变他们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