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随笔

  • 那间街角的茶铺

    作者:王笛

    《那间街角的茶铺》,是著名历史学家、微观史和新文化史研究的代表性人物王笛的最新非虚构历史读物。

    作者以1900—1950年的成都茶铺为中心,运用田野调查、官方档案和小说诗歌等资料,以微观史学的研究取向和深描的文学写作手法,生动展示了成都茶铺的日常生活、大众文化以及在那个公共空间中呈现的经济、社会和政治。

    作者跳出学院派的历史讨论和分析的模式,既保持了字字有依据的历史写作传统,又把茶铺这个日常生活的公共空间描绘得栩栩如生。

    过去日常生活和大众文化的许多方面是我们的传统,然而它们就在我们眼前一天天消失。这是现代化过程中每个人都面对的问题。

    茶铺是成都文化的代表。这是成都区别于其他城市的一个最明显的标志。

    对成都茶铺的探索,提供一个样本和一种经历。微观历史的意义在于为理解城市史的普遍规律提供了个案,不仅深化我们对成都的认识,而且有助于理解其他中国城市。

    本书把焦点放到普通民众,跳出过去帝王将相、英雄精英的研究模式,写出了眼光向下的民众生活史。

    这本书也是继续践行“为民众写史”这个历史使命。写历史,需要有细节;有细节的历史,才是有血有肉的历史。细节似乎缺乏宏大的叙事,但是却为宏大叙事提供了支撑。那些似乎不经意的鸡零狗碎,却是回归历史现场的定海神针。

    ——王笛

  • 昨天的与世界的

    作者:罗志田

    历史虽然是逝去的往昔,但却无时不影响着现在。说历史,谈文化,思考当下学术。著名历史学者罗志田先生尝试把一些学院的见解“普及”到文化报刊的非学院读者范围,在公众和社会的学术兴趣日趋增强之时,把日新月异的学院研究以“可读”的方式表述出来。

    《昨天的与世界的》是作者到北大教书后辑成的第一本面向非学院读者的书,这些文字大多不在学术刊物上发表,因写作机缘不同,虽不免时泛迂远之气,毕竟说话相对随意。此次新增的文字也不少,整体从原来的六编改为现在的七编,各编的具体内容也有不小的调节。因为人物的移出,书名的副标题也不 再是“从文化到人物”,而改为“从文化到学术”。

  • 中国文化通识

    作者:钱锁桥

    一部写给现代中国人的中国文化通识

    “真正的传统文化观看之道,是要把历史倒过来看的。”

    以人性为尺度,以现代性为视野,颠覆性地重述中国文化的主脉和命理。

    为何有那么多讲中国文化的书,还需要一部《中国文化通识》?

    ★一般介绍中国文化,是从文物的角度出发,将“文化”当作某种“客观”存在物;而本书从人性角度出发,延续辜鸿铭的问题意识和林语堂的批评姿态,着重关注那些对当下的中国文化至关重要,且在个体的中国人身上“活着”的元素。

    ★一般介绍中国文化,几乎将之等同于传统;而本书从现代性角度出发,强调的是,对当下中国文化的形成来讲,迄今100多年的现代转型经验,甚至比几千年的传统遗产更为重要。

    ★一般讲中国文化,将其等同于民族的;而本书则强调中国思想的普世主义本质,并对未来提出展望:不要再把中国文化当作一个他者,哪怕是一个更好的他者,真正进步的做法是把中国文化认真地当回事—作为“世界人文思想共和国的一员”。

    【内容简介】

    「不要再把中国文化当作一个他者,哪怕是一个更好的他者,真正进步的做法是把中国文化认真地当回事——作为“世界人文思想共和国的一员”。」

    本书是一部写给现代中国人的中国文化通识,采取的方法是,把历史倒过来看,就一些关键议题,诸如历史、语言、管治方式、自我修养、人生美学、民族主义、普世主义、中国的崛起及其软实力等略作述评,以助读者进一步探索反思。

    本书认为,对当下中国文化的形成来讲,迄今100多年的现代转型经验,甚至比几千年的传统遗产更为重要。

    因此,本书显著区别于既往同主题作品的是,延续辜鸿铭的问题意识和林语堂的批评姿态,以人性为尺度,以现代性为视野,重述中国文化的主脉和命理。

  • 古今之争

    作者:[英]C.S.路易斯

    本书是C.S.路易斯关于“古今之争”的一部经典伦理学文集,由邓军海先生编选翻译。书中所选文稿,包含无数精彩论断。无论是对生命图景的比喻性描绘,还是对日常生活难题的独到观察,都饶有趣味而发人深省,甚至直击人心;路易斯对“古今之争”的见解,也无疑有利于治疗我们的“时代势利病”。

  • 心力

    作者:邓亚萍

    ·中国体育初代“大魔王”、乒坛传奇邓亚萍个人作品

    ·大心脏世界冠军解读人生关键时刻制胜心法

    ·实力=技力×心力,技力奠定下限,心力成就上限

    ·人人都要学会掌控心态、战胜拖延、提升效率、精准抗压

    ·郎平欣然作序,陈薇、董明珠、曹国伟、白岩松、王潮歌、杨澜、撒贝宁、樊登联袂力荐

    实力不等于简单的能力积累,心力不足就难有匹配实力的表现。现代人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处处有压力,意志力时时要经受考验,即使“躺平”也要有坚定的心态。本书浓缩作者多年直面挑战积累的心理提升技巧,结合心理学经典洞察,针对生活与职场痛点提出稳定心态、提升效率、打造强大抗压力与意志力的可复制技巧,以帮助读者从容应对种种挑战。

  • 语藏集

    作者:王丁

    本书是中外关系史学者王丁的学术随笔集。内容涉及较广,概括而言,是从一些具体而微的话题看中国对世界文明的认知和贡献。“语藏”是汉文摩尼教经典中的一个译名术语,取以名集,可示文集从语言探寻历史的方法取向特征。

  • 上海之死

    作者:虹影

    【编辑推荐】

    ★娄烨导演,巩俐、赵又廷、小田切让领衔主演电影《兰心大剧院》原著小说,影片入围第76届威尼斯电影节“主竞赛单元”、第44届多伦多国际电影节“特别展映单元”

    ★5,000,000册畅销书作家,《饥饿的女儿》《好儿女花》作者,奥斯卡文学大奖“罗马文学奖”、台湾《联合报》读书人最佳书奖得主虹影“重写海上花”系列小说第二部,从自传体小说到历史类虚构小说的转型之作

    ★娄烨、贾樟柯、戴锦华、张莉联袂推荐,全新修订倾情呈现

    ★ 1941年孤岛上海的谍战风云,一个女明星兼女间谍的家国之义

    ※“上海,你这造在地狱上的天堂!”

    1941年末,烽火连天的战时中国,上海租界变成了日占区中的“孤岛”,生活在“孤岛”中的人,却比往日更加醉生梦死,哪怕四郊枪炮不断,烽火连天,人们还是要看戏,要跑马,要跳舞上馆子。而与此同时,上海又是当年全世界间谍战最激烈的地方之一,军统、“76号”、美国情报机构,都在这里斗智斗勇,互相搏杀,到底谁才是最后赢家?

    ※“记住,任务压倒一切。”

    舞台上她是美艳绝伦的名演员,舞台下她是训练有素的谍报人员,一个身份极明,一个身份又极暗,时隔三年回到上海的于堇,究竟为何而来?戏如人生,人生如戏,女演员也是女间谍,风起云涌的时代里,于堇究竟做出了怎样的选择?

    ※“上海,像出生时吮吸你的空气一样,我要亲吻你的街道。”

    左翼话剧导演谭呐,身份不明的风流才子编剧莫之因,于堇的商人前夫倪则仁,仰慕于堇却又想取而代之的戏迷白云裳,于堇的养父、旧书店老板休伯特,各怀心思的各路人马,想在这个十里洋场,演一出怎样的好戏?

    【内容简介】

    本书的主人公是上海家喻户晓的名演员于堇,舞台上她是美艳绝伦的名演员,舞台下她是西方情报机构的谍报人员。她时隔三年从香港回到上海,表面上是为了出演上海著名左翼导演谭呐的新戏《狐步上海》,也有人觉得她是为了营救自己被抓入76号的前夫倪则仁,甚至称她为“孟姜女”,但事实上她是为了得到日军偷袭美国珍珠港军舰的准确时间和地点,才被自己的养父兼上级休伯特召回上海进行谍报任务。在这座上海“孤岛”,山雨欲来,于堇在巨大压力之下,一边当好演员,一边与各方势力周旋,最终完成了任务,也做出了自己的选择。

  • 未被摧毁的生活

    作者:李伟长

    【编辑推荐】

    1.出生入死的桑塔格、乱世里的松本清张、在路上的凯鲁亚克、危险的纳博科夫、毒舌的奈保尔、特立独行的温特森、沉默的格拉斯、生活家波德莱尔、孤独的珀金斯……这是一本评论家的文学私语,轻盈幽默、睿智犀利,不堆砌材料,不做高头讲章,将前人对作家与作品的定评搁置一旁,去捕捉个人的、独一无二的、令人着迷的阅读灵思。

    2.勾点连线,问迹追踪,每篇书评都是一场曲径蜿蜒的探险。从《洛丽塔》讲到它的前身《魔法师》,十几年间,纳博科夫如何为欲望找到合法的叙述者?从钱锺书的笔记中锁定一本格罗史密斯兄弟的《小人物日记》,这册小书又为何受到普里切特、贝杰曼、艾略特的共同喜爱?如此种种,作者在费力寻找、求证、确认中展开了美妙的旅程,他的阅读随笔里有自己,因此写作比表面看上去紧张得多,苦恼得多,兴奋得多,快乐得多。

    3.书里书外的人生,可以互见。架飞机飞跃大西洋的女作家柏瑞尔、布洛克作品中经营书店的雅贼伯尼、松本清张小说里试图掌握自身命运的人们、“渴望成为刺猬的狐狸”伯林……每一个作家和笔下人物,都有一段绚烂流离的人生。生活会中断,但不可能被摧毁,阅读是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这也是这部随笔集之于作者本人的意义——“接受自己不完美的习性,接受自身的力不足,接受自己的不乐意,都是属于我个人的写作意义。倘能引发别人一些微小的共鸣,就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喜悦。”

    【名家推荐】

    伟长的阅读随笔里有伟长,他才写得好,我读得兴致盎然。阅读随笔可以看作一种渴望接上了另一种渴望,更准确地说,是同一种渴望的不断延展。根本上的“动力机制”和过程中的步步探索,使得这一类型的写作,比表面看起来要紧张得多,苦恼得多,兴奋得多,快乐得多。

    ——张新颖

    【内容简介】

    青年评论家李伟长阅读随笔集。书与人生,可以互见。

    波德莱尔、福楼拜、契诃夫、钱德勒、纳博科夫、松本清张、格拉斯、奈保尔、桑塔格、布洛克、温特森……我们自身所经历的生活,有助于理解一个好作家的长成,他克服了多少困难,化解了多少危机,以及他对生活会中断,但不可能被摧毁的信念。作者勾点连线,问迹追踪,从一本书说到一个人,由一条线索牵出一段故事,从书里翻到书外,见证无数绚烂流离的人生。

    作者的阅读随笔里有自己,因此写作比表面看上去紧张得多,苦恼得多,兴奋得多,快乐得多。“接受自己不完美的习性,接受自身的力不足,接受自己的不乐意,都是属于我个人的写作意义。倘能引发别人一些微小的共鸣,就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喜悦。”

  • 未被摧毁的生活

    作者:李伟长

    【编辑推荐】

    1.出生入死的桑塔格、乱世里的松本清张、在路上的凯鲁亚克、危险的纳博科夫、毒舌的奈保尔、特立独行的温特森、沉默的格拉斯、生活家波德莱尔、孤独的珀金斯……这是一本评论家的文学私语,轻盈幽默、睿智犀利,不堆砌材料,不做高头讲章,将前人对作家与作品的定评搁置一旁,去捕捉个人的、独一无二的、令人着迷的阅读灵思。

    2.勾点连线,问迹追踪,每篇书评都是一场曲径蜿蜒的探险。从《洛丽塔》讲到它的前身《魔法师》,十几年间,纳博科夫如何为欲望找到合法的叙述者?从钱锺书的笔记中锁定一本格罗史密斯兄弟的《小人物日记》,这册小书又为何受到普里切特、贝杰曼、艾略特的共同喜爱?如此种种,作者在费力寻找、求证、确认中展开了美妙的旅程,他的阅读随笔里有自己,因此写作比表面看上去紧张得多,苦恼得多,兴奋得多,快乐得多。

    3.书里书外的人生,可以互见。架飞机飞跃大西洋的女作家柏瑞尔、布洛克作品中经营书店的雅贼伯尼、松本清张小说里试图掌握自身命运的人们、“渴望成为刺猬的狐狸”伯林……每一个作家和笔下人物,都有一段绚烂流离的人生。生活会中断,但不可能被摧毁,阅读是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这也是这部随笔集之于作者本人的意义——“接受自己不完美的习性,接受自身的力不足,接受自己的不乐意,都是属于我个人的写作意义。倘能引发别人一些微小的共鸣,就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喜悦。”

    【名家推荐】

    伟长的阅读随笔里有伟长,他才写得好,我读得兴致盎然。阅读随笔可以看作一种渴望接上了另一种渴望,更准确地说,是同一种渴望的不断延展。根本上的“动力机制”和过程中的步步探索,使得这一类型的写作,比表面看起来要紧张得多,苦恼得多,兴奋得多,快乐得多。

    ——张新颖

    【内容简介】

    青年评论家李伟长阅读随笔集。书与人生,可以互见。

    波德莱尔、福楼拜、契诃夫、钱德勒、纳博科夫、松本清张、格拉斯、奈保尔、桑塔格、布洛克、温特森……我们自身所经历的生活,有助于理解一个好作家的长成,他克服了多少困难,化解了多少危机,以及他对生活会中断,但不可能被摧毁的信念。作者勾点连线,问迹追踪,从一本书说到一个人,由一条线索牵出一段故事,从书里翻到书外,见证无数绚烂流离的人生。

    作者的阅读随笔里有自己,因此写作比表面看上去紧张得多,苦恼得多,兴奋得多,快乐得多。“接受自己不完美的习性,接受自身的力不足,接受自己的不乐意,都是属于我个人的写作意义。倘能引发别人一些微小的共鸣,就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喜悦。”

  • 平生记

    作者:饶平如

    《平如美棠》姊妹篇,邂逅一个真诚、乐观、善良的灵魂。

    《平生记》是饶平如的遗稿,可以说是他的自传,记录了他的一生。

    童年时代、戎马生涯、公私合营、下乡见闻、在土方队制造木牛流马、晚年奇遇……作者以平和细致的笔调,铺展出一部从出生到死亡的个人史,时间跨越一个世纪。历史的风 雨飘落在一个普通人身上,其间种种,构成了一代人不平凡的记忆。最终这一滴水又重新汇入时代的洪流之中……

    平凡人的二十世纪

    半部中国近代史

  • 利马之梦

    作者:吕晓宇

    一个身陷志业危机的政治学学子,面对学术和生活的困惑,偶然得到机会前往秘鲁,进入一支总统候选人的竞选团队,亲身地实践何为“做政治”。在这个过程中,秘鲁乃至拉美的历史碎片不断闪现,作者的文本知识与现实经验不断碰撞,由此,他重新思考有关政治实践、学术意义和真实生活的问题。这本书不仅是作者个人的一段实践记录、旅行笔记,也是一个青年人对自身与世界、知识与行动的关系的真诚反思。在一场恍然的利马之梦里,潜藏着更多思考和行动的可能。

  • 书问京都

    作者:苏枕书

    每次提到京都,就想起在京都的枕书,想起枕书笔下的京都。枕书的文字有灵性,有品位,美好且执着。古人所云“从吾所好”,用在这册《书问京都》是最合适了。——止庵(作家、学者)

    再一次,苏枕书把既熟悉又陌生的美好京都讲述给我们,令我们沉醉在她的书页间。——罗新(北京大学历史学系 教授)

    ※※※※※※※※※※※※※※※※※※※※※※

    书问”者,书信也;“书问”者,问书也。

    2012年至2021年,跨越十载,在作者从游学之地京都寄回故乡的信札里,四时更迭,人事代谢,但不变的是她对书的热爱与对知识的痴迷。此番收录的四十一通信札,见证了作者读书、买书、访书乃至写书始终如一的热忱。

  • 朴赞郁的致敬

    作者:朴赞郁

    朴赞郁首部影评集,收录了在成为导演之前,以影评人身份创作的125篇影评。

    除了被认为是杰作的经典作品,在本书中朴赞郁导演还研究了相对被忽视的B级电影和类型电影,并从独特的角度重新评估它们。这是一本可以说是献给朴赞郁导演喜欢和欣赏的电影以及整个电影世界的“致敬之书”。

  • 死里逃生

    作者:吴琦(主编)

    本辑《单读》回到本土创作,时隔四年,再次推出原创小说选集,汇集了包括郭玉洁、郑在欢、蒯乐昊、索耳、双雪涛、孙一圣和颜歌在内的七位青年小说作者的新作,以及胡波的诗歌、李静的随笔和贾行家、许志强、徐兆正的文学评论。此外,《单读》首次以别册的形式推出“中英小说对读”,收录颜歌小说的中英文两个版本,穿透语言和文化的边界。

    这些作品多创作于2019年末至2021年,正值世界危机四伏、我们“死里逃生”的时刻。在理性尚未抵达之时,我们的身体、情绪、欲望已经做出了反应。文学的背后是当下的心灵状况,我们想用新的文学声音,去回应新的现实困境。

  • 那猫那人那城

    作者:朱天心

    《猎人们》之后,朱天心全新猫书

    异族他类自由来去,街猫与人族相遇的城市传奇

    马家辉、杨照推荐,这不是一本你以为的猫书,不卖萌,不可爱,不取悦你

    「内容简介」

    我妄想要一一捕捉记下街猫们街头暗巷的身影、故事,证明它们确实来过此世此城一场。

    《那猫那人那城》是作家、资深动保志工朱天心的全新猫书,继《猎人们》之后,写下她生命中际遇的街猫朋友的故事,并延伸至猫族、人族,以及二者交织的共生时空:只要爱情不要面包的甜橘,与作者相伴七年的橘子,歌声洪亮且领有专业保姆证照的猫大王乳乳,拥有一众人族粉丝团的俊美浪猫斑斑;还有爱上不羁浪猫尾橘的女孩黛比,猫志工天文,传奇抓扎手林忆珊,创办“台湾认养地图”的“神雕侠侣”KT和叶子,在台南乡下独力救护浪犬的小说家王家祥,喂街猫途中遇车祸去世的作家忽忽……

    一只只在城市中艰难求生的街猫,一个个穿梭街巷救护街猫的猫志工,年年岁岁的夜黑风高,数不清的生离死别。作者以最细密的现实关怀、最辽阔的生死忧思,深情而孤绝地记录下人族与猫族努力地在这块土地上共生的姿态,记录下街猫与人、与一座城的短暂际遇与丝丝牵绊,以及由此引发的人心人性审视与生命思索,为流浪动物打捞记忆,为无法发声的弱势生命发声。

    既然介入了,就介入到底。留一个小水罐,在阳光、雨露、绿森光影下,让人族与猫族都能认真而不屈地活着。

    「编辑推荐」

    《猎人们》之后,朱天心全新猫书,书写街猫与人族相遇的城市传奇。每一个真正的爱猫人深深共鸣的挚爱之书。

    这不是一本你以为的猫书,不卖萌,不可爱,不取悦你。一部生命的见证之书,多情多刺的动物书写,温暖赤诚的文学回忆。

    收录近40幅街猫摄影照片,附赠4幅猫咪书签,精美装帧,内文彩色印刷。作家朱天心vs.猫咪摄影师KT,生花妙笔的猫生百态,笑与泪的城市街头日志,一份都市人类学的非虚构范本。

    马家辉、杨照诚挚推荐。疫情之下,我们该如何关心其他生命?

  • 始于一次分神

    作者:胡桑

    《始于一次分神》是胡桑的书评集,共收入从2010年至2018年间创作的书评,指向文学构筑潜能生活的能力。这些书评曾发表在《书城》《新京报》等各类报刊。

    该书涉及辛波斯卡、米兰•昆德拉、略萨、马内阿、特雷弗、君特•格拉斯、鲁西迪、里尔克、帕慕克、阿兰达蒂•洛伊等著名的中外当代作家。在写作中,胡桑秉承了纳博科夫《文学讲稿》的细读方法,深入文本肌理,揭示文本写作的秘密,为读者开辟出诸多通往文学作品的条条幽径。通过胡桑的解读,我们可以在文学作品中目击一个充满差异和竞争、最终能够和解的完整精神世界。

    胡桑的书评既拥有诗人的敏锐,又具备学者的严谨,在文本与现实、历史与想象、形式与价值之间游刃有余地自由穿梭,文字摇曳动人,又处处引领着读者去沉思文学、生活与生命之间的幽谧联系。这不仅仅是一本书评集,同时也是一本探讨文学何为的思想论集。

  • 小说家的假期

    作者:[日] 三岛由纪夫

    从小说、戏剧、艺术、到社会问题,大胆剖析当代文艺滥觞 尖锐直指日本社会病灶

    独家收录三岛由纪夫离世前未完成遗作《日本文学小史》

    三岛由纪夫随笔评论代表作 简体中文版首度面世

    编辑推荐:

    1、三岛由纪夫文艺评论、随笔的代表作。集结其创作巅峰时期文艺思想的核心与精华。

    2、 知名译者吴季伦担当翻译,其功力深厚、译笔极佳。

    3、中文简体首译,了解三岛由纪夫其人及其文艺思想的不可或缺的绝佳文本。

    内容简介:

    《小说家的假期》是三岛由纪夫在创作鼎盛期写下的随笔、评论作品。在本书中,三岛以丰富而深刻的感受性深度考察了当代文明、社会、文学、艺术等诸多问题。

    他只身潜入复杂多变的现代文明的丛林,以华丽大胆的文风、戏谑深刻的笔触,从多个角度论及文艺滥觞,尖锐直指时代病灶。本书是三岛式哲学思考的原点,全面展现了三岛的文学观、艺术观、价值观,是凝结三岛思想的精华之作。

    本书另收录三岛挑战历来日本文学史观的反叛之作《日本文学小史》。

  • 鳄鱼的黄眼睛

    作者:[法] 卡特琳娜·班科尔

    这本小说,就是人生。

    书中主要描写了三位女性在遭遇婚姻、 工作等问题之时,选择了不同的道路,并最终走向不同结局的故事。

    着迷于十二世纪研究的约瑟芬突然发现她的温馨生活正在分崩离析,母亲不疼、姐姐不爱、女儿不尊、失业已久的丈夫安托万对自己这个拙于打扮的学术黄脸婆兴趣缺缺,竟带着年轻的情妇跑去非洲养鳄鱼并留下一屁股债......

    某个上流社会的晚宴上,感觉不再受瞩目的姐姐伊丽丝谎称正在写一部关于十二世纪的历史小说,在场的出版商立刻向她表达了出版意愿,她也重新成了大家关注的焦点。实在写不出“杰作”的伊丽丝利用妹妹经济窘迫的困境,让妹妹为自己捉刀,孰料作品一经面世竟令整个巴黎沸腾,也将姐妹俩的人生彻底颠覆。

  • 书店里的七种人

    作者:[英]肖恩·白塞尔

    ◎英国超人气书店店主、《书店日记》作者肖恩·白塞尔全新作品

    ◎化身柜台背后的实时弹幕 犀利吐槽“最讨人厌”的七类读者

    ◎喋喋不休的文学教授、拖家带口的年轻夫妇、无所事事的退休老人、风尘仆仆的背包客……

    【编辑推荐】

    ※《书店日记》作者肖恩·白塞尔备受读者期待的最新作品。

    ※内容幽默辛辣,描绘的书店百态与读者形象贴近人心,让人哈哈大笑的同时也引发强烈共鸣。

    ※装帧小巧,便于读者随身携带阅读。封面采用英国知名插画师Jon McNaught为本书专门绘制的插画作品,与内容相得益彰,可爱温馨。

    【内容简介】

    作为苏格兰最大的二手书店店主,在二十年的书店经营生涯中,肖恩·白塞尔几乎见识过所有类型的读者:喋喋不休的文学教授、喜爱炫学的行业专家、拖家带口的年轻夫妇、无所事事的退休老人……这些形色各异的读者,在让店员头疼不已的同时,也为本来沉闷的书店生活平添了鲜活的人情味。

    在本书中,肖恩将这些读者分为七个大类,以幽默、尖刻的文风逐一吐槽了自己的“衣食父母”,让人捧腹大笑之余,也不禁为这种独特的情感联结而心生暖意。

    【媒体推荐】

    “温暖、诙谐,有趣到让人忍不住哈哈大笑。”——《每日邮报》

    “白塞尔在这本书里玩得很开心,这种快乐极具感染力。”——《苏格兰人》

    “精湛的吐槽表演……厌世情绪中还带着阵阵甜蜜。”——《卫报》

    “一场温和的人类喜剧所需的要素全在此齐备,像一包水果硬糖般抚慰人心,让人忍不住想要掏出品尝。”——Literary Review

    “任何一个读者,如果在圣诞日的早晨在自己袜子里发现这本书,都应该感到幸运……它包含了足够多的笑料,是一本绝佳的消遣读物。”——Bookmunch

  • 太阳与铁

    作者:[日]三岛由纪夫

    ◎ “多亏太阳与铁的赐予,我学会了一门外语,懂得了肉体的语言。它是我的第二外语,形塑了我的教养。”

    ◎ 展现三岛由纪夫思想与美学的集大成之作,解读三岛肉体改造与死亡之谜的关键文本

    ◎ 日本文学翻译名家邱振瑞全新译本

    ◎另收录文学回忆录《我青春遍历的时代》

    【编辑推荐】

    1.本书共收录《太阳与铁》《我青春遍历的时代》两篇三岛由纪夫长篇自传散文,是三岛文学生涯中少有的自传性作品。

    2.《太阳与铁》被誉为三岛最私密、最个人化的作品,他以诚挚的热情、诗意的语言,阐明了他的世界观与美学观,是理解他生命中诸多谜团的关键文本。

    【内容简介】

    《太阳与铁》是三岛由纪夫晚期写就的长篇散文,也是其创作生涯中少有的自传性作品。在本书中,三岛用充满着象征意味的诗一般的语言,从各个角度阐述了内心的矛盾与冲突。他将自我的信念凝成太阳,而太阳是肌肉造型的外在荣耀,辉映着肌肉。铁则是肌肉内涵力量的形态。唯有经历过太阳与铁的修炼,肉体才能保持永恒的光辉,承担起所有的价值。《太阳与铁》是三岛由纪夫剖白内心思想与美学观的重要作品,也是解读他死亡之谜的关键文本。

    本书另外收录三岛的文学回忆录《我青春遍历的时代》。

    我经常重读《太阳与铁》,以便能更深层地探究三岛的内心。——亨利·斯各特·斯托克斯(三岛由纪夫传记作者)