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美学

  • 消失的美學

    作者:Paul Virilio

    從經常性失神癲到戀科技癖,從連續攝影術到催眠異語症(xenoglossie),藝術終究不過速度之事,而事件卻翻飛於速度之中,成就了唯一真實的景觀。 一切都再真實不過,虛擬空間以絕對速度慢漶了當下空間。當速度學(dromologie)瞬間粉碎了光速牆,我們懷疑還會有什麼東西是假的?速度成為真實的唯一環境,而二十世紀最終不過是十九世紀諸重大災難的無限擴張與加速。在此,時間的政治濟學獨領風?,資本、科技、知識及溝通交叉織構其變貌。科技物件已等同於藝術物件,消失的美學獨樹一幟,絕對的速度終將成為絕對的原則……
  • 中国美学名著导读

    作者:朱良志

    《中国美学名著导读》注意对学术界研究状况的介绍,给读者研读原著提供必要的背景,了解学界的研究重点,昭示值得注意的学术问题,并对其中的疑难问题予以交代。各篇之后还附有参考文献,以备读者进一步研究之需。所选的大多数篇章,国内外都有很多研究成果,《中国美学名著导读》不可能一一予以涉及,只是介绍一些与核心论题相关的内容。
  • 技术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

    作者:瓦尔特·本雅明

    法兰克学派的边缘人瓦尔特·本雅明的艺术论述在半个多世纪以来一直处于一种有些奇怪的境地:饱受读解、屡被援引却依然面目暖昧,意旨难索;他对摄影、电影、戏剧等艺术形式的探讨莫不如此。这一情况本身正是作者思想魅力的最强力证明。《摄影小史》谈摄影而意在历史社会,《技术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似乐观而实冷峻,至今仍值得我们体会深思。也许,丁雅明更应被作为一位激进的批判思想家,而非所谓的“最后一人文人”。
  • 美学四讲

    作者:李泽厚

    本书是作者的四次较为重要的美学演讲集,分别讨论了“美学”、“美”、“美感”、“艺术”四个领域中的诸多复杂话题,既有古今各家各派的观点评析,又有自己的一家之见,与久负盛名的《美的历程》一样,条理畅达,堪作入门读物。
  • 丑的魅力

    作者:高小康

    有一句老话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也就是说人们对美的爱好和向往是普遍的、古已有之的心理需要。但只是到了当代,对“美”,或者更准确地说是对“美丽”的热爱和要求才变得空前强烈和热闹了。从铺天盖地的充斥美女形象的视觉图像到五花八门的选美活动,再到形形色色匪夷所思的美容用品乃至整容手术……似乎当代人的生活乐趣就是获得和消费美丽。
  • 音乐美学观念史引论

    作者:卡尔·达尔豪斯,Carl Dahlhau

    本书对西方音乐美学思想史中(特别是18世纪中至20世纪中)一些重要的观念和问题进行了简明扼要但鞭辟入里的分析和诠释。作者从历史中遗留下来的音乐观念入手,但在梳理过程中又带有明确的当下视角和个人创见,史论互证,夹叙夹议。书中所涉及到的观念和问题不仅是近现代西方音乐美学史发展中的一些关键范畴,而且在当下的音乐艺术实践和理论探讨中依然是人们思考和实践音乐时或显或隐的参考框架,因此,本书不仅对进一步认识和理解西方音乐美学思想的发展历程具有重要参考价值,而且可以帮助有兴趣的读者进一步深入思索音乐美学、音乐哲学中的一些基本问题。
  • 康德美学论

    作者:劳承万

    本书对康德美学体系的分解,提出了几个关节点:一是以审美心理结构(中介结构)去统辖“先天综合判断”(先验性存在),以见其历史生成与积淀;二是以康德理论框架中的二向性结构,揭示康德哲学美学中诸多的二元性现象;三是以康德“逻辑——心理”二重结构体来综合、囊括康德的独特的理论成果及其矛盾。康德美学说到底是围绕“想象力——判断力”(心理维度)所展开的理论,但其脉络又必须依附“逻辑”(质——量——关系——模态/感性——知性——理性)。心理依靠情感的深入体验,逻辑依靠概念的步步推演;“情感体验”与“概念推演”裹在一起,这是康德文本晦涩难解之谜但也是他的伟大创造,精妙也隐蕴其中。四是以中国心性哲学沟通康德哲学美学。“沟通”工作是牟宗三的毕生学术业绩,也是大陆学人难以企及的业绩。因而本书希望是承牟宗三的“接着说”。汉语世界欲深人研究康德,如果撇开牟宗三的成果,那是不堪设想的“坐井观天”。
  • 分析美学史

    作者:刘悦笛

    分析美学是20世纪后半叶以后在西方唯一占据主流位置的重要美学流派。《分析美学史》掌握大量一手资料,是国内的首部《分析美学史》。上编以重要的分析美学家为线索,力求将分析美学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思想加以深描。下编为分析美学“问题史”,以主题为枢纽,解读分析美学的数个核心问题。
  • 激进的美学锋芒

    作者:【法国】米歇尔·福柯等

    《激进的美学锋芒》为译者多年翻译之精选,以广阔的视野反映了20世纪西方美学和艺术等领域的发展脉络和主要问题,所选文献多为西方学界著名思想家和理论家的重要学术文章,所论述的是一些美学等领域的前沿问题,以此描绘出思想界复杂的激进理路。全书分四个专题,分别涉及现代性与后现代性、现代主义与先锋派、文化与文化研究、艺术史论与理论学派等方面。
  • 实用主义美学

    作者:理查德·舒斯特曼

    本书是美国新实用主义美学的代表著作。本书恢复了美国自己的实用主义哲学理论,将实用主义置于争执不下的分析哲学和解释主义之间,仅仅在调和两者矛盾的基础上,对当个主体思想作了推进;作者最先从理论上对通俗艺术进行了有力的辨护;作者指出一种后现代化社会的新的伦理形式,即所谓趣味伦理或审美伦理。
  • 现代艺术

    作者:[法国] 让马力·舍费尔

    本书对十八世纪至今的艺术进行了美学与哲学层面的思考,检视了以康德、尼采、海德格尔等大家为代表的美学和哲学观念,对艺术的本质进行了独特的探讨。对从18世纪到20世纪初期的艺术哲学进行了犀利的批评,慎重而理智地呼吁人们用一种富有弹性的新方法来对待艺术。
  • 美学导论

    作者:张法

    《美学导论(第2版)》对重要美学难题,如美的本质、审美过程、美的基本类型、美的文化模式、美的人类学起源、美的宇宙学根据,都有精论。
  • 中国美学史

    作者:李泽厚,刘纲纪

    本书分绪论、先秦、两汉三个部分。依据人的社会实践是美产生的根源这一基本观点,论述中国美学的基本特征和发展线索,确立中国美学史的对象、任务和方法。认为在禅宗诞生之前,中国美学以儒、道、楚骚美学思想为三大主干。
  • 美的哲学

    作者:叶秀山

    本书并不局囿于美学学科内部的研究范式探讨“美”的本质与现象,而是从哲学的高度进行高屋建瓴地阐发。通过剖析人与世界的关系和人的生存状态,作者将艺术视为一种基本的生活经验和基本的文化形式,一种历史的“见证”,表达了作者在“思”、“史”、“诗”相统一的哲学视角下独特的美学观与艺术观,并且呼吁让生活充满美和诗意。本书角度新颖,视野宏阔,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 艺术与自然中的抽象

    作者:内森.卡伯特.黑尔

  • 审美之维

    作者:

  • 黑格尔与艺术难题

    作者:薛华

    黑格尔是近代以来第一个对艺术和美学所面临的问题作出全面分析的哲学家。《黑格尔与艺术难题》集中地阐述了这样一个问题,即黑格尔关于艺术终结的论点,以及他对本世纪西方的重要哲学家流派及其代表人物的影响。 序 黑格尔关于艺术终结的论点 弗洛伊德论艺术与精神心理 胡塞尔的艺术现象学分析 卢卡契对美学体系问题的探讨 维特根斯坦论审美 海德格尔对黑格尔论点的思考 伽达默尔的艺术解释 阿道诺论艺术和非艺术
  • 扮假作真的模仿

    作者:[美]肯达尔•L.沃尔顿

    “视觉艺术和虚构文学中的再现,在我们的文化和生活中居于重要位置。沃尔顿在该书中提出的这套再现艺术特质理论,阐释了再现艺术的诸多变种,对理解其重要性也大有裨益。同时,沃尔顿的理论还提出了,解决诸多有关虚拟存在的、棘手的哲学问题的策略。他的分析自始至终伴着大量而丰富的例证展开,从文学、绘画、雕塑到戏剧、电影,不一而足。精确、独创、洞烛幽微,所有这些,在沃尔顿细致入微的运思中,均可见其详。” ——《泰晤士报文学评论副刊》 “沃尔顿目的……在于探究和阐释再现艺术基础。在过去17年里,他用日见其多的例证与思辨,反复阐明自己的理论。本书中,他的所有以往论点的精华,与分析哲学所能有的论证的微妙之处尽收眼底。无疑,这是一部激动人心、富于洞见和说服力的著作。” ——《哲学与文学》 杂志 “这是哲学的最佳状态。它拥有着最好的大陆哲学所关注的尺度(却荡涤了大陆哲学常有的种种武断的阴晦),和最好的分析哲学的精确性……一部非常伟大而重要的著作,它将规划出未来美学研究的走向。” ——《哲学》 杂志
  • 海德格尔与美学

    作者:刘旭光

    如何避免由于研究的“复调”而引起的叙述之混乱是一件麻烦的事情,必须把它们结合起来,让研究以一种明晰的方式展开,这就需要事先把研究的路线勾勒出来。我们将以这样的线索展开研究: 首先,我们需要对海德格尔的总体思想作一个概括与评述。这种概括与评述当然是片面和肤浅的,因为对海德格尔这样的思想大师,任何概述都是一管之见,都难免盲人摸象之讥。但是解释不应以“客观”与“全面”为标的,海德格尔告诉我们:我们能够把握的不是事物的本来面目,只能是事物展现给我们的意义。 第二,我们将沿着第一步所做出的概评引导出海德格尔思想对于美学的意义,这就意味着我们将要迫使海德尔在美学领域中发言,“迫使”在此处意味着让他说出他能够说出但没有说的话,把他的思想对于美学的影响与启示带上前来,这一“带上前来”体现为找出他的思想体系从方法、视野观点甚至是方向上对于一些美学的基本问题的回答提供了什么样的启示。 第三,以他的总体思想为根据,研究他关于美、美学、美学史、艺术,诗这些问题的基本观点,研究将完成以上几个任和:首先是介绍,把他的基本观点罗列出来:其次是分析与阐释这些观点,理清楚他为什么这样说,他的理论根据是什么?他想想要解决的理论问题是什么?最后我们还要结合这些观点的历史回响评述这一观点,结合美学史,或者说从美学史的角度解释这些观点的意义。 第四,必须理清他对中国美学的意义。我们把这个问题单独提出来,是想从中西方文化对话与互动的角度思考海德格尔对与中国美学的启示。毫无疑问,海德格尔现在是中国学术界一门显学,在美学研究中更是影响极大的思想家,为什么?他给中国美学的研究提供了什么,他为中国古典美学的研究提供了什么? 所有在绪论中的问题都是明知故问,正如我们前面所说,所谓问题只有在可以回和以后才成为问题,问题本身是答案。答案或许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如何得出了答案?从这个意义上讲,研究就是开辟一条道路,现在,让我们走上这条路吧。
  • 美学原理

    作者:杨辛

    《美学原理》自出版以来,印刷了二十多次,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在此我们表示真诚的谢意。《美学原理》在重印之际,我们特请吴全德先生在百忙中撰写了"科学美"作为《美学原理》的第十八章,弥补了《美学原理》在这方面的缺憾之处。我们对吴全德先生的热情帮助和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