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美学
-
审美教育书简
☆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丁宁作序推荐,“《审美教育书简》充满了诗与思的奇光异彩”
☆王国维、蔡元培、朱光潜、宗白华、李泽厚,众多大师一致推崇的必读之书
☆断版多年,经典重现,塑造美学进程的里程碑之作
☆在时代的喧嚣市场上,不是粗野,就是懒散唯有通过审美教育,来恢复我们天性中的完整
☆冯至、范大灿经典译本,译者在每封信前增加内容提要,帮助读者更好理解
☆精美优雅装帧,封面采用手揉纸,内文裸脊索线,体现复古的设计风格
《审美教育书简》是1793—1794年间席勒写给丹麦奥古斯滕堡公爵的27封信。在法国大革命背景下,席勒以康德的原则为依据,深刻分析了人的感性与理性同审美与艺术的关系,认为人类发展的道路是从被感性支配的自然人走向精神能控制物质的理性人,只有当两种冲动同时发展,人才有自由,而美能将二者连结、统一起来。席勒以美学为依托,思考了人性完善和社会改良的途径,照见其对人类命运的深刻关怀。
席勒十分重视本书,称其为“一生中所做的最好的事情”。本书是德国哲学史上最重要的著作之一,发人深省,历久弥新。
自文艺复兴以后,文艺、美术盛行。及十八世纪,经包姆加敦与康德之研究,而美学成立。经席勒详论美育之作用,而美育之标识,始彰明较著矣。
——蔡元培
席勒想从“美的教育”(入手),使堕落的分裂的近代人生重新恢复它的全部与和谐,使近代科学经济的文明,进展入优美自由的艺术文化,如古希腊与文艺复兴时代。
——宗白华
如果从美学角度看,并不是如下许多人所套用的公式:康德——黑格尔——马克思,而应该是:康德——席勒——马克思。
——李泽厚
席勒的最主要的美学著作《审美教育书简》是他的美学思想最集中最有系统的表现。……《审美教育书简》对德国古典美学的发展起过重要的作用,它形成了由康德的主观唯心主义转到黑格尔的客观唯心主义之间的桥梁。
——朱光潜
《审美教育书简》充满了诗与思的奇光异彩,比那些一味偏于理性思辨的美学专著具有更为明显的可读性,可以让读者开卷即有益,随意浏览,在警句迭出的字里行间获得绵绵不断的启迪。
——丁宁
-
无时序的世界
◎ 编辑推荐
1986年,叶锦添得到徐克青睐,出任《英雄本色》的执行美术,
由此步入美术与服装设计领域。
从《胭脂扣》到《卧虎藏龙》,
从《大明宫词》到《橘子红了》,
直至万茜主演舞台剧《倾城之恋》……
叶锦添塑造了 “太平公主”“玉娇龙” “白流苏”等一系列经典人物造型,
同时开启了独树一帜的艺术设计风格。
他是赢得了奥斯卡金像奖“最佳艺术指导”的首位华人艺术家;
也是深受吴宇森、林怀民、李安、李少红、赖声川等人推崇的“新东方主义美学”诠释者。
“叶锦添的创作是感觉的艺术,也是人的艺术。许多时候他都是从人的角度来思考、感受,然后付诸设计。故他的作品每每能从精雕细琢之中令观者欣赏到美的喜悦,从实感之中让人感受到人性的温馨。”
——吴宇森
★ 叶锦添最新艺术随笔集,呈现三十五年的创作之路,勾勒出一部融合经验与反思的个人艺术史,一个华丽流转的美学世界。
本书是叶锦添三十五年个人艺术探索与思想聚合的整体展现,他从个人的创作经验出发,大胆融合东西方元素,贯通古典美与当代感,形成了独特的 “新东方主义美学”风格,影响着全球对东方艺术之美的理解。
★ 从艺术家的角度看世界,诠释从传统与文化中获取灵感、生发创意的方法。
叶锦添以思辨的笔触,探析艺术创作之源,捕捉孕育于文化中的灵感:东伦敦的叛逆、香港的矛盾与现代性,桃花源的古典意象、爱因斯坦的现代世界观,费里尼诠释虚幻之物的方法、李安所塑造的“自我第一”的视觉……重写古典,融汇现代。正式基于深厚的人文内容,《英雄本色》《大明宫词》《卧虎藏龙》等作品中的造型及艺术风格才得以成为一代经典。
“我的兴趣是重新去感受这个东西的出处在哪里,怎么样可以找到这个源头,并把它确立起来,成为一个新的起点。”
★ 融会贯通不同的艺术形式,创造新的艺术语言,为所有人打造交流畅达无碍的艺术公共空间。
“世界上有一种全人类共通的交流方式,就是艺术。”叶锦添的创作囊括服装、舞台、电影美术、视觉艺术等多元领域,一直在寻找新的艺术语言,现代舞、环境剧场、京剧、昆曲、日本艺伎表演、韩国唱剧、非洲鼓乐……传统的、现代的、民族的、世界的艺术元素丰富着他的表达,塑造了丰富的内容层次与开放空间,让人与人的沟通借由艺术通达无阻。
★ 艺术性典藏设计,呈现独特的视觉效果和阅读感受。
里外封设计。封面选用演员万茜在叶锦添全新舞台剧《倾城之恋》的剧照。内文收入大量精美震撼的图片,其中大部分是他亲自拍摄,更有难得一见的手绘稿,以直观的形式,呈现具有各类作品的色彩、造型、质感,以及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 内容简介
1986年,叶锦添得到徐克青睐,出任《英雄本色》的执行美术,由此步入美术与服装设计领域。从《胭脂扣》到《卧虎藏龙》,从《大明宫词》到《橘子红了》,直至新作舞台剧《倾城之恋》……叶锦添塑造了 “太平公主”“玉娇龙” “白流苏”等一系列经典人物造型,同时开启了独树一帜的审美风格。
他是赢得了奥斯卡金像奖“最佳艺术指导”的首位华人艺术家;也是深受吴宇森、林怀民、李安、李少红、赖声川等人推崇的“新东方主义美学”诠释者。
本书是叶锦添的全新艺术随笔集,囊括他在服装、舞台、电影美术、视觉艺术、当代艺术创作等多元领域的美学观点与实践层面的探索,诠释了独树一帜的艺术主张,以及从传统与文化中生发创意的方法。贯穿于其中的,是他对于时空、未来、科技、人与周围及自身关系的哲学式思考。
他承袭了讲求意境的中国审美传统,游走于东西方两种不同的美感之间,以充满创意与可能性,流美华丽的表达方式,向世人展示了一个富有东方诗意的艺术世界。
◎名人推荐
叶锦添的创作是感觉的艺术,也是人的艺术。许多时候他都是从人的角度来思考、感受,然后付诸设计。故他的作品每每能从精雕细琢之中令观者欣赏到美的喜悦,从实感之中让人感受到人性的温馨。
——吴宇森
叶锦添的舞台服装与造型极出色,艳丽夺目。基本上是“加法”,布料头饰富丽细致地叠上去,大处小节充满精心巧思,他为汉唐乐府设计的服装,为《醮》和《楼兰女》设计的造型都是台湾舞台的经典。
——林怀民
与我合作的美术指导中,他是最勤于跟我作抽象沟通的一位,这对导演有时是一种挑战,却又是很大的启发。这种特质使他成为我良好的切磋对象,尤其是通过困苦的《卧虎藏龙》一片的制作,他成为我少数“务虚”的知交。
——李安
叶锦添带给我的冲击不只是所谓唯美的服饰,而是一种欣赏习惯。一个开放的美学思想。因为他的思想就是狂放的,无拘无束的。
——李少红
跟叶锦添合作是一件非常美妙的事。看到自己的戏剧理想,通过服装就能够展示出来,感到神奇!我们合作的《如梦之梦》中,叶老师帮戏设计了四百多套服装,除了主角最绚丽的旗袍、洋装、燕尾服,还有一般路人所穿的一切服装。这让惊讶,也让我敬佩。敬佩的不只是敬业精神和工作能量,更是他对不同时代的了解,对每一个角色的了解,对人性的了解,更重要的是,对作品本身的深度理解。
——赖声川
-
我的摄影创作法
20世纪日本代表摄影家
植田正治 文集
对摄影 持续、纯粹、热忱的思考
·
编辑推荐
◎自谦为业余摄影师的国宝级摄影家
植田正治从中学三年级开始热衷于摄影,二战前在日本崭露头角。战后以家乡鸟取的天空、地平线、沙丘为背景,将拍摄对象当作静物一般布置后摆拍。该手法被称为“植田调”,在世界 范围内获得了高度评价。植田正治的前卫艺术摄影对日本和世界摄影产 生了重要影响,而他本人始终自谦为一名业余摄影师。本书中他多次强调自己不靠摄影吃饭的爱好者身份,从中可见他对摄影的纯粹态度 。
◎感受植田正治“拍摄的快乐”
与很多摄影师一样,植田正治喜欢研究相机、镜头、相纸、相机包,关注流行的题材、构图、装裱、冲印方式。他对经手的各种器材和拍摄手法的详尽讲解,可以让人完整地感受到他作为摄影师的快乐。植田正治在热情尝试新技术、新潮流的同时,也常常反思它们与摄影本质的关系,呼吁同行们不要忘记当初对摄影产生的那份热情。
◎只为自己而拍,用拍照表达自我
植田正治独树一帜的摄影风格,曾显得格格不入。在书中,植田回忆二战期间,报纸上号召摄影师也应该站起来,他担心自己再也不能自由地拍摄;1950年代,以土门拳为中心的现实主义风格盛行,植田的摆拍手法与其推崇的“绝对快照”背道而驰。植田用平和诚恳的文字,展现了在时代潮流滚滚向前的时候,他如何坚持在自己相信的道路上,只拍能够表达内心的照片。
·
内容简介
20世纪70至80年代,植田正治在日本的摄影杂志上发表了许多文章,讲述了他开始摄影创作的契机、自谦为“摄影爱好者”的原因、对当时流行的摄影风格的批评、自己偏好的拍摄手法和摄影器材等等。为了再现植田正治通过“语言”这一不同于摄影的行为构建的世界,考虑到他的叙述口吻的统一性、内容的重复性等,本书对这些文章进行了重构。
-
故宫国宝100件
《故宫国宝100件》是“故宫三书”中的一本。该书从故宫博物院馆珍藏的90多万件文物中精选出来的100件,在这些国之瑰宝中万里挑一,分为青铜器、书画、陶瓷、工艺美术、织绣五大类,每类每件都有简短的介绍,涉及文物的前世今生、历史价值、发掘故事、制作流程等。
————
★ 拥有60年故宫工作经验的文物专家朱家溍,领衔专家团队从故宫珍藏的90多万件文物中精选出100件,自商周以迄明清,函括青铜器、书画、陶瓷、工艺美术、织绣五大类,从多角度展现细节,透过国宝看懂历史。
★ 这一次,我们把故宫书系的“前辈”请了出来。作为40年前的“国礼”,它常被赠送给外国元首,其内容的经典性更是被众多故宫人累代相传。
★ 328幅罕见图像,在银盐胶片的时代,每一张都独一无二。作者多次带着彩样到故宫仓库里细细比对,精准还原文物的色彩和细节。
————
【关于“故宫三书”】
百科全书式的故宫,是了解中国极好的教材,而这套“故宫三书”正是1980年代集故宫各部门权威之力,用一流的解说团队和珍贵的一手资料打造的经典之作。
40年后,我们用更年轻化的方式重新编排设计,塑成这套值得放进每个人书房里的新一代“故宫传家之书”。
李文儒、尚刚、西川、马岩松、祝勇联名推荐,学术与普及兼顾的精深之作。
————
【名家推荐】
藏品从上古到近代,源远流长,艺术文物种类,包罗万状。如何让故宫的藏品不再高不可攀,不再遥不可及,而可以走进社会大众的视野,这是策划《国宝》一书的立意。让社会大众从故宫庞大的藏品中认识百件国宝中的国宝,并透过百件国宝了解中国几千年艺术发展的脉络,学懂如何欣赏每一门类的艺术。——陈万雄
初见《国宝》,既为它的精美、格调所震撼,更为它的通俗、好看而喜欢。名为画册,文字并不少。100件国宝,每件、每图都有详尽的说明和故事,统共足有10多万字,但丝毫不掩盖图片的斑斓和辉煌,尤其抠图和局部放大的技巧,让我叹为观止。——汪家明
-
局部:陌生的经验
陈丹青的私人艺术史
1.5亿人次观看,豆瓣高分艺术纪录片《局部》内容全收录
发掘隐没的天才、次要的作品
时隔五年,新修订
内文更换高级涂布纸,贴近画作原色
本书是陈丹青视频节目《局部》第一季的讲稿。从少年王希孟到憨人凡·高,从早期文艺复兴的捣蛋鬼布法马可到威尼斯画匠卡帕奇奥,从舞女出身的瓦拉东到民国闺秀女画家,从宫廷画师徐扬到战死沙场的巴齐耶……他们多数是被美术史忽略的天才,作品亦然,虽经历史“隐没”而显得“次要”,却值得再度被认知、被观看。这是一份画家个人的观看与叙述,艺术史退为背景,艺术家,才是主角。
-
大夏书系.李泽厚论教育.人生.美
《李泽厚论教育·人生·美——献给中小学教师》是著名哲学家李泽厚先生第一本面向中小学教师的教育类图书,围绕美、教育和人生三个主题,选编了60余篇适合教师阅读的学术随笔,并从各类著作中精选了六十多则“哲思短语”。沐浴在李泽厚先生宏阔、自由、恬静的思想之中,你必将对教育的真谛、美的原动力以及人生的意义,有所颖悟。 -
Inter Scaldes
Art meets gastronomy. In this book, Brevet wants to prov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oking and art. -
视觉原理
当代美国视觉艺术心理学家布鲁墨(Carolyn Bloomer)说:“色彩唤起各种情绪,表达感情,甚至影响我们正常的生理感受。” 这本书从人的生理结构和心理机能(以格式塔心理学为理论基础)入手讨论视觉发生原理和基本的视觉现象以及由此引发的视觉感受,进而对艺术家如何受到自己视觉的影响及运用视觉感受进行创作。期间涉及到的生理视觉问题及一些典型的视觉现象如眼睛的构造、形象/背景关系、色彩连贯性等在曾经的色彩学课程中已有过接触,但是想当时并没有将这些东西与艺术联系起来而仅仅是色度测量的一些考察因素,因此,现在重新换一种角度来思考这些曾经被看作是纯科学的问题,还是受到了很多启发。 艺术史上缤繁复杂的潮流兴替、艺术家们的兴趣转移是因为什么?这个问题可以说是贯穿艺术史的核心问题之一,很多艺术史家和艺术理论家都对此有过深入的研究,比如丹纳的《艺术哲学》就从环境入手对之进行了多方面的分析并至今被引为经典。但是进入20世纪,这个问题变得比以往更棘手了,从印象派画家们开始,现代美术的发展越来越发自艺术家的内心,越来越不易以客观的标准去衡量作品,艺术流派如繁星一般多种多样,各领风骚一段时间。而且打破传统的艺术作品越来越主观抽象。 怎样解释现代主义视觉艺术的复杂?从视觉原理入手倒是可以提供一个理解的思路。艺术家用眼睛看到了世界的的存在,视觉信号通过感觉器官进入大脑被处理成可被理解的信息。无论是一片树叶、一双手还是傍晚的夕阳或者深夜的漆黑,所有的形式及色彩都是要考眼和脑的双重选择和处理而被人所感知,再把这种感知通过其他信息输出方式表达出来,绘画、建筑、摄影、电影、电视等等都是这种视觉信息的输出方式。在这一入一出之间,不同的艺术就诞生了!输出的视觉艺术取决于艺术家用眼感受世界而用脑处理视觉信号的过程。首先,我们看到的世界景象因多种变量的存在而不相同,比如物体的运动或静止会改变它在人眼中的映像、环境颜色的组合会使物体本身颜色看上去失真、透视关系的改变等,也就是本书着重讨论的一些视觉现象。其次,当这些视觉信号输入大脑,还会经过一次处理,可能是放大,可能是缩减,还可能是扭曲,比如记忆色的存在、视觉幻觉如海市蜃楼的出现等,在本书中很重要的所谓连贯性(线条、图形、色彩等的连贯性)就属此类。这样经过这两次的视觉信号变化,再进而因为艺术家个性的各异和生活环境等因素造成的差异,在这些信号基础上反映出来的视觉艺术作品更是会千变万化。不同的艺术家通过不同的眼睛看到了世界丰富多样性的各个侧面,通过不同的大脑处理出丰富多样的含义,再由这些含义创做出丰富多样的艺术作品。总之,视觉艺术的变化反映的是视觉观看方式的不同,观看之道决定了艺术的表现力,现代主义艺术乃至后现代主义艺术可以说都多多少少是由此视觉方式的革命和爆发而引起或者改变着。 -
视觉表现
基本设计包括平面构成、立体构成、色彩构成、表现基础、空间构成、时间构成等各部分。设计能力的形成和这些部分都有着密切的关系。本书从设计与构成、构成元素、构成与心理、构成手法、制作手法、表现技法等几个部分讲述视觉表现的各方面关系及制作方法,书中并配以大量案例图片。 -
觀看的視界
本書是約翰•伯杰的代表性文集,就涵括的時間範圍、書寫類型和陳述主題而言,都是最廣泛的一本。鎖定這本文集的關懷主題,則能對他作品的發展脈絡有所理解。 讓我們清楚看出,是哪些力量在背後驅動他的大多數作品,不管是哪種媒材和類型。愛與激情、死亡、權力、勞動、對時間的體驗,以及當前歷史的本質:這些貫穿本書的主題,不僅是伯杰作品的關切重點,也是當代最迫切的緊要事務。 旅行和遷徙,夢,愛與激情,死亡,做為一種行動和創作的藝術,以及語言工作和體力勞動之間的關係。與藝術作品、藝術功用,以及藝術生產工作有關的主題,為伯格的文集提供了一個自然焦點。 影響深遠的〈立體主義的時刻〉,具體示範了馬克思主義研究取向的靈活彈性、無遠弗屆,書寫的不只是布拉克、雷捷、畢卡索和葛利斯,還包括這世界在二十世紀初聚合在一種神奇的許諾感之下的那個不可思議的時刻。本書收錄了這篇文章,做為第六部〈藝術創作〉的重點。 而有關說故事和語言的主題,在伯格的人生和作品裡,則是一種更加無所不包、更加漫射擴散的關懷。第二部〈離家〉,引介了旅行、流亡和遷徙這三個題材;這些反思在接近文集尾聲的〈未竟之路〉裡,繼續綿延。 第四部〈愛的ABC〉裡的所有文章,全都展現出伯格對藝術創作和特定畫作的關注,探討了一系列藝術家獨特的愛與激情經驗,而〈史特拉斯堡之夜〉一文,則是記錄了伯格在創作電影劇本《世界之中》時,對於激情的種種想法。 五篇素材不同、情境迥異的文章,組成了談論死亡的〈告別照〉;在每一篇裡,我們都可清楚看出,死亡不只是屬於過去――埋葬死人的永遠不是死人――也屬於現在和未來。 從文藝復興到廣島原爆,從博斯普魯斯到曼哈頓,從法國小村的木雕工匠到哥雅、杜勒和梵谷,從愛與失落的私人體驗到我們這個時代的政治大變動,這本書鼓勵我們,以如同作者般的廣度、勇氣和強烈道德感,去看待這個世界。 -
艺术符号美学
《艺术符号美学:苏珊·朗格符号美学研究》勾勒了朗格的生平,揭示了朗格哲学美学思想演化的内在脉络,解剖了朗格美学思想的体系构架,阐述了朗格的符号论思想、艺术表现人类情感概念的美学思想、以及逻辑形式、生命形式、逻辑类似、艺术幻象、审美直觉等理论,揭示了她的“艺术即人类情感符号形式的创造”这一命题的理论内涵。 -
灰色的隐喻
《灰色的隐喻:摄影的时间、机会与决定性瞬间》从美学的角度阐释了与摄影相关的时间、机会和决定性瞬间,结合东、西方文化与美学(如李白《月下独酌》与布列松纪实摄影、金刚经与决定性瞬间),解读众位名家的摄影理论,引领读者进入摄影艺术中的美学、哲学、禅学方面的思考和探讨,摒弃浮躁,理解摄影的本质,进而用心拍出令人赞叹的作品。 《灰色的隐喻:摄影的时间、机会与决定性瞬间》旁征博引,通过解读诸多摄影大师的理论及优秀作品,将对东、西方美学及关键性瞬间的探究贯穿于全书,适合希望提升自身摄影美学素养和作品层次的摄影师阅读,同时也适合对摄影美学理论感兴趣的摄影爱好者阅读。 在摄影中,机会与瞬间密不可分,而直觉是这两者的催化剂。那什么是直觉呢?这唯有拍摄者自己才知道,因为这是一种感应。正如布列松所言:“在所有的表现形式中,唯独摄影可以捕捉到瞬间,摄影师总是在找寻他自己认知的那个纤细、无可替代的瞬间,而捕捉瞬间的这个特点也就成了相机最独特的标志。作家可以天马行空地写作,对作家而言,时间的顺序不会构成任何的障碍,然而对摄影师而言,瞬间一旦消失,它便永远地消失了。” -
The Big Book of Breasts
Some call it the American obsession, but men everywhere recognize the hypnotic allure of a large and shapely breast. In The Big Book of Breasts, Dian Hanson explores the origins of mammary madness through three decades of natural big-breasted nudes. Starting with the World War II Bosom-Mania that spawned Russ Meyer, Howard Hughes's The Outlaw and Frederick's of Hollywood, Dian guides you over, around, and in between the dangerous curves of infamous models including Michelle Angelo, Candy Barr, Virginia Bell, Joan Brinkman, Lorraine Burnett, Lisa De Leeuw, Uschi Digard, Candye Kane, Jennie Lee, Sylvia McFarland, Margaret Middleton, Paula Page, June Palmer, Roberta Pedon, Rosina Revelle, Candy Samples, Tempest Storm, Linda West, June Wilkinson, Julie Wills, and dozens more, including Guinness World Record holder Norma Stitz, possessor of the World`s Largest Natural Breasts. -
美学与摄影
内容简介 照片无处不在,它已遍布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世界上每年大约拍摄几十亿张照片,我们中的绝大多数人都为此做出了贡献。然而,在这些照片中,仅有少量的照片能引起并保持人们的美学兴趣。那么,这些照片的摄影艺术和其他种种照片的区别是什么呢?摄影艺术的特殊价值又是什么呢?这些都是《美学与摄影》开篇要研究的问题。 《美学与摄影》是第一本从哲学上综合探究摄影美学意义的书。本书论述了摄影艺术独特的美学特征,分析研究了它们的性质和价值。不仅如此,本书还运用了其他摄影艺术的解释和评论补充了摄影艺术的诠释。因此,本书不仅对摄影独特的哲学美学进行了全方位的阐述,而且所阐述的都是摄影艺术的原创性美学理论;不仅为那些有志于对电影、摄影艺术、美学和艺术理论感兴趣的人士作了总体的介绍,而且还对此领域作了深层次的研究。 同时,本书还配有特点鲜明的精美插图,供大家在阅读中欣赏。 乔纳森·弗里德为英国阿伯丁大学教授。 目录介绍 总序 前言 概述摄影、绘画与相关图画种类 第一章 艺术和美学体验 第二章 摄影媒介的最初评价 第三章 摄影表现与视觉感知 第四章 摄影表现的美学意义 第五章 表现意义、隐喻和评论评价 第六章 面对世界:摄影与视觉表现透视图 第七章 美学理论、规范性和评论理论 -
摄影的特性与美学
本书作者安・瓦尔坦诺夫是苏联著名摄影理论家和教育家,现任《苏联摄影》杂志编委。他所著《摄影的特性与美学》一书是苏联近年来出版的一部重要的摄影理论著作,其中提出一系列新的理论见解,影响颇大,同时在摄影的分类问题上也引起争论。 《摄影的特性与美学》分别论述艺术中的纪实形式。摄影的表现能力、摄影的技术与审美价值、摄影形象的特点和现代摄影的表现方法。书中研究712O多幅作品,涉及较广。理论分析多以摄影作品为实例进行,因而显得形象生动.深入浅出,读来有趣,并已从中可窥见当今摄影的发展趋势。 -
世界传世人体摄影(全4册)
本书是一套对人裸体的摄影,包括不同国家不同的人体摄像。到了19世纪末,人体摄影开始对画意进行反叛,一些大胆运用摄影本体语言的人体摄影作品以其率真而明确的风格开始为人们所瞩目和认可。20世纪初,人体摄影进入了多样化发展的年代。裸体作为一种主题,不管是女性还是男性,都引起了摄影家们特殊的兴趣。他们坚信找到了一种理想的直接摄影的对象,从而采用各种各样的手法给裸体赋以新的含义。 -
人像摄影之美
《人像摄影之美》从绘画的角度切入人像摄影,结合艺术、美学的观点讲解摄影中的选景、构图、用光、色调把握、引导,并透过西方画作与国画中的构图与色调来探讨摄影的本质,教大家如何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和鉴赏美,重新认识人像摄影。 -
摄影美学七问
享有“世界摄影之于中国的启蒙者和传道者”之名的摄影家阮义忠,于上世纪八十年代,花一年时间访谈陈传兴、汉宝德、黄春明三人,探讨摄影的本质。三位受访者:台湾清华大学教授陈传兴、著名建筑师及建筑学家汉宝德、台湾重量级小说家黄春明,都在各自的专业领域享有盛誉。这一系列别出心裁的跨界访谈碰撞出火花,讨论摄影而不限于摄影,涉及个人、社会、历史、科技、文化、传播、建筑、文学等层面,拓宽了摄影的文化视野,也为摄影在人文地图中的定位提供了更准确的坐标。 本书为著名摄影家阮义忠代表作,与《当代摄影大师》、《当代摄影新锐》一同被视为华人世界的摄影启蒙书。曾获陈丹青、顾铮、吕楠等人力荐。陈丹青曾说:“阮义忠的言说侧重摄影的社会与道德立场,陈传兴的表述则把握摄影的文化涵义。我相信如阮义忠那般热情,陈传兴那般冷静的有志于摄影启蒙的人物经己出现并散布在我们周围… 我愿预先向他们表达或者说,追致敬意。”
热门标签
下载排行榜
- 1 梦的解析:最佳译本
- 2 李鸿章全传
- 3 淡定的智慧
- 4 心理操控术
- 5 哈佛口才课
- 6 俗世奇人
- 7 日瓦戈医生
- 8 笑死你的逻辑学
- 9 历史老师没教过的历史
- 10 1分钟和陌生人成为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