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美学
-
美学散步
宗白华先生是现代中国的美学泰斗。其美学著述抒情,艺术,充满着中国古典的诗情画意,融老庄哲学、屈骚传统、柳宗和儒学于一体,从一丘一壑、一花一鸟中发现无限,于方寸间体现广阔之天地,处处透露出诗人的敏锐和近代人的感受,牢牢地且又直观地把握了中国美学的精英和灵魂。本书荟萃了宗先生的美文精品22篇,是宗先生所写美学论著精品中的精品,曾影响过整整几代学人。此次重新出版,又新增宗先生每个时期真实照片和题词,使之更显大方、素洁、高雅。 -
美学(第一卷)
这些演讲是讨论美学的;它的对象就是广大的美的领域,说得更精确一点,它的范围就是艺术,或则毋宁说,就是美的艺术。 对于这种对象,“伊斯特惕克”(Asthetik)这个名称实在是不完全恰当的,因为“伊斯特惕克”的比较精确的意义是研究感觉和情感的科学。就是取这个意义,美好在沃尔夫学派之中,才开始成为一种新的科学,或则毋宁说,哲学的一个部门;在当时德国,人们通常人艺术作品所应引起的愉快、惊赞、恐惧、哀怜之类情感去看艺术作品。由于“伊斯特惕克”这个名称不恰当,说得更精确一点,很肤浅,有些人想找出另外的名称,例如“卡力斯惕克”(Kal-listik)。但是这个名称也还不妥,因为所指的科学所讨论的并非一般的美,而只是艺术的美。因此,笔者姑且仍用“伊斯特惕克”这个名称,因为名称本身对笔者们并无关宏旨,而且这个名称既已为一般语言所采用,就无妨保留。笔者们的这门科学的正当名称却是“艺术哲学”,或则更确切一点,“美的艺术的哲学”。 -
美学十五讲
《美学十五讲》内容简介:从苏格拉底吧息着说:美是难的,到宗白华亲践“诗意地栖居”,《美学十五讲》涉及了美学领域里最重要的话题。索解美的神秘本质,诠释难以捉摸的美感,缕析美的范畴,触类美的缘际,标的美的功用,弘扬美的襟胸。这不只是一本让人了解美学的书,更能谆惠人去美丽地生活。 点击链接进入新版: 美学十五讲 -
现代性的五副面孔
这本书从美学角度分析了现代性的五个基本概念:现代主义、先锋派、颓废、媚俗艺术和后现代主义;对其来源、演变过程直至目前的状况作了详尽的论述,并列举了丰富实例。作者还提出美学现代性应被理解成一个包含三重辩证对立的危机概念:即对立于传统;对立于资产阶级文明的现代性;对立于美学现代性自身。 -
审美现代性批判
本书从20世纪上半叶中德美学的历史与逻辑关联入手,从审美思想史和知识社会的角度研究审美现代性问题。着重呈示另知识界对德国美学的期待视野,寻求德国审美思想的东渐对中国语境中审美现代性问题的发生所具有意义;具体勾勒德国审美思想在中国的流播图景,特别关注传播媒介和新知识人在其中所发挥的作用。 -
艺术概论
在众多的关于艺术概论的图书里,本书是最新也可算是颇为新颖的一本。作者为台湾著名的艺术史学者蒋勋,其《写给大家看的美术史》曾在大陆拥有众多的读者。全书从“艺术的起源”、“艺术的特质”、“艺术的类别”、“艺术的材料”、“艺术的内容”、“艺术的形式”、“艺术的创作”、“艺术的欣赏”、“艺术的批评”等方面对中外艺术作了一个大体的“概论”,涉及“文字的艺术”、“视觉艺术”、“听觉艺术”、“表演艺术”、“电影艺术”等等我们所熟知的艺术门类。书中处处充满对生命的启发,对美的牵引,是初学入门者最好的领航。图文并茂是本书的最大特点。 -
谈美
開場話 7 一、我們對於一棵古松的三種態度——實用的、科學的、美感的 13 二、“當局者迷,旁觀者清”——藝術和實際人生的距離 21 三、 “子非魚,安知魚之樂?”——宇宙的人情化 31 四、希臘女神的雕像和血色鮮麗的英國姑娘——美感與快感 41 五、“記得綠羅裙,處處憐芳草”——美感與聯想 49 六、“靈魂在傑作中的冒險”——考證、批評與欣賞 57 七、“情人眼底出西施”——美與自然 67 八、“依樣畫葫蘆”——寫實主義和理想主義的錯誤 77 九、“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藝術與遊戲 87 十、空中樓閣——創造的想像 97 十一、“超以象外,得其環中”——創造與情感 107 十二、“從心所欲,不逾矩”——創造與格律 117 十三、“不似則失其所以為詩,似則失其所以為我”——創造與模倣 125 十四、“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天才與靈感 133 十五、“慢慢走,欣賞啊!”——人生的藝術化 143 -
诗论
本书是艾青久享盛名的诗歌论著。作者结合自己丰富的创作经验,把真善美作为品评诗歌的美学纲领,系统研究诗歌创作欣赏的内在以及外部规律,作出关于“新诗美学”的经典论述。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具独创性与影响力的诗论著作。 -
世界美术名作二十讲
傅雷年轻时受聘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担任美术史课教席。《世界美术名作二十讲》是他在讲稿的基础上修改补充,于1934年完成的一部著作。作者时年26岁,对西方美术史已有很深的造诣。 书中着重介绍文艺复兴以来近二十位大及其名作,生动洗练讲解艺术风格和人品操守,并融 文学、音乐、哲学、社会、时代于一体,深入浅出,引人入胜。在书中除了评介作品的特色与美术家的身世片段外,也提到一些由艺术实践引起的美学方面的疑难问题,并提出他自己的看法。 -
香艳丛书(全10册)
本丛书是全套影印的大型专题性丛书,它打破了作品形式的限制,以题材为主,基本上包罗了从隋至晚清间有关女性和小说、诗词、曲赋,收书三百三十五余种,为研究者提供了较全面系统的资料。所收内容,不拘朝代先后,多系可惊可喜未经刊刻之作,特别是一些清人的著作,未见它书著录,更有价值。丛书所收版本均系海内藏书家秘本、名人校订本,间有可疑处不敢臆改以存其真,大雅谅之。 -
审美特性
《审美特性(套装上下册)》是卢卡奇关于美学和文艺学的集大成之作。书中以日常生活作为美学的本体论基础,从马克思主义反映论、实践论和生存论的视角对审美和艺术做了系统的考察,成为国外阐释性美学的一种范本。书中坚持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统一,对艺术和审美的起源、审美的目标和结构本质、艺术创作和接受的心理学及美学原理以及艺术的社会效应做了独到的剖析,并且指出,艺术具有反拜物化的使命,它要在他律与自律的博弈中,发挥人类自我意识的功能。 -
谈美 文艺心理学
朱光潜是我国著名的美学家、文艺理论家、教育家、翻译家,中国现代美学的奠基人和开拓者之一。本书稿收录了朱光潜先生的两部美学方面的代表作《谈美》和《文艺心理学》。 -
艺术:让人成为人
本书旨在向那些没有或者没有多少文科背景的学生介绍人文学带给我们的喜悦。一直以来,我们的目标就是交流我们对于作为心智与情感体验的人文学所怀有的热情。学生藉由学习审慎的思考,以及对于创造性艺术的认知,也将会更好地了解自身。 本书叙述历史上人文学取得的杰出成就。尽管我们的方法是主题式,而不是编年史式的,但是历史语境仍然作为了解特定作品发挥着,并将继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我们感激过去了所取得的成就,这是因为我们非常相近的人过去并存在过,他们说过的话和做过的事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今天。我们会继续发现新的原因去体验喜悦,并在过去的、现在的、西方的、非西方的、男人的、女人的,以及在不同种族文化的作品中所体现出的感受力中得到的激励。 -
境明,千里皆明
《境明,千里皆明》内容简介:绘制细笔插画,配上清明有味的佛学散文,林清玄自选“菩提十书”精华。忙碌、茫然的现代人,随手翻阅,随时领悟。佛教小故事、佛经的智慧。 菩提十书,是林清玄写作生涯中最重要的作品,也是其思想和风格形成的代表作,写作时间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长达十几年的时间。每隔半年或一年出一册。书出版后,引起非常热烈的回响,每册印量都超过一百版,十册共印行一千版以上。后来被传播媒体选为“四十年来最畅销及最有影响的书”。 林清玄自选“菩提十书”中的精华篇童,辑为《心美,一切皆美》《情深,万象皆深》《境明,千里皆明》三书。 菩提喻指佛教中觉悟的境界。面对世事纷乱,人心迷惘,林清玄以自身体验和思考,将佛理修养化作美好心情,为读者点燃心灯。 -
悲剧的诞生
《悲剧的诞生》是尼采最为著名的作品之一。尼采在对希腊艺术进行美学讨论的同时,完成了他对生命意义的思考,并对以苏格拉底科学乐观主义为特征的现代文化作出了批判。《悲剧的诞生》同时收入《酒神世界观》、《自我批判的尝试》。 -
席勒美学信简
本书包含席勒的27封美学书信和4篇比较重要的美学论文。在这些书信中,作者系统地阐述自己的美学理论与艺术思想,并在美学思想上第一次将审美与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相联系。更可贵的是,在他的优美文笔之下,娓娓道来的审美艺术理念对读者而言,应该会是一种独特而富有收获的阅读享受。书附48幅插画,生动直观地展现人类历史的艺术美与人文精神的变迁。 ◎德国古典哲学的浪漫结晶,人文主义美学的奠基之作,人类历史上首次将艺术之美与人的自由发展相结合。 ◎“艺术之神”席勒27封书信,展示思辩之美;48幅艺术史不朽画作,梳理美的历史。 译者序: 席勒最为闻名的是他剧作家的身份,当他的处女剧作《强盗》在曼海姆首演结束后,一位目击者如此描述:“陌生人啜泣相拥,半昏厥的妇女们脚步趔趄往门口。仿佛混沌中迷雾消散,新世界的曙光初显。”事实上,这个描述一点也不夸张,据一些史料记载,当时的剧院就如同疯人院一样,人们潮水般涌入狭窄的礼堂观赏戏剧,有些评论家甚至认为席勒就是德国的莎士比亚。他的剧作迎合了当时德国人的心中反对专制的思想,因此他也成为德国当时的“狂飙突进运动”的代表人物。从1782年至1787年,席勒相继完成了悲剧《阴谋与爱情》(1784年)、诗作《欢乐颂》(1785年)、诗剧《唐•卡洛斯》(1787年)等多部作品。1794年,席勒与歌德成为好友。在歌德的鼓励下,席勒于1796年重新 恢复文学创作,进入了一生之中第二个旺盛的创作期,直至去世。这一时期席勒创作的特点是以历史题材为主,善于营造悲壮、雄浑的风格,主题也贴近宏大的社会变革题材。 从1787年到1796年,席勒几乎没有进行文学创作,而是专事历史和美学的研究,并沉醉在康德哲学之中。1791年,席勒接受丹麦公爵奥古斯腾堡和伯爵史梅尔曼每年1000塔勒银币的资助,将美学研究的成果以书信形式呈交公爵。席勒一共写了二十七封信,于1795年分三次发表在自己的《季节女神》杂志上。当时的哲学还处在英国经验主义派的支配之下,英国的哲学家洛克、贝克莱和休谟领导着主观主义的哲学思潮,影响深远。但是,康德这个一生都住在自己故乡的哲学家却建立起一座宏伟的新哲学大厦。康德的唯心论通过对认识的批判来达到哲学结论,强调和物质相对立的精神,排斥功利主义的伦理,赞成由抽象哲学议论所证明的体系。从根本上来说,康德的学说在于想要在七年战争、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制时期社会剧烈变革环境之中保卫知识和美德,在这同时,他也将主观主义带向一个极端。 在康德哲学的熏陶之下,席勒逐渐形成了他的美学思想。本书中,席勒主张只有培养品格完善、境界崇高的人才能够进行彻底的社会变革。他的美学研究和社会变革等问题结合得非常密切,事实上,席勒的美学思想与当时的德国民族文化的发展息息相关,他也曾指出:德国的伟大不在政治权力,而在文化。他声称美是自由思考的工作,美是我们的对象,美的自然和一致的享受证明了从无限中并在有限中发展的能力,以及人性变得崇高的可能。同时,康德确定的认识功能的自由发挥理论被席勒进一步地发展。席勒认为,只有通过个性的独立才能意识到之外的真理,只有用感觉感受,才能获得真实感。而正是美,将思想和感觉联系到一起,因而能获得最充分的精神和物质的统一。1805年5月,席勒不幸逝世。2005年,刚好是他逝世200周年。德国政府将这一年命名为“席勒年”,席勒足迹到过的城市,都举办各种文化活动纪念这位伟人。这一切,足以说明席勒的存在对德国乃至世界的意义。席勒的一生是歌颂人类自身的自由和发展的一生,在每一次人类思想的飞跃之时,美的世界的光明 之中,总是伴随着席勒的《欢乐颂》那嘹亮有力的歌声: “ 在这美丽大地上 / 普世众生共欢乐 / 一切人们不论善恶 / 都蒙自然赐恩泽 / 它给我们爱情美酒 / 同生共死好朋友 / 它让众生共享欢乐 / 天使也高声同唱歌 ” -
苍凉的独白书写
《苍凉的独白书写:寒食帖》是苏轼行书的代表作。苏轼在被贬黄州第三年的寒食节,在写下了这首遣兴的诗作,表达了他的人生之叹。诗意苍凉,表达了苏轼惆怅孤独的心情。此诗的书法也正是在这种心情之中,下笔而出的。 导读者蒋勋老师认为《寒食帖》不能单一看某一个字,整个篇章,一起看布局,才感受得到交响曲乐章般庞大壮阔的配置,感受到创作者行走于文学与书法之间惊人丰富的魅力。苏轼嘲笑自己的书法是“石压哈蟆体”,而一般他的字会被解读成“豪放”。阅读《寒食帖》上的字,则会发现其实豪放的大架构里不失细节的温柔婉约。《寒食帖》最后一句“也拟哭途穷,死灰吹不起”,蒋老师把这几个字,形容成像诗人的表情,愁郁、荒凉、困顿,像最顽强的生命,像冬寒秃枝,看似颓败,却在内里蕴含隐匿发枝发叶的生命力。 蒋老师认为从《寒食帖》,可以了解苏轼如何在自我调侃、自我嘲笑里完成一种毁誉之外的豁达。 -
漢字書法之美
五千多年前,象徵黎明曙光的第一個漢字出現了,文字在天地之間被創造出來,在動物骨骸、金屬、石頭、竹簡、紙帛上被記錄下來,在各個朝代以或沉重樸厚,或飛揚婉轉,或森嚴宏大,或肆意狂放的書寫線條,完成了每個時代美學最集中的表現。 到了現代,漢字不曾消失、不肯遺忘,更將擁有悠長豐沛的活力。 給小朋友一堂走出戶外的書法課吧!看看大自然間處處流動的線條之美,打開孩子感知世界的能力。 給自己一趟感受生活的文字巡禮吧!匾額對聯、招牌標誌、舞蹈繪畫,字不再只是文字,都有它觸動人心的美麗與驚喜。 蔣勳說:書法是呼吸,是養生,是身體的運動,是性情的表達,是做人處事的學習,是安定保佑的力量,是生活現實裡的記憶,是還原到初寫自己名字時的認真…… 作者以他獨特的美學情懷,述說動人的漢字書法故事。文字編織成畫面,我們走進了那古老卻又現代的漢字時間光廊,東方書寫的敬意與喜悅,就在你我的指間心中! 简体中文版即将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热门标签
下载排行榜
- 1 梦的解析:最佳译本
- 2 李鸿章全传
- 3 淡定的智慧
- 4 心理操控术
- 5 哈佛口才课
- 6 俗世奇人
- 7 日瓦戈医生
- 8 笑死你的逻辑学
- 9 历史老师没教过的历史
- 10 1分钟和陌生人成为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