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美学

  • 戏剧舞台上的日本美学观

    作者:(日)河竹登志夫

    日本戏剧通常在色彩、形体、音感和动作方面充满了独特的美,但是我们由于有时并不能了解戏剧情节和场面,归根到底还是接受不了。但是人类的戏剧是具有普遍性的,而证实了“共同点”的存在,也就明确了彼此的“差异”。作者河竹登志夫在本书中探讨了日本传统戏剧如歌舞伎、能乐的美感,并从舞台布置、音乐、表演、道具等方面探讨真正的日本戏剧的美。
  • 论可爱

    作者:[日] 四方田犬彦

    “可爱”已经成为遍布全球的一大现象……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流行的漫画文字和“酒井法子式用语”、九十年代的“御宅族”以及二十一世纪兴起的“萌”热潮,日本的“可爱”文化在世界亚文化群中,具有独一无二的彻底去政治化。本书从“可爱”现象入手,分析了“可爱”的语源,对“可爱”要素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可爱”的重要属性,是第一本专门对“可爱”这一文化现象进行深入研究的著作。
  • 和服之韵

    作者:[日]清野惠里子 著,[日]浅井佳代子

    惠里子女士手中仿佛有一块磁石,只吸引美丽的和服。 ——樋口可南子(著名电影演员) 本书由日本作家清野惠里子和摄影家浅井佳代子合作完成,最初边拍摄边在Maple杂志上连载,后结集出版,各界好评如潮。 “与和服的相遇是一切的开始。”清野惠里子以典雅流丽的文笔娓娓道来有关和服的逸闻趣事,讲述自己与和服的不解之缘。从每件和服独特的质地、纹样、纺织和印染工艺,到如何裁制、搭配各类织锦和腰带,详解和服的一针一线,配以浅井佳代子和风古韵的照片,让人不禁深深为日本传统服饰之美折服。 书中那些曼妙的身姿,既非专业演员也非职业模特,而是极具艺术修养的各领域杰出女性。她们以自然的神情、雍容的身姿,完美展示了和服的知性与优雅。
  • Wabi-Sabi侘寂之美

    作者:李欧纳·科仁

    写给产品经理、设计者、生活家的简约美学基础。 苹果、宜家、无印良品、魅族等产品哲学的灵感之源 第一本介绍wabi-sabi侘寂的经典著作。 “侘寂”之美的几个关键词:极简、质朴、安静、素雅、淡然、沉浸、信任。当设计满足这些条件时,可以称作为侘寂之美。侘寂wabi-sabi,那是一种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境界,一种被古代儒士所推崇的佛教哲学,教人修身、养性、无我的哲理。它所倡导的自然、简约、质朴的生活方式也大受品位人士推崇。 侘寂wabi-sabi是一种对渐逝生命的审美态度。与现代消费主义主张向外求的理念相反,本书推荐从人的内心去追求,简单的侘寂wabi-sabi的几个观念,可以转变我们对事物的态度。你可以用他去欣赏一个茶杯,也可以用它去体察自己的世界,你也可以从中找到整个宇宙。wabi-sabi包含整个世界。 侘寂wabi-sabi理念运用到设计中,就是简洁并让人安静的设计美学。它是苹果,无印良品等简约品牌的发源地。
  • 东方的美学

    作者:(日)今道友信

    isbn应该是:7108001219 本书论述中国和日本的美学思想的系统整体,从先秦诸子谈到清代的画论,涉及中国文学、音乐、美术、书法的系统整体的美学知识;对日本的美学史,作者亦有全面而详尽的介绍。
  • 茶之书

    作者:(日) 冈仓天心,Okakura Kak

    《茶之书》主要内容简介:茶文化体现了东方文化的深层精髓。茶的原理不仅止于一般所言的审美主义,而且与宗教、伦理合而为一。它为我们定义了宇宙的均衡比例,让所有信奉茶道的人们成为懂风情、有品位的精神贵族,体现了东方美学思想的真实内蕴。
  • 东京找灵感

    作者:[日] 苍井夏树

    《东京找灵感:微差的创意》中谈的所谓“微差”、“微差力”,实际上也就是差异化或者说与众不同的卖点。作者行走东京的脚步随意而浪漫,在繁华的东京商业街头,随性地拾捡着那些设计的精华点,并加以认真的点评,浪漫而轻松愉快。都说设计需要多走多看多思考,而作者便如同一位随和的长者,带领我们走上街头,一同领略现代设计的美好。 日本人的细腻举世闻名,他们擅长在生活的各个层面专注用心,甚至从中创造出新商机——关键就在“微差”。大到整个都市计划,小至季节特贩商品,他们总能利用细微的差别,在每个细节上制造引人入胜的趣味。 作者苍井夏树在《东京找灵感:微差的创意》中通过“加油巴士”、“日本邮局”,以及“赏樱的全民运动”,看日本人如何无中生有,不但获得最大效益,并且兼顾情感与美学;带领读者游走东京地铁、银座、青山隐建筑,看他们如何让这座城市永葆新鲜。
  • 京都流年

    作者:[日] 奈良本辰也

    京都是日本旧都,也是日本文化的象征及繁荣之地。本书从日本传统文化出发,以青、朱、白、玄四章,向读者详细介绍了京都及其周围的建筑风物、文化精神、历史变迁。作者从一庭一园、一水一木、一人一事,自 建筑而文化,自文化而精神,娓娓道来,趣味横生,而"何为日本"这一思想学术主题,亦在此得到清晰呈现。
  • 日本江户时代的艺术

    作者:[美] 克里斯汀·古斯

    《日本江户时代的艺术》主要内容:江户时代见证了日本城市文化的繁盛、交融与碰撞。日本传统贵族和武士阶层绵延不息的艺术、技法和美学关注,加上本土和国外的影响,逐步汇成了城市艺术生活的合唱。财富增长和商人阶层投资艺术,成为了所有艺术品种开花结果并空前繁盛的肇因,其中最有成绩的还是绘画和版画,同时也包括瓷器、漆器和丝织品。 这是第一本纵览日本江户时代的著作,主要研究了日本的四个中心城市:天皇驻地京都,幕府开幕的江户,商业中心大阪和全球性港口长崎。在铺陈介绍许多优秀作品的基础上,《日本江户时代的艺术》主要分析了光琳、喜多川歌磨、葛饰北斋等著名艺术家的活动,同时也涉及了其他一些名气稍逊的艺术家。艺术家在不同城市之间以及乡村与城市之间来往穿梭,中国和西方艺术影响的增强,塑造了日本江户时期艺术复杂多元的品性。《日本江户时代的艺术》兼收并蓄,以独特的眼光分析了这个在日本历史上最具活力的时期艺术发展的激荡态势。
  • 苦闷的象征

    作者:[日] 厨川白村

    本书收录日本近代学人厨川白村著作两种。《苦闷的象 征》是一部艺术专论。作者吸收了柏格森的生命哲学和弗洛 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等理论,提出了“生命力受压抑而生的 苦闷懊恼乃是文艺的根柢,而其表现法乃是广义的象征主 义”的命题,进而从艺术的创作、批评、起源、鉴赏等各个层 面不断深化和引申这一命题,构建了自己的理论框架。《出 了象牙之塔》是一组随笔,无论是剖析日本的国民性,还是 介绍当时的文坛现状,都贯穿着作者所张扬的“生命力”之 说,可以说是前一理论的具体实践。 译者鲁迅先生和厨川白村的文艺人生观多有契合,很 好地传达了原作的神韵。该书曾在二三十年代的思想文化 界产生过较大反响,即便在七十余年过后的今天,仍不失 “生命力”。读者朋友倘能“坚忍地反复两三回,当可以看见 许多有意义的处所”。
  • 東亞美學前史

    作者:神林恆道

    西歐美學何以東渡日本,成為日本「美學」的起點? 向西方取經之後,又是如何地消化、吸收成為「日本的美學」? 明治維新,歐學東漸,方其傳統審美意識遭受無情衝擊之際的日本,為當時亞洲最先反省此一嚴肅課題者,如何多元觀照自我文化,從而促進東亞美學的現代化? 二十一世紀的跨文化時代,探討明治時期,亦即日本近代,做為新學問的「美學」,意義非凡。 本書探討日本明治維新之際,日本學界藉助當時以德國學術為中心的歐美美學美術史體系之下,從而奠定日本美學美術史現代化的經緯,並且開創藝術諸學現代化的實踐與研究之基礎,故而企畫《東亞美學前史──重尋日本近代審美意識》一書。 第一部為學理式探究,第二部往往關注特定之人、事、物,並在第一部的學理高度之下,釐清藝術諸學的內在性邏輯,從而爬梳藝術諸學的歷史性脈絡。 第一部 第一、二、三章以費諾羅沙、岡倉天心等兩位傳奇性人物為中心,以東京美術學校(岡倉天心曾任校長,且為東京藝術大學的前身之一)、《國華》雜誌等為基地,以奈良的佛教藝術的再發現為契機,以黑格爾美術史學為中心,從而旁徵當時歐美的進步主義以及形式主義的美術史學,進而草創兼容古今的日本美術史,並且奠定日本的美術史研究之契機。 第四章通過英、美派的外山正一以及德國派的森鷗外的論爭主述明治時期的美學學術發展史。 第二部 第一章探討日本洋畫的現代化過程。分析日本畫壇對於「外光派」、「印象派」的理解,日本的學習以及日本的觀點。 第二章以羅丹與希爾德勒蘭特為契機,論述雕塑當中的「視覺性/觸覺性」,從而檢視日本雕刻史的傳承與變化。 第三章以美學觀點,探討浪漫派美學之東渡日本,融入日本浪漫派美學的過程。如此一來,也體現日本式的現代化或是日本式的美學浪漫化。 第四章分析形式主義美學對於音樂的導入,從而釐清音樂藝術的開始,以及此一契機之下所開啟的日本西洋音樂、日本音樂的「現代化」脈絡。
  • Wabi-Sabi

    作者:李歐納·柯仁

    日本茶道大師千利休,正要打掃滿是落葉的庭院。 首先,他仔細地將地面與草地清理得一乾二淨。 然後,他搖晃其中一顆樹,好讓少許的葉子掉下來。 這就完成了。 每個日本人都知道何謂wabi-sabi,但若要解釋,他們可能會猶豫很久,最後抱歉地說:「大概只有日本人才能體會。」這個神秘、日本人才懂的概念,正是日本千年美學基礎。無論京都的寺廟、庭院、屋瓦,還是東京的建築、茶碗、服飾,到處都是這個概念的展現。特別是在茶屋裡,每個動作與每樣器物,幾乎都是為了體會wabi-sabi而存在。 面對一個茶碗,我們應該從何開始欣賞?仔細檢查?還是單憑直覺?wabi-sabi的幾個觀念,可以轉變我們對事物的態度。比方說,本書提到「美其實只是一種與醜妥協的條件」。千利休曾經有個茶碗,在眾多茶碗並不突出,只是有一次,千利休將幾個茶碗放著讓弟子挑,最後剩下這個沒人拿,於是就稱之為「木守」(日本人稱最後沒被摘走的秋柿為「木守」),藉由命名與故事,利休改變了人與物的關係,從別人的「醜」產生了「美」的氛圍,這就是wabi-sabi。 是的,千利休正是將wabi-sabi發揮得淋漓盡致的實踐者,而這本書則是第一本把wabi-sabi整理出來,讓大家都能懂的書。本書內容用簡單的條例、比較與例子來帶領我們進入wabi-sabi的世界,設計者可以從中獲得創造的切入點(美國Amazon書店的讀者留言一再表示,這本書每年都讓他設計出新作品),一般旅遊愛好者、生活家,則可以找到新的支點,從此改變看待世界的態度。下次走進京都的廟宇,或捧起一個茶碗,除了驚歎,wabi-sabi還會讓你讀出它想說的話。 本書作者李歐納.科仁(Leonard Koren),曾在日本生活多年,擔任過著名日本雜誌BRUTUS的專欄作家長達三年。雖然受過專業建築訓練,但只蓋過一座茶屋。他在1994年寫下這本談wabi-sabi的專門著作,至今仍然是最多人引用討論的來源。
  • 四季花传书

    作者:[日]川濑敏郎

    继《一日一花》之后,日本当红花道大师川濑敏郎的经典花艺著作《四季花传书》终于和国内读者见面。山茶花、紫罗兰、水仙、芭蕉、朝颜……川濑敏郎以每月一花的形式,花了2年时间,从历史、文化、艺术、美学的角度阐述他的花艺。同时从四季不同花草的插法,到花剪的使用、器皿的选择,细致入微地介绍了生活中的插花指南。 川濑敏郎的插花经过岁月的磨砺,从年轻时代华丽的形式美精炼到后期侘寂美学的质朴。在作品中强调一种“不依托于外在”的缺、拙、涩之意境,正如日本花道回归人的内在,呈现完整的生命之美。 如果说《一日一花》带给我们更多的是视觉上的审美享受,那这本《四季花传书》则是一次对花道文化的启蒙与实用指南。
  • 物哀与幽玄

    作者:叶渭渠,唐月梅

    《物哀与幽玄》是中国第一部研究日本人的美意识的著作。作者多年浸润于日本文化之中,其论其述,亲切通达,且以纯粹的日本美学范畴解说日本之美,颇有新人耳目之效。
  • 和风景的对话

    作者:(日)东山魁夷

    “这是风景画家东山魁夷半生的回忆,心灵的遍历,艺术的自白。”日本著名作家川端康成这样评论东山魁夷的这本书:“他试图借此追索和探求美的精神,究明美的本源。……用散文诗般的文字弹奏着美妙的乐章。”东山魁夷是日本著名画家,然而同时他也是一位著名的作家,尤其是他的散文有很高的造诣。本书不仅是东山魁夷对于自己半生经历的一个回顾,也是对自己半生艺术经历的一次梳理。
  • 日本风雅

    作者:大西克礼

    《日本风雅》是《日本物哀》《日本幽玄》的姊妹篇,编译者将日本现代美学家大西克礼的《风雅论——“寂”的研究》一书首次译出,又将“俳圣”松尾芭蕉及其弟子的俳谐论及“寂”原典择要译出,形成了贯通古今的日本“寂”论,为我国读者了解日本文学、美学及日本审美文化中的“寂”,提供了可靠的文本。译者撰写的《风雅之“寂”——对日本俳谐及古典文艺美学一个关键词的解析(代译序)》,站在现代文艺美学和比较诗学的立场上,运用比较语义学、历史文化语义学的方法,清晰地揭示了“寂”论的内在构造,阐发了“寂”的理论内涵及其价值,足资读者参阅。
  • 茶之书·“粹”的构造

    作者:[日] 冈仓天心,[日] 九鬼周造

    本书是一本有关日本美学思想著作的合集,收录了冈仓天心的《茶之书》与九鬼周造的《粹的构造》。《茶之书》是冈仓向西方宣扬日本文化和美学的著名作品,以优雅的英文,考察茶之种种,如历史、流派、茶室、插花等等,藉此阐述自己对东洋美学之理念与思索。《粹的构造》是研究日本美学不可不读的名作,亦是最早使用西方理论建构亚洲文化特质的理论作品。“粹”是日本特有的名词,作者从词源、内涵、外延等方面考察了“粹”的含义,借用胡塞尔的现象学阐释日本特有的文化习俗,构建起独特的国家美学认同。
  • 金阁寺

    作者:三岛由纪夫,安部公房

    《金阁寺》描写青年沟口素来因自己的生理缺陷而自卑并甚而失去生活的信心和乐趣,唯一的精神支柱是寄托于名胜古迹金阁寺的对美的追求,但又日渐感觉美的永恒存在是对世俗人生追求的阻碍,于是终于一把火烧了金阁寺,摆脱了“美”对人生的禁锢。 与《金阁寺》相比,安部公房的《砂女》,可谓用另一种语言构筑的另一世界。“他”即主人公,某学校教员仁木顺平,利用休假日外出采集昆虫标本,住宿砂穴民家。穴中只住有一位年轻女人。第二天“他”醒来发现,通往地面的绳梯已被人撤去,始知自己受了欺骗。这处砂的村落由那位把“他”引往砂穴中的“年长者”控制着。虽有粮水烟茶平均按时供给,却无行动自由。“他”几次劝导年轻的女人放弃这种无视自我存在的、为了苟活而终日挖砂不止的活动,却遭到女人绝念而平静的拒绝:不可能。在与女人的肉体生活中,“他“获得过短暂的快乐,但逃跑的心不死。然而几次行动都惨遭失败。后来在送已有身孕的女人去医院时,“他”得到了通往地上的绳梯,却已无心逃出。
  • 直到长出青苔

    作者:杉本博司

    我,从使用名为“摄影”的装置以来,一直想去呈现的东西,就是人类远古的记忆。那既是个人的记忆,一个文明的记忆,也是人类全体的记忆。 ——杉本博司 杉本博司是我们这个时代最令人尊重的摄影家之一。他的摄影中,艺术、历史、科学与宗教的诠释环环相扣,完美地将东方哲思与西方文化意涵结合在一起。 ——哈苏摄影基金会 日本国宝级摄影师,亚洲当代摄影拍卖纪录保持者,杉本博司文字代表作。将最亘古永恒的事物用最崭新的方式呈现。以生命、时间、历史为核心,书写个人对文明兴衰的解读与想象,探讨这世间的刹那与永恒,蕴含深刻的思考和智识。 书名“直到长出青苔”取自素有“日本诗经”之称的和歌总集《万叶集》。书中收录了杉本博司自1974年以来所有的代表作品,包括“海景系列”、“肖像系列”、“剧场系列”、“建筑系列”、“博物馆系列”、“布景系列”等。分为十六章,每章以一幅杉本的摄影作品和一段问答起兴,延引出艺术家本人通过摄影的方式与历史、哲学、时间、记忆、梦境等主题的互动所获得的洞见,并以及其诗意而禅意的方式娓娓道来,充满东方意境。
  • 德富芦花散文

    作者:(日)德富芦花

    德富芦花是中国读者熟悉的日本近代作家。他的小说《不如归》早在1909年即由林纾译成中文。 德富芦花的散文曾在日本文坛产生过深远影响,被誉为进行美感教育的范文。 本书系德富芦花散文的第一部中文选本,包括《自然与人生》、《蚯蚓的戏言》两部分,代表了作家散文创作的最高水准。这些散文文学精湛,富有色彩感,于细微处理含作者的独特感受,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史学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