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生命

  • 不要惧怕

    作者:约安·克里斯托福·阿诺德

    【内容简介】 人人害怕遭遇意外事件、恐怖攻击;害怕疾病与死亡;害怕孤独与悲伤…… 本书不但讲述了多位平凡的男女老少如何得到力量克服深层恐惧的经历,更穿插了托尔斯泰、狄更斯、克尔凯郭尔等人发人深省的小故事。本书将帮助读者产生坚定的信念:即使身处焦虑时代,亦能将生命发挥到极致,安然面对人生各样危机与挑战! 目 录 序 引言 第一章 根基 第二章 恐惧 第三章 绝望 第四章 丧子 第五章 尊重 第六章 童心 第七章 期待 第八章 预备 第九章 意外 第十章 弃医 第十一章 天佑 第十二章 苦难 第十三章 信仰 第十四章 勇气 第十五章 医治 第十六章 关怀 第十七章 死亡 第十八章 哀悼 第十九章 复活 作者后记 编者后记
  • 细胞生命的礼赞

    作者:刘易斯·托马斯

    20世纪70年代初,《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生一件值得纪念的事。它断断续续刊载了一系列文章,总题目颇谦逊,叫做“一个生物学观察者的手记”。后来,这些文章结集成两本书,面向大众,一本叫做《细胞生命的礼赞》,一本叫做《水母与蜗牛》。两书面世后,有数百万读者观念为之一变,人生因之增色。 《细胞生命的礼赞——一个生物学观察者的手记(汉英对照)》是作者结集的第一本书,包含一个医学家、生物学家关于生命、人生、社会乃至整个地球的思考。思想博大而深邃,信息庞杂而新奇,批评文明,嘲弄愚见.开阔眼界、激发思索。1974年出版后,立即引起美国读书界和评论界的巨大反响,获当年美国国家图书奖,此后易手数家出版社,印行二十多版次。许多篇目进入美国大学的英文读本、社会学课本和其他多种文集。刘易斯·托马斯的名字也因这一本小书而家喻户晓,有口皆碑。有评论家甚至把他比做当代知识武装下的蒙田。
  • 生命的答案,水知道

    作者:

    生命的答案,水知道,ISBN:9789576078316,作者:(日)江本胜著;长安静美译
  • 最後12天的生命之旅

    作者:艾力克.埃馬紐埃爾.史密特 林雅芬譯

    奧斯卡是一名罹患癌症的10歲小男孩。在醫院志工玫瑰奶奶的鼓勵下,他開始每天寫信給上帝,抒發自己內心的話。12封信代表奧斯卡在世的最後12日,每封信也代表著10年的時光。透過這些書信,小男孩得以想像自己歷經了人生各個階段,對人生不再有任何遺憾;透過這些書信,小男孩打開了心扉,化解了對父母的不諒解,重新找回親情。 這12天或許是臨終前的12天,小男孩純真、童稚的言語,和玫瑰奶奶建立的情感關係,都使我們了解生命的意義;這12天也讓愛在生命中成長。 作者簡介 艾力克•埃馬紐埃爾•史密特(Eric-Emmanuel Schmitt) 法國知名小說家和劇作家。1993年的作品訪客(Le visiteur)獲得莫里哀戲劇三大獎項,奠定劇作家的地位。此劇作已被譯成30多種語言在全世界演出。1994年以《利己教派》(La secte des egoistes)一書榮獲最佳小說獎。2001年所有劇作榮獲法蘭西學院戲劇獎。他的作品深受廣大讀者喜愛,已傳至全球30多個國家。 《最後12天的生命之旅》在法國甫出版即獲各方佳評,銷售已超過40萬冊,至今仍高居法國各大暢銷書排行榜上。並改編為舞台劇,由86歲的女星Danielle Darrieux一人獨立詮釋此劇。法國醫學院為感謝作者以疾病為靈感而寫出這本動人的小說,特別將Jean-Bernard獎第一屆得主頒給他。這是作者在台灣出版的第一本小說。故事溫馨感人,是您不可錯過的生命哲學小書。
  • 海闊天空

    作者:子騖

  • 生命八卦

    作者:袁越

    "男人为什么长乳头?血为什么总是热的?关节炎与天气有什么关联?减肥为什么那么难?乳腺癌是传染病吗?抑郁症到底该如何治疗?作者袁越接受过系统的生命科学训练,重实证、重逻辑、重量化分析,以人体生命科学为核心,从“人这种动物”、“生命的实验”、“健康的忠告”、“看基因下菜碟”、“医海钩沉”五个板块出发,用风趣又不失严谨地方式传递科学新知。 “顾准说过,中国人太聪明,常常追求顿悟式的大智慧,像王阳明那样,对着竹子“格物致知”,格了七天七夜,什么也没格出来,大病一场。土老师写这些关于生命的八卦,不追求什么微言大义,不会动不动就直奔人类的终极智慧而去——我看对他来说,也没什么那样的智慧存在。他只是老老实实地好奇,想了解一事一物,所以不带前提地寻找证据,往往颠覆我自以为是的常识和经验。”——柴静"
  • 一个人的乡村

    作者:郭正一

    看见寻常,看见世相,看见生命的本真 纪实版《活着》,那些寻常生命里的感动与美好 《一个人的乡村》是郭正一的乡村,是再“寻常不过”却又“独一无二”的乡村。 没有预设,没有美化,郭正一选择用“白描”、用“非虚构”的方式,来讲述这些在某个瞬间深深打动了他的心灵的人们和他们的事 儿:无论多么艰难,他们选择勇敢面对;无论多么卑微,他们不曾放弃梦想;无论多么坎坷,他们选择坚强。面对“活着”,他们有我们无法想象的“内心强大”;而五味杂陈的“活着”,有我们无法想象的“传奇百态”。 《石留国》:王屋山下的村长,特立独行,日子如意,轻狂张扬。活着不就应该嬉笑怒骂、热热闹闹吗?不甘寂寞、漫不经心的“桃花运”竟刺激得妻子以死抗争,旋生旋灭一念间。巨变之后每况愈下,他在孤独中努力寻找自己的来源,也寻找自己的归宿。如果时间可以倒推,他会活得小心翼翼吗? 《大姨》:饱受丈夫虐待却在他死在千里之外时,怀着八个月身孕赶去护送其遗体回家。不能乘车,她手拄拐杖,像个将领一样走在护送队伍的前面,风雨兼程,八天八夜…… 《女人花》:如歌剧《猫》中的“魅力猫”。她年轻时是最美丽的一个,为逐爱异乡闯荡,却最终失美貌,失爱情,尝尽悲凉。谁也不能改变命运,爱也不能。她在追问中,选择坚强,选择坚持每一天…… 《养蜂人家》:女人因毁容而不敢照镜子,无法面对生活,男人辞工、收拾行囊带她做游走坡岭的养蜂人,只为她能放下面纱,自由行走。为爱放下一切,风餐露宿,走海角天涯,说说容易,几人真能践行? 生命是一出伟大的戏剧,开始了,就不再停下。
  • 四海为家-少女小诗的17年108天

    作者:陈小诗

    这个叫做陈小诗的女孩子,是特立独行的,她不喜欢小猫小狗,喜欢荒原上狂野的狼;不喜欢窝在家里看日剧韩剧,而喜欢自称为流浪的刀,东南西北地行走。读她的作品,如阅她的一生。天真而成熟的足迹,敏锐独到的思想,鲜活洒脱的个性,充盈率真的情感,开朗刚毅的姿态,通灵丰富的文字和永远灿烂的青春,都活脱脱跃然纸上,除了震撼就是震撼,除了感动还是感动……
  • 妞妞

    作者:周国平,砚子(插图)

    《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全彩纪念版)》内容简介:妞妞完全是偶然地来到这个世界上的。可是,世上有谁的降生是必然的呢?即使在一个选定的时刻播种,究竟哪一颗种子被播下仍然全凭机遇。每想到造成我的那颗精子和那颗卵子相遇的机会几乎等于零,一旦错过,世上便根本不会有我,我就感到不可思议。始终使我惊奇不已的另一件事是,尽管孩子是某次做爱的产物,但是在原因和结果之间却没有丝毫共同之处。端详着孩子稚嫩的小脸蛋,没有哪一对父母会回想起交媾时的喘息声。我不得不设想,诞生必定有着更神圣的原因,它担保每一只生命小舟的航行具有某种命定的性质。
  • 死亡別狂傲

    作者:蘇恩佩

  • 林间最后的小孩

    作者:(美)理查德·洛夫|译者:自然之友

    《林间最后的小孩:拯救自然缺失症儿童》主要内容简介:记者兼儿童权益倡导者理查德·洛夫,在他这部具有开创性意义的作品中,揭示了儿童与自然之间关系的令人惊异的断裂,今天,电子产品环境下成长的一代人在生活中缺少与自然的接触,洛夫把这一现象和一些最令人担忧的儿童发展趋势联系在一起,其中包括:肥胖率增加、注意力紊乱和抑郁现象。这是第一本总结了系统研究成果的书籍,指出与自然的直接接触对于儿童的健康成长、儿童与成年人身心健康都至关重要。洛夫不仅仅敲响了警钟,也为恢复这一至关重要的联系提供了实际的方法。
  • 此生未完成

    作者:于娟

    死亡,或許是另一個生命的 待續……. 二○○九年十月的一個晚上,于娟教書下課後,騎著腳踏車去超市買牛奶,路上為了避讓來車,她從腳踏車上摔下,瞬間她感到一股抽筋的疼痛從腰間傳來,心想:「不會這樣就扭傷腰了吧?」 第二天,她竟然因腰痛而疼得起不了床,稍微一動,豆大的汗就往下掉。那時候的于娟萬萬沒有想到,這劇烈的腰痛竟是癌細胞已經轉移的徵兆。為了工作,她忍著腰痛,每天晚上還是在辦公室熬到十點鐘,但開始跑醫院看病,接二連三被誤診為腰椎受傷。 直到二○○九年十二月底,痛到全身一動也不能動的于娟被救護車送進醫院急診室;幾番周折,在二○一○年元旦,她被確診罹患乳腺癌四期,也就是癌症末期。當時,距離她留學回國開始教書只有三個月,她的兒子土豆只有十四個月大,她的父母已六十多歲,而她是家中獨生女……在她人生欲展翅高飛之際,突如其來的病痛完全打亂了她的人生步驟,也在她的生命槌下了重重的一擊。 但于娟沒有放棄,她忍住所有化療的痛,拚命想活下去,為孩子、為父母、為丈夫活下去。就像她丈夫光頭寫道:「她真的很堅強,確診得知乳腺癌時,她居然高興地笑,因為乳腺癌相對其他癌症來說更好醫治一些。我也幾乎沒有落淚,只有一次,回家看到她和寶寶的合影,淚如雨下。」 本書收錄于娟確診罹患乳腺癌後寫下的病中日記,她在日記中反思生活細節,並發出「買車買房、買不來健康」的感歎,這時她退回到一個普通的女兒、妻子、母親,發出對生命最單純的感悟。在這些文字裡,很多讀者看到的不是于娟的故事,而是自己;在大陸引起網友關注和眾多媒體熱烈報導,大陸部落客的瀏覽人次高達800萬次。
  • 从基本到超凡

    作者:杨牧谷

    本书从杨牧谷博士的百余本学术著作中,精选其关于信仰和做人的论述,集结而成。全书分为上下两部分,上部“论信仰——从基本到超凡”,勾勒出信仰的基本,力主让信仰承载生命,生命才能活得超凡;下部“论做人——做人不艰难”,则从宗教、哲学、社会心理学、两性生活各个方面,娓娓道出做人的智慧。 杨牧谷博士的文字清新隽永,幽默有趣,精辟入里。
  • 写下你的墓志铭

    作者:毕淑敏

    毕淑敏写给青年知识分子的人生启示录 每个人的一生都是一首独一无二的曲子 读“四弦散谈”看毕淑敏如何拨弹人生之歌 《写下你的墓志铭》:直面死亡第一课,请写下你的墓志铭。 《写下你的墓志铭》系毕淑敏“四弦散谈”之死亡篇:“人生就是一个向着死亡的存在,一个人年轻的时候就思索死亡,和他老了才思索死亡,甚至知道死到临头都不曾思索过死亡,是完全不同的境界。”曾为内科医生的毕淑敏,关于“死亡和生命”从未停止过思考。希望这些文字能够启迪更多读者正视死亡,珍视当下。思考未必能给我们终极答案,但会让我们渐渐懂得如何以敬畏和感恩之心面对自己、他人和这个世界。 人生就是一个向着死亡的存在,一个人年轻的时候就思索死亡,和他老了才思索死亡,甚至知道死到临头都不曾思索过死亡,是完全不同的境界。——毕淑敏《写下你的墓志铭》 ■ 在世界屋脊当兵,自然赋予了她超拔的精神,面对熙攘纷杂的世界,她毫不迟疑地大声说出:我喜欢辽阔的地方; ■ 内科医生的历练,让她谙熟人体的节律和生命的无常,独处静思后不禁与众生语:早些写下你的墓志铭,人生会是完全不同的境界; ■ 灵魂深处对于写作的热爱和表达的渴望,促她弃医从文,成为“文学界的白衣天使”,此间的转换历经艰辛却依旧从容优雅,缘于她智慧经营着一个“教养的关系花园”; ■ 年近中年,感悟到透支的身体和心灵需要时时养护,于是背起书包毅然潜入心理学的海洋,抬头时,已成为了一名优秀的水手,可用所学成功助那些思想或精神囿于一域的人,勇敢跨过心灵深处的暗礁; “聪慧的女子”“内科医师”“作家”“心理医生”,这四个角色如同演奏人生之歌的四根弦,毕淑敏将其拨弹成一曲意涵隽永、和谐悦耳的雅音——或喜悦或低沉,或畅快或徘徊,你也许闻之陌生,或也心有同感,无论何种感受,这“四弦散谈”的谐音都足以唤你心弦与其共振。 【精彩评论】 我是一名医学生,每次看毕老师的文章,总是很惊叹她的文笔。一个女性,面对苦难和人生,总是井井有条,文字冷静,却又细腻。 —— 宁芳佬的小树 携带着高原的严寒,青春的沉重,生命的厚实以及对死亡的冷静,足以震撼每一个人的灵魂,而冷静理智的叙述,使她的作品具有一种罕见的磅礴大气。—— 柴福善 毕淑敏的文字好似消毒液,撒在每一颗伤痕累累的心上,这种痛直刺内心深处,之后便是温柔的抚慰、快速的痊愈。—— 从心行 以细腻而不失力度的笔触描绘人生种种细枝末节:既有生命的美好体验,也有每个人都可能面临的压力、急躁、困惑,还有对心灵陈疾的剖析和审视,从生活微小处寻找感动,温暖我们心底最冰冷的地方。毕淑敏的文字饱含医者情怀,她的文字直抵人心。—— 胡桃夹子公益
  • 灵魂幸存者

    作者:杨腓力(Philip Yancey)

    我们的生命常常需要从那些伟大人物的身上汲取力量。 在《灵魂幸存者》中,著名作家杨腓力用十三篇精彩地人物素描,活画出对他的灵性生活影响至深的十三个人的生命故事:马丁•路德•金,甘地,托尔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班德医生,卢云神父……他们并不一定是传统意义上的“信心伟人”,有的甚至也未必是基督徒,但是他们的怀疑和坚定,他们的软弱和勇敢,他们的瑕疵和“刺”,让我们恍悟:原来一个朝圣者的真实挣扎可以成为其他人安慰的源头和信仰的磐石,而基督徒生命的本相更是充实而丰盛的。 《灵魂幸存者》不仅仅是杨腓力个人的信仰履历表,也是弟兄姐妹的灵性参考书,帮助我们能更深入地内省我们的信仰,更真实地面对我们的生命。
  • The Last Lecture

    作者:Randy Pausch

    A lot of professors give talks titled "The Last Lecture." Professors are asked to consider their demise and to ruminate on what matters most to them. And while they speak, audiences can't help but mull the same question: What wisdom would we impart to the world if we knew it was our last chance? If we had to vanish tomorrow, what would we want as our legacy? When Randy Pausch, a computer science professor at Carnegie Mellon, was asked to give such a lecture, he didn't have to imagine it as his last, since he had recently been diagnosed with terminal cancer. But the lecture he gave--"Really Achieving Your Childhood Dreams"--wasn't about dying. It was about the importance of overcoming obstacles, of enabling the dreams of others, of seizing every moment (because "time is all you have...and you may find one day that you have less than you think"). It was a summation of everything Randy had come to believe. It was about living. In this book, Randy Pausch has combined the humor, inspiration and intelligence that made his lecture such a phenomenon and given it an indelible form. It is a book that will be shared for generations to come.
  • 哪怕两手空空,也要看见生命的璀璨

    作者:马洛·摩根

    《哪怕两手空空,也要看见生命的璀璨》内容简介:这是一段不可思议的旅行。刚踏入沙漠,马洛•摩根的钱包以及酒店房卡、照相机、护照就全部被同行9的原住民付诸一炬,后者只给了她一块破布裹身,并强迫她与部落一起过最原生态的生活。 从最初的不愿,到无可奈何跟随原住民一起在滚烫的沙漠中行走,渐渐地,马洛的“烦恼”死了,心灵活了——讨厌的苍蝇在帮她清洁身体,带走污垢;沙子能带走身体上的臭味;食物和水也总会在恰当的时间出现……原住民也变得可爱起来:他们对着伤口说话;他们用树枝在树叶中去挑、去掏吃的;他们用唱歌的方式测量距离和时间…… 这场意外的冒险之旅,让马洛经受了身体承受力、毅力和心灵的洗礼。马洛说:只有在沙漠里,才能明白“人竟然可以这样一无所有地活,而且活得这么的满足”!
  • 人生中不可不想的事

    作者:克里希那穆提

    你从哪里来?又往何处去?生命是个伟大的谜,了解生命本身,比其他任何事情都重要。莫名的焦灼与恐惧,盘踞了我们的生活。我们既不自由,也不快活。我们渴望爱,但内心却变得越来越冷漠。这一切究竟是为什么?... 克里希那穆提以为,只有通过每个个体内心心灵的变化,社会才会有一个根本的变革,世界才会走向真正的和平;这种心灵的变化并不是一个逐渐的过程,而是在于片刻间所发生的觉悟;它的前提乃是智慧的获得;而这种智慧的获得则根本依赖于对自我的怀疑、批判与认识。 目录: 第一章 我们需要臬的教育 第二章 自由的问题 第三章 什么是自由什么是爱 第四章 倾听之道 第五章 富有创意的不满 第六章 圆满的人生 第七章 野心 第八章 有条理的思维 第九章 开放的心灵 第十章 内心的美 第十一章 服从和反叛 第十二章 天真的信心 第十三章 平等与自由 第十四章 自我规范 第十五章 合作与分享 第十六章 心念的更新 第十七章 生命的河流 第十八章 专注的心 第十九章 知识与传统 第二十章 宗教情怀就是对万事万物敏感 第二十一章 学习的目的 第二十二章 纯然的爱 第二十三章 独处的必要 第二十四章 生命的活力 第二十五章 不费力的生活 第二十六章 心智并不是一切 第二十七章 寻找真理 教育: 活着永远不只是为了谋生,那样只能活得像机器。静思冥想,宗教情怀,对万事万物敏感。心灵感受生命的美,内心的富足平衡。有条理的思维。 自由: 智慧,永不停止学习,不下结论。没有欲望和依赖。自我规范是前提。清新的心不要腐败或被黑暗思绪吞没。保持喜悦的不满,敏锐与不断的革新挑战充满活力。 平等才有自由,合作与分享。 爱: 自由与爱是并存的,没有焦灼、嫉妒、恐惧、欲望,爱不是一种交易要求回报,没有感情上内在的心理的依赖,才能真正去爱:一个人、一只鸟、一棵树、一块石头……,让心中充满感情,那种纯然的爱,放开胸怀一颗时刻敏感的心感受到这个世界并且爱它,我们才有自由,新的文明,不同的世界的可能。 然而我们很多时候却难于接受一份爱。 开放的心灵,感受寂静,心能容纳无限经验,虽饱经世故,却又能维持天真单纯,赤子之心。 感谢K先前的引导,偶比较驽钝,今天才写下写完又觉少了些什么。
  • 火鳥(12)

    作者:手塚治虫

    獲悉賴朝在伊豆舉兵,於是義經和弁太向奧洲的平泉出發。另一方面,在痛失清盛的平氏一族之間,弁太的愛人阿布為一門命運忍辱負重……。史詩般的「亂世篇」於此完結。
  • 生命是什么

    作者:[奥]埃尔温·薛定谔

    科学,特别是自然科学,最重要的目标之一,就是追寻科学本身的原动力,或曰追寻其第一推动。同时,科学的这种追求精神本身,又成为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的一种最基本的推动。 科学总是寻求发现和了解客观世界的新现象,研究和掌握新规律,总是在不懈地追求真理。科学是认真的、严谨的、实事求是的,同时,科学又是创造的。科学的最基本态度之一就是疑问,科学的最基本精神之一就是批判。 诺贝尔奖获得者埃尔温·薛定谔的《生命是什么》是20世纪的伟大科学经典之一它是为门外汉写的通俗作品,然而事实证明它已成为分子生物诞生和随后DNA发现的激励者和推动者,本书把《生命是什么?》和《意识和物质》合为一卷出版,后者也是他写的散文,文中研究了那些自古以来就使哲学家困惑迷离的问题,和这两篇经典著作放在一块的是薛定谔的自传。通过对他一生的回顾和引人入胜的描述,提供了他从事科学著作的背景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