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传媒

  • 媒介与权势

    作者:哈柏斯塔姆

    哈伯斯塔姆以浩瀚的历史资料为背景,用了大量的笔墨去描述20世纪美国新闻政治史上一系列重大政治事件的背景、起因、发展、结尾,新闻界、政界、人民对这些事件的反应,以及这些事件所造成的美国总统与人民、总统与新闻界、新闻界与人民乃至老年人与年轻人、黑人与白人、白领阶层与蓝领阶层之间根深蒂固的信任差距。这些事件主要包括50年代的麦卡锡事件;60年代的猪湾事件,柏林墙,氢弹,总统遇刺,越南战争,大城市的种族暴动,大学校园里的暴动,参议员肯尼迪和马丁·路德·金的遇刺,在越南取胜的诺言破产,留长发问题,性问题,公开说脏话骂人问题,吸毒,州立肯特大学事件,美莱事件,接近萧条,以及水门事件等等。在这些事件背后,一些人不相信美国政府,另一些人不相信新闻,而政府和新闻界彼此又都鼓励人们不要相信另一方。作者在书中用了较大的篇幅将胡佛以后的历届总统作了穿插的描写,使我们目睹了一部活脱脱的美国当代新闻政治史。其间,新闻成为了政治的一条主线,新闻在一定程度上改变着政治结构,而政治又在某种程度上影响着新闻的形成;新闻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政治人物的取舍,而政界首脑又在某些情况下影响着新闻界人物的沉浮。新闻界巨头和政界首脑之间的关系是客大欺店,店大欺客,有时甚至是互不相让,平分秋色。另一方面,他们又相互依存,密不可分。新闻巨头不涉足政治,报纸就办不下去;而政界首脑离开了新闻也就不成其为政界首脑。新闻成为了政治,产生着权力,本身也就成了政治权力。这部历史蔚为大观,变化多端,令人瞠目,引人入胜。同时,作者在书中所作的分析细致入微,入木三分,放大了的历史细部,有着唤起人们思辨的力量。
  • 中国时代1900-2000(上卷)

    作者:师永刚 邹明 / 主编

    西方如何认识中国?他们如何发现中国,发现同样的一件事的背后与我们认知不同的部分。《中国时代1900~2000(上卷)》试图探究美国人对于中国历史的记录方式,以及他们如何看待中国,如何围观中国的方法,也许,我们需要一本原始的,没有任何修饰的美国人对于中国历史的记录方式,不管这是一种偏见还是洞见,不管是一种真知还是误读。这本美国人撰写的中国史,对于正在快速前进的中国,则是多么重要的一部文献式的指路牌,或者参考消息式的中国现代史。
  • 怎样当记者

    作者:庹震

    怎样当记者,ISBN:9787800879333,作者:庹震
  • 金庸与明报

    作者:张圭阳

    金庸,作为武侠小说领域的一代宗师,可谓誉满中华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但作为一代报人,却为人知之甚少。其实,正如金庸自己所言《明报》才是他毕生的事业与声誉。本书截取1959年金庸离开长城电影公司创办《明报》,到1994年辞去明报企业集团荣誉主席的这段时间来研究。详细阐述了《明报》从一份都市小报伴随香港和大陆的时局变幻发展壮大为华文领域一份政论性大报的过程,以及此过程中,特别是三次大的发展机遇面前,金庸对《明报》的驾驭和作用。不仅如此,本书还以《明报》为中心,结合上溯下延的报业资料,较为翔实地描绘了这个时段香港其他中文报纸的办报特点和香港中文报业的整体发展状况,很好地填补了香港作为中国现当代中文报业中心断代史系统研究领域的空白。.
  • 认识媒体

    作者:[美] 乔治·罗德曼

    本书共十五章,每一章都以独特的基本架构“历史、行业、争议”展开,分别介绍了图书、报纸、杂志等印刷媒介,电影、唱片、广播、电视、互联网等电子媒介及公关、广告的历史、行业状况以及面对的争议。这种独特的组织方式让读者得以全面直观地掌握媒体的概念,并了解媒体的历史、现状、存在的问题,等等。本书涵盖广泛,可视作一本媒体的小百科全书。 书中实例丰富,贯穿始终。这些来自美国的典型案例,生动形象地再现了美国的媒介生态,使本书成为新闻传播学引进图书中不可多得的优秀入门级教材。
  • 王国与权力

    作者:[美]盖伊·特立斯

    新新闻主义之父盖伊·特立斯 掘地三尺深挖《纽约时报》内幕 每个名字、场景、故事,句句属实 每一天,从早上的新闻,到晚上的热帖,所有这些信息和咨询,全由记者报道,再由编辑打磨挑选。是他们的“创造”决定了我们看到什么,谈论什么。 《纽约时报》是所有媒体中公认最可靠的历史记录者,它报道的就是事实。从地方小报到世界自由主义阵营的旗帜,哪些人为它奠基,为它添砖加瓦?是一群只为新闻而活的人。 他们全力报导今天,截稿时间一过,该跳舞跳舞,该赛马赛马。这是一群理想主义者,也是真正的野心家、投机客和享乐家。 1851年创刊,1896年被阿道夫·奥克斯以7万5千美金收购,《纽约时报》用一期期报道奠定了自己影响美国、影响世界的第一大报的地位。它记录了世界近现代历史中几乎所有最重大的事件,而记录这些事件的《纽约时报》和《纽约时报》人则往往隐居幕后。 作者特立斯从1953年开始在《纽约时报》工作了十余年。当他离开时报后,第一件事就是回过头去采访自己曾经的同事,试图以时报不鼓励、不允许的方式刻画描述这个庞大的、能影响全美乃至全世界局势的机构。特立斯眼光犀利,笔触细腻,不仅在书中回溯了《纽约时报》的历史,还生动地再现了近百名时报人,以及他们在时报这个大机构中的庞杂关系,向读者展现了一幅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第一流媒体从业者的群像。 本书初版于1969年,至今仍是关于《纽约时报》历史及运作方式最权威细致的参考书,开启了当时写作、出版媒体著作的潮流。
  • 如何应对愤怒的公众

    作者:[美]劳伦斯·萨斯坎德,[美]帕特里克·

    科技进步、社会发展的同时也使越来越多的环境冲突、企业信誉危机和群体性事件见诸报端。政府、企业乃至明星的公信力受到来自公众的越来越大的冲击。人们为什么愤怒?又如何应对愤怒的公众? 劳伦斯•萨斯坎德与帕特里克•菲尔德深入研究、总结几十年来历次重大危机公关事件,并结合自身多年危机调解经验,写成《如何应对愤怒的公众》。《如何应对愤怒的公众》为麻省理工-哈佛大学公共争议研究项目研究成果,是世界危机调解指南。作者在《如何应对愤怒的公众》中复盘美国历次重大公共危机处理得失,解答人们为什么愤怒,并首倡互利方法应对愤怒公众的六大原则。
  • 点燃理想的日子

    作者:张洁,梁碧波

    《点燃理想的日子》中的访谈者,进栏目时的年纪都不一样,有的至今留在电视圈,有的已转战其他领域,但无论在哪里,他们都取得了自己的成就——显然,这与《东方时空》的训练是密不可分的,那是他们成长最快的时光,那时候注入的理念和精神,那时候培养起的能力和眼光,已经成为这些人成就日后所有一切的隐形基因。他们是《东方时空》这个母亲生下的若干孩子。
  • 中国新闻舆论史

    作者:林语堂

    本书是中国较早概述中国舆论演变过程的专著。本书探讨的核心问题是,中国自古代到现代以来的民意是如何表达的?作者份古代和近现代两个部分探讨了中国古代的文人学者和普通大众在何种情况下、以何种方式时间公共批评。 作者尤其关心中国古代清议与朝廷权威之间的斗争以及民国时期新闻报业所代表的民意与国民政府的斗争,这再作者看来是民主再中国发展的关键所在。 作者再书中强调新闻报道要贴近人的内心和生计、要有人情味、要通俗易懂、平易近人、喜闻乐见、要用脚写作(指要多实地采访)等等,对当今的新闻工作不无裨益。
  • 我所珍惜的30位北大传媒人访谈录

    作者:徐泓

    昨日未名湖畔书生意气,今朝中国传媒指点江山。30位北大走出的传媒人向你表白,什么是“我所珍惜的”。 原汁原味的访谈,充满智慧的回答,在这里回顾北大时代求学趣事,一览中国传媒沧海桑田,探讨报刊、影视、网络何去何从。 完备收录30位传媒人学生时代证件照,著名人像摄影师黑明定格他们的今日风采。 抚今追昔,值得珍惜,可读可看。 人物名单:(按音序) 陈晓海 董倩 康辉 李彦宏 刘学红 刘亚东 卢小飞 吕岩松 聂晓阳 聂震宁 彭波 沈颢 司景辉 孙冰川 唐师曾 汪大昭 汪文斌 王庚年 王利芬 王林 王鲁湘 王求 王烁 吴佩华 许知远 杨迎明 英达 张泉灵 张雅宾 朱玉
  • 挑灯看剑

    作者:杨锐

    《挑灯看剑:央视名嘴纵论天下》收集了六十多篇作者对时事的点评,生活随笔和散文。悉心品味,读者一定会有意外收获。对于那些渴望成功的年轻人,作者的生活和思想轨迹应该是一部精彩的教材。对于那些中年的事业有成的白领,作者对政治和社会问题的深刻见解,他的学贯中西的智慧和知识结构应该成为他们的有利参考。对于年长的读者,他作为民族形象的代言人,有理想和责任感的年轻人,他的思索轨迹和探索实践代表了新生代的精神面貌和竞争力,令长者回味过去,并释然地步入黄昏。
  • 《新周刊》2002佳作(文卷)

    作者:汪正球

    《新周刊2002佳作(文卷)》分“寻找中国刀锋”、“细节时代”、“雪村、小小和贱兔”和“给城市找一个卖点”四个部分收录多篇文章。
  • 访美记

    作者:胡舒立

    编辑推荐: 美国报业全景式观察与记录 胡舒立新闻专业主义理念的溯源 •本书写给那些想了解美国新闻报业的读者,提供全景而真实记录,让人身临其境。 •本书从报人、报纸、报业三个角度,对美国报业做了深入的观察,通过此书很容易对美国报纸运行情况有个清晰的了解。 •本书是被称为“亚洲最危险的女人”的胡舒立新闻专业主义理念的溯源,从中不难看出胡舒立的“新闻专业主义”的来源。 内容简介: 《访美记》是胡舒立对美国新闻业深度考察的全记录。她的美国之行,是一次“强化”采访,四个多月几乎都是在汽车轮子上度过的。一行十名国际记者自驾两辆中型吉普车,从中西部出发,最后经底特律回到圣保罗,走了25个州,晤谈了400多人,话题无所不包,可谓地地道道的美国报业“面面观”了。这次访美,胡舒立的新闻专业主义的理念开始启蒙,从此她开始在中国推介、践行新闻专业主义,在中国媒体界产生巨大影响。 《访美记》分为三部分。报人、报纸、报业。从这三个角度,作者对美国报业做了全景式观察和记叙。
  • 媒介事件/传播学名著译丛

    作者:丹尼尔.戴扬,伊莱休·卡茨

    作为一种新的电视样式,对“历史性”事件的电视现场直播已经成为世界性仪式。按照戴扬和卡茨的观点,这种直播事件虽然一方面把世界各地的观众固定在了电视机前,另一方面却具有改变社会的潜能。本书分析了奥运会、查尔斯王子和黛安娜王妃的婚礼、约翰F·肯尼迪的葬礼、登月事件以 及教皇约翰·保罗二世出访波兰这样一些重大事件,从文化人类学的视角研究了媒体事件的脚本、协疯、表现、庆祝、萨满教化以及播出效果这六个方面的基本问题。
  • 2009语录

    作者:《新周刊》 编

    《2009语录》内容简介:最具时代现场感、最个性化、最有趣的“中文甜点”盘点专家《新周刊》与知道分子联手编选。1000条语录·1000幅人物肖像·1000个时代现场创意人群的案头必备。
  • 新闻与正义

    作者:

    《新闻与正义:普利策新闻奖获奖作品集1(修订版)》主要内容:真实是真正的新闻的生命。普利策说过:“在一件事情的真相被彻底弄清之前,绝不放过它。连续报道!连续报道!……一定要坚信,真实对报纸来说犹如贞操对女人一样重要。”今天,有那么多的内幕、丑恶得以揭露,仍得益于这一优秀的新闻传统。
  • 广告人手记

    作者:叶茂中

    《广告人手记(叶茂中权威修订)》是中国大陆广告界第一本实战书,于1996年出版发行,一时洛阳纸贵,风靡全国。迄今为止,《广告人手记(叶茂中权威修订)》先后重印37次,对中国广告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誉为“广告人的必读圣经”。书中完整记录了叶茂中先生多年来的广告营销实战经验,从广告人到广告公司,从广告主到现代企业,从广告到营销,从本体到载体,全面讲述了广告业的营销与执行之道,尽显叶氏广告的真知灼见。此次修订特别新增了从未披露过的广告秘籍近十万字。另有叶茂中先生从业22年来成功执行的“361°”、“真功夫”、“大红鹰”、“红金龙”、“柒牌”、“雅客V9”、“赶集网”等经典广告的营销策划方案,具有极大的参考价值。
  • 财经新闻道

    作者:庞瑞锋

    《财经新闻道:对话美国顶尖财经媒体高层》是对美国著名财经传媒高层的访谈录,访谈内容涉及目前全美在财经新闻操作上比较前沿的东西。对于新闻院系的学生和财经传媒从业人员来说,是一本优秀的既有前沿理论也有实操经验的学习读本。
  • 真相再报告-与18位中国知名记者对话

    作者:黎勇 编

    《真相再报告与18位中国知名记者对话》所采访的18位记者,都是中国内地当前活跃在新闻一线的优秀记者。他们分布在各个媒体、各条战线,以自己的陪明才智、辛勒努力和对新闻的热情,写出了不少具有影响力的报道,为中国的新闻事业作出了贡献。但在他们所做的这些报道背后,有多少人了解过作为事件记录者的他们个人的想法、所走的道路以及希望发展的方向?
  • 世界著名记者经典报道

    作者:郝勤

    《世界著名记者经典报道》中的大多数报道都是在中国大陆首次年和发表。内容大多是对一个世纪或一个时代产生了深刻影响的重大事件真相的揭示。我们能够从这些报道中感受到一种至深至伟的力量,那是通过发现和揭示真相而引爆的真理的力量。这种力量不是威胁、恐吓、危险甚至是子弹可以抗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