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美学

  • 点线面

    作者:【俄】康定斯基

    康定斯基《点线面》一书,最早作为包豪斯学校的形式课程讲义出版,是现代主义艺术的经典文献。从内容上看,本书是康定斯基理论名著《艺术中的精神》的续篇,一方面贯彻该书中的抽象艺术主张,以具体分析的方法研究抽象视觉元素的艺术特征,另一方面则延续该书中的视觉构成课题,从色彩构成转到平面构成,探索现代构成理论的基本框架。本书共有三部分,分别讨论平面构成的三大元素即点、线、面的形式特点,全书自成体系,内容具体,深入浅出,富含美学洞见,并极具实践参考价值。书中有一百多幅插图,均由大师亲手绘制。
  • 西方美学史

    作者:朱光潜

    《朱光潜西方美学史》是一部美学史并不单一的只是纯粹美学理论的历史,而且还是人类心灵自我展现的历史,或者说,在那些看似抽象的理论背后,我们所感受到的乃是各个时代人类精神脉博的跳动,这是一种精神的还乡历程:请跟随吴琼来一次西方美学的精神漫游吧。分“古希腊罗马时期到文艺复兴”、“十七八世纪和启蒙运动”和“十八世纪末到二十世纪初”三个部分,对西方国家的美学史进行了探究。
  • 席勒美学的哲学背景

    作者:【美】维塞尔

    席勒认为人性中存在这两种基本要素,即人格和状态。人格是保持不变的自我同一的理性形式,而状态却是人在时间中经历的变动不居的感性内容,由此就产生了两种相反的要求:前者要使多变的现象世界具有统一的形式,后者要使空洞的形式具有实在的内容,这就是所谓的理性冲动和感性冲动。为使人性实现完满与自由,他提出了第三种冲动--游戏冲动。游戏冲动的对象就是"活的形象""活的形象"就是美。
  • 美学、心理学和宗教信仰的演讲与对话集

    作者:[奥] 路德维希·维特根斯坦

    此书由维特根斯坦的六个学生整理他的口授记录而成,俗称为“剑桥演讲录”,与其大多数作品一样,维特根斯坦善于展示对话的力量,用简洁的词语表达深刻的意义。在此书中,他从语言分析的角度探讨了“美”、“信仰”等语词的含义,尤其展示了美与幸福及生活理想的关联。
  • 黄与蓝的交响

    作者:邓晓芒,易中天

    本书作者从中西方不同的文化背景出发,阐释了中西美学的历史发展进程,剖析了中西美学思想在当代相互靠拢、融合的发展趋向,并建构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全新美学体系,显示出对中西方文化、美学的内在精神及其历史嬗变的深切体认和精确把握。
  • 赫尔德美学文选

    作者:[德]约翰.哥特弗里德.赫尔德

    本书选译了赫尔德的美学专著《雕塑论》和论文《没落的审美趣味在不同民族那里繁荣的原因》。
  • 海德格尔诗学

    作者:马克·费罗芒

    《海德格尔诗学》一书是西方出版业冠名“鼎盛期的跨美学(交流)”庞大书系中的一部,这个书包括40多部美学著作,作者包括了弗洛伊德、利奥塔和德里达等思想家和学者。《海德格尔诗学》法语版一经出版,英语世界立时组织翻译,迅速出版学术著作闻名于世的斯坦福大学出版社出版。这一事实本身说明,这是一部极有学术价值,而为市场欢迎的著作。作者马克·弗罗芒一默里斯在本书中从美学的角度全面讨论了海德格尔诗学的主要内容与独特贡献;生动再现了“诗学”的活的内容,极具可读性;并且把海德格尔的意义延伸至后现代主义,具有非常独特的视角,为海德格尔学说的爱好者提供了一个独特的切入视角。
  • 艺境

    作者:宗白华

    《艺境》是宗白华先生唯一自选的文集,也是他心目中的代表作。本书包含两部分。第一部分精选了宗白华的美学、哲学论文(该部分标题亦为《艺境》),包含了为人熟知的论文集《美学散步》中的所有文章;第二部分则是他唯一的诗集《流云》(初版于1923年,1947年以《流云小诗》之名再版)。对于这两部分,宗白华说“诗文虽不同体,其实当是相通的。一为理论的探究,一为实践之体验”,表明他十分看重这些“小诗”,视其为自己美学思想的“实践之体验”。
  • 哲学与美学问题

    作者:彭富春

    这本书分“一般问题、中西思想、当代问题、思想经验”四编。《一般问题》是他用此新哲学方法对哲学、美学与文学基本问题的思考,具体有对身体、语言、游戏、爱与爱美的研究。《中西思想》不强调中西思想的同与异,而是旨在确立它的边界。既不找同,也不找异,而是寻找边界,亦即寻找中国思想新的起点。这部分既有对马克思、尼采、海德格尔的研究,也有对李泽厚、刘纲纪、邓晓芒思想的评论。其中《道的悖论》、《神如何言说》,《庄子、海德格尔与我们的对话》几篇堪称经典和美文,在结构上达到了完美,在思想上达到了精深。《当代现实》思考了在技术主义时代人的无家可归。这部分回答了什么是当代,指出虚无主义、技术主义和享乐主义是其特征,对全球化、现代性、人的精神家园也作了具体而清晰的阐述。《思想经验》有《在海德格尔的家乡》和《巴黎艺术印象》两篇经历与思想结合的文章,也有关于读书、学习如何思考、谁是我等问题的回答。这是作者对于哲学、艺术与读书的个人化经验,但对他人却有启示意义。本书将复杂深刻的哲学与美学问题变得清晰而易理解了,常见的问题又变得深刻了。这一切思考用作者的话说就是在语言、思想与现实三个维度探讨欲望、技术和智慧三者所构成的生活世界的游戏。 本书文字纯粹清晰,由此显现为美的文字,结构不是来自于外在框架设定,而是由问题本身给出,完整而精美。在此基础上思想自身显现为一条道路,此道路是无原则批判开创的道路,旨在探索一条通往当代思想高峰的中国思想的道路。这本书的出版将是中国学术发展的一个创新。阅读它是喜悦的。
  • 现代美学体系

    作者:叶朗 编

    本书初版是1988年,这次再版,删掉了初版书中关于美学分支学得的一些具体内容。因为我们这本书主要讲美学基本理论,各个分支学科中和美学基本理论有关的内容,当然应该列入本书的范围,但是各个分支学科的具体内容,应该留给分支学科去讲。否则我们这本书的内容就会显得宠杂,篇幅也太大。
  • 德国古典美学

    作者:蒋孔阳

  • 当代艺术做什么

    作者:陆兴华

    《当代艺术做什么?》,本书具体阐释了当代艺术现状和发展,以及空间该如何发展当代艺术。
  • 审美资本主义

    作者:奥利维耶•阿苏利

    在工业国家,个人品味与消费行为密不可分。享乐的工业化使奢侈品高于必需品,感性高于理性,诱惑高于判断。然而,品味并非资本主义开发的新领域。 早在欧洲的封建时代,宫廷贵族们就已发展出一种以闲逸和品味为特征的生活方式,以好的品味作为彰显与提升其高贵身份的标准。宫廷朝臣之间的这种竞争关系是否就是自由主义最早的先声?如果说品味的基本价值是所谓经济意义上的非生产力,那么,工业生产如何能够将品味转化成消费增长的动力? 资本主义发展的前景,在于使美观、愉悦等非必需的产物转变成可以衡量、可以交换并能够覆盖社会生活大部分领域的价值。本书证明,审美资本主义的博弈超出了纯粹感官享受的范畴,审美之战已经成为工业文明社会里经济战争的核心。
  • 悲剧

    作者:索伦·克尔凯郭尔

    悲剧的精神是一种正视人生苦难、反抗命运的捉弄、争取人生的自由的伟大而崇高的精神。悲剧是当代西方哲学、文艺学和心理学等不同学科的共同的热门话题。本书精选、翻译了现当代西方著名哲学家、文艺理论家、心理学家、艺术家和作家的论文共九篇。这些论文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对悲剧的实质,对富于悲剧精神的人的品格以及悲剧艺术的特征等重要问题作了详尽论述,对现代世界的悲剧性的社会现象作了深刻剖析,对各个时期的悲剧杰作作了精辟分析。本书作为西方悲剧理论的精华荟萃,对悲剧研究者和广大爱好者来说,不失为一本具有较高参考价值的参考书。
  • 西方美学与艺术

    作者:彭锋

    《西方美学与艺术》是一本绍介西方美学和西方艺术理论的教科书。跟以往的同类著作相比,《西方美学与艺术》的特点是相当鲜明的。它不是按照编年或者思想家作为全书的线索,而是按照主题来缔结全书。
  • 李泽厚美学概论

    作者:刘再复

    李泽厚的美学富有原创性与体系性的品格,是拥有哲学—历史纵深的追根溯源的“男人美学”,而不是尼采所嘲讽的局限于艺术鉴赏的“女人美学”。书中揭示了李泽厚美学的双向架构:向外打通马克思与康德而创造了人类学主体实践美学,向内打通儒、道、屈、禅而创造了中国美学研究的双璧——《美的历程》和《华夏美学》。本书还收入了作者与李泽厚的系列对话以及李泽厚本人从未发表过的自问自答录。
  • 人类困境中的审美精神--哲人、诗人论美文选

    作者:刘小枫 主编

    本书精选了42位世界著名哲学家、诗人的论美文章共45篇。他们 站在人生、艺术、文学、哲学的基点上,对美学展开了各自不同的阐述, 内容覆盖古典哲学、早期浪漫派哲学、唯意志主义、新康德主义、生命哲 学、现象学、哲学人类学等各种哲学流派,以及象征主义、印象主义、表 现主义、青年风格等诸多文学流派。全书选收时充分注意了影响较大、 而国内介绍甚少的人,所选篇目基本都是第一次译介,按时间顺序编 排。本书选材广泛、流派纷呈,较为全面地反映了近200年来哲学家、诗 人对美的探索的基本状况,可以为我国从事哲学、文学、美学等研究的 人员提供一个全新的思维向度。
  • 西方美学简史

    作者:门罗.比尔兹利

    该书是目前欧美的美学教育中最为通用的一本教材。它比鲍桑葵和吉尔伯特一库恩的美学史著作更新,比克罗齐的美学史更客观,比达达凯维奇的美学史更完整。 这本书从古希腊写起,却将重点放在现当代,从康德到现代的篇幅占了全书的一半。书中包括了新形成的历史、新的资料、新的视角。这样,既让学生对美学的历史有一个大概而准确的了解,又迅速接近当代现实,了解正在出现的新的思潮、流派和方法。就如译者所言,该书“给大人物留下了恰当篇幅,论述得精炼而全面,在提到一般人物时,能放在一个历史发展过程之中,画龙点晴地说几句意味深长的话,而不只是列出人名和作品名;紧紧抓住哲学美学的核心,又对文学、绘画、音乐,戏剧等艺术中的生要观点能恰到好处地有所涉及;在处理与自己同时代人的观点时,能努力做到客观公正,而不是只讲一家之言”。
  • 艺术哲学

    作者:F.W.J.谢林

    《艺术哲学》为德国著名哲学家弗·威·约·封·谢林(1775~1854)的一部重要学术著作,在哲学和文学艺术领域具有长远的价值。本书从历史上论述了一般艺术的形成、发展、特征、根本规律、对诗歌、雕塑、绘画、建筑艺术、悲剧、喜剧、音乐、戏剧、神话、叙事诗等的种种形态、特征和艺术规律作了精辟的、经典式的论述、并涉及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欧里庇得斯、阿里斯托芬、荷马、维吉尔、但丁、歌德、塞万提斯、莎士比亚、卡尔德隆等众多欧洲诗人和作家,以及菲迪亚斯、提香、拉斐尔、达·芬奇、米开朗琪罗等艺术大师。 《艺术哲学》一书,谢林完成于其哲学活动的中期,即最成熟的时期(约1801-1809年)。该书是根据谢林生前演讲稿整理而成。首次演讲稿于1802年冬至1803年在耶拿,当时谢林任耶拿大学教授;其余数次于1804和1805年在维尔茨堡。 谢林的《艺术哲学》不仅是当时浪漫主义者的各种片断的艺术学知识的系统化,而且是对艺术的哲学研究。它是思维自上而下的运动的结果,谢林从一般哲学原理出发,自始至终贯彻了对艺术作系统研究的辩证方法。另外,在《论造型艺术对自然的关系》一文中,谢林运用柏拉图的理式论解释了艺术和自然的关系。 要读懂谢林的《艺术哲学》,必须掌握一条基本线索:谢林在纵向上分析了艺术史,在横向上分析了艺术形态,旨在表明艺术世界是按照内在规律组织起来的完整体系。这是《艺术哲学》最重要的价值所在。《艺术哲学》绪论的第一句话是:“有关艺术的科学,首先,可视为对艺术的历史构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